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请问2020年上海第二十三届国际电影节有国外导演出席放映现场说明会吗
说明中国的市场越来越重要。
❷ 历届上海电影节获奖名单
历届上海国际电影节获奖名单
第一届上海国际电影节(1993年)
金爵奖最佳影片: 《无言的山丘》(中国台湾)
金爵奖最佳导演: 林权泽《悲歌一曲》(韩国)
金爵奖最佳男演员: 简·德克莱尔 《达恩斯教授》(比利时)
金爵奖最佳女演员: 吴贞孩 《悲歌一曲》(韩国)
评委会特别奖:《 笼民》(中国香港)
第二届上海国际电影节(1995年)
金爵奖最佳影片:《打破沉默》(瑞士)
金爵奖最佳导演 :埃里克·克劳森《我童年的交响乐》(丹麦)
金爵奖最佳男演员: 让·皮埃尔·马瑞勒 《自由列车》(法国)
金爵奖最佳女演员: 郭柯宇 《红樱桃》(中国)
评委会特别奖: 《火屋》(阿根廷) 《美国女儿》(俄罗斯)
第三届上海国际电影节(1997年)
金爵奖最佳影片:《门德尔》(挪威)
金爵奖最佳导演: 菲尔·阿格兰德《丛林人》(英国)
金爵奖最佳男演员:米歇尔·比高利《旅伴》(意大利)
金爵奖最佳女演员:潘予《安居》(中国)
评委会特别奖: 《安居》(中国) 《门德尔》(挪威)
第四届上海国际电影节(1999年)
金爵奖最佳影片:《小镇里的国界线》(土耳其)
银爵奖最佳影片:《幕后的演员》(挪威)
金爵奖最佳导演: 山田洋次 《新的旅程》(日本)
金爵奖最佳男演员:阿曼德·赞基《笑一笑,你会更动人》(埃及)
金爵奖最佳女演员:艾丽娅 《一代天娇成吉思汗》(中国)
金爵奖最佳音乐:《野女》(奥地利)
金爵奖最佳技术:《仲夏夜之梦》(美国)
评委会特别奖:《悬情疯人院》(新西兰)
第五届上海国际电影节(2001年)
金爵奖最佳影片: 《反托拉斯行动》(美国)
金爵奖最佳导演: 《反托拉斯行动》(美国)
金爵奖最佳男演员: 丹尼尔·奥特沃尔 《下岗风波》(法国)
金爵奖最佳女演员:彭玉《月圆今宵》(中国)
斯坦尼拉娃·塞林斯卡《富则思变》(波兰)
金爵奖最佳音乐: 《凤囚狂沙》(乌兹别克)
金爵奖最佳技术: 《夺标奇缘》(美国)
第六届上海国际电影节(2002年)
金爵奖最佳影片:《生活秀》(中国)
评委会特别奖: 岩井俊二 《豆蔻年华》(日本)
金爵奖最佳导演: 大卫·凯撒 《鲻鱼》(澳大利亚)
金爵奖最佳男演员: 科林·法瑞尔《哈特的战争》(美国)
金爵奖最佳女演员: 陶红《 生活秀》(中国)
金爵奖最佳编剧: 朱京中 《童僧》(韩国)
金爵奖最佳摄影: 孙明 《生活秀》(中国)
金爵奖最佳音乐: 小林武史 《豆蔻年华》(日本)
第七届上海国际电影节(2004年)
最佳影片:《代价》(伊朗)
评委会特别奖:《茉莉花开》 (中国)
最佳导演: 李在容 《丑闻 》(韩国)
最佳男演员: 安德鲁斯·威尔逊《校园规则》 (瑞典)
最佳女演员: 顾美华 《美丽上海》 (中国)
最佳编剧: 艾撒·伊里 《兄弟》 (芬兰)
最佳摄影: 马瑞塔·豪福斯 派卡·欧提拉 《兄弟》 (芬兰)
彼德·莫克罗辛斯基 《校园规则》 (瑞典)
最佳音乐: 李炳宇 《丑闻》 (韩国)
亚洲新人奖
最佳影片:《结伴同行》(日本)
最佳导演: 朱文 《云的南方(中国)
《我记忆中的女孩》(泰国)
CCTV6传媒大奖
最佳剧情片:《茉莉花开》(中国)
最佳视觉效果:《丑闻》(韩国)
第八届上海国际电影节(2005年)
最佳影片:《乡村写真馆 》 (日本)
