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观影指南 > 如何看待电影中的精神分析

如何看待电影中的精神分析

发布时间:2022-09-23 04:06:22

① 电影精神分析学的理论

电影精神分析学的理论研究涉及电影的三个方面。1:研究“电影文本中的欲念”,即研究影片人物的无意识活动和性心理。如雷蒙·贝卢尔的《象征的固结》细致分析了希区柯克的影片《西北偏北》,认为影片是俄狄浦斯情结的再现。2:研究无意识在电影创作和欣赏过程中的作用,即“文本的欲念”。如蒂耶尔·孔采尔的《电影的运作》对影片《危险的游戏》的分析,斯蒂文·希思对影片《邪恶的接触》的分析,穆尔维的论文《视觉快感和叙事电影》等。3:研究“电影媒体的文化功能”,如让—路易·博德里的《电影基本机器的意识形态效果》和麦茨的《想象的能指》。《想象的能指》提出,电影的实质在于满足“观淫癖”,观众与银幕形象的认同产生于“自恋情结”,“影片结构间接反映无意识欲望的结构”,“无意识”在构成情节、形成节奏和色彩时具有一定作用,符号学中的“隐喻”和“换喻”与精神活动中的“移换”和“浓聚”相对应。

② 电影精神分析学的介绍

运用精神分析学原理解释电影现象的西方现代电影理论。20世纪20年代中期,法国先锋派电影导演和理论家路易·德吕克、杰尔曼·杜拉克等人在一定程度上接受了弗洛伊德关于创作的源泉来自“伊德”层次(即无意识层次)的精神分析学观念,论证了电影的特性在于情感的自我表现形式,在于把受到现实压抑的欲望转为幻想中的形象。

③ 从电影《爱德华大夫》看精神分析治疗

一、“爱德华大夫”基本情况分析

  影片的主要情节在于一位精神分析学家治疗一位患有失忆症和犯罪情结的病人,在这个过程中两人相恋,最后水落石出,终成眷属。以下是对男主人公JB的分析。

  影片的男主人公JB本来是一位医科生,曾经在部队服役时当过航空兵。他驻扎在康比利山的时候写信给爱德华大夫,想让爱德华大夫治疗他在空难后留下的神经紧张。

  当时爱德华大夫正要去度假,邀请JB同去滑雪。他们经过纽约,还举行了一场午餐宴会。然后到了这个山谷,在滑雪时发生了事故。爱德华大夫在他前面,砰的一声巨响后倒下。

  JB童年时曾经因为滑梯事故直接导致自己弟弟的死亡,从此在心里留下犯罪情结。他觉得自己害死了弟弟,同时为这个虚构的事实感到痛苦和内疚。这一段往事被他深深地压抑在自己的潜意识里。

  JB童年时的犯罪情结导致他觉得是自己在滑雪时害死了爱德华大夫。他感到内疚和害怕,为了“掩盖”犯罪的事实,他实行自我催眠,把自己当成爱德华大夫,去新的医院履行院长的职责。

  虽然JB“化身”为爱德华大夫,然而对现状感到迷惑和恐惧。他不记得自己是谁,不记得过去的所有事情,惟一可以“确定”的是他知道爱德华大夫死了,而且是他害死的。

  同时,出于犯罪情结的困扰,JB对一切白色的有竖条纹的东西都感到恐惧和焦虑,表现为呼吸急促,喃喃自语,神情紧张,严重时会昏厥。在一位病人发生意外之后,JB在赶到手术现场时又被犯罪情结困扰,觉得内疚和焦虑,最后昏厥。

  彼得森大夫发现了JB的异常,然后运用精神分析疗法试图唤醒JB的记忆。在彼得森大夫的帮助下,JB艰难地回忆起一些片段,最后终于想起所有事情,解开了自己的犯罪情结。

    通过影片中彼得森大夫和艾力克斯大夫对JB的治疗,我们可以了解许多关于精神分析的理论和方法。

二、精神分析的理论

1.影片中对精神分析学的解释

  在影片开头有几段对精神分析学的解释,原文及本人的翻译如下:

  Our story deals with psychoanalysis, the method by which modern science treats the emotional problems of the sane.

  The analyst seeks only to ince the patient to talk about his hidden problems, to open the locked doors of his mind.

  Once the complexes that have been disturbing the patient are uncovered and interpreted, the illness and confusion disappear…..and the devils of unreason are driven from the human soul.

