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观影指南 > 制片方如何制约电影院

制片方如何制约电影院

发布时间:2022-10-21 11:47:19

⑴ 影视制片方与电影院是怎样的盈利模式

制片方一般情况下需要通过发行方,而不是直接和影院的放映方接触。原则上,制片方虽然是最先出钱并冒风险相对也最大,但是到了这个时候,分账却是靠后的。一般情况下,回款的顺序是院线,发行,然后是制片方。比方说,“孔子”是制片方汇总了10几家投资方,花用了1。5亿人民币,完成了电影并交付给发行方。发行方看了喜欢,说,好,但这么大的片子,我们得好好宣传。于是各方达成协议,由发行方再投入1个亿来宣传“孔子”。宣传的过程中,放映方(院线)一般也会投入宣发费用,特别是像“孔子”这种大片。这部分费用,比方说在院线的场地布置,在米花和可乐的杯子上印与“孔子”有关的内容,等等,也属于院线的发行投入。到了这个月中期,“孔子”正式在院线公映。总计收回来3亿人民币。(当然现在看,“孔子”一亿“孔”怕都不可能亿了)好,第一个月结算下来,院线共收入1亿。于是按照合同,院线扣除自己应得的百分比,然后将剩下的给了发行方,发行方再按照合同与制片方分账(如果有余额的话,也看其合同是如何签的,是否有“保底”,等等)。所以说,原则上是对制片方很“不公平”的。(但有一点必须强调。这个时候,是一个“店大欺客”,还是“客大欺店”的时候。比方在美国,最大的几家发行方,和院线都是有长期合作的软规则的,因此分账的方式也就会与其他小发行方的有很大出入。另外,像汤姆克鲁斯这样的超大明星,可以不论发行和院线方面有否赚钱,只要从票房收进来一块钱,他就能从院线的手里收到10%,甚至20%或是更高的“第一块钱”分账。)

⑵ 关于取消电影院须中方控股的限制,是对文化制度的放宽吗

的确放宽了。

现在的电影审核力度有些宽松,这对于大多数影迷来说是一件好事情,我们不需要再看一些删减版的电影,因为我们去电影院里面都是为了体验到原汁原味的影片,而删减掉的一些片段很可能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一旦缺少了这些片段,整部电影的意义就会产生变化。

而同时这件事情也给中方的制片商们上了一课,希望他们能够好好反思一下自己在之前的所作所为,其实有很多电影并不需要删减就可以过审,而他们为了强行加入自己的东西,将电影里面的一些好镜头给彻底的删掉,导致我们只有在网上才能看到完整版的电影,希望这样的事情在以后千万不要发生。

⑶ 关于取消电影院须中方控股的限制,原因是什么

取消中方控股的限制,是我近些年见到的最好决定。

首先我们要明白一个问题,中国的电影制片方基本上不懂电影,因为现在大量的行业都进入了电影平台之中,这里面包括一些网络公司,金融投资公司和房地产公司,而这些公司之所以会成为制片商,主要是因为有钱,而且电影又是他们投资的,所以他们想要拥有,对电影的绝对控制权和话语权。

在这种情况之下,很多外国大片在进入中国之后,会被制片方进行层层的束缚,在电影之中强行加入各种各样的垃圾镜头,使我们的观影体验变得非常差劲。

在这里我还要说明一个问题,之所以取消中方控股限制,是希望中方的制片商们能够好好反省一下自己之前的做法,看看在自己手上到底有哪些片子被彻底毁掉,如果继续这样下去,中国的电影行业用不了多少年就会被烂片霸占,不论是商业片还是文艺片,都无法再进入中方市场,那将是一个毁灭性的结果。

