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长江图》是一部什么样的电影
《长江图》是杨超自编自导的魔幻现实主义爱情电影,由秦昊、辛芷蕾、谭凯、邬立朋等主演。
讲述了发生在长江上两个时空交错的魔幻爱情故事。
影片于2016年9月8日在中国上映。
2016年2月21日,该片获得第66届柏林国际电影节“杰出艺术贡献银熊奖(摄影)”。11月26日,该片获得第53届台湾电影金马奖最佳音效。
⑵ 九部电影黑色星期五挤破头!然而我只想安利这两部电影清流
2017年1月13日,腊月十六,西方的“黑色星期五”
这天,将有九部电影在大陆院线上映,新年一开始,高潮就来了
(资料来源:豆瓣电影 )
风叔我已经买好了前四部的票,准备在电影院里躲“黑色星期五”
我要安利的,是九部中的两部
《我的诗篇》
《少年巴比伦》
两部电影的共同点,是都入围了第52届金马奖,都在2015年的上海国际电影节亮相过
先说《我的诗篇》,风叔已经看过,通过众筹的形式
首先要推荐《我的诗篇》片尾曲《退着回到故乡》,歌词本身就是一首诗
《我的诗篇》拿到了 2015年第18届上海国际电影节最佳纪录片金爵奖
为最佳纪录片金爵奖颁奖的嘉宾是奥斯卡得主、著名纪录片导演Malcolm Clarke(中文名叫柯文思)和新加坡著名演员范文芳
柯文思为《我的诗篇》两位导演吴飞跃、 秦晓宇颁奖
另外,《我的诗篇》还获得了 2015年第52届金马奖的最佳纪录片奖与最佳剪辑奖的提名
入围金马52的最佳剪辑奖要特别提及,这个奖项,无论有没有得奖,都是2015年华语电影中剪辑最优秀的作品
而纪录片入围最佳剪辑,是非常罕见的
《我的诗篇》的竞争对手,有台湾殿堂级剪辑大师廖庆松的《刺客聂隐娘》
下图,《刺客聂隐娘》三巨头,剪辑廖庆松、摄影李屏宾、导演侯孝贤
还有另外一位台湾剪辑大师陈博文帮张艾嘉剪的《念念》,他剪过很多大师级的作品,比如杨德昌的《一一》和《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
另外两部是导演自己剪的作品,一部是《解救吾先生》的丁晟
《解救吾先生》,刘德华、王千源、丁晟
金马52最佳剪辑奖的得主,是《醉.生梦死》的导演张作骥,他因为性侵犯案还在狱中,所以得奖都是演员帮领的
这是张作骥(左二)和一众演员在柏林电影节
《我的诗篇》主创在金马奖颁奖典礼上
金马奖的最佳纪录片奖,被认为是每年度华语纪录片最高水准的“比武”,金马52的竞争对手中,甚至有2015年轰动整个台湾的现象级纪录片《湾生回家》,最后得奖的是周浩导演的《大同》
虽然空手而归,但《我的诗篇》主创能和侯孝贤、李安等大导演同框,已是无憾了吧
《我的诗篇》还在荷兰阿姆斯特丹国际纪录片节(IDFA)、广州国际纪录片节、中国纪录片学院奖等入围或获得奖项,并计划报名第89届奥斯卡奖,有没有入围1月24见分晓
《我的诗篇》于2015年11月1日就举行了全球首映礼(当时就已经拿到了“龙标”)
但由于纪录片属于非常小众的电影类型,要进入商业院线放映非常困难,于是《我的诗篇》采用了众筹的方式放映,效果还不错
来看看部分众筹放映现场有没有你的城市
每一场都有观众都被感动得泪奔
风叔已经于2016年9月,在居住的南方某个三线弱城市,看过一场众筹,当时已经是全国第600多场众筹了,我所在的那个城市创造了第二轮三小时售罄的全国最好成绩
截止到《我的诗篇》院线正式公映前,它的众筹票房是244万(资料来源:中国票房)
因为众筹效果好,终于有发行公司愿意将《我的诗篇》正式推向院线
《我的诗篇》还被它的策划和发起人吴晓波,在他有1300万粉丝收看的年终秀上宣传
吴晓波背后是导演之一吴飞跃,两人同是上海交大校友,也都做过财经记者
该片也被“黄金膝盖”方励力荐
截止发稿时,风叔居住的这个城市,没有一家影院在1月13日排了正式公映的《我是诗篇》。九部电影挤到“黑色星期五”,要发年终奖的影城经理,当然有多排《太空旅客》的理由
一二线城市,请加油!