  我们的故事涉及精神分析法。精神分析法被现代科学用于治疗心理的情绪情感问题。

  精神分析学家只追求引导患者谈论他(她)的隐藏的问题,从而打开他内心紧锁的大门。

  使患者感到不安的情结一旦被揭开并解释,那些症状和迷惑就会消逝……引人错乱的魔鬼将被逐出人类的灵魂。

2.我对精神分析法的理解

  看完本片以后,我结合过去学过的精神分析知识,对精神分析的理论有如下理解。

(1)精神分析学认为人之所以患上心理疾病,以及出现行为偏差,与其过往的经历有直接关系。

(2)一个人的所有经历中,其童年的经验对他(她)日后的行为和情绪情感有最重要的影响。

  例:

  “人们有时候会为自己没有做过的事情感到内疚,这要追溯到他们的童年时代。小孩子总是希望不好的事情发生在他们不喜欢的人身上,然而一旦真的发生了,他们又觉得这是他们自己的过错,这就是犯罪情结,但其实只是小孩子的一场恶梦。”——彼得森大夫在影片中如此对自己的病人解释什么是犯罪情结。

(3)一个人的情绪情感问题和行为偏差可以通过推理的方法得到解释。

(4)当这些问题得到合理的解释之后,患者将明白自己为什么会这样,从而不再焦虑,其症状会逐渐消失。

  例:

  “当你弄明白为什么会做这些对自己不利的事情,并且发现是从什么时候开始这么做,那么你的症状就会消失了。”彼得森大夫对她的女病人这么说。

三、精神分析的方法

1.科学的方法论

  影片中,彼得森大夫治疗男主角JB的犯罪情结和失忆症的过程,其实就是充分收集信息并做出推论的过程。

  这些信息包括:患者的情绪情感的外部行为表现,对于自己的记忆的表述,对于梦境的表述等。

  在收集这些信息之后,精神分析学家根据精神分析的理论对患者的行为做出合理的解释,从而让患者明白自己的幻觉和焦虑究竟从何而来。

2.收集信息的方法

(1)劝说患者对分析者充分信任

(2)要求患者随心所欲地表述自己的所感所想

(3)要求患者说出过去是否发生什么特别的事情,尤其是童年时期的事情

  例:

  在帝国大厦的房间里,彼得森大夫让JB躺在床上,自己则坐在床边引导对方回忆往事。

  彼得森大夫:回忆一下你的童年,你的童年过得快乐吗?

  JB:我觉得很痛苦,但我什么也想不起来……没用的……(准备坐起来)

  彼:(制止JB)你小的时候有妈妈,爸爸,还有一些朋友,对不对?

  JB:也许是吧。说不定还有一个老婆呢。算了,我的记忆被堵死了……

  彼:……我接下来要问你一些医学上的问题。如果一个人看见棕色的东西就感到焦虑,那是为什么?

  JB:那要看他过去的经历……

  彼:很显然你是一个大夫。

  JB:也许是吧,我是一个X大夫。

  彼:如果你能记起一丁点东西,那就能扩散回忆起更多的东西。

  JB:不,一点也想不起来。(坐起来)我心里只想着一件事情,就是要搞清楚一个逻辑关系。

  彼:什么逻辑关系?

  JB:我是谁?爱德华大夫是谁?(拿起报纸来读)那个假设的病人和爱德华大夫离开康比利之后就再没有人见过他们……

  彼:你怎么知道你和爱德华大夫在一起?

  JB:我知道如果我要查证,我就一定不会去爱德华大夫那儿——因为我知道他已经死了。可是为什么我会知道他死了呢?难道我当时和他在一起吗?

  彼:你当时在哪里?

  JB:我不记得了。从逻辑上来讲,我知道我肯定在场,而且还知道尸体在哪里。尸体被藏起来了,可能是我……

  彼:(做出结论)也就是说这两天你都处在幻觉之中。你在没有确凿证据的情况下坚持认为自己杀了爱德华大夫。你知道这其实是怎么回事,犯罪情结使你有这样的想法,那么犯罪情结必须追溯到你童年的记忆。

  JB:我觉得你也疯了,这和我的童年有什么关系?只要解决了名字的问题就会有进展了。(其实JB在逃避回忆童年,因为他的确不记得过去的所有事情,为何又断定这些事情与童年无关呢)

  彼:(继续推理)警方的公告中没有你的名字……说明爱德华大夫的病号花名册中没有你。(发现JB手上的伤疤)你的手怎么了?你一定经历过事故!在哪里发生的?你的手当时怎么了?过去六个月你有做过手术吗?皮肤三级烧伤……你的手曾经烧伤!在哪里烧伤的?想一想!(反复追问)

  JB:(高度紧张,眼睛紧盯伤口,呼吸急促,坐立不安)手受伤……火烧着我的手……(突然又冷静下来)

彼:你还好吧?