⑷ 从审片室到电影院,你知道影片是怎么审查的吗

审查委员会在审查过程中,会对影片是否允许公映、是否需要修改、具体修改意见以及影片艺术品质提出自己的意见,由电影局汇总之后决定是否发放公映许可证。如果需要修改,则向制片方反馈修改要求。制片方修改之后再次进行审查,通过者发放许可证,需要修改则再次修改,直到审查通过或者放弃公映申请。
近年来已很少像当年的《活着》(张艺谋导演)、《蓝风筝》(田壮壮导演)等影片那样在审查时被告知不予通过。现在审查中遇到问题的影片,大多被要求进行修改。修改有大有小、有多有少,有容易改有不容易改。修改对于制片方来说,会加大制作成本;而对于创作者来说,有时会影响到他们对艺术作品完整性的理解。所以,一般来说,制片方和创作方对电影审查往往容易产生“不满”情绪,有时这种情绪也导致电影的修改过程拖长。有的电影后来干脆放弃修改,另寻生路,如当年姜文的《鬼子来了》;有的电影则修改周期很长,如宁浩的《无人区》。当然,也有影片借审查暂未通过之机走国际参赛参展的曲线,在海外得到一定名利,但触犯了未经审查通过的影片不得出境参赛参展的红线,往往难以在大陆发行。

⑸ 为什么制片方一部电影中的拿票房收成不到一半,院线拿多少税收个人认为制片方挺亏,其中有什么法律

对于国产电影,票房按如下分成:
电影发展专项基金5%,交给国家电影管理部门
消费税3.3%,交给国税部门
以上部分是国家法规定死的,谁也动不了(如果影院放映的国产片票房占总票房的50%以上,可以免交电影发展专项基金)
剩下的部分42-45%给制片方和发行方
55-58%给院线和放映方
具体拿多少比例要靠发行方和院线之间谈判决定,没什么法规规定,国家电影管理部门只有一个指导意见。
因为中国电影市场还是明显的买方市场,全国每年拍几百部电影,真正赚钱的也就那么几部,因此院线显然拥有更多的话语权,谈判上有优势,当然拿的比例也高,这是由市场规律决定的

如果还不明白请网络“易网络:电影的票房如何分配?”有更详细的解释

⑹ 电影院与制片方如何分票房收入

制片方一般情况下需要通过发行方,而不是直接和影院的放映方接触。
原则上,制片方虽然是最先出钱并冒风险相对也最大,但是到了这个时候,分账却是靠后的。一般情况下,回款的顺序是院线,发行,然后是制片方。比方说,“孔子”是制片方汇总了10几家投资方,花用了1。5亿人民币,完成了电影并交付给发行方。发行方看了喜欢,说,好,但这么大的片子,我们得好好宣传。于是各方达成协议,由发行方再投入1个亿来宣传“孔子”。宣传的过程中,放映方(院线)一般也会投入宣发费用,特别是像“孔子”这种大片。这部分费用,比方说在院线的场地布置,在米花和可乐的杯子上印与“孔子”有关的内容,等等,也属于院线的发行投入。到了这个月中期,“孔子”正式在院线公映。总计收回来3亿人民币。(当然现在看,“孔子”一亿“孔”怕都不可能亿了)

好,第一个月结算下来,院线共收入1亿。于是按照合同,院线扣除自己应得的百分比,然后将剩下的给了发行方,发行方再按照合同与制片方分账(如果有余额的话,也看其合同是如何签的,是否有“保底”,等等)。所以说,原则上是对制片方很“不公平”的。(但有一点必须强调。这个时候,是一个“店大欺客”,还是“客大欺店”的时候。比方在美国,最大的几家发行方,和院线都是有长期合作的软规则的,因此分账的方式也就会与其他小发行方的有很大出入。另外,像汤姆克鲁斯这样的超大明星,可以不论发行和院线方面有否赚钱,只要从票房收进来一块钱,他就能从院线的手里收到10%,甚至20%或是更高的“第一块钱”分账。)

