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王潮歌简介多大
王潮歌著名导演观印象艺术发展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总裁、“印象系列” 总导演、总编剧。代表作:大型现代舞剧《乘愿再来》、原创歌剧《秦始皇》、“印象系列”演出:《印象刘三姐》、《印象丽江》《印象西湖》 、《印象海南岛》 、《印象大红袍》 、《印象普陀》、《印象武隆》《仅见平遥》 《印象国乐》
王潮歌毕业于中国传媒大学(原北京广播学院)导演专业,曾执导过数十部舞台剧。是中国当代最具创新意识的舞台剧导演。同时还被誉为中国最具创新精神的导演王潮歌与张艺谋、樊跃共同开创了中国实景演出之先河,成为业界知名的“印象铁三角”。
《印象刘三姐》《印象丽江》 《印象西湖》 《印象海南岛》 《印象大红袍》 《印象普陀》等“印象”系列大型山水实景演出皆已成为当地文化创意产业的成功范本,同时,因其多元化的个人艺术风格与前沿创意倍受媒体、艺术界及高端商业品牌的青睐。
"每一次都是新的”是王潮歌导演作品的又一特点。旺盛的、不枯竭的创作灵感,使她成为评论家笔下的"最具创新精神的导演”。
王潮歌其实在导演圈里出名较早,2000年王潮歌就红火了一年,她不仅导演了令人耳目一新的CHIC大型服饰文化晚会《为你而生》而且还导演 了大型现代舞剧 《乘愿再来》后来王潮歌还出任了服装工业协会组织的《春天印象》的总导演及舞美设计,
但这些都并未为世人尽知,充其量不过是行业性的知名度而已。但自2004年成功的导演了桂林“刘三姐印象”大型景观文艺演出而一炮走红。节目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极强的个性也使她逐渐走进人们关注的视线之内。
(1)北京观印象电影公司扩展阅读
人物轶事
但王潮歌又知道在强势男人面前偶尔的示弱,表现一点儿美丽女人的娇柔来换取男人的谅解,对自己的聪明她说:“聪明已不是我的优点了,就像我脸上的痦子,它是我的一个特征。”这种独特的聪明也体现了她个性的张扬。
工作之外王潮歌的装扮很女人很妩媚,和实景演出导演现场的打扮判若两人,工作之外喜欢买各种时尚衣服和鞋,脸上用的是各种世界顶级化妆品,作为服装时尚界的导演自然衣着打扮也同样引领时尚。在美国大都会导演多明戈主演的歌剧《秦始皇》时,
她48天换了48身衣服,在家里她专门用一个二十多平米的房间来放衣服,但也只能放一季的,衣服多到她自己都有些内疚,她说买衣服是她减压的一个方式。
张艺谋的电影《满城尽带黄金甲》败走好莱坞,但这部的电影中服装的盛大场面的豪华气势让它意外的获得最佳服装奖的提名,其实里面就有王潮歌的功劳。但对于出名和展现自己她又很理智,青歌赛热播后原生态歌手引起高度重视,
2007央视春晚总导演金越观看了她执导的《印象·丽江》的演出,对其中的原生态节目很感兴趣,但王潮歌却理智的对金越表示,节目是外景形式很难进入演播厅里来婉拒,这种与很多人挖空心思进春晚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显现了王潮歌的理智。
但对于出名和展现自己她又很理智,青歌赛热播后原生态歌手引起高度重视,2007央视春晚总导演金越观看了她执导的《印象·丽江》的演出,对其中的原生态节目很感兴趣,但王潮歌却理智的对金越表示,节目是外景形式很难进入演播厅里来婉拒,
这种与很多人挖空心思进春晚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显现了王潮歌的理智。
㈡ 丰江舟的舞台剧多媒体
《天下归心》(2013,导演张艺谋,编剧蔡赴朝,新编历史京剧,国家大剧院制作)
《图兰朵》(2012,导演张艺谋,景观歌剧,歌华制作) 《柔软》(2010,导演孟京辉,编剧廖一梅,话剧,孟京辉工作室制作)