——略有剧透说诗篇的分割线——
《我的诗篇》的故事架构很有点意思,它不是《舌尖上的中国》那种把几组人物故事均匀交叉铺排,营造一种“你在北国森林狩猎,我在南疆收割稻谷”的山河一家亲格局,而是在交叉中,有独立的故事,也有故事的重点
电影讲了六个工人诗人的故事
其实要把几个人的故事,揉到一部纪录片里,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有时候,哪怕就是两个不同的人物,要双线并行叙事,都是很困难的
比如2016年挺火的《我们诞生在中国》
三组主角,分别是熊猫、金丝猴和雪豹,再用一年四季将他们串起来
而丹顶鹤,则是连接头尾的角色
《我们诞生在中国》美则美矣,还是有人吐槽剧情完全靠“硬演”和拼凑呢
而《我的诗篇》,更为复杂,因为有六位工人诗人的故事,要在110分钟里铺陈开来
所以,我们会看到,导演(或者说剪辑师),精妙的将前四个诗人的故事,在影片前半部分交叉
而到了影片中部开始,四川内江打工女孩邬霞的故事,被独立讲述(这一段很温情,是电影的一抹暖色)
然后,又相对独立完整地讲述了煤矿工人老井的故事
然后回到前四个之一的爆破工的失业和家事
最后重点讲了前四个之一跳楼工人诗人许立志的故事,以及他哥哥把他的骨灰撒向大海的情节
诗人们的故事,既相互交错,又独立成篇,而且被现场朗诵会串联了起来
《我的诗篇》是冷静平顺的,它平静地注视着一群同样被优越阶层称之为“社会底层”的人,在他们挣扎的生存之外,还有渴望自由的精神世界
2016年,关于诗的电影,都有点能成现象级了,比如青年业余诗人毕赣,拍了一部《路边野餐》,男主角陈某(不好意思,不敢提这个名字)是个乡野医生,也是个业余诗人
整部电影就被主人公贵州话朗诵的诗歌,串了起来
之后的《长江图》,业余诗人杨超导演的作品。男主角在父亲留下来的船上发现了一本名叫《长江图》的诗集,所有的诗,连接起从吴淞口到宜宾逆流而上的长江,于是,他出发去寻找诗集中的女人和故事
一首首诗,连成了一整条长江
而《我的诗篇》,比它们更现实,又比它们更诗意,因为里面有血淋淋、湿漉漉、热腾腾的
生存与生活!
——就说下李梦有多惨的分割线——
90后女演员李梦其实挺活跃,也很有潜质的,但她的运气有多背,背到我见犹怜呐
李梦2013年演过贾科长的电影喔,但是如果去搜这部电影,网页显示是这样的
她2014年就拍好了戏曲电影《老腔》,结果2016年末才全国公映,电影首映的时候还闹了些幺蛾子
呵呵,就算是李梦德艺双差,那也是你片方自己选的女演员啊
结果《老腔》的最后全国票房是蔚为奇观的 11万人民币 ,怪谁呢?怪观众有眼无珠还是影院经理见钱眼开呢?票房烂的话,先看看自己有没有方励的黄金膝盖吧
接下来李梦就演了《少年巴比伦》,囤了一年半光景,横跨三个年头才上映
2015年夏天上映的《摇滚英雄》,文艺片男神(经)秦昊是男主,李梦是女主,结果这部带着浓浓汪峰老师歌曲名味道的电影,票房不到两百万,悄无声息地被淹没了
2015年的《解救吾先生》,李梦的表现颇受好评,而她和王千源的床戏,尺度很消亡史
2016年李梦参演了连网大都不如的两部片子,3分多的豆瓣评分,不是低了,而是太—高—了!
