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测量时间的基本工具是什么
△ 时间的测量工具:
1、实际生活中,古代:日晷、沙漏、滴漏、脉搏等(见知识补充与拓展);现代:钟表(机械表、石英钟、电子表等)。
2、在运动场和实验室经常用停表(或称秒表)来测量时间;
附:
△ 时间的计量单位:
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基本单位是秒(s);实际生活中,时间的常用单位还有:小时(h),分(min),毫秒(ms)等;
(1)测量时间电影扩展阅读:
任何周期过程都可被采用为一种计时方法。
在同一地点的单摆作微幅振动的周期是一个确定的常数,即摆长为L的单摆在重力加速度为g的地点的周期为:
在重力加速度值g=9.8m/s2的地点,一个摆长为L=0.99295m的单摆的周期为T=2s。
因此摆钟就成为19世纪以前的主要计时仪器。
这种利用钟表内部机件的机械运动来计时的方法仍然有两个很严重的缺陷:一是随着昼夜、四季温度的变化,钟摆发生热胀冷缩,致使摆长不稳定;二是由于地球不同纬度、不同高度处的重力加速度值各不相同
(即使地面上同一点,由于地球本身处于不断变化之中,因此重力加速度值也不是一个恒定值),致使在钟表制造厂校准的摆钟运到使用地点以后就失准了。
人们虽然可以通过调节钟摆摆长来不断校准摆钟的周期,但是无论从测时原理方面还是从使用时的操作实践方面来看,摆钟毕竟不是理想的测时、及时仪器。
原理:
电磁打点计时器是一种使用交流电源的计时仪器,其工作电压是4~6V,电源的频率是50Hz,它每隔0.02s打一次点。
电火花计时器是利用火花放电在纸带上打出小孔而显示出点迹的计时仪器,使用220V交流电压,当频率为50Hz时,它每隔0.02s打一次点,电火花计时器工作时,指导运动所受到的阻力比较小,它比电磁打点计时器实验误差小。
如果运动物体带动的纸带通过打点计时器,在纸带上打下的点就记录了物体运动的时间,纸带上的点也相应的表示出了运动物体在不同时刻的位置。研究纸带上的各点间的间隔,就可分析物体的运动状况。
B. 什么是时间的计量
时间观念的由来
时间是我们亲密的伴侣,任何人都离不开它。但是时间似乎又是看不见摸不着的怪物,这是不少人的感觉。其实,时间与空间一样,都是物质存在的一种形式。宇宙万物都在时间的长河中发生、发展与变化着。时间是无穷尽的,没有开头,也没有结尾。时间又是连续的,任何“万能”的刀子都不能把时间长河切断、分开。
“时刻”与“时间间隔”
通常我们所说的时间包含有“时刻”与“时间间隔”两个内容。“时刻”是指某事件发生的瞬间(例如火车在8点5分开出),“时间间隔”是指某一事件持续的久暂(例如电影演了1个半小时)。简单地说,时刻是表示什么时候,时间间隔是表示时间有多长了。
时间的计量方法
远古时代的人们,知道太阳出来了,就是白天,太阳下山了就是黑夜;白天与黑夜,循环不已,因此产生了“日”的观念。人们“日出而作,日人而息”地安排自己的生活。
后来觉得日这个时间长度还太长,就将一日分为12个时辰,用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戍、亥12个字来表示。规定半夜时为子时(子时也是日的开始),太阳最高时为正午。这种方法起源于西汉中期,唐代以后又将每个时辰划分为初、正两部分,实际上已与现代的24小时相似了。这些时间的计量单位,现在有时还在应用。
但是,现在全世界用的计量单位是一天24小时,这种划分法是从古代埃及开始的。古埃及人将日出到日没的白天定为10个小时,晚上定为12个小时,还有“微明时”,包括1小时黎明,1小时黄昏,这样,一天共有24个小时。但是每小时的长度是不一样的,特别是冬天白天短,夏天白天长,而且冬天晨昏时间比较短,夏天晨昏时间比较长,因此这种划分法在使用上是很不方便的。后来埃及人就去掉“微明时”,将1天均匀划分为24个小时,每小时又分为60分,每分又分为60秒,成了特殊的60进位制,而秒后小数是10进制。这时、分、秒就是人们计量时间的基本单位。
如果有人间:一秒究竟有多长呢?那这里只能说,1秒大致是1日的1/86400。为什么用“大致”二字呢?因为没有指出“日”是“平太阳日”。这么说,天上还有个“平太阳”吗?那是怎么回事呢?