《爱比死更冷酷》(2008, 导演孟京辉,编剧法斯宾德,话剧,国家话剧院与歌德学院联合制作)
《艳遇》(2007, 导演孟京辉,编剧廖一梅,话剧,孟京辉工作室制作)
《琥珀》(2006, 导演孟京辉,编剧廖一梅,话剧,孟京辉工作室制作)
《镜花水月》(2006, 导演孟京辉,编剧廖一梅,话剧,孟京辉工作室制作)
《魔山》(2005, 导演孟京辉,儿童剧,首都体育馆)
《恋爱的犀牛》(2004, 导演孟京辉,编剧廖一梅,话剧,孟京辉工作室制作)
《迷宫》(2004, 导演孟京辉,儿童剧,21世纪剧院)
《关于爱情归宿的最新观念》(2002, 导演孟京辉,编剧廖一梅,话剧,孟京辉工作室制作) 《天下归心》(2013,导演张艺谋,编剧蔡赴朝,新编历史京剧,国家大剧院制作)
《王府井》(2011, 导演任鸣,话剧,国家大剧院制作)
《乡村女教师》(2009, 导演陈薪伊, 歌剧,国家大剧院制作)
《乡村女教师》(2009, 导演陈薪伊,第二版复演, 国家大剧院制作) 《六个寻找剧作家的剧中人》(2013, 导演弗拉基米尔彼得罗夫(俄),编剧皮兰德娄(意),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制作)
《印象国乐》(2013,导演王潮歌,中央民族乐团、观印象公司共同制作,国家大剧院演出)
《白蛇传》(2013,导演陈士争,昆曲,江苏省昆剧院、纽约林肯艺术中心制作,苏州大剧院、林肯艺术中心)
《太极图》(2013,导演肖向荣,舞台秀,中国国际演艺中心制作,保利剧院)
《仰欧桑》(2013,导演张建民, 歌舞剧, 中央民族乐团制作, 国家大剧院)
《乌龟也上网》(2013, 导演李大海, 多媒体儿童剧,济南儿童艺术剧院制作)
《列兵》(2013,导演胡宗琪,作曲张千一,情景交响合唱音乐会, 总政歌舞团制作,中国剧院)
《望》(2012, 导演陈薪伊,话剧,广州话剧艺术中心)
《观,自在》(2012, 导演易立明,新古典音乐会,中华世纪坛艺术中心剧场)
《嫂子》(2012, 导演曹其敬,话剧, 济南大剧院)
《哪吒闹海》(2012, 东方神话杂技剧,北京演艺集团&中国杂技团联合制作)
《我的麦哲伦海峡》(2012, 导演王筱頔,编剧孟冰、刘晓舟、李赛,儿童剧,济南儿童剧院制作)
《船》(2012, 导演王晓迪,儿童剧,济南儿童艺术剧院制作)
《爱上邓丽君》(2011, 导演卓依马可尼里(美), 音乐剧, 东方松雷音乐剧公司制作,香港文化艺术中心)
《牡丹》(2011, 导演金星,编剧许斐,原创舞剧,梦公园文化艺术有限公司制作)
《春雪润之》(2011, 导演王晓迪,话剧,广州话剧院制作)
《怜香伴》(2010, 导演关锦鹏, 编剧/监制王翔, 艺术总监汪世瑜, 昆曲,北京普罗之声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出品,保利剧院 )
《梅兰芳华》(2010,导演李六乙,京剧折子戏,正乙祠戏楼、北京梅兰芳京剧团制作)
《肖邦》,(2010, 导演王晓鹰,音乐话剧,国家话剧院制作)
《老宅》(2010,导演/编剧陈佩斯,悬疑推理喜剧,首都剧场)
《十方》(2010, 导演许斐,舞剧,梦公园文化艺术有限公司制作,尼泊尔蓝比尼)
《霸王歌行》(2008,导演王晓鹰,话剧,国家话剧院制作)
《老舍茶馆-四季北京茶》(2008, 导演王荣起,话剧)
《雁叫长空》(2007, 导演王晓鹰,音乐话剧,厦门歌舞剧院制作)
《两条狗的生活意见》(2007, 导演陈明昊,话剧,先锋剧场)
《野火春风斗古城》(2007, 导演胡宗琪, 总政歌剧团制作,解放军歌剧院)
《鲁班鲁饶》(2007, 导演张扬, 音乐制作宋柯,音乐剧)
《杜十娘》(2006, 导演曹其敬,歌剧,中央歌剧院制作)
《怪物城堡》(2006, 导演王晓鹰,儿童剧,国家话剧院制作,21世纪剧院)