李梦还在大牌云集的《上海王》中有角色,但这部电影在上海电影节放过之后,就石沉大海了
李梦还串场了《致青春 原来你还在这里》,这部电影,你可以在几乎所有的2016年华语烂片排行榜中找到它的名字
最倒霉的是《夏天十九岁的肖像》,这部本来是黄子韬电影出道作品的电影,遇见不可抗力因素,从2016暑期档硬生生消失了,其实如果它早一个月上的话……反正运气背了,拍什么片都会遇见封存、撤档、遥遥无期
好在今天风叔看到一个消息,《夏天十九岁的肖像》将在2017年择期上映,金马最佳新导演得主张荣吉,终于可以大陆首秀了
黄子韬的处女作也终于要见天日了(被《铁道飞虎》抢先了)
再来说说《少年巴比伦》的男主董子健,2015年的金马52,他是最风光的一个人,尽管其实没拿什么奖回来
董子健在金马52的红毯是和《少年巴比伦》导演相国强以及李梦一起走的,小董的造型,已经抢走了李梦不少的风光(说实话,李梦在一众小花里长得很有特色)
今年34岁的相国强,是著名的调色师和摄影师,所以对《少年巴比伦》的画面很期待。他入围了金马52的最佳新导演,最后得奖的是毫无争议的毕赣
董子健还入围金马52的最佳男主角,凭借的是《德兰》,那次的金马影帝是冯小刚
而《德兰》2016年还斩获了上海电影节的最高大奖
这还没完,董子健主演的《山河故人》,获得金马52的七项提名,但最终只拿到剧本奖
这还还还没完,董子健参与投资的《捉妖记》,还入围了金马52的四项技术奖
13号的《少年巴比伦》之后,紧接着春节档还有董子健出演的《乘风破浪》
还是很欣慰,既然《少年巴比伦》都上映了
《德兰》还会远么?
(END)
本期编辑:落山风
⑶ 《长江图》到底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一、长江图剧情介绍
本来在大城市里闯荡的高淳(秦昊饰)因为实在是混不下去了,就回到了家乡,继承了父亲的货船,成为了广德船长。在父亲去世以后,他开着船从上海出发沿着长江逆流而上。
在途中,高淳发现每次在不同的码头上岸时都会遇到一个女人安陆(辛芷蕾饰),这个女人引起了高淳所谓注意,慢慢的他迷上了这个神秘的女人。而在逆流而上的旅途中,高淳又发现自己其实也是逆着时间前行,他在探寻者长江的过去,以及这个女人和自己的过去。
二、长江图基本信息
《长江图》是杨超自编自导的魔幻现实主义爱情电影,由秦昊、辛芷蕾、谭凯、邬立朋、江化霖、王宏伟等主演。该片讲述了发生在长江上两个时空交错的魔幻爱情故事,于2016年2月15日在第66届柏林电影节首映,是该届柏林电影节唯一入围的华语片。
(3)电影长江图票房如何扩展阅读:
评析:
在这场追寻之旅中,高淳看到了长江的变迁,更或者说是现代中国工业化的变迁。当他面对着三峡大坝高耸的闸门,被裹挟在巨大的金属噪声中时,他的眼角流下了泪水。尽管只有这一个镜头,但它却集中所有复杂的情感。
一方面,对改变长江的三峡大坝感到憎恨,另一方面,又被它的宏伟与磅礴所震撼。那种矛盾的心理、那种内心深处的无奈,只有诗歌才能够表达,但偏偏在这一段,诗歌是缺席的。在这一层次中,导演借高淳的追寻之旅,探讨或是提出了关于宗教、父权、爱情、女性等一系列问题。
但最主要想表达的,是在这个工业化时代洪流中人们对于变化的那种厌恶、无奈却又崇拜、依恋的复杂情感。就像八九十年代的文青一样,当代的人们也面临着类似的困境与迷茫。究竟要如何看待历史与现实,这是《长江图》留给我们的最深邃的思考。
⑷ 《长江图》豆瓣影评好看吗,长江图票房是多少
长江图(2016)
豆瓣评分
7.0
Crosscurrent
累计票房
326.6万
类型:爱情/奇幻
片长 :116min
上映时间:2016-9-9(中国)
制式:2D
国家及地区:中国
发行公司:光延时代(北京)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⑸ 2016年华语十佳出炉,错过它们枉过这一年!
