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观影指南 > 奥利弗斯通北京电影节

奥利弗斯通北京电影节

发布时间:2022-07-31 15:35:53

㈠ 欢迎推荐关于“越战”的片子

〈全金属外壳〉
奥利弗·斯通(OliverStone)的越战三部曲
《野战排》(《Piatoon》,1986)、
《生于7月4日》(《BornontheFourthofJuly》,1989)、
《天与地》(《Heaven&Earth》,1993),
《现代启示录》
《猎鹿人》

还有前两年,算是挺新的一个〈士兵宣言〉(又名〈我们曾是士兵〉)

㈡ 有哪些电影大师

1.公认的大师,供无数后人仰望的(高山仰止类)。
格里菲斯、爱森斯坦、茂瑙、德莱叶、卓别林、奥逊威尔斯、罗伯特布列松、让·雷诺阿、阿伦雷乃、英格玛伯格曼、费里尼、塔可夫斯基、希区柯克、黑泽明、小津安二郎、沟口健二、库布里克、阿巴斯、安哲罗普洛斯、贝拉塔尔、布努埃尔、帕索里尼、德西卡、罗西里尼、维斯康蒂、戈达尔、特吕弗、安东尼奥尼、基耶斯洛夫斯基、罗伯特奥特曼、约翰福特、比利怀尔德等等。(划重点:目前还有两位大神在世,戈达尔和贝拉塔尔)

2.成就极高,死后(或封镜)若干年后有可能成为大师的(或者离上面大师稍有差距的)。
科波拉、马丁斯科塞斯、大卫林奇、罗曼·波兰斯基、迈克尔哈内克、雷德利斯科特、贝托鲁奇、伍迪艾伦、锡兰、泰伦斯马力克、阿基考里斯马基、罗伊安德森、格斯范桑特、比利奥古斯特、斯皮尔伯格、科斯塔·加夫拉斯、迈克李、奥利弗斯通、库斯图里卡、阿莫多瓦、法斯宾德、施隆多夫、维姆·文德斯、赫尔措格、阿彼察邦、拉斯冯提尔、科恩兄弟、宫崎骏、达内兄弟、肯洛奇、侯孝贤、杨德昌、王家卫等等。 >
注:这类导演,基本上奖项已经很难衡量他们的成就了。

3.成功导演,粉丝众多,但成为大师有较大难度的。
阿方索卡隆、亚历桑德罗·伊那里多、艾伦帕克、保罗托马斯安德森、保罗索伦蒂诺、 阿斯哈法哈蒂 、理查德林克莱特、保罗格林格拉斯、彼得杰克逊、亚历山大佩恩、马丁麦克唐纳、大卫芬奇、大卫柯南伯格、蒂姆伯顿、卡梅隆、托德海因斯、弗朗索瓦欧容、德帕尔马、韦斯·安德森、乔·怀特、克里斯蒂安蒙吉、伊斯特伍德、保罗范霍文、丹尼博伊尔、史蒂芬戴德利、诺兰、昆汀、乔治米勒、索科洛夫、安德烈·塞金萨夫、索德伯格、罗伯特泽米吉斯、达伦·阿伦诺夫斯基、吉姆贾木许、北野武、是枝裕和、蔡明亮、李安、姜文、贾樟柯、娄烨、杜琪峰、李沧东、金基德、朴赞郁、奉俊昊、今敏、押井守、大友克洋、约翰拉赛特、达米恩·查泽雷、托马斯温特伯格、多兰等等(虽然是第三梯队了,但这里面也都很强,其中一些比较年轻的,以后 还是很有机会的。)
注:这里的“成功”指的是满足以下条件中的一个的:1.三大电影节的主竞赛单元、奥斯卡有过多次提名,至少拿过一次重要奖项的,这里的重要奖项包括:最佳影片、最佳导演、银奖、终身成就奖; 2.世界范围内取得过票房佳绩的。有遗漏的人的话欢迎补充。
4.成功导演,永远都不可能成为大师的。
盖里奇、吉尔莫德尔托罗、萨姆门德斯、JJ·艾布拉姆斯、乔斯韦登、布莱恩辛格、山姆雷米、马修沃恩、乔恩费儒、沙恩布莱克、罗素兄弟、迈克尔贝、扎克施耐德、凯文史密斯、张艺谋、陈凯歌、周星驰、罗宏镇、林诣彬等等
注:商业片导演在其影响力下,普遍需要后退一至两个身位。
除这几类外,还有无数目前还不成功,以后也绝无可能成为大师的导演。
这里衡量大师的标准主要是看对艺术形式的革新贡献、作品的文化深度和对后世创作者的影响程度,商业片导演一般来说在大众领域会有比较大的影响力,但其实对电影语言的开拓以及电影深度都是不够的,所以要在影响力下后退一两个身位。这不意味着商业片导演就没可能成为大师了,在商业片框架中做出探索和深度的也是有的。另外,这里说的是作为导演的成就,导演本人的其他身份如:演员、工程师、电影理论家等方面不应放在导演维度去评价。

