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迅雷720p完整版版下载
完整不完整的也没有,这部已伊拉克战争为背景的电影,将于2016年11月11日中国和美国同时上映,
是由李安执导,(好像还有他儿子合作)乔·阿尔文、克里斯汀·斯图尔特、克里斯·塔克、加内特·赫德兰联合主演历史剧情片。
现在片源不可能泄露出来的,因此不要相信说给你资源的,都不会是真的,还请注意HY!
② 真实的战争电影有哪些
刚刚结束电影院放映的一部中国战争题材巨作,《红海行动》可以说有口皆碑。影片中的很多镜头都十分逼真,比如前去营救人质的海军特战队遇到敌人迫击炮的攻击,飞来的炮弹清晰可见,被爆炸冲击波掀起的汽车,散落的炮弹,砸穿在公交车内,整个过程震撼人心,令人对战争充满了敬畏。在和叛军战斗过程中,石头脸部中弹坚持战斗的画面,看得让人揪心,也让很多年轻人对中国军人,由衷的肃然起敬。
③ 电脑录屏设置视频帧率多少合适电脑录制60fps需要什么配置
A. 剪辑电影视频帧率多少合适
如果选择录制游戏或是电影的话,视频的流畅度就非常重要,这时我们将帧率设置为25-30即可。
而如果有录制PPT讲解需求,就将帧率设置为8-10,这样更能体现每一帧的内容;但在讲解过程中有嵌入摄像头画面的需要,就需要考虑人像的流畅度。从这个角度出发,可以参考录制游戏的帧率,设置为25就OK。选择原画质录制、勾选抓取窗口加强能获得更好的观看体验。
一般情况下,帧率设置与视频播放流畅度是成正比关系的,但这并不意味着帧率越高就越好,之前李安导演的《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采用的是120fps放映技术,大批观众在观影后直呼头晕。所以,在我们日常的观看与剪辑视频过程中,根据场景选择合适的帧率就足够。
B. 格式工厂录屏每秒帧数和码率多少比较合适
帧速率,用24---30,都是合适的,通常用25或30.
码率,用2M,就完全可以了。(电脑录屏的码率)
C. 海康威视录像机视频录制设置帧率多少合适
海康威视录像机视频录制设置帧率25或30合适
电脑与硬盘录像机需要处于同一局域网且在同一网段内,详细调整方法:
1、设置电脑IP地址,使电脑与硬盘录像机处于同一局域网且在同一网段内。
2、在电脑IE浏览器(不要使用其他浏览器)网页地址栏上输入硬盘录像机地址,通过网络访问录像机,输入账号和密码。
3、进入硬盘录像机主界面后,在菜单栏找出“配置”。
4、进入“配置”,在配置中所对应的参数设置项,找出“视音频”,进行相关设置。
5、选择需要改码流的通道号(对应的摄像机),设置码流类型(主码流是高像素分辨率模式,子码流是低像素低分辨率模式),可根据需要设置分辨率、图像质量、码率上限等参数。分辨率数值越大图像越清晰(占用网络带宽也较大)
6、各步骤设置完成后,点击“保存”,录像机可能会自行重新启动,保存或重新启动完成后,再次登录录像机地址,检查是否已完成修改。
D. 录制慢动作视频120fps和240fps那个好
松下GH6真的来了!去年,松下就已经官宣了GH6的研发公告,吊足了用户们的胃口。今天,松下做好了所有准备,发布了这台全新的M43画幅无反相机——GH6!
