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哪里可以找到旧上海的资料还有旧南京路的资料
80:
如果说,80 年代以前,博士论文中比较多地关心精英人物和政治、经济大事;那么,80 年代以后,较多地转向对社会底层人物和妇女问题研究。这是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的突出变化。类似这样的论文有《上海邻居:五里桥社区建设》 、《在家庭和国家之间:上海里弄邻居中的社区活动和市民组织》 、《心理困境和社会关系:上海居民之研究》、《寻找新的女人气质:上海职业妇女,1912-1945》 等。其中,《寻找新的女人气质》颇能说明海外博士对于妇女研究的热情。这篇长达三百多页的论文表明,学者们对于20世纪上半叶职业妇女的出现关注备之。
为什么80年代以后,里弄研究、大众生活和妇女研究会这样地热闹起来?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研究趋势?主要应该有这样的两个原因:其一,与“文革”和改革开发以后的中国发展有关。“文革”以前,很多海外的中国学家都认为中国是中央极权主义,集中研究中央政权特点及其运行机制;“文革”结束和改革开放以后,他们发现中国的地方政权、基层机构也充满活力,这正是以前很忽略的问题;其二,和西方年鉴史学、新史学思潮以及后现代主义思潮的发展有关。新史学思潮和后现代主义的很多主张是不谋而合的。这就导致历史研究对象的“由上到下“、“由高到低”、“由贵到贱”,包括广泛地关注妇女史的研究。笔者发现,美国西部大学尤其加州系列的大学,对于妇女史和性社会史的研究尤为热烈。这种研究视角和研究对象的转换,是对上海研究的创造性突破。至少我们自己的上海问题研究中,妇女史研究和妇女问题研究还相对地薄弱。
还有一个关注点,就是比较手法的颇多运用。138篇论文中,展开城市间比较研究的博士论文还是不少的。举其牢牢大者有:《职业教育的发展:深圳和上海发展经验的比较研究》、《从学校到工作的转变:三个亚洲城市的比较分析,上海、东京和香港》、《北京、上海、广州、洛杉玑诸城市老年华人的家庭之社会支持模式:子女孝顺问题》 、《北京、上海、苏州:现代化、城市化和中国传统城市的保持中的房屋发展》 、《中国城市的不平衡发展:上海、深圳、郑州之间的社会经济指数比较》 、《苏州的衰弱和上海的崛起:城市变化之经济生态的研究,1756-1894》 等。这些比较研究的论文,有相当的说服力。而比较手法利用较早的,应提到密西根大学的墨菲(Rhoads Murphey)教授,他早年关于上海研究的博士论文《上海——现代中国的钥匙》 ,就有相当部分比较研究的文字。不仅将上海和广州、汉口、杭州比,还将上海与河内、仰光、西贡、曼谷比,试图说明上海对中国现代化的关键作用。比较研究的最大意义,也许就是使问题的探讨思路开阔,克服研究的片面性和狭隘性,从整体上把握历史的全局与局部关系,寻找历史发展的普遍规律与特殊规律。从广阔的历史背景中发现历史现象的因果和异同,是历史学家揭示历史本质和历史联系的重要方法。目前我们的上海研究中,比较研究的手法不是很多,尤其是国际大都市之间的比较研究。这种状况的改变,有待于我们更多的学者走出国门,有更丰富的实地考察经验和广博的学术素养的积累。
90:
