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北京电影学院研究生报考条件
2022北京电影学院研究生报考条件:
(一)报名参加我校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的人员,须符合下列条件:
1.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2.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品德良好,遵纪守法。
3.身体健康状况符合国家和我校规定的体检要求。
4.考生专业水平必须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2. 中国传媒大学动画博士和北京电影学院动画博士的培养方式上,有哪些不同
中国传媒大学动画博士和北京电影学院动画博士的培养方式存在着一些不同,首先就是培养方向上是不同的。在中国传媒大学的动画博士方面专注于对学生的专业培养,而且多半都是偏向于一些计算机方面的理论,因此中国传媒大学动画博士是要将学生向理工和技术方面所培养的。而北京电影学院的动画博士与中国传媒大学动画博士之间存在着相应的差别,而且这样的学校对于学生的引导也会出现了相应的偏差。
有很多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动画博士的学生,回顾以前的学习经验,都觉得非常的头痛,而且也表示这样的选择确实耽误了自己很长的时间。所以有很多毕业生都提醒学弟,学妹们如果能够选择的话,还是应该尽可能的选择中国传媒大学动画博士的培养,而并非是选择北京电影学院。
3. 哪些学校有电影学博士点要完整版的。
推荐院校:
上戏
北京师范大学
中国传媒大学
北京电影学院
上海大学
南师大
福师大等
希望帮到你
4. 北电有什么专业
(一)、普通类本科招生专业:文化产业管理、数字媒体技术
(二)、艺术类本科招生专业:
学校有国家级特色专业3个,北京市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北京市校外人才培养基地1个,北京市本科品牌专业4个,国家广电总局本科重点专业4个,国家级教学研究基地1个;国家精品课程1门,省部级精品课程1门,院级精品课程10门。北京电影学院具有系统、科学的电影学科专业体系,设有3个博士和硕士学位一级学科授权点,下设艺术学、电影学、广播电视艺术学、电影制作学、表演学、管理学、动画学和美术学等8个二级学科。
5. 帮帮我!我想考北京电影学院!
要看你想从哪方面发展,选好自己的方向,再好好努力吧!才艺肯定要有的,相貌也很重要哦!
表演学院简介:
表演学院(原表演系)开创于1950年,前身是中央表演艺术研究所。2001年,北京电影学院在表演系的基础上成立了表演学院。
表演学院下设:表演、语言、形体、声乐四个教研室,师资力量雄厚。目前,正、副教授12人,讲师、助教18人。50多年来,教师们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和实践经验,为表演学院奠定了坚实的教学基础。青年教师继承了表演学院良好的教学思想与教学方法,发挥自身的创造性思维,为学科发展贡献着自己的力量。在全体教师的不断努力下,表演学院的教学将向新的领域发展。
表演学院开设了表演基础课、表演专业课、电影基础课、共同课以及实践课等近四十门课程。50多年来,表演学院先后开办了本科班、师资班、专修班、干专班、高职班、进修班等近50个班次,培养学生1500多名。1991年学院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并接纳了来自世界各地的留学生。
表演学院在学术上积极开展对外交流,先后吸收了俄罗斯、美国、英国等世界上的先进的电影、戏剧教学实践经验和理论成果,并且结合中国的具体实际情况和影视剧的发展现状,建立了我国现今的电影表演教学体系。十几年来,共出版学术专著二十余本,教材书十本,在全国专业学术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数百篇,多次举办专业学术研讨会。学院每学期都要安排学生在校内剧场进行汇报演出,并积极推荐学生参加各项艺术实践活动,在影视、戏剧、艺术界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表演学院是我国影视剧明星的摇篮,50多年来为我国培养了众多的高质量的影视表演专门人才,创作出了许多优秀的影视作品,获得了国内外多项大奖,为我院赢得了荣誉。展望新时期,我们将面对新的挑战和机遇,表演学院的师生将以更加饱满的精神面貌为中国电影事业的辉煌贡献力量!
表演专业 本 科:学制四年 高 职:学制两年
培养目标:为电影、电视部门培养能从事表演工作的德才兼备的高级专门人才。
业务要求:学生应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熟悉我国有关的方针、政策、法规;系统掌握电影、电视表演专业的基础理论及电影、电视艺术基础理论;具有独立塑造荧幕(屏幕)人物形象的创作能力;初步掌握影视制作工艺过程;具有较强的外语水平,能阅读本专业的外文书刊,同时具备初步的听、说、写的能力。本科生毕业要求具备本专业教学工作的能力。 主要业务课程:影片分析、戏剧名著分析、音乐作品分析、美术作品分析、文学作品分析、电影声音、心理学、艺术概论、中国电影史、外国电影史、电影编导概论、影视表演分析、美学概论、影视制作、电影造型、语言艺术。音乐、形体、表演艺术等。结合教学,组织学生参加社会调查、表演业务实习等社会实践活动。
导演系专业简介:
在电影、电视剧以及各类视听传播产品的制作过程中,导演肩负着艺术创作和制作组织的双重任务。在这个意义上讲,导演的专业技能、艺术品位,文化根基、人文观念以及沟通组织能力和个性修为,决定着每一部作品的最终形态。
作为电影教育的重点专业,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在50年的教学过程中,形成了完整的、系统的,科学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导演专业教学体系。靠着几代教师的辛勤劳动,先后培养了不同层次的班次几十个,电影电视导演专门人才600余名,他们现已成为全国各地影视单位导演队伍的中坚力量,其中有不少是在国内外有影响的导演艺术家。
导演系现有一支由多名教授、副教授和讲师组成的、老中青相结合的教师梯队。这些教师的显著特点是既有艺术教育的丰富经验和科研能力,又是卓有成就的导演艺术家,具有较高的导演创作水平。而贯穿在导演系各个专业教学中的一个基本特征,也是始终把理论讲授和创作实践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学生通过多轮循序渐进的制作作业实践,在走出校门前就基本掌握了本专业的实际操作本领,因而能够较快的适应社会的需求。
同时,导演系倡导创新精神和个性发挥,在全球化的文化背景和行业态势中,注意交流和引导,多年来始终保持在电影观念和电影形态上的引领作用,使得学生除了具有熟练全面的专业技能外,更具有在电影创作上的前瞻意识。