《袁崇焕》(2005, 导演陈薪伊, 编剧蔡赴朝, 历史京剧,中国京剧院制作)
《Hi可爱》(2005, 导演任鸣,儿童剧,首都剧场)
《雪童》(2004, 音乐童话剧,北京儿童艺术剧院制作)
《列女传-疾病的隐喻》(2001, 编导荣念曾,‘进念二十面体’制作,香港)
㈢ 给你的人生观,价值观印象最深刻是哪些作品
肖申克的救赎,阿甘正传,勇敢的心,这些作品都对于我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有了一定的影响,尤其是对肖申克的救赎印象最深刻。
我是在周末看的肖申克的救赎这部电影,电影中讲的是一位因原案入狱的年轻银行家在牢中如何追求自由的故事,我认为不同的人看同样的影片可能会有不同的感受,但对于目前无力改变现状的我来说,看完这部电影最深的感受就是才华,毅力,两样是任何人在任何情况下得到自由的最佳通途,也让我知道了,任何一个人想要最后获得蓝天白云下的自由,就一定要具备过人的才华和坚韧的毅力,对我有了更深刻的影响。
㈣ 文学中的意识流指的是什么
什么叫意识流
前几日不知在那看了个贴,'意识流'一个新名词不知其意上网收集如下:
所谓意识流:一是指一种现代主义小说流派,一是指一种描写人物心理的表现手法。这两者之间既有联系,又有着重要的区别。
现代主义流派的“意识流”小说,它流行于二十世纪二十至四十年代的法、英、美等国家。最著名的是法国的作家普鲁斯特,爱尔兰的乔伊斯,美国的福克纳,英国的女作家陶乐赛·理查逊、维吉尼亚·沃尔芙等人。他们先后写出不同于传统小说的“意识流”小说,形成一个颇有影响的文学流派。二十世纪四十年代以后,作为一个独立的“意识流”派别,已不复存在;但他们创作的意识手法,却被许多不同倾向的文学家广泛地采用、发展,并且创作了自己的独特风格。
一
通过研究证明,意识流同多数现代主义流派不同,“意识流”小说作家没有共同的组织,也没有打出统一的什么旗号;但是他们有着相似的哲学观点和艺术观点,有着相似的思想倾向和艺术风格,而且互通声息,互相影响,所以也应该称为一个比较独特的小说流派。
不过“意识流”这个用语,首先是美国实用主义哲学家、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提出来的。他认为人的意识不是片段的衔接,而是处于永远流动的状态中,所以称为“意识流”。他解释说:“意识——对它自己来说并不是以劈成碎片的样子出现的。象“链条”可“系列”这样一些字眼都不能恰当地描述意识最初使自己呈现出来的样子。它不是连接在一起的东西,它流动着。“河”或“流”这样的比喻才能自然地把它描写出来。以后当我们谈到它的时候,让我们称它为思想流、意识流主观生活之流吧。
他的这段精辟论述,从而告诉我们“意识流”这个词是怎么来年,并不能使我们对“意识流”小说的特点有一个明确的概念,也不能使用权我们对“意识流”小说同传统小说的区别有一个清醒地认识。因为从作品实际看,一些传统作家,如司汤达、福楼拜、托尔斯泰等,也是以精于刻画心理著名的,而且他们写人物的意识,也是具有一定长度的“流”,并不可能跟着人物的意识永远“流”下去。任何作品,在表现人物心理状态时,实际上都是“流”和“片”的统一。即从局部看,是“流”;而从全局看,不过是其中一“片”或几“片”而已。
那么“意识流”小说同传统小说的区别究竟在哪里呢?如果我们把两面三刀类小说认真比较一下,就会发现,其区别并不在是不是刻画了心理,是不表现了意识之流,而在于披露了什么样的心理,表现了什么样的意识之流。