先给一个结论,GH6绝对算是目前M43无反相机中的最顶级“战力”!甚至和众多全画幅无反相机掰掰手腕,也不在话下。
先给大家数数GH6的看家本领:
- 内录5.7K 30fps ProRes 422 HQ 1.9Gbps、4K 60p 800Mbps 以及4K 120p 300Mbps的视频录制规格,注意这里的4K 120p是高帧率,支持自动对焦、支持声音录制。
- 4KC4K 60p 无限时长录制
- 4K/C4K 120fps、1080P 300fps的慢动作视频性能
- 1亿像素超高像素照片模式
- 5轴机械防抖,最高可达7.5级防抖
- 增强的自动对焦性能 增加了人、人脸/人眼、人/动物的对象识别检测对焦
- 75fps超高速连拍(支持自动对焦)
- 内置V-Log
在本文中,我们将介绍GH6的外观方面的新变化和新设计,并对比GH5M2以及全画幅的S5、S1H,看看GH6是如何“承上启下”的。此外,我们对GH6的视频性能进行了全面的理论测试,你可以在第二部分了解到GH6的宽容度、高感、自动对焦、果冻效应、防抖性能及高帧率等。
而GH6的内录ProRes 422 HQ超高视频性能、4K 120p、1080p 240p的高帧率视频性能,自动对焦实战测试,连拍及高分辨率照片测试,防抖实测等,我们将在明天带来最全的实测表现分析,敬请期待。
新的外观
► 整体机身
先看GH6在整体机身上的新变化吧,GH6机身尺寸为138.4mm x 100.3mm x 99.6mm,重量为739克(不带电池)。对比GH同系列机身,横向长度会比GH5S以及GH5 Mark II长一厘米多,重量与GH5 Mark II(727克)差不多,会比GH5S(660克)重上几十克。
并且能够非常直观地看到GH6的手柄会比其余两款GH系列相机大上一些。
从右至左分别为:GH5S、GH5 Mark II、GH6
对比上松下的全画幅旗舰机型—S1H,GH6的整体机身就显得十分的娇小了,无论是整体尺寸还是卡口都要小上一圈。
左:GH6 右:S1H
► 正面
熟悉松下相机的朋友可能一眼就看出来了,从正面看,它很像S1H。是的,GH6在机身正面使用了S1H的正面录制键设计,通过左手食指便能开始录制。而录制按键周边有突起的设计,防止误触。
在卡口右侧位置,也加入了两个可自定义按键。GH6也将产品标识打在了左侧位置,不再是像GH系列相机那样将相机标识打在手柄旁边。
GH6与它的全画幅老大哥S1H
► 顶部
对比GH6与GH5S、GH5 Mark II的顶部按键设计。首先,GH6的军舰部更像是S系列的棱角分明设计风格,机身厚度有所增加,手柄位置也增大了不少。
其次,GH6在顶部按键做了较大的改动,相对于以前的GH系列机型来看,GH6的功能拨盘变大了一些,并且在左侧的拨轮上新加入了高分辨功能。GH6改变了录制按键位置,使之更加突出。顶部新加入了一个快捷按键,默认设置为音频功能调节。
从右至左分别是GH5S、GH5 Mark II以及GH6
GH6顶部按键
► 背面
GH6的背面在按键分布上,更像全画幅的S5,反而不像自己M43的“近亲”。LCD屏幕的左上角还加入了和S1、S1H一样的LOCK按键,可以快速锁定机身按键避免误操作。
GH6和S5正面对比
除了按键设计上的变化外,这次松下还将S1H上的散热系统也配置到了GH6上,屏幕下方设计有能够主动散热机制,且留有散热孔,可以实现对机身温度的有效控制。
此外在屏幕方面,GH6也同样采用了和S1H一样的三向翻折屏设计,可实现多个角度的屏幕监看。
►侧面卡槽
松下取消了过去GH系列卡槽外壳的胶皮设计,改成了纯塑料材质。这个位置由于经常接触、滑动,容易出现胶皮开胶的状况。现在GH6则不存在这个麻烦了。
GH6因为加入了更强的视频拍摄能力,拍摄的视频质量更高,因此卡槽采用一个CFexpress卡槽以及一个UHS-II SD卡卡槽。我们拍摄中使用的是松下自家的CFExpress Type-B型卡,录制稳定非常靠谱,高规格的视频录制如ProRes 422 HQ需要采用这种卡才能录制。
