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有关于电影特效制作的书籍
1、英文原版 电影特效制作(维塔数码20年作品) The Art of Film Magic: 20 Years of Weta
2、《温斯顿特效:斯坦·温斯顿工作室的艺术历程》;[美] 乔迪·邓肯 著;夏彤 译;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北京公司出版
3、好莱坞电影特效制作教程
4、上勤学网,报名学习
学习目标: 影视后期制作学院为电视和电影制作工业培养后期专业人才。通过影视剪辑,影视合成和三维制作等模块进行系统的学习,学成后能够适应行业中的各种制作规范和各大公司的制作流程,真正成为影视特效公司,影视广告公司,影视动画公司,电视台等高级专业人才。
『贰』 关于如何拍电影的好书,请高手推荐一下。
这个是关于电影的书了。
1、 《故事》 罗伯特麦基
经典。我觉得每个想写剧本的人都应该好好看看这本书。我前前后后大概看了八遍左右吧。每看一遍,都会有新的收获,虽然同时也有不同的看法。但这本书觉得还是非常有价值的,不管是写商业片还是艺术片,都能开放思维,得到一些启示。
2、 《电影剧本写作基础》 悉德菲尔德
名气很大,但是看的时候却很失望。觉得太教条了。《故事》是开放人的思维,而这本书我认为是束缚人的思维,把编剧变成了八股文。不过很多小影视公司老板在讨论故事的时候,都会用这本书的理论公式去套故事,多少分钟应该转折第一个情节点,多少分钟转折第二个情节点。我认为如果想写俗套故事,这本书的公式还是有用的。不过如果要是有更高的志向,不要看这本书。这本书还有一本续集:《电影剧作者疑难解答指南》我也觉得没什么用。不过有一个导演朋友觉得还不错,比这一本好多了。
3、 《认识电影》 路易斯贾内梯
这本书第一次看的时候,觉得是经典。当时新版还没有出,是问朋友借的旧版,如获珍宝。后来在北京到处找这本书,在海淀图书城淘到,立马买下。前前后后也是看了很多遍,但两年之后,看到第五编的时候,觉得这本书太幼稚了。从此再没有看。举个例子来说,里面一些关于构图的介绍,仰拍表示伟大,俯拍表示卑微。初看的时候我恍然大悟,原来是这样的。可是后来慢慢不这么的认为了。这是一种俗套的表现形式。就好像表现一个人的痛苦,总喜欢安排在雨中漫步一样。符号象征图解没有意义,故事和结构才是王道。简单而言这本书入门很好,但是等成长起来,一定要把这本书完全忘掉。
4、《香港电影的秘密》 大卫波德威尔
经典。同样也是先问朋友借的,觉得后来想办法淘到的书。我是看香港电影长大的,因为香港电影我爱上了电影。尽管后来我接触到了好莱坞电影,欧洲电影,发现原来电影的天地是那么的开阔,但那种香港电影的情结是怎么也挥之不去的。所以看这本书的时候,觉得甚是热血沸腾。大卫波德威尔对香港电影的分析实在是淋漓尽致,入木三分。令人钦佩不已。
5、《好莱坞的叙事方法》 大卫波德威尔
因为《香港电影的秘密》,崇拜大卫波德威尔,于是买了这本书。可惜翻译得不怎么好,很影响阅读。而且对于大卫波德威尔在这本书中的观点也不是很赞同。觉得他有时候太专注于技术了。只要是拍出来的电影,他都拿来举例子,可是问题是有些电影好,有些电影不怎么好。那么忽略内容直接分析形式好坏,感觉不怎么对。
6、《电影化叙事》 范茜秋
看看可以。但是感觉没有什么深度,不过是总结了一些电影中的表现手法罢了。可是这些手法,自己看电影中不就能看到了吗?