意识流的特点就是专注摹写内心生活,如果我们把人物的内心生活叫做“意识流”,那么人物外部的生活就可以称为“生活流”。“意识流”是“生活流”的反映,但“意识流”也可以通过人物的行动反作用于“生活流”,两者之间互相渗透、互相影响、互相作用的。传统的现实主义小说,即写“意识流”,也写“生活流”,一般以“生活流”为主体。“意识流”为辅助,在写“流”交融中展示人物的心理活动。而“意识流”小说,则主要甚至全力写“意识流”,其兴趣专注于挖掘人物内心深处的隐曲,对“生活流”则不甚关心。他们的作品或孤立的写“意识流”,很少或根本不去反映“生活流”,以至“意识流”成为无源之水,显得神秘难测;或者是完全从个人主观的角度去反映,而“主观”屏幕又常常是反常的、变形的,因此反映出来的“生活流”往往歪歪扭扭,支离破碎,是真正意义上的“碎片”。他们的作品往往没有连贯的情节,也没有明晰完整的场景,连人物形象都朦朦胧陇,行文着墨都以意识流动为转移。这个特点在最早的意识小说中已有表现。法国的艾杜阿·杜夏丹的小说《月桂树砍掉了》可以说是意识流小说的先声。全书用内心独白表现了一个恋爱中的青年在六小时里的心绪变化,用乔伊斯的话来说,这部小说“自始至终将读者置于主人公的脑海里”。英国女作家伊丽莎白·鲍温曾说,意识流小说“几乎总是用来描写某一人物个人的平凡的经历和他对这些事情的纯粹个人角度的反应。小说中的其他人物多少给人以没有对准焦距的感觉”。
“意识流”小说家热衷于写内心生活,并不仅仅是个描写角度和表现方法的问题,而是同他们对世界对艺术总的看法有联系的。他们同象征主义、表现主义一样,以为只有主观世界才是“最高真实”,客观现实反而不真实。普鲁斯特认为主观真实是“最基本的东西”,只有主观作品才是“唯一真实的著作”。乔伊斯要求艺术家去表现“经验的真实”。福克纳则认为作家只应写人类的“内心冲突”和“心灵深处亘古至今的真情实感”。陶乐赛·理查逊反对描绘外部现实,主张意识垄断一切,专门去表现“个人思想和信仰的真实”,让“沉思默想的现实”来“独立发言”。维吉尼亚·沃尔芙要求以主观代替客观,努力表现人物“私有的幻想”。在她看来只有意识流才是生活,才是真实和道理。她有一段很有名的话:“生活并不是一连串左右对称的马车灯,生活是一圈光晕,一个始终包围着我们意识的半透明层。传达这变化万端的,这尚欠认识尚欠探讨的根本精神,不管它的表现会多么脱离常规、错综复杂、,而且如实传达,尽可能不羼入它本身之外的、非共固有的东西,难道不正是小说家的任务吗?”在她看来,“生活”即内心世界,并不是左右对称”,合乎逻辑的,而是象“一圈光晕”,模糊朦胧,变化万端。文学作品应当着力于表现这种错综复杂变化的“根本精神”,而不应该去描写“意识流”本身以外的事物。
二
意识流作家们的这些看法,来源于现代的唯心主义哲学和弗罗依德主义。柏格森认为“真实”只存在于“意识的不可分割的波动之中”;威廉·詹姆士认为宇宙间最根本的东西是“纯粹经验”,也即“意识之流”。它就是“现实”,除此之外不存在“任何品级高的现实”,弗罗依德认为人生是由两种基本本能——求生本能和死亡本能的内部冲突所构成的。这些就是“意识流”派的理论根据。
着力于表现无意识和潜意识,意识流作家所表现的内心世界,主要内容又是什么呢?主要就是无意识、这也与传统小说不同。传统小说刻画人物的心理,着重描写有意识的内心活动,他们的意识是有次序的,合乎逻辑的,有时也写无意识、潜意识,但总的说来处于次要的从属的地位,主体还是写真正的“意识”之“流”。而“意识流”小说,则着重要写非理性的无意识和潜意识,突出人物内心的混乱、迷离、恍惚、无逻辑性、动物性和疯狂性,以为只有这样才算写出了心理的原始真实。从这个意义上说,意识流小说所写的,其实是“无意识之流”或“潜意识之流”,应该叫“无意识流小说”或“潜意识小说”才比较贴切。
无意识、潜意识是非理性的,它的特点是杂乱无章、繁复多变。弗罗依德曾把无意识比喻为一口疯狂的混乱的大锅。詹姆士则认为“意识流”就是“感觉的一种原始的混沌”。意识流作家主张把人心里的这“原始的混沌”全部地毫无保留地表现出来。他们提出“非人格化”和“作家退出小说”的口号,反对作家对人物的心理进行整理和提练,更反对作家出面进行介绍和解释,而要求让人物的内心活动——特别是隐藏在心灵深处的无意识、潜意识活动。按照原始的方式杂乱无章地直接展现在读者面前。沃尔芙强调要把人物头脑中“千千万万个印象”,无论是“细小的奇异的、倏而逝的,或者是用锋利的钢刀刻下来的”,全部应该写出来,要把那些“来自四面八方,宛如一阵阵不断坠落的无数微尘”般的印象都记下来,认为只有这样才算写出了“生活的本来面目”。沃尔芙还说:“让我们在那万千微尘纷坠心田的时候,按照落下的顺序把它们记录下来,让我们描出每一事每一景给意识印上的痕迹吧,不管它们表面上看来多么无关系,全不连贯。让我们不要想当然地认为通常所谓的大事要比通常的小事包含着更充实的生活吧。”