评委会特别奖:《求求你,表扬我》(中国)
最佳导演: 拉姆尔·哈默里克 《年青的安徒生》 (丹麦)
最佳男演员: 藤龙也 《乡村写真馆》 (日本)
最佳女演员 :赵薇 《情人结》 (中国)
最佳编剧 :黄欣 一凡《求求你,表扬我》 (中国)
最佳摄影: 斯徒安·瑞伯《我父亲的小屋 》(新西兰)
最佳音乐: 邓右福 《变迁的年代》(越南/法国)
亚洲新人奖
最佳影片:《造雨者》 (印尼)
最佳导演: 哈桑·叶塔潘 《有话未讲完》(伊朗)
最受欢迎影片:《绿草地》 (中国)
CCTV6传媒大奖
最佳剧情片:《求求你,表扬我》 (中国)
最佳视觉效果:《探戈》(阿根廷)
最佳服装造型:《年轻的安徒生》(丹麦)
探索精神奖:《求求你,表扬我》 (中国)
华语电影杰出贡献奖:张艺谋(中国)
成龙(中国)
第九届上海国际电影节(2006年)
最佳影片:《四分钟》(德国)
评委会大奖:《天狗》(中国)
最佳导演:法比安娜·戈代《心力交瘁》(法国)
最佳男主角:奥力维耶·古尔梅《心力交瘁》(法国)
最佳女主角:埃尔斯·多特曼斯《爱无专属》(比利时)
最佳编剧奖:雨果·凡·莱尔《爱无专属》(比利时)
最佳摄影奖:《土地》(意大利)
最佳音乐奖:《河道女王》(新西兰)
亚洲新人奖
最佳影片奖:《活在惊恐中》(越南)
最佳导演奖:万玛才旦《静静的嘛呢石》(中国)
评委会特别奖:《光荣的愤怒》(中国)
大学生最喜欢的电影:《光荣的愤怒》(中国)
CCTV6传媒大奖
最佳剧情片: 《天狗》 (中国)
最佳视觉效果: 《理发师》(中国)
探索精神奖: 《黑衣女人的香气》 (法国)
华语电影海外贡献奖:李安(中国)
杰出艺术成就奖:凯瑟琳·德纳芙(法国)
第十届上海国际电影节(2007年)
最佳影片: 《完美计划》 (德国 )
评委会大奖: 《逃往疯人院》(瑞典)
特别奖: 《云水谣》(中国)
最佳导演: 田壮壮《吴清源》(中国 )
最佳男演员: 胡安-约瑟-巴勒斯塔《疯狂的萨姆埃尔》(西班牙)
最佳女演员: 卡里娜-哈夫、戴格玛-曼佐、克斯汀-布洛克、克里斯汀-肖恩
《完美计划》(德国 )
最佳编剧: 谢米-扎林《艾维瓦,我的爱》 (以色列 )
最佳摄影: 王昱《吴清源》(中国 )
最佳音乐: 富田勋 《武士的一分》 (日本 )
亚洲新人奖
最佳影片: 《浮生》中国
最佳导演: 拉姆-拉班尼-比普洛《竹篮打水》 (孟加拉国 )
大学生最喜欢的电影: 《箱子》(中国)
CCTV6传媒大奖
最受关注男演员:赵文煊(《夜·明》)
最受关注女演员:赵 薇(《夜·上海》
最具票房潜力奖:《夜·上海》
最具潜力新人奖:吴越(《夜·明》)
最具探索精神奖:《革命到底》
最具视听效果奖:《剃头匠》
最具流行潜力电影歌曲:“星光伴我心”《老港正传》
最受关注导演奖:田壮壮《吴清源》
特别奖:靖奎老人《剃头匠》
华语电影杰出贡献奖: 张曼玉 (中国)
杰出艺术成就奖: 谢晋(中国)
张瑞芳(中国)
❸ 电影《气球由藏族》导演谁指导
藏族电影《气球》由万玛才旦导演。
《气球》以上世纪90年代的藏区为背景,讲述信仰与现实之间的关系。
该片未上映时,便获第76届威尼斯电影节地平线单元奖最佳影片提名,第23届上海国际电影节电影频道传媒大奖提名,第3届平遥国际电影展之最受欢迎影片提名及第2届海南岛国际电影节金椰奖(最佳影片奖)。电影上映后,它拿下了豆瓣7.9的高分,引发观众的思考和热议。
近年来,随着藏语电影相继上映,“藏地新浪潮”在文艺片的环境中异军突起,以万玛才旦为代表的藏族导演,开始被越来越多观众看到。