► 侧面接口
在侧面接口上,GH6没有做特别升级,仍然保持了之前GH系列的接口设计,全尺寸HDMI接口、Type-C接口、耳机监听接口、最上方的音频输入接口以及线缆支架安装口。
► 电池
GH6也采用了和S5一样的DMW-BLK22电池,相对于之前GH系列的DMW-BLF19电池多了300多mAh,达到了2200mAh。更强的五轴防抖,更强的视频录制性能,还要散热,换电池也是必须的。
理论测试
001 视频宽容度、动态范围测试
喜大普奔!松下给了GH6完整的V-Log曲线(不再是GH系列祖传的V-Log L),我们使用GH6,在V-Log模式下拍摄了宽容度标版的视频画面,后期还原曝光并分析。
结论:
▶ 动态范围:GH6的动态范围可以覆盖到-5EV到+3EV档,在+4EV档,部分高光细节丢失;在+5EV档,大量的高光细节丢失。
▶ 宽容度:GH6的宽容度可以覆盖到-4EV到+3EV档,在+4EV和+5EV档时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细节丢失,在-5EV档时,画面出现了明显的噪点;-4EV档出现了噪点,但在可以接受的范围呢。
从整体来看,GH6更加倾向于保护暗部的画面,对于高光的保护也在可接受的范围内。
松下还为GH6配置了一个叫做“动态范围提升”的功能,将低ISO电路产生的饱和度优先图像和高ISO电路产生的低噪点图像合成到一个像素里面;合成后的图像同时具有低噪点和高饱和度,进而生成清晰流畅、色彩丰富的HDR视频。
而打开“动态范围提升”功能后,GH6的基础ISO会有所改变。标准色彩模式下的基础ISO是800,而HLG和V-LOG模式下的基础ISO则是2000。我们也在“动态范围提升”打开后,测试了其动态范围和宽容度。
结论:
▶ 动态范围:GH6在打开“动态范围提升”后,其动态范围得到了提升,可以覆盖到-5EV到+4EV档,动态范围足足提升了1档多,在+5EV档,也只有部分的高光细节丢失。
▶ 宽容度:但因为在打开GH6的“动态范围提升”后,其基础ISO提升了,对于暗部的信噪比控制就不太如意了。在-4EV档时就开始出现了噪点,宽容度能覆盖到-3EV到+4EV档,和普通模式相比,其宽容度区间几乎没有改变,只是向上移了一档。
总体来看,GH6在打开“动态范围提升”功能后,其动态范围会有所提升,而宽容度也向上移了一档,在实际使用中,在打开这个功能后,更推荐在光照条件好的环境中进行使用。当然,其基础ISO也会大幅度提升,在实际拍摄时还是需要搭配上ND之类的减光设备进行使用。
002 视频感光度测试
松下并没有为GH6配置双原生ISO。
GH6在标准色彩模式下的感光度范围为ISO100-12800,可扩展至ISO50-12800。
V-LOG模式下,感光度范围为ISO250-12800,可扩展至ISO125-12800(视频)。
我们在GH6的标准色彩模式下,拍摄了感光度的测试视频,并在后期截图分析。
从上方截图可以看出,GH6在ISO50-3200,其感光度表现都较为优秀,细节锐利,暗部纯净。在ISO6400时,其细节画面出现了非常轻微的涂抹感,暗部也出现了轻微的噪点。在ISO12800时,细节画面的涂抹感进一步增强,暗部也出现了可见的噪点。
总的看来,没有双原生ISO加持的GH6,在感光度上的表现一般,极限情况下最多能使用到ISO6400拍摄视频画面。
003 果冻效应测试
经过我们的测试发现,GH6的果冻效应抑制算是非常优秀的。在实际使用中,几乎不用担心有果冻效应而导致画面无法使用。
004 视频自动对焦测试
GH6还是采用了DFD反差式对焦技术,但由于配备了新的传感器以及Ai对焦技术,我们对于GH6的对焦表现提升还是很有信心的!
