❶ 话说,伴着我们长大的国漫,都知道是哪些公司制作的
秦时明月(杭州玄机科技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喜羊羊与灰太狼(广东原创动力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熊出没(深圳华强数字动漫有限公司)
侠岚(北京若森数字科技有限公司)
魔晶猎人(杭州华映星球影业有限公司)
巴啦啦小魔仙(广东奥飞动漫文化股份有限公司)
❷ 对上海美影厂的认识
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是中国规模最大的美术电影制片,亦是中国历史最老的动画制片厂之一,(动画、木偶、剪纸、折纸)基地,厂址上海。占地10611平方米,建有动画 、剪纸、行政工作楼和木偶摄影棚,是中国摄制美术片的主要基地。前身是东北电影制片厂的卡通股,1949年成立美术片组,次年迁到上海隶属上海电影制片厂。
50多年来,《大闹天宫》、《牧笛》、《三个和尚》、《宝莲灯》、《大耳朵图图》等优秀作品享誉国内外,获得了包括丹麦欧登塞童话电影节“金质奖”、柏林国际电影节“银熊奖”、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及中国电影“金鸡奖”、“华表奖”、“童牛奖”等在内的200多个奖项。
美影不断推出影院动画片引领电影市场。2006年出品影院木偶片〈西岳奇童〉,票房突破300万,并受到市委常委、宣传部王仲伟的赞誉:动画片有此业绩,实属可喜可贺。望很好总结,并乘势而上,深化改革,促进转制,提升原创力,以重振我美影雄风。
2007年美影厂又创佳作,出品了大型民族史诗影院动画片〈勇士〉。该片是美影厂继〈大闹天宫〉、〈哪吒闹海〉、〈天书奇谭〉、〈金猴降妖〉、〈宝莲灯〉之后又一部动画长片。全片83分钟,历时4年,斥资1500万人民币打造而成。国际著名导演吕克.贝松也曾亲临〈勇士〉剧组,被〈勇士〉流畅的线条、创新的三维技术及坚持的民族特色所折服,无比钦佩地感叹道:〈你们的人物造型是别人画不出来的!“并表示要做”“牌推销员”,把〈勇士〉带到欧洲去。〈勇士〉继获得“第12届中国电影华表奖优秀动画片奖”、“常州最佳中国长片奖”之后,还获得了电影届学术影响很大的“金鸡奖”最佳美术片奖和“金熊奖”国际动画作品——最佳影院动画片奖。
此外,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还以动画产业化发展为目标,为社会各界提供影视片、广告片的制作、形象设计、卡通产品的研制开发、制作等,又新增动画卡通艺术长廊,同时美影厂下属上海美术专修学校是一家为动画片创作提供专业人才培养的学校,在卡通动漫领域为社会提供全方位的卡通艺术产品。
在致力于发展中国民族动画片的同时,还和法国、德国、美国、日本、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合作拍摄了《狐狸列那》、《诺亚方舟》、《不射之射》、《环游地球八十天》、《番茄酱》、《鸭子侦探》、《天才发明家》等影视片。
她是融美术片、儿童片的制片、制作、发行、放映及图书、杂志、音像制品、多媒体产品的出版、发行、销售;版权授权经营与开发:儿童卡通服装、玩具、文具礼品的开发与销售为一体的综合性影视文化机构。
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具有较完善的影视发行网络。所创作的影视动画片发行至东南亚和欧美地区;由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制作的动画片电视播放栏目《卡通王》在全国近30家电视台播出。
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拥有上海亿利美动画有限公司、上海卡通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卡通王》杂志社和上海美术电影专修学校等实体,以动画产业化发展为目标,为社会各界提供影视片、广告片的制作、形象设计、卡通产品的研制开发、制作和动画片创作人才培养等服务。
❸ 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有哪些作品(动画片)
影响比较深的:
五十年代:(起步)
《小猫钓鱼》《谢谢小花猫》《神笔》《夸口的青蛙》《骄傲的将军》《小梅的梦》《双胞胎》《三毛流浪记》《渔童》......
六十年代(1960~1965年):(渐渐成熟)
《大闹天宫》《小蝌蚪找妈妈》《聪明的鸭子》《没头脑和不高兴》《长发妹》......