㈢ 火爆的越战电影

我看的越战片还算比较多,并不是每一部都那么好看,所以我不全部推荐给你。
你如果只要90年代以后的那我觉得你将错过很多优秀的值得一看的经典越战片,大部分优秀越战电影诞生于80年代,70年达也有几部。
我看过的觉得火爆的有:
2002年上映的梅尔吉布森主演《我们曾是战士》,又译作《越战忠魂》,该片很有《黑鹰坠落》的风格;
1986年上映的奥利弗斯通导演的《野战排》,我个人觉得非常好看,比较真实,导演本身就曾参加过越战;
还有《汉堡高地》,整部电影70%以上是战争场面,是一部非常残酷的战争片,年代不详;
史泰龙主演的《第一滴血》第一步以越战为背景,但应属于动作片,不过也还行。
不知道以上这些你看过没。
曾经还看过很多非常好看的但遗憾的是忘了名字的越战电影。
当然还有一些非常有名的甚至得过奥斯卡的电影但我觉得不是很火爆或者战争场景很少的(但不是说就不好看),大部分属于伦理教育题材如:
《全金属外壳》,这是我曾今非常喜欢这段时期历史时很喜欢的一部电影,1988年;
《猎鹿人》,我觉得不太好看,但还得了奥斯卡奖,1976年;
《生于7月4日》,奥利弗斯通越战三部曲第二部,汤姆克鲁斯主演,越战场景很少,1987年;
《越战创伤》,不详;
《天与地》,奥利弗斯通越战三部曲第三部,19??年,美籍华裔陈冲主演;
《早安越南》,不详;
《阿甘正传》,汤姆汉克斯主演,有越战背景,1993年。

太多了,许多年没看了,不记得了,当年看的那个叫多啊。
当然有一部可以作为越战电影典范与鼻祖、1974年越战刚结束就上映了,毫无悬念获得了当年奥斯卡大奖的《现代启示录》,我没看过,因为没有时间看。有机会我一定会看的。

㈣ 《挑战星期天》是不是全世界的富二代都那么的可憎

《Any Given Sunday》组合是卖点,商业大制作,可能高手出手就是不同凡响。战场转移到了美式橄榄球。剧情一幕幕揭晓内容不出所料,关键时间一到,每一次都能神奇的反败为胜。CAMERON DIAZ女老板不好当,一边是新人的路不好走,一边是DANNIS QUAID老将的沧桑心声。一边是JAMIE FOXX神奇的半路程咬金,未来的VIP接班人。结尾卖了点关子,原本总结性质的演说,摇身变成了续集的引子,但这次该拍的都到位了,难道要再纠集全明星阵容不厌其烦的重复这一路的“一个新秀的历程”,还是不必了吧,果然续集至今未见。数一数二的老帅AL PACINO,仅是那双捉摸不透的眼神放电,就值回票价了。能欣赏到你的演技,那实在是太享受太美好的事情。心目中实力偶像派头块牌子,我服了你,还有你那无敌嘴皮子,布置战术不如几句直插心里的话,《闻香识女人》压轴辩论,这里过瘾的反复出现多次。你无疑就是天生的演说家,一流的口才,超一流的煽动,球类比赛教练资格必修影片首选,恩,这个拿手,这才叫口吐莲花。赛场如战场,从来就是胜者王侯败者寇的道理,成绩灵光,大家都沾光,所有的矛盾被扼杀在萌芽状态,所有的问题都似乎不再是问题,假想敌除了媒体,还是媒体。师从马丁的他,战争片,黑帮片不过瘾,涉足了体育的领域,光是那些“达阵”就够刺激了,能拍出比真实玫瑰碗超级杯LIVE决赛更生猛的感觉,不遗余力的嘲讽,这次是与《天生杀人狂》不同的方式,让观众更容易消化的一种方式,毫无疑问,OLIVER STONE不只想以一部美式橄榄球冠军之路的记录片来娱乐大家的。他以独特的方式向媒体宣战,矛头直指媒体的某些本质。他们之间的积怨不是一两天,也不是一两斤,如果可能,他真该入选最不受媒体欢迎的导演前列。

㈤ 美国著名导演及影片介绍

1.史蒂芬·斯皮尔伯格 这是毫无争议的,再难找到一位导演在商业与艺术间游刃有余,把商业与艺术结合的天衣无缝.他的电影不失娱乐,同时兼备极高的艺术性,而更多的则是人文关怀,这就是他区别于好莱坞另两为超级大导卢卡斯和卡梅隆的地方.
http://ke..com/view/1322921.html?wtp=tt

2.乔治·卢卡斯 这是对各位大导演的访谈记录.星战公映那年,郎·霍华德23岁,“当电影结束时,我一句话没说,走出剧场,又排了一个半小时的队买票,又看了一遍。”他后来成为卢卡斯的弟子,出师后导演了《魔茧》、《阿波罗13》、《美丽心灵》等科幻影片和科学家传记片。

那年,詹姆斯·卡梅隆也是23岁:“看《星球大战》让我惊喜得要尿裤子。我从椅子上跳了起来,天哪,谁做的?我告诉自己,嗨,伙计,我也要拍这样的电影。我就这样辞去了卡车司机的工作。”7年后他导演了科幻巨片《魔鬼终结者》,又过10年拍了《泰坦尼克》。

那年,彼得·杰克逊只有15岁:“看《星球大战》改变了我的一生。多么神奇,又多么贴近我们平凡人的人生,那是外星,可一样脏兮兮,很亲切。”众所周知,长大后,他导演了《指环王》三部曲。