天空的坐标
为了表示黄道在天空的位置,需要引用天球的概念。
大家都有这样的感觉,无论我们走到哪里,都觉得天空好像半个球面盖在头上,由此就产生了“天球”的概念。观测者的眼睛可作为天球的球心,但通常以地心作为天球的中心。天球的半径是无穷大(作图时常取为一个单位)。通常将地球的自转轴无限延长到与天球相交,这相交的点叫做北天极与南天极。地球的赤道平面无限扩大与天球相交的大圆圈,叫做天球赤道。
有了这么一个假想的天球,如果将太阳周年(视)运动的路线画上去,就是黄道(图中的kk′)。不难看出,黄道与赤道有一个23.5°的交角(叫黄赤交角,我国在战国时代就已测量出来)。由于这个黄赤交角,使我们的计时工作碰到一些困难。那是什么样的困难呢?后面再说。
再谈时间的计量
从古代起,人们就以太阳高度最高的时刻作为正午。太阳从正午开始向西移动,下山后,经过1个黑夜,又从东方升起来,再到正午,这么1圈所经过的时间间隔,就叫做1个真太阳日。真太阳日分为24小时,就是真太阳时。古时用日晷(音:轨)记的时间,就是真太阳时。
后来发现,1年内真太阳日的长度逐日不同,最长与最短时可相差51秒。原因就在于前面所说的两点:一是太阳视运动速度不均匀,二是黄赤交角。我们计量时间是以地球自转为标准的,也可以说是以天赤道为标准的。可是太阳是在黄道上运动,即使太阳视运动是均匀的,但它们在赤道上的投影是不均匀的。因此,黄赤交角的存在,增加了计量时间的复杂性。既然真太阳走得有快有慢,那么,要做1个钟表机械跟着太阳走,有时快,有时慢,这是做不到的(钟表机械只能是做比较均匀的旋转)。所以,1820年法国科学院会议决定,将1年内各个真太阳日的平均值,作为1个“平均太阳日”或“平太阳日”,以平太阳日来定的时间就叫做“平太阳时”或“平时”。后来世界各国都采用这种计时办法。现在,我们钟表上的时间都是按平太阳时来计算的。
为了测量时间,人们就设想天上有1个“平太阳”,它在天赤道上走,并且每天走的速度都一样;也是1年走1圈。这样,平太阳时也可以跟真太阳时一样来定义了。比如,当平太阳在南方最高位置时是正午。平太阳由正午到下一次正午所经历的时间间隔就是1个平太阳日。1个平太阳日分为24小时,1小时分为印分,1分分为60秒。这样,一秒的长度就是平太阳日的1/86400。
1个回归年长为365日5时48分46秒,或365.2422平太阳日。习惯上省去“平太阳”,也就是365.2422日。但应理解,这“日”就是平太阳日。
上面讲过,真太阳在黄道上1年走1周,平太阳在赤道上1年走1周;真太阳的运行速度是不均匀的,平太阳运动的速度是均匀的。所以在任何一天,平太阳与真太阳并不会在同一个方向上,或者说;平太阳正午时,真太阳不一定是正午。因而两者所表示的时刻就会不一致。也就是说,真太阳时与平太阳时不一致,它们的差别就叫做“时差”。用公式表示就是:
真太阳时-平太阳时=时差。
或:视时-平时=时差。
时差的数值已按天体力学的方法预先计算出来了,它刊登在“中国天文年历”中。1年当中,每天的时差都是不相同的,最大的时差可达16分,最小的是零。1年有4次为零,约在4月15日,6月14日,9月1日,12月24日。每年同一天的时差值并不完全相同,而有微小的变化。
如果我们应用经纬仪或其他仪器观测了太阳,定出真太阳时,然后查出时差值,就知道当时的平太阳时了。
世界时与“北京时间”
大家知道,各地在地球上的位置是用经度和纬度来表示的。纬度是当地与赤道的距离(以度数表示),经度则是以通过英国伦敦附近的格林威治天文台的经线(叫本初子午线)为起点,向东或向西计量,由到180°,在格林威治以东的为东经,以西的为西经。比如我国首都北京是在东经116.5°北纬40°,太原在东经112.5°北纬38°。