回到你的问题。在中国,票房收回来一亿,制片方能指望拿到的不到4成,也就是不到4000万。

在美国,到十年前,好莱坞的说法还是三一三,就是一亿收入,3成给放映放,三成给发行方,三成给制片方。(注意:这是所谓“8大”或是“6大”片场的产品。其他不如这么大的制作的片子,放映方和发行方要索取的会更多。)

⑺ 电影教学

你好,豪,我今天第一次上网络知道回答问题,就看到你的帖子,真是巧了。我专业是营销管理和电影制作。过去几年曾是电影从业人士,做过短片导演,编剧,制片助理,跟过几次电影剧组。这几年转战金融界,打算将来有了资本后再重返电影界。现在我来认真仔细回答你所有问题
1、喜剧属于电影类型片的一种,镜头多少和类型片没太大关系,和电影剧情构架有很大关系。有的导演喜欢用长镜头,比如侯孝贤,一部电影每个镜头都长达数分钟,那么镜头总数就比较少。而有的导演喜欢快速剪辑,那么镜头总数就会很多,比如《谍影重重3》,获得美国奥斯卡最佳剪辑,有很多快切镜头,有的镜头之间甚至只隔1秒不到。
2、看得出阁下似乎对香港的黄金年代还情有独钟,但那已经是过去式,现在的电影制作,投资理念讲究和国际化接轨。所以只要你不违反广电总局的规定,别说林正英的僵尸片,就算三JI片你也可以拍。(只不过可能拍完了没有院线肯放映,或是影片遭广电总局封杀,钱就打水漂了)
3、拍电影,如果是长片的话(一个半小时以上),一般需要组建庞大的剧组,导演,制片人,监制,这3类职务是核心力量,决策团队。其次是编剧,主演,摄影师,剪辑师,灯光师,录音师,服装师,美术指导(拍动作电影还需要专门的动作指导),每个职务按照需要配备一定的助理人员。最后需要大量的群众演员。以上说的是前期需要的人员。后期的话,主要是剪辑师,音效师,配音。有了一些片花和预告,就可以提前进入宣传和发行阶段了,宣传和发行也是很重要的环节,需要请专业人士来做。可以去电影公司聘请,或者自由的电影人来担当,但一定要专门,有门路,有经验。
4、古装戏一般去影视城租赁场地片,这个制片助理,制片主任要去搞定场地和道具。里面也有服装租赁,服装师会预算出大致价格,制片会做预算统计。电影制作,很多环节都需要用到钱,你得心里有数,可以请人专门做这方面的监督工作,别让他们坑了你的钱。
5、第五个问题有点复杂,我的观念恐怕和你不大一样。我平时抽空还在研究电影市场,投资,票房等相关事务。我认为,现在拍80年代香港风格,恐怕没有市场,观众很难接受。因为时代变了,年轻人口味变了。我们不能一味怀旧,应该紧跟市场潮流。我也曾经是香港电影迷,看警匪片,武打片长大,但现在要投资拍摄电影,首先得尊重市场,让观众接受。从投资的角度来说,你得努力拍电影赚钱,至少得收回成本。