2016年对于华语片来说,是很重要的一年。这一年,我们收获了像《美人鱼》这样创造33亿华语票房纪录的影片,也出现了全年票房增速变缓的现状。全年在院线一共上映了超过400部的影片,在这些内地公映的影片中,华语片出现了有争议的作品,也出现了有惊喜的作品。
这么多院线公映华语片,又有几部让你印象深刻,看完醍醐灌顶,甚至直接列为年度十佳的影片呢?下面,要向大家公布1905电影网评选出的2016年华语十大佳片。
评 选 标 准:
1、评选范围:2016年1月1日—2016年12月30日内地院线公映的所有华语影片。
2、由采编部15人投出个人年度十佳影片,并按照最佳至第十佳的顺序排列,最佳影片得10分,依次递减计分,第十佳计1分。
3、将15人的个人年度佳片结果汇总,计最后得分,并从大到小排序,便是最终结果。本次评选无满分设置。
4、要说明的是:此次参与评选的人数来自采编部,本部影片会略带有个人私影的气息,但是评选过程绝对公正。
5、本次评选旨在向大家推荐好看的电影,不做其他之用,也欢迎大家一起探讨,说出你心目中的年度佳片。
按照以上规则,从提名的影片中计算出的最终结果,内地院线公映的华语十大佳片分别是:
第十名:《箭士柳白猿》
最后得分:24分
乱世中的上海滩风云,大佬与小弟,管家与车夫,妹夫与性奴,从导演的叙事中慢慢拼接成一幅旧社会的浮生图景。《罗曼蒂克消亡史》的精致来自暴力美学,带着昆汀的影子,来自浪漫影像,有着一丝王家卫的风韵,来自摄心的配乐,来自对于一个时代消亡的讲述。
以上就是最终评选出来的10部作品啦,它们中有你最爱的作品吗?
策划、 撰文、编辑/结冰
⑹ 为什么电影《长江图》好评如潮却票房惨败
1、《长江图》在豆瓣上位6.8分,本身也不是高分,不能说是好评如潮!
一般电影,要7分以上算是好电影,6分以上算是还可以的电影,5以上就算很一般的电影,5分以下算差电影!
2、《长江图》需要一定水平才能看懂,很显然,很多中国人不具备电影欣赏能力,对国人来说,美国爆米花大片才是真正的能获得高票房的电影!
3、《长江图》取材上是长江文化,本身就是小众,而且视角是知识分子,又是小众的小众,所以很多人欣赏不了,对中国人喜剧才是王道!
⑺ 如何评价电影《长江图》
面对长江,面对三峡,文化虽然割裂,但它厚重的历史感动唤醒了文化基因。
我与古人面对的是同一条长江
古人写诗抒发,杨超用影像抒怀,而我只能落泪。
⑻ 为什么电影《长江图》好评如潮却票房惨败
正在公映的《长江图》一如既往地的上演着文艺佳作“叫好难叫座”的尴尬。排片少,而且多在非黄金时段,让不少文艺片粉丝、拥趸,鲜有更多的选择余地和空间。藉此,片方、导演、演员以及相关工作人员的付出也就很难得到尽可能多的认可与回报。
不过,稍显欣慰的是,仍有不少电影人在坚持艺术追求,一些观众也在以各种方式支持着小众却不小气的文艺片市场。就好像我今天一早乘车近一个小时,赶看早场《长江图》一样,原以为周末日大家都在睡懒觉,进场却发现,已有十多观众静坐其中,静待电影开画。不知怎的,此情此景,却在我心中泛起丝丝酸楚、点点感动。
追看《长江图》我是慕名而来。影片曾获第66届柏林国际电影节金熊奖提名,并收割了极具分量的第66届柏林国际电影节“杰出艺术贡献银熊奖(摄影)”。作为影片金牌摄影,李屏宾是台湾电影大师侯孝贤的御用摄影师,曾多次在台湾电影金马奖、戛纳电影节、柏林电影节上获得殊荣,是华语电影圈摄影师中的神级存在。正是在他“鬼斧神工”般的掌镜下,《长江图》才犹若一幅美轮美奂的水墨山水画,以充满诗意的镜头语言,为观众献上了一道视觉、心觉上的珍馐美馔、饕餮盛宴。