从上个世纪90年代始,上海经济和城市建设得到了迅猛发展,但几乎是同时,人文知识分子不约而同地发出对上海文化建设批判的强音,至今持续不断。这种现象与上海传统以及知识分子的上海生存有着深刻的关系。
从历史上看,知识分子对上海的文化批判有着一脉相承的传统,即伴随着上海现代性的脚步对上海文化的审视,从鲁迅对“海派”的剖析、梁漱溟关于上海“堕落”的判定,到龙应台、余秋雨的“上海人”概念、杨东平“城市季风”对上海文明的追踪,我们看到这些批判集中上海在全球化发展的两次大潮之时,其相似之处在于在两次批判都形成于“市场原则”和“经济理性”主导下的物质化倾向高速发展的背景,不过区分在于两次批判对上海传统的认识依据有异。
30年代,上海中西文化交汇、华洋杂处、移民丛集,这些成为大家批评取材的依凭;上世纪90年代以来,批判者们除了对现实生活的观照以外,30年代则又成了重要的批评参照系,构成了当代知识分子的文化想像的重要页面。这种文化想像通过知识分子的粉饰,经由大众媒介的传播,变成了弥漫于上海人的浓重怀旧情调。甚至成为上海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甚至一部分人的时尚追求。
21:
就现在 。南京路是上海商业的象征,也是上海对外开放的窗口;是万商云集的寸金宝地,也是国内外购物者的天堂。南京路凭借其风格迥异的商厦、先进的装备设施、繁花似锦的橱窗、琳琅满目的商品、现代化的管理、舒适的购物环境,成为与纽约的第五大街、巴黎的香榭丽舍大街、伦敦的牛津街、东京的银座齐名的世界超一流商业街。从一条田间遛马小道到“冒险家的乐园”,直至发展为誉满全球的中华商业第一街,南京路不仅拥有繁荣和辉煌,也曾有过艰辛和屈辱。经历一个半世纪风雨沧桑的南京路,伴随着改革开放的大潮,勃发出新的生机。在新世纪里,南京路将向世界展现一幅更绚烂宏伟的画卷。
二、旧南京路商业街的特点
1.地区优势
南京路地处租界,濒临黄浦江,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租界对西方人来说,是移植在异国的一方乐土,他们竭力按本国的观念和模式改变这里的一切。欧风东渐,租界先知。西方文化和先进的经营管理方式使南京路大踏步走在社会的前列。租界建立后,工部局在南京路上陆续建造高楼大厦。南京路于1865年安装煤气灯,1881年部分商店开始使用电话和电报,1882年出现上海第一部公用电话并有了电灯,1883年接通自来水,1908年开通有轨电车,1906年汇中饭店设置了远东第一架载人电梯。房地产巨子哈同斥资60万两白银于1875年在南京路铺设400万块印度铁藜木,使之成为远东最华贵的道路,附近的地价自然就扶摇直上了。南京路、四川路转角处的地价曾高达每亩35万两白银,为开埠时的7万倍。工部局十分重视南京路的市政建设和环境保护。据《沪游日记》载,当时南京路“其平如砥”,一经损坏,随时修补;马路每日打扫两次,又有洒水车洒道,“终久异常洁净”;十里长街“两旁所植,葱郁成林,洵堪入画”。以上的一切使租界与华界形成截然不同的两个天地,促使了南京路商业街的高速发展。
2.洋货充斥市场