导演专业本科的专业课程设置有:
专业基础课:表演,剧作,视听语言等。
专业课:导演创作,制作实习,毕业联合作业等。
在专业基础课中,系统讲授影视艺术中剧作、表演和视听语言这三门基础支撑课程。涵盖其中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创作规律,每门课程分为多个单元,根据教程安排穿插并进,并通过大量循序渐进的写作,排练和作业拍摄,使学生为进入后续创作课程打下全面坚实的基础。
专业课中,"导演创作"课为学生进入高年级后深入掌握导演艺术创作技能和理论而设,其中包含导演构思、导演创作手段,风格流派研究等。"制作实习"课贯穿全教程,与其它课程呼应,进行多轮从DV作业、HDV作业,高清作业,16毫米短片、以及社会创作实践直到35毫米"毕业联合作业"的编、导、拍摄实习。这样,学生从专业理论与实践技能两个方面都得到系统的教育和训练,达到毕业后能独立胜任导演工作的水准。
配合专业课程,导演系学生还将学习多门影视基本理论、相关专业和文学艺术修养课程,这是从事导演创作所必须具备的知识素养条件。此类课程有:世界电影史、中国电影史、名片解读、电影美学等;电影造型、电影声音、摄影、美术、录音技术概论与操作、非故事片类电影创作等;文学作品赏析、音乐作品欣赏、美术作品欣赏等。
此外,各学年还开设政治、外语、体育,社会实践及一些选修课程。为使学生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全心全意为祖国和人民服务的专门人才,创造良好的成材环境。
顺应大众传媒时代影视合流的趋势和现代视听艺术的发展,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的培养目标正在影视制作全方位领域内进行全方位和多层次拓展,近年来开设了以下专业方向。
1、 导演专业:本科,四年。 电影导演创作及理论硕士研究生,三年。电影导演艺术硕士研究生(MFA),学制三年。
2、导演专业(纪录片方向) 本科,四年。 电影导演创作及理论(纪录片方向)硕士研究生,三年。
3、导演专业(剪辑方向) 本科,四年。
4、导演专业(影视节目制作方向)本科,四年。
根据各专业方向的社会需求和培养规律,以上各专业方将实行不定期轮流招考。
动画学院动画专业介绍:
本科:四年
高职:二年
专科升本:二年
本科培养目标:
为电影、电视部门培养能从事电影、电视动画编导的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专门人才。
业务要求:
学生应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熟悉我国有关的方针、政策、法规:具有专业绘画能力;掌握动画电影、电视动画的艺术基本理论知识;系统掌握本专业理论,熟练掌握动画设计及动画制作的技能,具有影视动画片的编导能力;能从事本专业的一般理论研究及教学辅助工作;在掌握外语工具方面,应具有一定水平的听力和阅读本专业外文书刊的能力以及初步的写和说的能力。
漫画专业介绍
学制:
本科:四年
本科培养目标:
动画学院漫画专业方向教学本着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结合当代漫画人才培养的常规模式,培养思想性和艺术性良好结合,具有实际操作能力的,能够将民族特色溶入现代动漫产业的创新实用型人才。
业务要求:
学生应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熟悉我国有关的方针、政策、法规;具有专业绘画能力;熟练掌握漫画设计及漫画制作的技能。有一定的计算机基础知识,熟练掌握常用的计算机操作系统。热爱漫画行业并能够从事本专业的一般理论研究及教学工作;在掌握外语工具方面,应具有一定水平的听力和阅读本专业外文书刊的能力以及初步的写和说的能力。
游戏专业介绍
学制:
本科:四年
高职:二年
本科培养目标:
为电子游戏制作和发行单位培养优秀的游戏美术设计、游戏策划、游戏制作人才。
业务要求:
学生应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熟悉我国有关的方针、政策、法规;具有一定游戏美术原画能力;熟练掌握游戏美术设计及游戏动画制作的技能。熟悉游戏开发流程,掌握一定的交互式设计、游戏策划基础知识,熟练掌握主流二维图形、三维动画软件,进行电子游戏研发、交互式多媒体设计、虚拟现实制作等工作。立足实践、富于探索和创造精神,致力于民族游戏产业,并能够从事游戏美术设计、制作、一般的游戏理论研究及教学工作;在掌握外语工具方面,应具有一定水平的听力和阅读本专业外文书刊的能力以及初步的写和说的能力。
摄影学院专业简介:
培养目标:培养能从事图片摄影艺术创作、新闻摄影、摄影理论研究、商业摄影、摄影教学及影像艺术创作的德才兼备的高级专门人才。
业务要求:学生应掌握马、列主义的基本原理;熟悉我国有关的方针、政策、法规;具有较完善的图片摄影艺术、电视摄像艺术基础理论知识;系统掌握图片摄影的基本技能和技巧,具有独立担任图片摄影创作、电视摄像工作的能力和初步的科研能力;能从事本专业的教学工作;熟练地掌握一门外语。
专业方向:图片摄影方向 图片商业摄影方向
为加快教育体制改革的步伐,加强学科建设,北京电影学院于1996年2月成立北京电影学院摄影学院。摄影学院的前身是摄影系图片摄影专业,该专业是在1986年成立及发展建设起来的。目前摄影学院己建立了一整套完整的教学体系和完善的科学培养方法,努力培养具备创新能力的高水平的图片摄影高级人才,以保持自己在国内摄影教学和科研领域的领先地位。
一、培养目标
(一)热爱图片摄影艺术事业。
二)系统地掌握本专业需要的基本知识、基础理论和熟练的专业技能,能从事图片摄影艺术创作、平面广告制作、摄影理论研究、摄影教学工作及摄影摄像艺术创作。
(三)具有较丰富的文化知识修养,掌握一至两门外语。
(四)具有健康的体魄。
二、专业层次设置
硕士研究生学制三年
本科生学制四年
专科起点本科班学制二年
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大专班学制二年
进修班学制半年到一年
录音系专业简介:
录音艺术方向:
北京电影学院录音系招收的录音艺术专业方向是影视艺术中一个技术与艺术相结合、多学科交叉融会的边缘性学科,也是一个很有趣味、应用性极强的专业学科。主要是为电影、电视以及广播等各部门培养能够从事录音工作的德才兼备的高级专门人才;是为电影、电视等艺术创作单位输送能从事电影电视艺术创作、特别是从事电影故事片(电视剧)声音艺术创作的录音师。学生在校期间应掌握马克思主义、邓小平理论的基本原理;熟悉国家方针政策和有关法律、法规;有较好的音乐修养、文艺鉴赏能力和电影电视艺术的基本理论及基础知识;具有独立进行电影(电视剧)录音艺术创作的实际工作能力和初步科研能力;英语必须至少达到英语四级水平,并应具有阅读本专业书刊以及交流的能力。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录音师进行艺术创作的设备迅速追踪高、新技术的发展前沿。"声音"制作中所使用的诸如:多声道调音台、录音机、混响器、延时器、降噪器、音(视)频工作站等,更新换代的周期越来越短。计算机控制的光机电一体化的设备越来越多。作为一名录音师,如果对自己进行艺术创作的设备没有足够的了解,就不能正常地使用它,更无法利用设备的"特长",发挥它的"潜力" ……。这类似画家与画笔、演奏家与自己的乐器紧密相关一样,录音师也必须能够熟练运用自己的创作工具。在这个行当里,参与影片艺术创作、塑造银幕(荧屏)形象的录音师应该是懂得运用高新技术设备的艺术家。要求录音师在以下方面具有较好的知识储备和训练:一、声音的听辨能力和音乐修养;二、对声源、声场、声音等特性的掌握;三、电子技术、电声技术和应用声学知识;四、录音制作设备的基本原理和操作;五、影视艺术特别是其中声音的创作能力。
