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为有牺牲多壮志——《金刚川》
为有牺牲多壮志——《金刚川》
电影《金刚川》讲述的是朝鲜战争末期的战斗经历,背景设定在1953年的夏季反击战役。当时,朝鲜战争经历了五次势如破竹的战役和上甘岭的僵持,美国与朝中方面正进行停战谈判,而韩国集团则固执地不愿停战。夏季反击战役的目的是打击敌人,促成谈判的最终胜利。
故事发生在金刚川上,这是一条通往金城前线的必经之路。志愿军工兵第十团第三连连长张振智带领连队在金刚川上建桥,以保障部队后勤物资的运输。美军全力阻止志愿军渡江,不断轰炸、炮击,企图摧毁大桥。
影片通过四个章节,展现了一晚上的“炸桥-修桥-过桥”全过程。第一个章节“士兵”,从步兵的视角,表现了志愿军在美军狂轰滥炸下的修桥过程;第二个章节“对手”,以美国空军的视角展现战斗景象;第三个章节“高炮连”,通过炮兵的视角,展现志愿军的大无畏精神;第四个章节“桥”,强调了桥的坚韧与志愿军的英勇。
电影采用多视角拍摄,类似克里斯托弗·诺兰的《敦刻尔克》,但作为一部主旋律电影,它在表现手法和内容深度上仍有改进空间。影片虽热血,但缺乏对志愿军牺牲背后意义的深入探讨,更多地依赖于个人英雄主义的描绘,可能使观众对角色产生误解。尽管如此,电影成功地激发了观众对抗美援朝战争中志愿军的敬仰和尊重。
《金刚川》在朝鲜战争70周年纪念之际上映,展示了我国电影工业的快速反应和制作实力。虽然在时间紧迫的情况下完成,影片仍呈现了一定的观赏性,但剧本的薄弱和角色的刻板化仍然是需要改进的地方。影片在最后关于中国志愿军遗骸回家的镜头,无疑是全片最感人的部分,它提醒我们,和平来之不易,是无数先辈用生命换来的。
向中国人民志愿军致敬,感谢他们为国家的和平与发展所作出的牺牲。《金刚川》虽然存在一些问题,但仍然值得我们怀念和学习。历史的教训告诉我们,一代人所经历的苦难和战斗,是为了后代能够拥有和平与发展的机会。在历史的长河中,无数先辈负重前行,为国家的未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致敬《金刚川》,致敬每一个在历史长河中为国家付出的英雄。让我们铭记历史,珍惜和平,向那些为了国家和民族的利益而牺牲的先辈们致敬。
❷ 中国志愿军入朝70周年,抗美援朝题材的电影《金刚川》上映
#电影金刚川#
1、叙事结构就是三个导演从三个角度分别拍过桥这个事情,一个从我军整体的角度讲了一遍渡过金刚川对后面战争的重要性,过桥时被敌方空军数次轰炸,炸完修桥再过桥,讲了工兵、步兵、炮兵、通信兵的共同合作;第二个从美军轰炸兵的角度来讲,美军不断轰炸,我军不断修桥,轰炸机跟炮兵对抗射击的冲突,表现了一些美军的个人 情感 和想法;第三个角度从我军高炮排长和班长的角度讲了人与人的感情,战场上志愿军的视死如归,以及我军全军钢铁般坚定的意志和行动,最终渡过金刚川。
2、三个视角讲一个故事,虽然有些拖沓,有些重复,但故事基本完整,有节奏有冲突有高潮,人物刻画上,直到最后一个故事才让人品味出人物的情绪和内心,有点慢。中间留了两次泪,但其实是掺杂自己的事情和委屈,借助这个泪点的情绪释放出来。一边流泪一边骂人,舒缓一些自己的压力。