那年,斯皮尔伯格31岁:“那些特效跟真的一样,让我眼花缭乱。我爱死它了。故事好演员也好。”他本来就是卢卡斯的好友,两年后,他接连导演了《第三类接触》、《E.T》、《侏罗纪公园》、《迷失的世界》、《人工智能》、《少数派报告》等科幻大片,《世界大战》也将在今年下个月全球公映。

那年,雷德利·斯科特40岁:“看了《星球大战》,我傻眼了。我对我的制片人说:‘我们还等什么?这么棒的东西居然不是我拍的。”他急起直追,两年后导演了《异形》,又过三年拍了《银翼杀手》,在影史十大科幻片中分别排名第四和第一。
http://ke..com/view/23592.htm

3.雷德利·斯科特 斯科特是位才华横溢的大导演,他的《银翼杀手》和《异形》位列影史最经典科幻电影第一和第四.近年他的《角斗士》掀起了史诗片浪潮,《黑鹰坠落》其高超的镜头语言,剪辑水准和《拯救大兵瑞恩》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有人说他带动起好莱坞的史诗风潮,也亲手用《天国王朝》毁掉了史诗片.然而,有多少人看过导演剪辑版的《天国王朝》?
http://ke..com/view/327741.htm

4.彼得·杰克逊 《指环王》成就了杰克逊,杰克迅造就了《指环王》.他的《指环王》达到了既巧夺天工而又浑然天成的境界,完美这个词也许最适用于《指环王》三部曲.
http://ke..com/view/232953.htm

5.克林特·伊斯特伍德 在艺术道路上坚持不懈的他成为铜臭的好莱坞里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从《不可饶恕》开始,佳作不断,给影迷们带来了一次次心灵的洗礼.
http://ke..com/view/97012.htm

6.马丁·西科塞斯 随便挑选他的几部代表作中的一部就能使他名留影史.但是每每在奥斯卡搬奖典礼上看见他失落的背影,总是有些悲伤.
http://ke..com/view/943260.htm

7.奥利弗·斯通 最倍受争议导演恐怕非他莫属了.
http://ke..com/view/243089.htm

8.詹姆斯·卡梅隆 将老詹排这么后也非本意,只是他近10年不拍故事长片实在另人失望.
http://ke..com/view/274765.htm

9.吕克·贝松 他的电影总给人以似好莱坞而又非好莱坞的感觉.诡异这个词我觉得最能形容他的电影.
http://ke..com/view/28409.html

10.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 毕竟他多年没有佳作问世了,但是《教父》影响至今不衰.
http://ke..com/view/276657.htm

个人喜欢詹姆斯·卡梅隆,因为《泰坦尼克号》和《终结者》

㈥ 介绍几个战争电影

《拯救大兵赖恩》
《黑鹰坠落》
《风语者》
《我们曾是战士》
《珍珠港》
《爱国者》
《现代启示录》
《金甲战队》
《父辈的旗帜》
《太阳泪》
《硫磺岛的来信》
《太阳帝国》
《虎!虎!虎!》

最经典的十部战争影片

第一位:现代启示录 (1979)导演:弗朗西斯·科波拉 主演:马龙·白兰度,

我个人将它排在第一位很大程度上并非电影本身,而是弗朗西斯·科波拉选择了The Doors的《The End》作影片的主题音乐,而Jim Morrison正是本人的最爱。影片本身当然也是经典。我看的是并非1979年版而是2001的重新剪辑版。影片选用了最古老、最普遍的“道路与旅途”的情节模式,在这一模式之中,通常包含着一个基本的叙事行为——寻找。被寻找的对象通常具有远远超出它自身的价值。在片中,寻找科茨之路,是一条走向邪恶之路,是走向人们宁愿称之为疯狂也不愿直面的旅途。本片以主体的先锐和深刻将越战纳入了一个被审视的领域。片中并未出现过多的战争场面,而是着力捕捉参战士兵们疯狂的变态行为和越南人全民皆兵的可怕现实。人性之恶呼之欲出!科波拉带观众作了一次感性和理性兼备的战争考察,故意以种种矛盾来强化科茨的神秘感,当最后科茨和公牛落到同样下场时,才点出主题:科茨和这头牛一样,成为文明祭坛上的一具牺牲。这是他为恐怖付出的代价,而威尔德完成并重现了科茨的心灵旅程。

第二位:全金属外壳 (1987)导演:斯坦利·库布理克

把它摆在第二位原因也很简单,就是因为库布理克这个名字。库布理克的电影总是在刚刚推出时不能得到认同,这部也是一样。影片上映之初遭到了很多越战老兵的指责,称其为“不真实”。而实际上,只要深入了解一下库布理克的电影,就会发现,在他的所有作品中,几乎都存在着一些似是而非的东西。这种表面上的稍许不真实恰恰增强了其影片的艺术魅力。库布理克在战斗间隙两次加入了越南*女向美军士兵“拉客”的情节。在这样一片被战火扶过的废墟中,突然加入一个女人,不能不让人始料不及和赞叹不已。在诸如讨价还价、生殖器规格的争吵里,库布理克放大了战争的荒谬性。这种和平生活中被视为丑恶的肉体交易,在此时此地成了否定战争的一个符号,成为对人性的召唤。在影片结尾,士兵们攻进楼中,发现他们的敌人居然是个女兵,而后他们高唱“米老鼠之歌”消失于夜色之中……

