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观影指南 > 写实主义电影出现的时间

写实主义电影出现的时间

发布时间:2022-08-01 22:29:27

⑴ 新现实主义什么时候开始的

表现现实生活
二战后的意大利社会出现很多问题,面对战争带给人民的创伤,一部分电影工作者选择直面社会现实,带着摄影机来到大街上,来到普通人身边,拍摄反映社会现实的影片。

1945 年,罗西里尼导演的影片《罗马,不设防的城市》将拍摄地点搬到大街上,以人民群众反抗运动为题材,利用非职业演员与自然的光影条件,将电影的戏剧性与现实的纪实性相结合,表现出一种记录式的真实性,创造了一种新艺术风格;这部影片由于表现了真实的社会现实和人民的苦难,受到了意大利观众的喜爱,这激励了很多电影工作者走上街头,用摄影机表现当下所见、当下所感。

此后,新现实主义迅速发展,意大利电影产业在经历了战前长时间的低迷得以复苏。到了1954 年,意大利电影的年产量达到了 200 部影片。

然而,短暂的发展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意大利电影产业危机。随着战后经济的复苏,中产阶级的兴起,新现实主义所表现的赤裸裸的直白的现实已经逐渐远离他们的生活,不能满足观众的观影需求。此时的观众需要更加深层次的表现内心、表现城市中现代人生活的电影艺术,他们需要的不再是“朴实”的悲惨,而是古典的浪漫。

发展阶段
1942年到1945年,是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的准备时期。这一时期开始出现写实主义倾向的电影和文学作品,电影有维斯康蒂的《沉沦》(1942),德·西卡的《孩子们注视着我们》、勃拉塞蒂的《云中四部曲》等。《沉沦》是这一时期的典型代表作品。影片真实的再现了意大利战后社会破败的景象和人们贫困痛苦的生活。

1945年到1950年,是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的全盛时期。这一时期的电影主题主要是对二战期间反法西斯斗争和战后社会问题的真实描述,带有社会批判意向,是典型的新现实主义电影风格。代表作品有罗西里尼导演的《罗马,不设防的城市》(1945年)、维斯康蒂导演的《大地在波动》(1947年)、德·西卡导演的《偷自行车的人》(1948年)、桑蒂斯导演的《罗马11时》(1952年)。

其中《罗马,不设防的城市》真实的反映了当时意大利的抵抗组织和人民的斗争和生活;拍摄手法和传统的截然不同,体现出真实性。《大地在波动》描绘了西西里岛上的一个小渔村的村民的生活艰难,但却心甘情愿的受人剥削,其中有一个渔民无法忍受剥削而奋起反抗,结果败给了沉默的大多数,为了活下去只有继续回到之前被剥削的生活。《偷自行车的人》是新现实主义代表之作,描绘了城市中失业工人的艰难生活,其中描绘的一对父子成为电影史上令人难忘的动人瞬间。

1950年到1956年,是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逐渐走向衰落的阶段。1956年,德·西卡和柴伐梯尼合作的影片《屋顶》上映后,宣告新现实主义作为一个电影创作运动宣告结束。

