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怎样发颤音,像张学友那样的
练习舌尖颤音的时候,舌尖轻轻向上卷起(轻到不费一点劲),轻轻接触硬腭前部(轻到没有多少接触的感觉,总之要放松),用连续的呼出气流吹动它,让它自己振动起来。学会吹动舌尖以后,再学习同时让声带振动。开始学习的时候宁可让舌尖多颤动一段时间。实际语言里可能只要颤动两三下就够了。小舌颤音甚至可以用漱口的办法让小舌颤动起来。 可以设想,在大风中空气很快流过高高烟囱的两侧,烟囱也会摆动起来。因为是使用气流吹动的,所以说是伯努利效应的结果。那种运动方式的原理,是跟闪音不一样的。舌尖闪音要*人用神经指挥肌肉去让舌尖运动。 伯努利效应使飞机机翼产生升力,可以飞上天。或者说,机翼上表面的流线型比下表面的流线型长,飞机前进的时候,空气流过上表面比流过下表面快,于是气流压向机翼上表面的负压力大于下表面的负压力,飞机就获得了上升的力量。两条船挨得太近会相向*拢或碰撞,也是那种负压力作用的结果。 声带所以能够振颤,主要是伯努利效应和弹性力的结果,不是神经脉冲指挥的。 补充一点。 练习发舌尖颤音的一开始,舌尖轻轻向上卷起,接触上腭。与此同时舌面边缘也要起作用,把口腔前边的出口全都堵住。舌面边缘用一定力量,紧*左右两侧的上腭和牙床。它们不参加颤动,只是使舌尖的活门缩小,同时使舌尖有弹性。也就是说,舌面两侧的边缘是不动的。呼出气流的压力会把舌尖推开。如果吹不动舌尖,可能是舌尖太紧张(无声),更可能是两侧漏气(有 h...... 声)。如果吹的时候听到一声 th...... ,然后舌尖停在外头不动了,一定是缺少弹力,也就是两侧太放松,或者舌尖太紧张,也可能是舌尖后卷不够。如果听到的是一声 tx......,是舌根太高太紧张。舌尖活门调得小一些,可能更容易颤动起来。舌尖向上顶得太紧,会听到 trrr ,就累了。东北地区车把式的“得儿驾”就是 trjia…… 。关键是要学会 rrrrr 的轻松的颤动。 还有两点: 1、增加与颤音发音部位相同的辅音,在音节当中体会舌的颤动。如:嘟——/tru/。练习时拉长音,注意力不要放在是否为舌尖上,而应放在气流的体验上。 2、音节末尾的颤音比较难发,根据个人情况可以随意增加一个元音,之后再把该元音弱化。 千万别控制,也不要企图从闪音、卷舌音过度到颤音,一定别控制尤其是舌头,多想一想疾风中的旗帜。
要练习颤音,先要知道它是怎么来的.无非两种办法.一,两个相差较小音程的音交替出现;二,气息控制,使得同一音高间歇性重显."抖喉结"比较接近第二种,不过不是气息,而是声门的闭与开实现,这样控制起来难度极大.因为每次开与闭的度要高度一致,要不然音高无法控制.中低音还好说,但高音的时候,声带闭合度很高,留下的间隙十分狭小,要控制得如此精细就不太现实,很多时候是颤两下,声带闭死,憋得没声音,要不就是放得太开,跑调了.