南京路商业街兴起后,洋行大力推销洋货,销量逐渐超过京广杂货,兼售洋货的广货店改称洋广杂货店。一批大型批发商向洋货“包牌经营”或自定牌号,独家批售,垄断市场。19世纪70年代以来,经营洋货的商店、拍卖行大量开设,南京路和金陵路上的洋货店占上海的59%。由于洋行的日用品、布匹、呢绒等进口量逐年增大,在抛球场、盆汤弄一带洋货“聚集成市”。在南京路上,不但外商的惠罗、福利等公司推销洋货,甚至华商开设的先施、永安、新新、大新四大公司,洋货也占了相当比例。永安公司在1918年开业时,洋货占75%(其中化妆品为95%),30年代末占60%,40年代末占70%;大新公司1936年开业,洋货占50%,40年代末占40%。原大新公司老职工回忆道,大新公司“26个商品部,除了南货部以外,部部都有洋货,甚至草纸、扫帚,都是舶来品”(据黄浦区档案馆资料)。在南京路上可以买到世界各地的名品,如英国的纺织品、法国的化妆品和油画颜料、瑞士的钟表、美国的电器、德国的五金器材、瑞典的搪瓷、捷克的玻璃器皿、日本的毛巾等,南京路成了各国名牌产品的陈列所。抗战胜利后,美国在上海倾销剩余物资,以低廉的价格占领了上海市场。南京路上,无论是大公司货架还是小摊贩货堆里都摆满了美货。在中央弄、沙市路旁边还开设了一个专营美货的集市“新康联合商场”(习称“中央商场”),经营范围包罗万象,有军用大衣、牛仔库、尼龙丝袜、巧克力、奶粉、香烟、罐头食品、药品、钢笔、打火机、剃须刀、香水、胭脂等。人们形容南京路是“玻璃(塑料、尼龙制品)的世界,美货的天下”。
3.商业与文化娱乐联姻
五光十色的商品和流派纷呈的文化,交织出南京路一道独特的风景线,南京路的繁荣是商业和文化娱乐活动相互促进的结果。早期的跑马场、抛球场都是沪上著名的娱乐场所。每至春秋赛马,观者人山人海,“万人空巷,厥状如狂”,尤其青年士女“看者如堵”。19世纪60年代,南京路新花园旁开设一洞天茶楼,三层杰阁,是观看“宝马香车”和欣赏“笙歌夜谱霓裳曲”的好去处。清末民初,在租界繁华之处,有不少歌舞娱乐场所。舞厅内有歌星伴唱,以舞为主,南京路、西藏路北侧的黑猫舞场是上海第一个有中国舞女的营业性舞厅;另有一类茶楼里的演唱,如—乐天茶馆有唱曲者挂牌演唱,属清唱配以简单的乐器伴奏。民国以来南京路上大量兴办各类游乐场。1914年,在新新舞台屋顶创办上海第一家游乐场“楼外楼”,有说书、杂耍、滩簧等节目,还举办兰花会、菊花山、梅花集等花展。1917年,先施公司在屋顶开设先施花园,演唱戏曲和歌曲,因游客踊跃,又将四楼北部及以上部分增辟为游乐场,真正做到了“集衣、食、住、玩、消费为一楼”。1918年永安公司开设游乐场,以后又增设溜冰场、影剧院、舞厅等。同年,新世界在原址对面创办北部游乐场,设大剧场、说书场、布篷献艺场、自由厅和跑驴场。1927年,新新公司也开办屋顶花园游乐场,并在五楼创建全国第一个中国人自办的广播电台“凯旋电台”,播出新闻、广告、商情、音乐等。电台四周用玻璃装饰,玲珑剔透,俗称“玻璃电台”,大做广告,促进销售。1936年,大新公司在四楼开设书画部,展览名家作品。五搂设舞厅。从六楼至十楼及屋顶为游乐场,内有戏马台、银河桥、垂虹径、万花棚等景点,号称天台十六景;还设有剧场8个,座位2000余个,每日游客近万人。不久,新世界游乐场在三楼开办高乐歌场,集群芳会唱、京剧彩排和时代歌曲于一炉。南京路上的各家游乐场还经常举办花卉、盆景、书画、灯彩等展览。1933年,大光明电影院改建竣工,设施豪华,号称远东第一。30年代中期,永安公司挑选容貌标致的女职员,创办上海第一支时装表演队。30年代后期,沪上不少餐馆利用就餐前后间隙举办各种音乐茶座,南京路上新雅、大三元、新都、南华、五层楼等餐馆聘请女子唱曲,并有乐队伴奏,游客还能携伴跳舞,餐馆生意颇佳。南京路上的商业有浓郁的文化气息,而南京路上的文化娱乐活动在很大程度上是为商业服务的,在招徕顾客、广告宣传方面起了很大作用。
“黄浦档案局”有这些资料!
