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有没有一部电影叫《我的1949》
有,看过一遍,写的是一个地主家逃亡几年的历程。现在好像是禁片。
❷ 关于国共1949年北平谈判的电影是哪部
大决战之平津战役
开国大典
这两部里面都有
❸ 1949年的中外电影大事纪
1949年,北京电影制片厂成立
中国电影故事片生产基地之一。1948年北平(今北京)解放,中国共产党接收了原国民党中央电影企业公司第三制片厂,并从延安及东北抽调一批文艺工作骨干,于1949年4月20日成立了北平电影制片厂。 同年 10月1日改今名。
1949年 “东影”更名为长春电影制片厂
1948年10月长春解放,田方接管了国民党的“长制”。1949年4月东北电影制片厂迁回长春。1955年2月,由文化部决定,正式更名为长春电影制片厂。将近10年的阶段性名词———“东影”结束了它的历史使命。
《三毛流浪记》(1949年)
《包法利夫人》(Madame Bovary)(1949)
❹ 电影《我和我的祖国》主要讲述了什么内容
第一个故事《前夜》,是在开国大典前夕,作为升旗设计师的林治远(黄渤),如何克服困难,最终保障新中国的第一面国旗顺利升起的故事。黄渤演技确实一流,把那种作为普通技术人员的使命感,演得很到位。当他在旗杆顶上,把阻断球焊好时,观众都长舒了一口气。代入感真的挺强的。
第二个故事《相遇》,是以我国每一颗原子弹研究为背景的,讲了一个叫高远(张译)的科研人员,为完成保密任务,突然从女友面前消失,最终为国捐躯的故事。多年之后,当已结婚的女友在电视上看到高远的照片时,才明白事情的真相。想必,那一刻,她也终究原谅了他的不辞而别吧。
第三个故事《夺冠》,讲的是中国女排奥运会夺冠并首获世界大赛三连冠的背景,而最动人的是两个小学生的友谊。男生冬冬热爱打乒乓,女生要出国了。
可是电视正在直播女排的比赛,为了保证邻居们看电视,男生错过了跟女生最后的告别。女生把乒乓球留在窗台上。多年之后,冬冬成了乒乓球世界冠军,女生成了归国物理学家,他们在女排再次夺冠时相逢……
第四个故事《回归》,讲的是香港回归前夕,外交官为准时升起国旗与英方不屈不挠的谈判,而升旗手也为此反复练习,警队也为此校正时间换帽徽……汇集到一起,就是要在那一刻,让香港回到祖国的怀抱,晚一秒都不行。
第五个故事《北京你好》,讲的是2008年的奥运。一个贫嘴的出租车司机张北京(葛优),婚姻破裂,跟儿子关系也不好。但运气好抽到一张开幕式的门票,原本想送给儿子作为生日礼物,没想到半道被一个从四川汶川来的孩子“强买”了。
原来那孩子的父母曾是参与修建鸟巢的农民工,在地震中不幸遇难,孩子想看看爸爸安装的栏杆。张北京最终把票送给他……
第六个故事《白昼流星》,就是讲的是神舟十一号飞船返回舱成功着陆的事。草原的两个孩子,没了父母,成天游手好闲,老支书决定带着他们走上正轨。在飞船着陆的时候,两个孩子看到了传说中的《白昼流星》,明白了人生的真谛。
第七个故事《护航》,讲的是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阅兵式中的女飞行员。飞行员吕潇然(宋佳),因素质过硬,为了保证阅兵的万无一失,被安排能处理各种应急突发情况的“备份”成员。据说吕潇然的原型,就是女飞行员陶佳莉……
角色介绍
1、林治远演员黄渤
身为负责开国大典升旗仪式中电动升旗杆的设计者,他却无法保证“万无一失”,因为这同样是新中国第一个电动升旗装置,是他自主研发设计、还没有经过足够多的实验检测。他不断的克服重重困难,向来恐高的他最终克服心理障碍,爬上20多米高的广场旗杆,解决了技术问题。
2、老方演员耿乐
开国大典升旗仪式的备用升旗手,只有林治远电动升旗失败,他才有可能直接参与启动人工升旗的工作。作为顺利升旗的最后一道坚实保障,他把保障顺利升旗这件事看得比个人的荣誉甚至生死更重要。
❺ 海南岛第一面五星红旗升起的时候有哪些感人至深的故事
我们都知道1949年是新中国成立的日子,在这一天,鲜艳的五星红旗在天安门当中冉冉升起,标志着社会主义的诞生。但是与此同时在五指山解放区也进行了一场盛大的庆祝活动。并且在海南地区也升起了一面五星红旗。关于这面红旗有很多感人至深的故事。其中一个故事就是在升旗期间国民党曾经来过,那么这面红旗是如何成功的升上天空的呢?