所以要用气息控制,因为那时你的声带可以一直保持着相似的状态,不用去理会它,并且气息间隙性冲击声带,就有了让声带休息的时间,所以保持的时值反而更长.但这种方法要求气息控制较好,停多长时间,起多长时间,保持多长时间要求相当准确.练习的时候可以放慢速度,先慢慢练,等稳定了,再提速.颤音。这可是很多朋友追求的东西,呵呵!很多人都会认为没有颤音就不够专业、不够拽。殊不知颤音在歌曲里只是一种表达方式而已,没有颤音就不能唱好歌吗?其实不然。
颤音,实质是用气息演绎歌曲的时候,强大的气流冲击口腔和鼻腔后部所产生的震动,小腹给予气息的压力产生了气流。我倒不赞成流行音乐一定要用这样死板的方式产生颤音,有些歌星通过喉结的抖动比如“刘德华”和嗓子眼的一紧一松的“张信哲”“做”出了颤音。这些都是一些小的技巧或是一种风格,但在很多高潮部分,他们也具有强大气流的颤音。 所以,还是那句话, 气息是根本。用了气息,自然会有气流的冲击产生颤音。对于流行歌曲,有些低调的地方不需要像唱民歌一样每个字都在气息上,有时似一种悄悄话, 有时像一种无奈的叹息, 不会有强大的气流支持你的颤音,这时就需要你用一些小技巧来修饰你的尾音,我认为流行歌曲的颤音表现不完全*气息顶出来,有时候抖抖喉结,控制嗓子眼里的声音也未尝不可,只要整体在歌曲的氛围之中不受影响即可,但是你一定记住,如果你没有十足的把握把它做好的话,那你最好就不要现去模仿,特别是在录音的时候。
没有颤音的朋友如果铁定对颤音垂涎三尺,就从模仿开始吧——多听听刘德华的歌。他的颤音我觉得很舒服,我就是从模仿他开始的。也可以模仿救护车叫唤。好笑吧?这只是没有声乐老师在身边、一种自我揣摩的方法,当然不属于常规的声乐练习。发出“呜呜”的依次循环高低的滑音(稍快),他能让你找到抖动喉结的感觉,慢慢的吧“呜呜”的发音转变成“嗯嗯”的发音,再慢慢的转成“你~”的发音,再唱一些“你”结尾的一句歌……呵呵,这只是一种感受喉结抖动的颤音方式,与气息发声不一样,保准声乐老师看了会气死!但没件事都需要循序渐进,慢慢揣摩,不妨试试。
下面是一个人学颤音的心得~:
很喜欢唱歌,苦于没有经济能力去系统地学习,可我一直把唱歌视为自己最大的爱好,以前听到歌曲中的颤音部分,真是很羡慕,可是自己又唱不出来.十分苦恼,就自己去刻意模仿,把手放在腹部,均匀地用力压,可是太累,唱出来也不好听,我又刻意用喉头来上下伸缩(主观上的)来学颤音,还是不行,我再用舌头伸缩(像吐烟圈似的)来模仿颤音,再次失败,看到我有个朋友天生就会用颤音,我特羡慕加嫉妒,但还是没用,自己还是不会呀,我还是不死心,我不知道从哪本书上看到过练气息有种学夏天狗出气的样子(我不知道这适合不适合大家,我记得也不太清楚),我就这样练,时断时续地可能有两三年吧,有天我突然发现自己可以发颤音了,(那时我已会打开喉咙,但我不知道对不对哦,我自己认为是打开了的),我后来想想可能是学狗出气的结果吧.只是我自己的一点小小体会,我希望大家将自己唱歌中的一些体会写出来,供大家交流,也让这里的老师及高手们指点指点,是对是错,是否有可取之处,哪些地方还需要改进等等.总之,大家的目标都是相互学习和提高,真正想成为歌手,甚至歌唱家的人可能还不是很多,主要是提高自己的演唱水平,自娱自乐而已,不过要是练得好加之有机会的话,当当歌手也未尝不可,呵呵!!
⑵ 颤音是怎么发出来的
歌曲演唱中的颤音,是体内气息一强一弱冲击声带,声带一紧一松振动所发出来的声音。按照发声方式又可分为传统型颤音和科学型颤音。
传统型颤音是通过控制喉结一上一下移动,声带被动一紧一松振动来发出的颤音效果。这种方法可以发出颤音,并且具有一定的声音特点,但是比较机械性,容易使声带劳累,不能持久演唱。并且一般用于通俗唱法,在句尾采用,在句首或句中的话容易影响整句气息连贯运用。
(2)颤音如何发电影片段扩展阅读
颤音的主要特征是:在一定空气动力条件下,一个调音器官接触另一个调音器官而产生振动。声道中的某个柔软的调音器官接触另一个调音器官表面,形成缝隙,当气流量一定时,这一缝隙会重复开合动作。缝隙的大小和气流必须限定在严格的范围内。西班牙语单词perro中的rr就发舌尖-齿龈颤音。