⑵ 西方电影的发展史

一:电影的的发明
1895月12月28日,卢米埃尔兄弟在巴黎卡铺辛路十四号的“大咖啡馆”地下室中第一次公开售票播放电影,标志着电影的正式诞生。此后,电影影响愈大,被成为“机械文艺女神”。其诞生和成长的历 史,也即是连续摄影的机器、坚韧敏感的胶片和连续放映的机器这三种技术手段改进的过程。
(一)视觉残留原理(0.1s~~0.4s)
比利时:普拉托
(二)照相技术
1.1824年,法国:尼艾浦斯——《餐桌》(世界第一张照片)
2.英国:穆布里奇——第一个将照相术用于活动摄影
3.法国:马莱——1882年,第一次用一台摄影机拍摄电影
——1888年,第一架电影摄影机诞生
(三)动画
1888年,法国:雷诺——光学影戏机
(四)胶片
1889年,爱迪生vs伊斯曼工厂合作创制
(五)放映机
1.1894年,迪克逊vs爱迪生——电影视镜
2.法国:奥古莫斯
3.法国:卢米埃尔兄弟——活动电影放映机
二:电影美学思潮与流派
(一)写实主义
1.朴素写实主义(电影是“重现生活的机器”)
卢米埃尔兄弟——《工厂的大门》《婴儿的午餐》《火车进站》
2.纪录片派
(1)美国:弗拉哈迪(人类学纪录流派)——《北方的纳努克》
(2)维尔托夫(电影眼睛派)——《电影真理报》《电影眼睛》《前进吧,苏维埃》《在世界六分之一的土地上》
(3)英国:约翰*格里尔逊
《飘网渔船》《从乡村来到城市》《夜邮》
(4)荷兰:尤里斯*伊文思——《桥》《雨》《四万万人民》《风》
3.德国新客观派(即“街道电影”)
卡尔*格吕纳——《街道》
乔治*派勃斯特——《没有欢乐的街》
布鲁诺*拉恩——《街头惨剧》
4.法国诗意现实主义派
(1)先驱者
雷内*克莱尔 让*维果
(2)代表人物
让*雷诺阿——《母狗》《游戏规则》(最终确立世界电影写实主义传统并形成系统的写实主义电影语法)
5.意大利新现实主义
(1)口号
“还我普通人”“把摄影机扛到大街上”
(2)诞生标志
1945年,罗西里尼——《罗马,不设防的城市》
(3)代表人物
罗西里尼 维斯康蒂 德*西卡 西柴烈*柴伐梯尼 德*桑蒂斯
(4)代表作
《偷自行车的人》《罗马11时》《艰辛的米》《温别尔托*D》
6.心理式写实主义
(二)现代主义
1.欧洲先锋电影运动(以法国先锋电影运动为主)
(1)创始人
法国:路易*德吕克
(2)代表作
《机械舞蹈》《幕间休息》《一条安达鲁狗》《卡里加里博士》
2.法国“新浪潮”电影运动
(1)代表人物
安德烈*巴赞(精神之父) 特吕弗 戈达尔 夏布罗尔 雅克*里维特
(2)代表作
《精疲力尽》《四百下》
(#)注:左岸派——《广岛之恋》《去年在马里昂巴德》
3.意大利现代主义电影运动
(1)米*安东尼奥尼——《奇遇》《夜》《蚀》《红色沙漠》《放大》
(2)费德里科*费里尼——《道路》《八部半》
(三)娱乐电影
1.重要人物
梅里爱 爱森斯坦 普多夫金
格里菲斯——《一个国家的诞生》
2.中心:好莱坞
(四)政治电影
1.法国
(1)代表人
雷内*阿利奥 卡兰*卡尔兹 雷内*伏几埃
(2)代表作
《罢工中的铁路员工》《这仅仅是开始》《温德尔工厂的复工》
2.意大利
(1)代表人
塔维亚尼兄弟 弗朗西斯科*罗西
(2)代表作
《怀疑》《奎伊玛达》《马太伊事件》《一个警察局长的自白》《对一个不受怀疑的公民的调查》《工人阶级上天堂》《希特勒的最后十天》《墨索里尼的最后行动》《我们曾如此相爱》三:好莱坞电影
(一)好莱坞影都简史
1.1909年11月,“好莱坞之父”格里菲斯率领剧组至此拍摄影片
2.八大影片公司
米高梅(MGM) 派拉蒙 华纳兄弟 20世纪福克斯
雷电华(RKO) 环球 联美 哥伦比亚
3.好莱坞制片业五大基本特征
高成本 高科技 高片酬 高收入 高利润
(二)好莱坞电影发展史
1.默片时期(1896~~1923)
卓别林——《淘金记》《城市之光》《摩登时代》《大独裁者》
勃斯特*基顿(喜剧电影奇才)(石面人)——《航海家》《将军号》
哈洛德*苏埃德
哈莱*兰登
2.有声电影时期(1923~~1932)
(1)1926年,华纳:《唐璜》
(2)1927年,华纳:《爵士歌王》
(3)1927年,《纽约之光》(标志有声电影正式诞生)
3.蓬勃发展时期(1932~~1941)
(1)演员
MGM:葛丽泰*嘉宝 克拉克*盖博 瑙玛*希拉 费雯*丽
华纳:卑蒂*戴维斯 亨弗莱*鲍嘉
派拉蒙:玛琳*黛德丽 克劳黛*考尔白 贾利*古柏(英雄明星)
电影神童:奥逊*威尔斯
(2)代表作
《安娜*克里斯蒂》《瑞典女王》《茶花女》《乱世佳人》《一夜风流》
《告密者》《公民凯恩》《一个明星的诞生》《红衫泪痕》
《绿野仙踪》《呼啸山庄》《关山飞渡》《费城故事》《蝴蝶梦》 《青山翠谷》
4.二战时期(1939~~1945)
《血雨腥风》《大独裁者》《纳粹间谍的自白》《希特勒的子孙》
《纳粹党徒》《卡萨布兰卡》
5.二战后时期(1945~~20C70S末)
威廉*惠勒——《黄金时代》
约翰*休斯敦——《宝石岭》
金*维多——《太阳浴血记》
贾利*古柏——《弗吉尼亚人》《永别了,武器》《战地钟声》《正午》
亨弗莱*鲍嘉——《非洲皇后号》《马耳它之鹰》《黑道》《夜长梦多》
奥黛丽*赫本——《罗马假日》《战争与和平》《窈窕淑女》
玛丽莲*梦露
伊丽莎白*泰勒
凯瑟琳*赫本
6.20C70S末~~20C80S末
《克莱默夫妇》《普通人》《母女情深》《坠入情网》
《金色池塘》《雨人》《为黛西小姐开车》
乔治*卢卡斯《星球大战》系列
斯蒂芬*斯皮尔伯格《E*T外星人》《第三类接触》《大白鲨》《夺宝奇兵》
《紫色》《太阳帝国》
7.20C90S~~
《木乃伊》《骇客帝国》《第六感》《女巫布莱尔》《诺丁山》《落跑新娘》《间谍奥斯汀》《老爸向前冲》《将军的女儿》《美国派》《泰山》《花木兰》《狮子王》《沉默的羔羊》《阿甘正传》《肖恩克的救赎》《勇敢的心》《楚门的世界》《泰坦尼克号》
斯蒂芬*斯皮尔伯格《辛德勒名单》《侏罗纪公园》《拯救大兵瑞恩》
(三)好莱坞电影业的特色
1.制片厂制度
2.明星制
3.独立制片人制度
1977年,伍迪*艾伦《安女尼*霍尔》
斯派克*李
昆廷*塔伦蒂诺
斯蒂文*索德伯格
卡梅隆*克罗
科恩兄弟
4.类型片
(1)西部片
1903年,埃德温*鲍特《火车大劫案》(奠定西部片基本特点)
1939年,约翰*福特《关山飞渡》(西部片特点全面形成)
《大地惊雷》《约克军曹》《正午》
《不可饶恕》(20C90S西部片复苏标志之一)
《与狼共舞》(20C90S西部片复苏标志之一)
(2)科幻片
梅里爱《月球旅行记》
德国:弗里茨*朗格《大都市》(世界第一部现代科幻片)
英国:《侏儒》
1968年,斯坦利*库布里克《2001:漫游太空》(美国第一科幻片)
《第三类接触》《星球大战》《侏罗纪公园》《天地大冲撞》《骇客帝国》
(3)歌舞片
《爵士歌王》《百老汇旋律》
勃斯比*伯克莱《第42街》
弗雷德*艾斯蒂尔——《高帽》《巡回演出》
金*凯利——《雨中曲》(第一歌舞片)
(4)犯罪片
1927年,《黑社会》
《疤面大盗》《教父》
阿尔弗雷德*希区柯克(悬念大师)《三十九级台阶》《失踪的女人》《蝴蝶梦》《爱德华夫人》《美人计》《后窗》《晕眩》《西北偏北》《精神病患者》《群鸟》
(一)法国电影简史
1.卢米埃尔兄弟
《工厂的大门》《婴儿的午餐》《火车进站》《出港的船》《水浇园丁》
2.梅里爱
《贵妇人的失踪》《橡皮头人》《管弦乐队指挥》《月球旅行记》
《太空旅行记》《爱德华七世加冕典礼》
3.拉菲特兄弟
《吉斯公爵的被刺》《俄狄浦斯王》《哈姆雷特》《麦克白》
4.印象派(20C20S)
路易·德吕克《狂热》《沉默》《西班牙的节日》《流浪女》
谢尔曼·杜拉克《微笑的布德夫人》
阿倍儿·冈斯《车轮》《拿破仑传》
让·爱浦斯坦《红色旅店》
莱皮埃《黄金国》
5.抽象主义(20C20S)
费尔南多·莱谢尔《机械舞蹈》
雷内·克莱尔《幕间节目》
6.超现实主义(20C20S)
谢尔曼·杜拉克《僧侣与贝壳》
布努艾尔《一条安达鲁狗》
7.诗意现实主义(20C30S)
雷内·克莱尔《巴黎屋檐下》《百万法郎》《自由属于我们》《七月十四日》
让·维果《尼斯景象》《塔利斯》《操行零分》《驳船亚特兰特号》
让·雷诺阿《母狗》《幻灭》《游戏规则》《吾土吾民》
8.新浪潮运动(1958~~1962)
夏布罗尔《漂亮的塞尔其》
特吕弗《淘气鬼》《四百下》
戈达尔《筋疲力尽》
9.左岸派
阿仑·雷乃《广岛之恋》《去年在马里昂巴德》
亨利·科尔皮《长别离》
罗布·格里叶《横跨欧洲的特快列车》
玛格丽特·杜拉《印度之歌》