有影评人曾评价,《气球》是万玛才旦迄今拍摄的最好看的影片。相较于大量文艺作品的晦涩难懂,《气球》通俗流畅的叙事,即便是非文艺片爱好者,也不会难以理解故事内容。
万玛才旦
作为一位风格独树一帜的导演,万玛才旦在文艺领域占有一席之地。他的藏族身份,为他的作品增加了神秘感。他始终关心着传统信仰和现实之间的矛盾,关乎着人性之美。万玛才旦作品通常故事简单,却立意深刻,在他的作品中,永远把人摆在第一位。
个人经历
万玛才旦,1969年12月出生于青海海南藏族自治州贵德县,先后毕业于西北民族大学、北京电影学院,中国内地导演、编剧、制作人,中国导演协会会员,中国电影家协会会员,中国电影文学学会会员。
1991年,万玛才旦开始发表文学作品。1997年,撰写小说《诱惑》,获得海南藏族自治州首届文学作品创作评奖二等奖。
1999年,撰写小说《岗》,获得第5届中国当代少数民族文学创作新秀奖。2002年,编导个人第一部短片《静静的嘛呢石》,而他也凭借该片获得大学生电影节第4届短片竞赛单元专业组剧情类优秀奖。
2004年,编导35mm彩色短片《草原》,该片获得第3届北京电影学院国际学生影视作品展中国学生最佳短片奖。2005年,自编自导剧情片《静静的嘛呢石》。2008年,拍摄纪录片《巴颜喀拉的雪》。
2011年,执导剧情片《老狗》,该片获得布鲁克林电影节最佳影片。2014年,执导剧情片《五彩神箭》,该片为第8届FIRST青年电影展的开幕影片。2015年,凭借执导的剧情片《塔洛》获得第52届台湾电影金马奖最佳导演奖提名。
2016年,监制剧情片《清水里的刀子》。2018年,凭借执导的剧情片《撞死了一只羊》获得第75届威尼斯电影节地平线单元最佳剧本奖。2020年9月“2020南方文学盛典”颁出,万玛才旦摘得“年度小说家”。
❹ 《吉祥如意》即将全网上线,这部电影主要讲述了怎样的一个故事
2021年2月23日,大鹏导演主导的电影《吉祥如意》发布海报。电影《吉祥如意》将于2月26日在全网上线。之前电影上映之后累计票房过千万,豆瓣评分八分,也是2021年的第一部高口碑的电影佳作。《吉祥如意》讲述的是一位喜剧片的导演突发奇想回到农村的老家,希望拍一部电影。关于一家人如何过年的情形,却遭遇到了一系列的意外状况。但是最后,因拍电影而聚齐的家庭成员们还是完成了最终的聚会。
《吉祥如意》这部电影还入围了第二十三届上海国际电影节的金爵奖,得到了观众和专业影评人的称赞。这部影片也表达了,大鹏导演希望,作为在外漂泊的年轻人,能够多回家看看。电影《吉祥如意》最大的特点就是真实,就像一部短的纪录片。一家人普普通通的生活状态,也能引发观众的情感共鸣。网友也会在观看的过程中,并不觉得《吉祥如意》是一部电影,模糊掉了电影与现实的界限,这也是电影拍摄手法的独特之处。
❺ 王砚辉主演的我是监护人,讲述了什么故事
《我是监护人》讲述的是女主石路(尚语贤饰)在美国留学期间,王砚辉饰演的父亲角色偷偷再婚,再婚之后,将生活的重心都放在了新婚妻子与初生儿子科迪(林靖喆 饰)身上。这对父女之间也因此产生了隔阂,之后,石路试图从工作中找到存在感,以弥补亲情在心中留下的伤疤,这时她却遇到了签证危机。
《我是监护人》享誉国内外多个重要电影节。该片曾入围第二十三届上海国际电影节亚洲新人奖,入选海南国际电影节“H!FUTURE新人荣誉”两项殊荣,并受邀参展北美多个国际电影节。多项赞誉加身,也无疑证明了——《我是监护人》是一部年度必看的华语佳作。