7、《电影的力量》 霍华德苏伯
好像字典一样,讲了电影的很多观点。有一些非常有见解。但是也有很多平平无奇。不过入门,还是值得一看的。
8、《莱昂内往事》
莱昂内的访谈集。莱昂内是我非常喜欢的大师级导演,买回来两天内看了两遍,里面有一些非常有价值的见解,也有他的一些拍摄的八卦。我个人口味只爱看见解,不大爱看八卦,但还是很值得看。
9、《编剧大师班——众编剧巅峰杰作访谈类》
好莱坞、欧洲一些当红编剧的访谈。买的时候很兴奋,买回来看发现八卦太多,见解太少。我觉得意义不大,不过我的一个朋友觉得还可以。
10、《电影音乐》 彼得拉森
买的时候有点冲动,买回来发现里面有《西北偏北》等几部电影的乐谱分析。因为不懂五线谱,没看懂,搬家的时候,卖了。
11、《电影是什么》 巴赞
巴赞的影评集,听说很牛,不知道为什么看了很多次,就是看不下去,后来送给朋友了。
12、《施拉德论施拉德》
施拉德是《出租车司机》的编剧,因为喜欢《出租车司机》,买了这本书。不过因为里面除了《出租车司机》,很多他导演的或编剧电影都没有看过,于是没看完。不过有里面一句关于编剧的话非常有价值,现在还铭记着:每把椅子虽然形状不同,但椅子还是椅子。这是我看这本书最大收获。
13、《导演功课》 马梅
课堂讨论实录,谈编剧、导演。很多人觉得写得不错,看了三编,没有再看,觉得对自己启发不是很大。
14、《希区柯克与特吕弗对话录》
希区柯克和特吕弗谈他的电话,还是关于拍摄的八卦太多。所以看的时候,觉得没有太大的启发。
15、《雕刻时光》 塔尔科夫斯基
塔尔科夫斯基谈自己的电影和对电影的看法。一个导演朋友非常喜欢,膜拜的境界。所以买了来看,看了三遍。可是因为个人口味问题,感觉收获不大。因为对塔尔科夫斯基来说,他认为电影可以完全没有故事,而我却认为电影要讲故事。但这部书还是值得看的。
16、《光影大师,与当代杰出摄影师对话》
我不怎么懂摄影,很多技术上的地方都没看懂。不过这本书绝对值得一看。
17、《华人纵横天下——李安》
李安的访谈,貌似内容和《十年一觉电影梦》差不多。讲的是他拍电影的故事。有一些见解很有价值。值得看。
18、《导演电影:电影导演的艺术》
很多好莱坞导演关于电影的看法。经典。很有价值。
19、《电影书写札记》 布列松
布列松谈自己对电影的看法。第一次看这本小册子,觉得没什么。第二次看的时候,发现实在是太经典了。虽然说我不怎么爱看布列松的电影,太晦涩了。但是这本关于他谈电影的书,却是一看再看。
20、《电影的意义》 梅茨
和巴赞《电影是什么》一起买的,不同的是《电影是什么》,能看懂,只是看不下去。这本《电影的意义》是看不懂,也看不下去。一起送给朋友了。
21、《赫尔佐格谈赫尔佐格》
每一个想拍电影的人,都应该看这本书。就算不爱电影,也要看这一本书。赫尔佐格的经历太传奇了。看完以后,你会浑身充满了力量,发现:嗯!原来生活可以不那么简单的。非常经典的访谈,不管是电影还是人生。
22、《黑泽明自传》
貌似就是《蛤蟆的油》,不敢肯定。黑泽明从小到《罗生门》之前的自传。对我而言,还是八卦太多了。不过还是能看。
23、《电影剪辑技巧》 米勒/莱茨
关于电影、新闻片、纪录片等类型的剪辑技巧书籍。看了三遍,技术而言还是有用的。不过总感觉关于剪辑,还是得多看电影,多自己剪,去找感觉,而不是理论上的纸上谈兵。
24、《影视导演》 阿伦阿莫尔
和《认识电影》一样,也是刚开始觉得很好。后来觉得没太大用处。当然入门很有用。
25、《我的第一部电影》
科恩兄弟、阿莫多瓦、李安等很多导演谈自己怎么拍第一部电影的。对想拍电影的人来说,非常非常有用。
26、《我是怎样拍电影的》山田洋次
看了《世界电影》杂志选摘的几章,觉得很有用。因为这本书太老,买不到,于是复印了全本。可惜复印完了才发现,精华部分都在《世界电影》杂志选章上。不过还是很值得看的。里面讲了很多创作的方法。
再补充一本《电影编剧新论》吧,虽然也显教条,但对我当初很有帮助。当完全不懂怎么编剧的时候,好莱坞的经典剧作法至少能给你清晰的方向。
不过书看多了,容易限于理论,束缚思想。当了解了基础的故事概念和逻辑之后,就不必再看了。
『叁』 关于拍电影的书
有本书叫《大师镜头——低成本拍大片的100个高级技巧》,很多专业导演都对它评价很高。
『肆』 求几本教写电影剧本的书,留下书名就可以了 多谢了
电影剧本写作基础 : 从构思到完成剧本的具体指南 [美] 悉德·菲尔德 / 鲍玉珩 / 中国电影出版社
21天搞定电影剧本 [美] 维基·金 / 周舟 /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电影剧本的结构 [日] 新藤兼人 / 钱瑞义 / 中国电影出版社
电影剧作者疑难问题解决指南 : 如何去认识、鉴别和确定电影剧本写作中的问题 [美] 悉德·菲尔德 / 钟大丰 / 中国电影出版社
写电影剧本的几个问题 夏衍 / 复旦大学出版社
电影剧本的创作 多米尼克·帕朗-阿尔捷 / 中国电影出版社
电影剧本创作入门 丁牧 / 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剧本创作 韦尔斯 / 贾敬葳 / 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
『伍』 大家帮忙介绍几本好点的自学电影编剧的书,谢谢了
有一本《故事》,美国的,你要是写剧情片,就去遛一遍
悉德菲尔德的《电影剧本写作基础》《剧本写作常见问题解答》(是生意经),卡雷尔.赖兹/盖文.米勒《电影剪辑技巧》,周传基老师的书。
此外还有《编剧十论》,这是自学编剧基础的热门书籍
《外国电影剧本丛刊》这套书是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出的,出版社是中国电影出版社。大学时老师告诉我们:想成为一个好的编剧,唯有多思考、多阅读。
我想多读前辈们的出色剧作,对提高编剧水平也应该大有裨益吧!