闪音和拍音都只有一次短暂的持阻。但是闪音在发音过程中,主动调音器官(一般是舌尖)斜切向上,对声道产生一个刮擦的姿态,拍音发音时主动调音器官(一般是舌尖)垂直向口腔顶部移动。
闪音存在于许多北美英语口音中,如water中的t;齿龈拍音在西班牙语中可以与齿龈颤音形成最小对立体,如西语单词pero中的r就是典型的舌尖-齿龈拍音。很多语言学著作并不区分闪音和拍音,国际音标中齿龈闪音和齿龈拍音都使用符号[ɾ]。
⑶ 颤音的是怎样发出来的
颤音(Vibrato)是指歌声呈波浪式的活动,又称为音波。当气息通过声带发出声音,歌唱者有意识地将之震动,便会形成颤音。发出颤音时,喉部肌肉会剧烈跳动,尤其男性的喉结较凸显,更易令人察觉。 颤音不是指声音的发抖,而是指人声的“揉弦”,一个“延长音”如果没有“揉弦”,效果将会非常干涩。颤音对于歌唱的重要,就如同拉提琴或二胡的“揉指”,属基础技巧,颤音对缺乏音乐细胞的歌迷来说,可大大改善其“乐感”,怎么学呢?一般来说,动听的颤音来自于“原音高”和“低于原音高�0�4或1/2音高”之间的来回交替。如果采用原音和“高于”原音高半度或一度的交替,就成了音乐记号中的tr………,效果就不成其为颤音了。其训练的具体方法可采用原音高和低于原音高1/2的来回交替开始,先慢后快地练习:i7i7| i7i7|i7i7 i7i7 i7i7 i7i7|……在练习开始阶段,可能会很难听,甚至有像日本演歌或京剧那样的颤音,但这是暂时的现象,待到娴熟之后,就会成为正常的颤动。记住一个要领----在颤动时一定要加强“气势”,否则会颤动不起来或“走音”。“笔者使用弹性颤音的方法,使不少不堪入耳的歌唱爱好者摆脱了“难听”的困扰. 颤音如果练成同一音高上强弱交替,会成为发抖。要警惕!否则就会从这一“难听”,变为另一“难听”。
⑷ 颤音技巧和发声方法
颤音是唱歌技巧当中用得最多同时最容易练习的一项技巧,它主要通过控制气息的流动或者喉头的颤动来发出,以下是专门为你收集整理的颤音技巧和发声方法,供参考阅读!
颤音技巧
什么是颤音呢?颤音就是唱歌时声带的波动,它是一种修饰音。当你听到某些特定类型的演唱时,比如爵士歌曲,歌手唱的声音很低沉,那个时候颤音就会很明显。每个人的颤音都不一样,这是由你的声带决定的。
声带决定了你发音的方式。一般没学过唱歌、没有声乐基础的人声带都会很紧。如果你的演唱方式正确(我们这里所说的正确是指呼吸顺畅),那么你可以随意的唱,也可以大声的唱,然后颤音就会自然的出现,这就是自然的颤音(看视频演示)。每个人都有,你试一试就知道了。
在钢琴上随意弹下一个中声区的音或低声区的音,你在延长声音的时候颤音也会自然的出现。颤音是体现你声带力量的一种方式,这也是气息从横膈膜到喉咙时体内的一种自然连接。如果一个人的颤音有规律,频率稳定,那么他的声带能力就比较强了。
虽然你在唱歌的时候可以故意的做出一些颤音,但这种颤音并没有什么用,而且听起来很不自然,会让人觉得很奇怪。如果能感受到自己的颤音,那说明你做对了。很多学唱歌的人一开始都不会颤音,这需要花很长时间的气息练习,还要摆脱用嗓子唱歌的坏习惯,尽量使气息自然流畅,那么你才能掌握正确的颤音。
颤音的出现是一个很自然的过程,我们不必太在意,应该把重点放在气息和发声等基础的练习上。当你做了很多气息的练习、基本功扎实了以后,那么你的颤音就会很自然的出来了。
练习颤音的技巧
你可以练长a音或其它单音,然后这个a要一轻一重的去练,并气也要一轻一重往外反"压"(既声音反拉),速度可慢慢加快,加到好听为止。
深吸慢呼气息控制延长练习:其要领是:先学会“蓄气”,先压一下气,把废气排出,然后用鼻和舌尖间隙像“闻花”一样,自然松畅地轻轻吸,吸的'要饱,然后气沉丹田,慢慢地放松胸肋,使气像细水长流般慢慢呼出,呼得均匀,控制时间越长越好,反复练习4—6次。
抽泣练气法:歌要唱的好,首先气息要足,现在和大家分享一种常用而简单的练气方法,就是"抽泣练气法",也就是像哭的很伤心的时候,一下一下的吸气,短而急促,大家多点练习对气息很有帮助。
锻炼肺活量
1.经常性的做一些扩胸、振臂等徒手操练习。
2.耐久跑练习,注意要坚持经常、跑和呼吸配合、距离适当、强度不宜大。
3.练习潜水或游泳。以上这些锻炼的机制是:增加呼吸肌的力量,提高肺的弹性,使呼吸的深度加大、加深,提高和改善肺呼吸的效率和机能。