② 在上海有没有什么和法国有关的旧址可以参观的,法租界也行啊,有没有地址的呀
法国著名作家雨果说,“建筑是石头写成的史书”。
随着中法文化交流年———“法国年”系列活动的展开,素有“东方巴黎”之称的上海,在这个春天正被日益浓烈的“法兰西”氛围所笼罩。
在上海,许多法式老建筑,虽历经多年,却仍以完美的姿态掩映在绿树丛中。长假里,如果你有闲心,不妨借着法国文化年的气氛,让自己的目光好好享受一顿正宗法式建筑“大餐”,听听那些老房子带来的经典故事。
国泰电影院:老克勒当年追女孩
这座在张爱玲笔下屡屡被写到的电影院,处在淮海路茂名路拐角上,原名国泰大戏院,于1930年开始建造,次年年底竣工。它占地面积1559平方米,钢筋混凝土结构;外墙采用紫酱红的泰山砖,白色嵌缝,其特色与锦江饭店同出一脉,属法式建筑。
建筑内部,富丽堂皇,整个放映大厅无任何立柱,空间显得异常宽阔,观众无论在哪个座位观看都非常舒适,加之影院冷暖空调及舞台左右两条竖立的灯柱,场内左右梯式直横相间的碗盏灯光,交相辉映,显得十分气派。
1932年1月1日,国泰电影院正式对外营业,当天登在《申报》上的广告用语是:富丽宏壮执上海电影院之牛耳,精致舒适集现代科学之大成。影院起初专映米高梅公司的影片,启幕当日的上映影片是《灵肉之门》(FreeSoul)。至1933年6月,投资一百多万元改建后的新大光明电影开幕后,米高梅的片权为大光明所夺,国泰改映华纳和哥伦比亚公司的影片。
看电影是当年的时髦活动,用请看电影来追女孩子是当年的“老克勒”们常用手段,国泰因地处霞飞路(今淮海中路)而备受青睐。
上海音乐厅:上海第一家开冷气的影院
始建于1930年的上海音乐厅,数十年来以其良好的建声效果和西欧古典风格的建筑特色,被誉为“上海的巴黎歌剧院”。上海音乐厅原名南京大戏院,1949年改名为北京电影院,是上海第一家放映外国影片的戏院,当年首映的是美国环球电影公司的歌舞片《百老汇》。1959年,它正式改为上海音乐厅。
1989年被列为上海市近代优秀建筑保护单位。
当年的南京大戏院是由美商怡怡公司投资、中国设计师范文照先生设计的。范文照曾毕业于圣约翰大学,后赴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主修建筑设计。南京大戏院是中国设计师打造西方古典式建筑的一个精美范例。
这座大戏院堪称当时一流电影院中的佼佼者,巴洛克式建筑的立柱、西班牙式的线脚,仿罗马式的柚木门窗,门厅、楼梯、回廊等全都使用大理石装潢。还是上海第一家开放冷气的影院。
东平路9号:蒋介石题名“爱庐”
位于东平路近衡山路口的这栋楼,曾是蒋介石、宋美龄的新婚洞房旧居,是宋子文送给宋美龄的陪嫁。这幢法式花园洋房,由一座主楼与两座副楼组成。现在这幢建筑及花园已经成为上海音乐学院附中的一部分。东侧副楼是学校的行政办公楼,主楼东侧二楼原是蒋介石、宋美龄的卧室及卫生间,且有一秘密暗道,发生紧急情况时可从暗道直达楼外。现在卧室与卫生间已打通,成了学生们练琴的教室,只有暗道仍然保留。
主楼南面花园的假山石上,镌刻着蒋介石亲笔题写的“爱庐”两个大字。蒋介石把庐山牯岭别墅称为“美庐”,把杭州西湖的别墅称做“澄庐”,把上海这所住宅称做“爱庐”,可见他对这幢洋房的喜爱。
“爱庐”周围有10多栋花园别墅,都是宋家、孔家和陈立夫、陈果夫留下的,路口上有一栋如今开了酒吧,还有些附属建筑开了店,那里有现煮的咖啡、瑞士的火锅、法式大餐、雪茄和葡萄酒,还有被落地窗切割成一条条的阳光。