  JB:刚才怎么了?

  彼:你的手受伤这一件事没有办法引起你过去的回忆。事情的开端究竟在哪里,没有头绪。

    (在这一番谈话中,彼得森大夫推理出JB过去是一位医生,他未必害死了爱德华大夫,只是出于犯罪情结才一口咬定自己害死了爱德华大夫,这种幻觉使他失去了原本的记忆,并且时时感到焦虑不安。)

(4)观察患者是否对某些事物特别敏感,询问患者为什么对这些事物如此敏感

  例:

  彼得森大夫和JB来到艾力克斯大夫的家。在房间里,JB对白色竖条纹的床单产生恐惧。彼得森大夫注意到了这个细节,她回想起之前也有类似的东西使JB感到紧张:手术室白色的床单,白色的长袍等。她立即追问JB想起了什么,要求JB看着床单。JB因为过度刺激而昏迷。彼得森大夫为获得新线索而感到高兴。

  (可见精神分析学家要有敏锐的洞察力,观察患者细微的情绪变化,并发现究竟是什么使得患者有这样的情绪变化,从而追踪这一刺激物对于患者的意义)

(5)要求患者说出自己的梦境,并且越详细越好

  例:

  艾力克斯大夫和彼得森大夫一样要求JB信任和依赖医生,他对JB说:“只要你想起什么都对我说,不管你想起的是什么,你要不停地和我说话。”

  JB:“我什么也想不起来。”

  艾:“那你有没有梦到什么?”

  JB:“……有。”

  艾:“你梦到什么了?”

  JB:“我不相信梦……”

  艾:“你不相信梦,被犯罪情结困扰,还不知道自己是谁……你需要我帮你……把你的梦境告诉我,我来帮你解释,这样就能解开你的谜团。你是谁,你为什么做这些事情,这些谜团都在你的潜意识里呈现。但是你并不想知道,人们总是不想知道关于他们自身的事实,因为他们觉得这些事情会让他们生病,这样反而让他们真的病了。

  “现在,我们从你的梦入手,梦可以告诉你你想隐藏什么,还会告诉你为什么你要隐藏这些事情。分析梦境的人要检查这些杂乱无章的梦境,把混乱的碎片拼起来,最后找出事实的真相。”

(6)对于失忆的患者,分析者会要求患者重新体验过去的情景,从而刺激患者的记忆,使其回忆起当时的情景

  例:

  彼得森大夫与JB离开旅馆来到中央车站。彼得森大夫认为JB如果当时的确和爱德华大夫在一起从康比利山区出来的话,一定经过这个车站,那么JB一定听过爱德华大夫买票时说过去哪里。于是彼得森大夫要求JB去买票,当售票员问他去哪里的时候,他要说出当时爱德华大夫说过的地方——一个他现在想不起来的地方。

  彼得森大夫这么对JB说:“当你走到售票窗时,尽量放松,尽量想起爱德华大夫当时是怎么说的,然后你也说同样的话,要两张同样的票。”

  在排队的过程中JB高度焦虑,他呼吸急促,几乎要逃跑。彼得森在他耳边强调:“当他问你去哪里,你就说出爱德华大夫说过的地名!”