6、一部电影的成败关键是质量,请明星可以增加票房号召力,但明星的片酬也比普通演员高得多。所以,有多少钱,就办多少事。冯小刚的集结号,里面没有一个明星,全是新人,但票房奇好,投资人赚钱了,新人演员也走红了。一般来说,低成本的电影,请不起明星也没关系,咱们把剧情搞好,控制好制作成本,没准就是一匹票房黑马。
7、发行的工作我没接触过,以前主要从事电影前期工作,拍短片时既做前期又做后期,身兼数职。但据我所知,所有的影片制作完毕后,都要送到专门的部门去审核,就是广电总局。发行商可以去业内打听,或者网上公开招募,发行也是赚钱的环节,需要请有经验的专业人士来做。
8、制片人会综合考虑所有成本,然后交给发行商去做,发行商再和院线去打交道,通过谈判,大致了解能够在哪些院线放映,大概每天能排多少场。偷票,漏票的事,制片方可以请一个监督团队专门去各地影院盯票房,防止他们造假。最终制片方和院线的票房分成大致是34%:66%。但里面有很多学问,分寸要掌握好,有的地方镇上,县里的小影院,经不起这么折腾,人家影院要是赚不到钱,也要倒闭的。
9,任何影片都可以做全世界发行,但前提是质量好,有外国片商肯买。所以需要请到有经验,有本事的发行商吧。冯小刚的电影在国内很火,但外国片商购买的不多,因为他们觉得外国观众肯定不喜欢这类影片,要是购买了在外国电影院放映,肯定要亏本的。说白了,院线放映是最终端,是最残酷的地方。有的人喜欢吃馒头,但有的人只喜欢吃面包。所以想要全世界通吃,那就得花心思和精力来研究怎样制作出能让全世界观众都满意的作品。目前在外国发行较好的中国电影多数都是动作片,历史大片,投资成本也是非常高的。找明星拍戏容易的很,直接联系公司的经纪人,只要明星的档期没问题,就可以接下你的活儿。
10、最后一个问题,是我经常在思考的。也是将来东山再起的抉择所在。很多老板直接投资电影亏钱了,有的煤老板投资成立电影公司,结果拍的片子也不赚钱。去年,80%的电影依然亏钱。只有让子弹飞,非诚勿扰2,人在囧途,等少数几部电影赚钱了。拍电影是否赚钱,和高成本,低成本没太大关系,和投资回报比有很大关系。当年宁浩《疯狂的石头》,刘德华是投资人之人,总投资才300万,最终票房收获3000万,这个投资回报比就很高。陈可辛,陈德森的《十月围城》,投资超过1亿,最终票房虽然有2.9亿,但还是不赚钱。虽然这部电影是非常好看的,但投资人没赚到什么钱,这是事实。
所以,我觉得,拍电影可以不用急着开公司,不用急着拍大片。我们可以先从小型的电影工作室做起,从低成本,高质量的影片开始,慢慢摸透规律,逐渐走向成熟。从投资的角度来讲,越不了解,风险越大。理解多了,看得透彻了,风险就小了。500万的投资也不小了,我有很多好的题材和项目策划,可以一起探讨和合作。如果掌控的好,就算只有100万的投资,也可以拍出高质量的一流电影。
很多细节问题不是很方便在这里讨论,能否约个时间,通过邮件,扣扣等详谈?

