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观影指南 > 电影一镜是如何拍摄的

电影一镜是如何拍摄的

发布时间:2022-08-08 02:23:54

⑴ 电影中人物照镜子的场景是怎么拍摄的

关灯拆电影 导演居然让我演隐形人

一只冰冰

双胞胎大法

在摄影机还是个吃胶片的庞然大物的年代,导演们是如何拍摄镜面戏的呢?

1933年的《鸭羹》应该是世界上第一部跟镜子过不去的电影,导演莱奥·麦卡雷另辟蹊径,虽说是拍照镜子的戏,却把墙给拆了,根本不设镜面,用两个打扮长相相似的演员同时进行镜面表演来模拟镜面效果,我们暂且把这种方法称为双胞胎大法。

《鸭羹》中虽然演员漏洞百出,倒也很符合影片需要的喜剧效果,更重要的是它提供了一条重要的拍镜子戏的思路,一直到今天这种看似笨,实则妙的方法还在被不断使用着。

《终结者2》当中就有这么一场戏,摄影机大摇大摆地从镜子前摇过,镜中却没有摄影师的影子,原因正和《鸭羹》一样,镜子根本就不存在。

施瓦辛格本尊其实坐在镜子界面之后,里面看到的景也是早就搭建好的摄影棚的另一侧,我们看到的终结者后脑勺其实是个替身演员,或许应该叫他脑替?

而前景后景中都有正面出现的莎拉·康纳,其实是卡梅隆请了自己老婆琳达·汉密尔顿和她的双胞胎妹妹莱斯利同时出演的。

这种拍摄法保证了摄影机在所谓的镜子前能够自由运动,使画面不断变换,摆脱呆板的印象,却也有着诸多难以实现的条件。

首先不是人人都有双胞胎这么好的资源的……

其次,搭两个一模一样的布景也比较耗时耗资。

当然,演员表演的同步率也是拍摄成功与否的关键,运用双胞胎大法拍摄的NG次数往往会高于其他手法,效率也是在片场必须考虑的一个重要因素。

万能绿幕

镜面拍摄最为人津津乐道的一场戏出现在1997年的《超时空接触》。

年幼的艾丽发现父亲发病倒地,她一路狂奔到洗手台前取药,整个镜头一气呵成,令人惊叹的是结尾画面处竟然从镜子中拉出,变成了小女孩的视点。

一面固定在墙上的镜子究竟是怎么做到九曲十八弯跟随着小艾丽一路上楼的呢?

后来该片的摄影指导Ken Ralston和Stephen Rosenbaum揭秘说,艾丽上楼的戏其实是事先拍摄好的,而这面镜子根本就不存在,是一块用于后期制作的绿幕。第二次拍摄只需跟拍艾丽的手打开玻璃门即可。

影片《黑天鹅》当中也大量使用了绿幕伪装镜面的效果,主要为了契合精神分裂的主题,在镜子中展示出妮娜的邪恶人格。唯有通过绿幕技术才可能做到镜里镜外画面不同。

当然有时候拍戏不一定要表现镜面,却也会遇到橱窗玻璃反射等棘手的问题,除了以上说的运用移轴镜头、后期处理等方法,更为直接的还有在实体空间内巧妙安排遮挡物这样的方法。

如《快乐结局》中坐轮椅压马路的那场戏,满大街玻璃橱窗等着要捕捉摄影师的漏洞,导演哈内克都巧妙地安排了遮蔽物要么挡住玻璃,要么是来往的车辆挡住镜头。

好的导演就是拍这样一场一镜到底,没有台词的戏,也会反复操演,确保完全没有漏洞。

别看镜子是电影中的常客

要拍好它却需要摄影师和导演深厚的功力

创意、才情,和认真的态度

请持续关注“关灯拆电影”微信公众号

与我们一同深度拆解电影台前幕后。

我们,只读经典。

⑵ “一镜到底”的制作手法在电影《1917》中是如何运用的

“一镜到底”的实现主要依靠精妙的设计、反复的练习、团队的紧密合作。 不是真正的镜子,中间有几个明显的夹子。 技术是为剧本服务的,不必过分追求技术。 电影里的台词越来越少了。 导演是简单故事表面的反战情绪,布雷克和斯科背负着1000多人的生命。 这项任务在上级看来可能只是命令,但对这两个士兵和同级1000多名士兵来说,这就是生命。