⑶ 写实主义电影的相关信息

也许可以这样说,刻意、做作的爱迪生电影开创的是电影艺术的技巧主义流派,而自然、生动的卢米埃尔电影开创的则是写实主义流派。直到今日,美国电影的主流仍然是技巧主义的,而欧洲电影的主流则是写实主义的。就娱乐观众而言,现在的美国电影是远胜于欧洲电影了,但在当时,美国电影却在欧洲电影的打击下一败涂地。即使是技巧性的电影,美国电影也无法跟法国魔术师梅里爱首创的特技电影相比。自然,钱是不能让外国人来赚的。美国电影界人士大力呼吁政府要保护美国电影市场,呼吁美国观众要本着爱国心看美国电影。终于,美国海关以未获许可为由没收了卢米埃尔公司的机器设备,工作人员跳上轮船逃回了法国。在进军美国一年之后,卢米埃尔公司退出了美国市场。

⑷ 写实主义电影理论

二战以前,形式主义倾向的电影理论占据主导地位,它强调电影作为一门艺术的要点在于电影与现实的差异;四十年代后以巴赞和克拉考尔为代表的、强调电影与现实同一性的“完整电影”观念登上历史舞台,使写实主义成为经典电影理论时期的核心之一。
一般认为,世界电影理论史的第一个里程碑是蒙太奇学派,第二个里程碑是写实主义理论,第三个里程碑是麦茨为代表的电影符号学。

一、写实主义电影的兴起

罗西里尼:新现实主义就是生活本身。柴伐梯尼:新现实主义的影片要从素材本身产生结构。
新现实主义深受现象学的影响,后者以“回到事物本身”为口号,认为现象与本质并不是分开的,现象就是事物本身。梅洛∙庞蒂的知觉现象学强调认知对象的整体性、多面性和暧昧性,强调对世界进行观察和描述而不是分析和解释。这些都可在写实主义电影理论主张中一一找到对应。

二、巴赞

巴赞没有系统的电影理论著作,但他为数众多的电影评论中却贯穿着他的电影观念。他的理论是“从电影现实中生长出来的”,与创作实践保持着良好的弹性和互动关系,又进一步影响了电影史的发展,“这是学院派的理论所很难企及的。”(陈晓云老湿对巴赞评价极高啊。。。)
巴赞电影理论的核心:摄影影像的本体论,电影的心理学起源,电影语言的演进。
在≪“完整电影”的神话≫中,巴赞颠覆了乔治•萨杜尔关于电影起源的思路,认为发明者的预想是第一性的,技术发明则是第二性的。
巴赞称景深镜头为“电影语言发展史上具有辩证意义的一大进步”,但他并不排斥蒙太奇,只是把蒙太奇贬为一种次要的电影手段。
巴赞的理论给予观众足够的尊重,让他们自由选择对事物和事件的解释,这对法国新浪潮影响深远。特吕弗说:“没有正确的画面,正确的只有画面。”戈达尔说:“电影是每秒24格的真理。”“现实是一部没有拍完到电影。”
巴赞的电影写实主义事实上包含了三个方面:表现对象的真实,时间空间的真实,叙事结构的真实。

三、克拉考尔

与巴赞不同,克拉考尔是一位演绎性的理论家,重视理论体系的完整和严密,以一种高高在上的严密封闭的理论体系观照电影事实,对创作影响较小,其影响基本上局限于理论领域。由于其主要电影理论著作是移居美国后用英语出版,所以长期以来影响力局限于北美。
克拉考尔认为电影因其群众性所以比其他艺术更能反映一个民族的精神、映射其无意识和幻想,所以他在≪从卡里加利到希特勒:德国电影心理史≫一书中通过对上世纪20~30年代德国电影的选择性分析考察了1918~1933年的德国历史和德国民族心态。
克拉考尔在研究中综合使用了现象学、马克思主义、精神分析理论、社会学等研究方法,把电影美学、民族心理状态和社会政治关联起来,开辟了崭新的理论天地。
≪电影的本性:物质现实的复原≫一书中“复原”二字包含双重含义:一是“神学的表述”(克服和超越异化的“救赎”)或道德表述,二是美学表述。
克拉考尔的部分没有彻底看明白,他关于电影与现实的近亲性的问题,还有待将来回过头来进一步理解。接下来到电影符号学了,个人感觉最抽象、最难懂的部分