从海南岛升起第一面中国五星红旗,就感受到了海南岛人民对祖国的热爱之情。是在万般艰难的情况下,也依然守护着自己的国家,守护着中国五星红旗。6月份一部关于海南红军题材的微电影1949北京来电要正式开拍了。这部电影主要讲了海南升起第一面五星红旗中所有令人动容的瞬间。
❻ 北京六里桥是哪个区
北京六里桥是丰台区。六里桥位于北京市丰台区中部。东邻六里桥立交桥,西近小井,北为马管营和八一电影制片厂,南至广安路。因桥而得名。1949年以前,香火极盛,北京地方文献资料多有记载。
因位于广安门外六里而得名,清雍正年间从广安门至小井村修了一条石板路,在距广安门外六里的柳巷村旁有一条西北东南方向的沟渠,宽约三丈,旱季可行车马,雨季水流成河,于是路修到这里便搭了一座石板桥,两侧装有护桥栏杆,远望呈弯月形,被称为六里桥。其位置在今天西三环路上的六里桥西端,乾隆年间又重修过。据传清末民初该桥被废弃,只有地名被流传下来。
于此处建有石桥,因距广安门六里,故名。雍正年间,六里桥东南角原有“五显财神庙”建于明代,清代曾屡次重修。庙坐北朝南,山门一间,戏台三间,正后殿各三间,东西配殿各六间,石碑三块,山门、戏台连为一体。大殿山门、戏台等均为大式悬山顶,筒瓦,调大脊,建筑布局规整。
❼ 求一篇《东方红1949》观后感
东方红1949》独辟蹊径的讲述了1949年建国前夕的风云变幻的历史事件。从城南庄敌机偷袭到西柏坡投毒、从香山兵变到玉泉山刺杀、从先农坛暗杀
到炮轰天安门,将这些观众耳熟能详的大事用平易近人的方式展现使人耳目一新。剧中于震与殷桃之间周旋的谍战戏份也成为老百姓最津津乐道的部分。素有“谍战
天王”之称的于震,在剧中化身反特高手,在危机四伏的1949年与敌人开展了一系列的反潜伏、反破坏的生死谍战。故事情节丝丝入扣、引人入胜,加上于震炉
火纯青的演绎,观众大呼过瘾。
1948年3月,毛泽东鉴于全国解放战争形势迅猛发展的需要,决定率中央机关东渡黄河到华北,指挥影响中国命运的生死大决战。
黄河古渡口,挤满前来为毛泽东等人送行的老百姓。
毛泽东、周恩来、任弼时等从堤岸上走下来。
老百姓不分男女老少都拥了上去。警卫员张虚在毛泽东身边急得前后推挡人群。毛泽东朝张虚瞪了一眼,张虚无奈地闪到了一边。
送别的乡亲簇拥着毛泽东等人,他们拿着各种送别礼物,往毛泽东的手里、衣兜里,甚至怀里塞着。
毛泽东把一个小男孩亲昵地抱起来举到头顶,撂到自己宽大的肩膀上。小男孩顽皮地在毛泽东头上挥舞着脏兮兮的双手,两条沾满泥巴的小腿在毛泽东胸前胡乱晃动,引得众人一片哄笑。
毛泽东背着男孩,不时弯下腰来仔细倾听老乡们的诉说。
一片人声鼎沸中,毛泽东那高高的背着男孩的身影与四周紧围着的老百姓密不可分、难舍难离的情景,令人动容。
在一边的江青见此情景赶忙掏出一架德国相机,把镜头对准这一动人的场景。
张虚搀扶着毛泽东登上渡船。
周恩来、任弼时、江青等也分别上船。