颤音的训练方法
首先了解颤音的分类:颤音在流行唱法中大体分为两种,一种是鼻颤,既运用鼻腔结构的共鸣功能发出的声音。第二种是腹颤,即通过横膈膜的频率振动再运用气息从嘴中发出的声音。初学者应该先从鼻颤开始练习,到了后期自然而然就有了腹颤的感觉基础。
多听”颤音歌曲“:我们在学习唱歌颤音的时候,可以多去搜集和听录一些常带有颤音的歌曲,了解歌手是如何在歌曲中是通过什么方式产生的颤音,具体是利用哪个字进行颤音的修饰和感情抒发,从而长期坚持下去听录这种歌曲,给自身培养出一种”良好的颤音感觉“。
多模仿”颤音歌手“:我们在学习颤音的过程中,不要盲目的自我练习,我们在多去发现一些喜欢用颤音的歌手,并在听录他(她)的歌曲的同时进行适量的颤音模仿练习,学习”颤音歌手“的咬字放音等颤音的收放方式,只有从这些基础做起,我们才能将自我的颤音有效地培养练习出来。
多观看“歌手MV”:我们如果只是去听歌和模仿也是不行的,我们同时也要多看一些歌手的MV,学习他们在发出颤音时整体的动作和面部的情感流露,最好能深刻的体会于其中,从而以此了解颤音的情感方式,这样一来,对于我们日后进行颤音的练习时自然很容易的就联想起如何去抒发情感的同时发出颤音。
多进行气息方面的练习:我们在努力探寻“颤音”的奥秘时,我们也不能落下自身气息方面的练习,稳定浑厚的气息基础是一切唱歌技巧的前提,我们只有多多进行气息方面的训练,先打好气息的基础,再进行颤音的训练,这样才会对自身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达到预期的目的。
多进行“共鸣”的训练:颤音的练习不能单单只凭借以上的方式,我们还需要在日常生活中多多进行自身唱歌共鸣能力的训练,比如学猫叫,老虎叫等这些基本的方式。只有将自身的共鸣水平提升上去,颤音的练习才有起到有效的成果,对于我们也是有利无害的一件事情。
发声方法
不管是哪一种演唱方法,作为声乐艺术,松弛是使声音流畅、自然的重要前提。要是声音自然、优美,必须做到全身的肌肉以及一切与发声的部位,如声带、喉头、下巴自然松驰,同时还要以通畅的气息支持。
训练要求:
①声音松弛、自然,在说话的状态下发声;
②注意连音线,要唱得连贯并在一口气状态下完成;
③气息要通畅、自然,在最放松的基础上缓缓下沉;
④放松下巴,抬上颚,保持下巴稳定;
⑤放松喉头,使之处于打哈欠状态;
⑥练习时声区最好控制在自然声区,以真声为基础,从低声区起练,练到中声区后下行回到低声区。
有关松弛训练的曲目
男声:《祈祷》(王杰),《东方之珠》(罗大佑);
女生:《恰是你的温柔》(蔡琴),《我可以抱你吗》(张惠妹)。
如何掌握颤音:
学习颤音其实并不困难,只要喉咙肌肉松弛,便能有效作出自然的震动。我们可以以相差半度的两个音阶,用[a]声进行练习。例如C大调中E和F(即m和f)刚好相差半音,尝试不断发出mfmfmfmf……,且越唱越快,便能产生以m为中心的颤音。
颤音带来的效果:
颤音易于掌握而效果又显注,特别是处理延长音方面,纯粹的拉长,会使声音又直又呆板,用颤音则可令声音松弛、活泼生动,令乐曲的色彩更丰富,音色更圆润悦耳;若能配合其它腔体的共鸣,会产生余音袅袅,绕梁三日的动人歌声。
对于歌唱者而言,颤音大大增添了乐曲的层次感,令较平凡的乐句亦不置显得僵硬,是相当实用的歌唱技巧。不过有数点是必须注意的:
1.喉部震动不是口/唇的震动。初学时可用手指轻触唇部,避免错误的摇动。
2.千万别把似是而非的“喉咙抖动”当作颤音。抖动是束紧喉咙发声,用压力强迫咽喉肌肉抖震,这对声带的伤害很大,故练习时应以轻松自然为大原则,否则将错误习以为常就不易纠正了。
3.声乐家会进一步讲究颤音的振频与振幅等方面,但不用拘泥于小处,只要“唱者自然,听者舒服”便可以了。一般而言,独唱者不妨多用颤音,强化声音质感;合唱时则要彼此相互配合,不应振颤过频、过大,以免听众感到烦厌。
颤音掌握方法:
1.发出长音,并活跃地抖动双手。抖动双手时需温柔、松弛,从上到下或两边运动。再以快速温柔的节奏抖动双手。
2.不抖动双手,继续发声并尝试延续颤音的效果。
3.如果颤音有所流失,再抖动双手,作感觉。
如何练习颤音?