另外《剧本》等类早年间的刊物,也不错。
还可以推荐的杂志是《世界电影》《中外电影》
里面都有很好的剧本
『陆』 求几篇关于电影影片构成的文章或者书籍,只要谈论电影本体的!谢谢!懂的答!
苏牧的《荣誉》
在北京电影学院有一门各专业学生必修的课程:“影片分析课”。该课一直受到学生们的热烈欢迎。本书作者是“影片分析课”主讲教员之一,这里收集的是他的部分讲义。
本书的重要价值在于,它不是从主题、人物、情节等文艺作品欣赏的常规角度来读解电影,而是以作者深厚的电影、艺术、理论功力和他对电影制作的深入了解和熟练掌握,为我们从电影视听语言、电影剧作法的独特角度读解了《美国往事》等五部世界优秀影片。全书视野开阔,布局严密,由浅入深。作者文风纵横且平易质朴,文字锐利且充满激情!
本书对于影视制作者、立志学习影视制作的人、电影学院学生、大学中开设电影欣赏课程的大学生和广大电影爱好者均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苏牧的《太阳少年》
分析《阳光灿烂的日子》,建议同时参看姜文《一部电影的诞生》。
『柒』 电影拍摄制作方面的书
《电影学导论》 作者:陈晓云 著 出版社:浙江大学出版社
《影视批评学》李道新 著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电影与方法》符号学文选 作者:克里斯丁.麦茨 著 出版社: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荣誉》 苏牧 人民文学出版社——北京电影学院教材
《影视类型学》 郝建 北京大学出版社——北京电影学院教材
《电影编剧写作基础》 ——北京电影学院教材
《西方电影史》邵牧君 中国电影出版社——北京电影学院教材
邵牧君其他著作:《西方电影史概论》、《美国电影史事拾零》、《银海游:电影论文集》、《禁止放映》
《中国电影史》钟大丰 舒晓鸣 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北京电影学院教材
《电视制作手册》刘舜发 陈熙 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
《当代广播电视概论——新闻与传播学系列教材》陆晔、赵民 主编 复旦大学出版社
《电影语言》——世界电影理论名著译丛(崔君衍 主编) [法]马塞尔·马尔丹 著 何振金 译 中国电影出版社
《中国当代广播电视文艺学》——广播电视艺术学专业教材 张凤铸、胡妙德、关玲 主编 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中国电影史纲——传播学丛书》 王晓玉 上海古籍出版社
中国电影史——中国艺术简史丛书 陆弘石、舒晓鸣 文化艺术出版社 11.8 元
中国电影史——中央戏剧学院系列教材(影视专业) 主编:刘立滨 作者:倪骏 中国电影出版社 22 元
中国当代电影史1977年以来(21世纪新闻与传播学系列教材) 陆绍阳 著 北京大学出版社 24 元
1897-2001百年中国电影理论文选(上、下册) 丁亚平 文化艺术出版社 68 元
中国当代电影——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研究成果 陈晓云 著 浙江大学出版社 25 元
中国电影发展史(第1卷)(精装本) 程季华 主编 中国电影出版社 30 元
中国电影发展史(第2卷)(精装本) 程季华 主编 中国电影出版社 25 元
中国电影文化史(1905-2004) 李道新 北京大学出版社 68 元
中国十大戏剧导演大师——朗朗书房·电影场 刘烈雄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4.8 元
银色印记:上海影人创作文选——献给中国电影百年华诞(1905-2005) 上海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上海电影家协会 编 复旦大学出版社 45 元
中国电影艺术史 周星 著 北京大学出版社 48 元
银色印记:上海影人理论文选——献给中国电影百年华诞(1905-2005) 上海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上海电影家协会 编 复旦大学出版社 55 元
映画年华——中国电影百年讲述 张江艺、吴木坤 北京大学出版社 38 元