1917年由美国梦工厂制作的战争电影,由山姆门德斯执导,乔治麦凯、迪恩查尔斯查普曼担任主演。 电影聚焦两名年轻的英国士兵,讲述了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两名英国士兵为了拯救成百上千的生命,冒着危险越过敌人边界传递重要信息的故事。 一镜基本上适合纪录片的拍摄手法,如何稳定拍摄、情感化、让人感受,是商业电影中专业使用、国际公认的拍摄手法。

⑶ 所谓“一镜到底”的 电影 真的不需要后期剪辑吗

说起“一镜到底”的影片,大家最熟悉的就是摘得第87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影片的《鸟人》。影片中,摄影机主要跟随着主角里根的视角,既穿梭于舞台前后、室内室外,也穿越到过去,再神不知鬼不觉地回到现在。观众也仿佛置身角色所在的物理世界与精神迷宫,切身感受着里根一步步走向崩溃的过程。“一镜到底”的形式感与电影内容的深层意涵巧妙融合,一部别具匠心的佳作就此诞生。除了《鸟人》之外,还有哪些“一镜到底”的电影?所谓“一镜到底”,真的就是“one-shot”吗?是否需要后期剪辑?“一镜到底”适合表达哪些内容,又会产生怎样的审美效果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讨论的话题。

开宗明义,“一镜到底”通常指代看上去几乎不用剪辑,完全打破了蒙太奇的规则,没有切换,没有正反打,一个镜头从头到尾,完整记录了整个事件的发生过程。注意,仅仅是“看上去”不经过后期剪辑,其实很多所谓“一镜到底”的影片是长镜头和蒙太奇的结合。但它们往往运用各种后期技术使剪辑点不易察觉,形成一种天衣无缝的观赏效果。简单地说,名副其实的“一镜到底”=整部电影是一个不经过后期剪辑的单一长镜头;伪“一镜到底”=多个长镜头+后期剪辑/特效。

入围第65届柏林电影节主竞赛单元的德国电影《维多利亚》在今年的北京电影节上一票难求。导演塞巴斯蒂安·施普尔追随五个青年在柏林的酒吧、大街、天台上转场20多次,在自然时间、自然环境中完成了140分钟的one-shot拍摄,完整地再现了躁动不安的年轻人如何陷入万劫不复的暴力深渊。影片前半段的浪漫邂逅缝合于后半段紧张的犯罪场面,形成急转直下的心灵震撼与情绪张力。全片由佳能C300手持摄像机拍摄,看似随意的摇晃镜头和灯红酒绿中偶尔的虚焦镜头营造出一种真实感与代入感。摄影师Sturla Brandth Grvlen的名字出现在片尾字幕的第一个。

纵览以上影片,无论是通过后期剪辑、特效达成“一镜到底”的效果,还是行云流水般的单一长镜头,都在对电影语言进行创新的基础上造就了令人赞叹的视觉奇观。比起主要依靠蒙太奇剪辑而成的电影,“一镜到底”难度更大,对导演的场面调度、演员的表演功力、摄影师的技艺和体力都有着极高要求。One-shot不是为了炫技,而是落脚于动作、情节、心理的完整性与流动性,成为一种表达内在情绪与精神处境的视觉载体。因此,现有的“一镜到底”影片多用于展现紧张惊悚的犯罪题材与心理失衡题材,以独具魅力的艺术形式唤起观众刺激、惊奇、紧张、同情等错综复杂的心灵体验。

⑷ 电影里面的“一镜到底”到底是个什么玩意

一镜到底是一口气拍出来的意思。小时代最后那个一镜到底是一口气拍完。
一镜到底,镜头不cut,一口气拍下来,对演员、调度、整体配合都是一个考验。
苏古诺夫的「创世纪」是一部两小时一镜到底的电影, 在俄国圣彼得堡冬宫拍摄,完全不能ng,只要有一个人失误,全得重头再来,事前的排练相当辛苦,动员的的人数,堪称创举。「大事件」一开始也有一场七分钟,一镜到底的镜头,非常过瘾。
国际人士称赞侯孝贤拍摄手法一镜到底很利害很少人敢拍,侯孝贤是以「长镜头」闻名,而非一镜到底,纪录片也很少一镜到底,因为太刻意了,除非是单机拍摄舞台的演出,才算是一镜到底。但一镜到底要拍得好看,真得不容易。
所谓的一镜到底,基本上适用于纪绿片的拍摄手法, 如何拍的稳、拍的见感情、让人有感触这就是专业 ,用在商业片上这就是国际人士认同的厉害。

