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2021中国电影的年票房是472.58亿,这在全球处于什么地位
每个国家的电影都有属于他们的辉煌时刻,然而对于中国的影迷朋友们来说,国内的影视市场已经沉寂了很长一段时间。大多数的影迷朋友们都只认为国内的导演只能够拍摄一些剧情片,然而2021年却打破了大家的固有印象。根据相关媒体的报道,在过去的一年里面,国产电影的票房达到了472.58亿元人民币。以此数据霸占了全世界票房排行榜的第1名,这足以说明我们在2021年所做出来的电影成就是任何一个国家都没有办法可以比拟。
当然,虽然在过去一年里面,我国的电影行业迎来了翻天覆地的发展,但是在很多的方面却依然存在一些不足。我们已经开启了工业化电影的进程,但是在一些科幻片的打造和制作上面和美国以及其他国家相比,还存在一些差距,这个差距一定会在接下来的几年当中慢慢的被抹平。也期待未来会有更多优秀的电影新人频繁出现。
㈡ 国产电影与国外大片存在哪些差距
中国电影与好莱坞大片的差距主要在于版权的范围和特效技术上。在2017年11月份举办的美国电影市场上,一部中国电影在这场世界最大的电影交易会上,引发了各国片商的青睐和抢购,一举创下超600万美元的销售好成绩,它就是商战动作电影《中国推销员》。
据这部影片的海外发行独家代理商美国好莱坞资深电影人玛西女士介绍,“一次展销会能卖到60多个国家真的算是很多了,我们还卖了好多中东国家,甚至包括还处在战乱期的叙利亚版权都卖出去了,还有土耳其、沙特、利比亚、科威特、伊拉克、埃及和南非这些国家。
虽说这部电影卖了很多国家,但大部分是一带一路沿线的国家,好莱坞的电影可以卖到北美,西欧,澳洲,以及中国等大半个地球。
(2)中国电影和世界电影扩展阅读
1896年8月11日,上海徐园内的又一村放映了“西洋影戏”,这是中国第一次电影放映,拉开了中国电影发展的序幕。中国电影诞生于1905年。
北京丰泰照相馆创办人任庆泰拍摄了由著名京剧演员谭鑫培主演的《定军山》片段,这是中国人自己摄制的第一部影片,标志着中国电影的诞生,任庆泰也因此被誉为“中国电影之父”。
粉碎四人帮后,电影事业获得发展,1977年电影生产开始复苏,1980年至1984年平均年产量达120部左右,每年观众人次平均在250亿左右,中国电影进入一个蓬勃发展的新时期。
2018年,中国电影年产量高达1082部,年总票房达到607亿元人民币,全国共有银幕60079块。
㈢ 求中国电影与美国电影的区别。急!!!!!!!!!!!!
1、起源不同
中国电影:中国电影事业发端于20世纪初。1905年,北京丰泰照相馆创办人任庆泰(字景丰)拍摄了由谭鑫培主演的《定军山》片段,这是中国人自己摄制的第一部影片。
美国电影:1893年,发明电影视镜爱迪生并创建“囚车”摄影场被视为美国电影史的开端。1896年,维太放映机的推出开始了美国电影的大众放映。
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的城市工业经济和中下层居民数量迅速增长,美国电影成为适应城市平民需要的一种大众娱乐。它起先在歌舞游乐场内,随后进入小剧场,在剧目演出之后放映。
2、特点不同
中国电影:坚持和发展革命的现实主义道路,坚决执行双百方针,在风格与样式上趋于多样化。由于题材领域的扩展,使艺术家们可以自由地发挥自己的才能和特长,
探索自己最适宜的风格、样式,表现最完美的内容。尤其引人注目的是一批中青年编导拍摄了一批有一定实验意义的探索性影片题材广泛,反映生活中各类矛盾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
美国电影:美国电影是按照国家分类的电影类型,美国是世界第一电影强国,虽然美国只有200余年历史,但在几百年的短暂发展中,逐渐形成了具有鲜明特色的美国文化,其核心就是追求梦想,平等,自由,以及包容一切。
3、表现形式不同
中国电影:中国革命历史题材主旋律影片的表现手法多为平铺直叙、中规中矩,影片通常以教科书式的权威口吻进行叙述,观众能够获得历史的厚重感,却无法产生深刻的代入感。
领袖、英模题材影片虽然已经逐步脱离了教科书式的书写,在人物深度的刻画、体现人性色彩、选取角度的灵活性等方面有所进步,但总体而言,此类影片仍然存在较强的教导、感化的痕迹