  当这个买票的情景终于发生时,JB想起了“罗马”,彼得森大夫马上对售票员说出一个相近的地名,买到两张车票。这时JB因为高度焦虑的中止而几乎瘫软。

(7)为了让患者想起更多的过去的事情,酌量对患者施用促进记忆的药物。

    例:

  在影片开始没多久,彼得森大夫为了治疗一位有犯罪情结的患者,和“爱德华大夫”(即JB)商量是否有必要施用促进记忆的药物,以使患者尽早想起童年发生过的事情。

④ 什么是精神分析法

精神分析法
精神分析法又称为心理分析法,一般以1895年弗洛伊德与布洛伊尔出版的《关于歇斯底里的研究》作为心理分析正式创立的标志。

一.理论基础

1.潜意识理论:弗洛伊德把人的整个心理活动分为三部分:即意识、前意识和潜意识。

2.人格结构理论:人格由本我、自我、超我三部分组成。

3.性欲学说:弗洛伊德认为人的一切行为都是以性力为动力的。性心理的发展,依次通过五个阶段:

(1)婴幼儿期性欲,包括口腔期和肛门期;大约在1-2岁

(2)儿童期性欲,包括恋母期和恋父期;年龄在3-6岁

(3)潜伏期性欲,又称少年早期;年龄在6-12岁

(4)青春期性欲,通过正常的性行为求得满足。

4.精神分析学说的修正

第一次修正是在本世纪初,阿德勒和荣格修正的重点在于幼儿性欲学说;第二次修正在三四十年代,以沙利文、霍妮、弗洛姆、艾里克森为代表,创立了新弗洛伊德主义。

二.辅导方法

1.基本原理:精神分析法主要是把来访者所不知晓的症状产生的真正原因和意义,通过挖掘潜意识的心理过程将其招架到意识范围内,使来访者真正了解症状的真实意义,便可使症状消失。

2.辅导目标:一是使潜意识意识化,使潜意识冲突表面化从而帮助来访者重新认识自己或重建人格;二是帮助来访者克服潜意识冲突。

3.辅导关系:强调辅导员隐藏的角色,以使来访者能将他们的情感投身到辅导员向上。

4.辅导过程:一般分为准备期、预备治疗期和治疗一至三期。

5.具体方法:一般采用自由联想、移情、阻抗、阐释等典型的方法和策略。

其中释梦是精神分析的一种重要方法,“梦的工作”包括以下六种规律:

(1)象征化: (1)象征化:用一种中性事物来象征、替代一种所忌讳的事物,以减少或引起梦中自我的痛苦或创伤。

(2)移置:在梦中将对某个对象的情感转移和投身于另一个对象方面去。

(3)凝缩:在梦中将内心所爱或恨的几个对象凝缩成一个形象表现出来。

(4)投射:在梦中将自己某些不好的愿望或意念投射于他人,以减轻对自我的谴责。

(5)变形:在梦中将潜意识的欲望或意念用其他甚至相反的形式表现出来。

(6)二次加工

三.贡献与局限

心理分析理论是最早发展起来的一种辅导模式,它强调潜意识对行为的重要作用,重视婴幼儿期心身发展的意义,所创立的一些方法和技术都有积极的贡献。为其后许多新的理论的创立提供了参考。但由于这种方法必须由受过专门训练的咨询者施行,需对来访者付出较多的时间和精力,限制了它的推广;本身潜意识的作用,过分强调婴幼儿期的发展,特别是过分强调婴幼儿期的性经验,都使这一理论受到局限。

⑤ 希区柯克的电影《精神病患者》从精神分析的角度怎么解释。

杀人凶手患有极为严重的人格分裂症。他母亲的死给他造成了不可逆转的打击。这种精神创伤使他一直以为他的母亲还活在世界上,对母亲的尸体也不能做出常人的认知,以自己的一部分意识代替了母亲。这就产生了:母亲的尸体、他自己和两个完全分离的人格形态的孤立。“母亲人格”发出一系列命令,“本身人格”执行行动。“母亲人格”在他眼里是存在于母亲尸体中的,与自己完全无关。

产生这种现象的缘由除了母亲的死亡意外,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就是,他母亲活着的时候对他的精神压迫。从影片的中就能看出来,他的母亲是个极为暴躁、严酷的女人,在杀人凶手成长的过程中对他造成了极大的精神压迫。以致于他的意识成长受到了严重的阻碍,人格功能不健全,自尊自信程度极低,完全不能自立。

⑥ 电影爱德华大夫诠释了精神分析心理学的哪些理论观点和方法技术

精神分析理论是由奥地利心理学家弗洛伊德创建的,《爱德华大夫》这部影片体现了精神分析的基本理论观点: 1、释梦。
弗洛伊德认为,梦不像其表面显示的那样只是一堆毫无意义的表象,它是通向无意识的捷径,是打开人格最深层的钥匙。在影片中,一