1966年~1971年受到文革影响停产。
1972年恢复生产
文革后期(1972~1976年)(慢慢恢复)
《放学以后》《小号手》《东海小哨兵》《小八路》《骏马飞腾》《金色的大雁》《长在屋里的竹笋》《大橹的故事》......
70年代后期(1977~1979年)(恢复成功)
《芦荡小英雄》《小石柱》(好像是第一个改编于小说的动画,改编于1974年的《新来的小石柱》)《哪吒闹海》《西瓜炮》《好猫咪咪》......
80年代~1999年(鼎盛时期)
《葫芦娃》《葫芦小金刚》《黑猫警长》《雪孩子》《阿凡提》《舒克和贝塔》《魔方大厦》《自古英雄出少年》《镜花缘》......(太多了)
21世纪(渐渐埋没):
《我为歌狂》《宝莲灯》《马兰花》(别的我不知道,但21世纪到现在出的很少了。)
❹ 近年漫画概况(连环画,画报)
近年内地漫画现状简述
九十年代初,日本漫画及海外动画片的大量涌入刺激了中国大陆卡通漫画市场,也培养起来一大批漫画发烧友。在中国的卡通漫画工程正式起步时,中国已经有了很大的动漫市场和一批盼望内地动漫业尽快起步的青少年。1995年夏天,为发展中国的卡通漫画,中国政府开展了“中国动画出版工程”。当年10月,「北京卡通」创刊,而后,「少年漫画」「中国卡通」「漫画大王」「卡通先锋」等漫画刊物相继问世。除此之外,还有「卡通王」「科普画王」「科幻世界画刊」等期刊,以及一些不定期出版的漫画丛书、报刊。
1.中国动画出版工程的开展,对中国漫画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新创办的几家期刊为年轻漫画作者的漫画创作提供了发表园地,大大地激发了他们的创作热情。在新漫画刊物上发表作品的作者,都是在电视机前长大的年轻人,年龄基本上在30岁以下,最小的15岁,在新漫画发展的头几年,他们的创作热情高涨,进步很快,新秀不断涌现。这些作者有活力、有灵感;可他们毕竟年轻,阅历浅,许多人没有受过专业的美术训练。在刚开始从事漫画创作时,无论是创意还是画风都深受日本漫画的影响。各个漫画杂志社及所有作者都在自觉地扭转这种状况,经过几年的创作实践,作者队伍逐渐稳定,一些作者开始形成自己的风格并逐渐成熟起来,如:姚非拉、聂峻、赵佳、任山葳、颜开、胡蓉、谢鹏等。年轻的作者们最初都是痴迷的漫画读者,阅读了大量的日本漫画,由喜欢看到动手画,所以他们和读者有天然的亲和性,彼此容易认同。他们的创作培养起一批关注和喜爱原创漫画的忠实读者。
2.新漫画刊物在漫画发展中投演着主要角色
这些刊物热情地发现和培养作者,开发漫画市场,组织原画展、开展漫画比赛和培训活动,和动画公司、网络公司合作,在探索中为原创动漫的立体发展造势。
几年来,各个刊物组织的各种活动也为内地漫画的发展创造了一个良好的氛围。1998年暑期,「少年漫画」「北京卡通」「卡通王」「中国卡通」「科普画王」「科幻世界画刊」等几家刊物联合在中国美术馆举办了“当代首届中国连环漫画原作展”,展览盛况空前,展示了新漫画人才辈出的可喜场面,增强了青少年读者对中国卡通漫画的喜爱和信心。
1998年起,东方文化研究会漫画分会、中国连环图研究会每年举办的全国性的漫画大赛。前两届由香港文化传讯公司赞助。这项活动也得到各杂志杜的鼎力协助,在活动中,发现了一批优秀的漫画人才,推出了一些优秀的中短篇漫画作品。“文传杯”大赛受到了广大发烧友和业界人士的好评。首届“文传杯”的颁奖活动是在1998年的香港漫画节上举行的,1999年的“文传杯”颁奖是在北京展览馆的第二届北京卡通艺术暨技术交流博览会上举行的,以后,这项活动将延续下去,成为一年一度的全国性文化活动。
「北京卡通」1997年1998年1999年都举办了较大规模的暑期漫画短训班,全国各地的漫画爱好者踊跃参加。从这个班毕业的共计600多人,「少年漫画」杂志社举办的大型的免费漫画讲座收效也非常好,有500多位漫画爱好者参加,其中有的人是从东北山东河南等池赶来学习。
「北京卡通」主办了三届北京漫画大会,每次会上都举办200多人参加的现场有奖漫画大赛和全国各地的青少年漫画组织的宣传展示活动,这些漫画组织包括中学和大学中的漫画社团。每届漫画大会都有3000多名漫画爱好者参加。在南方,上海「卡通王」和「科幻世界画刊」组织的漫画大会也办得有声有色。