美国电影:美国主流电影的表现手法则更为丰富、细腻和深入,它能将国家形象和价值诉求投射到具体、真实的人物身上——这些人物可以是历史人物,也可以是普通大众,不同种族、不同文化背景的观众都有接受这种国家形象和价值诉求的能力。
㈣ 中国电影和西方电影有些什么不同
1、运用市场运作规则、模式差异
中国电影与欧美电影相比,还处在市场化的初级阶段,在商业诉求上显得太浮躁、太急功近利。中国电影走向产业化,不仅是电影本身从艺术电影向商业电影的过度,更是文化市场和大众审美对电影发展的需求。
2、培育衍生品市场差异
美国电影业总收入仅有20%是从影院的票房收入中获得的,而电影衍生品的收入高达70%。
中国电影收入的90-95%是票房和植入式广告,一些电影衍生品的收入几乎为零。美国电影衍生品开发与推广给中国以启示。
3、新旧媒体融合的宣传营销差异
在新媒体时代,美国抓住新媒体与电影的共性——虚拟性的特点,充分利用网络的互动性,使新旧媒体平台相配合,增加电影的消费力量。
电影传播的是蕴藏在影片深层的文化观念 中国电影需培育稳固的国内市场,在挖掘电影的内涵上下功夫,表达中华文明的精髓,反映积极向上的价值观、世界观。
㈤ 为什么中国电影和外国差距那么大
大家都知道,中国和欧美西方国家的电影有相当大的差距 ,我们经常会看见这样的评论,看完一个西方大片后,底下会有很多这样的评论:如果是中国,绝对拍不出来这样的片子。
为什么这么说,这是中国的观众一种常年来观影后的一种共同认知。
但我真心想说,真对不起恐怖这两个字啊,我都无力吐糟了。
估计有在电影院看的观众 十个有九个都睡着了,拍一部恐怖片能把人拍睡着,也是没有谁了,我已经无力吐糟这部影片了。
当然,这几年,中国电影也慢慢在改变国人对它的看法。
比如《战狼2》,一度引起国人的激情,达到了50多个亿的票房。
比如《无问西东》,前期遭到了恶意刷票,但很多观众看了之后,确实觉得是部好片,通过观众的平分,又实打实的把评分刷到了高分。
中国的电影和欧美相比,还有一段很长的路要走,作为中国人,我们都希望自己国家的影片在全球范围引起关注,希望中国电影人能够真正踏踏实实静下心来排除票房的因素,拍出一部引以为傲的佳片。
㈥ 中国电影和美国电影有什么区别
一、特效不同:
1、中国的特效水平并不差,然而由于演员的片酬占据了大头,所有特效方面投入就少了,因而,我国的特效看起来什么的出戏。
2、国外的电影资金有着合理的安排,特效一点也含糊,看起来就相当顺畅。
二、剧本不同:
1、国外剧本有着相当成熟的分工,各种类型都有,剧本也比较精良,虽然现在好莱坞剧本也不怎样,但至少中规中矩。
2、而我国的限制比较大,剧本大多都是历史宫斗片或者抗日战争片,类型比较少。而且,由于我国没有成熟的编剧体系,所有经常出现烂剧本,完全不把观众当回事,只想走走流量。
三、道具不同:
1、好莱坞有着成熟完善的道具制作组,比如《指环王》里的部分场景都是道具制作出来的,效果逼真。以及《权力的游戏》中,角色路人的服装都是专门制作,符合实际。
2、而我国这方面真的是完全空白,目前还没有完整的道具组,服装上面也都是光鲜亮丽,完全不符合实际,容易让人看了出戏。
电影表现手段:
电影是一种以现代科技成果为工具与材料,运用创造视觉形象和镜头组接的表现手段,在银幕的空间和时间里,塑造运动的、音画结合的、逼真的具体形象,以反映社会生活的现代艺术。
电影能准确地“还原”现实世界,“展现”虚拟世界,给人以逼真感,亲近感,宛如身临其境。电影的这种特性,可以满足人们更广阔、更真实地感受生活的愿望。
电影的帧速率一般是24帧每秒,随着技术的提升,即将出现48帧甚至60帧每秒的电影。
㈦ 欧美电影与中国电影的差异(详细点,作业)
1、运用市场运作规则、模式差异
中国电影与欧美电影相比,还处在市场化的初级阶段,在商业诉求上显得太浮躁、太急功近利。中国电影走向产业化,不仅是电影本身从艺术电影向商业电影的过度,更是文化市场和大众审美对电影发展的需求。
中国电影需要尽快适应市场经济,熟练运用市场运作规则、模式,实施产业化管理,投资、制片、发行、院线分工合作,责权利明确,并形成稳固的合作关系,以利于电影生产与营销的可持续发展。
2、培育衍生品市场差异
美国电影业总收入仅有20%是从影院的票房收入中获得的,而电影衍生品的收入高达70%。
衍生品在中国电影工业流程上基本还是缺失的一环,市场几乎一片空白。中国电影收入的90-95%是票房和植入式广告,一些电影衍生品的收入几乎为零。美国电影衍生品开发与推广给中国以启示。