《长江图》主演秦昊是公认的文艺片男神,演技派中的老司机,也是国产文艺片的福星。由其领衔的多部文艺佳作数次提名、获奖国际A级电影节。《长江图》中,秦昊出演子承父业的船长高淳,一个逆流而上寻寻觅觅亦真亦幻爱情、神女的,有些颓废,亦有些偏执、病态的中年男人。
相比秦昊这样的老司机,《长江图》女一号安陆的扮演者辛芷蕾,在参拍该片时,则还是资历尚浅的演艺新人。不过,涉艺虽浅,其演技却尽显纯熟与老道。《长江图》里,辛芷蕾将一个性格坚毅,行为弥笃的神女,拿捏得韧劲十足,可圈可点的表现亦令人眼前一亮。尤其是她的眼神中,始终绽放着一种光芒,坚毅、坚韧,不舍弃、不放弃,无缝贴合着安陆复杂的内心世界、繁杂的思绪空间。
在那场江边边奔跑边呐喊“高淳......”的戏份里,辛芷蕾将安陆的绝望与决绝拿捏的淋漓尽致。而在稍后的“跳格”镜头中,安陆那种绝望后的放下、释然,亦被辛芷蕾轻盈却不失分量的肢体语言,诠释的恰到好处。
这两场戏里,虽没有对辛芷蕾的逆光、高光大特写,也没有刻意捕捉她的面靥、明眸,辛芷蕾也只是通过貌似简单的形体语言、肢体动作,就精准地传达出了安陆的心性,演技、实力可见一斑。明明可以做文艺片女神的颜值担当,却偏偏要用实力证明自己。辛芷蕾的爆发力、可塑性,在《长江图》中得以全情尽现。
好的电影离不开好演员的演绎,更离不开方方面面的辛勤劳作。以男女主演秦昊、辛芷蕾为例。据说秦昊是毛遂自荐出演高淳的,为此,他还学习了不少驾船、修船知识,在船上封闭式体验生活数月,敬业精神令人感佩。
由于剧情、戏份所需,辛芷蕾的际遇则更加凄惨。封闭体验生活是最基础的,研读剧本,揣度人物心理、拿捏人物性格也都是必做的功课。不仅如此,大冷的天,辛芷蕾多次要浸泡在冰冷的江水里,在泥淖中光脚跋涉,在山峦间崎岖前行。
尽管天气和河水时常都把人冻得瑟瑟发抖,但辛芷蕾却不能让眼神走神,让面靥变形,更不能让嘴皮上下打架。因为,如果那样,就很难将安陆的心绪精准的呈现出来......功夫不负有心人,辛芷蕾的演技不仅获得了片方、观众认可,更在国际电影节上收割了世界级演技大神梅丽尔斯特里普的点赞和撒花。
值得一提的是,《长江图》中,为了更加贴合安陆这个角色,辛芷蕾全程素颜出镜,“文艺片素颜女神”佳誉,实至名归。
《长江图》让辛芷蕾奉献了自己演艺生涯中的多个第一次,其中包括与秦昊的激情戏。稍显可惜的是,那场长达五分钟,有些病态,也有些情色的,“一边讨论诗词一边爱爱”激情戏,审查时,被删减了。
《长江图》是部文艺片,也是件艺术品。一次摄影艺术的盛绽,一次演技实力的怒放,一段逆流人生的写照。
⑼ 为什么很多人看不懂《长江图》
《长江图》的视听语法并不通俗,这是一部标准的艺术片语法的电影。
读懂《长江图》首先要破译影片的结构。
全片含两条叙事线索,一条现实线,按时间顺叙,全片标注航行天数是这根线索的辨认标识。
主要剧情为秦昊饰演的高淳在上海的码头接了一单非法货物,为运输任务,他驾驶着亡父留下的广德号在长江中逆流而上。在上海,长江的末游,高淳遇见女主人公安陆,安陆是江上的一名花船上的妓女。
另一条是平行时空的魔幻线索,高淳疯狂迷恋上了安陆,在逆流而上的旅途中,他在长江的一站又一站不断遇见她。
然而,他们的相遇并非现实时空,而是他对两人曾经相恋的一幕幕回忆。画面中出现的每一首诗则是这根线索的佐证,诗都出自一本叫作《长江图》的诗集,是高淳年轻时写的,他曾经送给安陆,两人因此发生这段爱情。