漫画界与企业联手组织的活动也扩大了漫画的影响。「北京卡通」与清华紫光集团联合开展的“紫光杯电脑漫画大赛”成功地调动了一批受过专业训练的年轻美术人才从事电脑漫画的积极性。最近「北京卡通」与北京百事可乐有限公司合办的“美年达”漫画大赛,也吸引了大量作者。
3.目前原创漫画水平有持进一步提高,原创漫画市场有待于进一步开发。 大陆动漫业的发展虽然成绩斐然,但目前仍处于起步阶段,现在,内地的原创动没市场还远不如海外动漫作品的市场大,要拓展原创漫画市场,首先要提高原创漫画水平,因此,作者队伍还有待于继续学习和成熟。近两年,很多作者也意识到这一点。他们努力从传统文化,特别是连环画艺术中汲取营养,还积极学习影视语言和电脑技术,借鉴日本优秀漫画作品和欧美卡通经典作品的语汇。有的作者在取得了一定成绩后,又主动回到校园,到美术院校去深造,为今后的发展打下更坚实的基础,像聂竣、谢鹏等。相信伴随着他们的成长,中国的漫画水平也会不断提高。但除了作者的努力外,原创漫画市场还进一步开拓和推广,出版方面的经营和立体运作还有待于改善,还需更多地借鉴海内外先进经验和有效实践,漫画向周边市场推进的速度也需要加快。 近两年,网络的发展推进了多媒体领域的全面发展,加上中国大陆漫画业尚在起步阶段,经营状况不够理想,不能使给出版物供稿的漫画作者有一个比较理想的收入,不少优秀的漫画人被吸引到其他高技术、高收入的行业中,也有一些对漫画事业执着的优秀作者依然坚持原创漫画创作,这种情况也许是科技文化发展的必然,具有一定的共性。
5.几家刊物的主要特点: 「北京卡通」从创刊起一直在极力倡导发展有自己个性的原创漫画。在这种引导下,我们的作者中,有的已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如姚非拉;有的在不断尝试多种题材的创作,如任山葳;有的向欧美漫画学习,如聂峻、刘向伟;有的从中国国画中汲取营养,如翁子扬、遥霆;有的将版画的手法运用到漫画中,如拾穂人、机械唐人在每个作者个性化的创作中,这本刊物展现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倡导原创精神,不等于闭门造车,我们在刊物上开辟了专栏,每期都有日本漫画动画佳作进行深入分析的文章,以期对作者的创作、对读者的欣赏起到借鉴作用。最近,「北京卡通」和动画网络业频繁接触,刊物的一部分主要连载有望被拍摄成24集的青春动画片。
「中国卡通」很强调卡通漫画的民族化,在读者定位上年龄段较低,是一本以小学生为主要对象的一本漫画刊物。
美术家论坛 「少年漫画」「漫画大王」是由中国美术出版总社主办的刊物,其中「少年漫画」集中了一批内地人气很高的作者,如:赵佳、胡蓉、自由鸟等。它对各种类型的作品兼收并蓄。还率先推出了一些漫画新人的作品单行本,在读者中有良好的口碑。美术家论坛 「卡通王」是一本由上海电视台和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主办的漫画刊物,它以画面优美的少女漫画为主,赢得了女孩子的青睐,刊物的读者群也相对固定,在几家漫画刊物中发行量名列前茅。这本刊物还在自觉地为中国的动画片积累好的故事和好的造型。
通过这几年的发展,无论是读者、作者还是从业人员都感到,中国内地的漫画发展速度与我们当初的预想相差很远,现在,大家都已从当年的狂热走出来,开始冷静地意识到中国漫画的发展成熟不可能一蹴而就,我们只能求实的精神继续努力,使原创漫画水平一步步提高。
❺ 魔尘的连载月历
林莹《魔尘》刊载于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卡通王》杂志 --------------------------------------------------
连载时间 章节 总回数
-------------------------------------------------
第一部:共刊载32个月(1999.2—2001.9)
1999.02—1999.03 魔鬼的塑像 2 其间中断连载4次(2000.11、2001.2、2001.6、2001.8)
1999.04—1999.08 复仇女孩 5