❻ 如何评价张子枫主演的《再见,少年》中的剧情
《再见,少年》是张子枫和张宥浩主演的青春题材电影,围绕着两个少年的故事展开。
不同于以往的青春片,《再见,少年》显得更加纯粹、真实,不论你是正年少还是青春已过,在这里我们都可以找寻属于自己的影子,透过荧幕看到那个青涩的自己。无疑《再见,少年》是一部青春片中的黑马,相信定能够冲出重围,为我们带来不一样的观影感受。
目前,张子枫已凭借此部电影获得第23届上海国际电影节电影频道传媒关注单元最受传媒关注女主角,相信这部高品质的电影能在将来为我们带来惊喜。
❼ 对于大鹏导演的电影《吉祥如意》,你怎么评价
2021年1月29日,电影《吉祥如意》在全国上映。这部剧是由大鹏导演的,电影讲述的是一位喜剧片的导演突发奇想回到农村的老家,希望拍一部电影。关于一家人如何过年的情形,却遭遇到了一系列的意外状况。但是最后,因拍电影而聚齐的家庭成员们还是完成了最终的聚会。电影《吉祥如意》目前的豆瓣评分是8.4分。
《吉祥如意》这部电影还入围了第二十三届上海国际电影节的金爵奖,得到了观众和专业影评人的称赞。这部影片也表达了,大鹏导演希望,作为在外漂泊的年轻人,能够多回家看看。电影《吉祥如意》最大的特点就是真实,就像一部短的纪录片。一家人普普通通的生活状态,也能引发观众的情感共鸣。网友也会在观看的过程中,并不觉得《吉祥如意》是一部电影,模糊掉了电影与现实的界限,这也是电影拍摄手法的独特之处。
❽ 上海人口密度是多少
上海人口密度是:每平方公里2.56万人。以上海市政府为圆心的0-10km的半径范围,上海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2.56万人,每平方公里高出东京1.24万人、高出纽约1.25万人。为我国内地人口密度最高的城市。
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2010年上海常住人口中,具有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为505.31万人,高中文化程度的为482.61万人,初中文化程度的为839.3万人,小学文化程度的为311.56万人。2018年,上海九年义务教育入学率保持在99.9%以上。
上海是中国第二批低碳试点城市。上海2012年总部经济发展能力综合得分为83.73分,排名第2位。上海获得2012中国特色魅力城市称号。
截至2018年,上海共有78所高等学校(不含军事院校),包括64所普通高校(其中10所中央部属高校)以及14所成人高校;中国科学院上海分院系统有19家机构(含上海分院),其中法人单位16家,教育职能归口中国科学院大学。
❾ 费德里科·费里尼:许多耳熟能详的经典作品,都在他的影子里
作者:陈熙涵
他是造梦大师,也是许多电影大师背后的那个人。
以前曾经有媒体采访《现代启示录》的导演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问及“你是否拍出了足够伟大的电影”时,科波拉说“并没有”。他说自己迄今还没能拍出像《甜蜜的生活》《八部半》这样划时代的伟大电影,因为这两部电影“名副其实地提出了一套对事物持有广泛不同见解的个人观点”。而好莱坞喜剧巨匠比利·怀德则说:“我能比费里尼更有名,完全是胜在我用英语拍片,而他故事里的人说的是意大利语。即便如此,他伟大的创意足以令所有导演甘拜下风。没有了费里尼,世界变得更无趣了。”