中国电影地域纷呈——映画神州 张江艺 吴木坤 北京大学出版社 36 元
中国现代电影理论史——电影丛书 郦苏元 著 文化艺术出版社 35 元
中国电影史——中国艺术简史丛书 作 者: 陆弘石、舒晓鸣 文化艺术出版社
艺术概论 李胜利 编著 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24 元
影视艺术概论——新闻传播学丛书 倪祥保 苏州大学出版社 21 元
艺术概论——电影学院教材 作者崔卫平
艺术概论——中国艺术教育大系·高等艺术教育“九五”部级教材·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王宏建 主编 文化艺术出版社 30 元
艺术概论 孙美兰 高等教育出版社 13.4 元
艺术风格学——美术史的基本概念(西方艺术史论名著) [瑞士]海因里希·沃尔夫林 著 潘耀昌 译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49.8 元
美术概论 岭南美术出版社 45 元
美术新概念—21世纪的人文思考 徐代 学林出版社 27 元
中国电影发展史(精装本) 程季华 主编 中国电影出版社
中国电影史——中国艺术简史丛书 陆弘石、舒晓鸣 文化艺术出版社 11.8 元
中国电影史纲——传播学丛书 王晓玉 上海古籍出版社 30 元
中国电影史——中央戏剧学院系列教材(影视专业) 主编:刘立滨 作者:倪骏 中国电影出版社 22 元
1897-2001百年中国电影理论文选(上、下册) 丁亚平 文化艺术出版社 68 元
中国当代电影史1977年以来(21世纪新闻与传播学系列教材) 陆绍阳 著 北京大学出版社 24 元
中国当代电影——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研究成果 陈晓云 著 浙江大学出版社 25 元
中国电影文化史(1905-2004) 李道新 北京大学出版社 68 元
银色印记:上海影人创作文选——献给中国电影百年华诞(1905-2005) 上海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上海电影家协会 编 复旦大学出版社 45 元
中国十大戏剧导演大师——朗朗书房·电影场 刘烈雄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4.8 元
中国电影艺术史 周星 著 北京大学出版社 48 元
影300——纪念中国电影诞生百年 钭江明 主编 南方都市报中国电影百年专题策划 复旦大学出版社 36 元
银色印记:上海影人理论文选——献给中国电影百年华诞(1905-2005) 上海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上海电影家协会 编 复旦大学出版社 55 元
映画年华——中国电影百年讲述 张江艺、吴木坤 北京大学出版社 38 元
中国现代电影理论史——电影丛书 郦苏元 著 文化艺术出版社 35 元
文学理论教程(修订2版)(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 童庆炳 主编 李衍柱、曲本陆、曹廷华、王一川 副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 29.8 元
文学理论教程辅导及习题集(修订二版)——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配套辅导 秦为忠 主编 湖北长江出版集团、崇文书局 14.8 元
中国现代文学理论知识体系的建构——文学理论教材与教学的历史沿革(文艺学与文化研究丛书) 程正民、程凯 北京大学出版社 28 元
文学理论教程 主编:赵炎秋 毛宣国 副主编:陈果安 编委:陈湘生、赖力行、禹雄华 岳麓书社 27 元
文学理论教程——高等学校文科教材 王确 人民教育出版社 23.5 元
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教程——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教材系列 张少康 著 北京大学出版社 26 元
文学理论基础(四川大学精品课程建设项目) 阎嘉 主编 四川大学出版社 28 元