1999.09 木偶娃娃 1
1999.10—1999.11 苦涩雨季 2
1999.12 双重追击 1
2000.01—2001.09 奇境 17
第二部:11个月(2002.3—2003.1)
2002.03—2003.01隐身草9 其间中断连载2次(2002.4、2002.11)
2004.01—2004.05 遗产 5 第三部:5个月(2004.1—2004.5)
2004.08—2005.03 回归的记忆 7 第四部:15个月(2004.08—2005.10)
2005.04—2005.10 重返人间 7 其间中断连载1次(2004.09)
2006.11—2006.12 迫近 2 第五部:2个月(2006.11—2006.12) 连载时间 章节 回数
1999年02月 魔鬼的塑像 1
1999年03月 魔鬼的塑像 2
1999年04月 复仇女孩 1
1999年05月 复仇女孩 2
1999年06月 复仇女孩 3
1999年07月 复仇女孩 4
1999年08月 复仇女孩 5
1999年09月 木偶娃娃 1
1999年10月 苦涩雨季 1
1999年11月 苦涩雨季 2
1999年12月 双重追击 1
2000年01月 奇境 1
2000年02月 奇境 2
2000年03月 奇境 3
2000年04月 奇境 4
2000年05月 奇境 5
2000年06月 奇境 6
2000年07月 奇境 7
2000年08月 奇境 8
2000年09月 奇境 9
2000年10月 奇境 10
2000年11月 —— —
2000年12月 奇境 11
2001年01月 奇境 12
2001年02月 —— —
2001年03月 奇境 13
2001年04月 奇境 14
2001年05月 奇境 15
2001年06月 —— —
2001年07月 奇境 16
2001年08月 —— —
2001年09月 奇境 17
2001年10月 —— —
2001年11月 —— —
2001年12月 —— —
2002年01月 —— —
2002年02月 —— —
2002年03月 隐身草 1
2002年04月 —— —
2002年05月 隐身草 2
2002年06月 隐身草 3
2002年07月 隐身草 4
2002年08月 隐身草 5
2002年09月 隐身草 6
2002年10月 隐身草 7
2002年11月 —— —
2002年12月 隐身草 8
2003年01月 隐身草 9
2003年02月 —— —
2003年03月 —— —
2003年04月 —— —
2003年05月 —— —
2003年06月 —— —
2003年07月 —— —
2003年08月 —— —
2003年09月 —— —
2003年10月 —— —
2003年11月 —— —
2003年12月 —— —
2004年01月 遗产 1
2004年02月 遗产 2
2004年03月 遗产 3
2004年04月 遗产 4
2004年05月 遗产 5
2004年06月 —— —
2004年07月 —— —
2004年08月 回归的记忆 1
2004年09月 —— —
2004年10月 回归的记忆 2
2004年11月 回归的记忆 3
2004年12月 回归的记忆 4
2005年01月 回归的记忆 5
2005年02月 回归的记忆 6
2005年03月 回归的记忆 7
2005年04月 重返人间 1
2005年05月 重返人间 2
2005年06月 重返人间 3
2005年07月 重返人间 4
2005年08月 重返人间 5
2005年09月 重返人间 6
2005年10月 重返人间 7
2005年11月 —— —
2005年12月 —— —
2006年01月 —— —
2006年02月 —— —
2006年03月 —— —
2006年04月 —— —
2006年05月 —— —
2006年06月 —— —
2006年07月 —— —
2006年08月 —— —
2006年09月 —— —
2006年10月 —— —
2006年11月 迫近 1
2006年12月 迫近 2
仍未结局
以上信息全部为上海《卡通王》杂志《魔尘》历年连载期数
由幽冥の狐、撒拉之眼合作收集整理,转载请标明出处!