“意识流”小说是强烈反对自然主义的。沃尔芙就曾用尖刻的语言嘲讽自然主义作家对外在环境和背景作事无巨细的繁琐描绘;然而有意思的是,她自己却在提倡对主观世界作同样的事无巨细的繁琐的描绘。她反对“客观的”自然主义,却提倡“主观的”自然主义,要求把人内心世界中混乱错综复杂的一切、包括梦境、幻想、错觉、最飘忽的闪念、最莫名其妙的冲动、最微不足道的细枝末节,总之一切无意识和潜意识活动统统写出来。
意识流小说家往往还用添枝加叶的办法经强调无意识之荒唐、复杂、离奇、不可理喻。办法之一是“白日做梦”,他们笔下的人物不分场合动不动就做其梦,想入非非,好像不食人间烟火的瞑想者、梦游者。办法之二是“自由联想”让人物随时随地地进行突然的、跳跃式的联想。如沃尔芙的短篇小说《墙上的斑点》,写一个女人看到墙上一个斑点,思绪就“一哄而上”,想到人生无常,想到莎士比亚,想到收藏古物,想到树木生长,意识随意流动,最后才回到斑点,原来是一只蜗牛。办法之三是“时空错乱”,不顾时间顺序的客观性,采用柏格森的“心理时间说”,将过去、现在、将来随意颠倒、穿插、交融,并有意不做任何说明。空间顺序、梦幻和现实的界限被打碎,搅乱,翻来覆去,纠缠不清。极端者,甚至愿意破坏语言规范,前言不搭后语,几十页不用一个标点儿。凡此等等,目的都是一个,用经突出内心无意识活动的变幻莫测,紊乱不堪。
三
热衷刻画变态心理的特点,意识流作家同其他现代主义流派一样,对扭曲的性格、畸形的心理特别感兴趣。当人丧失理性,主要或完全受怪异混乱的无意识支配的时候,这样的人的心理就已经不是正常的。所以意识流作家厌恶理性,偏爱无意识,必然要发展到偏爱变态心理。传统的现实主义小说,也有写变态心理的,如果戈理的《狂人日记》。但从总体看,一般还是以写心理为主。“意识流”小说家则不同,其注意力往往集中在具有变态心理的人物的阴暗混乱的“意识流”上,对正常的人的“意识流”则不感兴趣。在这一点上,他们同自然主义又有些相似。法国自然主义的主要代表龚古尔兄弟,他们在创作的小说突出人物的“低级本能”,渲染其“病理和生理的因素”,他们延迟不说过,“凡是我们的创作——或者其独创性就在这里——都是建筑在神经病上的。”后来的意识流小说家,大多继承这一传统,强调文学作品要表现“现代意识”。所谓“现代意识”,即帝国主义时代陷于深刻的精神危机中的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病态意识。其内容无非认为现实荒谬无稽,社会不可思议,人类猥琐无能,世界前途茫茫。于是,或悲观绝望,颓废沮丧;或胡思乱想,灵魂空虚;或精神分裂,意识错乱;或偏执怪癖,心理反常。“意识流”小说主要反映了这类扭曲了的人物的“意识”之“流”。一些有代表性的意识小说,像后面我们公认的普鲁斯特的《忆流水年华》、乔伊斯的《尤利西斯》等,莫不如此。
最典型的是美国作家福克纳的长篇小说《喧哗与骚动》,全书分四部分;第一部分写一个白痴的自白,第二部分写一个想自杀的人的精神崩溃过程,第三部分写一个极端利已主义者的偏执狂般的变态性格,所有这三部分全都用“意识流”;只有最后一部分才写一个精神健康的人,与之相应,就用了传统的现实主义手法。形式总是同一定的内容相适应的,变态的心理需要有“意识流”这样的形式来表现;“意识流”这种形式也正适合于表现在西方社会重压下出现的种种病态的心理。“意识流”小说得以繁盛一时的社会原因恐怕也在这里!
