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关于淞沪会战中的四行仓库保卫战的电视剧
淞沪会战中的四行仓库保卫战的电视剧《八佰》。
该片取材于1937年淞沪会战,讲述了被称作“八百壮士”的中国国民革命军第三战区88师524团的一个加强营,固守苏州河畔的四行仓库、阻击日军的故事。
剧情简介:1937年淞沪会战末期,中日双方激战已持续三个月,上海濒临沦陷。第88师262旅524团团副谢晋元(杜淳饰)率420余人,孤军坚守最后的防线,留守上海四行仓库。与租界一河之隔,造就了罕见的被围观的战争。为壮声势,实际人数四百人而对外号称八百人。“八百壮士”奉命留守上海闸北,在苏州河畔的四行仓库鏖战四天,直至10月30日才获令撤往英租界。
(1)上海战争遗址四行仓库电影有哪些扩展阅读:
剧本创作:
该片的故事背景选择了1937年的淞沪会战,正是民族经历最为惨痛的灾难的时期,导演希望不计代价拍好这个故事。
拍摄过程:
该片于2017年9月9日,在苏州开机,2018年4月,历时230天的拍摄,该片正式杀青。为了形态上更加接近1937年的将士,400多名跟组演员在开拍前统一进行7个月的军事训练。
场景道具:
该片的工作人员用一砖一瓦建起占地200亩的建筑,不仅人工开凿出一条新的苏州河,还对两岸建筑进行1:1的实景搭建,确保画面真实感的同时凸显美学价值,摄影指导曹郁在片场架设2000多台灯来配合不同的镜头。
⑵ 管虎新上映电影《八佰》的真实历史事件是什么
《八佰》改编自上海四行仓库保卫战中,“八百壮士”誓死抵抗日军的故事。1937年,日军全面侵华,企图在三个月之内占领全中国,他们在“卢沟桥事变”之后,就将目标转移到上海。
淞沪会战就此爆发,只是在会战中,中方节节溃败,已无力再与日方斡旋便需要西撤以保存实力。留下来一个加强营掩护大部队西撤,这个加强营便是在“四行仓库保卫战”中浴血奋战的“八百壮士”。
留守四行仓库的官兵只有423人,但谢晋元团长为了迷惑敌人,对外宣称800人,他们要正面对抗的却是五千到三万的日军。数十倍的兵力悬殊,让这一场战斗变成有去无回的困兽之斗,所有人都知道,这样的对决如同蚍蜉撼树,等待他们的只有死亡。在“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感召下,造就了一个又一个视死如归的场面。
影片评价:
战争是冰冷和残酷的,《八佰》中的“静”凸显了这样的冰冷和残酷。电影开篇用摇移的大全景方式勾勒了苏州河北岸的“静”,这是满目疮痍之地,没有居民,只有残破与荒凉。“静”是《八佰》一面,由“静”到“动”是更重要的一面,它既是战争的对抗与角力的“动态”,也是人物变化成长的弧光,更是主题精神的升腾的过程和姿态。
在枪火和刺刀带来的惨烈声响中,该片着力呈现了“八百壮士”阻击日本侵略者进攻的几个战争段落和侧面,战争的残酷性首先被传达出来,与之交织的是带有痛感的崇高性。
作为一部战争类型商业片,该片正视了战争的残酷,与此同时,也不再采取以往战争片凸显指挥军官个体的智慧与英勇的策略,甚至淡化了谢晋元的领导,而是以群像的方式塑造出“有意味的普通个体”所组成的群体合力。
⑶ 八百电影里的仓库还在吗
资料显示,四行仓库是一座位于上海静安区中南部,苏州河北岸,西藏路桥西北角的仓库建筑。正门门牌号为光复路1号,它是座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六层大厦,占地0.3公顷,建筑面积2万平方米,屋宽64米,深54米,高25米。
这座仓库创建于1931年,为当时闸北一带最高、最大的一座建筑物。它原是大陆银行和北四行(金城银行、中南银行、大陆银行及盐业银行)联合仓库,即紧靠西藏北路的大陆银行仓库与紧靠现晋元路的北四行仓库两部分组成的,但一般均统称为“四行仓库”。
88师524团副团长谢晋元带领一个营大约420多号人退守四行仓库,选择此地的原因也是极为特殊的,除了四行仓库本身易守难攻外,就是为了让仅有一河之隔的租界看看中国军人为抵抗侵略者固守家园的牺牲精神以及日本侵略者的惨无人道。
⑷ 八佰这部电影究竟讲了怎样的剧情
《八佰》这部电影其实是非常值得我们一看的,里面主要讲的是淞沪会战里的最后一战:四行仓库的那场战争。其实这个电影我们从头到尾看完之后内心都会非常的难受,想通过什么方式把它发泄出来却不知怎么做。淞沪会战虽然是我们第一次全面的和日军的交战,但是我们真的输得非常的惨,非常的憋屈。这场战争虽然失败了,但是我们更多的人应该了解这场战争,这场战争中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
其实这所谓的四行仓库保卫战没有什么非常大的意义,就是为了让他们拖延时间好让大部队可以撤离,其次就是为了能够让英国等领事会的人看到我们的决心,让国际方面给予我们援助,但是最后并没有达到这样的效果。这场战争注定是无法胜利的,但是最终他们八百壮士成功守了下来,最后安全撤退,其实他们做的已经很好了,我们应该敬佩他们,牢记历史,发愤图强。