举例:
《冬荫功》:3分54秒
独闯冬荫功是《冬荫功》的精华部分,这是一个持续近3分54秒的长镜头,托尼一气呵成,从1楼一直打上去,行云流水很漂亮。
这3分54秒要一气呵成可并不简单,首先就是对体力的考验,因为这是一个镜头拍成的,不允许中途休息,要打到最后还不出现疲劳状,动作还是那么犀利拳脚还是那么有劲,真的不容易。事实上,这个3分54秒的长镜头拍摄了四五次才成功。
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他闯进一个房间,一男一女正在床上,他把几个打手摆平之后镜头马上转到门外,这时一帮人很快冲进这个房间,但是没发现Tony转身走了,镜头又马上转到门上方,原来Tony已经在那里了。这里虽然写了很长一句话,但实际上时间非常短,Tony要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攀上门缘,并且是在已经连续打了两层楼的情况上做的,实在佩服。其实如果不用连续长镜头,而是剪辑拼接,那是非常容易的事,但这里却是完全真实的,不佩服都不行。在花絮里我们可以看到,在拍这里时也出现过失误的,有一次在Tony从门缘上跳下来时,右脚不慎在右门上挂了一下。虽然这并无大碍,但总是美中足,所以还要重拍。

⑸ 1917怎么做到一镜到底

一镜到底(观感)的实现主要依靠精妙的设计、反复的排练以及团队的严谨配合。并不是真正的一镜到底,中间有几处明显的剪辑。技术是为剧情服务的,没必要过分追求技术,电影中台词不多了,导演用一个简单的故事表面的内心的反战情绪,布雷克和斯科背负着1000多人的性命,也许这个任务从上级来看只是一个命令,但是对于这个两个士兵与同级的1000多名士兵来说这就是生命。

对比《敦刻尔克》,敦更加写实,发展也更加自然顺畅,当然这是基于更多资料和史实作出的判断,相对二战,一战则是一段对于我来说非常陌生发生在大陆最遥远的另一端的历史,只知道“萨拉热窝”“凡尔登”“地壕战”这些。一镜到底的应用,我比看《血战钢锯岭》、《拯救大兵》更能感受主角的疲惫,仿佛遇见了古代的“马拉松”,代入感很强烈,惨烈的战争中还加入了部分战地美学,战争是惨烈的,而普通人只是为了守护自己珍视的美好,守护自己的家庭,就像美丽的樱花风景。但仅仅因为一道命令,自己可能就身嵌战壕,在那个时代,自己是渺小的。而现在的我,则有机会也有能力去守护自己的一片天地。

漆黑的战壕,光影下的废墟,漂满尸体与花瓣的河流,战士们的安魂曲,一切都诡异又美丽着,如果不是战争,我或许可以倚靠在白桦树下,任清风和阳光肆意抚摸我的脸颊,可他们终究还是被留在了这里,永远留在了这里,任时间如何流逝,他们都已不再变老。

长镜头(伪长镜头)的拍摄方式大大提升了影片的代入感,但随之而来的问题就是:在镜头的约束下,导演要怎样把所有故事情节填充到这个有限的时间和空间里面来?本片则给出了一个很好的方案,导演用“载具”和“河流”模糊了空间感,用“昏迷”模糊了时间感,从而让“两小时呈现八小时”变得合情合理。除此之外,罗杰·迪金斯的摄影也是神一样的存在,尤其是那场黑夜戏,简直是把光与影玩出了花,如果这世上有地狱,那肯定就是这幅场景了。

⑹ “一镜到底”的电影真的不需要后期剪辑吗

开宗明义,“一镜到底”通常指代看上去几乎不用剪辑,完全打破了蒙太奇的规则,没有切换,没有正反打,一个镜头从头到尾,完整记录了整个事件的发生过程。注意,仅仅是“看上去”不经过后期剪辑,其实很多所谓“一镜到底”的影片是长镜头和蒙太奇的结合。但它们往往运用各种后期技术使剪辑点不易察觉,形成一种天衣无缝的观赏效果。简单地说,名副其实的“一镜到底”=整部电影是一个不经过后期剪辑的单一长镜头;伪“一镜到底”=多个长镜头+后期剪辑/特效。