文学理论(文艺学系列教材)——国家教育部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 刘安海、孙文宪 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25 元
文学理论 姚文放 江苏教育出版社 13.9 元
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发展史(下册) 张少康、刘三富 北京大学出版社 22.5 元
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发展史(上册) 张少康、刘三富 北京大学出版社 22.5 元
当代文学理论导读(第4版)(英美文学文库) Raman Selden、Peter Widdowson、Peter Brooker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4.9 元
文学批评理论:从柏拉图到现在——未名译库·文学理论与文学研究系列 [英]拉曼·塞尔登 编 刘象愚、陈永国 等译 北京大学出版社 33 元
中国新文学大系(建设理论集)(影印本)——中国现代文史资料丛书(乙种) 胡适 上海文艺出版社 26 元
文学理论基本问题(北京市高等教育精品教材立项项目 21世纪文学系列教材) 陶东风 北京大学出版社 28 元
《电影学》基本理论与宏观叙述——新世纪电影学论丛 王志敏 中国电影出版社
现代电影美学基础——电影艺术基础理论系列 王志敏 中国电影出版社 24 元
中国电影史纲——传播学丛书 王晓玉 上海古籍出版社 30 元
中国电影史——中央戏剧学院系列教材(影视专业) 主编:刘立滨 作者:倪骏 中国电影出版社 22 元
4+1电影(“4+1”英语学习法系列从书)——新东方学校英语文库 主编:杜伟 编著:王荔南、刘华阳 新华出版社 33 元
写电影剧本的几个问题——经典新读.文学课堂 夏衍 著 复旦大学出版社 12 元
电影文化诗学——当代影视论丛 袁玉琴 中国电影出版社 26 元
影视法导论——电影电视节目制作人须知(复旦博学) 魏永征、李丹林 主编 复旦大学出版社 38 元
西方电影理论史纲——南京大学戏剧影视研究丛书 主编:胡星亮 撰稿:胡星亮、周振华、洪宏、李燕、陈捷、张时民 中华书局 29 元
中国当代电影史1977年以来(21世纪新闻与传播学系列教材) 陆绍阳 著 北京大学出版社 24 元
中国当代电影——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研究成果 陈晓云 著 浙江大学出版社 25 元
电影学导论 陈晓云 著 浙江大学出版社 18 元
电影表演心理研究——电影学新论丛书 齐士龙 中国电影出版社 11.5 元
当代电影理论文选——电影学书系 主编:胡克、张卫、胡智锋 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49.8 元
当代电视摄影制作教程——复旦博学.当代广播电视教程.新世纪版 黄匡宇 著 复旦大学出版社 39 元
西方电影简明教程——复旦博学文学系列 潘天强 著 复旦大学出版社 24 元
世界电影理论思潮——21世纪中国影视艺术系列丛书 游飞、蔡卫 中国广播影视出版社
影视摄影技术 毕根辉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影视摄影的艺术境界 刘书亮 中国电影出版社
数字影视摄影教程 黄会林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我觉得电影拍摄制作,大部分还是靠自己在实践中慢慢领悟。书上的东西都太笼统了。
祝你能有所成就。。
『捌』 关于电影方面的书籍有哪些
一、《认识电影》
本书是一部涵盖了各种戏剧性场景和不同摄影风格的场面调度“兵法大全”。《场面调度:影像的运动》(插图修订第2版)中介绍的各种调度案例囊括了狭窄受限空间、开阔空间与人物众多的聚会场景。
五、《分镜头腿本设计教程》
《分镜头腿本设计教程》通过清晰的概念叙述、翔实的实例分析、完善的知识总结,传授给读者为各种媒体(电影、电视、动画、交互式媒体)制作电影分镜头脚本的技巧。
『玖』 如何撰写电影剧本
转载】教你如何写剧本
剧本写作基础:剧本的格式
首先明确一点,剧本区别于任何一种文体形式,我经常看到有的朋友把剧本写成了小说或人物传记,这是不对的,至少是不专业的。剧本有自己专署的格式,写剧本从某种程度上说是个技术活。
