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电影的叙事手法都有什么怎样描述电影的叙事结构
叙事手法有:影像、声音符号化。影像,声音符号化,叙事学至此开始用于电影作品的实际分析上,变成研究电影文本的科学方法。
可以通过三个层面描述叙事结构:
1.第一个层面:
叙事结构的组织关系和表达方式,可称为本文结构或总体结构,它与蒙太奇结构含义相当,是影片的总体架构方式。
2.第二个层面:
叙事结构是电影整体系统的组织关系,如类型片结构模式,它在总体结构之上。
3.第三个层面:
在总体结构之下,即影片内部各元素的组合关系,如情节、画面、剪辑组合关系。电影叙事结构参与元素更多,因而更复杂,需有精细的情节设计和精巧的结构布局才能讲好故事。
(1)电影的时间与叙事扩展阅读
传统叙事作品中情节结构占主体地位,最典型的是戏剧冲突的结构:序幕—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尾声。结构主义建立了“中心化结构”,而结构主义坚决反对中心化,认为中心“不是一个固定的点,而是一种功能。
一种使无数符号替换物的活动成为可能的无定点”,他们从“作品”走向“本文”。巴特认为“本文无所谓构造,本文中的一切都一次次得到意指和多次运用,本文没有一个极尽的整体,也没有终极结构。
㈡ 什么是叙事时间
“叙事时间”,也叫文本时间,只故事内容在叙事文本中具体呈现出来的时间状态,即叙述故事的过程。(作者对故事内容进行创作加工后提供给读者的文本秩序)
叙事学里还有一个“故事时间”,“故事时间”指故事发生的自然时间状态,即“故事”内容发展的过程。(故事内容中虚构的事件之间的前后关系)
记叙顺序
记叙的顺序一般可分为顺叙、倒叙、插叙、补叙、分叙五种。顺叙是指按照事件发展的时间先后次序来叙述。倒叙,是根据表达的需要,把事件的结局或某个最突出的片段提在前边叙述,然后再从事件的开头按原来的发展顺序进行叙述。
插叙,是在叙述中心事件的过程中,为了帮助展开情节或刻画人物,暂时中断叙述的线索,插入一段与主要情节相关的内容,然后再接着叙述原来的内容。
补叙,也叫追叙,是行文中用两三句话或一小段话对前边说的人或事作一些简单的补充交代。分叙,分叙的作用是把头绪纷繁、错综复杂的事情,写得眉目清楚,有条不紊。
㈢ 如何利用影视时间的特点进行电视时间的处理
影视时间的三层涵义
_匈牙利的电影理论家贝拉·巴拉兹认为电影的时间:"首先是放映时间(影片延续时间),其次是剧情的展示时间(影片故事的叙述时间)和观看时间(观众本能地产生的印象的延续时间)."
1、播映时间:_单部影视片或节目播映的总体时间长度.即电视节目(或者镜头段落)的实际占有的时间,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片长.电视节目必定受到播出时间和屏幕画框空间的限制,而这样的限制又对编辑导演安排影视片结构情节提出了要求.
2、叙述时间:_银屏幕上表现事物的时间,即这个节目(或者镜头段落)所表现的事件发生的事实时间,创造出来的艺术化的时间(蒙太奇时间).屏幕叙述时间不是真实的自然时间,它只是摹拟人的视听感知经验,将片段的时间重新结构成一个视觉或者想象中连续的时间.
3、观众的心理时间:播映时间和叙述时间综合作用在观众心理造成的独特时间感(主观的时间形态),即观众在观看时主观心理感觉的时间.
2,影视时间的特点
从巴拉兹的论述中,我们起码可以得出这样两个结论:
影视时间是多义的,即使是同一个作品,由于座标不同,时间的含义不尽相同.
影视作品不仅可以再现时间,还可以创造时间.影视中的时间有着无限的自由度.
电视时间的时态:节目叙述时间和事件时间在时间上的先后关系.大致可分为:
事后叙述(过去时态)
事前叙述(将来时态)
与事件同时的叙述(进行时态)
交错进行的叙述(混合时态)
电视时间与空间
电视时间具有更为复杂的形态,还具有播出和收看时间上的直接性,连续性.
所谓直接性是指电视拥有直播信息的时间,它使现实的影象具有现场感,同步性.
所谓连续性是指电视从纵向上可以24小时连续拨出各类节目,从横向上可以日复一日定时,定点播出某一节目.