❻ 上海电影制片厂都制作过哪些影片
作为中国影片生产基地 ,上海电影制片厂拍摄了许多优秀影片,如《51号兵站》、《羊城暗哨》、《女篮五号》、《红楼梦》、《聂耳》、《李师师》 、《 枯木逢春 》、《 李双双 》、《舞台姐妹》、《白求恩大夫》、《苦恼人的笑》、《天云山传奇》、《巴山夜雨》、《城南旧事》、《秋天里的春天》、《芙蓉镇》等。1957年,上海电影制片厂曾一度改为上海电影制片公司,下设3个电影制片厂 :江南电影制片厂 、海燕电影制片厂和天马电影制片厂。不久,撤销江南厂,上海电影制片公司改建为上海市电影局。 1973年后,海燕厂(当时名为红旗电影制片厂)和天马厂(当时名为)重新合并为。补充:上美术电影制片厂是中国规模最大的美术电影制片基地,成立于1957年4月。她是融美术片、儿童片的制片、制作、发行、放映及图书、杂志、音像制品、多媒体产品的出版、发行、销售;版权授权经营与开发:儿童卡通服装、玩具、文具礼品的开发与销售为一体的综合性影视文化机构。这里汇集了蜚声动画影坛的编剧、导演、美术设计师、摄影师、作曲家和技术专家,具有较强的影视动画片创作、制作和衍生产品研发实力。 50多年来,《铁道游击队》、《牧笛》、《南征北战》、《鸡毛信》、《渡江侦察记》等优秀作品享誉国内外,获得了包括丹麦欧登塞童话电影节“金质奖”、柏林国际电影节“银熊奖”、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及中国电影“金鸡奖”、“华表奖”、“童牛奖”等在内的200多个奖项。在致力于发展中国民族动画片的同时,还和法国、德国、美国、日本、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合作拍摄了《狐狸列那》、《诺亚方舟》、《不射之射》、《环游地球八十天》、《番茄酱》、《鸭子侦探》、《天才发明家》等影视片。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具有较完善的影视发行网络。 所创作的影视动画片发行至东南亚和欧美地区;由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制作的动画片电视播放栏目《卡通王》在全国近30家电视台播出。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拥有上海亿利美动画有限公司、上海卡通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卡通王》杂志社和上海美术电影专修学校等实体,以动画产业化发展为目标,为社会各界提供影视片、广告片的制作、形象设计、卡通产品的研制开发、制作和动画片创作人才培养等服务。
❼ 穆逢春的主要作品
1998 《海的启迪》 发表于《卡通王》;
1999 《夜盗》 发表于《卡通王》;
1999~2000 《世纪旗手》 发表于《卡通王》;
2000~2001 《我为歌狂》 发表于《卡通王》;
2001 《我为歌狂》动画片漫画版(参加制作)---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童趣出版有限公司﹑人民邮电出版社发行;
2001 《爱上爱情》(插图)上海人民出版社发行;
2002 《白色桎梏》上海人民出版社发行;
2002 《魔力》 发表于《卡通王》;
2002 《白鸽岛》动画片漫画版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童趣出版有限公司﹑人民邮电出版社发行;
2002 《我会帮助别人》(儿童画) 发表于《好聪明》,由北京阶梯数码科技有限公司﹑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发行;
2003 《非常浪漫》 根据阿甘同名电影改编;
2003 《隋唐英雄传》彩页本(封面制作)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学林出版社发行;
2003 《八八四八-我为歌狂终结本》(插图)
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上海辞书出版社发行
2003 《爱的魔咒》(彩页监制) 人民出版社发行;
2003 《会飞的小绵羊》 根据阿甘同名电影改编;
2004-2005《大唐异闻录》
2007 侍神大传 日本月刊《月刊少年ファング》连载 之后主要努力方向是日本市场
2009九鼎记
2010 秘钥传说 系列(封面)
2010 《 知音漫客 》 与唐家三少合作,改编其小说《斗罗大陆》为漫画版
《斗罗大陆》漫画版的单行本最新已经出到第25册,销量已突破百万。《斗罗大陆》漫画无疑已成为中国少年漫的标杆之作!