写剧本也不是什么很崇高的艺术创作,这只是一个普通的工种,剧作家和清洁工人没什么区别,都是很普通的工作而已,所以每个人都可以写剧本,每个人都可以当导演。当然,既然是一个工种,就有自己的规范。这些规范也许不会让你迅速变成一个专家,但至少能使你看上去像一个专家。或者,不至于让你糟糕的格式成为审稿人枪毙你稿子的理由。因为一个审稿人每天要看三到四篇稿子,如果你的剧本格式看上去不怎么专业的话,他完全有理由翻上几页就把你的剧本扔在角落里凉快。
先来看看剧本写作常犯的错误:
1:把剧本写成了小说
刚刚上面提到有的朋友把剧本写成了小说,不是不可以,但那个是文学剧本,根本不能用来指导拍摄和制作。举个例子,你可以在小说里花几页的笔墨来写一个人的身世,背景,家庭组成,或是用几页的笔墨来描写主角的心理斗争过程,但这些东西是无法表现在电影屏幕上的。你的剧本就是一个屏幕,你所要表现的是电影屏幕上能被观众直接看到感受到的东西。像心理活动这类东西是无法很好的表现出来的。加旁白?当然可以,除非你能忍受主角的画外音在一动不动的镜头里读几页小说。电影*画面表达情绪,你的剧本就是电影画面,要通过摄像机的角度来写,这可能引起第二个问题。
2:不必要的摄象机标注
如果你这样写剧本:在5号升降台,用盘纳为升70型相机,60mm镜头,由8.5m摇至2m对焦…………如果你这样写,就算过了审稿人这一关,你的剧本也会被导演扔掉。你不需要教他怎么拍,这不是你的事。你在写剧本的时候完全不用担心相机的事。但是不是剧本就不要考虑相机了呢?也不是,你需要考虑相机的关系而不是位置。剧本里有自己的专用相机术语,多多使用这些术语,能让你的剧本很专业,至少看上去很专业。
1.Angle on 角度对准:比如BILL走出便利店,相机对准BILL。
2.Favoring 主要表现:BILL在一个大广场,人很多,但主要表现BILL。
3.Another angle 另一个角度:换个角度的相机表现BILL在大广场玩的很开心。
4.Wilder angle 更宽的角度:先表现BILL在广场的一角喝可乐,然后镜头拉远,表现BILL所在的广场。
5.New angle 新角度:换个角度表现BILL喝可乐,使镜头丰富。
6.POV 视点:从BILL的视点看东西。就是第一人称视角。
7.Reverse angle 反拍角度:BILL和SALLY在一起跳舞,先拍BILL看到的SALLY,再拍SALLY看到的BILL,通常是两人的POV互反。
8.Over shoulder angle 过肩镜头:相机越过BILL的肩头看到SALLY,BILL的肩头能把画面自然的分割,很常用的类型。
9.Moving shot 运动镜头:包括跟拍,摇移,追随等等,反正镜头是运动的,至于具体怎么动,还不是现在考虑的问题。
10.Two shot 双人镜头:BILL和SALLY在边喝可乐边交谈,这种镜头的相机不要随意移动,防止“越轴”。把BILL和SALLY两人连起来有一条轴线,相机只能在轴线一侧运动,如果越过这条轴线,在画面上BILL和SALLY的位置就会左右互换,引起观众视觉上的逻辑混淆。
11.Close shot 近景:强调SALLY美丽的眼睛,但一般少用为妙。
12.Insert 插入镜头:某物的近景,比如天色已晚,SALLY问BILL几点了,BILL抬起手来,接下来可以接一个BILL手表的特写,当然你还可以用此种镜头来换景,比如BILL移开手表时摄象机里看到的已经是夜晚的舞会了。
以上就是剧本里的镜头描写格式,看个例子就明白了。这是具体的写作格式:
场景说明要黑体,时间地点要黑体,居左
场景中出现的音效要黑体标出
第一次出现的人物名要黑体居中
人物的对话要居中,两边留空,不同人物的对话要另起一行
标明摄象机的关系
标明场景的切换,“切至”就是硬切,“化至”就是加转场的效果,全部居右
如有特效运用,也要用黑体标出
二剧本写作入门
这是我在大学修读剧本写作课程时所得到的体会。记得当年导师和我们说:「要想写好剧本,就必须懂得剧本的基本知识和理论,搞明白电影的规律!」
今天,身为其中的一员,有幸和大家分享一下我所懂得的剧本理论知识,如有错漏,还望大家多多包容。
简单来说,要写好一个故事,首先要构思好你的故事走向,人物关系,情节高潮,主题思想等…… 美国好莱坞有一套编剧规律:即开端、设置矛盾、解决矛盾、再设置矛盾,直至结局。中国也有自己的编剧规律:起、承、转、合。
在下面的文字,本人会分类将写作剧本的基本和重要的元素详加论述,并会举出实例加以说明。
< 第 一 节 >
剧本基本理论 :态度、主题
<<态度 (Attitude)>>