此外,后期还要将化妆间镜子里的工作人员一个个“挖掉”,最具代表性的是娜奥米·沃茨和安德丽亚·瑞斯波罗在剧院后台充满百合色彩的互相安慰桥段,所有工作人员都暴露在镜中。视觉特效师Ivy Agregan在接受采访时说:“要把工作人员挖出来,接着用摄影测量法(photogrammetry)把元素摆回去。这需要做很多的动态素描,而且工作量很繁重。”可见,我们看到行云流水的“一镜到底”实际上是繁复考究的“特效大片”,对拍摄模式与电影语言的积极探索需要强大的电影工业的支撑。

⑺ 都说“一镜到底”特别难拍,究竟能难拍到什么程度呢

到今天,严格意义上的“一镜到底”的电影其实没几部。最近大热的《1917》看着象,但实际上不是,只是拍摄/剪接手法巧妙到让人感觉是无缝衔接(当然它每个镜头都的确拍得很长)。

什么是一镜到底

那我们不妨想象一下,为什么一定要这么做呢?多行不义必自毙,一切打破时间空间的呈现都是不着边际的,所有的节奏都只能通过现场演出安排来实现。每一位参与拍摄的人都是动态螺丝钉,在正确的节奏下,在合适的位置,正确的动作,正确的节奏下,是多么困难啊!再说了,电影现在一般都是一百分钟往上看,你怎么能在这么长的时间里,只有一种视角一直无缝进行下去,而且还一直保持着观看的兴趣呢?

形式终归是为内容服务,一镜到底只是N+N+N种表现形式里的一种。这种原始的彪悍型的玩法倒是很值得钦佩了,但它的空间其实不大。

⑻ 电影《1917》一镜到底是如何实现的

时隔四年,萨姆·门德斯携最新力作《1917》席卷而来,斩获了金球奖最佳剧情片、最佳导演奖,并在刚刚结束不久的奥斯卡颁奖典礼上“十提三中”,成为年度最热门电影之一。是的,曾执导《美国丽人》《007:大破天幕危机》的他,这次将目光聚焦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并如愿以偿地完成了一部史诗级的战争电影。



1.一镜到底的想法


《1917》这部电影,讲述的是两个年轻的英国士兵,斯科菲尔德和布莱克,他们需要尽快将放弃对德进攻的命令文件传递给前方的英军作战部队,因为这是一个圈套,关系到数千人的存亡——而布莱克的兄弟正是这支部队的其中一员。但他们却只有一天的时间完成任务,与时间的紧迫相比,更大的问题还在于,他们将穿越大片的敌占区,才能到达这个主力团所处的方位。

显而易见,这个故事的情节发展是一直处于行动之中的,而萨姆·门德斯也想用一镜到底的拍摄手法制作这部电影。门德斯说,有一次他看到自己的孩子在玩战争类的电子游戏,这使他产生了一镜到底的想法。《1917》这部片子跟随了两名士兵的脚步,而萨姆·门德斯正是想让观众体验到那种与主角们同呼吸,共进退的身临其境。


历史题材的电影,对电影制作的每一个部门来说都是挑战,尤其是艺术概念设计、布景、服化道等细微处。为了实现这一几乎无法完成的巨制,萨姆·门德斯第四次邀请世界顶级DP罗杰·迪金斯先生出山掌机。


2.大量的前期准备工作


制作一部在观众看来连续两个小时一直拍摄、未曾剪辑的故事片,这无异于说笑。电影制作方细致入微地大量前期设计,精益求精地完善了技术上的每一个细节,才完成了这项不可能的任务。


如你所见,拍摄一部像《1917》这样的史诗电影,需要大量的前期准备工作。美术指导丹尼斯·加斯纳(Dennis Gassner)在拍摄前首先制作了整个置景地的模型,这样能使团队中的每个人都与萨姆·门德斯和罗杰·迪金斯保持一致的设想。这无疑是很有用的,工作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演员的位置,也可以知道摄影机的运动轨迹和灯光角度。这样,整个摄制组才可以在拍摄前行之有效地调整画面中每条街道和战壕的长度。在价值数百万美元的电影置景地,你不可能总想着即兴发挥——除非你不折不扣地按计划去做了,然后才能有足够的时间与预算去“随心所欲”。