意大利电影大师费德里科·费里尼是值得这一切夸赞的一位顶级电影作者,在全球范围内拥有一批重量级的拥趸,因对其作品元素的挪用,许多我们耳熟能详的当代电影大师们的作品,才构成了一个当代的经典序列。斯皮尔伯格的《辛德勒的名单》中,那个令人揪心的红衣小女孩有他;昆汀·塔伦蒂诺的《低俗小说》里,男女主角那段著名的双人舞有他;姜文的《太阳照常升起》,疯妈在树上大喊“阿廖沙,你别怕,火车在上面停下了”的激情一幕里也有他;库斯图里卡的毕业短片《格尔尼卡》更是从看了十几遍的《阿玛柯德》中长出来的……
今年是费里尼的百年诞辰。正在进行中的第二十三届上海国际电影节“向大师致敬”单元的重磅主角之一,就是他。
他仿佛一生只做了一件事,就是留在意大利拍电影
因为费里尼后来的超现实主义影片居多,我们很容易忘记他最初是一个纪录片风格的现实主义者,曾为意大利导演罗伯托·罗西里尼编写脚本。那部著名的电影《罗马,不设防的城市》,描绘了二战结束时罗马街头生活的匮乏,编剧便是年轻的费里尼,这部影片当时获得了奥斯卡奖提名,其中专注于写实的新现实主义风格,如今在意大利电影中蓬勃发展。
费里尼的早期写实风格还包括对 娱乐 ,爱情或成长的描述。电影《浪荡儿》讲述了生活在小城市的摩拉德、浮士德等年近30岁却终日游手好闲的年轻人尝试摆脱无所事事的生活,并从中获得成长的故事。对于这些人来说,生活就像一场聚会,是无休止的晚餐,无休止的饮酒。它必须在某个时间点结束,那便是成长。
“生活就是马戏团”,用这句话来形容费里尼再合适不过了。在他的电影里,除了小丑角色外,许多主角也都卑微普通如小丑一般,可悲可叹又可笑可怜。他们总在追求人生的意义,却一无所获,浮华奢靡的享乐背后,是对人生的迷茫和痛苦,而想要打破这种虚无的现状,又总是令他们感到无所适从。
马戏团总是要不断收拾行囊继续去往下一站的,但当现实没法改变的时候,为什么不玩得开心些呢?费里尼在著名的《八部半》高潮中停顿,让马戏团的音乐人将演员们拉到舞池中间。这个场景似乎是对英格玛·伯格曼的《第七封印》结尾处的回答,但是费里尼无疑是在庆祝,这无疑是对生命的庆祝。
费里尼在他职业生涯的后期,完全放弃了叙事结构,整部电影往往都在制造脱离现实的梦境。与其说这个变化是他接触了荣格的潜意识理论并颇受其影响,倒不如说费里尼是在荣格的理论中印证了自己的判断——梦就是现实。
费里尼仿佛一生只做了一件事,就是留在意大利拍电影。直到他诞辰100周年的今天,有关他和他的电影争议仍然是业内常说常新的话题。他的电影像人生一样没有戏剧性的机关,你即使一遍又一遍地看也无法完整地转述它,你最多只可以讲出一些片段、一些情绪,一些无可指代的象征意味,拼凑起来每个人心中一定都有不一样的费里尼。
在他的代表作《甜蜜的生活》中,费里尼以冷峻的姿态来拍摄潜藏在上世纪50年代末期意大利所谓的“经济奇迹”背后的“一种复杂的精神错乱症”,通过男主角马切罗的主观视点,看到了现代 社会 无可救药的堕落。影片由12个独立成章的段落组成,这些段落之间没有逻辑关系,没有完整的故事情节和贯穿始终的叙事线索,相互之间没有因果关系,但实际上,每一个段落和全片的主旨都有联系。如费里尼所说,《甜蜜的生活》是一部描写罗马的电影,罗马是永恒之城,内心之城。而事实上,罗马也可以是世界上任何一座城市。在这样的城市中,有太多像马切罗一样的年轻人,他们都是被梦想遗弃的浪荡子,有不切实际的幻想,有名目繁多的欲求,有庸俗市井的妥协,但又似乎尚存一丝赤子之心的纯真向往。他们从未长大,却已老去,像野草一样疯长,生生不息。