为了培养这方面的专门人才,我系设置了以下课程:高等数学、电路基础、模拟与数字电路、计算机基础、音乐、影片赏析、电影技术概论、外语、专业外语、邓小平理论、大学生修养、法律、大学语文、艺术概论、美学原理、中外电影史、导摄美概论、电影剧作、录音环境声学、电声学、电影声音分析、音频设备(调音台/专业录音机/音频信号处理设备)、音频工作站的使用、电影录音工艺、录音技巧、电影声音剪辑、音乐录音、电影声音创作以及军训、社会实践、实习等课程。随着影视业的发展,课程也会不断地进行调整。
影视音乐录音与创作方向:
为了弥补我国音乐及电影音乐的录音制作和研究等方面高级人才的缺乏状况,我系在录音艺术专业的基础上,于2002年增设了音乐录音专业方向。音乐录音方向的课程,是在原有录音艺术专业知识结构的基础上,加强学生在音乐理论及创作、演奏和对计算机技术、数字技术及多媒体技术等方面知识的学习,使学生在实践中能将新技术熟练地运用到音乐录音创作中。培养能够独立完成音乐及电影音乐的录音艺术创作、研究和制作,并具备较系统的音乐理论和电影理论知识,能在影视行业、广播、音像、网络媒体、艺术院校、科研机构以及出版部门从事教学、研究、编辑等方面工作的专业人才。
美术系专业简介:
北京电影学院美术系创立于1959年。建系四十多年来,美术系从过去单一的"戏剧影视美术设计方向"发展为全院专业方向设置最多、规模最大,以培养影视美术设计、影视特技设计与制作、影视广告导演与制作、影视人物造型设计、新媒体艺术等影视与传媒为主的视觉造型艺术与技术的教学机构。
现有专业方向:
1、戏剧影视美术设计专业(电影美术设计方向)
2、戏剧影视美术设计专业(影视特技方向)
3、戏剧影视美术设计专业(影视人物造型方向)
4、戏剧影视美术设计专业(影视虚拟空间设计方向)
5、戏剧影视美术设计专业(影视广告方向)
6、戏剧影视美术设计专业(新媒体艺术方向)
7、人 物 形 象 设计专业(影视化装方向)(高职)
8、多媒体设计与制作专业(镜头画面设计方向)(高职)
以上专业(方向)都是目前国内艺术界和影视界人才急需的专业。美术系放眼国际、着重未来,建立以当代艺术与数字技术相结合的边缘新兴学科和新专业,以适应当前和未来、国内和国际社会对人才培养的需求。
五十多年来,北京电影学院美术系"影视美术设计专业"不但培养了众多优秀的电影美术师,他们是历届中国电影"金鸡奖"的主要得主。而且,他们当中许多成为优秀的电影、电视剧导演。影视广告方向的历届毕业生大都成为中国影视广告界重要的广告导演、创意者、策划者等,在国内、国际广告节频频获奖,引起广告界的瞩目。
北京电影学院美术系的教师始终关注国内外艺术思潮和影视发展的最新趋势,不断调整课程设置,深化教学改革。他们站在国内影视美术、当代艺术和影视广告教学、科研和创作的最前沿,形成了较为系统的"电影美术"、"新媒体艺术"和"影视广告"教学理论体系,建立了先进的教学设备,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
美术系现有"电影美术设计教研室"、"影视广告教研室"、"影视特技教研室"、"基础绘画教研室"、"新媒体艺术教研室"和"影视人物造型设计教研室"。配备了设备领先的电脑教学机房、影视特技实验室、新媒体艺术实验室、多媒体阶梯教室以及专业绘画教室,教学设备不断更新。师资队伍更加年轻化,撰写、出版了多部教材和专著,具有丰富的教学、创作、科研经验和崭新的知识结构、教学理念。
美术系的戏剧影视美术设计专业(电影学)招收博士研究生,其他专业方向招收硕士研究生。美术系现有教授5人(其中博士生导师1人)、副教授9人、讲师17人。他们全部毕业于国内、外著名艺术院校,均获得博士学位和硕士学位。
例子:
2002年2月,寒风依旧凛冽,北京电影学院的报名又开始了,零下3度的寒风也抵挡不了这股排山倒海的报考热情。那年的报考队伍从招生点的办公桌前排到了学院的大门外,一眼望不到头,浩浩荡荡的队伍里除了考生,还有同样焦急的家长。4年过去了,我始终难忘他们脸上的表情,伴随着结果的公布,前一秒的踌躇满志,下一秒也许就是垂头丧气。
对于表演专业,经过一轮又一轮的竞争和淘汰后,胜出的机率只有千分之几。
梦圆北影
"我做梦都想考北京电影学院!"在面试的那天下午,我站在15位可以决定我命运的考官面前,清晰地说出了这句话。
老有人问我是怎么考上电影学院的?说起来很离奇,考上电影学院不仅是因为我的舞蹈基本功,还因为我在二试小品表演中的不言不语。这倒不是因为怯场紧张说不出来,也不是神经短路上场忘词,更不是欲擒故纵的有意安排,而是由于同组的演员进行了堪称密不透风的表演,根本没跟我留下说话的机会---
一试过后,眼看浩浩荡荡的报考大军被涮去了快一半,于是二试中的每个人都雄心满满,我也不例外,铆足了劲儿要好好表现一番,准备在一群帅哥美女中先声夺人、脱颖而出,大家都十二万分精神地准备着各自的台词。凑巧我被分到的那一组就我一个女孩。我心想,若不以一个集温柔、贤良、善解人意等所有中国传统女性优点于一身的光辉形象出现,怎对得起场上其他十来位男同胞呢?
在十分钟的预备时间里,我已经想好了一出离别的煽情戏,准备在15位考官面前好好表现一把。但实际情况是,当所有的男生的身材都比你高大,当所有的男生的嗓门都比你嘹亮时,你不像是百草园里的一朵花,倒像是草丛里不小心长起来的一个蘑菇,因为你根本没机会表现。直到我们组的表演结束,我事先想好的一箩筐台词甚至连一句都没机会念出来,都在喉咙里打了好几转儿,眼巴巴地咽回了肚子里。所以在整场表演中,我只得尽量把握一切机会,用伤怀的表情和依依的眼神默默送别我那位即将别离的"男友"。
考完一想,这一句台词都没有的小品能算是小品吗?这回肯定没戏了,只有明年再战北影了!我没有料到,正是想要有声却不得不无声的表演打动了台下的几位老师,我的二试成绩出乎意料地得到了整场的最高分。我欣喜地想,表演学院的老师们可真是有眼光啊。
我就这样一跌一撞地通过了专业课的考试,进入了表演学院老师们的视野。如果说专业课考试是十年磨一剑的话,那文化课考试就相当于囫囵吞枣了。过了专业课的火焰山,文化课考试已经迫在眉睫了。由于上艺校每天练功而耽误了文化课的学习,所以我要用两个月时间,补上别人六年正规中学的学业。临阵磨枪吧,不发狠是不行了。好不容易已经通过了专业课考试,怎么能被文化课拉后腿呢。于是,我请了家教老师在家"开小灶",每天只睡四五个小时,连吃饭都舍不得挪开书桌一步。那时我才知道要在如此短时间内突击文化课比练舞还困难,几乎每天都是拿木棍支着眼皮撑过的。就这样,体重掉了十斤,外加一对大熊猫眼,我终于度过了这漫长的黑色七月。
九月,夏天的北京还残留着闷热的余温,我从家乡踩着云朵轻飘飘、一路欢歌笑语地过来。很多看着我从小跳舞跳大的朋友问我,为什么不继续跳舞呢?不是因为不喜欢,而是想让自己的艺术生涯更加长久,而且日后的演出也证明我的舞蹈功底确实派上了大用场。
考试啊考试 !