常德公寓:张爱玲上海故居
张爱玲于上世纪40年代的故居“常德公寓”,日前被挂上铭牌,成为一座名人寓所获得了保护。
这幢位于常德路195号的法式公寓建筑,建于上世纪30年代初,原名爱丁顿公寓。张爱玲曾在这里的605室生活了7年。
1941年底,张爱玲从香港来此居住,正式开始了她的写作生涯。张爱玲在此完成了小说《倾城之恋》、《沉香屑———第一炉香》、《沉香屑———第二炉香》、《金锁记》、《封锁》、《心经》、《花凋》等一系列作品,这里也是她在上海住得最久的公寓。
据常德公寓居民介绍,这些年来,经常有海内外张爱玲迷前来拜谒。很多读者和游客因不能上楼在张爱玲寓所小坐、不能感受她当年的生活气息而感到十分遗憾。不少人只能在常德公寓门前拍个照作纪念。随着公寓被保护,日后将在楼下张爱玲常去喝咖啡的地方再建一家咖啡馆,同时建一条介绍张爱玲生平的画廊,以给“张迷”们多一点想象和缅怀的空间。
南京西路兄弟楼:永安公司老板旧宅
位于南京西路1400号的上海市人民政府对外事务办公室(简称“外办”)的办公楼,与波特曼大酒店相邻。两幢风格相近的三层法式建筑,当年分别是原上海永安公司老板郭乐和他的小弟郭顺的住宅,人们习惯上把这两幢楼称作“兄弟楼”。
郭乐是广东人,在澳洲某水果批发行任职,而批发行老板马彪,就是日后开在永安公司对面的先施公司老板。郭乐后来从香港到上海,注册了永安公司,并选址南京东路浙江路口建造了大型百货公司环球公司,又在对面建造了永安公司。那块地当年是哈同的地产,郭乐由此与哈同保持了长久的合作关系。在为自己造寓所时,也就从哈同的爱俪园对面时称夏家宅的地方取得了土地。
兄弟楼的设计交给了公和洋行,他们曾设计、监造了外滩4号联合大楼和汉口路工部局大楼。“兄弟楼”的外貌颇具法国文艺复兴时代的建筑风格。但因业主和营造商都是中国人,所以多少还带有中国传统的三间二厢平面。现在,它已被列为上海市近现代优秀保护建筑。
崇尚冲突之美
法国建筑讲究点缀在自然中,并不在乎占地面积的大小,追求色彩和内在联系,让人感到有很大的活动空间。不过,有时也有意呈现建筑与周围环境的冲突。因此,法式建筑往往不求简单的协调,而是崇尚冲突之美。
法式建筑风格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建筑整体方面有着严格的把握,善于在细节雕琢上下工夫。比如巴黎拉维莱特公园、蓬皮杜艺术中心、贝聿铭的金字塔以及德方斯,便是这一风格的典型代表。
法式建筑十分推崇优雅、高贵和浪漫,它是一种基于对理想情景的考虑,追求建筑的诗意、诗境,力求在气质上给人深度的感染。法式建筑是经典的,而不是时尚的,是经过数百年的历史筛选和时光打磨留存下来的。像巴黎等城市的建筑,无不经历了数百年的建筑时代,凝聚了无数伟大建筑师的天才与智慧。法式建筑的风格在中国可以追溯到上世纪初甚至更远。上世纪80年代以来,法式建筑风格随着欧式建筑风格在中国由南而北全面复苏,成为楼市的一大景观。
链接
汾阳路法国洋房汾阳路150号的法式洋房,最初由一个法国富商委托当时著名的美国克利建筑事务所建造,风格沿袭法国文艺复兴时期的特色。
1919年开始设计兴建,直到1930年才完工。当时人们称之为“毕勋路(今汾阳路)的法国洋房”。“毕勋”是当时驻华法国领事的名字。这栋法式洋房,曾是白崇禧的府邸,后来成为上海中国画院,60年代成为上海越剧院,现在里面还开了餐厅。