沿地球1周的经度为360′,地球转1圈为24小时,所以经度与时间有对应关系。经度15°合1小时,1°合4分。那么北京的经度可写为7时46分,太原的经度可写为7时30分。
上面所讲的时间的计量,是以当地的正午为准的。这就产生了一个问题,即经度不同的各个地方都有自己的正午,这样,各地的时刻就会不一样了。比方说,我国的青岛、杭州,处在东经120'经线上,太原处在东经112.5°经线上。青岛、杭州正午时,在太原看见太阳还偏东,不到正午。太原与青岛的经度相差为7.5°,合时间为30分。太阳要经过30分才走到太原的正南方,这时太原才是正午,而这时刻,青岛、杭州已是午后30分了。可见,同一瞬间,地球上各地的时间是不一样的。东边的时刻早,西边的时刻晚。我国东部长白山上的人吃午饭的时候,西部帕米尔高原上的人刚吃过早饭,正赶着马群去放牧。
从前,每个城市各用自己的时间。这在古代交通不发达、来往不多的情况下,还没有什么不合适。但到了近代,随着交通的发达,各地交往比较多。一个人带着钟表走到另一个城市,就要按当地的时间来改正自己的钟表,再到另一个城市,又要改变自己的钟表,这显然是很不方便的。
大约从18世纪起,各国开始用自己首都的时间作为全国统一的时间。但是,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时间,在国际往来比较多的时候,也就显得不方便了。因此,1878年加拿大的一位铁路工程师(弗列明)提出用分区计时的办法来解决这个问题。1884年华盛顿国际会议决定采用这个办法。
分区计时是这样规定的:将地球按经度分为24个时区,每时区包括经度15°,每时区以此区中间的经线上的时间作为标准,叫做区时或标准时。
经度0°所在的时区叫作“零时区”,它包括东经7.5°以西、西经7.5°甲以东的地区,零时区的时间叫做“格林威治时间”,或通称“世界时”。英国、法国、西班牙、阿尔及利亚、摩洛哥等都位在零时区,所用标准时即世界时。
零时区东边的1区,从东经7.5°到22.5°为东1区。中央经线为15°,它的标准时间比世界时早1小时,再往东是东2区,它的标准时比世界时早2小时。一直向东,共有12个时区。同样,在零时区西边的1区是西1区,时间比世界时晚1小时,再过去是西2区、西3区等等,共有12个时区。东12区与西12区是同一个时区。因此,全球共分24个时区,有24个标准时。
相邻两个时区的标准时相差1小时,但各区的标准时在分和秒上都是相同的。
实际上,时区很少按经线整整齐齐地划分,而是按自然地理界线和行政区划分的。所以时区的边界往往是弯弯曲曲的。
我国领土辽阔广大,纬度从北纬5°到56°,经度从东经72°到135°。按国际时区划分,我国横跨5个时区,也就是东5区、东6区、东7区、东8区和东9区。解放后,全国采用东8区的标准时,作为全国统一的标准时间。首都北京在东8区内,所以这标准时就称为“北京时间”。“北京时间”与世界时差8小时,比如“北京时间”上午8点时,世界时是零点。
这样,我们可以知道,“北京时间”并不是北京当地的时间,而是全国统一的标准时。它是根据东经120°经线上的时间作为标准的。青岛、杭州正好在这条经线上,所以“北京时间”相当于青岛、杭州当地的时间。
C. 求关于时间的电影
《本杰明·巴顿奇事》讲述一个与正常人成长相反的逆向成长的故事,男主角随着年龄的增长越来越年轻。
剧情简介