如果说高考是千军万马挤独木桥,那么电影学院的入学考试就是要求在挤独木桥的时候还得玩杂技。这么一说,没经历过的人恐怕会心生畏惧,很多人或许会因此而丧失信心。其实不然,考电影学院虽然看上去惊险万分,但对于真正的艺高胆大之人,对于真正热爱电影的人,考场则是他展示自我的舞台。在这个舞台上,你不必担心自己与众不同的创意和想法是否能够被接受,因为电影学院的老师比你的想法更精彩。
考试最重要的是信心,记得我当年考电影学院的时候心中充满了自信,因为我觉得只有自信才能正常发挥,把自己真实的一面展示出来,能做到这一点,即使是失败了也是实力问题而不是心态问题,那我也没什么可懊恼的,回去好好准备,明年再战。当然啦,信心源自实力,如果光有信心没有真才实学,那就不是自信而是自负了。在来电影学院考试之前,我在家做了充分的准备,基本的电影知识是必须具备的,而且还要有一定的观片量。从学校的角度上,除了简单的《考试指南》以外学院没有其它指定的考试资料,这也说明学校的选材宗旨绝不是看学生死记硬背了多少书本上的知识点,而是看学生的理解和禀赋。我当年考试前看的书和碟有很大一部分都是从网上买的。比如当当网、上海书城等等,这些网站的书籍多而且全,是我当年考电影学院的重要资源库。因为还要准备高考,所以从时间上来讲特别紧张,专业课和文化课的准备都必不可少。我复习的时候,每天抽出一到两个小时来看专业课方面的书籍,一周内至少看两部有名的电影。量虽不大,但是久而久之就积少成多,到专业考试的时候,准备的知识对付考试已经游刃有余了。
春节刚刚过去,我就坐上了来京的火车。由于自认为准备比较充分,所以我把这次专业考试当成了一趟旅游,心态很不错。电影学系的初试是笔试,有两项内容,一个是写影评,一个是命题创作。对于影评,我还是比较熟悉,来考试之前,《看电影》杂志我每期都看,上面的影评我尤为关注,曾经模仿着写过若干,这对于影评写作的考试有很大的帮助。影评考试结束后,接着就是命题创作。题目给的很大,完全自由发挥,比写高考作文舒服多了,这不是考试,完全是一种思想和情绪的表达,很是舒服。
正常情况下,对于做过认真准备的人来说,闯过初试不太困难。初试通过后面对的是复试,前者是考笔力,后者就是考反应和口才了。我一进考场就看见有三名老师坐在那儿,出于缓解考生压力的目的,老师主动对我说:"不要紧张,就随便聊聊。"我当时一点都不紧张,所以这话对我是浪费了,但是我相信对于稍微有些紧张的考生是会有帮助的。复试的内容很广,什么都会涉及到,也没看出有什么固定的模式,很有可能在问完了"法国新浪潮"以后,接着问写《包法利夫人》的是不是戈达尔。那儿跟那儿呀!我就遇上了类似的问题。我决定跟老师来一个斗智斗勇的大比拼。我很清楚,面对老师提出问题,千万不能只是简单地问什么答什么,那样就很容易被老师牵着鼻子走,你根本不清楚他的下一个问题是什么,是不是你最擅长的,万一碰上自己不熟悉的岂不麻烦。所以,我打算把话题引到我擅长的东西上来。记得我在回答完了关于宋词的一道题后,就主动说诗词对于后世,尤其是明清小说的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中在《红楼梦》上体现的最为突出。结果,老师果然按照我的设想,问道:"那你谈谈《红楼梦》与诗词吧。"《红楼梦》是我最喜欢也是最熟悉的小说,这种问题千万还是让咱来答吧!谢天谢地,后面的谈话基本上就是围绕着《红楼梦》展开的!我相信,那天狂谈《红楼梦》对于我能考上电影学院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后来我才知道,并不是我有多高明,对于学生熟悉的话题,老师愿意让学生多谈一些,以便掌握这个学生到底了解到怎样的深度。
复试顺利通过后,就说明专业考试通过了。当然,还得去体检一次才能拿到文考证。不要小看体检,我就记得当年有两个考我们系的同学因为体检不合格而没能拿到文考证,他们失落的表情我至今记忆犹新。所以在准备考试的同时,体育锻炼也是很重要的。
终于啊,拿到了文考证了,我就马不停蹄地往家赶。回到学校,就是简单的一件事了--文化考试。想想将近一个月的专业考试,虽然辛苦,但好歹也顺便旅游了,比起其他同学那可强多了,这时候就是一心一意来准备文化考试的挑战了。专业考试的通过不仅使我的自信心简直爆棚,还为我对文化考试的准备提供了极大的动力,想想离自己心仪已久的学校越来越近了,能不兴奋吗!--北京电影学院,我来了!