一轮红日喷薄欲出。
突然,船后的岸边,响起一个嘶哑而高亢的男高音:东方红,太阳升——
毛泽东回望西岸。岸边站着许多送别的百姓。晨光中,人群犹如一组群雕,肃穆而庄严。
响起排山倒海般的合唱声,岸边所有的人都唱起了《东方红》。
宏大的合唱压过了黄河的浪涛,响彻天地。
毛泽东热泪盈眶,他对周恩来说,在陕北13年,今天离开了,陕北人民对革命有功,我们永远不会忘记他们的。
《东方红》的大合唱声中,冉冉升起的红日映照黄河。
毛泽东站在船头,凝望奔腾汹涌的黄河。
东方一轮红日喷薄而出,火红的阳光照耀在金色的黄河上,仿若一河流金。
4
月13日,毛泽东到达晋察冀根据地的一个小村子城南庄。司令员聂荣臻带领大家迎接毛泽东,每个人都欣喜万分。但人群里却有一双阴沉的眼睛在窥视着毛泽东,
此人是晋察冀军区司令部机关小灶食堂司务长刘从文,国民党军统潜伏的特务。在毛泽东到达城南庄的这一刻起,刺杀毛泽东的阴谋便开始实施了。
在蒋介石的官邸内。蒋介石在收音机里听到了不利于自己的军事消息,他沮丧地关掉了收音机。
军统保密局局长毛人凤肃立在蒋介石身边。毛人凤向蒋介石禀报了由谷正藩策划的谋杀毛泽东的行动已展开,“毛泽东身边有我们的人。”蒋介石暗喜。毛人凤得意一笑,叫进了谷正藩。
蒋介石对谷正藩的干练英姿颇为赞赏,表面却不动声色。谷正藩向蒋介石演示了暗杀毛泽东的具体部署。蒋介石听后极为满意。
但蒋介石对谷正藩略显单薄的身躯有所不满,说身为军人要有强健的体魄。谷正藩不动声色地把手中的一只杯子捏得粉碎,然后又向蒋介石亮出了庐山真面目,原来谷正藩是一女子。
蒋介石大惊失色。谷正藩请求蒋介石给予他们调动轰炸机的权利。蒋介石立即答应,并赞叹谷正藩是一女中豪杰。
傍晚,城南毛泽东住处。江青拿着一张刚洗出来的照片,喜不自禁地要给毛泽东看她偷拍下来的毛泽东东渡黄河的照片。
毛泽东看了照片给它取了个名字叫“血融于水”。
这时,张虚领着聂荣臻走进来。
聂荣臻看了照片后也赞赏了一番。江青得意极了,硬是要拿出去发表,却被毛泽东制止。
江青气乎乎把那张照片扔在地上,甩门而去。聂荣臻和张虚尴尬站在那儿。毛泽东拣起照片自嘲地说:得,清官难断家务事!然后就同聂荣臻谈起了正事。张虚悄悄掩上门,退了出去。
刘从文试图引导国民党飞机轰炸毛泽东住处,想出一计,将“汾酒”瓶子砸成碎玻璃,敲碎后把碎玻璃藏了起来。然后,他又去偷偷收集了许多碎玻璃。
毛泽东的住处是一个独立的院宅,四周是光秃秃的田野和小路。
刘从文背着碎玻璃麻袋过来了。
他走到路边,用剪刀将麻袋的下角剪了个洞,玻璃碎片从洞口掉落下来。
刘从文沿着毛泽东住处四周远远地绕着走,碎玻璃在他身后一路不停地掉下来。
幽暗的月光下,落在地上、路边的碎玻璃微微闪烁出反光。
刘从文撒完碎玻璃后,鬼鬼祟祟刚要摸进门,却不料被同事老高发现。刘从文慌忙掩饰,以去外面找娘们为由蒙过了老高。
毛泽东又工作到凌晨,张虚想给