⑻ 电影制片方应该怎样避免盗版流出

电影制片方应该要采用一些新兴的技术来防止盗版的发生,实际现在电影盗版之所以会这么猖獗主要还是因为防止盗版的技术并不是特别的成熟,想要防止电影被盗版,只能够采用一些新兴的技术来进行实时的监控这样才能够进一步的避免电影上映之后会出现泄露的现象。

综上所述,对于盗版电影制片方想要去严格的防范,首先就必须要从技术上去解决这个问题,只有在现场采用一些新兴技术,去对一些微型摄像头进行监控,防止这些盗版的流出才能够很好的解决这些相关问题,在网络上发现有盗版者时,一定要严格的追究对方责任,只有这样才能够让对方谨记自己盗版的行为。

⑼ 关于取消电影院须中方控股的限制,你怎么看

是一件大好事。

中国的电影制片方和放映方,已经彻底沦陷在资本当中了,为了能够尽快的收回成本,让自己可以看到收益,他们在购买完国外的电影之后,会进行各种各样的删减,然后添加一些自己的东西进去,这样做的下场只有一个,那就是电影变得不像电影。

所以导演为了迅速资金回笼,把电影票的价格调高一点,也是情有可原的事情,对于真正喜欢这些电影的人来说,多个十块八块的又有何妨。

⑽ 电影的制片方、出品方和发行方都是什么意思,有什么区别分别负责什么

1,电影的制片方:影片的投资人或能够拉来赞助的人。

影片的商业属性,决定了制片人是一部片子的主宰,有权决定拍摄影片的一切事务,包括投拍什么样的剧本,聘请导演、摄影师、演员和派出影片监制代表它管理摄制资金,审核拍摄经费并控制拍片的全过程。影片完成后,制片人还要进行影片的洗印,向市场进行宣传和推销。 制片人一般指电影公司的老板或资方代理人。

2,出品人负责影片前期的市场调查,看类似的影片的电影市场是否有前景(比如说票房情况、受欢迎程度、续集的可能性等),通过调查来决定是否值得出品该影片。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他们就找到所属的电影集团投资制片人及相关人员,开始选导演、剧本、演员、赞助商等。

出品人一般是主要出资方的法定代表人或对影片销售有帮助的影视界大腕人物。出品人是整个影片的灵魂人物,决定影片的风格、种类及市场走向。

3,发行方去做拷贝、申请密钥、排档期、把拷贝寄发影院、做宣传、购买广告、谈判分帐比例、跟院线签合同(虽然这一部分很多是中数代签)。还有体力活,放几十号人去全国各地的影城做活动、做宣传、定影城的广告位、盯排场、做监票等等。

(10)制片方如何制约电影院扩展阅读:

电影是人类知道其确切产生时间和成长历程的艺术,是20世纪以来发展迅速、影响巨大的媒体,是政治、经济、文化三位一体的创意产业。从19世纪末开始,法国、美国及其他地区的电影发明家们相继发明了能摹拟人的眼睛和耳朵的光声记录和还原的技术和机器,这种电影技术从一诞生,就被企业家发展成为电影生意,被政治家发展成为意识形态,被艺术家发展成为电影艺术,被研究者发展成为电影理论。一部电影发展史同时也是电影人探索电影规律的历史。

商人首先看出电影是一项有利可图的发明,迅速建立了最初的电影公司。到20世纪早期,电影公司集中资金建立制片基地,购买昂贵的制作设备,筹资进行故事片的生产,依靠大量观众集体买票观影来牟利。这就形成商业电影生产与销售模式的雏形。梅里爱的明星影片公司、爱迪生托拉斯和比沃格拉夫托拉斯是早期电影公司的代表。

而电影语言及电影艺术的诞生和发展,与导演实践和理论探索息息相关,最初西洋镜杂耍的制作人是导演的雏形,随着对电影表现方式和电影特性的探索,相继出现了卢米埃尔兄弟、乔治·梅里爱、埃德温·鲍特和格里菲斯等早期的电影艺术探索者,这些电影先驱拓展了电影语言和电影创意的可能性。早期的电影创作、电影经营和电影探索是三位一体的,此时,电影制作者同时也是电影语言的探索者,还是电影的经营者,是具有完备职能的电影人雏形。

阅读全文

与制片方如何制约电影院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钱塘苏小小电影 浏览:953
快手直播电影怎么添加播放列表 浏览:474
kk3免费电影网 浏览:913
电影人肉农场手机在线观看 浏览:865
小学生禁毒题材电影观后感 浏览:435
最新藏族题材电影 浏览:62
裂缝电影完整版在线 浏览:16
一部电影就是整个青春 浏览:916
哪个小程序可以看刚上映的电影 浏览:380
法国电影所言所行资源 浏览:475
有一部恐怖电影不能冲厕所 浏览:487
2020年的手机上能电影有哪些 浏览:142
亚飞与亚基电影国语迅雷下载 浏览:843
成龙最新电影铁道飞虎 浏览:607
九头命电影百度云资源 浏览:176
电影鬼叫春在线播放 浏览:533
团购电影票上海号 浏览:493
电影五个片段 浏览:179
无双粤语版重庆哪个电影院播放 浏览:367
和生活电影荟怎么退订 浏览:7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