6. 北京电影学院
1、北京电影学院的前身是1950年创建的中央电影局表演艺术研究所。该所1951年更名为中央文化部电影局电影学校,1953年更名为北京电影学校,1956年改制为北京电影学院。
2、北京电影学院设有艺术学理论、戏剧与影视学和美术学三个博士和硕士学位一级学科授权点,下设艺术学、电影学、广播电视艺术学、电影制作学、表演学、管理学、动画学和美术学等八个二级学科;与此同时,学校具有艺术(MFA)和公共管理(MPA)两个专业学位授予权,在电影、广播电视、美术、戏剧、音乐、艺术设计领域招收艺术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学校现有8个系、5个分院及研究生院和基础部,共计15个教学实施单位。本科共有11个专业:戏剧影视文学、戏剧影视导演、表演专业、影视摄影与制作、摄影、录音艺术、戏剧影视美术设计、文化产业管理、公共事业管理、电影学、 动画专业。
3、北京电影学院有教职工499人,其中专任教师263人,包括教授49人、副教授113人;博士生导师25人、硕士生导师114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6人。北京电影学院占地105亩;全日制在校学历生2640人。学校正在通州区宋庄镇建设新校区,占地500亩,可容纳4000名学生。
7. 北京电影学院研究生报考条件是什么
报名参加北京电影学院研究生招生考试的人员,须符合下列条件: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二)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品德良好,遵纪守法。
(三)身体健康状况符合国家和招生单位规定的体检要求。
(四)考生学业水平必须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1、国家承认学历的应届本科毕业生(含普通高校、成人高校、普通高校举办的成人高等学历教育等应届本科毕业生)及自学考试和网络教育届时可毕业本科生。考生录取当年入学前(具体期限由招生单位规定)必须取得国家承认的本科毕业证书或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出具的《国(境)外学历学位认证书》,否则录取资格无效。
2、具有国家承认的大学本科毕业学历的人员。
3、获得国家承认的高职高专毕业学历后满2年(从毕业后到录取当年入学之日,下同)或2年以上的人员,以及国家承认学历的本科结业生,符合招生单位根据本单位的培养目标对考生提出的具体学业要求的,按本科毕业同等学力身份报考。
4、已获硕士、博士学位的人员。
详细介绍:
北京电影学院(Beijing Film Academy),简称北电(BFA),是中国唯一、亚洲最大、世界知名的电影专业院校,是北京市人民政府主管、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和教育部重点支持建设的公办艺术院校。
北影的前身是1950年创建的中央电影局表演艺术研究所。1951年更名为中央文化部电影局电影学校,1953年更名为北京电影学校,1956年最终改制为北京电影学院。建校60余年来,北京电影学院为新中国电影事业培育了2万余名电影工作者,被誉为“中国电影人才的摇篮”。
8. 北京电影学院的博士值得读么
不值得。北京电影学院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共建的艺术高校,博士专业是国家设立学科的必要,你是想想真的表演考上博士,到最后无非就研究一些有的没的培养本科教学的一些内容,只是因为国家需要博士,所以会出现一大堆的博士,但从本质上来说这些专业硕士就足够了,博士完全是没有必要的其是不值得的。
9. 北京电影学院
北京电影学院校徽北京电影学院以其优良的教学传统,以及师资力量雄厚,系科专业齐全,教学设备完善,教学秩序。
多年来,北京电影学院以其骄人的业绩校园风光(16张),现而今影视圈的大哥大例如:王志文,唐国强,张丰毅,张铁林等,都毕业于北影。辉煌的历史,在中国和世界上享有盛誉,吸引了一大批决心献身于电影事业的海内外学子。 北京电影学院还有一支具有很高学术水准的教师队伍,形成了一个面向21世纪的、以培养高水平的现代影视综合性人才为目标的电影教育格局。
编辑本段
历史沿革
北京电影学院
北京电影学院创建于1950年。前身是中央电影局表演艺术研究所(电影学校)。
1956年经国务院更名为北京电影学院,至今已有61年的历史。
学院自1956年开始招收本科生,同时,继续为新中国电影事业发展的需要培养在职专业干部。1956年—1965年,学院为中国电影事业输送了1300余名,这些在建院初期和60年代培养的毕业生,成为了新中国电影事业的专业骨干,70年代以来一直活跃在中国影视艺术创作的重要岗位。
1966年----1977年,学院的电影教育完全陷于瘫痪,1973年江青等人把文化部所属在京的艺术院校合并为中央五七艺术大学,北京电影学院被改为中央五七艺术大学电影学校。“文革”结束“四人帮”被粉碎后,1977年经国务院批准又恢复了原建制的北京电影学院。
1978年,学院恢复了本科生招生,该届学生在1982年成为北京电影学院首批被授予学士学位的毕业生,在这以后的22年所培养的各个专业的众多学生,成为了中国乃至世界著名的电影人,为中国电影在世界的影响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该院自1984年开始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2003年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为博士学位授予单位,从2004年开始招收博士研究生。
编辑本段
学术水平
北京电影学院北京电影学院以其电影学学科(研究方向)专业设置全面,课程体系充实而著称。是目前我国唯一的教学硬件设备齐备,教学师资经验丰富,科学研究力量雄厚,课程、教学质量优良、学术理论研究水平一流的、规模最大的一所培养电影艺术创作、理论、技术、管理高级专门人才的国内著名电影高等艺术院校。
在全世界100多所电影技术、艺术高等院校中,北京电影学院的校园建设、办学规模、学科方向、师资力量、课程设置、教学设备、艺术创作、人才质量、教学水平、教学管理、理论研究成果均属前列。是目前中国高等艺术教育中最具特色的院校,是亚洲规模最大、世界著名的电影艺术高等学府。
编辑本段
专业特色
北京电影学院北京电影学院电影教育、教学的特点是:电影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以制作专业为主体;兼顾历史、理论、批评的研究、艺术创作与科研。不断地加强电影学学科建设、全面地充实和提高教学质量、建立一只学术水平精湛的师资队伍、建构和形成有效、独特的电影艺术教学方式和办学特色,是学院一直为之努力奋斗的目标。
编辑本段
学科建设
北京电影学院2003年我院终于成功申请博士学位授予单位,设立了电影学博士点,并且新增了“美术学”和“广播电视艺术学”两个硕士点
北京电影学院现有教学单位8个系,6个分院及研究生部和基础部,共计16个教学实施部门。按国家教育部高等学校专业目录编制,共有11个专业:
文学系:戏剧影视文学专业。(电影剧作、电影理论、电影批评)
导演系:导演专业。(故事片、纪录片、剪辑)
摄影系:摄影专业;(故事片摄影、纪录片摄影、科教片摄影、影视照明、)
美术系:戏剧影视美术设计专业,广告学专业。(影视美术设计、影视美术、影视广告、新媒体艺术、现代绘画、虚拟空间、人物造型、镜头画面设计、影视化妆)
录音系:录音专业。(录音艺术、音乐录音)
管理系: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影视制片、发行放映、文化经济人)