毛泽东搞点吃的,毛泽东怕惊动炊事员,便让张虚去烤几个芋头来。张虚把烤熟的芋头端给毛泽东,毛泽东高兴地拿起一个芋头吃起来。窗户上映出了晨曦,毛泽东
自得其乐,情不自禁地吟诵起自己的一首诗来:“东方欲晓,莫道君行早……”张虚见状悄悄退了出去。10多分钟后,房间里传来了呼噜声,张虚轻手轻脚走进房
间,只见碟子里的芋头只剩下一只,毛泽东已趴在桌子上睡着了。突然,张虚听出毛泽东的呼噜有点异样,仔细一看,毛泽东嘴里还含着半个芋头。
张
虚的眼眶湿润了,他小心翼翼把毛泽东嘴里的芋头扣出来,却不料,惊醒了毛泽东,毛泽东睁开满是红丝的眼睛,怒气冲冲地问怎么回事?张虚结结巴巴想解释,毛
泽东这才清醒过来,说刚才在梦中我正作出一个大决定呢,不去苏联了,就这么定了。张虚忙解释说毛泽东刚才睡着了,还有半个芋头含在嘴里。毛泽东没责备他,
笑着说,半个芋头没吃呢,多可惜啊,不能浪费了。他拣起碟子里的那半个芋头,吃了下去。然后,他对张虚说,这下吃饱了,该睡啦。这才踏实地睡过去。
第二天清晨,城南庄突然响起防空警报,原来是敌人的侦察机来了。张虚大惊,急速奔向毛泽东的房间,但毛泽东此时刚刚睡下,张虚正在焦急,聂荣臻赶到,说侦察机来后必有轰炸机,马上让主席转移,不管主席同不同意,你们把他架起来就跑。
张虚叫醒毛泽东,毛泽东却说了声知道了,仍若无其事地躺在床上。张虚催促快到防空洞里躲一躲,毛泽东慢悠悠地伸出一只手,叫拿烟来。张虚急得去拉毛泽东,毛泽东风趣地说,慌什么?他来就是丢下一点钢铁,正好打几把锄头开荒呢。
天空中,轰炸机里的飞行员看见了围绕着毛泽东住处院子的碎玻璃在晨光里闪闪发光,目标暴露无遗。投弹手对着碎玻璃闪出的光圈,投下了炸弹。
情况万分危急,张虚硬是动手去架毛泽东。毛泽东恼怒,吼一声,你敢架我毛泽东?张虚也冲毛泽东大吼,现在你必须听我的,我还真架你!张虚不由分说,和警卫员陈根生架着毛泽东就跑。
刚
出门口几步,头上一阵尖啸,几颗炸弹落下来,在他们身后的院子爆炸。毛泽东要停下,说,不要紧了,它炸的目标是房子,我们出了院子就安全了,快放开我。张
虚和陈根生不肯停留,一直架着毛泽东进了防空洞。一架敌机俯冲下来,在防空洞外扔了颗炸弹,猛烈的爆炸震得大家目瞪口呆。毛泽东却不当一回事,他笑嘻嘻地
举起捏在手里的烟,说,我的烟还没抽呢。
毛泽东的院子被炸,卫士们忙着清理,刘从文过去帮忙,趁机悄悄把残余的碎玻璃收了起来。他找了个山沟,把碎玻璃全扔了。
敌
机轰炸毛泽东住处的事引起了李克农的警觉,他在院子外找到几颗碎玻璃,其中有一颗上贴着“汾酒”的商标。李克农怀疑有内奸,让张虚暗中调查。张虚后又在山
沟里发现一大堆碎玻璃。李克农和张虚都对碎玻璃产生了疑问,总感觉跟轰炸有关,可又未能发现其他蛛丝马迹。此事一时成了悬案。
国民党
报纸登出毛泽东住处被炸的消息,还附上现场照片,称毛泽东生死不明。蒋介石喜形于色,亲自到保密局看望了谷正藩。恰巧亲眼目睹谷正藩跟人格斗,她疯了似的