⑦ 电影《春潮》影评:家庭的精神分析和欲望的女性表达

《春潮》:家庭的精神分析和欲望的女性表达

“周日映画室”(喜马拉雅的音频节目)推荐《春潮》,它是家庭题材,讲述祖母孙三代之间的故事,是我关注的话题。于是找到资源,认真看完,有点沉重,如下是自己的观后感。

故事的梗概:主角郭建波,女性,一名报社的犀利记者,单身,平时住报社宿舍,偶尔/时常回“家”住,有个搞音乐的情人/性伴侣,跟母亲关系糟糕,跟单位领导关系紧张。她的母亲,现在一位社区大妈/领导,离婚单身,但是有一个稳定的男性朋友/“男朋友”,家里家外完全判若两人,与女儿矛盾重重,一言不和就冷嘲热讽、言语攻击。她的女儿,郭婉婷,读小学四年轻,学霸,聪明机灵,由姥姥带大,时常斡旋于姥姥和母亲之间,对母亲没什么感情,很会察言观色、处理冲突,但也时常有着叛逆举动。

不评价电影拍的如何,仅从精神分析和女性表达两个维度谈谈自己的感受和理解。

先说姥姥纪明岚,她不是主角,却是整个故事的缔造者,最需要浓墨重彩,也是这部电影悲剧的源头(当然她自己也是悲剧的承继者和受害者,后边会说到)。把整个电影关于她的人生经历拼接起来,大致是如此:纪明岚,一个农村女孩,来到城市(电影里的这个城市叫“春城”,有隐喻)上学,在老师和同学心目中是“出身好、思想单纯”,但是却未婚先孕,奉子成婚,受了不少批斗和非议。她自己说是男人追求/诱惑的她,女儿说是为了进城主动吸引人家。两人在因谈恋爱(老同学看来就没怎么谈)被校方关禁闭和罚写检讨的期间怀孕了,于是她在“很不情愿”、“不得不”地情况下跟那个男人结婚。毕业后她当过老师,后来才到社区工作。婚后发现男人有露阴癖,出轨成瘾、流氓成性,为了离婚,于是亲自检举自家丈夫,带着女儿天天在单位闹,博得众人的同情后最终“得逞”。之后带着女儿,“艰辛”地生活,三十年没有性生活,把对丈夫地恨全部发泄在女儿身上,因为“她姓郭”,因为她的出生,让她受尽非议。女儿学习很好,但跟她对着干,天天写一些“不懂得感恩“的文章,批评国家,批评社会,也没出息,没赚到钱给她买新房子(当年的邻居都换新房子了),更差劲的竟然始终单身,最不可饶恕的是未婚生子。整体命运多舛,曾因为活不下去,想过自杀,想过出家,但是最后找到精神支柱而坚定活着。

在外,她一副知心大姐、负责干部的形象,巡查社区的那段特别的精彩,摆拍时的举止到位,笑容“职业”。她的打扮浑身的禁欲冷色调,但是显眼的整齐干净,一身的黑白配,加上传(lao)统(tu)的发式,一副“我就是圣母,圣母就是我”的做派,真的无法想象一个人得多压抑自己才能呈现如此的外表。

在内,“家里所有的气氛都被你控制着”(女儿独白),她显得多么地可怜、无辜、悲惨。一生在斗争中度过,先是斗丈夫,然后斗女儿,最后斗孙女,总之她是“斗战胜佛”。她觉得自己实在在付出,为了这个家,不知道付出多少,但是没人看见,没人理解。在那个粮食紧缺实行粮票的年代,她把所有的细粮都给丈夫和女儿吃,自己的那份还要寄给农村的老娘,结果自己一天只吃一顿,经常饿晕倒地,然而丈夫和老娘都没看到她的付出。她自认为对孙女好,可是孙女呢不领悟不知恩德。

她自己说“我在外边的人缘都挺好的,就是我家人对我不好”,翻译一下:别人对我好,你们对我不好,是你们的问题,不是我的问题。丈夫、女儿、孙女成为她恶和坏的化身与载体,必须恶、必须坏。

