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坐第一排看电影是个什么样的体验
我以为坐在第一排看电影,就是感觉太近了。而且看着很不舒服。声音还大。这不是一种好的体验。所以我奉劝朋友,看电影的时候,千万不要坐在第一排,他真是很糟糕,很糟糕的事情。
2. 妥妥的励志片,看完《叫我第一名》之后有什么感受
人生是一段孤独的旅行,在追梦的同时难免迷茫沮丧,失了信念。«叫我第一名»是一部相当棒的励志电影,平实又生活化,适合正在奋斗的小伙伴们观看。
电影根据真实事件改编,主人公布莱德患有先天性妥瑞氏症,身体会不由自主的抽搐痉挛,并发出奇怪的声音,这使他很难被周围人理解,甚至连父亲都对他失去了信心。这个病在他六岁的时候就开始与他如影随行,他无数次的被自己的这个病折磨,尽管成绩优异也难逃面试时候的歧视,好在他乐观坚强,用自己的成绩向社会证明了自己的能力。
影片片采用穿插的叙事手法讲述主人公的生存经历,尽管都是细枝末节的生活小事却丝毫不显枯燥。正确的引导有多重要,尽管父亲对布莱德失望,母亲却从未放弃过布莱德,坚持让他如正常孩子一般去学校,离异家庭的少年乐观的包容着所有人,为了不发出怪声甚至将笔咬在口中却无济于事从而不得频繁的换学校却也有幸遇到改变他一生的校长。
3. 观电影《叫我第一名》有感
假期的一天里我和爸爸一起观看了《叫我第一名》这部电影。这部影片讲述了一个名叫科恩的小男孩患上了一种怪病,叫妥瑞氏症,这种怪病使人无法控制自己,会经常发出怪声和扭动脖子。在他上小学的时候,同学取笑他,老师认为他是故意捣乱课堂纪律,因而批评他,这些都深深的刺痛着科恩的心。同样,科恩幼小时父亲也不能理解他这种行为。影片中有一个故事情节,科恩的父亲要去机场了,给弟弟了一个热情的拥抱,然后科恩就没有,后来科恩主动拥抱父亲,父亲的脸上露出一丝无奈,但科恩还是深深地爱着自己的父亲。
我觉得有时候老师的一句话、同学们的理解对科恩的影响很大。当校长了解了科恩的情况后,让科恩参加了学校的音乐会。校长让科恩上台讲述他的疾病和期望,同学们都为他鼓掌了,为他勇敢地面对疾病而鼓掌。这真是位好校长!从此,科恩有了梦想,他想当一名老师,他想教育更多的.人。
毕业后尽管一次次的求职失败,但是科恩从来没有放下自己的梦想,一直在努力着,最后科恩找到了一家能够理解自己的学校,他教得异常出色。他跟自己的学生沟通的非常好,他不放弃任何一个学生,就像他永不放弃自己的梦想一样。他用自己的信念、坚强、努力以及良好的心态征服了妥瑞氏症,为自己的梦想而努力并最终如愿以偿,实现了自己的梦想。
“别让困难阻止你追逐梦想”,科恩的这句话在我脑海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想起了自己去年放弃学习舞蹈的事,我幼儿园大班就开始学习舞蹈,那时候我梦想做个能在舞台上翩翩起舞的舞蹈家,我学了三年半,后来因为练习舞蹈动作太累和害怕做一些有难度的动作,我停止了舞蹈课的学习。我的舞蹈家梦想就这样被我放弃了。现在想想我就是没做到克服困难,没坚持自己的梦想。
看了这部电影后,我以后遇到困难一定会坚持和抱着永不放弃的精神,去勇敢战胜在追逐自己梦想路上遇到的一切困难,相信我今后一定会实现自己新的梦想,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4. 《叫我第一名》观后感600字
电影改编自Brad Cohen的真实故事。 Brad Cohen是一位有妥瑞氏症的年轻人,他凭借着对人生的乐观心态与追求梦想的执着,如愿成为人们眼里妥瑞症不可能从事的职业—教师。故事最强有力的是,证明了只要你努力,社会接受你的可能性是百分之百。
这片子挺励志的。根据真人真事改编,叙述患有妥瑞症的男孩努力达到成为老师的梦想,并且克服病症的故事。
主角在小学时,因为没办法克制的发出怪声,而被学校认为是不受管教的坏小孩,不仅老师们不谅解,同学之间更是会取笑他这种行为。
到了国中,幸好碰到了一位好的校长,因缘际会下让他上台发表自己的这种症状,并且也让主角说了一些自己的想法,让大家了解他并不是故意作怪,之後,他对自己就比较有信心了。
大学毕业後,他秉持著每个学生都值得被教导而很想当老师的想法,去各个学校面试寻求教职,但是,校方人员总因为他的症状而对他抱持著怀疑的态度,甚至还要求他上课中不能发出声音才会聘请他,这些种种原因让他感到挫折,但幸好有母亲一直支持他鼓励他,让他勇敢的面对生活,克服困难,在这过程中他也收获了爱情。