大喊“你死我活”,把对手打得无招架之力。蒋介石对谷正藩的才干很是赞赏,当即把谷正藩留在身边,升任总统府军务局特别行动组上校处长,专门负责特别行
动。
毛泽东住到花村,此时粟裕对中央让他率部渡江南下的命令提出异议,毛泽东召粟裕面谈,声色俱厉,但最后却接受了粟裕的意见,决定在江北打大战役,这为以后的淮海战役埋下了伏笔。
5月底,毛泽东离开城南庄到达西柏坡。中央五大书记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任弼时会合,西柏坡成了指挥解放战争的“世界上最小的司令部。”
毛泽东的小女儿李讷回到毛泽东身边,当众给父亲表演了一段京戏。毛泽东喜形于色,抱着李讷亲个不住。父女情深的场面,令张虚等人极为感动。
西柏坡放电影,是《列宁在一九一八》,还有几个短纪录片。李讷请自己的父亲带她一块去看,毛泽东听说纪录片里有他转战陕北的镜头,就不想去了,李讷委屈得都哭了,后来毛泽东听张虚说还有《列宁在一九一八》,这才同意去看。
电影放到列宁遭到女特务行刺的镜头,大家都很激愤,也在看电影的刘从文害怕了,偷偷溜走。张虚受到很大震动,他向李克农表示,发生在列宁身上的事,绝不能发生在毛泽东身上。
蒋
介石和顾祝同、陈诚等心腹将领一块看戏,演的是《群英会》,顾祝同拍蒋介石马屁,说台上演群英会,台下也是群英会啊。蒋介石很是欣慰,说有你们这些英才
在,国家还是有希望的。不一会,戏开演了,只见演周瑜的演员喝一声:“有请蒋先生。”帘子一掀,只见一个白鼻子的蒋先生(蒋干)一步三摇地走了出来,一身的媚骨贱相。蒋介石当即勃然大怒,骂了声娘希匹,竟然拂袖而去,弄得正在兴头上的众将领面面相觑。
毛岸英带着女朋友刘思齐来看毛泽东。毛岸英提出要与刘思齐结婚,因刘思齐不满18岁,毛泽东不同意,父子俩发生冲突,毛岸英一气之下不理毛泽东。
李讷把毛泽东和毛岸英吵架的事情告诉了江青。江青叫李讷把张虚叫来。张虚来后,江青叫他去劝劝毛泽东。
张虚去为毛岸英说情,但毛泽东根本不听张虚的话,反而气冲冲进了毛岸英的房间,把毛岸英骂了一通。
毛泽东与张虚在野外散步时碰见了毛岸英,毛泽东问儿子结婚的事想通没有,毛岸英说想通了,打算同刘思齐年后结婚。毛泽东满意地笑了:这才像我的儿子嘛。我送你八个字:爱不避亲、公不庇私。
毛岸英眼眶一热,把头扑进毛泽东那宽大的胸怀里,突然无声地抽泣起来,肩膀在猛烈地抽搐着,像是委屈又像是宽慰。
毛泽东的眼眶里也湿润了惰不自禁地拍着几子的肩膀喃喃说:好了好了,男儿有泪不轻弹嘛……
毛泽东虽这么说,自已却泪水夺眶而出。
张虚远远见此情景也热泪盈眶。
张虚突然想起城南庄空袭事,把自己心中的疑问告诉了毛泽东。张虚认为碎玻璃和空袭有关,但不知这之间有什么关系?
毛泽东猜测:会不会有一个喜欢喝汾酒的家伙己潜伏到我们的身边了?
张虚猛然醒悟。
毛泽东又提醒张虚:一是喜欢喝,二是要喝得起!