反过来说,如果家人不恶不坏,她的恶与坏就无处安放,她定会歇斯底里、怒火中烧,然后定会制造出所谓的恶与坏。嘴里念叨女儿怎么不结婚,反复表述希望女儿结婚成家,生活的安稳幸福,这只是她真实想法的一半,别一半是什么呢?女儿不要离开她(是她离不开女儿,已经共生),女儿不要过的好,最好过的悲惨。如此她才有机会念叨、才机会展示仁慈,在传递所谓的关心过程中塑造“好人”形象,进取获得感情剥削的“入门券”——我都是为了你好,所以你要听我的。(下次如果有人反复口口声声说“为你好,为你好”,真相一定是要你过的不好)

老周要和她洞房,她说她对那事厌倦。其实,她不是对性厌倦,是对自己身上的黑暗无法接受而厌恶丈夫,进而厌倦性生活。在电影中,她的形象是一副更年期的教导主任的严苛模样,像“灭绝师太”,没有半点的女性魅力。

电影里纪明岚说她的老娘不理解她,责怪她寄粮票不如寄钱,但是她不知道哪里弄钱。她没有赚钱的能力是真的(因此对丈夫有经济上的依赖),也对钱产生恐惧和贪念,一方面缺钱,想要钱,另一方面又表现地对钱很无所谓,甚至很大方。电影里郭婉婷反问姨姥:“我想知道她欠我多少钱”,纪明岚说这是缺德。爱钱怎么就缺德,又不是抢钱。钱在这里是欲望的象征,纪明岚有欲望吗?有,她是凡人,她自然有欲望,但是她恐惧自己身上的欲望,无论是对性、对钱、对名利、对成功、对品质生活,她都不敢承认,她害怕,甚至她拒绝,于是所以这些都投射出去,正如郭建波在最后对母亲的独白里所言“他是你所有生活的谋杀犯,你把所有错误、错误都推给他”。自己只剩下纯洁与美好,所有的恶与坏都是别人的。自己只剩下无辜与被迫,责任都是别人的。她总说,如果不是这不是那,她早出家了。仿佛责任都是别人的,自己是无奈的,真的可恨可悲。

在我看来,这是造成三代人悲剧的症结,纪明岚是源头。

她说如果不是为了郭婉婷,她早出家了(这是不是熟悉的中国式家庭的甩锅模式?)。郭建波未婚先孕,她极力反对打掉,为什么?她自己是奉子成婚,作为一个非常“正经”的传统姑娘,竟然干这种事,现在她的女儿也做出这样的事,说明“不正经”的不止她一个。如果打掉,“女儿是坏人”的证据就没有啦。如果生下来,一个活生生的人会时刻地告诉她“看,别人也干这种事”,自身的罪恶感会减轻很多。

一个把恶与坏都投射出去的人,除自己的其他人都不过是工具——成全“自我”的工具。她自认为最好的闺蜜自杀了,她说无法理解。看似是关爱闺蜜,其实她在意(愤恨)的是闺蜜竟然没听从她的安排(冬天冷了到庙里住,有人给她做饭)——我为你好,你为什么不接受呢。郭建波那句“她说她不想去庙里”,纪明岚像是第一次听到。闺蜜有说过吗?肯定有,是纪明岚听不进去,她要的自己“好人做尽”,至于别人是否接受,是否真的变好,她是不管的。纪明岚信佛,细细品品人在什么情况下会信佛?

纪明岚从小就打骂郭建波,咒语女儿,用最恶毒的语言,这是一种心理平稳伪装术,在平常老百姓中非常地普遍。当出现诸如明星出轨等一些挑战道德底线的新闻/事件时,多少人在网上/闲聊中狠狠抨击、痛骂那些道德败坏者,他们是以言语的方式告诉潜意识——看到没,我在抨击它们,与它们划清界限,所以相信我,我不会做出那种事情/行为。实际上呢,极可能是羡慕那些出轨者,条件成熟/允许也会步人后尘。苏东城与佛印有一段轶事,佛印看苏轼是一尊佛,而苏轼看佛印是一坨牛粪,心中有佛,看谁都像佛,心中满是牛粪,看谁都似牛粪。纪明岚内心满是罪恶,所以她眼里的丈夫、女儿也都是恶贯满盈。可是,她真的做的什么过分之事吗?NO!你情我愿之下的偷食禁果、未婚先孕,何罪之有?