3、新旧媒体融合的宣传营销差异
在新媒体时代,美国抓住新媒体与电影的共性——虚拟性的特点,充分利用网络的互动性,使新旧媒体平台相配合,增加电影的消费力量。
电影传播的是蕴藏在影片深层的文化观念 中国电影需培育稳固的国内市场,在挖掘电影的内涵上下功夫,表达中华文明的精髓,反映积极向上的价值观、世界观。
㈧ 简述世界电影和中国电影的发展历程 要不是百度的 别一大段一大段的 字数少点
1895年12月28日,法国人卢米埃尔兄弟在巴黎的“大咖啡馆”第一次用自己发明的放映摄影兼用机放映了《火车到站》影片,标志电影的正式诞生。
世界上第一部电影的产生
1872年的一天,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一个酒店里,斯坦福与科恩发生了激烈的争执:马奔跑时蹄子是否都着地?斯坦福认为奔跑的马在跃起的瞬间四蹄是腾空的;科恩却认为,马奔跑时始终有一蹄着地。争执的结果谁也说服不了谁,于是就采取了美国人惯用的方式打赌来解决。他们请来一位驯马好手来做裁决,然而,这位裁判员也难以断定谁是谁非。这很正常,因为单凭人的眼睛确实难以看清快速奔跑的马蹄是如何运动的。
裁判的好友———英国摄影师麦布里奇知道了这件事后,表示可由他来试一试。他在跑道的一边安置了24架照相机,排成一行,相机镜头都对准跑道;在跑道的另一边,他打了24个木桩,每根木桩上都系上一根细绳,这些细绳横穿跑道,分别系到对面每架照相机的快门上。一切准备就绪后,麦布里奇牵来了一匹漂亮的骏马,让它从跑道一端飞奔到另一端。当跑马经过这一区域时,依次把24根引线绊断,24架照相机的快门也就依次被拉动而拍下了24张照片。麦布里奇把这些照片按先后顺序剪接起来。每相邻的两张照片动作差别很小,它们组成了一条连贯的照片带。裁判根据这组照片,终于看出马在奔跑时总有一蹄着地,不会四蹄腾空,从而判定科恩赢了。
按理说,故事到此就应结束了,但这场打赌及其判定的奇特方法却引起了人们很大的兴趣。麦布里奇一次又一次地向人们出示那条录有奔马形象的照片带。一次,有人无意识地快速牵动那条照片带,结果眼前出现了一幕奇异的景象:各张照片中那些静止的马叠成一匹运动的马,它竟然“活”起来了!
生物学家马莱从这里得到启迪。他试图用照片来研究动物的动作形态。当然,首先得解决连续摄影的方法问题,因为麦布里奇的那种摄影方式太麻烦了,不够实用。马莱是个聪明人,经过几年的不懈努力后,终于在1888年制造出一种轻便的“固定底片连续摄影机”,这就是现代摄影机的鼻祖了。从此之后,许多发明家将眼光投向了电影摄影机的研制上。1895年12月28日,法国人卢米埃尔兄弟在巴黎的“大咖啡馆”第一次用自己发明的放映摄影兼用机放映了《火车到站》影片,标志电影的正式诞生。
当然,19世纪末电影的诞生从根本上说是科学技术与艺术相结合的综合产物,在电影诞生之前,许多发明家已经为电影的诞生做过艰苦的工作和基础性的贡献。除上面所提到的科学发明家外,还有许多,如美国的大发明家爱迪生等。而斯坦福与科恩的打赌事件如同使这些科学技术糅合在一起发生巨变的催化剂,迅速导致了电影综合技术的出现和产生,使电影这门伟大的艺术叩响了20世纪的大门。
传入中国的过程
有人认为,如果要谈电影,就要上溯到我国汉代出现的灯影戏及之后出现的皮影戏。但是,真正有意义的电影,不是发明自中国,而是科技发达的近代欧洲。1895年12月28日,法国卢米尔兄弟在巴黎卡普辛路14号咖啡馆放映成功之后,正式标志着电影时代的来临。
既然中国与电影的发明无缘,那中国电影发展就由电影放映开始。1896年,卢米尔兄弟雇用了二十个助手前往五大洲去放映电影。就是这样,电影这种拥有艺术和商品双重价值的文化产品,在西方商人扩大市场商业策略推动下,传入了中国。随后,很多欧美商人见中国的放映业有利可图,纷纷来华投资。他们经营放映业,修建及发展连锁式影院,甚至在中国建立电影企业,摄制影片。
中国电影百年历史
中国最早放映的电影——1896年8月11日法国商人在上海徐园“又一村”茶楼内放映的“西洋影戏”。
中国摄制的第一部影片——1905年秋由北京丰泰照相馆与京剧名角谭鑫培合作拍摄的京剧片断《定军山》,为戏曲记录片。它标志着中国电影的正式诞生。
中国第一座电影院——1907年第一座电影院平安电影公司在北京长安街建成,由外商经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