在费里尼看来,片名中的“甜蜜”不过是醉生梦死的戏称。《甜蜜的生活》中的罗马,被费里尼塑造成豪华而又颓丧的银幕造型,仿佛是但丁《神曲·地狱》的现代壁画,而影片的开端和结尾,则构成了这幅“壁画”的画框。影片开场堪称现代电影中最经典的镜头之一:一架直升飞机吊着一尊巨大的耶稣像飞向圣彼得堡教堂。这个充满隐喻的镜头在电影上映后引发了巨大的争议,但与此同时却成了电影史上的经典。
同样进入影史的经典场景还有饰演女主角西尔维娅的安妮塔·埃克伯格,身着一袭黑色拖地晚礼服,与男主角扮演者马塞洛·马斯楚安尼踏入特莱维喷泉里那段充满幻想的戏水场面。据说初进组时,马斯楚安尼并不知自己要扮演青年时的费里尼,他要求看剧本大纲,递给他的文件夹里却是费里尼画的一幅漫画——一个裸体游泳的男孩,令他哭笑不得。可是,令马斯楚安尼都无法预料的事情发生了:《甜蜜的生活》缔造了罗马电影的票房奇迹。观众唯恐此片被禁,在电影院门口排起了长队。电影出口到美国后,立刻成为美国 历史 上最卖座的外国电影。1960年,第13届戛纳电影节将金棕榈大奖颁给了《甜蜜的生活》。评委会主席乔治·西默农给出的理由是,“我看到一个异常有生命力的作品,在电影史上留下空前的、活生生的东西,费里尼代表我们这个时代的罕见的真诚、从不妥协、忠于自己。他不属于任何一种流派,他创造了自己的方式”。
分析得头头是道的评论界认为,从《甜蜜的生活》开始,费里尼告别了早期的写实主义,进入了新现实主义电影创作时期,费里尼的兴趣从表现物质世界进入了精神领域。但在这出奇的喧闹背后,费里尼却陷入了长久的沉默,即使在个人自传中,他也鲜少提及《甜蜜的生活》。
“我要将想象保留到最后一刻,直到再也无能为力”
纵观费里尼的电影,故事总是从他一生的某个阶段开始,然后在某种幻想与现实的结合中自然流淌。他从不看样片,只跟随头脑中的东西走下去,“我要将想象保留到最后一刻,直到再也无能为力”。这是费里尼推崇的拍片方式,他相信,最能表达作者的是最不易知觉的东西,那些最不受现实和概念化过程支配的东西。
在此次上海国际电影节,观众们有机会在他人生最后一部作品《月吟》中,感受到这一点。这部拍摄于1989年的影片改编自卡瓦佐尼的小说《月亮之诗》,说的是人到中年却仍保有一颗赤子之心的“傻瓜”维诺拼命地想要倾听月亮的声音。但他听到的不是一群偷窥男子的欢呼声,就是墓地里的奇怪声响,抑或是沙沙的风声。当他爬上屋顶想要抓住月亮时,地面上一阵骚动。最后,月亮仍然平平无奇地高挂天上,维诺对着月亮侃侃而谈……这部荒唐无稽、纯粹以意念与影像取胜的电影,浪漫而又带有世纪末的味道。《美丽人生》的主演、喜剧天才罗伯特·贝尼尼在其中表现出惊人的演技。据说,当时已缠绵病榻的费里尼总在夜间醒来,寂静的夜空给了他非常多的灵感和新的认识,这些认识改变着他对世界的看法。《月吟》在喜剧的外壳下,充斥着费里尼式的悲伤调调。这些充满忧思的思想与这个现代世界是如此格格不入。诗化的控诉被淹没在了高音电视广告和流行歌曲中,他或许是想告诉人们,选择沉默或倾听月亮的声音,才是在这个喧闹世界自处的方法。
据说,费里尼在剧本完成后,经历了几周的治疗,便开始物色拍摄地点,最终确定了罗马和拉齐奥。他访问天才的意大利漫画家俄尔尼诺——费里尼青少年时代的偶像,并回到家乡去回忆他的童年和早期的电影理想。但影片的拍摄远没有那么顺利,赞助商换了又换,大师的天鹅之翅几近折断。在这个费里尼晚年为我们打开的门里,洗尽铅华,月色无声。那是属于一代电影大师对其身处时代的长吟,“如果有一点宁静的话,如果我们允许一点宁静的话,人们就会懂得一点道理了!”