⑸ 写实主义电影的写实主义电影的起源

欧洲的发明家们之所以敢明目张胆地挑战爱迪生,是因为爱迪生没有在欧洲注册摄影机和活动视镜的专利。他在美国注册专利时,专利局的官员问他是否愿意多交150美元,把专利权扩展到法国和英国,他断然拒绝,认为不值。等到他发现电影可以带来巨额利润,法国和英国的发明家成为他最强有力的竞争对手时,已经太晚了。
我们得感谢爱迪生犯了这个商业错误,否则以他对电影前景的短视,电影这个新生儿的成长将大受阻碍。以卢米埃尔兄弟为代表的欧洲发明家们,对爱迪生的机器主要做了两方面的改进:一是把以电力驱动、笨重不堪的爱迪生摄影机改造成了手摇的便携式摄影机,可以随时随地进行拍摄;二是抛弃了活动视镜,代之以放映机,卢米埃尔摄影机就同时可以当做放映机使用。大银幕放映的魅力远远超过了小家碧玉式的活动视镜,爱迪生机器提供的只是新鲜感,卢米埃尔的发明引起的却是震撼,连爱迪生也给震了,也转而研究放映机。但是这时候狄克逊已跟爱迪生闹翻了,跳槽去了另一家电影公司,爱迪生找不到人来干这事了。碰巧,有一个发明家发明了一台放映机,要买爱迪生的名声推销。爱迪生求之不得,给这台放映机贴上了“爱迪生”标签,于1896年4月23日在纽约一家音乐厅首次展出。这次放映的电影中,包括一部从英国进口的海滨风景。当海浪迎面冲打过来时,前排的观众都吓得跳了起来。而类似的情景,早在半年前就在巴黎的大咖啡馆里发生过了。
这台所谓爱迪生放映机的质量比不上卢米埃尔的电影机,爱迪生公司出品的电影也无法与卢米埃尔公司的电影相比。爱迪生摄影机只适于固定在室内拍摄,也就只能拍一些室内表演。最初只是拍一些简单的动作,比如他们拍摄的第一部电影《弗雷德·奥特打喷嚏》,就只是爱迪生公司里的一名工人表演打喷嚏的特写,此外还有跑啊、跳啊、打啊,诸如此类。以后又请了戏剧演员到摄影机前做短暂的表演。在爱迪生眼中,摄影机就像是剧场中一名坐在最好座位上的观众,这些演员的表演也跟在舞台上一样的刻意、做作。一开始大家对电影还觉得很新鲜,不管放的是什么内容,只要能动,就可以看得津津有味。但新鲜感很快就消失了,观众们对电影内容的要求也变得苛刻了,这类几十秒钟的“动作片”很快就失去了魅力。相反的,卢米埃尔兄弟及其手下,却带着摄影机上山下乡、漂洋过海,去捕捉自然风光、名胜古迹、时事新闻和日常生活,即使是有意安排的表演,也强调自然、平实,以假乱真。
清新、生动的卢米埃尔电影征服了全世界的观众。如果观众看到的是异国情调,他们觉得新奇;如果看到的是家乡景象,他们觉得亲切,这种重现自然、生活的魅力,是不会过时的。卢米埃尔兄弟同时也派出人马四处推销他们的电影,在首次公映之后的一年之内,卢米埃尔兄弟的电影已遍布世界各地。卢米埃尔电影正式登陆美国,是在爱迪生放映机展出之后的两个月。1896年6月29日纽约的首映式,在观众们狂热的“卢米埃尔兄弟,卢米埃尔兄弟!”的欢呼声中结束。

⑹ 世界电影史了解的进来!

1895~1910● 12月28日卢米埃在巴黎大咖啡厅放映自制的十部影片(1895)
● 第一家专映有声电影的「留声影院」在法国成立(1900)
● 柏格森之喜剧论文《论笑》发表(1900)
● 维他公司vitagraph成立(1900)
● 爱德温.波特的《美国消防员生活》采用复杂的户外拍摄镜头,并以溶的手法连接镜头,开启之后剧情片的拍摄手法(1902)
● 四月,美国第一家长期放映电影的戏院「电化剧场」在洛杉矶开幕,由汤玛斯.陶利创立 (1902)
● 传记公司开始在室内摄影棚使用人工灯光(1903)
● 美国第一家「五分钱戏院」在匹兹堡设立(1905)
● 爱弥儿.考尔正试探动画影片的可能性(1905)
● 第一部卡通影片:《做鬼脸的步骤》,由詹姆士.史都华.布莱顿制作完成(1906)
● 李狄佛斯特发明的音管,指出电子声音扩音的可能性(1906)
● 澳洲的第一部警匪片《大盗凯利的故事》完成,长度约一小时(1906)
● 此年估计每周约有八千万美国人光顾五分钱戏院(当时美国人口约一亿人),而全美已有五千家以上的五分钱戏院(1907)
● 葛理菲斯到传记公司工作,因为影片生场量大,于是发展出分工模式,使得电影导演首度由不懂机器的人来担任(1907)
● 美国「国家检查局」成立(1907)
● 法国开始制作舞台式的艺术电影(1907)
● 爱迪生合组「电影专利公司」,授权拍摄、发行与放映电影(1908)
● 「火车大劫案」导演爱德温.波特与爱迪生公司决裂,爱迪生公司不久后停止拍片。至此 初始电影渐被剧情片取代(1909)
● 卡尔.德兰姆利用IMP公司旗下的女演员:法伦丝.罗兰斯的假死亡消息,造成明星风潮 (1910)
● 葛理菲斯率领公司的演员与工作人员到洛杉矶定居,许多电影公司相继搬到加洲的好莱坞地方发展(1910)