3、看完电影的感受就是,先辈、烈士们为了一个守护祖国和平稳定的信念,顽强斗争,英勇牺牲,我辈永远不能忘记这些 历史 ,记住教训,当下的和平稳定的生活都是几辈人付出巨大牺牲换回来了,我们要继续守住,我们也要肩负起我们这辈人的 历史 使命,要继续为和平稳定和发展而努力。
个人对《金刚川》评分在7.5-8.0之间,值得去看。
❸ 金刚川人桥是真的吗
金刚川人桥是真的吗
历史上,工兵连并没有靠人桥送志愿者过桥,因为当时山洪暴发,阴雨连绵,人根本无法过河。但从电影的创作角度来看,安排这样的剧情的确非常打动人。《金刚川》通篇只讲了一个故事,就是过河。分四个part,从不同视角拍森讲歼让述,但并不会给人拼凑的感觉,剪辑过渡都很清晰自然。桥上,空中,河面,山野,几个场景间转换,结构很巧妙。《金刚川》并没有以正面战场为主线,而是以金刚川交通生命线的工程桥梁为主线,以个体命运的侧面来书写残酷的战争,从而开启了观众与人物之间的情感共鸣。正是这样一个鲜为人知的故事,通过抵制美国、援助朝鲜,对中国的现代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中国人民在敢于战斗、敢于胜利的义勇军精神的鼓舞下,历尽艰险、迎难而上,创造了今天和平美好的生活。抗战、援朝的历史意义和《金刚川》的价值可见一斑。
金刚川在哪里发生
金刚川是金城前线附近的一条河流,地理位置十分重要。而金刚川战役就是围绕着这条河上的一座桥所展开的。在这场战役中,美方出动了24架黑寡妇P-61战斗机。两个小时内,向载重桥投下了700多枚炸弹。七孔桥被炸得只剩下两孔,部队的弹药很快就要消耗光了,军用物资再不送上去,会影响整个战役的走向。士兵们接到任务,必须将桥修好,于是,炸了修,修了炸,敌人的轰炸愈发猛烈,炮弹在志愿军身旁爆炸,尽管头部、肩部等多处受伤,但他们任然坚持修桥。连续七次修复了37米长的桥,志愿军冒死用自己的生命撑起了桥梁,保障了金刚川上的水路通道。
电影《金刚川》对没有预习过的观众还是比较友好的,在三个视角分段叙事的结构下,背景和时间线都交代的挺清楚,即使不了解这段历史也不影响观看。电影分为四个篇章,分别是士兵、对手、高炮班、桥,前三个篇章的故事是发生在同一个时间段的,从三个视角来展现一场发生在金刚川的战役。虽然三个叙事视角有剧情交集,但是摄制工作都是独立完成的,这就需要一个共同视角来串联起整条故事线。
在《金刚川》中,有一群莽撞人,他们冲动和不理智成为了常态。电影里,刘浩甚至连关磊和张飞的面都没见过,当看到对面的炮兵不惜暴露位置、用生命掩护过桥的战友时,他也不淡定了。撩起枪对着天上敌机就是一阵扫射试图吸引火力,他也要用生命护住对岸的关磊、张飞。这不约而同的互相为对方牺牲,是战友之间的默契,也是战友之间无声的情义。情义此时就像横亘在金刚川上那条桥,敌人千方百计想摧毁他,但是任你风起云涌,我自岿然不动。
❹ 《金刚川》十几个小时的局部战斗,让人数次泪目,主要讲解的是哪场战役
《金刚川》主要讲解的就是金刚川战役,这是发生在抗美援朝战争中一段鲜为人知的历史往事,讲述了一个工兵桥修好又被炸毁再度修好,一个屹立不倒,令敌人费解的战争奇迹的。
70年过去了,我们仍能在电影中看到魏巍笔下那些“最可爱的人”——从这个意义上讲,《金刚川》所带来的意义是不可取代的。如果没有他们,就没有更多战力及时赶往前线。如果没有他们,就没有充足的物资补给。这样的电影,永远都不能拿质量去衡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