3.摄影机运动与镜头


如果你曾经制作过一镜到底的项目,那么你一定意识到排练是多么的重要。你需要片场里的每一个因素都能在摄影机镜头前完美地同步演绎,这包括了演员、摄影机运动、现场爆破特技等等。为了实现这样的拍摄,罗杰·迪金斯和他的团队使用了两种稳定器:一种是传统的三轴稳定器,另一种则是五轴稳定器——ARRI Trinity。对于那些无法人为操作的大范围调度镜头,他们会接力般地将稳定器安装在各种索道、伸缩摇臂以及车辆等移动设备上。

也是为了能灵活地进行运动设计,他们选用ARRI Alexa Mini LF拍摄《1917》。这是ARRI Alexa Mini的全画幅版,罗杰·迪金斯描述说,这是“他使用过的最小巧的数字摄影机之一。”在镜头使用方面,整部电影都是使用ARRI Signature Primes系列镜头拍摄的,具体包括了35mm、40mm和47mm这三枚镜头在内。



4.布光和剪辑


罗杰·迪金斯在摄制早期面临的最大难题,就是怎样在如此大的置景场地上进行布光,同时还要兼顾到几乎是360°移动的摄影机。是的,在有太阳的情况下,这根本做不到。所以他们只能依靠照度相对稳定的阴天来拍摄白天的外景——如果你想要场景之间的视觉连续性,天气肯定是要保持一致的。这也意味着,在足够方便拍摄的大片云朵到来前,剧组将会有数天无法开工。


但对于夜间的外景布光来说,那就是另一个故事了。小镇部分的夜景戏,整个场景基调是昏暗的,整场戏要给人在噩梦与现实之间不断穿梭的感觉。为了对该场景进行布光,迪金斯使用了一些看起来像是附着在线上的烟花类型的燃烧物。这样,光会在天空中持续的散射,照亮演员与场景。


说到后期制作,剪辑师李·史密斯(Lee Smith)会出现在每一个需要剪辑的镜头的拍摄场地。相关镜头的拍摄期间,他一直在片场,然后在晚上剪辑场景之间的连接镜头,以便团队第二天决定是否可以继续下一场次的拍摄。


在拍摄现场定剪是非常具有挑战性的,因为你必须在现场,坚决果断地判断出最完美的镜头,直接做出选用的决定。事实上,你所选择的镜头会直接影响到接下来的拍摄。剪辑点看起来会很不寻常,因为我们通过道具等手法隐藏了剪切痕迹。说真的,我很好奇,想去电影院看一下成片来了解最终呈现的效果。

⑼ 电影中 怎样从屋外拍摄到屋内 视觉上是一镜到底

房间是摄影棚搭的假房间,摄像机可以直接移动到屋内拍摄,车也是一样是假车,从车门处直接移动到车内拍摄。

⑽ 一镜到底是如何拍摄的

相关工作人员和表演一定到底的演员会事先确定好动线轨迹,当摄影师就位后,摄影师会踩点工作。与此同时,一镜到底开拍后,演员很少出现失误,尤其是一镜到底的MV。

事实上,一镜到底视频更考验的是工作人员与视频演员的默契程度。大部分演员都会事先与摄影师商量好拍摄的场景和变化方向,当演员完成各种各样的动作后,摄影师也会考虑到镜头的问题,不断地进行反复的调整,从而使视频变得更加流畅。

总的来说,摄像机的重量非常高,这也使得摄像机在使用的过程中,摄影师需要练就非常良好的体力。一镜到底视频拍摄难度非常大,因此,大部分公司总会为旗下明星选择良好的拍摄方法,从而使MV质量大幅提升。

阅读全文

与电影一镜是如何拍摄的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陈伟霆演的好看电影有哪些 浏览:243
金钟罩铁布衫电影有哪些 浏览:966
电影游戏视频资讯 浏览:437
微信电影站源码自动解析 浏览:355
学生教育电影有哪些方面 浏览:271
stereohearts是什么电影插曲 浏览:671
在唐山拍摄的电影有哪些 浏览:237
美国电影伴我同行纯音乐 浏览:528
最新中国内地电影票房排行榜 浏览:438
失眠妙方电影免费观看 浏览:565
无下限小电影 浏览:428
电视3d电影软件推荐 浏览:385
用游戏人物拍的电影 浏览:181
北京电影学院动画速写考题 浏览:322
除了肖申克的救赎还有哪些经典电影 浏览:641
主角制作游戏的电影 浏览:237
霍比特人BT电影天堂 浏览:141
电影微信诈骗 浏览:691
如何看待电影吐槽 浏览: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