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主旋律电影为何纷纷走红
过去的一年多里,主旋律大片一路高歌猛进,让中国电影市场为之一振。2017年暑期档,《战狼2》凭借56亿票房问鼎国产电影票房榜榜首;今年春节档,香港导演林超贤在《湄公河行动》后又让《红海行动》凭借过硬的品质实现排片“逆袭”,最终以36亿票房成为第二……主旋律电影为何会赢得如此多的掌声,与会嘉宾代表就相关话题展开了讨论。
这几部电影逐渐打破了以往观众对主旋律影片的“刻板印象”,如不够好看、说教意味太重、浓厚的官方色彩等,而通过自身的类型化和市场化运作,逐步获得口碑和商业的双重认可。北京大学电影与文化研究中心主任戴锦华指出,“这几部产生票房奇观的电影都是同一个类型——动作片。它们的成功是动作片的成功,从而让电影中有关爱国主义、英雄主义等表达被有效地传递出来”。不过她也认为,“当我们作为批评者总结创作时,一定要警惕不要成为票房意义上的成功者的背书者”。来源:光明网
⑵ 若主旋律电影称为主流市场,对电影行业有何意义
主旋律电影是指通过重大历史革命题材或者普通民众生活的题材表现主流意识形态和主流价值观的电影,主旋律电影对电影行业有一个非常好的作用,就是促进电影行业的正面发展,可如果主旋律电影成为市场主流,那么电影行业或许就会因此而停滞不前,停止发展。
一、主旋律电影主旋律电影一般都比较有历史感,题材比较厚重,比如1942,唐山大地震等等。通过这些比较厚重的历史事件,来传播一些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可以说所有关于革命题材的电影都是主流电影。主旋律电影近两年的发展也很不错,比如我和我的祖国、红海行动票房都非常高,不过主旋律电影距离成为主流还有很长一段距离。
三、个人看法主旋律电影的存在对于整个社会都有一个非常好的作用,可以引导人们积极向上,非常有助于社会主义价值观的建设,每年有那么2~3部优秀的主旋律电影出现,就已经可以满足市场需求,再多就没有了意义。历史是用来纪念的,而不是用来娱乐的,有一位伟人说过,所有宣扬真善美的电影都是主旋律。
⑶ 《上海堡垒》全面扑街,是否意味着流量为王的时代终结怎么使电影“叫座,叫好”
六年的时间有多长?《哪吒》用了六年,口碑票房双赢;《上海堡垒》也用了六年,惨败扑街,豆瓣评分甚至有向《逐梦演艺圈》滑去的倾向。六年的时间,已让中国电影市场的成为世界第二大电影市场,让电影市场诞生出《战狼2》《红海行动》《我不是药神》《哪吒之魔童降世》等佳作,让电影观众经历了早期的烂片轰炸后变得成熟,过去那种简单依靠流量明星赚票房的路线,已宣告结束:
现在《上海堡垒》豆瓣评分3.3,其中竟然有超过六成的人打了1分,上映四天票房堪堪过亿,可见人们对其的抵触是有多强。
《上海堡垒》票房口碑双扑街的背后,反映着电影市场的改变,让我们认清这一点,谨慎选择电影投资项目。
在今年初,艺恩数据有一项关于观影驱动因素的统计,其中“演员阵容吸引”这一点从之前的第二名跌落至第六名,排在口碑、预告片、故事、朋友/家人想看、影片类型之后。
由图中可以看出,排在前三的都是和电影自身的质量有关,与演员阵容仅仅位列第六名形成对比,说明:电影观众关注于电影本身胜过演员阵容!如果这还只是一个统计是一个平均值的话,那么现在《上海堡垒》的扑街则以身作则,正式宣告了流量明星路线的终结:像鹿晗这样级别的流量明星能有几个呢?