诗的顺序是倒的,最后一首诗是写两人的相遇,署名年份是1989年冬。安陆的这根线索是倒叙的,每一次安陆的出现,都是回忆往后退了一格,安陆又年轻了几分。
影片直到过半才揭示这是一根逆流线索,王宏伟(《小武》主演)扮演的男人是安陆的丈夫,抑或是情人。他在前一场戏割脉自尽,后一场戏出现在安陆修行的寺庙送棉被,这一场挑明了这根线索是倒叙的。
影片中男女主人公在一起的时候至少有两次中间隔着一堵厚厚的墙,在镜头语言上暗示两人并不处于同一时空。
⑽ 看不懂的《长江图》是故弄玄虚还是艺术杰作
京华时报讯 由秦昊、辛芷蕾、谭凯、邬立朋、江化霖等主演的《长江图》9月8日上映。导演杨超接受京华时报专访,透露了关于这部被称作“难懂”电影的初步“解锁”方式,相对于解读,他更希望观众不带预设以开阔心态去欣赏这部电影。“它有完整精确的时空设定,我在写剧本的时候总结了将近10条时空定律,这10条是长江的秘密,是两位主人公得以不断相遇的物理机制,我特别期待观众倒推出来。”他说,诗歌是一把钥匙,不是为了增加影片的诗意,而是提供了关于时空定律的关键点。
2012年开机,2015年9月完成剪辑,《长江图》2016年2月在柏林国际电影节摘奖前经历了种种困难,除了江上实际拍摄中的,还有资金上的,“我们第一期启动资金只有1000万,才会导致停机再拍,再融资。”导演杨超坦言,目前影片加上宣发总投入是3000万上下,这意味着影片需要有至少9000万的票房才能收回成本。“作为艺术电影我们对票房早就有估计了,压力其实是没有的,我们要的也不多,一个亿(票房)就可以了。但是,艺术片票房并不是衡量标准,我的压力是期待它被更多人看到。”
谈及影片在柏林获得“杰出艺术贡献银熊奖(摄影)”,杨超大赞摄影指导李屏宾是具有文人气的“活在古代”的摄影师,“无论是现代技术的掌握还是审美的追求,这个电影他都是最好的人选,这样的摄影师对导演都是福音和保障,因为他是艺术大师也是工艺大师。我之前画的复杂分镜头,他都完成得很有效,性价比很高,因为资源有限,我们需要用尽量少的条数拍完。”
目前上映的《长江图》版本与柏林获奖版本比较,旁白减少三分之二。谈及为何减少了大量旁白,杨超解释:“柏林时的画面是2K,表现力、清晰度等都比现在差,视听魅力都达不到现在的程度,那时候的旁白是无奈之举。现在4K版本做了以后,电影视听完整度达到新的高度,我更愿意用影像、声音呈现这个世界,而不是用旁白去告知观众了。”
《长江图》被称作可能是中国最后一部胶片电影。谈及胶片电影的即将消失,杨超称这是正常历史现象,“我没有抗拒,我张开双臂迎接数字时代,数字逐渐会在参数上完成胶片今天能完成的东西,包括层次感的过渡。胶片今后确实不会是主流了。”
影片中的大段诗歌让观众们联想到了《路边野餐》,被问及两部电影诗歌运用的不同,杨超表示:“《长江图》的诗歌都是高淳80年代末写的,诗歌并非是外在于故事,并非是一种抒情或者表达,而是故事的一部分。《长江图》不是诗歌电影而是故事片。”他还称这些诗歌也不是导演用诗对故事进行注解,而是主人公写的诗,“我是个导演,可不是个诗人。”
于有些观众觉得影片晦涩难懂,杨超笑说商业片是不能晦涩的,但艺术电影却不需要按照类型讲故事,“《长江图》你看第二遍后肯定会呈现更多小秘密,第一遍时比较难发现。第三遍后会更不同。我非常理解有的女观众在二刷的时候流泪,因为这就是影片最后结局时男人和女人间巨大的精神差异,跨过漫漫长河,男人深刻理解了女人带来的感触。”
京华时报:如何理解影片时空运转的规律?你之前说,男主人公的诗歌是打开时空的钥匙,把长江两岸的男女主角连接在一起,男主人公可以回溯这个女孩的经历?