㈣ 电影中的叙事结构有哪些
1、因果式(戏剧式)线性结构。以故事因果关系为叙述动力,以线性时间戏剧化展开故事(少用闪回、插叙),叙事链单一(无并置、对照、复调,但故事可多线索发展),追求情节结构环环相扣、逻辑严密的完整结局,强调外部冲突和动作强度,
如生死抉择、最后一分钟营救等高潮。多数传统电影属此类,其经典情节结构强化了“幻象真实”和“移情”,迷惑观众入戏,如《关山飞渡》、《真实的谎言》。
2、回环式套层结构。以多层叙事链为叙述动力,以时间方向上的回环往复为主导(非线性发展),情节过程淡化,讲述方式突显,意义不在故事中而在叙述中产生,它调动观众参与意义建构,以理性思考取代前者的移情入戏,不给出确定的结局和意蕴,如《罗生门》、《法国中尉的女人》、《罗拉快跑》。
3、缀合式团块结构。没有明晰的时间线性故事发展和因果关系,也没有连贯统一的情节主线和戏剧冲突焦点,以打乱时空的叙事片断缀合而成,各个片断或团块之间有向心力,形成“形散神聚”的散文式结构或意象并置组合的诗化结构。
它不以情节和哲理取胜,而以意象意境耐人寻味,如《城南旧事》、《小城之春》、《狂人彼埃罗》。
4、交织式对照结构。以两条以上叙事链(不只是两条故事线索)组合形成对照性张力运动,建构复调主题,其因果关系、戏剧线性叙述仍然存在,只不过更复杂化,它将移情幻象与哲理思考合而为一,如《老井》、《安娜·卡列尼娜》。
5、梦幻式复调结构。以梦境和幻觉为主要叙述链接和内容,以两个以上叙述声调形成对话和冲突,物理时空转化为心理时空,多重对话(人与人、人与自身、人物与叙述者、人物与观众)形成对话狂欢,如《野草莓》、《八部半》、《梦》。
㈤ 影视叙事时间包括哪三种剪辑表现形式
影视叙事时间包括三种剪辑表现形式如下:
1、镜头与镜头之间的组接,即上下两个镜头之间的关系。
2、将若干场面构成段的剪辑,即蒙太奇段落。
3、作为影片整体结构的剪辑,即影片的总体构思。
早期电影只是将拍摄到的自然景物、舞台表演原封不动地放映到银幕上。采用了分镜头拍摄的方法,然后再把这些镜头组接起来因而产生了剪辑艺术。但随着有声电影的出现声音和音乐素材的剪辑也进入了影片的制作过程,剪辑设备也越来越进步,于是出现了专门的电影剪辑师。
影视剪辑的基本流程具体如下:
1、标记
在素材库中,样片会分类标记清楚。每场戏都可能会包含导演或摄影师额外的备注。这是剪辑师初次看到的样片,它是按照故事情节发展拍摄的,因此与内容相符。一个优秀的剪辑师会仔细观看样片,寻找可以融入电影中的动作和细节。
2、初次排序
剪辑师认真推敲在每个场景下拍摄的所有音频和视频素材,将重新排序,以最好的方式叙述故事。对于大制作片子,一般会一边拍摄一边剪辑。剪辑师将样片剪辑整理好,供导演和制片人观看。为了在剪辑时有更多选择,一般这时剪辑师和导演可能会多拍些重要时刻的镜头。
3、粗剪和更改
粗剪通常要三个月时间完成。每个剪辑师都有不同的工作方法。有时候剪辑师独自工作,然后给导演和制片人看一天或者几周的工作成果;有时候和导演一起工作,讨论电影的每个细节。
以上内容参考:网络--影视剪辑
㈥ 试述叙事节奏与时间的关系
叙事节奏与时间的关系:
叙事时间,也可以称之为“文本时间”,是故事内容在叙事文本中具体呈现出来的时间状态,是作者对故事内容进行创作加工后提供给读者的文本秩序。叙述节奏与叙事时间并不是等速的。就像电视纪录片往往通过省略、概略、减缓、停顿或者加速、延缓等叙事方式来改变叙事时间,不断破坏人们固有的心理程序,促使受众心理活动增加,实现叙事张力的内在控制。叙事节奏与时间既可以是一致的,也可以是交错的;既可以是快与慢的组合,也可以是一致与交错的复合……
㈦ 电影中时间跨度如何体现
电影中时间跨度的体现和处理分为很多种方式结构:
压缩的时间:这个电影在处理时间时常用的方法,一般用分镜头和蒙太奇来处理,在叙事时间是短于现实时间,但在心理时间上则是合理的。
被尊重的时间:这样的时间处理,叙事时间的跨度和现实时间以及心理时间是一致的。
被取消的时间:这个在电影中一般直接用镜头场景的切换来实现,直接跳过叙事时间和现实时间,在心理时间上制造一种时间流逝的错觉。
被打乱的时间:这种时间叙事基本是以倒序镜头和闪回镜头为基础来处理的,这种处理方式在现在的影片中很流行。
综上所述,电影中时间跨度基本是用分镜头的剪接、场景镜头的切换、蒙太奇的处理等造成心理时间的错觉来体现的。