最后,经过了大约25间学校的面试後,终於有一间小学愿意聘请他担任有一年合约的二年级导师!而他也印证了他非常适合当老师,与学生的关系都想处的很融洽,最後甚至获选为那年度的优秀新进教师。
他的一生很艰难,一直都在跟妥瑞症抗争,妈妈在旁边一直为他打气,鼓励他不要向妥瑞症妥协。痛苦之后依然是乐观的心态,依然勇敢的面对残酷的现实打击。他克服了很多困难和阻挠,顽强的战胜了妥瑞症。父亲永远无法理解他怪异的行为,他与父亲之间永远隔着一层无法跨越的沟,是无法弥补的伤痕。可是当学期末时,父亲帮助他到学校修书架,他也在尽力帮助他。通过他的努力,被评为年度最佳教师,全班的孩子和教师都为他 欢呼雀跃。正像所说的,他此刻的心情就像这些孩子一样,面对难题不是说,我不行,而是说我可以。在颁奖晚会上,他说的一番话深深打动了我:我也要感谢我这辈子最难搞也最执着的老师——妥瑞症。此时全场投来诧异的目光,大家都无法理解他为什么要感谢一种疾病。他说道:我从疾病中学到了什么?没等回答,几个孩子举手回答出他们理解的答案:坚持到底、不被困难打败,朴素的答案让人感动。他说:这种病让我学会世界上最宝贵的经验,就是千万不要别让任何事阻止你去追逐梦想,阻止你去工作或玩耍或恋爱,最后布莱德实现了他的梦想,快乐的教书,快乐的生活,并实现了在亚特兰大勇士队扮演吉祥物“荷马”。
电影的开头,主人公的父亲一直把患有妥瑞症的BoBo视为一个无法安静的顽劣小孩,无论在教室、棒球场、父亲讲话时,BoBo都会无法控制的发出怪声,父亲如此,更何况周围人的眼光,为此,BoBo的母亲不停的要跟新的校方交涉关于儿子在课时影响他人的举动是否需要休课的问题,带着儿子与其他的妥瑞症患者交流,结果总是非常的消极,幸好12岁的他就与母亲达成共识,懂得了要正常生活追求梦想的人生哲学。后来他遇见了改变他一生的校长,并让他更坚定了自己的教师梦想。
对于这种陌生的症状,我一直没办法想象是由真实的故事改编的,事实是在美国这种病至少超过10万例,大部分人群都选择在家庭的庇护之下养老,因为家长认为总比在各种场所影响他人要强。故事最强有力的是证明了只要你努力,社会接受你的可能性是百分之百,当然面对各种困难的时候,乐观面对总是一件好事,要不然当BoBo站在台上领取教师荣誉奖杯的那一段发言,也不可能引起他台下学生的连续举手发言(这一段让我有点情绪失控,激动得不行。),乐观影响的不光是自己,还有你身边的人。
5. 谁看过电影,《叫我第一名》写个观后感给我,急!
做自己的第一名——《叫我第一名》观后感 这是一个改编于真实故事的电影,08年就上映了,直到今天我才看到,真的有点相见恨晚的感觉。看过的励志电影很多,当年的《阿甘正传》让我久久难以释怀,今天的《叫我第一名》似乎让我找到那种想要奋斗的力量和乐观面对生活的勇气。主角Brad Cohen是一个在6岁时确诊患有妥瑞症的男孩,在小学时,因为没办法克制的发出怪声,而被学校认为是不受管教的坏小孩,受到了来自老师和同学的非议。不过整部戏的气氛并不沉重,开篇更是以一种令人快乐的气氛开场,小男孩骑着脚踏车,在阳光的照耀下尽情欢畅。不过这样的快乐气氛并没有持续很久,残酷的现实把我的情绪拖入谷底,老师、同学、父亲的不理解似乎要把这个小男孩逼入绝境,我眼角滑落两滴眼泪,我想那是基于同情或是怜悯。朴实的生活哲学“坚持”或许也是最难学习的。在生活中,我们会难以避免的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不过那些困境都是有解决办法的,都是可以通过努力化解的,或许我的生活经历有限,也没有经历过太大的波折,或许不能真正的体会生活的难处。以前自认为的那些曲折越往后看越觉得不值一提。人是经事才能成长的。生活可能会给我很多难题,不过相信学会坚持,总会有雨过天晴的一天。电影中的主角在生活中没有把自己自己当作异类看待,也没有坐在那等待得到尊重,而是全力的克服困难,实现自己的梦想。可能我们中的有的人有着这样那样的难堪或是难以启齿的秘密,我们可以选择收藏它们也可以像电影里主人公一样坦诚面对。有时候这样的困境并不是因为我们背的包袱有多大,而是内心的压力有多大。试试放下包袱,轻松的面对它。或许它也可以成为属于我们自己的”这辈子最难搞也最执着的老师”,做自己的第一名。
6. 《叫我第一名》这部电影的观后感
昨天晚上无意中看到这部在HBO播的电影,看得我泪水涟涟。因为没看到开头,上网去搜,发现在港台有好多人也跟我一样,熬夜、感动得哭。据说是真人真事改编。