2013年年底与唐家三少合作改编其小说《狂神》,漫画版在腾讯动漫平台发表,目前《狂神》漫画单行本第一册已经面向全国读者发售。
2014年 以560万版税,获得2014年中国作家富豪榜漫画作家第3名。
❽ 除了斗罗大陆外唐家三少的什么漫画
额.........三少是写小说的,是穆逢春画的漫画
穆逢春的作品
1998 《海的启迪》 发表于《卡通王》; 1999 《夜盗》 发表于《卡通王》; 1999~2000 《世纪旗手》 发表于《卡通王》; 2000~2001 《我为歌狂》 发表于《卡通王》; 2001 《我为歌狂》动画片漫画版(参加制作)--- 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童趣出版有限公司﹑人民邮电出版社发行; 2001 《爱上爱情》(插图) 上海人民出版社发行; 2002 《白色桎梏》 上海人民出版社发行; 2002 《魔力》 发表于《卡通王》; 2002 《白鸽岛》动画片漫画版 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童趣出版有限公司﹑人民邮电出版社发行; 2002 《我会帮助别人》(儿童画) 发表于《好聪明》,由北京阶梯数码科技有限公司﹑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发行; 2003 《非常浪漫》 根据阿甘同名电影改编; 2003 《隋唐英雄传》彩页本(封面制作) 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学林出版社发行; 2003 《八八四八-我为歌狂终结本》(插图) 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上海辞书出版社发行 2003 《爱的魔咒》(彩页监制) 人民出版社发行; 2003 《会飞的小绵羊》 根据阿甘同名电影改编; 2004-2005《大唐异闻录》 2007 侍神大传 日本月刊《月刊少年ファング》连载 之后主要努力方向是日本市场 2009 九鼎记 2010 秘钥传说 系列(封面) 2010 《 知音漫客 》 与唐家三少合作,改编其小说【斗罗大陆】为漫画版
三少的的小说
《光之子》
《善良的死神》
《狂神》
《空速星痕》
《惟我独仙》
《冰火魔厨》
《生肖守护神》
《琴帝》漫画:2010年即将启动连载单行本 作者李颖
《斗罗大陆》漫画:2010 《 知音漫客 》 与穆逢春合作,改编小说【斗罗大陆】为漫画版
《酒神》漫画:2011在《飒漫画》上发表《酒神》漫画版
《天珠变》 (未完结)
❾ 中国现在有哪些电影公司,并且分别介绍一下!
1中影集团2上影集团3八一制片厂4上海制片厂5长春电影集团
中影全称中国电影集团公司。
中国电影集团公司(简称“中影集团”)是经国务院批准,于1999年由原中国电影公司、北京电影制片厂、中国儿童电影制片厂、中国电影合作制片公司、中国电影器材公司、电影卫星频道节目中心、北京电影洗印录像技术厂、华韵影视光盘有限责任公司等8家单位组成,是以影视产业为依托,多种产业综合发展的国内一流的大型电影集团。 中影集团的发展战略是,创造品牌、占领市场、立足国内、走向世界。
拥有50多年历史、拍摄了近千部影片的北京电影制片厂和中国儿童电影制片厂,为中影集团奠定了影片制作品牌的基础。1999年组建以来,集团创作生产了《横空出世》、《张思德》、《花妖新娘》、《无极》、《云水谣》、《我们俩》、《六月男孩》、《看车人的七月》、《宝葫芦的秘密》等200多部影片,赢得了广泛的社会影响和良好的经济效益、吸引了一批国内外优秀制片人才和多家国内外著名公司加盟合作。
中影集团电影数字制作基地(国家电影数字工程)是国家“十一五”文化发展规划纲要中的重大文化产业项目,也是北京市首批文化创意产业项目之一,被列为2008年北京人文奥运工程项目,可满足各种影视制作需求,为全世界的影视制作人提供一站式、高品质的服务。
中影集团拥有完善的市场发行体系和丰富的影片营销经验。《张思德》、《云水谣》等多部重点影片的成功发行,《无极》、《功夫》、《满城尽带黄金甲》、《霍元甲》、《夜宴》、《十面埋伏》等商业巨片超亿元的票房佳绩,进一步确立了中影集团在影片发行市场中举足轻重的地位。
近年来,中影集团通过参股的方式,组建了七条电影院线,签约加盟影院达400多家,票房占全国市场份额一半左右。目前,中影集团正在组建一条控股院线,目标是百家影院、规范化管理、规模化运作、优质化服务,提高控制力和影响力。