㈧ 现代电影叙事的特点有哪些
电影有八大叙事风格,分别是常规线性叙事、多线性叙事、回忆叙事、环形结构叙事、倒叙线性叙事、乱线性叙事、重复线性叙事和套层性叙事。常规线性叙事是指按照正常时间模式叙事。
㈨ 银幕时间和故事时间是什么关系
共有三个:银幕时间、故事时间、情节时间。
银幕时间是电影时长,故事时间是整个故事发生的时间。
情节时间就是这个情节发生所用的时长,三者之间有时会一样有时不一样。
比方说电影中有快进镜头,这时情节时间>银幕时间,慢动作就是相反。
(9)电影的时间与叙事扩展阅读:
银幕时间主要是指影片中的故事情节得以展开所经历的叙述时间。其中也包括故事中人物行为构成的动作时间。动作的时间决定了组织动作的方式和动作的各个部分之间的关系。
在一部故事片所容许的90分钟左右的放映时间内,导演可以叙述一个时间跨越可长可短的故事。长的故事可以叙述一个经历几天、几月、几年,甚至上百年、上千年的故事。有的仅仅叙述一天的经历,甚至把故事的叙述时间浓缩在几个小时之内。
因此,银幕时间是自由多变的。它可以根据剧情的需要和变化,通过剪接,将不必要的过程进行压缩和删减,将重要的关键性情节加以强调和渲染,充分利用时间设计来完成自己的创作构思。
银幕时间可以随时切断和分割,还可以停顿、闪回、超前和逆转,它的时值和现实中时间的时值是不同的,它具有一定的假定性。这样,它才可以在艺术的天地中自由演变,成为导演手中的重要表现元素。
㈩ 电影的八大叙事手法是什么
1、常规线性叙事。(按照正常时间模式叙事)例:《侏罗纪公园》很多就不一一举例。
2、多线性叙事。(影片有很多个小故事组成,在一个时间段由其中的一个故事串联起其他故事)例:《撞车》《爱情麻辣烫》。
3、回忆叙事。(按照主人公或非主人公的回忆进行现实与回忆的交叉叙事)例:《铁达尼号》《大鱼》《公民凯恩》。
4、环形结构叙事。(影片的开头与影片的结尾相互辉映)例:《暴雨将至》《低俗小说》
5、倒叙线性叙事。(按照反正常时间叙事) 例:这种影片为数不多,国内更是没有。法国2004年有部影片就是这种类型相当精彩。《5×2》(爱情赏味期)全片以男主人公夫妇离婚为开篇;家庭生活矛盾为第二节;结婚为高潮;相识为结尾。建议你去看看。
6、乱线性叙事。(整部影片毫无逻辑性,可以说是把所有片段、情节、人物全部搅乱,让人无从得知现在过去和将来,只能靠观众凭借自己的记忆力屡顺影片)例:《21克》《迷墙》《我们的音乐》。
7、重复线性叙事。(整部影片在时间上会有一个重复的时间点,每个故事都会从这个时间点上再次开始)例:《罗拉快跑》《爱情是狗娘》《罗生门》《英雄》。
8、套层性叙事:这类电影的叙事像俄罗斯套娃,一层套一层,一层一层,环环相扣,循序渐进,形成一种套层结构。此类典型电影当属《盗梦空间》。
(10)电影的时间与叙事扩展阅读
电影叙事〈cinematic narration〉,负责将电影里的情境或事件呈现或描述出来的论述活动。起源于六零年代,是结构主义的一个分支,最早是用于文学作品而非电影作品之研究,用于文学作品分析的时候,是利用文字串联出行动,完成故事叙述。
而电影的叙事与其他叙事艺术相较之下,有者媒介根本的差异性,用叙事学分析电影时,电影的视觉性和展示性透过情节创造出画面,延伸出更多画面的意义所在。
在符号学广泛用于其他领域之后,将影像,声音符号化,叙事学至此开始用于电影作品的实际分析上,变成研究电影文本的科学方法。在符号学和叙事学之前的电影研究是电影的形式分析或作者研究为主,而符号学和叙事学研究开始把重点放在论述和文本的研究,而不是电影的整体研究,甚至于跨越并结合其他领域,例如心理分析,女性主义,社会学研究。
电影叙事学多元存在,无法给予单一定义。有些电影(包括当下常见的主流电影)属于古典叙事的基本样态,需要空间和时间,一连串因果论的事件,完成情结论述, 相反的,对立于古典叙事电影的现代和后现代电影,则是利用更多拼贴或特殊叙事电影手法运用,显现主角内心状态,创造新的叙事逻辑。
由于电影叙事样态多元化,所以分析电影叙事学不仅没有一个确定的规则可以依循,而且,分析模式也经常必须随着影片建立。
以通论来看,决定我们依该如何分析一部叙事电影的元素,实在难以尽述,但是如何解读一部叙述电影,并将它建构成为一个分析的客体,却是一切影片分析的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