英文名叫,front of the class。中文名竟然翻译成 叫我第一名。
看过电影,才能理解这个英文名的含义。
看的时候,会一直难受。
因为男主角患了妥瑞式症,就是神经出了问题,他不由自主地一直发出怪声,怪动作。这个病还找不着治疗办法。所以常常被人误解、憎恨。
当然是讲他如何艰难成长,最后获得认可的过程。
但是,你会觉得特别难受,因为这种病不能遮掩,随时随地发作,比发疯更显而易见。光是看完这个电影,我已经都要被男主角的怪声给折磨得头裂。
他每时每刻都要承受很多痛苦,也受到了很多很多伤害,所以他最后能获得的,是他值得的。
韩国有一部,光脚的基丰,也是讲一个精神有问题的孩子,最后成为长跑冠军的感人故事。但是,得妥瑞士症的人,除了这个治不好的怪病之外,就是完全健康正常的一个人。智障的人还可以活在自己的混沌精神世界里,外界的精神伤害不太会让他痛苦。
折磨妥瑞士症患者的,就是他的健康和清醒。当然,主角最后说,他要感谢的是妥瑞士症。他这么说,让我几乎要相信上帝的存在。
看到资料写说,美国有10-20万人患妥瑞士症,真是可怕的数字。以前我从来没听说过这个病,不知道中国有多少人。
看到港台的电影论坛里,竟然有好些网友说自己也患有这种病。
无一例外,虽然有伤害存在,当然是爱拯救了他。最幸运的是,他有永远正面鼓励他爱护他的家人,有懂得如何激发儿童向善的校长,有能够理解他的社会人士。你会觉得,美国梦真是太迷人了,如此开放有爱,变化一定会发生。
我一边关电视,一边哽咽着想:如果他生得丑陋,又不聪明,又没有爱他的家人,又是出生在中国或者朝鲜,可该怎么办啊?
这是一部励志片,我们每个人都要有梦想,要有不惜一切去争取实现梦想的力量。我们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因为没有一个人的指纹和你的是一样的,在这个世界上。我们每个人都是无价的,因为给你再多的钱,你也不会轻易交换你身体的任何一部分,比如眼睛,心脏,肺脏……
相信你,你天生是一个赢家,在你出生时,你已经打败了3亿个你的兄弟姐妹,你才来到这个世界。坚信自己,你会成功的……
7. 电影我的第一课观后感
百善孝为先,万恶淫为源。常存仁孝心,则天下凡不可为者,皆不忍为,所以孝居百行之先;一起邪淫念,则生平极不欲为者,皆不难为。
如今的社会,“孝”这个字可能离的太远了,天天都有那些不孝之事,是社会的进步太快了?还是人性消失了?还是人太懒惰了?古时有二十四孝,广为流传,但在如今有多少人能做到如此呢?
如今的社会,有很多的人,家里父母健在的时候没有好好去服侍,却在父母死后,高调的举行追悼会,以为做了这些别人就会以为你是个孝子吗?还有这些人,对自己的父母不是骂就是打,甚至几十年对自己的父母不管不问,也不回家看看,就是因为自己的父母出生低微,而自己变成城市里的人了,觉得在农村的父母有失你的身份了,还有的娶了媳妇之后,听媳妇对自己的父母说三道四的,从而慢慢厌恶自己的父母。
那么想想问问这些人,你们如果没有父母给你们生命,你们有这样成就的就会吗?换个角度来说,你们有孩子吗?如果你们老了,你们的孩子也是这样的对你们,对你们就像陌生人一样,对你们就像瘟神一样,你们的心里会有什么样的感想?
古训云:“万恶淫为首,百善孝为先”。为什么古人认为在所有的善行中,孝道是第一位的呢?自古以来,人们把父母抚育子女,子女孝敬父母,看成是做人的基本道德。
孔子曰:“孝,德之本也”。只有孝敬父母的人,才是一个有责任心的、高尚的人。
如果说父母疼爱子女在相当的程度上是本于天性,那么教孩子孝道则是一种人文教育,是后天教化的结果,固然在人的天性中,人人皆知父母辛劳,要尽我所能来回报双亲,但这种良善的天性如果不及时施以正确的教导方法,使之生根、发芽、成长、坚固,则此种感恩的心情很快会泯灭掉,不知不觉中,认为父母疼我爱我乃天经地义之事,已经习惯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至于我也要疼父母爱父母,因无人教无人提醒,没有成为我的生活习惯,乃渐渐遗忘于脑后,最后则渺然无知矣。幼童时期就没有引导孩子形成孝道的观念,没有使孝顺父母成为孩子的自觉行动,长大后却埋怨孩子不懂孝道,岂非是缘木而求鱼!打小就培养孩子的孝道精神,从娃娃抓起,这是最关键的,也最容易见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