电影学系:(电影研究所)戏剧影视文学专业。(电影理论、电影批评、影视创作学)同时,负责学院的学报出版,学院信息中心的工作和学院网络的工作。
影视技术系:(数字媒体技术研究所)(影像工程、数字影视技术、新媒体技术、网络游戏)
表演学院:表演专业。(表演、配音)
摄影学院:摄影专业。(图片摄影)
动画学院:动画专业。(动画、动漫画设计、计算机图形图像,三维电脑动画)
继续教育学院:表演专业:(影视表演、节目主持人、影视模特);戏剧影视文学专业:(剧作);导演专业:(影视导演、影视节目制作、编导、);摄影专业:(电视摄像、图片摄影);戏剧影视美术设计专业:(影视美术设计、影视化妆、);广告学专业:(广告制作);动画专业:(影视动画)
国际交流学院:导演、表演、摄影等电影、电视制专业。
北京电影学院高职学院:招收各个专业的高职(大专)学生。
研究生部:招收、管理电影学学科各个研究方向的研究生。
基础部:负责全院各个层次学生的共同课教学。
学院目前有北京市4个重点的本科专业方向:导演、摄影、表演、动画;1个硕士点重点学科:电影学。2个硕士点的重点建设的学科:美术学,广播电视艺术学。
学院电影研究所:承担国家、省、部级的科研项目、艺术理论的研究工作,培养电影历史、理论的硕士学位研究生。
学院数字传媒技术研究所:承担国家、省、部级的技术科研项目、应用技术理论的研究工作,培养电影新媒体技术、数字电影、电影应用技术的硕士学位研究生。
学院相关系建有相应的研究所,完成国家、省、部级的学术科研项目。
编辑本段
实验室建设
北京电影学院电影制作专业的发展与人才培养,关键是基础学科和实验室的建设。学院这些年,重点加强了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的实验室建设,一些独具特色的电影专业实验室在教学过程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例如:灯光室、暗室、画室、拉片室、特技棚、摄影棚、录音棚、动效棚、剪接室、非线性编辑室、放映室等专业实验室,都已经具备了规模,形成独特的特色。
尤其是学院目前建有三个电影学专业重要的实验室,在电影学专业的技术、艺术方面具有领先作用:
1) 动画传感、图形图像实验室。可以实时进行人物实物动作图像捕捉,制作各种类型的计算机动画作品,其中教师、学生制作的动画片已经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在国内、国际获奖。
2) 录音技术实验室。有多个对白录音棚、动效录音棚和混录棚,可以进行电影
和电视的声音制作。该录音棚曾经承担了著名电影导演张艺谋拍摄的影片《英雄》的后期声音制作。曾经承担了著名电影导演陈凯歌拍摄的影片《和你在一起》的后期声音制作。
3) 数字电影(高清电视)实验室。拥有目前国际先进的数字电影前期摄制和后
期编辑设备,开始进行数字媒体技术、数字电影制作方面的应用技术研究,该实验室已经开始承担制作数字电影短片拍摄,并拍摄2003年第十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的数字高清电视纪录片。
编辑本段
办学规模
北京电影学院在校学生数量有了明显的增加。 近几年,在保持现有教职工人数总量不变的基础上,在保持教学硬件条件和教学质量的前提下,学院逐步扩大了办学招生的规模。
近10年,学院的办学层次有了极大的改变。普通高等教育中有进修生、高职生(大专),本科生、专科续本科、研究生、在职人员以同等学力申请硕士学位。成人教育中形式有夜大学、函授生、半脱产制、全日制走读,办学层次有大专生、专科续本科、本科生。截止目前,在校生总数达3300多人,同时,学院目前有25个国家、地区留学生及港、澳、台的学生120人。
编辑本段
研究生教育
北京电影学院学院目前拥有硕士研究生导师90人,11名博士生导师,其中教授25人,副教授28人;其中博士学位7人,硕士学位28人;北京市优秀青年骨干教师12人。他们中的绝大部分是国内、国际电影学专业的专家、学者、学科带头人和中青年优秀教师;学院的许多教授被国内外大学的电影专业聘为客座教授和兼职教授,有的教授已经被聘为北京大学、南京大学、北京广播学院、北京师范大学的博士生导师。
北京电影学院培养电影学硕士学位研究生已有近二十年的历史。现有一个电影学专业硕士点,其中专业研究方向有:1)电影艺术理论;2)电影美学;3)东方电影艺术研究;4)电影批评及评论;5)中国传统艺术理论与电影艺术;6)中日电影比较研究;7)影视叙事与文化研究;8)影视传播理论;9)中国电影史;10)外国电影史;11)港台电影研究;12)电影导演创作及理论;13)现代电影技术14)电影表演艺术创作及理论15)电影摄影艺术创作及理论;16)电影技术及理论;17)电影摄影艺术创作及理论;18)电影剧作创作及理论;19)电影美术设计创作及理论;20)电影录音创作理论研究;21)电影制片管理;22)摄影造型创作及理论;23)电影市场营销管理;24)电影录音技术;25)影视广告制作;26)影视特技美术;27)世界动画电影史;28)动画创作及理论;29)动画创作及多媒体应用研究等。学院已经共计培养了硕士研究生200多名,学生质量优良,在研究生教育和管理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初步形成了本院的特色。
编辑本段
现任领导
党委书记:籍之伟
院长:张会军
副院长:刘波 孙立军
党委副书记:王黎光
副院长:谢晓晶 贺岩 王鸿海
编辑本段
师资队伍
北京电影学院学院的著名,是由于拥有一批在国内外电影教育界有较高知名度,在电影艺术创作、理论研究及电影教育领域有较高学术地位和造诣的教授、学者、艺术家。而且,有多位国际电影教育著名教授、艺术家以及国内著名教授和在国内电影艺术教育、电影理论研究处于领先地位的中青年学术带头人。
目前,学院在职的教职员工总数是531人。其中各类专任教师230名,教授42名,副教授69名。学院根据学科发展及各系教学的需要,另聘有校外兼职教授15人,客座教授21人。
改革开放30年以来,特别是进入90年代以来,学院经过调整充实,教师的专业背景更为广泛、学术水平不断提高。已经建设成了一支知识结构多元化、年龄结构配备合理的优秀的师资队伍。学院目前拥有硕士研究生导师53人,其中教授25人,副教授28人;其中博士学位6人,在读博士学位3人,硕士学位21人;北京市优秀青年骨干教师12人。他们中的绝大部分是国内、国际电影学专业的专家、学者、学科带头人和中青年优秀教师;像汪流、谢飞、郑洞天、倪震、周传基等教授已经成为北京大学、北京广播学院、北京师范大学的博士生导师。此外,学院还聘请校外的电影艺术专家如吴贻弓、张艺谋、陈凯歌、张丰毅、田壮壮、黄建新、顾长卫等担任学院的兼职教授和客座教授。学院为表彰在培养电影艺术专业人才中有杰出贡献的教师设立了学院的最高教育、教学奖——“金烛奖”。
编辑本段
本科的主要相关专业课程
教学特点
北京电影学院北京电影学院电影教育、教学的特点是:电影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以制作专业为主体;兼顾历史、理论、批评的研究、艺术创作与科研。
学院在教学中坚持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马克思主义文艺观的教育,坚持教学质量第一,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坚持加强学科建设和课程建设。在电影学理论研究方面,密切关注研究当前电影创作、技术、艺术、管理、市场、理论等方面的新课题,以理论研究推动教学和学科建设,以教学和科研带动、促进影视创作。
学院有计划的组织、领导教师的教学、艺术创作,科研工作,理论研究工作,积极为教师的艺术创作和科研创造条件,实行教学、科研和艺术创作三结合。
1)请具有丰富艺术创作经验的教师上课。学院任课的教师都有十分丰富的电影创作经验,而且,学院创造条件使专业课教师能做到1/3时间上课;1/3时间进行备课、进修、著述、科研、访问;1/3时间进行艺术创作。