经毛泽东提醒后,张虚更是深受启发。
谷
正藩在跟人格斗。一个彪形大汉被她击倒,浑身血污,再也爬不起来。谷正藩却打疯了,站在场边陪练的人一个个萎缩不前。谷正藩狂怒,一拳击倒一个陪练:废
物!正在这时,一个人影飞过来,轻巧地落在谷正藩身后。这人一身黑色紧身衣,蒙面,只露出两只眼睛。谷正藩大喜:来得好!她抢上前去,不由分说,跟黑衣人
斗在一处。
两人的功夫竟然势均力敌,打得难解难分。谷正藩故意卖了个破绽,等黑衣人挥拳上前,她突然一个转身,一把撕下了黑衣人的面罩。
出现在她面前的是她在特务训练班的同学王祖德。原来王祖德是毛人凤安排给谷正藩的人,来协助谷正藩的行动的。
张虚守在毛泽东的门口,怕有人打搅毛泽东睡觉,丝毫不敢懈怠。
院子里异常安静。一个巨大的石碾边,有两只母鸡在院子里走动,咯咯地叫。
张虚轻手轻脚驱赶母鸡。
这时,三个农家妇女牵着头小毛驴、拿着麦子竹匾来磨粮食了。她们嘻嘻哈哈大着嗓门进了院子。
张虚因这几个农家妇女的大声喧哗,而同她们吵起了嘴。
毛泽东被吵醒了,他看见张虚对乡亲十分无礼,就批评了张虚,并罚他在太阳下站两个小时。
毛泽东因被吵醒后就不能了入睡了,就陪乡亲们活动活动,帮她们牵着毛驴绕着石碾子转起圈圈来。
农妇们过意不去,叫毛泽东不要再体罚张虚,毛泽东看在农妇的求情下就放过了张虚了,但仍教导了张虚一番:我们出生入死闹革命图啥?还不是要为老百姓谋生存、谋幸福吗?
毛泽东的言行深深感动了在场的农妇们。
谷正藩在疯狂地击打沙袋。她怒吼着:你死我活,你死我活!沙袋被她打得乱晃起来。她的神情越来越狂暴。
终于,她觉得不过瘾似的,放开沙袋,对着训练场大喊:人呢?都哪去了?你们给我出来!可训练场空荡荡的,没有一个人。就在这时,一个人影闪了出来,是王祖德。王祖德的手里,还捧着一束鲜红的玫瑰花。
谷正藩吃了一惊,呆呆地看着王祖德。
原来王祖德是来向谷正藩献殷勤的。谷正藩把满腔怒火都朝向王德祖发去。
王祖德虽血流满面,玫瑰花也掉在地上,但仍不发火。
谷正藩被王祖德的表现感动了,她突然扑到沙袋上,失声痛哭起来。
她哭得伤心之极。
王祖德轻轻搂住了她:你到底怎么啦?
谷正藩扑进了他的怀:国难当头,领袖对我视同已出。我却不能给领袖解危难,苟活于行户走肉一般,不如上战场与共军决一死战!
王祖德肃然起敬地说:领袖有你这样的铁血忠臣也值得自豪了!你怎么干,我就是死也跟着你!我愿意为你做任何事!
谷正藩这才深受安慰地止住哭泣,眼中露出少有的柔情:祖德,有你这句话,领袖也会为此自豪的!