汤公馆现四川北路2023弄35号。上世纪20年代建造。为法式新古典主义风格建筑,外观典雅、气势恢宏。抗战后成为汤恩伯寓所。
其他沪上著名法式建筑还有瑞金宾馆、陕南村、花园饭店、锦江饭店、大公馆以及法式园林的代表作品复兴公园。
③ 上海南京东路有什么好玩的
南京东路新世界楼上有杜莎夫人蜡像馆,有上海最大的游戏城,还有真冰溜冰场。南京东路宝大祥地下室有汤姆熊。南京东路浙江路口有沈大成,上海最悠久的糕团店,有百年历史了,他家的条糕很不错。南京东路的夜景也很漂亮,还有步行街也是一个值得去玩的地方。
扩展:
1、上海杜莎夫人蜡像馆筹备已超过两年,展出的蜡像每尊制作成本上百万元,全部在伦敦拥有200多年蜡像制作经验的工作室里精心制作完成。在上海展出的名人蜡像选择均通过详细的市场调查,在众多的候选名人名单中精挑细选,每位入选者都是中国游客最渴望见到的名人。英国杜莎集团是欧洲排名第一的休闲娱乐集团,据集团有关负责人介绍,他们将全力把上海杜莎夫人蜡像馆打造成为拥有最领先的科技支持的、全球最丰富互动体验的蜡像馆。
2、南京东路是上海十大商业中心之一,位于上海市中心,东起外滩即中山东一路,西至西藏中路,全长1599米。其中河南中路以西部分为南京路步行街。大店名店林立,百业兴盛繁荣,各式商厦、优秀建筑聚集交汇,商街中西方文化相互融合。正是这种多样性的包容,互相渗透与吸收,涵盖古今中外精粹,海纳百川的博大胸怀,发展向前的坚定,使南京路充满勃勃生机,展现出它百余年不落的繁华。
3、南京路随着跑马场设置,道路拓展,商业活动也逐渐由东向西推旧上海南京路进。开埠之初,商业活动集中在界路以东。自花园跑马场成为租界游乐中心后,资本达1万两,规模最大的增泰洋布店开业,同时期还开设恒兴洋布店,老德记药房,和一些专营高档日用品的洋行门市部及西式酒店餐馆。至同治元年,南京路已有公道、公平等14家洋行,科发等药房3家,洋布呢羽庄9家。
④ 上海南京路步行街有什么好玩的地方
说实话,没什么好玩得地方,除了商场就是商场,如果你是外地来旅游得,那去步行街走走还行,不然,真得没什么去得。那里买什么都贵。
唯一还能算得上玩得地方,在第一食品商店附近,有上海歌城和必爱歌,必爱歌得旁边有个汤姆熊
⑤ 上海还有什么好玩的地方
玩在上海
(ⅰ)历史建筑
中共一大会址、新天地、大世界、百乐门、上海美术馆、国际饭店、大光明电影院、国泰大戏院、诺曼底公寓、徐家汇大教堂、华懋公寓、枕流公寓、美琪大戏院、兰心大戏院、百老汇大厦、黑石公寓、马勒别墅、爱丽园、上海音乐厅、花园饭店、浦江饭店、仙乐斯、沐恩堂圣母院、上海自然博物馆、小红楼、西郊宾馆、田子坊、1933老场坊、永安百货、爱丁堡公寓、基督青年会、上海工艺美术博物馆、大可堂普洱会、孙中山故居、宋庆龄故居、鲁迅纪念馆、金门大酒店、衡山路、静安区石库门建筑区等
(ⅱ)现代建筑
东方明珠电视塔、金茂大厦、环球金融中心、上海国际金融中心、上海科技馆、恒隆广场、正大广场、上海欢乐谷、热带风暴水上乐园、上海中心、尚街、8号桥、M50、智造局、同乐坊
(ⅲ)著名景观
外滩、豫园、人民广场、上海博物馆、上海大剧院、多伦路文化名人街
(ⅳ)自然佳地
上海动物园、上海植物园、上海共青森林公园、上海野生动物园、上海昆虫馆、世纪公园、东滩世界地质公园、滴水湖
(ⅴ)人文古迹