2)学生课程的3大主要类型:
共同课: 国家教育部规定的课程:例如;法律、语文、计算机、外语、体育和学院各系共同规定的课程:电影技术概论、电影艺术概论、视听语言,中国电影史、外国电影史。
专业基础课: 各个系所学专业必须完成的课程。
专业课: 专业课程。
3)教学影片的观摩:
北京电影学院本科学生在上大学期间,平均每年要观看电影(胶片)160---180部,四年中总计大约会看650---800部。如果加上上专业课、创作课程及自己学习观看的录像带、DVD、VCD形式的电影。
观摩、交流著名导演的电影作品。学院每年要请一些著名电影导演来放映他们拍摄完成的影片:例如:学院先后邀请了著名导演谢飞、郑洞天、韦廉、张艺谋、陈凯歌、王家卫、唐季礼、冯小刚、张国立、冯小宁、陈国星、张元、梁天等来放映他们拍摄完成的影片,与学生进行电影创作的交流,使学生收获很大。
观摩学院毕业学生的拍摄的电影作品,每年在学期末,各个系的学生集中放映这个学期拍摄完成的各种各样(DV、VHS、16MM、35MM)的作业。
4)完整的课程作业和毕业联合作业的拍摄:仅以导演系、摄影系为例
一年级:拍照片作业和VSH录象作业。
二年级:拍DV作业和BETACANM录象作业。
三年级:拍16MM胶片作业。
四年级:各个专业的学生联合拍摄35MM胶片作业。作业长度:30分钟;学院提供摄影机、35MM胶片;照明灯具,录音设备和部分制作经费。
学院电影课程是按两个系统划分:制作系统:编剧、导演、表演、摄影、录音、美术、剪辑、制片管理。理论系统:理论、历史、批评(评论)。
总体上讲,课程的内容更重视电影的制作技巧的学习,课堂的教学更偏重于电影制作理论的讲述,重视学生的创作技术、技巧、经验的锻炼与培养。同时,对学生进行系统的电影理论讲述。
教学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课堂讲授、作品分析、专题讨论、命题作业、创意写作、拉片研究、作业讲评、现场拍摄。
学院鼓励学生任何形式的作业参加国内电影、电视节及学生电影、电视作品展。
编辑本段
人才培养
52年来,学院共培养了万余名中国电影技术、艺术、管理、理论等专业的毕业生。特别是改革开放20年以来培养的毕业生,已经成长为中国电影事业的中坚力量,他们为改革开放中的中国的电影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们创作和拍摄了无数优秀的影片,风格独特,成绩卓著,引起了国内、国际电影界、文化界的广泛关注。学院优秀毕业生拍摄的电影在国际重大电影界获奖,使得国际电影界更加注重中国电影在国际上的作用,为北京电影学院、为中国电影赢得了极大荣誉。
在艺术创作方面,学院毕业生(含教师)在1990-年至2003年共荣获的“金鸡奖”、“百花奖”、“政府华表奖”、“五个一工程奖”、“铜牛奖”580人次,获奖影片上千部次,其他片种120多人次;荣获柏林、嘎纳、威尼斯、莫斯科、东京等电影节各种奖项240人次,获奖影片上百部次,其他片种60人次。此外,根据初步统计,在1990年至2003年的13年间,研究生和本科生参与拍摄的影片58部(170人次),荣获国外电影(文化)各种奖项112个。
编辑本段
专著出版
近5年,学院极为重视电影学的研究、重视电影艺术创作和电影理论的研究,重视理论学术专著的出版和专业基础课、专业课教材的建设,重视国外电影艺术、技术领域的专著的翻译出版工作。
具不完全统计,从1990年至2002年的12年期间,共计出版电影文学、电影表演、电影导演、电影摄影、电影录音、电影美术、电影管理、中国电影史、外国电影史、港台电影、电影理论、电影美学、电影动画、图片摄影、电影数字技术等专业15大类,142本,近2000多万字;其中,译著25本。有21名次教授、副教授获得全国优秀图书“金钥匙”奖、全国高等学校国家级优秀教材奖等。此间,学院教师发表重要论文143篇,其中国内重要学术刊物刊登103篇,国际重要学术刊物刊登11篇。2002年学院出版了《新世纪电影学论丛》系列专著丛书12本(近430余万字),这套系列专著今年将再出版9本(预计230万字),其中历史、理论6本,美术1本,数字技术1本,动画1本。2004年6月,完成《电影分析读解手册》专著(22万字)。2004-----2005年继续完成《银幕访谈系列》后续的专著6本(美术设计、数字电影技术、录音创作、表演、制片、动画创作)预计150万字。2006年完成《中国电影学史系列专著》14本,预计300万字.
编辑本段
科研立项
学院教师的教学、研究工作着重体现在三个方面:1)课堂教学;面对学生的课堂讲授。2)艺术创作;电影、电视的创作与实践。3)理论研究;专著、教材的出版;论文的发表;承担科研项目。
在理论研究和科研立项方面,“九五”期间学院有34名教授、副教授及教师275人次参加项目课题组研究工作,共承担国家、教育部科研项目、部委科研项目58个;申请到科研经费254万元。其中,有18个项目荣获国家级和省部级奖项;1999年参加国家和部委级科研立项38项。学院在广泛进行电影历史、理论、批评、制作、艺术、管理等人文学科的研究课题的同时,十分重视电影技术专业课题的研究,2000---2002年学院电影技术、电影数字技术方面的科研立项近10项.
编辑本段
附属机构
学院附属的青年电影制片厂,担负着学院教师艺术创作和学院教学、学生实习拍摄影片的双重任务,是国家重点故事片生产厂家之一。学院图书馆收藏约3000余部国内外影片资料;藏书近20万册,其中珍藏本及中外画册、影集近1万余册。订阅中外期刊535种。更为珍贵的是,图书馆藏有供专业研究用的中外影片分镜头完成台本1万余册。学院的影视实验中心是学院学生教学实习的重要机构,建有数个计算机室、语音实验室、非线性编辑实验室、电影剪接室、小剧场、大放映中心、影片资料库、演播棚、录音棚、混录棚、平面摄影教师,教学影片拉片室、录象编辑室。中心拥有品种齐全设备优良的电影、电视制作器材,学生和教师利用其相关设备完成教学实习和课程的作业。学院下设有音像出版社、电视剧制作中心等直属机构,在近年来都得到了较快的发展,其策划、制作的电视剧、专题片、音像制品在国内电视奖项中多次获奖,从而为电影、电视高级人才的培养提供了良好的创作条件。
编辑本段
学生思想教育与素质培养
学院积极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对大学生素质教育的指示精神,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注重加强学生的素质教育、注重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觉悟、重视加强学生的“两课”建设。在学生中积极进行“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的“二为”方向教育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双百”方针的教育。
学院的具体做法:在本科一年级中对新生进行学军和国防教育;在本科二年级中组织学生进行社会调查、社会实践和“三下乡”活动;在本科三年级中结合专业课程深入生活进行艺术创作;通过所有这些活动,增加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注重在学院的教育、教学中加强对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和马克思主义文艺观的教育。近几年完成的本科生、研究生毕业作业,做到了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的三性统一。
编辑本段
国际交流