郭婉婷是学霸,次次都是满分100分,可是有一次考了99分,纪明岚就翻脸,觉得不可饶恕。在她看来,郭婉婷不是一个独立个体,是她亮丽的外衣,怎可以允许出现一丁点瑕疵呢?“对她多好都没用,只是一点没做好呢,她就给你记住了”,纪明岚的这句话是说给姨姥听,但更适合她自己。在她的世界里,只有好与坏两个情况,没有第三种,也没有好坏参半与混合。她年轻的时代已经不是至暗的封建时代,她嫁给老郭,真的只是“被老郭带坏”?老郭真的没有一丁点的好?为什么在老周(黄昏恋)在准备与她“洞房”的时候,控诉的丈夫一无是处、讲述自己如何命苦(煞风景败兴致不说,她说出来的目的是甚)。老郭可能是有点流氓不少缺点,但是他活的有活力有魅力,是一个生命能量自由流动的个体,是这个吸引了当时“一板一眼”的年轻纪明岚,也是老郭给过她美好的性体验,更是老郭承接她从小到大都不敢展露的“恶与坏”,比如早恋、偷食禁果。可是等风平浪静后,纪明岚还是害怕展露出来的“恶与坏”,她急于向世人撇清,证明自己是无辜的、清白的,一切的一切都是老郭的诱惑与影响,她认为用离婚就可以撇清关系,于是有了女儿眼里的各种作、闹、吵、泼、怨。老郭出去偷腥,有没可能是一个男人的正常性需求被家里的她几近扼制呢?她以这种方式逼老郭犯错,只有别人犯错了,她的“无辜”才会更加突显,她要争取世人的同情与可怜,其实真正值得可怜的是她的丈夫与女儿,被她控制的死死,顺从不行,反抗更加不行。老郭死了才解脱,可是郭建波呢,仍处在火海里。谁来救赎她?

纪明岚的“超我”几近变态,只是小小一下不遵守道德教化,就被认为是天大的罪数。郭婉婷的一句话“就你这样的人还有人喜欢你”,把她激怒,当场翻脸,当场发飚,因为她以为孙女看到她隐藏极深的恶与坏,其实郭婉婷看到只是她表面上的怪异行为。纪明岚深深隐藏的“恶与坏”也不过是她的误以为。她带着这些“错误认知”,自己痛苦地活了一辈子,也摧毁了最亲近的人的一生,包括丈夫、女儿。

纪明岚的笔墨着了这么多,该到主角上场了。

郭建波是才女,很聪明,有能力,情商也在线,为什么活成这样?她是在拿生命、幸福、未来,前程等,温柔地与母亲对抗,温柔是希望能融化母亲坚硬的心,对抗作为独立个体无法丢弃的底线。纪明岚咒骂了她四十几年,她顺从了四十几年,也反抗了四十几年,何等的无辜无奈与悲戚。

⑧ 恐怖片的心理学原理用精神分析解释

人类总是在追逐快乐,逃避痛苦。长期以来,这个假设成为解释人们行为的通用理论。如果真是这样,那么,我们该如何解释人们热衷于去做那些能引起负面情绪的事情,比如说看恐怖电影的行为?的确,如此多的人乐此不疲地恐怖电影,一连两个多小时沉浸在恐惧中,看起来的确违背常理。人们为什么要这么做?他们能从恐惧中获得什么?
人们为什么喜欢看恐怖电影?长期以来,研究人员一般认为有两种解释。第一种认为,在看恐怖电影时,人们并不真正害怕,而是为电影情节感到兴奋;第二种理论则认为,他们乐于忍受这种恐惧的心理,而在故事结束后,享受到那种如释重负的快感。不过,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的爱德华·安德拉德和约耳书·科恩表示,这两种解释可能都不正确。他们的这项新研究发表在8月号的《消费者研究》(Consumer Research)上。
“我们相信,应该重新评估这两种解释人们为何热衷于‘负面情绪体验’的理论。这两种理论都假定人们不能同时体验到负面和正面的情绪,而这种假设显然是错误的。”爱德华和科恩解释说。
换句话说,爱德华和科恩认为,观看恐怖电影的人,同时享受着快乐和不快乐两种情绪。人们确实享受着“被吓得要死”的感觉,直到电影结束才能松一口气。“看恐怖电影最快乐的时刻,也就是最恐惧的时刻。”
爱德华和科恩采用的全新方法,捕捉到同时出现的正面和负面情绪。他们的方法也适用于其他的一些情感体验,比如说极限运动等会引起恐怖、冒险、厌恶等情绪的活动