其实早在1988年,《阿玛柯德》之后,费里尼的电影便不再具有稳定的上座率。与此同时,意大利电影也在短暂的辉煌后迅速淡出国际舞台。《月吟》在拍摄完成后,也并没有形成什么热点话题,反而是迅速归于寂静。眼看着见证他毕生心血的电影事业走向衰弱,费里尼第一次感受到真正的衰老降临在自己身上。1992年,奥斯卡将那一年的终身成就奖颁发给费里尼,他开始显得很高兴,但心情迅速变得复杂起来。“为什么要给我奥斯卡终身成就奖,我又不是快要死了!”他认为“终身成就”奖并不一定意味着你的生命终结了,但可能意味着你的成就终结了,或至少是被看成这样。他的脑子里飞速转过三个念头:一是这个奖会给我的下一部作品带来钱吗;二是希望它想肯定的是我的上一部作品《月吟》;三是希望自己能过个25年再来得这个奖。但是第二年他就去世了。
“你还记得我吗?我是另一个你!”
不同于希区柯克和英格丽·褒曼、格蕾丝·凯莉的关系,比利·怀德和玛丽莲·梦露的关系,伯格曼和毕比·安德松、丽芙·乌曼的关系,费德里科·费里尼的缪斯是位男神——亲爱的马塞洛·马斯楚安尼。费里尼曾赞其为“在英国作家的故事中才见得到的忠诚又睿智的朋友”。虽然两人之间除了拍片很少往来,但却维持了罕见而漫长的友谊。
《甜蜜的生活》彻底改变了马斯楚安尼。这部表现罗马夜间骄奢淫逸且荒凉无边的电影诋毁了罗马的上流 社会 ,使费里尼成了整个罗马的公敌,但使马斯楚安尼成了整个欧洲最著名的男子,他开跑车、戴墨镜游走在街头的形象深入人心,成千上万少女写信给他,找不到他就找索菲亚·罗兰(唯一一个与马斯楚安尼合作却没有发生爱情的女演员)。
之后,费里尼的《八部半》又一次找马斯楚安尼,与其说要他扮演一个迷失在现实与幻觉中的人,不如说找他扮演费里尼自己。马斯楚安尼这张昔日没有性格的脸,在里面具有了多重含义,他后来反复告诉大家,遇见费里尼,他才知道,演员是不需要脸的,他把脸给了导演和女演员去雕刻,有人给他眼睛,有人给他鼻子,也有人给他嘴巴,最终的表情,则是费里尼给他的。1990年,在威尼斯电影节领奖的时候,费里尼为他颁奖,两人都很激动,费里尼对他说:“你还记得我吗?我是另一个你。”曾听人戏谑地说起,盯着马斯楚安尼的脸看久了,就会发现他的长相其实就是费里尼的加强版,难怪费里尼喜欢找他演戏。
两年之后,奥斯卡请费里尼去洛杉矶领终身成就奖,颁奖嘉宾就是他的两位老友:马斯楚安尼和索菲亚·罗兰。像以前每一次那样,制片方锲而不舍地向费里尼推荐当时正当红的好莱坞明星,这样电影才能多卖钱。但和前面无数次一样,费里尼永远只用他中意的人选。
“《女人城》是怎样的?”马斯楚安尼问。
“一个自以为了解了女人的男人的故事。”费里尼答。
导演并未明确地发出邀请,演员也没有强烈表示愿意出演,只有两句对白的时间,默契已经达成,一个月之后,第五摄影棚里正在热火朝天地准备筹拍《女人城》,马斯楚安尼胳膊上搭着一件风衣就来了,坐在导演椅上的费里尼整了整头顶的礼帽,朝着话筒大喊一声:“开机!”(陈熙涵)
❿ 如何评价张子枫和张宥浩的电影《再见,少年》
《再见,少年》的雏形源于殷若昕大三时的剧作课,老师让她剖开童年和青春的自身伤口,从中去掏出最真切的感受作表达。
故事里有殷若昕自己和幼时玩伴的影子,加上经历成长后拉开距离更宏观看待世界和个体的理性思辨,也有她久久难以释怀的执念与遗憾。该片的文本有着更强烈的表达和文学性,当她写出这个故事,在FIRST青年影展和上海国际电影节的创投单元都收获好评。
创作背景
《再见,少年》剧本曾于2018年同时入围上海国际电影节及FIRST创投会两个电影项目创投平台,其商业价值与艺术价值获得了业内的一致认可。该片也是FIRST创投会2018年的电影计划中首部完成拍摄的作品 。
导演殷若昕在2016年便开始创作这个故事。作为她的第一部长片,难免会把自己童年、少年的见闻写到电影中。她回忆,自己就曾在少年时代看到过许多电影中张宥浩扮演的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