谷正藩带王祖德回到她的住处。她用毛巾替王祖德擦脸上的血。
王祖德把玫瑰花递给谷正藩。
谷正藩向王祖德表露了心声,王祖德又乘机大胆向谷正藩表白了一番。
❽ 中国49年拍摄过的电影有哪些
1949年制作第一部以工人阶级作为解放了的主人翁的影片《桥》
以及《白毛女》、《钢铁战士》、《上饶集中营》、《新儿女英雄传》、《翠岗红旗》、《我这一辈子》、《腐蚀》等优秀故事片 ,以及新闻纪录片《百万雄师过大江》、《红旗漫卷西风》
1949~1955年摄制的《南征北战》、《智取华山》、《渡江侦察记》、《鸡毛信》、《董存瑞》、《祝福》、《李时珍》、《神笔》(美术片)、《淡水养鱼》(科教片)等69部优秀影片。
❾ 北京电影制片厂在那
北京电影制片厂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北三环中路77号
简介:
中国电影故事片生产的重要基地之一。座落在北京西北郊文化区,是一座大型电影制片厂。1985年有艺术创作人员、影片制作技术人员、行政人员共1000余人。厂内除设有文学部、导演室、演员剧团等创作部门之外,还设有摄影、美术、录音、洗印、特技、照明、置景、化妆、服装、道具等工作车间及电影艺术、电影技术、电影经济研究室。厂区建有4个摄影棚、1个特技棚、2个对白录音棚、1个音乐录音棚、1个效果录音棚、1个混合录音棚,并设有电视节目制作部。年生产量为20-25部故事片。
北京电影制片厂创建于1949年。1948年北平解放后,中国共产党中央人民政府十分关怀人民电影事业的成长,北平市军事管制委员会接收了原国民党中央宣传部中央电影企业公司第三电影制片厂,并从延安及各革命根据地抽调了一批从事电影工作和文艺工作的干部,于1949年4月20日成立北平电影制片厂,同年10月1日改名为北京电影制片厂,第一任厂长为田方,1951年由汪洋继任。
建厂初期为综合性电影制片厂,以拍新闻纪录片为主,兼拍故事片。第一部纪录片为《毛主席莅平》,随后又拍摄了大型纪录影片《中国人民的胜利》,拍摄的故事片有《新儿女英雄传》、《智取华山》、《龙须沟》等。1956年原建制中拍摄新闻纪录片的部门分出,另行组建为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北京电影制片厂改为拍摄故事片的专业厂,汪洋继续担任厂长。
1956年改为故事片专业厂后,在影片创作和生产管理上开始大胆探索,逐渐形成自己的风格,在导演、表演、摄影、美术各方面都有创新。先后拍摄了《祝福》、《林家铺子》、《青春之歌》、《革命家庭》、《风暴》、《红旗谱》、《洪湖赤卫队》、《停战以后》、《烈火中永生》、《早春二月》等多部具有民族特色的优秀影片。改编拍摄了《杨门女将》、《野猪林》、《穆桂英大战洪州》等多部传统戏曲片。
"文化大革命"期间,北京电影制片厂受到摧残,大批艺术家、技术专家遭到迫害,厂房、设备被搁置,除拍摄少量"样板戏"外,基本上未拍故事片。到1974年末开始恢复故事片生产,但受到"四人帮"多方刁难。
1976年粉碎"四人帮"后,北京电影制片厂重获新生。拍摄了《大河奔流》、《伤逝》、《知音》、《骆驼祥子》、《包氏父子》、《寒夜》、《双雄会》、《边城》等多部历史及文学名著题材影片,同时也拍摄了一批反映现实生活题材的影片,《小花》、《泪痕(1979)》、《瞧这一家子》、《夕照街》、《良家妇女》受到观众好评。为配合国家改革形势,先后拍摄了《血,总是热的》、《代理市长》、《相思女子客店》、《迷人的乐队》等多部改革题材的影片,受北京电影制片厂多年来在漫长的影片创作、生产道路上逐渐形成自己的风格:影片清新、质朴、富有民族特色,尤其在改编文学名著方面具有独特之处,在改编、导演、摄影、音乐、美术各方面都有创新。
1949-1985年,北京电影制片厂共拍摄故事片180部、舞台艺术片58部、新闻纪录片17部,共计255部。此外,还译制了外国影片10部,协助各兄弟电影制片厂拍摄、加工影片多部。这些影片在国内外都具有一定影响,受到观众的喜爱。80年代以来,还与国际制片厂、商合作,拍摄了故事片《一盘没有下完的棋》、立体故事片《侠女十三妹》,并协助拍摄了《马可·波罗》、《末代皇帝》。建厂以来有14部影片在国际上获奖20次,23部影片在国内获奖33次。
北京电影制片厂培育了许多优秀编剧、导演、演员及其他创作人员和技术人员。一批青年编导、摄影、美术、录音、特技人员正在崭露头角,茁壮成长。到国内外观众称赞,并多次在国内外获奖。
北影厂的具体位置就在北三环路蓟门桥东北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