重要作品:
《月球之旅》A Trip to the Moon
1900/梅里叶/法国/黑白
《美国消防员的生活》The Life of an American Fireman
1903/爱德温.波特/美国/黑白
《火车大劫案》The Great Train Robbery
1903/爱德温.波特/美国/黑白
第一部西部片的诞生。
《灵犬救主记》Rescued by Rover
1905/西希.赫普渥斯/英国/黑白
开创在屏幕上说故事的技巧,是葛里菲斯之前剪辑最巧妙的作品。
《鹰巢历险记》The Eagle’s Nest
1908/爱德温.波特/美国/黑白
内容描述营救被老鹰捉去的婴儿的过程,葛里菲斯演出并在此片中学习到导演的技巧。 1911~1920
● 华纳兄弟开始制作电影(1912)
● 第一本电影杂志《影剧》在美国问世(1912)
● 赛纳特的基斯东公司成立(1912)
● 阿道夫.索克成立「名人公司」(1912)
● 威廉.福斯成立「票房诱力公司」(1912)
● 赛纳特制作第一部美国喜剧长片《泰莉的伤心罗曼史》,使卓别林踏上明星之路(1912)
● 美国「环球公司」成立(1912)
● 葛理菲斯成立自己的电影公司(1913)
● 西席.地米尔为了拍摄《番妻记》至加州,以每月七十五元租下好莱坞谷场(1913)
● 达达沙赫.法兰克完成第一部印度电影,器材则全部由英国进口(1913)
● 第一家重要的新型豪华戏院「河滨戏院」建于百老汇(1914)
● 霍金逊成立派拉蒙公司(1914)
● ●贝拉斯哥的灯光技术师布克兰至好莱坞(1914)
● 梅里叶拍完他的最后一部电影(1914)
● 第一次世界大战让许多国家管制敌国电影进口,间接为本国电影保留了发展空间(1914)
● 卡尔.兰姆建立宏大的环球摄影城(1915)
● 「电影专利公司」被法院宣判违反托拉斯法,宣布倒闭(1915)
● 葛理菲斯,英斯与赛纳特成立铁三角影业公司(1915)
● 「票房诱力公司」改名为「福斯公司」(1915)
● 1915~1917之间确立了好莱坞的经济模式(1915)
● 哈佛大学心理学家雨果.孟斯特堡写下《电影剧-心理的研究》(1916)
● 艾伦.瑞在《万神殿》中改良贝拉斯哥式布景(1916)
● 卓别林至转至「互助公司」发展(1916)
● 德国政府成立「乌发制片公司」,开始拍摄战争宣传影片,以压制国内的反战声浪 (1918)
● 莫斯科成立国家电影协会,俄国教育局电影部严格管制胶卷(1918)
● 法国电影受「百代公司」与「高蒙公司」垄断(1919)
● 苏联将电影收归国有,并设立第一个电影学校:「苏联国立电影学院」(1919)
● 《卡里加利博士的小屋》掀起德国表现主义电影的高潮(1919)
● 葛理菲斯、卓别林、玛丽.毕克馥与范朋克成立「联美公司」(1919)
● 法国的路易.德.吕克创设第一个展示与保存过去电影的社团(1920)
● 苏联电影锐减,戏院关门4/5以上(1920)