学院多年来一直致力于加强与世界各国电影院校、著名电影制作公司、国际间著名电影、电视公司、学术研究机构、科研机构联系,开展多种双边合作和交流。八十年代,学院被接纳为“国际电影电视院校联合会”(CILECT)的正式会员。九十年代初,成功的举办了该组织亚太地区电影电视院校年会和培训研讨会,2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代表参加了会议。于2000年10月成功的举办了“北京21世纪电影教育国际研讨会。”2002年,学院成为该组织亚太地区电影电视院校年会的主席,学院与国际上著名的院校如美国的纽约大学、哈佛大学、麻省理工学院(MIT)、加州大学洛杉矶分院、南加州大学电影系、爱默森学院、美国电影学院、法国巴黎八大、日本大学、德国慕尼黑电影学院、意大利罗马电影电视培训中心、韩国中央大学、汉阳大学电影学院等建立了良好的合作交流关系,经常邀请国际著名、知名电影院校的学者和世界著名电影公司的专家来学院进行交流和讲学,同时,学院也派出教授和青年教师出国进行访问、交流。
最近,学院与美国哈佛大学、麻省理工学院达成协议共同开发、建设中国电影数据平台(库),并开展与美国多家著名大学进行中国电影历史及理论、中国电影文化和中国电影交流。
学院正式成立了国际交流学院,使学院的对外教育交流机构健全,加强了学院对外国留学生和港澳台地区各个层次学生的学历教育和专业培训。1993年以来,学院共接纳了外国留学生约1000人次,接纳港澳台学生约100人次。目前有美国、法国、意大利、德国、韩国、日本、加拿大等20个国家以及香港、台湾约80名学生在国际交流学院就读,其中有香港学生、台湾学生10名。特别提出的是,日本、韩国研究生毕业后多被本国委以重任,并拍摄出较高水平的影片,港台研究生拍摄的影片也屡在国际和港台获奖,扩大了学院在国际上的影响。
编辑本段
学院发展
2000年6月,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同志、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北京市委书记贾庆林同志、北京市市长刘淇同志先后视察该院,指示,要创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北京电影学院和中国电影艺术教育,要建立一流的动画创作、教学、理论研究人才培养基地,要创作出中国自己的动画形象,要为中国的文化事业和电影文化产业做出应有的贡献。学院成立了动画学院,在培养传统动画人才的基础上,对动画艺术创作、理论、科研进行全方位的发展,并在数字技术人才、数字技术制作与应用,计算机图形图像处理,数字传媒人才培养上进行研究。在中央领导和北京市领导的亲切关怀下,学院影视动画技术楼的一期工程,将于2003年下半年正式动工。
学院积极拓展办学的思路和空间,开展对外办学,计划建设中的高职学院工作在有条不紊地进行,在市教委的关心和支持下,对外合作办学的北京电影学院新媒体学院也在洽商中。学院正在积极争取扩大学院的办学模式,力争在几年内在北京市内建立新的校区。
学院在教学中坚持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马克思主义文艺观的教育,坚持教学质量第一,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坚持加强学科建设和课程建设。在电影学理论研究方面,密切关注研究当前电影创作、技术、艺术、管理、市场、理论等方面的新课题,以理论研究推动教学和学科建设,以教学和科研带动、促进影视创作。学院有计划的组织、领导教师的教学、艺术创作,科研工作,理论研究工作,积极为教师的艺术创作和科研创造条件,实行教学、科研和艺术创作三结合。
学院名人
学院名人(导演及演员)
导 演:
刘克涛 黄蜀芹 郭宝昌 谢飞 郑洞天 丁荫楠 吴天明 陈凯歌 田壮壮 李少红 吴子牛
胡玫 张军钊 李前宽 黄建新 韩三平 张艺谋 顾长卫 吕乐 侯咏 张会军 贾樟柯
王小帅 娄烨 胡雪杨 路学长 王一持 王强 张元 宁浩 霍建起 冯小宁 何群 陆川
王全安 刘伽茵 钱雁秋 伍仕贤 尤小刚 徐静蕾 丁晟
演 员:
知名校友(18张)78级 周里京、张丰毅、谢园、张铁林、方舒、陈国星、袁牧女、沈丹萍、陈浥
82级 藏金生、林芳兵
84级 胡亚捷、王志文、孙松、常戎
85级 唐国强、寇振海、姜黎黎、宋春丽、肖雄、张建栋
87级 张嘉译、胡晓光、王全安、张子健
88级 蒋雯丽、许晴
89级 柳云龙、俞飞鸿、邵兵、朱宏嘉、王茜、王朔
90级 王劲松、黄磊、姜武、李琳、贾妮、谢兰
92级 袁立、王新军 、刘威葳
93级 徐静蕾、刘孜 、刘琳
94级 陈紫函、金巧巧、富大龙、向能、蒋勤勤
95级 邢佳栋、左小青、余男、孙莉
96级 赵薇、陈坤、黄晓明、颜丹晨、郭晓冬、何琳、孔维、刘牧、张恒、许还幻、郭昊伦、赵雅莉、李佳 、祖峰、郑佳欣、吴祯、张佳蓓
97级 海清、黄海波、温峥嵘、乐珈彤
98级 苗圃、潘雨辰 阿斯茹
99级 杜淳、姚晨、凌潇肃、黄小蕾、刘冠翔、隋兰、于波、 杨志刚、杨雪(高职)、韩雨芹(高职)、韩晓(高职)、叶静
00级 董璇、关悦、车晓(高职)、周一围(高职)、林家川(高职)
01级 王珞丹、黄圣依、贾乃亮、马苏、郑罗茜、曹炳琨、 爱新觉罗启星、赵柯、戚迹、姚星彤、季晨、万思维、姚笛(高职)、代乐乐(高职)
02级 刘亦菲、江一燕、罗晋、邓紫飞、齐奎、朱亚文 、熊乃瑾、赵文琪
03级 周牧茵,屈玥,罗忆楠, 张嘉倪(高职)、黄雨雨
04级 刘恩佑、叶项明
05级 杨幂、焦俊艳、张然、周子涵
06级 张檬(高职)、马晓灿、马天宇(高职)
07级 郑爽、景甜、 阚清子 、钱柳吟、柴碧云、徐行、卢杉、龙雨、张倩如、沈陶然
08级 窦骁、潘之琳、乔紫荷(乔乔)
09级 李梦、谢昀杉
10级 张一山、杨紫
11级 周冬雨
编辑本段
。
10. 2021北京电影学院考研报考条件
2021北京电影学院考研报考条件包括:
1、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身体健康状况符合国家和招生单位规定的体检要求;
2、国家承认学历的应届和往届本科毕业生、国家承认的高职高专毕业学历满2年;
3、已获硕士、博士学位的人员。
同时,教育部印发《2021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工作管理规定》的通知,通知对2021年全国硕士研究生考试招生工作部署做出明确指示,明确2021考研报名条件如下:
第十五条 报名参加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的人员,须符合下列条件: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二)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品德良好,遵纪守法。
(三)身体健康状况符合国家和招生单位规定的体检要求。
(四)考生学业水平必须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1.国家承认学历的应届本科毕业生(含普通高校、成人高校、普通高校举办的成人高等学历教育等应届本科毕业生)及自学考试和网络教育届时可毕业本科生。考生录取当年入学前(具体期限由招生单位规定)必须取得国家承认的本科毕业证书或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出具的《国(境)外学历学位认证书》,否则录取资格无效。
2.具有国家承认的大学本科毕业学历的人员。
3.获得国家承认的高职高专毕业学历后满2年(从毕业后到录取当年入学之日,下同)或2年以上的人员,以及国家承认学历的本科结业生,符合招生单位根据本单位的培养目标对考生提出的具体学业要求的,按本科毕业同等学力身份报考。
4.已获硕士、博士学位的人员。
在校研究生报考须在报名前征得所在培养单位同意。
注:各院校具体要求会根据学校招生专业有所不同,具体可参考【北京电影学院招生简章公告汇总】
注:有关教育部公布的2021考研报考条件更多详细内容可查看【2021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