⑨ 从《爱德华医生》这不电影中阐述精神精神分析学中的情节理论 谁能帮下我

从影片中,我们可看到,患者即男主角常因白色曲线而焦虑,频繁昏倒。在逃亡期间,多是采用压抑,拒绝的方式回避女医生和治疗。这便是弗络伊德的精神分析学中的犯罪情结的常见症状:焦虑,压抑,惊恐不安。
焦虑,在很多精神分析理论学家的著作中占有主要的地位,尽管焦虑的定义有多种,但大部分的研究者都认为,它首先是一种不愉快的情结体验。当人体验到焦虑时,会感觉到担心,惊慌,害怕和恐惧。所谓压抑————精神分析理论结构的基石。是谴责的前期表现,处在逃避与谴责之间。压抑本质是将某些东西从意识中移开并保持一定的距离。在心理组织达不到这一阶段之前避开本能的冲动的任务是由本能可能的变化承担的。譬如:转向反面或曲解自我。
这正是约翰误认为自己便是爱德华,模仿他。以至于被揭开事实后,他出现恐慌,失忆的原因。从精神分析中我们还可认识到,本能在压抑下摆脱了意识的影响,在黑暗中扩散,用极端的方式表达。当它们转换成神经性的并呈现于神经症者时,通过让其看到奇异,危险的本能力量而使患者惊恐不己。这种本能的假象源于被压抑的幻觉发展和对挫折满足的抑制结果。
所以,我们从影片中看到患者约翰多次声称:“是我杀死了他,我杀死了爱德华。”处在极度恐慌之中,使自己成为杀人嫌疑,并极度害怕警务人员。逃避追捕。
最后,是女医生和她老师通过让其自由联想,从中分析,最后成功的从其梦中分析出症结,并找出凶手。
说到释梦,是从古至今人们都比较感兴趣的一个话题。也是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的一亮点。根据弗洛伊德的观点:梦的内容提供了了解无意的线索。它是人的无意识经验。他把其病人所做的梦解释为理解其无意识冲突和欲望的一种努力。如今,很多心理治疗师都把释梦作为他们的治疗手段之一。
故事中的女医生和其老师正是从分析约翰的梦中了解到:约翰是在儿童时期,一次滑雪中意外将自己的弟弟撞倒至其意外死亡而长期处在深深的自责中。正是这种长期的焦虑加上儿童时期的创伤又结合他后来在部队的一次空难事故的刺激,使得约翰有了精神官能症中的“犯罪情结”。
由此,使我们想起弗洛伊德的儿童经验论,即一个人的儿童时期经历对其成长及经历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片中,有句精典台词:“一个再优秀的女心理医生,一但有了爱情,她自己便是一个病人。”女医生在治疗过程中所流露出优秀心理咨询师的物质,真诚的相信患者,温和耐心对待患者的断续联想。因为她坚信:爱在心理治疗过程中能使患者快速康复。也正是这点帮助了这个在当时的心理学界都认为是“癌症”的患者,夺迹般的快速康复了。当然,这只是电影,应现实中电影市场所需求的买点。在现实心理咨询中,是忌讳患者移情的。这并不符合一个标准的心理咨询师的要求。
由此片,我们了解到一个合格的心理咨师不光要有技巧,还得具备耐心,在治疗过程中要尊重、真诚对待患者,做至保密。

阅读全文

与如何看待电影中的精神分析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猩球崛起电影天堂 浏览:188
潘长江恶搞考试是什么电影 浏览:42
漂花电影手机在线看 浏览:704
1927年上映的一部电影是 浏览:910
青春珊瑚岛电影免费 浏览:707
一部日本电影是一个男人的名字 浏览:231
诺亚是哪个电影里的人物 浏览:185
电影江湖情主题曲 浏览:808
怎么把sd卡的电影在mp4播放 浏览:196
电视剧电影网站是哪个 浏览:572
mac迅雷怎么下载电影下载 浏览:704
最近妹妹的样子有点怪电影完整版 浏览:362
92电影全集 浏览:271
微信封面电影带字图片素材 浏览:502
你幸福我快乐完整版电影 浏览:873
电影院上厕所怎么办 浏览:380
樱花恋电影完整版 浏览:105
斑马电影有哪些 浏览:544
什么电影网站都是可以投屏的 浏览:976
上海产业电影论坛 浏览:4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