⑸ 《八佰》(四行仓库保卫战)到底击杀了多少日本士兵
四行仓库保卫战底击杀了日军200多人。
谢晋元在中国国军军营接受中外记者采访时,中国国军共为四百二十名,撤退时为三百七十七人,其中除有十余名已殉难外,余者受伤入医院治疗中。
这一役,中国国军军坚守最后阵地,力战四日夜,击退日军六次围攻,日军死约200余,中国国军军伤亡37人,营长杨瑞符少校弹穿左胸,负重伤。杨瑞符弹穿腿部。
(5)上海战争遗址四行仓库电影有哪些扩展阅读:
参加这场保卫战的国民革命军第88师262旅524团第1营将士,被称为“八百壮士”(又称四行孤军),实际四百余人,他们抵住日本军多番进攻,掩护国民革命军第八十八师及其他国民革命军向西撤退。保卫战成功振奋因淞沪会战受挫而下降的中国军民士气。
四行仓库与上海公共租界只相隔一条苏州河,因此整个战斗展现在西方世界面前,进一步吸引国际社会注意,然而没有如蒋中正期望给中国抗日战争带来实质的国际支援。
⑹ 电影《八佰》讲述的是一个怎样的故事
管虎执导的战争片《八佰》是全球第三部、亚洲首部全片使用IMAX摄影机拍摄的商业电影,影片已于8月21日正式公映。电影讲述了1937年淞沪会战的最后一战,“八百壮士”在四行仓库抗击外敌浴血奋战的故事。《八佰》不是一部传统意义上的战争片,导演强调:“战争中的人的个体体验是最重要的,我更关注人。”影片聚焦战争中的“小人物”,他们不仅是普通一兵,也是中国人,在残酷战争的面前,每个人都可能会面对惊慌、绝望,但是战争也激发了他们的血性,他们用最英勇的行动来抗击外敌,即使过去70余年,“八百壮士”也依旧值得记下这浓墨重彩的一笔。
导演管虎给了每个主要人物足够的戏份空间,所以大部分角色都立体、丰满、真实。姜武饰演的老铁一开始外强中干,只知道逃命,但是经过几场战斗下来,他经历了生死,也看到其他战友的无所畏惧,他被感动了,也用实际行动来证明自己的英勇,这样的人物前后反差巨大,但合情合理,但也必须是发生在战场这样的极端环境中。欧豪饰演的端午,这个人物的成长就更有层次,一开始就是个少不更事的人,别说打仗,打架怕是也经过的不多。初入四行仓库的恐惧不言而喻,但是几场战斗下来,以及山东兵(李晨饰)的帮助和影响,端午的血性被唤醒,逐渐成长为一名勇猛的战士。
⑺ 电影《八佰》的真实历史是什么
电影《八佰》的真实历史是抗战时期著名的上海四行仓库保卫战。
历史上四行仓库战斗中负责作战的其实是日本的海军陆战队,因为当时只有海军陆战队在市区内作战。片中的陆军第68步兵联队虽然真实地参加了淞沪会战,但确是在苏州一带执行作战任务,因此这一点也是最多被诟病的地方。
剧情简介
1937年淞沪会战末期,中日双方激战已持续三个月,上海濒临沦陷。第88师262旅524团团副谢晋元(杜淳饰)率420余人,孤军坚守最后的防线,留守上海四行仓库。
与租界一河之隔,造就了罕见的被围观的战争。为壮声势,实际人数四百人而对外号称八百人。“八百壮士”奉命留守上海闸北,在苏州河畔的四行仓库鏖战四天,直至10月30日才获令撤往英租界。
⑻ 《八佰》中四行仓库保卫战到底在保卫什么
《八佰》中四行仓库保卫战保卫的是上海不沦陷,不向日军低头的态度。在政治上的策略,四行仓库保卫战其实是一场向西方国家争取同情与支持的秀,因为在四行仓库隔着苏州河的对面就是租界,说白了就是打给租界里面人看的。其实当时上海整体的情况,再苦守四行仓库,是没有什么实际意义的,但是却是当时战场中博弈的一个节点。
在电影里,最让人觉得惊心动魄的,是一个个战士身上绑着炸药包,直接跳入敌人的阵营。这个场景是相当惊人的, 也是看出了战士们的英勇。
牺牲是必然的,但是能够在对抗日军这件事上,我们从电影看到的,远比现实要残酷。在这场战役中,里面的战士其实更多的是像小湖北这样稚嫩的孩子,不过十七八岁。放在现在,那还都是个孩子,却要肩负起了国家重任,是相当了不起的。
《八佰》这部电影是根据真实的历史事件改编的,在这场毫无胜算的守卫战背后,这些士兵也是知道最终结果的,但是他们还是选择了服从,选择了留下。甚至在这场守卫战中最高指挥者谢晋元,在历史上也是真实存在的。
⑼ 一部讲述谢晋元坚守四行仓库的电影
电影的名字叫做《八百壮士》。
《八百壮士》是丁善玺执导的剧情影片,于1975年上映,柯俊雄、林青霞等主演。
剧情简介:1937年8月13日日寇侵略上海,国民党八八师五二四团团长谢晋元,为牵制日军,掩护国民党军队后撤,率领四八零青年军官号称八百壮士,固守四行仓库,达三个月之久,军人英勇杀敌,女童子军杨惠敏(林青霞饰)冒着生命危险给守军输送食物、医药等物资和国旗,当牵制任务完成,守军越过苏州桥后撤。
(9)上海战争遗址四行仓库电影有哪些扩展阅读:
影片评价
就影片本身而言,明星云集的电影,自然带入了浓厚的商业气氛。但就历史本身来说,无论是八百壮士的史诗壮举,还是电影中那激越的雄魂,都是我辈当顶礼致敬的楷模。
此片曾经获得多项国际大奖,如1976年在韩国首都汉城第22届亚太电影节获得最佳电影、最佳女主角两项大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