原理是,保持口型不变,改变口腔容量并迅速还原,有规律地反复,形成颤音。具体练习需要老师指导。
练习舌尖颤音的时候,舌尖轻轻向上卷起(轻到不费一点劲),轻轻接触硬腭前部(轻到没有多少接触的感觉,总之要放松),用连续的呼出气流吹动它,让它自己振动起来。学会吹动舌尖以后,再学习同时让声带振动。开始学习的时候宁可让舌尖多颤动一段时间。
实际语言里可能只要颤动两三下就够了。小舌颤音甚至可以用漱口的办法让小舌颤动起来。可以设想,在大风中空气很快流过高高烟囱的两侧,烟囱也会摆动起来。因为是使用气流吹动的,所以说是伯努利效应的结果。那种运动方式的原理,是跟闪音不一样的。舌尖闪音要用神经指挥肌肉去让舌尖运动。
练习发舌尖颤音的一开始,舌尖轻轻向上卷起,接触上腭。与此同时舌面边缘也要起作用,把口腔前边的出口全都堵住。舌面边缘用一定力量,左右两侧的上腭和牙床。它们不参加颤动,只是使舌尖的活门缩小,同时使舌尖有弹性。也就是说,舌面两侧的边缘是不动的。呼出气流的压力会把舌尖推开。如果吹不动舌尖,可能是舌尖太紧张(无声),更可能是两侧漏气(有h......声)。如果吹的时候听到一声th......,然后舌尖停在外头不动了,一定是缺少弹力,也就是两侧太放松,或者舌尖太紧张,也可能是舌尖后卷不够。如果听到的是一声tx......,是舌根太高太紧张。舌尖活门调得小一些,可能更容易颤动起来。舌尖向上顶得太紧,会听到trrr,就累了。东北地区车把式的“得儿驾”就是trjia……关键是要学会rrrrr的轻松的颤动。
⑸ 颤音是怎么发出来的
学习颤音其实也并不困难,喉咙的肌肉一定要松弛,才能发出自然的震动。我们可以以两个音阶进行练习。M和f刚好相差半音,不断发出mf的音,加快速度,这样就能产生以m为中心的颤音。
练习舌尖颤音的时候,舌尖轻轻向上卷起,轻轻的接触硬腭前部(都轻到没有就好像没有多少触感(要放松),连续呼出气流吹动它,让它自己振动,再学习同时让声带振动,刚开始的时候让舌尖多颤动几次。漱口的办法可以让小舌颤音颤动起来,这个办法也是挺好的。
(5)颤音如何发电影片段扩展阅读
歌唱中的颤音
通过舌头振动发出的颤音,在几种语言中出现。分大舌(齿龈)颤音和小舌颤音。大舌颤音主要在斯拉夫语,俄语和西班牙语中出现,通过齿龈间隙空气振动发出。小舌颤音则在德语,法语和荷兰语中出现,气流主要从肺部发出,通过口腔的振动带动声带颤动。语言中的颤音在R字母出现。
颤音的有无存在个体差异,由于基体功差没有练习、出于演唱风格考虑不喜欢用等原因,有些歌手演唱时有颤音,而有些没有。颤音是可以控制的。
颤音的成因并不一样,像你所看到的“一般民族唱法整个过程都有,通俗的只是尾声有。”这是颤音成因不同的表现形式。民族和美声唱法的颤音是通过长时间的气息和方法练习自然产生的,说不清在哪一天起自然就有了,不需要专门去练习,只要方法对了就出现了。
由于这种颤音的根源在呼吸上,所以“一般民族唱法整个过程都有”。
通俗唱法中的比较复杂,有些通俗歌手有美声基础(比如刘欢、毛阿敏)或者本来是学美声的,后来改唱通俗(比如杭天琪、韦唯),他们都经过了相当时间的科学发声法的训练,因此他们的颤音同民族和美声唱法演员一样,是来自于气息而不是靠控制声带得到的。
其它许多通俗歌手的颤音是靠故意控制声带做出来的,比如甄妮、刘德华、张宇等等,这一类人很多,他们通过先反复连续唱相邻的两个音,然后逐渐加快的方法唱出颤音,因此他们的颤音慢,幅度很大。
由于这种颤音建立在声带控制上,所以一般“通俗的只是尾声有”,因为只有在长音的时候,才有控制声带颤音的余地和时间。
⑹ 颤音是怎么发出来的如何才能发出来为什么我一直发不出来
声乐爱好者如何获得歌唱中的颤音
颤音( Vibrato)是把音符的音高迅速地向上下交替改变,近似水波起伏的感觉,它是音乐表现的重要手段之一。又似小提琴、二胡等弦乐器演奏时的揉弦,可以起到美化歌声的作用。意大利声乐学派更有这样的说法:歌唱中是否有颤音是检验美声唱法的试金石。
那么,究竟如何才能尽快的获得歌唱中的颤音呢?