第三位:奇爱博士 (1964)导演:斯坦利·库布理克

又是一部库布理克的作品。库布理克说,他拍摄该片的原因来自于“一种对求生本能的关注。久而久之,我开始认识到核威慑自相矛盾的本质:如果你是弱者,你会选择先下手为强。而如果你变得十分强大,就会选择不战而屈人之兵。维持这种平衡的企图师徒劳的,因为保密措施根本不让你知道那边正在做什么。”库布理克在本片中摒弃了借表现人类遭到核武器摧毁,从而唤起观众对核战争的恐惧心理的做法。他更倾向于用幽默的手法去展开这个故事,使它看上去像一部荒诞不经的黑色喜剧。从片中可以看出库布理克对人性和世界深刻独到的见解,对人类未来的悲观态度:人类迟早会被自己的发明所毁灭(这种观点在他后来的作品【2001:漫游太空】中表现的更加明显)。本片是表现“冷战”这一特殊战争的经典之作。影片最后核弹爆炸后银幕上一片空白的镜头被后人称作“神来之笔”。

第四位: 野战排 (1986)导演:奥利弗·斯通

这是奥利弗·斯通越战三步曲之一,奥利弗斯通也是我偏爱的导演,不仅以为【天生杀人狂】,还有【The Doors】,又是与大门有关的。奥利弗·斯通要告诉人们不仅仅只有马丁·西科塞斯喜欢探讨美国梦,他也是此中好手。越战使传统的美国梦、美国人的自豪感、美国人的乐天派精神都变成了泡沫。这场战争使这个一向充满优越感的国家分裂为两半。作为亲自参加过越战的老兵,奥利弗·斯通在【野战排】中正是以令人震撼的写实手法描述了这种分裂在战场上的体现。伊莱亚斯中士严守战争规则,决不杀不持武器的平民。巴恩斯中士则认为战争本身就是对生命的抗争,这中间没有任何规则可言。而克里斯则在这两种价值观中摇摆不定。他既陶醉在伊莱亚斯一群人的那种温暖、伤感,又有点软弱的友谊中,同时,越战的残酷又使他本能地产生了一种报复心理并且偏向巴恩斯。该片对越战提出了一个令人困惑的评价:美国人自己打败了自己。美国自身的矛盾导致了这场战争的失败。

第五位:西线无战事 (1930)导演:刘易斯·迈尔斯通

该片是影史上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战争片,改编自德国作家雷马克的同名反战小说,雷马克曾参加过一次世界大战,并在西线负过伤。他将自己的战争体验写进了小说,对战争吞噬生命的残酷性进行了猛烈地抨击。影片从年轻士兵保罗的视线来展开情节,刻划了他对战争从狂热到迷惑进而失望直至绝望的每一个心理转变过程,而本片片名来自书中军方上司的报告——在主人公被击毙的当天,该报告称:“西线无战事。”本片是所有反战影片的“圣经”,它对战争的深刻控诉至今仍具有参考价值。

第六位:拯救大兵瑞恩 (1998)导演:史蒂芬·斯皮尔博格 主演:汤姆·汉克斯 马特·达蒙

斯皮尔博格说:“我想拍讲真话的电影。从40年代到50年代,好莱坞历来拍摄的二战影片不是鼓励年轻人从军,就是表现灾难和冒险。而我想做的是将大兵们如何打这场大战真实地、通俗地呈现出来。我根本就不打算在片中运用那些可以轻易表现冒险受难、荣耀胜利以及牺牲的电影技巧。我想让观众体验一个士兵如何在那场战争中求生的真实感受。关于一个人的生命是否值得八个人冒险去拯救?这个问题很矛盾也是我拍这个主体的原因,因为它引发了很值得探讨的道德上的争议。而我所想的是:光荣的代价是什么?为了补救而要付出的代价又是什么?这就是我拍这部电影的主要原因。”我想导演自己的这段话已经很好的说明了影片的意义和价值。

第七位:光荣之路 (1957)导演:斯坦利·库布理克 主演:柯克·道格拉斯

该片片名取自于英国诗人托马斯·格雷《墓园挽歌》中的一句诗“光荣之路通向坟墓”。影片描写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法军遭遇到了一座久攻不下的德军据点,战斗中,有些法军士兵居然逃离了战壕。暴怒之余,上司决定要从每个连队中拉出一个班的人执行枪决。但军方最终只给了三个指标。这三个人被挑选了出来,其中一人对前来听他忏悔的牧师施以拳脚,结果被看守们痛打一顿。他竟然是在昏迷的状态下被战友们送上了刑场。影片受到国际范围内的普遍好评。但在法国,该片却遭到禁映,禁令直到1976年才得以解除。法国政府甚至威胁要以诽谤罪将库布理克送上法庭。美国防部也担心该片的负面影响,因而禁止在军内放映。

第八位:生于7月4日 (1989)导演:奥利弗·斯通 主演:汤姆·克鲁斯

参加过越战并且两次负伤的奥利弗·斯通,这次从一个新的角度对这场战争进行了透视和反思。与其他以越战为背景的影片不同,该片避开了对战争的直接描写,将重点放在战争的后果,特别是对美国社会、家庭籍个人的影响上。片中直接反映战争的场面只有17分钟,但战争的阴影却始终笼罩着全片,笼罩着片中的每一个人和每一个角落。奥利弗·斯通以对影片主题的深刻理解、强烈感受,以及对人物心理和情绪的准确把握,将一个美国青年从爱国士兵到反战斗士的转变过程表现得细致入微,动人心魄。