这样的扑街对电影对演员自身都是极大的伤害。据悉,早在2013年《上海堡垒》的导演就找到鹿晗做了口头约定,等到2017年带着打磨好的剧本再次找到鹿晗时,鹿晗守约并以五年前和导演商定的片酬接了这部电影,结果现在陷入了对电影成本和演员片酬的各种质疑和口诛笔伐中。
如果要说哪里出错的话,这个电影的制作周期跨度太长了!长到电影市场已经翻天覆地,流量明星已成为过去式。据悉电影自身的拍摄3个月就完成并在2017年年底杀青了。假如在2017年之前就完成了对剧本的打磨,或者在杀青之后早早完成后期剪辑等工作在2018年,在《流浪地球》之前就上映,或许电影口碑和票房也不会差到如此地步,杀青后的一年多的后期制作时间完成这样一部电影给观众看,实在说不过去。
现在做个假设,回到开始,假如我们参与投资一部周期长达六年的电影,应该关注阵容里当红的明星呢?还是关注电影故事自身?如果是依照股神巴菲特的理念,应该是关注电影自身的品质,剧本打磨的如何?什么样的演员适合电影中的角色?当然,一般的电影投资周期不会有那么长,更常见的是6个月到1年左右,有明星主演还是很重要的一个因素的。
⑷ 如何看待主旋律剧迎得年轻人的喜爱即兴评述 长一点 有观点 不要太大众的
咨询记录 · 回答于2021-10-05
⑸ “主旋律”电影为何成了香饽饽
主旋律电影最近几年基本上可以说是非常大热的电影类型之一,主旋律电影为何如今成了香饽饽呢?所以对于这些主旋律电影,很多都是父母带着他们的孩子去看的。因为这样的电影的意义是比较深重的,能够很好的进行教育,像这样主题比较深刻的电影,同时能够给观众们带来很大的启发作用,自然是会受到很多人的喜欢。这个才是电影真正的作用。
⑹ 主旋律电影即将抢占市场主流,对此你怎么看
主旋律电影现在很少欢迎,特别是在近几年,就算质量不少很好,也能收获不少票房。于是就出现了大量卖情怀的电影,把观众当傻子一样忽悠。甚至已经有部分导演,走上了主旋律电影的道路。我个人认为这是中国电影市场的悲哀,导演们觉得卖情怀有市场,便开始忽略电影的质量。
3、打着主旋律拍神剧现在国内的主旋律电影也有好的,不过大多数都是打着主旋律的称号,在拍摄一些没水平的电影。甚至有一些电影,已经变成了神剧。整体票房还算可以,可根本没有二刷、三刷的欲望。很多电影看了之后,都让人感觉平淡无奇。宣泄完了自己的情绪,就没有再看的可能性。
⑺ 主旋律电影何以备受年轻人追捧什么样的主旋律剧能讨得年轻人的欢心
引言:在以前的时候,如果有主旋律电影播出,是不太受人重视的,也不受年轻人喜欢的。可是近几年这个现象却大力改善,而且通常情况下电影票房比较高的都是主旋律电影,那么主旋律电影为什么能够受到年轻人追捧呢?什么样的主旋律电影能够讨得年轻人的欢心呢?
其实年轻人在看电影的时候并不是像人们想象的那样只会看一些外国的大片,现在年轻人的审美水平越来越高了。在看电影的时候更多的是看电影本身的讲述什么,表达什么,传达什么,只要以一个高标准高质量的要求去制作一部主旋律电影,那么都能够受到年轻人的喜欢。
⑻ 为什么今年主旋律的电影会获得那么高的票房
200亿、400亿、500亿——近几年,中国电影年度票房不断攀升。2012年以来到至今,电影已成为我国文化艺术领域和文化产业的重要亮点,成为全球电影市场发展主引擎。在这一发展过程中,涌现出的一批红色主旋律电影不断创造出商业奇迹。
而在电影市场化程度越来越高的趋势下,主旋律电影在完成意识形态功能的同时,也加入了更具观赏性、娱乐性的元素,如《离开雷锋的日子》、《冲出亚马逊》、《我的1919》、《我的法兰西岁月》等。
90年代主旋律题材电影的故事主要建立在真实历史事件和人物之上。而2014年上映的电影《智取威虎山》打破这一界限,并且取得了8.8亿的高票房。《智取威虎山》的成功鼓励电影人在主旋律的内容上进行更深的拓展,《战狼》系列、《湄公河行动》以及《红海行动》分别以62亿、11.15亿、32亿的超高票房成为在这方面成功的典范。
⑼ 红色经典再解读,“主旋律”电影如何既叫好又卖座
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什么是主旋律,所谓主旋律就是伸张正义的、爱国主义精神的、宏扬伟大祖国建设成果的、宣宣正能量的电视剧,如~亮剑、开国大典、等等都是好看又卖座的优秀作品。好的作品,优秀的作品,是大众所乐于接受的,同时也是最能创造价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