重要作品:
《国家的诞生》The Birth of a Nation
1915/大卫.葛里菲斯/美国/黑白
美国第一部片长超过12本的电影,同时也是美国自有电影以来卖座最高的影片。但因电影中
的种族问题而引起社会上很大的反弹,甚至禁演。
《偏见的故事》Intolerance
1916/大卫.葛里菲斯/美国/黑白
制片费200万美金,同时为了电影中巴比伦一段故事而建了一段城墙。影片共分四段,内容深
刻。可惜因为结构复杂而抽像,引不起观众的兴趣而票房惨败。又译为《忍无可忍》、《党
同伐异》。
《卡里加利博士的小屋》Cabinet Des Caligari
1919/罗勃.韦恩/德国/黑白
德国表现主义的滥觞,开启后来表现主义电影在画面处理上的独特手法。
《寻子遇仙记》The Kid
1920/查理斯.卓别林/美国/黑白
当时卓别林官司缠身,为了怕这部影片被法院收押而在旅馆中剪辑,亦开启了他笑中带泪的
风格。
《杜丽的冒险》The Adventure of Dolly
1908/大卫.葛里菲斯/美国/黑白
葛里菲斯的第一部导演作品,因为大受欢迎而将每况愈下的传记公司扶持起来。1921~1930
● 战后经济困顿,列宁实施新经济计画,允许私人企业,电影制作环境因而改善(1921)
● 20年代,美国开始*纵全世界电影市场(1921)
● 20年代开始大量拍片的「乌发公司」发明平面式剪辑机(1921)
● 约翰.福特加入福斯公司(1921)
● 战后外片恢复进口,票房收入转用于本国制片(1922)
● 战后组「国家电影企业」,垄断本土电影制作、发行与进口,「教育委员会」则负责意识型态方向(1922)
● 苏联,维多夫开始制作「电影真理报」,实为半纪录、半宣导、半实验的非剧情片 (1922)
● 「美国电影制作与发行组织」(M.P.P.A)或称「海斯办公室」成立,是美国影片公司本身 的审查组织(1922)
● 列宁鼓励纪录片与新闻片的制作(1922)
● 加拿大的罗勃.佛莱赫蒂拍出《北方的南努克》,是影史上第一部在世界各地的商业电影 院放映的纪录片(1922)
● 艾森斯坦开始接触电影,提出了「吸引力蒙太奇」(1923)
● 苏联政府再度将影业收归国有(1923)
● 美国的华纳兄弟公司正式成立(1923)
● 德国导演受聘到好莱坞发展(1923)
● 「人民电影企业」成立,负责制作与共党意识型态一致的政治电影(1923)
● 德国电影面临财政困难,愈来愈倚靠好莱坞出资,德国电影人材亦大量流向好莱坞(19 24)
● 1924~1929为苏联电影的黄金时期
● 美国哥伦比亚公司与米高梅此年相继成立(1924)
● 华纳公司买下维他公司(1925)
● 英国成立电影学会(1925)
● 苏联将「国家电影企业」改组成「苏维挨电影托拉斯」(1925)
● 苏联政治局决议国家不干涉艺术形式,俄国蒙太奇运动得以全面发展(1925)
● 苏联宣称已发展出一种电影配音系统(1926)
● 20年代中期,贝尔以电传送声音和留声机的技术配合记录(1926)
● 首部彩色片《光荣历险记》完成(1926)
● 华纳公司发明维他风录音设备,福斯公司随后和通用电器发明穆菲通奠定有声电影基础(1926)
● 由特艺彩色拍摄的《黑海盗》出品(1926)
● 第一部有音乐声带的《唐璜》由华纳公司出品,影片的摄制费升高,但是较传统在戏院雇用乐团演奏更为经济(1926)
● 英国国会通过电影法来保障英国的电影事业(1927)
● 法国的手持摄影机发明(1927)
● 第一部有音乐、对话声带的《爵士歌手》由华纳公司出品,有声片流行后,许多默片演员成为过去式(1927)
● 霍金逊组成新「派拉蒙公司」(1927)
● 20年代末,苏联电影发展蓬勃(1927)
● 「美国影艺学院」由米高梅总裁路易梅耶提议创立(1927)
● 法国亚伯.冈斯的《拿破伦》首度向全世界展示由三个银幕构成的电影(1927)
● 好莱坞进入「古典好莱坞时期」,产生多位著名导演如:法兰克.卡普拉,约翰.福特等。类型电影在这时期发展至成熟,叙事手法产生通则如:连戏剪接、线性叙事等。(1928)
● 默片巨匠巴斯特.基顿结束自己的片厂,加入米高梅公司。但是大制片场的拍摄体系让基 顿无法适应,不久其电影生涯及告结束(1928)
● 艾森斯坦的《十月》受到苏联当局斥为「形式主义」(1928)
● 美国影艺学院管理委员会主席范克朋提出颁发金像奖的构想(1928)
● 完全有声对白电影《纽约之光》上映(1928)
● 雷电华公司成立(1928)
● 华特.狄士尼创造出米老鼠(1928)
● 2月10日首届奥斯卡金像奖产生,5月16日在好莱坞的罗斯福大饭店颁发,最佳影片是《铁翼雄风》(1929)
● 20年代晚期,大众的兴趣转向广播,默片市场已达饱合,法国的印象主义没落(1929)
● 超现实主义内部分列(1929)
● 艾森斯坦到好莱坞学习有声技术(1929)
● 1929~1937年,苏联电影*纵在薛姆亚斯手中,他使各形式主义的艺术家都合乎党的路线(1929)
● 英国人约翰葛里逊拍摄出描写渔人生活的《漂流》大受好评,并且使他成功说服英国之E MB成立电影处,全力推动英国的纪录片运动(1929)
● 30年代的电影确定剧本是影片创作的基本原则(1930)
● 1930年代彩色底片广为流传,为彩色摄影的高亮度灯光出现,直接影响深焦效果(深焦摄 影)的拍摄手法产生,并成为40年代的特色(1930)
● 西电、RCA两家公司制片厂成为摩根洛克裴勒的拥有物(1930)
● 罗马天主教徒马丁奎格莱、丹尼尔洛德草拟好莱坞制片法案(1930)
● 隔音设备(隔音罩)可以直接包着摄影机,不必再连机带人藏在亭里,摄影机至此可活动 自如(1930)
● 日本电影大致分为时代剧与现代剧两类,重要导演包括衣笠贞之助、沟口健二、小津安二郎等(1930)

重要作品:
《吸血鬼》Nosferatu
1922/穆瑙/德国/黑白
承继《卡里加利博士的小屋》而来的表现主义电影,同时也是电影史上的第一部西血鬼作品。选择拍摄户外的自然景来对比古堡中的阴郁,塑造出极为恐怖的气氛。
《北方的南努克》Nanook of North
1922/罗勃.佛勒赫提/美国/黑白
美国纪录片之祖。这部作品并非完整的纪录片,以爱斯基摩人的人物和背景的经验去自然发展电影,情感较为抒情。
《十诫》The Ten Commandments
1923/西席.地米尔/美国/黑白
全片最大噱头是摩西将红海分成两半的特技场面。这部片使西席.地米尔成为大场面电影的 权威。
《波坦金战舰》Potemkin
1925/艾森斯坦/苏俄/黑白
每个画面以节奏性的正确秒数停留在银幕上,并透过不同镜头的相互对比而产生不同意义。 艾森斯坦的撞击蒙太奇的最佳表现。
《将军号》The General
1926/巴斯特.基顿/美国/黑白
电影意念与导演技巧皆非常复杂,默片喜剧钜匠基顿的代表作。
《大都会》Metropolis
1926/佛列兹.朗/德国/黑白
佛列兹.朗在德国时期的代表作,是一深刻的政治寓言电影。其中未来世界的画面成为后来 多科幻电影的模仿对象。
《母亲》Mother
1926/普多夫金/苏俄/黑白
与艾森斯坦同时期的苏俄电影大师,比较不同的是普多夫金的蒙太奇理论为「堆积蒙太奇」 。
《拿破伦》Napoleon
1927/亚伯.冈斯/法国/黑白
首用三重银幕型式,对电影技术贡献良多。
《安达鲁之犬》Un chine Andalou
1929/路易斯.布纽尔/法国/黑白
超现实主义电影的滥觞。