中影集团是全国唯一拥有影片进口权的公司,与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400多家电影机构有着密切的业务往来。中影集团还致力于国产影片的对外输出,其每年举办的“北京放映”是目前全国唯一一个国产影片的国际展销市场,成为海外了解中国电影文化的重要窗口。
中影集团的成员单位电影卫星频道节目制作中心(CCTV-6),是唯一的国家级专业电影频道,每天播出10部中外故事影片和各类动画片、纪录片、专题片。近年来,该频道承办了中国电影华表奖、金鸡百花电影节等大型电影庆典活动,并在奥斯卡金像奖等国际重大电影颁奖典礼当天做全程转播。1999年,电影频道开始组织拍摄数字电影,用于电视播映,产量达每年110部左右。
中影集团的发展目标是,突出主业、做大做强、以影视制片、电影数字制作基地、发行放映、院线投资、电影进出口、电影频道等为支柱,全面带动洗印加工、电影器材营销、后电影开发、光盘生产、,媒体运营、广告、物业管理和房地产开发等多种产业综合发展。
上海电影集团公司
上海电影制片厂
中国电影企业。以生产故事片为主 。1949年6月 ,中国共产党接管了国民党在上海的中央电影企业总管理处及其一厂、二厂,中国电影制片厂摄影场和上海实验电影工场等机构,由夏衍等负责在此基础上筹建电影厂。1949年11月16日上海电影制片厂正式成立 。1950~1952年 , 上海长江电影制片厂、昆仑影业公司 、文华影业公司 、国泰影业公司等8家私营电影企业联 合组建 为国营 的上海联合电影制片厂 。1953年 2月上海电影制片厂与上海联合电影制片厂合并 ,仍沿用上海电影制片厂厂名。此后它成为中国影片生产基地 ,拍摄了许多优秀影片,如《南征北战》、《渡江侦察记 》、《女篮五号》、《林则徐》、《聂耳》、《红色娘子军》 、《 枯木逢春 》、《 李双双 》、《舞台姐妹》、《白求恩大夫》、《苦恼人的笑》、《天云山传奇》、《巴山夜雨》、《城南旧事》、《秋天里的春天》、《芙蓉镇》等。
1957年,上海电影制片厂曾一度改为上海电影制片公司,下设3个电影制片厂 :江南电影制片厂 、海燕电影制片厂和天马电影制片厂。不久,撤销江南厂,上海电影制片公司改建为上海市电影局。1973年后,海燕厂(当时名为红旗电影制片厂)和天马厂(当时名为东方红电影制片厂)重新合并为上海电影制片厂。
补充: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是中国规模最大的美术电影制片基地,成立于1957年4月。她是融美术片、儿童片的制片、制作、发行、放映及图书、杂志、音像制品、多媒体产品的出版、发行、销售;版权授权经营与开发:儿童卡通服装、玩具、文具礼品的开发与销售为一体的综合性影视文化机构。
这里汇集了蜚声动画影坛的编剧、导演、美术设计师、摄影师、作曲家和技术专家,具有较强的影视动画片创作、制作和衍生产品研发实力。
50多年来,《大闹天宫》、《牧笛》、《三个和尚》、《宝莲灯》等优秀作品享誉国内外,获得了包括丹麦欧登塞童话电影节“金质奖”、柏林国际电影节“银熊奖”、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及中国电影“金鸡奖”、“华表奖”、“童牛奖”等在内的200多个奖项。在致力于发展中国民族动画片的同时,还和法国、德国、美国、日本、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合作拍摄了《狐狸列那》、《诺亚方舟》、《不射之射》、《环游地球八十天》、《番茄酱》、《鸭子侦探》、《天才发明家》等影视片。
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具有较完善的影视发行网络。所创作的影视动画片发行至东南亚和欧美地区;由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制作的动画片电视播放栏目《卡通王》在全国近30家电视台播出。
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拥有上海亿利美动画有限公司、上海卡通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卡通王》杂志社和上海美术电影专修学校等实体,以动画产业化发展为目标,为社会各界提供影视片、广告片的制作、形象设计、卡通产品的研制开发、制作和动画片创作人才培养等服务。