其一,强调正确的歌唱呼吸方法——“功到自然成”
声乐教学中有句行话是这样说的:气息过关了,唱歌就学到一半了。可见气息对于歌唱当中的重要性。使我们知道了歌唱当中许多毛病都出在气息上。然而,我们的许多高中生(尤其是男生青春期嗓音变声后)歌唱的用气仍存在较多的问题。教师应该让学生清楚的明白:歌唱的呼吸分为三个阶段:吸气、呼气、换气。吸气要正确、自然、吸得深,吸得恰当,气息从口、鼻同时吸入,经过咽喉、气管、支气管到肺叶的底部,后腰松开,把气息推向后腰部。动作要轻松、自然。每唱完一句,横膈膜周围都要放松。不牵强,不僵硬。两肩后展自然下垂,胸部放松不要抬起,否则各部肌肉紧张,喉部肌肉群会因之僵持,造成声音发直毫无歌唱的颤音,其他发声器官亦不能灵活地有规律地活动。
呼气应当平稳,均匀,有控制,呼气的关键是要找到支持点,找到呼吸器官和发声器官有机配合的力量。如果找到了这个支持点,找到了这种配合的力量,呼气就走上了正确的轨道。呼气时,横膈膜平稳地上提,两侧下肋逐渐回收,使气息通过气管送入声门。这种横膈膜上提,下肋回收的力,我们称之为向上向里的力。应该指出的是,呼气时不仅有这个呼气肌群形成的向上向里的力,同时还有一种与之抗衡的,由吸气肌群形成的向下向外的力协同动作。根据演唱需要,调整抗衡程度。有这种呼与吸协调一致的肌肉感和力的关系的呼吸,是具有支点的呼吸。得到了正确的呼吸支点,就可以得到有气息支持的声音。也便于出现我们期盼的颤音。
换气,我又把它叫做句间吸气,或补气,这也是歌唱呼吸的重要环节。许多初学者在歌唱中往往不能放松呼吸的肌肉群,而使得声音发直、没有颤音。第一句开唱以后的句间,能否吸好或补好气,关系到吸气与呼气能否得以循环往复,关系到已经获得的呼吸支持能否继续保持。因此,我们必须象哨兵站岗一样坚守阵地,决不能在换气时让呼吸的部位往上移动,决不能影响歌声的气息支持。一方面根据乐句旋律的进行而换气,另一方面根据作品的表现而换气。换气的要求高,难度大,需要重点训练。练习时,可以选择一些小歌曲,有意识地放慢歌曲的速度,让句间换气有足够的时间和准备,等练到熟练的程度,逐渐加快到要求的速度,使歌唱恰如其分地进行换气,使歌唱成为艺术的歌唱。
由上述方法形成的吸气、呼气、换气,构成了有支点的呼吸,由此产生的气息发出基音,通过舌头放平,适当打开喉咙,经过上咽管道,在头腔(鼻腔、上额窦、额窦、蝶窦等)处,使其产生混合共鸣,就能获得音质纯净,音气圆润的声音,这种有气息支持的进入这个地方振荡的声音,而且把发声的着力点向喉头的背后————软腭、舌根、喉头这个咽腔地方,会有高频泛音,力度变换自由,声音具有穿透力,有激情,有魅力,富于表现力,同时,这样的声音才能吐字清楚,才能深刻表达歌曲的感情。我们期盼已久的颤音也就会自然而然的产生,也可谓:功到自然成。总而言之,要想唱出颤音,就要运用好声乐界公认的胸腹式联合呼吸方法。
其二,有意识训练,从不自然到自然——逐渐形成。
在初学声乐阶段,经过一段时间训练后若仍不见颤音出现,我们还可以采用一些辅助方法,例如从最自然的中声区开始选用:
7 1 7 1 7 1 7 1 7 1 7 1 7 1 7 1 1 — — — |||
啊 ----------------------------------------------------------------
采用这条练声曲应掌握前部分慢、后部分快的练习方法(也就是由慢到快的方法)。先矫枉过正、有意识的“摇唱”再过度到自然的颤音,即要有一个从不自然到自然的过程,仔细体会颤音的感觉。声乐老师在教学中,也可用左手作出小提琴揉弦的动作来提示学生。学生的头脑中也应时刻要有唱出颤音的意念。同时,注意咽壁前的软腭肌肉要有所活动,控制好7与1的半音关系。最后的“1”延长时,声带与口腔内的软腭肌肉群要适当放松,气息吹动声带产生出的震动频率不能太慢,慢了就有“摇”的毛病,频率过快又会出现“ 抖”的毛病象——“羊叫的声音”。
总之,训练声乐初学者的颤音问题不必太操之过急,应该顺其自然一些。但又不能“放任自由、不闻不问”,要采用一些训练手段。通过以上两方面的练习,一般都会卓有成效,会使我们的歌声更加完美、更加动听。
**********
不是撞击...是波动...(你想想风吹过稠带的样子)
"正确的颤音是气息在颤,是气息作用于声带的一个自然现象,并不是喉结弄出来的"这句话其实是一个美国的声乐老师说的,她教爵士和流行演唱,是美国伯克利音乐学院毕业的
而且在意大利传统的美声唱法里,颤音的说法有3,一是讲波动,就是上面所谓的"是气息作用于声带的一个自然现象"任何一个好声音都是有波动性的;二是讲颤音,是有控制的颤动动,但是美声里讲究的是气息控制,是横膈膜控制气息在颤,完全没有说是喉头在动的;3三是讲抖动,最形象的例子是孙楠当年唱不见不散的高音的颤动,那是抖动,是嗓音力不从心的一个表现...