意识流小说家热衷于写变态心理,这也不仅仅是个写作方法和个人兴趣问题,而是同他们对整个人类的看法有关的。他们受弗罗依德的变态心理学和性恶论的很深的影响,认为人类就其本性而言,都与动物无异。和精神病患者无异,其内心深处无不阴暗、混乱、病态、疯狂。全部受兽性的本能和原始的冲动支配,没有什么理性可言。只有写出了人心内部的黑暗和病态,他们才认为是写出了“生活”的“真实和真理”。
总而言之,“意识流”的特点也是显而易见的。即特别注意写混多变的无意识和潜意识是最基本的。与传统的心理小说的最显著的差别就在于此。这当然是直接受尼采、柏格森、詹姆士、弗罗依德等人的反理性主义的影响。尼采说:“意识仅仅触及表面——最基本的活动是无意识”;柏格森认为“意识的绵延”无规无距,瞬息万变,玄妙无比;詹姆士说意识流“如果不完全是非理性的,至少也是无理性的”。还有弗罗依德学说把人的心理比作冰山,认为意识只是露出水面那一小部分,无意识和潜意识才是沉入水底的基础和主体。根据这种理论,意识流小说家们便是在冰山底层作着各种各样的探索。这种探索当然不是毫无益处的。像他们在表现人物内心的复杂性、丰富性和多变性上,确有超过前人的地方;他们对变态心理和无意识领域的开掘,就反映了资本主义社会里某些特定阶层的心理而言,也不能说毫无社会意义!
㈤ 印象刘三姐为何会破产
《印象·刘三姐》运营推广负责人贺立德告诉每经影视记者:“截止2017年12月30日,累计销售门票162万张,票房总收入2.1亿元,净利润近1亿元。”
然而,十余年来一直运营《印象·刘三姐》的公司广维文华却因为严重资不抵债,于2017年8月15日向广西壮族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以下简称“广西高院”)申请破产重整。12月4日,广西高院作出终审裁决,批准公司重整计划草案,重整计划执行完毕后,北京天创文投演艺有限公司将持有广维文华100%股权。
《印象·刘三姐》演出经久不衰,广维文华自2006年以来一直是阳朔县的纳税大户,看似健康的这家公司为何会背上巨大债务导致破产?这让外界震惊不已。在全国颇具影响力的文创品牌“印象·刘三姐”现状如何,又将怎样破茧重生?