1931~1940
● 有声片的准备阶段完成,好莱坞的概貌显现(1932)
● 美国多数电影公司与院线有很亲密的关系(1932)
● 8月6日「威尼斯影展」开始,是电影史上第一次影展(1932)
● 明星制度全面运作,片厂制度(美国片厂时代)亦继续发展。经济不景气未能对技术(如彩色、声音)全面投资开发(1933)
● 电影业第一次受经济低迷打击,票房猛跌,产品骤减。电影业的因应措施:两片联映,以渡危机(1933)
● 好莱坞制片法案通过实施(1933)
● 桃乐丝.雅兹诺的《Christopher Strong》描写一个女飞行员未婚怀孕及自杀的故事。是古典好莱坞时期唯一女导演,片中常出现独立自主的女性形象,但限于当时好莱坞风气,多无好下场(1933)
● 电影公司渡过经济不景气危机,开始赚钱(1935)
● 特艺七彩的出现让弧形灯又重新问世。到了30年代中期,特艺七彩的花费减少,大片厂才在「钜片」时使用,如李穆林的《浮华世界》是全部彩色的剧情片(1935)
● 福斯与廿世纪公司合并成「二十世纪福斯公司」(1935)
● 所有八大电影公司的主要股源都在Morgan与Rockefeller两大银行集团中(1936)
● 英国制作225部电影,是当时世界第二多产国家(1936)
● 美国尝试用成本高的彩色底片拍摄,代替黑白,终获成功(1939)
●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美国演艺工作人员约有4万人从军,劳军活动与激励士气影片蓬勃 ,在国内市场兴旺,而剧情片产量减低(1939)
● 9月1日举行第一届的坎城影展,艺术电影在世界影展中获得肯定。此时期重要导演有尚.雷诺、卡尔.德莱叶、路易斯.布纽尔等(1939)

重要作品:
《城市之光》City Light
1931/查理斯.卓别林/美国/黑白
卓别林作品本质内涵的表征。
《科学怪人》Frankenstein
1931/詹姆斯.惠尔/美国/黑白
片厂时期美国环球片厂以恐怖片最为叫座,本片即为当时的代表作。
《疤面人》Scarface
1932/霍华.霍克斯/美国/黑白
华纳公司以警匪片最为有名。
《一夜风流》It Happened One Night
1934/法兰克.卡普拉/美国/黑白
奥斯卡史上第一部大满贯(获得最佳影片、导演、编剧、男女主角)的电影,也是美式神经 (脱线)喜剧的代表作。
《礼帽》Top Hat
1935/美国/黑白
30年代美国歌舞片大受欢迎,其发源地为雷电华公司。这部即为当时雷电华旗下最有名的舞 王佛雷亚士坦与金姐罗吉丝的作品。
《白雪公主》Soow White and Seven
1937/华德.迪士尼/美国/彩色
第一部动画长片。
《游戏规则》The Rules of the Game
1939/尚.雷诺/法国/黑白
风格诡谲讽刺,场面调度淋漓尽致,描写爱情与道德相抗的故事。
《驿马车》Stagecoach
1939/约翰.福特/美国/黑白
约翰.福特再创个人西部片的第二个高峰。
1941~1950
● 年仅26岁的奥森.威尔斯完成第一部剧情长片《大国民》,内容描述大人物的内心空虚与社会黑暗面,手法新颖独特,得到当年纽约影评人协会最佳影片与奥斯卡九项提名,在影史上影响极大。(1941)
● 「新写实主义」是意大利影评人恩柏脱.巴巴洛讨论1942年的意大利电影所定之名词(19 42)
● 在墨索里尼时期,电影由其弟弟管辖。专注于历史宫闱片及煽情的上层社会通俗剧,即是 「白色电话电影」(1942)
● 墨索里尼1943年下台后,许多导演开始拍摄能够反映社会现实的电影,形成以后的新写实主义运动(1943)
● 政府支持与美国的援助,新写实主义运动能够维持,到了1948年以前,这个运动已与政府有密切的联系而少受到检查的干扰(1943)
● 1945年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各国停止拍摄政宣电影。欧洲电影因为战火而没落,致使美国 电影在市场上独大。苏联等共产国家强调国家主义的电影,因为冷战在西方国家中不复存在,电影又恢复其艺术特质。
● 1945年因为电影片厂受到战火的摧残,有声设备也极匮乏。因此新写实主义的场面调度大 量采用写实的外景,摄影品质也接近粗糙的纪录片
● 「非美活动调查委员会」从1947年开始对好莱坞展开政治调查并引发「十君子」事件,好 莱坞的古典模式渐渐受到现实生活挑战
● 1947~1957年,法国政府以强制配额、贷款等手段辅助电影。且国际合作亦流行(1947)
● 40年代末,磁性录音带取代唱片,电子处理音乐的方法(剪接)出现(1948)
● 战后,美国最高法院对派拉蒙公司耗时多年的法案作出最后裁决,规定电影公司必须卖掉他们的戏院(1948)
● 米高梅宣布减薪与大量裁员(1949)
● 非美活动委员会的「好莱坞十君子」黑名单时期(1949)
● 美国40年代末到50年代初期的「黑色电影」是在当时阴沉偏执的气氛中所产生结果(1949)
● 法国的亚斯楚克提出「摄影机钢笔论」。十年后法国新浪潮实现,运用此理论拍片。法国新浪潮的导演如楚浮、高达等在电影会中结识。(1949)
● 黑泽明的《罗生门》对于西方电影的技巧与风格有深入接触,另一方面仍从日本传统中发 掘与创新(1950)