中国人民解放军八一电影制片厂是中国唯一的军队电影制片厂,位于北京市丰台区六里桥北里, 占地面积392.1亩。1951年3月,以总政治部军事教育电影制片厂名义开始筹建,1952年8月1日正式建厂,命名为解放军电影制片厂,1956年更名为八一电影制片厂。该厂于1952年摄制完成的第一部电影为军事教育片《河川进攻》,1952年完成第一部纪录片《荆江分洪》,1952年译制完成第一部汉语教学片《神经系统和条件反向反射》,1955年投产第一部故事片《冲破黎明前的黑暗》,1960年完成中国第一部立体纪录片《漓江游记》,1982年起摄制第一部电视剧《考场》,1988年起开始摄制美术片。
八一电影制片厂始建于1952年8月1日,以拍摄军事题材影视片为主,是一个具有摄制故事片、军事教育片、新闻纪录片、国防科研片、电视片和电视剧等多片种生产能力的综合性电影制片厂。
半个多世纪以来,八一厂始终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为巩固提高部队战斗力服务的方向,大力弘扬我军听党指挥、服务人民、英勇善战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拍摄各类题材电影作品2400余部。其中有故事影片240余部:从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冲破黎明前的黑暗》《柳堡的故事》《英雄虎胆》《永不消逝的电波》《回民支队》《战上海》《林海雪原》《地道战》《野火春风火斗古城》到七八十年代的《闪闪的红星》《归心似箭》《四渡赤水》《风雨下钟山》《巍巍昆仑》,直至上世纪九十年代的革命历史题材战争巨片《大决战》《大转折》《大进军》的诞生——波澜壮阔的革命战争,异彩纷呈的电影画面,熠熠生辉的银幕形象,为中国乃至世界电影画廊增添了光辉一页。
进入新世纪,八一厂又摄制完成了《冲出亚马逊》《惊涛骇浪》《惊心动魄》《情暖万家》等一批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俱佳的故事影片。尤其是近年来,在配合党和国家中心工作及重大庆典纪念活动中屡有建树:在纪念抗日战争胜利六十周年时,推出了《太行山上》、《八路军》;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七十周年时,推出了《我的长征》、《雄关漫道》;在纪念建军八十周年时,推出了《八月一日》、《士兵突击》等一系列屡获大奖的优秀影视作品,产生了巨大的社会影响。
“用光影写史,为军旗增辉”,是八一电影人的崇高使命和神圣职责。随着电影产业化进程的逐步推进,曾经缔造了无数辉煌与荣耀的八一厂也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八一厂一定会奋发努力,始终不渝的坚守主流文化阵地,坚持繁荣先进文化,建设和谐文化。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讴歌英雄,展示崇高,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不断推出更好更多的优秀作品,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谱写新的篇章。
❿ 吴钧的简介
1983年进入上海电视台,历任动画绘制,动画设计,美术设计,动画导演等工作。1996年转入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继续担任美术片导演至今。上世纪80年代后期与90年代初期两次出访日本,2004年合作作品《谁持彩练当空舞》由上海市洋山深水港工程建设指挥部东海大桥分指挥部永久收藏。2006年5月作品《忽如一夜春风来》参加上海敬华拍卖公司举办的“上海知名画院实力画师首届拍卖会”。同年9月应邀担任中国动画学会2006年度“学会奖”评审委员会委员。
2012年《卡通王》杂志第321期做名家人物专访:美影名家——吴钧
2013年中国国际集邮网联合中国电信和中国邮政联合出版《中国当代著名国画家——吴钧》纪念珍藏邮册一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