其实单点对焦松下并不差,而连续自动对焦的性能才是大多数人很关心的,毕竟松下啥都好,防抖、画质、色彩、高帧率…… 似乎就差一个不错的连续自动对焦性能了。我们测试了它在视频方面的对焦能力,从以下三种视频对焦测试中,来看看GH6的自动对焦究竟怎样。
视频连续自动对焦能力
(备注,由于视频上传问题,如果大家有需要查看对焦测试视频,请搜索前往影像狗的公主号哈)
首先,我们在正常曝光的情况下,将玩偶放置在滑轨上,并使用三档速度手动拖动滑轨靠近和远离主机,来测试GH6的视频追焦能力。
· 慢速运动:GH6在面对慢速运动的物体时,会有轻微的对焦抽搐,但抽搐效果几乎能忽略不计,追焦能力优秀。
· 正常速度运动:GH6出现了可见的拉风箱情况,但是在玩偶稳定位置后,又能非常快速的对焦到玩偶身上。
· 快速运动:GH6出现了较为明显的拉风箱,但同样的在玩偶稳定位置后又能非常快速的对焦到玩偶身上,没有出现无法对焦或是对焦抽搐的情况。
总体看来,GH6在正常曝光的情况下,视频的追焦能力还是不错的,能够保证大多数的使用场景,但也需要尽量避免拍摄快速运动的物体。
视频焦点切换(正常曝光)
接着我们在正常曝光的情况下,测试了GH6视频的焦点切换能力,并在AF速度0-5档时均进行了测试,来观察GH6在视频拍摄时的对焦切换表现。
GH6在AF速度0-5档内都能实现比较精确和快速的对焦,完全没有对焦抽搐或者是对焦不上的情况,对焦切换能力出色。
只是,随着AF速度的提升,对于近处的对焦显得越发的不自然,尤其在AF速度3-5档时,对于近处的物体对焦时,合焦速度过快,对焦过程不太自然。实际使用中,建议将AF速度一直保持在0-2档,便能实现比较优秀且顺滑的变焦画面。
视频焦点切换(暗光)
我们通过降低环境光照来测试GH6在暗光环境中的对焦表现。在正常曝光到-3档曝光的情况下,拍摄视频并切换焦点,观察其对焦能力。
GH6在暗光环境中的对焦切换能力比较优秀,在-1EV到-3EV档都能实现精确的对焦,只是在-3EV档时,合焦速度较前两档慢上了不少,但依旧能精确的对焦到拍摄物上,没有出现对焦抽搐或者是无法对焦的情况。
人体、人脸/眼睛连续自动对焦
最后我们也进行了人体、人脸对焦测试,在机内设置“检测拍摄对象”,并打开“自动对焦检测开关”,就能实现对人体、人脸/眼睛、人/动物的自动检测对焦。
在打开人体检测自动对焦时,我们发现GH6更加倾向于对画面中心的人物主体进行跟踪对焦,在拍摄主体前出现其他人物时,对焦框会自动跳转到前面的人物身上,但当拍摄主体再次回到画面中心,对焦框也能非常快速的对焦到拍摄主体身上。
在打开人体检测自动对焦时,GH6能够实现非常精准的人脸识别对焦,针对画面主体的人脸/人眼几乎都能实现非常可靠的对焦跟踪。
005 视频防抖测试
GH6同样配置有五轴防抖机制,最高可实现7.5档的防抖效果。我们在视频拍摄模式下,手持使用100mm焦段镜头(等效200mm),分别在关闭和打开防抖,并打开“电子防抖”以及“增强图像稳定器”的情况下拍摄视频,来测试其视频方面的防抖能力。
· 关闭防抖和打开防抖有着很大的差别,打开防抖后,手持拍摄的画面足够的稳定,能够直接使用。
· 打开“电子防抖”和“增强图像稳定器”功能后,画面会有轻微的裁切,但可以实现更加稳定的画面拍摄。
006 慢动作测试
GH6在正常帧率下最高能够拍摄4K 120fps以及1080P 240fps的视频画面,而在升格方面能够实现4K 120fps(4倍慢动作)以及1080P 300fps(10倍慢动作)的拍摄。但在慢动作拍摄时,是没有自动对焦功能的,只能通过手动对焦来合焦。如果想拍4K 120fps的慢动作画面,我们更推荐正常帧率拍摄4K 120fps的画面,通过后期来实现慢动作的效果,毕竟使用正常帧率拍摄还是有自动对焦的,只是不能在这种规格下实现对象检测对焦而已。
4K 120fps(4倍慢动作)
007 快门压力测试
机身快门的最大承压能力会影响我们在拍摄时是否会误触快门,进而打断相机的正常拍摄工作。我们对机身快门进行了5次快门压力测试,并取得5个值的中间值,来判断这款机器的快门压力。经过计算,5次快门压力值的平均值在1.53N,快门压力相对较轻,在进行连拍时,能够实现非常高效的拍摄,但也需要注意误触。
008 充电、续航测试
GH6采用了和S5一样的DMW-BLK22电池,容量达到了2200mAh。
在实际的续航测试中,我们使用GH6分别在4K 60fps 800Mbps、5.7K Pro Res 422 HQ 1.9Gbps以及4K 120fps 300Mbps三种规格下进行了不间断地拍摄。GH6的单块电池能够为我们提供2-2.5小时的拍摄时长,一天时间拍摄下来,我们拍摄使用了总共三块电池。
在续航方面,GH6虽然没有和松下S系列那般恐怖的续航时长,但单块电池在如此高的视频规格下也能提供给我们足够的拍摄时长。从实际测试来看,使用GH6外出拍摄时,为了避免电量恐慌,还是需要多带几块电池的。
我们使用了一个最高支持65W快充的充电头直充到相机上。测试GH6的充电速率。可以看到,GH6在关机状态的充电速率能够达到10.6W左右,实际使用线充相机时,单块电池从0%到充满,需要1-1.5h。
综述
总的看来,GH6不像是从GH系列机型延续下来的一台相机,它更像是松下将自家各款相机的优点都摘一点出来,然后堆到这款新的相机上。它既有着和S5相似的外观设计、G9的连拍和高像素、S1H的主动散热系统等,也有着GH系列一直以来的小巧和高性能。
2017年初,松下正式发布GH5,是世界上第一台实现了机身内录4K 60p 4:2:2 10bit 的无反相机,在相机视频领域中“独领风骚”,是摄影、视频用户们非常实在而忠诚的工作伙伴…… 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松下推动着各厂商的视频参数更新迭代到极其“恐怖”的状态。
今天,GH6仍有独一无二的风采,也有继承来自自家机器的优秀参数和技术,仍然会是用户们忠诚而靠谱的工作伙伴。从GH6可以看到,松下有在相机视频领域持续发展的决心。让我们这些用户坚信,M43,仍有无限种可能!