杨超:这个问题很准,大家沉淀后会意识到《长江图》是魔幻或者科幻电影,它有完整精确的时空设定,我不能完全剧透,但我在写剧本的时候总结了将近10条时空定律,这10条是长江这条河流的秘密,是两位主人公得以不断相遇的物理机制,我特别期待观众倒推出来。当然诗歌是其中的钥匙,不是增加诗意的功能,而是提供了时空定律的关键点功能。
片中高淳撕掉诗集很重要,到底是为什么?安陆在最初为何对这个男孩说“我也爱很多人”?在长江源头,男主人公看到坟墓旁边的老人是谁?在坟墓旁边回望整个长江,他目光里的含义是什么?我相信大部分观众在理解了这些后都会流泪的。
杨超:如果我要表现爱情、修行、信仰,或者他们之间矛盾纠结的话,我会让演员的喜怒哀乐,包括内心的波折都用山川大地表现出来。这其实就是这部电影最大的特征。你看到好像我拍了一条河流的全貌,其实我拍的只是一个女人的心绪而已。
影片中有一个女孩的词,就是这个男孩“过其门而不入”,不停船去见她,这个女孩就疯狂地对着长江大吼说“你能躲去哪儿?这是我的长江!”这虽然是一个女子疯狂的言语,但其实也是影片的一层用意。就是说人物的喜怒哀乐通过水的质感、空气的质感、物的质感、山川的质感来呈现,我觉得这是我的电影观。
京华时报:影片中女性显得比男性更决绝,为何这样设定?
杨超:这个故事在时空结构上比较疯狂的是,从男人的角度来看,我们看到的是从上海到宜宾大约一两个月的航程,但他路上所经历的女孩是十几年的历程,他经历的这个女孩是逆着时间而来的,最后看到的女孩是最年轻的样子。每一次的相遇,都是时空在对流的疯狂奇特的时间结构,这种时间结构也只有在长江,对中国人有这么大意义的河流中间才有可能成立。
京华时报:你说过,这部电影讲的并不仅是爱情故事。
杨超:它是不断相遇,不断告别的爱情故事,这个故事到了最后的时候,男人和女人在长江的头和尾互相回望。男人回望整个长江,才明白女孩已经到了长江口,也不可能再见到面,不光是空间的阻隔,还有他们俩对信仰、对追求、对爱本身的看法都有巨大的差异,只在最后的凝望中才明白女孩是一个什么人,他一直以为这个女孩在追求爱情,其实远不止如此。
京华时报:辛芷蕾演的女主人公有没有隐喻色彩?有人解读她是水妖,或者记忆中的影子。
杨超:我希望她也是一个真实存在的人。但我觉得可能观众跟随电影的旅程当中,很早就放弃了这种想法。会干脆认为这是一场回忆,或者那个女孩是个河神之类的,当然这也是一个角度。
京华时报:辛芷蕾演的安陆在寺庙关于“罪”的三问,是否也是对现代人信仰缺失的追问?
杨超:这个理解是对的,但安陆的信仰是个人化的信仰,是一个人非得找到让内心安宁的方法。普通人也有“为什么活着”的疑惑,但会很快忘记这件事,但安陆这个角色是疯狂把这个问题追问到底的人。
京华时报:安陆有一幕对男主人公说“我放弃了修行来爱你,你却不见我”,她的爱和修行是矛盾的吗?
杨超:要想彻底安宁,就没法偏执。她对高淳的爱和其他人的爱不同,她总觉得自己更爱这个男人一点。当然我们看来很正常。但对疯狂追问人生的人,她要找到答案,她的纠结可以说是修行,也可以理解为偏执狂或者是有点疯了。
京华时报:男女主人公的名字“高淳”、“安陆”也是真实地名,有何用意?
杨超:不光是男女主人公,每个人名字都是地名,不一定是长江沿岸,但是长江流域的一些地名,这使得人物有了简史,比如高淳是南京一个船工家的儿子。其实这是给人物一个地理上的依据,同时我觉得这些名字很好听。“高淳”含水,“安陆”有陆地,这也是对男性、女性通常意义理解的反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