1919年,全世界的人民刚刚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阴霾中走出之时,却在美国的巴尔的摩发生了一件怪事。一个叫本杰明·巴顿(布拉德·皮特饰)的奇异婴儿在降生之后被亲生父亲托马斯·巴顿遗弃在老人院门口。因为,这个前所未有的怪胎竟然一出生就是一个古稀老人的模样。而巴顿的妻子也因为难产死去。幸运的是,一位好心的黑人妇女奎尼收养了巴顿这个怪异的婴儿。并在随后的岁月里,带他一起生活教育他成长,巴顿跟随着奎尼在老人院生活。但本杰明在老人院里遇到了彻底改变他一生的第二个女人——当时还仅仅6岁的小姑娘黛茜(艾利·范宁饰),她是来看望她的祖母的,她的可爱和纯真彻底征服了“老男人”巴顿的心。而巴顿同样真诚、清澈的心也感动了小黛茜,两人之间的爱慕之心开始萌芽……
十几年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火更加猛烈地燃烧着整个世界。动乱局势中,本杰明·巴顿和许多美国人一样,乘坐船从美国来到英国为反法西斯战争做出贡献。这期间,他遇见了各种各样的人物,目睹到了真正人生的悲剧,也体验到人性最伟大的光辉。这当中,他遇见了伊丽莎白·阿伯特(蒂尔达·斯温顿饰),拥有了一段短暂的恋情,而对方却已婚,不久就离去了。
二战争结束后,本杰明重返美国。此时的他已然摆脱了儿时老态的模样,渐渐成长中年人。并且,命中注定般地在纽约与儿时的梦中情人黛茜(凯特·布兰切特饰)重逢。而此时黛茜也出落成一位风姿可人、事业成功的漂亮舞者了。然而这时黛西却已另有爱人,本杰明只得黯然离去。
两人在一次的相遇,源于黛西的受伤,她再不能够舞蹈,黛西不愿让本杰明看到病床上的自己而让他离开。又过了几年,他们再次在老人院相遇。两人经过成熟的交往之后,终于在年龄和外表都完全匹配的情况下一同度过了幸福美好的几年时光。就在所有人都苦于岁月带给他们的衰老之时,本杰明·巴顿却犹如返老还童一般逆行而上。他们有了女儿,可是本杰明注定要年轻下去,最终变成孩童,他觉得自己无法陪伴孩子成长,选择离开……
D. 关于时间的电影大全!
《危情高速》、《神奇遥控器》、《湖边小屋》、《一天》、《甜蜜的十一月》、《时间旅行者的妻子》 、《返老还童》、《蝴蝶效应》(123部)、《时间线索》、《薄荷糖》。。。。。。
E. 一部外国电影,关于时间的
中文名:时间规划局
外文名:In Time
F. 古代测量时间的叫什么
是我国古代利用日影测得时刻的一种计时仪器。是人类古代利用日影测得时刻的一种计时仪器,又称“日规”。其原理就是利用太阳的投影方向来测定并划分时刻,通常由晷针和晷面组成。利用日晷计时的方法是人类在天文计时领域的重大发明,这项发明被人类沿用达几千年之久。
G. 测量时间的基本工具是什么
△
时间的测量工具:1、实际生活中,古代:日晷、沙漏、滴漏、脉搏等(见知识补充与拓展);现代:钟表(机械表、石英钟、电子表等)。2、在运动场和实验室经常用停表(或称秒表)来测量时间;附:△
时间的计量单位: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基本单位是秒(s);实际生活中,时间的常用单位还有:小时(h),分(min),毫秒(ms)等;(7)测量时间电影扩展阅读:任何周期过程都可被采用为一种计时方法。在同一地点的单摆作微幅振动的周期是一个确定的常数,即摆长为L的单摆在重力加速度为g的地点的周期为:在重力加速度值g=9.8m/s2的地点,一个摆长为L=0.99295m的单摆的周期为T=2s。因此摆钟就成为19世纪以前的主要计时仪器。这种利用钟表内部机件的机械运动来计时的方法仍然有两个很严重的缺陷:一是随着昼夜、四季温度的变化,钟摆发生热胀冷缩,致使摆长不稳定;二是由于地球不同纬度、不同高度处的重力加速度值各不相同(即使地面上同一点,由于地球本身处于不断变化之中,因此重力加速度值也不是一个恒定值),致使在钟表制造厂校准的摆钟运到使用地点以后就失准了。