第九位:桂河大桥 (1957)导演:大卫·里恩

影片通过日军战俘营中一个造桥事件来表现战争的荒诞和狭隘的民族自尊心理的可悲性,为了给英国争得荣誉,英军尼克尔森上校全力以赴位日军建造一座大桥,并阻止游击队的炸桥行动。战俘营日军长官斋藤为了完成造桥任务,勉强忍受着英国人的狂妄,大桥一完成,他就将剖腹自杀,同样也表现出一种狭隘盲目的民族自豪感。美国的希尔兹少校则是这两个人的反衬。他不屈从命运的安排,要逃跑,要享乐,不愿打仗。不过一旦开战,他又赴汤蹈火,在所不惜,体现了美国人的注重行动的实干精神。这几层对比不仅使人物的个性分明,也体现了不同民族文化的差异。

第十位:猎鹿人 (1978)导演:迈克尔·西米诺 主演:罗伯特·德尼罗

该片借用越战中新鲜的血腥味,复活了一个老套的美国英雄的故事。影片采用大段跳切的表现手法,以制造出一种和平与战争之间的强烈落差。前半段近40分钟都在描绘一场喧闹的俄式婚礼。然后在一个短短的过场戏后,迈克尔等三人就成了越南前线的战俘,成为越军施暴的对象。片中,迈克尔的两次行动无疑是“正义”的:一次是从越军的魔掌中救出自己的同伴,一次是履行诺言,从美国返回越南救出挚友。在银幕上的叙事空间中,呈现出一种直接的,强烈的情感撞击,准确地传达出一个从和平环境中被突然抛入越南原始杀戮中的美国青年的内心经历。

㈦ 第57届柏林电影节

57届柏林电影节
时间:北京时间2月8日至2月18日 颁奖地:主会场 Berlinale Palast

评委阵容
第57届柏林电影节日前公布了评委会阵容,今年将有七位国际影星和电影专家参与第57届柏林电影节,一同决定金熊与各项银熊奖的归属。《出租车司机》的编剧保罗·施拉德将出任评委会主席,中国香港制片人、徐克的妻子施南生,将同巴勒斯坦女演员希亚姆·阿巴斯、德国老牌演员马里奥·阿多夫、墨西哥当红小生盖尔·加西亚·贝尔纳、美国影星威廉·达福,以及丹麦电影剪辑师莫莉·玛琳·斯坦斯加德出任评委。

评委会主席:保罗·施拉德

作为导演,《美国舞男》是保罗·施拉德最为著名的作品,当然,施拉德更为著名的身份是《出租车司机》(1976年)的编剧,该片的剧本几乎改写了美国电影发展史。他与马丁·斯科塞斯之后还成功合作了《愤怒的公牛》(1980年)和《耶稣最后的诱惑》(1988年),延续了这对黄金搭档的辉煌。1978年,施拉德首执导筒推出影片《蓝领》,1985年又执导了《三岛由纪夫传》,1991年,他改编自伊恩·麦克尤恩小说的影片《迷情杀机》取得了重大的成功。1992年,他执导的犯罪剧情片《迷幻人生》曾参与柏林电影节金熊奖的角逐。

评委

施南生

香港知名制片人、徐克的妻子施南生曾被美国权威业内杂志《综艺》评为世界上最有影响力的50位电影人之一。由她监制的影片包括曾创造香港电影神话的《无间道》以及徐克的《七剑》。

希亚姆·阿巴斯

这位巴勒斯坦女演员同时也为电影创作剧本并曾任导演。2004年的《生生舞不息》和2004年的《叙利亚新娘》中,她充分展现了自己超宽的戏路。去年,由她主演的《天堂此时》还获得了奥斯卡最佳外语片提名,此外,她还曾出演斯皮尔伯格的《慕尼黑》。

马里奥·阿多夫

德国演员马里奥·阿多夫曾出演过超过120部电影和电视剧,在德国是家喻户晓的知名演员。他曾出演过德国著名导演施隆多夫执导的《丧失名誉的卡塔琳娜》和《铁皮鼓》、法斯宾德的《罗拉》和迪特尔执导的《罗西尼酒店》。

盖尔·加西亚·贝尔纳

他的银幕表演处女作就是阿莱杭德罗·冈萨雷斯·伊纳利度获奥斯卡最佳外语片提名的《爱情是狗娘》,这位墨西哥男演员的魅力自此一直在国际影坛闪光。巴西导演沃尔特·萨勒斯之后选择他在《摩托车日记》中出演青年时代的切·格瓦拉,还曾主演西班牙导演阿莫多瓦的《不良教育》。他主演的《睡眠科学》去年曾入围柏林电影节竞赛单元,他与伊纳利度二度合作的新片《通天塔》也是今年奥斯卡奖的有力争奖影片。

威廉·达福

威廉·达福位列当今口碑最佳的几位美国实力派演员之一。他塑造过无数复杂、阴暗、内心纠结的角色,1980年,他凭迈克尔·西米诺的《天国之门》一鸣惊人,1986年在奥利弗·斯通的《野战排》中的表现为他赢得了国际声誉。近年来,他在商业和艺术电影两方面平均用力,在《蜘蛛侠》大获票房成功的同时,他还不断与科南伯格、拉斯·冯·特里尔、斯科塞斯等导演合作。