写故事最重要的是对故事的态度,不同的态度会产生不同的效果。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同样是写一个青楼女子的故事,如果作者是以一个淫秽、色情的态度去写,故事自然集中于男女之间欢爱的部份。相反,如果作者是以一个同情、尊重的态度去写,故事便会集中于描写青楼女子被迫卖身,身不由己的可怜、无奈……
<<主题 (Theme)>>
在下笔写故事之前,你必须要问自己:你要讲一个怎样的故事?是朋友之间的友情(如电影午夜牛郎—midnight cow boy),男女之间的爱情(铁达尼号—Titanic),外星人入侵地球的故事(天煞地球反击战),还是一个控诉战争的故事(杀戮战场—platon)等。这就是主题。
主题必须十分明确、贯彻、毫不怀疑。你不能写一套战争片段,一时就怀疑战争,一时就歌颂战争。主题有如一支指南针,它会引导你创作故事,和贯穿故事中的枝节。而最重要的是它能避免你在写作中偏离主道。试举一例,清朝皇帝雍正在野史是一个杀弟、杀父夺位,强奸弟弟妻子的禽兽。但在雍正皇朝(早期亚视播出的电视剧)作者笔下的雍正,却是一个好皇帝。因为作者的主题是要写一个好皇帝,所以在故事中只会见到雍正彻夜不眠批奏章、视察农民、减税、推行德政等场面,并没有杀弟、杀父等场面。
所以,一套成功的剧本是要让观众看完后,清楚明白作者想表达的思想和主题。
< 第 二 节 >
创造角色冲突 (create character conflict)
角色冲突是吸引观众的不二法门。这包括故事角色和角色之间的冲突,角色和他自身价值观的冲突等。
<<方法一: Potogonist Vs Antogonist>>
故事里的人物想做一些事,但有一股力量抗衡他,这就是Potogonist /Antogonist
例如电影怒火风暴(Falling Down)故事中,主角刚刚经历完痛苦的劳狱生涯,当他出狱时,他一心想见回自己的妻子,重过正常人的生活(Potogonist,他想追求的事)。但他的妻子逃避他,不认他,而四周的人也因他的犯罪纪录而歧视他(Antogonist,阻止他达到目的的力量)。
<<方法二: 不能分解的关系 (unbreakable bonding)>>
当角色和角色之间存在冲突,而且有一个不能分开的结把他们拉在一起,好戏便来了。举一个简单的例子,男主角的妻子是个三姑六婆、八卦的女人,而男主角的母亲则是个守礼节的传统妇女。因为环境的因素,主角和他的妻子必须搬进家里和妈妈一起住。试想两个完全冲突的人:媳妇和奶奶被一个 unbreakable bond 拉在一起时,会是怎样。
< 第 三 节 >
创造表面张力 (create dramatic tension)
<<方法一: 让你的观众知道一些事而故事中的角色是不知道的>>
例如故事中的主角闯进了敌人的基地,有支枪在黑暗处伸出来瞄准着他(观众知道但主角不知道),敌人就快要开枪了,观众也为主角担心。
<<方法二: 让你的观众感到故事中的角色是走在一条错误的路上>>
主角的母亲病了,他全身家只有一百元,于是他便去睹场碰碰运气。很好运地,主角不停地赢钱,已有几千元,有足够的医药费了。但他竟然贪胜不知输,继续赌下去,结果输了一局又一局(观众已知他已走在一条错误的路上)。最后连手上的一百元也输了,竟然还去问大耳窿借钱(他用错误的方法企图达到目的)。
<<方法三: 时间限制 (deadline)>>
故事中某些事件若存着时间的限制,或计时炸弹,能够给观众一股紧张的情绪,并且这股紧张情绪能维持一段长时间。
还有十二个小时,陨石便会撞击地球,地球上超过一半的生物会死亡。(电影--陨石撞地球)
这辆巴士必须维持在时速一百二十公理,否则车上的炸弹便会爆炸。(电影--生死时速)
<<方法四:转折点 (Turning Point)>>
使用转折点能制造意外的效果,引起观众的预期心理,加强情节张力,从而持续观众对故事的兴趣。转折点最常出现于故事的前段和后段。剧本前段的转折点一般用于开启故事和陈列出主角即将面临的各项选择。至于后段的转折点则指向主角解决危机,收拢故事。
例如著名电影「生于七月四日」(Born on the fourth of July),主角在故事开始面临第一个转折点:是否要参加越战。主角最后选择参战,走上战场。但好景不常,在战争中主角被打破了双脚,要终生坐轮椅。原本爱国主战的他经历了多件事件后,改变了他的想法。导致故事结局出现了很出人意表的转折点,他由主战派变成反战派,从而带出反战的主题。
< 第 四 节 >
其它技巧
<< 伏笔 (Planting)>>