在流行唱法里,是最讲究自然的,所以说控制的越少越好,更接近于波动一些,可以听一下西班牙歌王JULIO IGLESIAS,就会明白
至于喉头,美国的声乐大师塞斯说过"喉头要放松而稳定"...(SETH是SLS的创始人,欧美有好多大牌流行,乡村,爵士,索尔歌手,还有好多百老汇著名演员都是他的徒弟)
对了,忘了说,还有一种颤音,就是京剧那样,是音高周期性变化
*****
关于喉头放松和稳定,我来说一句。
放松有几个方面:1,面部肌肉放松;2,颈部肌肉放松;3胸腹肌肉放松
1先练习在打开喉咙和共鸣腔状态下的放松。
保持半打哈欠的状态,下颌关节松弛,下巴放下,像含一口水,然后闻花香深吸气。这一动作就是打开共鸣腔。这时上颌,耳后,脑后都有紧张感,这些部位是不能松的,要在保持这一状态的基础上,放松其它脸部肌肉和全身肌肉
2 唱歌时喉部肌肉是放松的。但可以用不发声的方法来练习收缩声带的力量,这时是喉部十分紧张。
力量加强后再放出声音练上下滑音阶,找到喉外放松,声带缩紧的感觉。这时喉部自然就稳定了
但是,因为每个人平常发声习惯的不同,所以具体练习还是要引人而异的。
给你一个网站吧,里面都是讨论你所关心的这个问题的,看看一定对你有帮助的~~http://www.likec.com/news/Article/4/26/2005/20050816062.html
或者
http://www.yyjy.com/Article_Show.asp?ArticleID=10109
⑺ 颤音怎么发
气流从咽喉出来时,你要让它去冲击小舌。没有气流冲击小舌,它是不会颤动的。
怎样做到这一点?
我的体会,是舌根要下降,有意识让胸腔出来的气流去“吹”小舌。
开始时老师都是这样说: 喝一口水,别咽,让它停留在喉咙那,然后发声。
⑻ 颤音怎么发啊
首先,舌头要放松,刚开始练的话,可以用舌头顶住上颚,(也就是上牙堂),可以加上"T",或者"D"的音,发出来也就是"特"或者是"得",用口中的气流带动舌头颤动.就可以发出来的
我们练的时候基本就是这样,我是3个月发出来的,我们很多同学,到现在也没发出来,不过不要紧,慢慢练习就会的.我练的时候,由于太过用力,结果可能是大脑缺养,整天晕晕的...呵呵,你练的时候不要太着急啊!
还有告诉你个诀窍!你平躺在床上,让舌头处于向下垂的状态,再用口中的气流带动它震动,这样比其他方法容易,我的第一个颤音就是这样发出来的呢!
⑼ 唱歌技巧颤音怎么发
唱歌技巧颤音怎么发
发出长音,并活跃地抖动双手。抖动双手时需温柔、松弛,从上到下或两边运动。再以快速温柔的节奏抖动双手。以下内容是我为您精心整理的唱歌技巧颤音怎么发,欢迎参考!