莫莉·玛琳·斯坦斯加德

她曾担纲丹麦知名导演拉斯·冯·特里尔迄今为止几乎每一部作品的剪辑师,其中包括《医院风云》、《白痴》、《黑暗中的舞者》、《狗镇》以及《曼德莱》。

开幕片《玫瑰人生》

另据电影节组委会本周三发布的消息,法国“小鸟歌后”埃迪思·皮亚芙的传记片《玫瑰人生》(La Vie en Rose)将开启本年度的“金熊”之争。

在埃迪思·皮亚芙逝世近40年后,由法国投拍的影片《玫瑰人生》从追思和揭秘这两个角度出发,重现了这位法国传奇香颂女伶充满激情的生平故事。该片由音乐录影带导演奥立维埃·达昂执导,玛丽昂·歌蒂亚主演,“大鼻子情圣”德帕迪约将饰演发掘皮亚芙的伯乐。

生前,皮亚芙与让·谷克多、玛琳·黛德丽、伊夫·蒙当是好友,而她天鹅绒般高亢婉转的嗓音以及独特的舞台风格永远与《玫瑰人生》、《不,我没有遗憾》、《爱之颂》等经典香颂名曲被歌迷永远铭记。在辉煌的舞台灯光以外,皮亚芙在其喧嚣的一生中曾被指控谋杀、经历独子夭折的悲痛,以及两次失败的婚姻,并卷入了法国保卫战……现年30岁的女演员歌蒂亚表示,即便皮亚芙并不是一位如此著名的歌手,她跌宕起伏的一生也绝对是电影的好素材,“不管你爱不爱皮亚芙,是不是了解她,你都会愿意去看一看这位不凡女人的不凡故事。”

----------------------

柏林电影节的来历

柏林国际电影节于1951年在美国或者从更宽泛意义上说在三个西方盟国的倡议下创立。这以后的十年内,电影节已经确立了在柏林文化生活的重要地位。英格玛·伯格曼、萨蒂亚吉特·雷伊、米开朗基罗·安东尼奥尼、罗曼·波兰斯基和法国“新浪潮”导演让—吕克·戈达尔、弗朗索瓦·特吕弗、克洛德·夏布罗尔都以他们的影片在柏林电影节上获得了巨大的国际性的成功。
从六十年代中期开始了一个明显的停滞时期。1971年,在传统的影片竞赛之外创立了新电影国际论坛。1974年,电影节上出现了第一部苏联影片,一年后,东德影片也加入进来。政治气候发生了变化,西德和东德签署了条约。从此,柏林电影节把自己重新定位为国际电影生产的一面镜子,使电影节在东西方之间的汇合与调停中扮演了更重要的文化和政治角色。
如今,柏林国际电影节已与戛纳、威尼斯等电影节一道成为最主要的国际电影节。它的意义不仅在于吸引了大量观众,而且还吸引了许多电影制作人。超过60个国家的报纸、杂志、互联网、电台、电视台的将近3000名新闻记者蜂拥而来,每年仅公开的电影放映就吸引了超过35万宾客。
柏林电影节最重要的部分是有全世界范围电影参与的竞赛单元,在竞赛结束,由国际性的评委会颁发电影节主要奖项。
柏林电影节“发现”了一大批电影导演,如今他们的地位已经写进了电影史。柏林国际电影节的获奖者包括赖纳·维尔纳·法斯宾德、米开朗基罗·安东尼奥尼、让—吕克·戈达尔、英格玛·伯格曼、西德尼·吕美特、克洛德·夏布罗尔、罗曼·波兰斯基、萨蒂亚吉特·雷伊、卡洛斯·绍拉、李安、张艺谋、罗伯特·阿尔特曼、约翰·卡萨维茨等

------------
又:
柏林国际电影节始于1951年,最先是出于美国文化政治的动机,让西方世界的三条联盟有更为广泛的理念。在二战结束后的第六年,柏林成为自由社会的样板,在短短的十年时间里,这一电影节就成为柏林文化生活的重要一部分。英格玛-伯格曼,萨提瓦伊提-雷伊,米开朗基罗-安东尼奥尼,罗曼-波兰斯基,以及法国导演古塔德、特拉甫特和夏伯勒,都在柏林电影节中赢得了国际辉煌。
从六十年代中期开始有一段很明显的停滞期。1970年出现了公众呼声,但与越战影片的出现并非巧合。1971年,除了传统竞争以外,还开创了新电影国际论坛。1974年,第一部苏联电影在该电影节参展,东德也参加了这一届电影节。政治气候发生了改变,两德之间的各种协议纷纷签署。从此,柏林电影节重新被定位,一方面它是国际电影制作的一面镜子,另一方面它在东西方之间的政治文化方面起到一个桥梁作用。
有四位导演对柏林电影节产生过举足轻重的影响。阿尔福雷德-鲍尔是奠基者;沃尔夫-唐纳引入了改革,乌尔里奇-格雷格创立了论坛,莫里兹-德-哈德恩则是自1979年以来竞争机制、全景电影、电影回顾和儿童电影节和欧洲电影市场开创的功臣。
雷尼-辛特尼斯和柏林熊
女雕像家雷尼-辛特尼斯(1988-1956)因为她的动物塑像而一举成名。从柏林工艺学校毕业后,二十年代她的名气急升,1931年她进入了普鲁士艺术学院。由于国家社会主义的提升,1934年她被迫离开了学院,但二战以后,她又重新得到了认可,有各种教学讲座邀请她,奖项和荣誉纷纷踏至。而自1951年开始的为获奖者颁发的的金银熊像,正是在她的原创基础上制作而成的。
电影节的金熊像雏形是雷尼-辛特尼斯在1932年设计而成的,一直沿用到1959年。从1961年开始,原先抬起致意的右臂变为左臂,和其他各处那些欢迎来到柏林的大熊塑像一致起来。电影节的熊像原铸制模型由在弗雷德诺的诺阿克铸制厂所拥有。他们曾与辛特尼斯有过密切的合作,至今仍在为电影节提供熊像。
皮尔-雷本和柏林电影节主题乐
为纪念柏林电影节50周年,电影作曲家皮尔-雷本谱写了新的电影节主题乐。新主题乐强调了电影节的片头,每部电影在播放前都要播出这段片头。
雷本与法斯宾德合作多年,还与70年代的其他著名德国导演有过合作。如今他被认为是享有国际名声的最为著名的德国电影作曲家之一。
皮尔-雷本早在1982年就有了为柏林电影节创作主题乐的想法。那时法斯宾德因为影片Veronika Voss获得了金熊奖,为此雷本觉得应该给电影节一个音乐礼物,一个特别的主题乐。作品在1990年第40届电影节为官方电影节所认可,自此每部在电影节放映的影片的片头都要播出这段主题乐。