E. 录制游戏短视频多少fps合适
60就够了,目前国内的视频网站基本上都是30帧的,一部分是可以做到60帧的,120帧的暂时没见过
F. 电脑录制60fps需要什么配置
电脑录制60fps需要的配置是,如果想要流畅录制60fps的视频,常见的2060显卡配合第九代i5处理器即可,整机装机成本在四千元左右,购买主板+CPU的套装性价比更高。
目前大部分手机都可以支持60FPS视频的录制,在ios系统当中可以开启60Hz的选项,其他手机也都类似,录制的画面也都是60Hz,而且即便有的手机支持240FPS甚至是4096FPS的,超级慢动作视频录制,最后输出的也是60Hz的实际画面。
录制方式:
帧率模式进入游戏,左上角出现帧率数字FPS,按键才有效,如果没有FPS显示,推荐用全屏模式/区域模式。
全屏模式:录制全屏画面,(如录制全屏游戏、桌面、视频等)。
区域模式:手动拖动和调整录制区域。提醒:鼠标移到黄色线条内侧边可以拖动矩形,移到线条外侧边可调整区域大小。
关闭录制提示音:关闭录制开始和停止的提示声音。
自动隐藏到任务栏:运行KKcapture不再弹出主界面对话框,自动最小化到桌面右下角的任务栏中。
音视频:视频清晰度:电脑配置低的用户推荐使用“低”选项,配置高的用户推荐使用“高”选项。
采集帧率:每秒录制的游戏画面帧数(例如,设置为15,游戏显示60,即每秒从60帧里面平均抽取15帧录制成视频,采集帧率越高,对游戏影响越大)。
G. 监控录像机里面的摄像机帧数设置多少比较合适呢
监控录像机中摄像机的帧数设置如下:
本地录像帧数通常设置为20FPS到25FPS,低于20FPS会影响录像视频的流畅度。远程监控时使用的辅码流可以根据网络情况设置,一般设置范围在10FPS到25FPS之间,低于10FPS会使监控画面出现明显跳帧感。
因为国内设备通常采用的视频制式为P制式,50Hz,所以将IPC的视频制式改为N制式,60Hz就可以达到30帧了,视频制式可以从默认的50Hz改为60Hz保存并重启设备。
摄像机码流
从摄像机码流说起,比如720P网络摄像机出厂是默认码流是6M, 1080P出厂是默认码流是8M多, 这是出厂时非常保守的设置,每个摄像头具体安装位置有差别,监控场地各异,镜头视角也有不同,摄像头有定焦的,有可旋转的球机。
如果对摄像头的默认码率、帧率从来不做修改就直接使用了,这样就造成对接入带宽的大幅度不必要增加,对原本很充裕的带宽资源白白占用,造成资源大幅浪费。
H. 视频比特率和帧率怎么选择
比特率和帧率的选择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播放设备。在大屏电视机,家庭影院,电脑,手机,PSP等设备上,都是不同的,不能采用同一种帧率及码率。
比如说电脑上,一般来说720P码率(即比特率)可以在1500-2000kbps,1080P码率可以在2500-3000kbps。帧率的话,电影一般就是23.976,其他类型可以是30帧或者60帧,配置好点的电脑可以是60帧,一般30帧就可以了。
视频帧率(Frame rate)是用于测量显示帧数的量度。所谓的测量单位为每秒显示帧数(Frames per Second,简:FPS)或“赫兹”(Hz)。此词多用于影视制作和电子游戏。
视频帧率(Frame rate)是用于测量显示帧数的量度。所谓的测量单位为每秒显示帧数(Frames per Second,简:FPS)或“赫兹”(Hz)。此词多用于影视制作和电子游戏。