重要作品:
《幻想曲》Fantasia
1940/华德.狄士尼/美国/彩色
改变音乐在影片中的从属地位的迪士尼动画电影。
《大国民》Citizen Kane
1941/奥森.威尔斯/美国/黑白
电影鬼才奥森.威尔斯的导演处女作,使深焦摄影成为后十年好莱坞的标准技法。同时也是
影评人票选的影史十大影片第一名。
《枭巢喋血战》The Maltese Falcon
1941/霍华.霍克斯/美国/黑白
公认的黑色电影滥觞,改编自达许.汉密特的同名小说。
《对头冤家》Ossession
1942/维斯康堤/意大利/黑白
对战后产生的意大利新写实主义的影响很大,改编自美国小说家詹姆斯.肯恩的小说,因为版权问题而被米高梅公司禁止在美国上映。
《不设防城市》Open City
1945/罗塞里尼/意大利/黑白
战后第一部引起国际震惊与注目的意大利新写实主义代表作。
《单车失窃记》Thief
1946/狄西嘉/意大利/黑白
意大利新写实主义电影中最杰出的标记。采用非职业演员,并在父子寻找被偷的脚踏车过程中,插入许多周遭社会现象。1961~1970
● 法国人类学家尚.胡许拍摄《夏日纪事》,利用轻便录音设备与摄影器材,创造出新的纪 录片拍摄风格:「真实电影」。强调整部电影就是「捕捉真实的实验」(1961)
● 美国罗勃.朱成立朱氏公司,采用多机作业与长时期跟踪拍摄对象,创造纪录片的「直接电影」风格(1961)
● 德国拍摄短片的导演们发表「奥伯豪森宣言」:短片是剧情片的训练与实验场所。这个宣言并非以创作或理论出发,而是以创造良好的制片环境为出发点(1962)
● 「青年德国电影处」提出无息贷款资助年轻导演拍片,如克鲁格、雪朗多夫等皆是。但是 电影界抗议辅导不公,之后将这笔预算的一半拿来资助商业电影。此时期德国电影发行管道 大都被美商把持(1964)
● 每个导演都有自己的制片公司,也逐渐为大公司吸收(1964)
大部份史家以为到了1964年,新潮的形式特质逐渐消失,而外国开始模仿如英国米尼.李 察逊所拍之《汤姆琼斯》,这个运动便算告罄(1964) (法国)
● 60年代中期,美国女性主义运动者开始拍摄纪录片,从自身经验出发,做翻案文章式的重 新寻找女性运动的渊源或彰显被凐没的女性成就

● 到了60年代中期,宽银幕电影 的革命已经跟1930年代的有声革命一样彻底,而且宽银幕 也和音响一样,成为新一代的电影美学基础(1965)
● 类似美国AFI的机构在欧洲存在已久,对于支持本国电影发展发挥相当大的功能。
● 海湾及西方企业收购派拉蒙,全美企业吸收联美。(1966)(美国)
● 塞内加尔的欧斯曼.桑宾拍出非洲第一部剧情片《黑女孩》(1966)
● 艾略特海曼 Eliot Hyman买下华纳(1967) (美国)
● 60年代末期,「真实电影」与「直接电影」被大众广为接受,同时电视频道成为纪录片主要的放映管道与资金来源
● 冬季,戴高乐政府的文化部长安德烈马洛,撤换法国电影会亨利朗瓦的职务,在高达、楚浮的领导下示威,为二月示威运动(1968) (法国)

⑺ 影片的风格有哪些

1、写实主义电影

写实主义电影是一种特定的审美风格,它力求严格地、真实地、客观地、不加任何修饰地再现现实世界。

其基本特征是反叛传统的历史题材、神话与宗教主题以及所谓的英雄史诗,而将注意点放在现实的、非理想化的普通生活上,与表现传统意义上的美或者理想化的形象相对立。其中,讲故事的手法很重要,它胜在让人感同身受。

2、古典主义电影

古典主义电影是指以古典时代为背景或具有与那个时代相似风格画面的电影。古典主义电影代表作有《欲望之翼》、07年法国最新卖座喜剧大片《莫里哀情史》、《天才莫扎特》、《吝啬鬼》等。

3、形式主义电影

在电影研究中,形式主义是电影拍制的一种习惯,通常在片中会用上大量明显的电影语言,例如剪片、拍摄镜头,摄影机的移动,道具及场景设计等,在片中加入大量人造元素,着重于人工的电影体验。

表现手段

电影是一种以现代科技成果为工具与材料,运用创造视觉形象和镜头组接的表现手段,在银幕的空间和时间里,塑造运动的、音画结合的、逼真的具体形象,以反映社会生活的现代艺术。

电影能准确地“还原”现实世界,“展现”虚拟世界,给人以逼真感,亲近感,宛如身临其境。电影的这种特性,可以满足人们更广阔、更真实地感受生活的愿望。电影的帧速率一般是24帧每秒,随着技术的提升,即将出现48帧甚至60帧每秒的电影。

阅读全文

与写实主义电影出现的时间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电影战争片名称大全2014 浏览:259
阳光之下同题材的电影 浏览:574
爱国题材电影观后感300字左右 浏览:668
小王子电影推荐手抄报图片 浏览:28
天空之城是哪个电影的曲子 浏览:329
冯小刚电影历届票房 浏览:526
猫屋电影网站 浏览:378
暗示暗恋电影片段 浏览:165
电影中的熊猫图片 浏览:522
怀旧抗日战争武打电影大全 浏览:678
最新上映电影能看的网站 浏览:390
天堂里的张望的类型的电影 浏览:22
最新电影精彩片段视频 浏览:584
勇敢的新电影如何 浏览:498
二战电影战争片登陆日 浏览:984
电影是如何适应屏幕大小的 浏览:318
爱剪辑做微电影 浏览:121
大壮穿越电影完整版 浏览:568
鬼吹灯系列电影寻龙诀西瓜影音先锋 浏览:400
上海比高电影院锦绣店位置 浏览:4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