--------------------

第57届柏林电影节获奖名单

最佳影片金熊奖 《图雅的婚事》(中国,王全安导演)
评审团大奖银熊奖 《其他》
最佳导演银熊奖 约瑟夫-希达(《波弗特》)
最佳男演员银熊奖 胡里奥-查维兹 Julio Chávez (《其他》El otro)
最佳女演员银熊奖 尼娜-霍斯 Nina Hoss(《耶拉》 Yella)
最佳电影音乐银熊奖 《哈勒姆》
杰出艺术成就银熊奖 《牧羊人》 The Good Shepherd
最佳电影处女作奖 《Vanaja》导演:Rajnesh Domalpalli
阿尔弗莱德奖(敢斗奖) 《电子人也无所谓》 I'm a Cyborg,But That's OK
最佳影片金熊奖(短片) 《Raak》 导演:Hanro Smitsman 荷兰
评审团大奖银熊奖(短片) 《Decroche》 导演:Manuel Schapira 法国
《美》 导演:陈骏霖(Arvin Chen) 中国台湾/美国
终身成就奖 阿瑟·佩恩

㈧ 电影《世贸中心》什么时候在中国内地上映

第59届戛纳电影节17日在法国南部海滨城市戛纳开幕。曾三获奥斯卡奖的美国导演奥利弗?斯通日前也携自己的新片《世贸中心》在电影节上亮相。

这是首部正面描写“9?11”事件的好莱坞主流电影。影片讲述的是发生在“9?11”事件中一个真实的故事。约翰?麦克洛克林和威尔?吉门诺两位消防员为了疏散被困在世贸中心的人群而冲进大楼,结果却在大楼塌陷后被埋在废墟下。为了找到约翰和威尔,他们的家人竭尽全力,并最终将他们成功解救出来。该片由奥斯卡影帝尼古拉斯?凯奇和《暴力史》的女演员玛丽亚?贝洛出演男女主角。

今年9月11日是美国世贸中心双子楼遭恐怖袭击5周年纪念日。不少导演纷纷以此为素材推出影视作品,其中奥利弗?斯通执导的影片《世贸中心》尤为引人关注。在第四届曼谷国际电影节上,59岁的斯通曾坦言,他并不清楚美国观众是否对“9?11”题材的影片做好了准备。但他强调,影片《世贸中心》与政治无关,更多反映的是人性的主题。预计这部影片将于8月9日在美国上映。

㈨ 那些电影是大师拍的电影

中文名:阿尔弗莱德·希区柯克
英文名:Alfred Hitchcock
出生日期:1899年8月13日
逝世日期:1980年4月29日
出生地:英国伦敦

阿尔弗莱德.希区柯克是举世公认的“悬念大师”。他生于伦敦,1925年开始独立执导电影。1939年应邀去好莱坞,次年拍摄了《蝴蝶梦》,获该年度奥斯卡最佳影片金像奖,从此定居美国直到逝世。为了表彰他对电影艺术作出的突出贡献,1979年, 美国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授予他终身成就奖。1980年,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封他为爵士。希区柯克是一位对人类精神世界高度关怀的艺术家,他一生导演监制了59部电影,300多部电视系列剧,绝大多数以人的紧张、焦虑、窥探、恐惧等为叙事主题,设置悬念,故事情节惊险曲折,引人入胜,令人拍案叫绝。
回答者:一个厨师 - 秀才 三级 5-30 14:31

他的电影如果以现在的标准来看,其实也没有那么刺激,或者说如很多人云亦云的赞叹一样令人震撼,如果和现在很多的惊悚片来比,它只能算是中等偏上的。可是,大家不要忽略了这么一个事实,即那是几十年前的片子。也就是说,几十年前,他的作品已经具备现在惊悚片大部分的已经具备的元素。
说他是惊悚片的大师和先驱,这毫不为过。