由于人类眼睛的特殊生理结构,如果所看画面之帧率高于16的时候,就会认为是连贯的,此现象称之为视觉停留。这也就是为什么电影胶片是一格一格拍摄出来,然后快速播放的。
而对游戏,一般来说,第一人称射击游戏比较注重FPS的高低,如果FPS<30的话,游戏会显得不连贯。所以有一句有趣的话:“FPS(指FPS游戏)重在FPS(指帧率)。”
每秒的帧数(fps)或者说帧率表示图形处理器处理场时每秒钟能够更新的次数。高的帧率可以得到更流畅、更逼真的动画。
一般来说30fps就是可以接受的,但是将性能提升至60fps则可以明显提升交互感和逼真感,但是一般来说超过75fps一般就不容易察觉到有明显的流畅度提升了。如果帧率超过屏幕刷新率只会浪费图形处理的能力,因为监视器不能以这么快的速度更新,这样超过刷新率的帧率就浪费掉了。
I. 录制屏幕视频的时候帧数设置为多少
帧数设置多少是看你的电脑的,录屏的时候如果你视频质量调的太高,或者每秒帧数调的太高,系统记录的信息就会越多,会占用内存,所以玩游戏会卡。建议你把质量设成中等,每秒帧数25或者30就足够了。电影每秒也就这么多,不要设成60,那样只是浪费。
J. 做视频编辑的时候视频帧率填写多少为宜
没必要添70,我做的时候一般添30,因为人眼睛看东西的速度大概是25帧/秒,所以理论上只要超过25帧/秒,视频画面看起来是很流畅的,我添30是怕在转格式或者录制过程中产生丢帧的现象。一般视频录制好后,它的帧幅就不可能增加了,只可能会在后期制作中丢失。所以帧数添得再大,他还是原来多少,转录后还是多少,。当然还要看你的显卡的档次。(如果我没记错,是这样的)
④ 李安访谈里还说,怎么看一个人
转自知乎
每个人都在讲自己的故事。人们根据故事线索把自己的情绪容纳其中,歪曲或者忽略故事外的一些情绪,不管它们是否重要。
这些故事里也会有「别人」。于是,人们就根据故事的范本和自己对角色的理解来改造他们。他们会给这些人安排一个固定的角色:英雄、反贼、成长中的叛逆少年……然后,同样把那些不符合故事设定的情绪或想法忽略、扭曲或裁剪掉,而不管这些情绪或体验对当事人是否重要。
如果你读不懂别人的故事范本,你会觉得交流是不可能的。即使你读懂了别人的故事,交流仍然很难。
解读一部电影,就是把电影纳入我们自己故事的过程。有些人的故事是宏大叙事的。比如有人说,《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讲的是一场无意义的战争。或者,它反映的是正在撕裂的美国阶层的矛盾。不过在我眼里,这不是李安想讲的故事。
李安不是那种爱讲「主义故事」的。他比那些更尊重电影里的人。无论这些角色处在什么样的时代、场景、关系中,有什么样的角色或身份,他想表现的都是那些角色难以言表的、微妙的情绪和情感。
比利林恩就是这样一个电影。它讲的是人和人之间沟通的困难。每个人都想把比利林恩纳入自己的故事中。没有人尝试去真的理解他。扩展或者修改这些在他们心里运行已久的,约定俗成的故事,去接近比利林恩感受到的那些残酷,会让他们不安。
父母的故事里,比利林恩是一个为国杀敌、让人骄傲的儿子。这个故事也是小镇邻居想跟他们讲的故事。
「看到你的录像,这几天镇上的人都在谈论你,我们全家就跟名人一样。」
他们愿意相信这个故事,也许还因为他们家里穷,林恩去参军给家里带来的诸多好处。正因为如此,他们不愿意去看到林恩面临的真实的危险。所以他们看比利林恩勇救队长的录像,像看一个英雄必胜战争电影。
请B队来参加中场表演的德州老板的故事里,比利林恩是一个从懵懂无知到英勇杀敌的德州少年成长的故事,这个故事体现了德州历史悠久的战斗精神,就像他的球队所表现的那样。当然,这个故事也是一门生意,每人价值5000美金。