人们虽然可以通过调节钟摆摆长来不断校准摆钟的周期,但是无论从测时原理方面还是从使用时的操作实践方面来看,摆钟毕竟不是理想的测时、及时仪器。原理:电磁打点计时器是一种使用交流电源的计时仪器,其工作电压是4~6V,电源的频率是50Hz,它每隔0.02s打一次点。电火花计时器是利用火花放电在纸带上打出小孔而显示出点迹的计时仪器,使用220V交流电压,当频率为50Hz时,它每隔0.02s打一次点,电火花计时器工作时,指导运动所受到的阻力比较小,它比电磁打点计时器实验误差小。如果运动物体带动的纸带通过打点计时器,在纸带上打下的点就记录了物体运动的时间,纸带上的点也相应的表示出了运动物体在不同时刻的位置。研究纸带上的各点间的间隔,就可分析物体的运动状况。
H. 测量时间的工具
1、秒表主要有机械和电子两大类,电子表又可分为三按键和四按键两大类。绝大部分体育教师使用的多是电子秒表,机械秒表在很多地方已经成为历史。
电子秒表是一种较先进的电子计时器,国产的电子秒一般都是利用石英振荡器的振荡频率作为时间基准,采用6位液晶数字显示时间,具有显示直观、读取方便、功能多等优点。
2、电磁打点计时器为磁电式结构。当线圈通以50赫的交流电时,线圈产生的交变磁场使振动片(由弹簧钢制成)磁化,振动片的一端位于永久磁铁的磁场中。
由于振动片的磁极随着电流方向的改变而不断变化,在永久磁铁的磁场作用下,振动片将上下振动,其振动周期与线圈中的电流变化周期一致,即为0.02秒。振动片的一端装有打点针,当纸带从针尖下通过时。便打上一系列点,相邻点之间对应的时间为0.02秒。5个间距对应的时间为0.1秒。
(8)测量时间电影扩展阅读
秒表的构成:
利用摆的等时性控制指针转动而计时的。在它的正面是一个大表盘,上方有一个小表盘。秒针沿大表盘转动,分针沿小表盘转动。分针和秒针所指的时间和就是所测的时间间隔。在表正上方有一个表把,上有一按钮。旋动按钮,上紧发条,这是秒表走动的动力。
用大拇指按下按钮,秒表开始计时;再按下按钮,秒表停止走动,进行读数;再按一次,秒表回零,准备下一次计时。
秒表的精度一般在0.1-0.2秒,计时误差主要是开表、停表不准造成的。秒表在使用前上发条时不宜上得过紧,以免断裂。使用完后应将表开动,使发条完全放开。不同型号的秒表,分针和秒针旋转一周所计的时间可能不同,使用时要注意。
电磁打点计时器工作原理
当线圈通以50赫6V的交流电时,线圈产生的交变磁场使振动片(由弹簧钢制成)磁化,振动片的一端位于永久磁铁的磁场中。由于振动片的磁极随着电流方向的改变而不断变化,在永久磁铁的磁场作用下,振动片将上下振动,其振动周期与线圈中的电流变化周期一致,即为0.02秒。
振动片的一端装有打点针,当纸带从针尖下通过时。便打上一系列点,相邻点之间对应的时间为0.02秒。5个间距对应的时间为0.10秒。
I. 关于时间的电影
经典的《回到未来三部曲》
对了还有《穿越时空爱上你》修杰克曼演的,爱情片也挺好看的!
又想起来一个《12猴子》荒诞型的
对了那个香港的《无限复活》刘镇伟的也挺有意思!
还有《触不到的恋人》《偷天情缘》不过我觉得没什么意思。
《终结者》也算吧~~还有一个什么电台的,讲父子两个通过电台穿越时光交流的,还有台湾的一个类似的,梁咏琪演的,名字都记不得了,不好意思啊!
再想想~又想起一个《不速之客》让雷诺的搞笑题材,中央六也演过得,还可以吧~
恩还有《2009迷失记忆》,《星门》这两个听别人说的,自己没看过,不知道好看不。
我说的这些没有国产的啊?而且都是很出名很好找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