唱歌技巧颤音怎么发一
一丶颤音(Vibrato)是指歌声呈波浪式的活动,又称为音波。当气息通过声带发出声音,歌唱者有意识地将之震动,便会形成颤音。发出颤音时,喉部肌肉会剧烈跳动,尤其男性的喉结较凸显,更易令人察觉。
二丶只要喉咙肌肉松弛,便能有效作出自然的震动。可以以相差半度的两个音阶,用 [a]声进行练习。例如C大调中E和F(即m和f)刚好相差半音,尝试不断发出mfmfmfmf……,且越唱越快,便能产生以m为中心的颤音。
三丶颤音易于掌握而效果又显注,特别是处理延长音方面,纯粹的拉长,会使声音又直又呆板,用颤音则可令声音松弛、活泼生动,令乐曲的色彩更丰富,音色更圆润悦耳;若能配合其它腔体的共鸣,会产生余音袅袅,绕梁三日的动人歌声。
对于歌唱者而言,颤音大大增添了乐曲的层次感,令较平凡的乐句亦不置显得僵硬,是相当实用的歌唱技巧。不过有数点是必须注意的:
1. 喉部震动不是口/唇的震动。初学时可用手指轻触唇部,避免错误的`摇动。
2. 千万别把似是而非的“喉咙抖动”当作颤音。抖动是束紧喉咙发声,用压力强迫咽喉肌肉抖震,这对声带的伤害很大,故练习时应以轻松自然为大原则,否则将错误习以为常就不易纠正了。
3. 声乐家会进一步讲究颤音的振频与振幅等方面,但不用拘泥于小处,只要“唱者自然,听者舒服”便可以了。一般而言,独唱者不妨多用颤音,强化声音质感;合唱时则要彼此相互配合,不应振颤过频、过大,以免听众感到烦厌。
四丶颤音掌握方法:
1. 发出长音,并活跃地抖动双手。抖动双手时需温柔、松弛,从上到下或两边运动。再以快速温柔的节奏抖动双手。
2. 不抖动双手,继续发声并尝试延续颤音的效果。
3. 如果颤音有所流失,再抖动双手,作感觉。
唱歌技巧颤音怎么发二
没有颤音的朋友如果对颤音垂涎三尺,就从模仿开始吧模仿救护车叫唤。好笑吧?这只是没有声乐老师在身边、一种自我揣摩的方法,当然不属于常规的 声乐练习。发出“呜呜”的依次循环高低的滑音(稍快),他能让你找到抖动喉结的感觉,慢慢的吧呜呜的发音转变成嗯嗯的发音,再慢慢的转成你~ 的发音,再唱一些“你”结尾的一句歌……呵呵,这只是一种感受喉结抖动的颤音方式,与气息发声不一样,保准声乐老师看了会气死!但每件事都需要循序渐进, 慢慢揣摩,不妨试试。
在德语或法语中有时是要大舌音和小舌音兼顾使用的。大舌音是西班牙、意大利以及葡萄牙语言的发音。首先,大家先发|t|,然后在加上|l|,就是 “特了”发快了就成了大舌音。其次,在上述的基础上,大家请着力送气大口腔,一下子就发出来了!最后,不管大舌音还是小舌音,最重要的是常说常练。可以先 用TR,DR练出点信心,再还原R来练。
练习舌尖颤音的时候,舌尖轻轻向上卷起(轻到不费一点劲),轻轻接触硬腭前部(轻到没有多少接触的感觉,总之要放松),用连续的呼出气流吹动它,让 它自己振动起来。学会吹动舌尖以后,再学习同时让声带振动。开始学习的时候宁可让舌尖多颤动一段时间。实际语言里可能只要颤动两三下就够了。小舌颤音甚至 可以用漱口的办法让小舌颤动起来。 声带所以能够振颤,主要是伯努利效应和弹性力的结果,不是神经脉冲指挥的。
练习发舌尖颤音,开始舌尖轻轻向上卷起,接触上腭。舌面边缘也要起作用,把口腔前边的出口全都堵住。舌面边缘用一定力量。舌面两侧的边缘不动。呼出 气流的压力会把舌尖推开。如果吹不动舌尖,可能是舌尖太紧张更可能是两侧漏气。若吹的时候听到一声 th ,一定是缺少弹力,也就是两侧太放松,或者舌尖太紧张,也可能是舌尖后卷不够。如果听到的是一声 tx,那么把舌尖活门调得小一些,可能更容易颤动起来。舌尖不要向上顶得太紧。
练习要点
先学会舌尖上齿颤音。这个比较简单。舌头轻抵上齿,想办法把舌头吹颤。如果不行,不断调整舌头的位置、抵住上齿的力度,最后总能颤起来的练熟舌尖上齿颤音。此时可以不在乎发音的力量:如果你觉得要很大劲才能吹动,吐沫四溅,那也没事。只要练熟就行了。
一边发舌尖上齿颤音,一边试着翘起舌头,不要让舌头停止颤动。这时你发的就是人类语言中常见的大舌颤音了。尽量减短舌尖上齿颤音的发音时间,尽快让舌头翘起来。最后,你会发现你发出的音是变成了"drrrrrrrrrrr"练熟之后,设法摆脱前面的d.至此,大舌颤音就完全练成了。尝试在吐气力度尽量小的情况下发出大舌颤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