在页岩气的开发人员的故事里,林恩和这些战士,是为了石油被国家无辜送上战场的牺牲品。而他自己所从事的事业,是拯救这些战士。
「等页岩气的技术成熟了,你们就可以回家了。」当他以救世主的口吻这么对B班战士说时,引起了班长反唇相讥。
在安排中场秀的的故事里, B班战士不过是老板请来的临时演员。舞台要素。她甚至还让他们脱下整齐的军装,穿上迷彩服,「因为这更像随时准备上战场的样子」,更有感染力。
那个啦啦队队长的故事里,林恩大概是她美丽青春中的浪漫相遇。林恩英雄的身份能增加这段相遇的一点谈资。
当林恩说「有那么一刻,我真想带你私奔」时,她不禁慌张起来——她的故事可不是这么写的啊。于是她说:「你不是英雄吗,你还是要回去的啊」。
在姐姐的故事里,林恩是这个国家的牺牲品和受害者。她总想把弟弟从战场拯救回来。她愿意相信这个故事,原因之一,是弟弟因为她上的战场。这个拯救的故事,能够减轻她的内疚感。
而当林恩问她:「你就不能为我骄傲吗」时,她才说起:「我一直为你骄傲」。
所有人都在讲他们自己的故事。
故事是一种复杂的、结构化的刻板印象。它把能联通讲述者和听众的情节和情绪都封装好,装进一个故事胶囊里。但是,无论这个故事讲述的是林恩的勇敢和荣耀,像那些大众媒体和吃瓜群众想讲述的那样;还是荣耀背后的悲惨,像他姐姐或者一些反战人士所讲述的那样,这些故事范本都会无可避免地扭曲和压缩现实,那个故事背后那个复杂、多样、具体、真实的人,都容易被忽略。那些真正沉重的、又很私人的经历、感受和体验:半夜冲进伊拉克男人的家庭,小男孩不安、恐惧又仇恨的眼睛。以及在水泥管拼死把恐怖分子杀死,恐怖分子临死前布满血丝的眼睛,都很难被容纳进故事里。
我猜这可能是李安用120帧新技术的原因:通过细致地还原林恩所看到的一切,来还原被他人故事压缩的林恩这个人的真实的感受和体验。只不过,他也是通过讲一个故事的形式来呈现这些。
那林恩自己呢?他想讲一个什么样的故事?也许他自己也并不知道。他参军并不是为了家国荣誉,他是因为砸了抛弃姐姐的男人的车,犯了事,才被他父亲送往伊拉克的。他家里穷,也许是为了钱才上的战场。他也不是为了自己的成长,虽然他的生命在这些经历中不可避免地往前。在众多令他迷惑的东西中,只有一样是能让他感觉到真实的:当他走上战场的时候,身边的战友是站在他一边的。
在这个困惑的世界,一点点能够确信的真实,至关重要。这也许是他选择重回伊拉克战场的原因。
理解一个人是很难的。当我们沉浸在自己故事里的时候,即使把比利林恩这个人所看到的东西用120帧、4K的技术完整的呈现在我们面前,我们仍然可能对这个人视而不见。就像在生活里,当我们沉浸在自己的故事里时,哪怕我们对面的那个人无压缩全息完整地呈现在我们面前,我们仍然可能会对他视而不见一样。就像我们自己,那些珍贵的经历和感受,会因为在别人的故事被视而不见,而觉得它们无关紧要,并慢慢地遗忘它们一样。
这是这个电影在我心里的故事。
p.s 李安其实也有类似比利怀恩的故事。关于他在纽约赋闲六年没找工作的故事。在他得了诸多荣誉后,很多人把这段经历拿出来津津乐道,无论说它体现李安沉稳耐得住寂寞的个性,还是说李安太太的温柔贤惠,夫妻两的深厚感情,都当作李安成功的铺垫津津乐道。然后,知友 @黑则明 的答案:李安 6 年在家赋闲,为什么不出去打工?还原了这个故事。这真是:「我人生最悲惨的一天,却总是被人夸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