枫泾古镇、朱家角镇、老城隍庙、玉佛寺、大观园、七宝古镇、陈云故居、上海文庙、上海老街、静安寺、下海庙、鲁迅故居、方塔园、古城公园、宋庆龄故居纪念馆、玉佛禅寺、韬奋纪念馆、大韩民国临时政府旧址、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表大会会址纪念馆、长宁区革命文物陈列馆、刘海粟美术馆、中华人民共和国名誉主席宋庆龄陵、李白烈士故居、德艺陶瓷陈列馆、鲁迅墓、陶行知纪念馆、宝山烈士陵园、黄炎培故居、周恩来故居、张闻天故居、叶家花园等。
沪上八景
1。外滩晨钟(外滩区域)
上海市政府对外滩滨江地区进行大规模改造,既完整保留了外滩原有风貌,又巧妙地利用防汛墙设施新建滨江观光平台,及“上海市人民英雄纪念塔”、“外滩历史纪念馆”、“陈毅广场”、“音乐喷泉”等风格各异的建筑小品和浮雕,并配以全景式建筑景观灯光和大型艺术灯光表演及浦江夜游。
2。豫园雅韵(豫园老城厢地区)
豫园旅游区是上海老城厢的发源地,近年来逐步形成了以豫园、豫园商城、城隍庙、玉龙坊、上海老街等为中心的旅游风景区,民俗工艺、上海及全国特色小吃、上海本土文化及民间文化在此得到飞速发展,是上海市民节庆庙会地。
3。摩天览胜(陆家嘴区域)
陆家嘴的名声大燥是因为它吹响了开发浦东的号角,也因为有了东方明珠电视塔以及金茂大厦、环球金融中心这些举世闻名的建筑和景观,还因为在陆家嘴有着许多如上海海洋水族馆、上海大自然野生昆虫馆等极具观赏价值和参与价值的景点。
4。旧里新辉(石库门)
石库门建筑群区包括中共一大会址和新天地。
5。十里霓虹(十里南京路)
西起外滩,东至延安路。南京路堪称上海最具代表性的马路之一。
6。佘山拾翠(佘山旅游度假区)
佘山景区风景秀丽,有蜚声中外的佘山圣母大殿,其级别之高,建筑之雄伟,为东南亚地区第一大教堂,也是佘山标志性建筑;佘山天文台,始建于清光绪24年,是中国建造最早、规模最大的天文台之一。
7。枫泾寻画(枫泾古镇)
枫泾古镇\中国农民画村
8。淀湖环秀(环淀山湖旅游区)
朱家角古镇,陈云故居,上海大观园旅游发展有限公司,东方绿舟,太阳岛旅游度假区。
⑥ 上海大沪电影院还在吗
很早以前,静安寺附近有个电影院,叫大沪电影院,在一条弄堂的深处。
1958年前,我看电影常去就是大沪电影院。
1949年5月,据上海军管会文教委文艺处统计,全市共有影剧院52家:
大光明、大上海、皇后(和平)、浙江、新光、沪光、大华(新华)、国泰、辣斐(长城)、恩派亚(嵩山)、荣金(建国)、黄金(大众剧场)、亚蒙、国际、国联、东海、华德(长治)、民光(胜利)、汇山(大名)、虹光、嘉兴、海光、卡尔登(长江剧场)、南京(上海音乐厅)、金城(黄埔剧场)、中央、明星、光陆(曙光)、天韵、光华、丽都(贵州剧场)、九星、巴黎(淮海)、上海、平安、杜美(东湖)、金门、银都(沪南)、蓬莱、泰山、山西、永安、西海、沪东、百老汇(东山剧场)、金都(瑞金剧场)、美琪、沪西、大都会(燎原)、大沪、兰心、新新。
52家中倒数第三家就是大沪电影院!
⑦ 上海南京西路有什么好玩的
貌似南京西路离浦东不算近,不过地铁2号线直通就是了,其实就是浦东第一八佰伴附近也有很多好玩好吃的地方。
南京西路的确是上海的高档地段,像楼上介绍的,不过和南京西路交叉的一条吴江路上可以吃到很多便宜美味的小吃,例如小杨生煎、甜蜜蜜甜品店等等,你在南京西路上一问就知道,吴江路非常有名。
浦东第一八佰伴附近逛街K歌这些玩乐都全,吃的话日式韩式料理居多,川菜贵州菜上海菜港式茶餐厅也一应俱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