每经影视记者近日走进广西高院,独家对话广西高院民二庭庭长、本案审判长蒋太仁,并前往广西阳朔县,实地调查广维文华,揭开“印象·刘三姐”破产重整的台前幕后。
破产现状:公司评估值1.7亿元 债务却高达15.8亿元
《印象·刘三姐》演出风光无限,但运营该项目的公司广维文华却早已被掏空,身背巨大债务。广维文华于2017年8月15日向广西高院申请破产重整时,自述实际负债累计近15亿元。
由于广维文华破产重整,原股东将以零价格转让股份给重整方天创文投,因此2017年度广西文华对广维文华的投资可回收金额为零。三湘印象表示,相应的观印象对广西文华的长期股权投资损失4711万元,初步预计破产重整事项对三湘印象2017年度合并财务报表净利润影响为-4711万元。三湘印象董秘徐玉在接受每经影视记者采访时表示:“以后这部分股权投资收益都没有了。”
观印象被三湘印象收购时做出业绩承诺,2017年度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前后孰低的归母净利润不低于1.6亿元。2017年上半年,观印象净利润4731万元。能否完成业绩承诺要看下半年的经营情况,但上述股权投资损失会让公司有一定压力。
㈥ 北京正规的影视公司有哪些
北京正规的影视公司 (仅供参考) (部分)
北京华谊兄弟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北京橙天娱乐国际集团有限公司
海润影视制作有限公司(北京)
北京鑫宝源影视投资有限公司
北京鑫源逸海文化传媒
北京美视嘉华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北京圣都国际文化有限公司
北京美乐园明星经纪有限公司
北京强视传媒
北京荣信达影视艺术有限公司
北京慈文东方演艺经纪公司
北京中北电视艺术中心
北京世纪众和影视文化有限公司
北京时代先锋影艺投资有限公司
北京太合影视投资有限公司
北京洋溢视听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中国中联嘉业文化艺术有限公司
北京第七灵感文化传播
北京中乾龙德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北京数字印象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北京保利演艺经纪有限公司
北京君为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北京中央戏剧学院影视制作中心
北京艺德环球文化艺术有限公司
北京艺百合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中国巨力影视传媒有限公司
北京和易成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北京喧哗盛景影视文化有限公司
北京艺达传媒文化有限公司
北京金泽太和国际文化交流有限公司
北京红元素文化娱乐有限公司
北京星光大道影视制作有限公司
北京天地人演艺经纪有限公司
北京世纪冠雄文化有限公司
北京中盛千里传媒文化有限公司
北京星之国际娱乐有限公司
北京金艺太和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北京小马奔腾影视文化有限公司
北京华录百纳影视有限公司
北京八毫米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6)北京观印象电影公司扩展阅读:
华谊兄弟传媒股份有限公司是中国大陆一家知名综合性民营娱乐集团,由王中军、王中磊兄弟在1994年创立,1998年投资著名导演冯小刚的影片《没完没了》、姜文导演的影片《鬼子来了》正式进入电影行业。
因每年投资冯小刚的贺岁片而声名鹊起,随后全面进入传媒产业,投资及运营电影、电视剧、艺人经纪、唱片、娱乐营销等领域,在这些领域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并且在2005年成立华谊兄弟传媒集团。
2009年9月27日,证监会创业板发行审核委员会公告,华谊兄弟传媒股份有限公司(首发)获得通过,这意味着华谊兄弟成为了首家获准公开发行股票的娱乐公司; 也迈出了其境内上市至关重要的一步。
2017年5月11日,华谊兄弟传媒集团入选第九届全国“文化企业30强”。
华谊兄弟传媒集团
㈦ 北京传媒公司有哪些
北京正规的影视公司 (仅供参考) (部分)
北京华谊兄弟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北京橙天娱乐国际集团有限公司
海润影视制作有限公司(北京)
北京鑫宝源影视投资有限公司
北京鑫源逸海文化传媒
北京美视嘉华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北京圣都国际文化有限公司
北京美乐园明星经纪有限公司
北京强视传媒
北京荣信达影视艺术有限公司
北京慈文东方演艺经纪公司
北京中北电视艺术中心
北京世纪众和影视文化有限公司
北京时代先锋影艺投资有限公司
北京太合影视投资有限公司
北京洋溢视听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中国中联嘉业文化艺术有限公司
北京第七灵感文化传播
北京中乾龙德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北京数字印象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北京保利演艺经纪有限公司
北京君为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北京中央戏剧学院影视制作中心
北京艺德环球文化艺术有限公司
北京艺百合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中国巨力影视传媒有限公司
北京和易成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北京喧哗盛景影视文化有限公司
北京艺达传媒文化有限公司
北京金泽太和国际文化交流有限公司
北京红元素文化娱乐有限公司
北京星光大道影视制作有限公司
北京天地人演艺经纪有限公司
北京世纪冠雄文化有限公司
北京中盛千里传媒文化有限公司
北京星之国际娱乐有限公司
北京金艺太和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北京小马奔腾影视文化有限公司
北京华录百纳影视有限公司
北京八毫米文化传媒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