相信有作文的人都会知道什么叫做伏笔吧!埋下伏线可以吸引观众追看剧情。例如在电影心计中,主角汤美一早便表露了他有模仿人签名和行为的能力(伏线),到故事发展到他杀了有钱人迪奇后,观众凭借伏线已经估到主角会假冒迪奇。
<< 关键匙 (Payoff)>>
所谓 Payoff,就是最能象征整个故事的对象。例如在电影”Apartment”中,那条门匙就是Payoff。又如著名电影「舒特拉的名单」中,那张犹太人的名单也是Payoff。
<<蒙太奇 (montage)>>
有两个画面,梅花间竹地播出,这就是蒙太奇。例如在电影教父中,画面一边播出教会里正在举行的神圣仪式,如神父替孩子洗礼,向天主祈祷等。但另一边画面却转接地播出教会中邪恶的一面,例如教会中的领袖为求夺权,去反对他的人的住所,不停地大开杀戒。
蒙太奇亦可以指一些不同而没有关系的画面,当他们剪接在一起的时候,会产生另一种意义,简单来说,如第一画面中有一只手正在投球,而另一画面是另外一只手接到一个球,然而球不见得是同一个,但当两个画面前在一起的时候,就是一个人把球投给另外一个人,注意/若中间再加入另外的画面,这意思就完全不一样了!! (注:这一段蒙太奇的文字解释由网友「贝戈」提供)
< 第 五 节 >
剧本三大忌
<<写剧本变写小说>>
剧本写作和小说写作是两样完全不同的事,要知道写剧本的目的是要用文字去表达一连串的画面,所以你要让看剧本的人见到文字而又能够实时联想到一幅图画,将他们带到动画的世界里。小说就不同,他除了写出画面外,更包括抒情句子,修辞手法和角色内心世界的描述。这些在剧本里是不应有的。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在小说里有这样的句子:
「 今天会考放榜,同学们都很紧张地等待结果,小明别过父母后,便去学校领取成绩通知书。老师派发成绩单,小明心里想:如果这次不合格就不好了。
他十分担心,害怕考试失败后不知如何面对家人……』
试想,如果将上面的句子写在剧本里,你叫演员看了怎样用动作去表达。
如果要用剧本去表达同样的意思,就只有写成如下:
「 在课室里面,学生都坐在座位上,脸上带着紧张的表情,看着站在外面的老师。老师手上拿着一叠成绩通知书,她看了看面头的一张,叫道:「陈大雄!」大雄立刻走出去领取成绩单。小明在课室的一角,两只手不停地搓来搓去。他看出课室外面,画面渐渐返回当日早上时的情景。小明的父母一早就坐在大厅上,小明穿好校服,准备出门,看了看父亲,又看了看母亲,见到他们严肃的脸孔,不知该说些什么。小明的父亲说:「会合格吗?」小明说:「会……会的。」
「陈小明!」老师宏亮的声音把小明从回忆中带回现实。老师手上拿着小明的成绩单看着他,小明呆了一会,才快步走出去领取……』
<<用说话去交待剧情>>
剧本里不宜有太多的对话(除非是剧情的需要),否则整个故事会变得不连贯,缺乏动作,观众看起来就似听读剧本一样,好闷。要知道你现在要写的是电影语言,而不是文学语言。只适合于读而不适合于看的便不是好剧本。所以,一部优秀的电影剧本,对白越少,画面感就越强,冲?力就越大。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比如你写一个人打电话,你最好不要让他坐在电话旁不动,只顾说话。如果剧情需要,可让他站起来,或拿着电话走几步,尽量避免画面的呆板和单调。
<<故事太多枝节>>
很多人写剧本都写得太多枝节,在枝节中有很多的角色,穿插了很多的场口,使故事变得复杂化,观众可能会看得不明白,不清楚作者想表达什么主题。试想如果在一幕电影中同时有十几个重要的角色,角色之间又有很多故事,你叫观众在短短时间里那能把每一个角色记得这么清楚。
其实,写剧本有一句格言:「 Simple is the best! 」愈简单的故事就愈好。大家想想你们所看过的好电影中,它们的剧情是不是都很简单。例如电影铁达尼号(Titanic)只是讲一艘大船下沉,而下沉当中男女主角产生了爱情。其它电影也一样,简单到报纸短评用短短几十个字就能讲出故事大纲。
但是,简单永远是最困难的:「 Simple is difficult。」
『拾』 找一本关于电影道具的书
首推苏牧的《荣誉》,这是一本很权威的电影教材。作者以其深厚的电影功力和对电影制作的深入了解,带领我们读解世界优秀电影,并在读解中讲授“电影编剧基础”和“电影导演基础”。全书布局严密,由浅入深。作者文风纵横且平易质朴,文字锐利且充满激情!《荣誉》原版2000年出版。它是一部电影教材,国内数十所艺术院校(含大学艺术系),将其作为学生必读书。
刘洪球的《电影学》也有很多理论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