㈩ 电影 <<野性的呼唤>>的影评

除了知道导演是特立独行的奥利弗·斯通,观看之前并没有对这部影片由任何方面的了解。片名足够简单抽象,但依我的经验,这样极致的精炼往往蕴含着无限的深刻。当然没想到“大门”是一个乐队的名字,是六十年代红极一时的摇滚乐队,男主角吉姆·莫里森更是一代人气偶像。只是由于对美国流行音乐的无知,我在观片过程中不可能怀有那种对名人的景仰心态和窥视目的,更多地只能把这部影片当作一个新奇故事来看。

从前看《亚历山大大帝》就领教了奥利弗·斯通别具一格的传记片风格,虽然本片拍摄得要早很多,但一样可以看出全片充斥的那种强烈的主观感情色彩。导演各种大胆的表现手法和片中人物的极端狂野的演出,使我无论是视觉还是心理上都感受到极大的冲击力。同样是音乐传记片,《一往无前》就没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尽管也有吸毒和出轨,但这些只是情节上的噱头,人物性格并没有进行那个很充分的挖掘,而且约翰·卡什本身也并不具备吉姆·莫里森那样张扬的个性魅力。

按照导演的一贯野心,“大门”这个片名在电影里注定不可能仅仅作为一个乐队的名字而存在,肯定会含有更深层次的象征和隐喻。依男主角自己的解释,它不是赫胥黎所指的“头脑的门”,而是威廉·布莱克所说的“感知的门”,“当代表感知的门被净化后,事物就会呈现出它们原有的面貌”。两者的区别很明显,也就是理智与情感、伦理与欲望的对立。男主角各种放荡不羁的表现,正是他对自我情感和欲望的极度宣泄。所谓“头脑的门”,其实也就是人对自己的理性束缚,是外在体制对内在人性的压抑。男主角自始至终在努力做的,也就是他自己所唱的“冲破束缚,达到彼岸”。

从一开始他追求女友的表现来看,他就是一个极端率真毫无做作的人。他从窗子钻进女主角的房间,女主角问他为何不从大门进入,他说这样太浪费时间了。忘了是谁说过,父亲开了门,请来了物质上的丈夫,但是理想的爱人总是从窗子进入的。门其实是人对外界心理防备的象征,从门进入的客人往往不得不寒暄客套一番,能不能达到本意还要看主人脸色,哪像爬窗子那样直截了当。门和窗这样微妙的区别,其实也可以为片名的含义作注脚。男主角非常喜欢引用威廉·布莱克的另一句话:“那条无人走过的路通向智慧的圣殿”。他要做的就是任性,就是冒险,就是不复制世俗,就是撇除面具直达本心。

男主角在演唱会上好几次都模仿原始人酒神祭奠的舞蹈,观众也随着音乐狂舞,交杂着赤裸的女子和各种幻象,气息氛围神秘而迷乱。他们的谈话中也多次提到狄奥尼索斯和酒神巴克斯,在希腊神话中代表着无序和本能的冲动,暗示神话传说对男主角性格的影响,这样的手法在《亚历山大大帝》中也似曾相识。两部影片的男主角都是被强烈的情感和欲望所折磨,颇有点古希腊悲剧的意味。吉姆有一段饱受非议的即兴的“弑父淫母”的歌词,似乎也隐含着俄狄浦斯情结在内。

沙漠和印第安人是男主角的主要幻象。沙漠代表了他越界探险的欲望,他始终都在那一片茫茫黄沙中寻找他的仙人掌。而印第安人似乎是死亡的象征,童年记忆中那个濒死的眼神总能够占据一生的梦境。还有眼镜蛇、美洲豹、宗教图腾和火焰等等,这些超现实的镜头把主人公迷乱的心理状态进行了视觉化,我记得导演的这种手法在《天生杀人狂》里有着更夸张的表现。当然,这些镜头就像男主角那些意象含混的诗歌一样,只能大体感知到其中的癫狂和野性,无法以此对他的性格命运进行细致理性的诠释。

他在舞台上的那场猥亵演出使影片达到了高潮,依稀记得在张国荣的表演生涯中也曾有类似的情节。不管是静静地在浴缸里一睡不起,还是决绝地从高楼上一跃而下,两人的结局都充分说明了天才与世俗的矛盾。“死神让我们变成天使,给我们翅膀”,出于影片所传达出的那种生命绝望的观点,可以理解这种对死亡的臆想,但愿那些痴狂的眼睛上方真的存在可以自由飞翔的天堂。

阅读全文

与奥利弗斯通北京电影节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我来也电影1966完整版 浏览:600
各种电影战争短片 浏览:829
韩国限级制度电影迅雷下载 浏览:630
20l6年最新伦理电影 浏览:959
有一部电影叫谁遇见谁 浏览:302
秘密恋情电影迅雷下载 浏览:218
韩电影时间银行在哪里看 浏览:963
凑点电影天堂 浏览:448
美团网电影票团购上海 浏览:932
电影主题酒吧策划方案 浏览:376
下雨时你的温柔电影天堂 浏览:584
天堂电影是什么意思 浏览:840
哪个软件可以看已下架的电影 浏览:861
如何查到购电影票人电话 浏览:540
电影教父的主题曲柔声倾诉的歌词 浏览:299
微电影剧本警校 浏览:364
海尔兄弟主题曲电影版 浏览:722
根据情感分析电影 浏览:18
抖音上拍的电影抖音是怎么拍的 浏览:571
电影勇者闯魔城免费观看 浏览: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