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阵仗浩大的电影《赤道》究竟怎么样
相比较于两位导演的前作《寒战》,《赤道》更加成熟,完全是好莱坞商业类型片的模式,大投资、大阵仗、大明星,火拼、肉搏、核弹、碟中谍、骗中骗,多方绞力,大开杀戒。善恶难辨,没有人是最后的胜利者,好人和坏人两败俱伤。遥想当年,《寒战》狂揽九座金像奖,平了历史最佳纪录,梁乐民、陆剑青两位导演一夜之间红的发紫。犹记得两人接受采访时提到,他们在剧本上下了苦功夫,几乎每天都在研究剧本。好的剧本就像磁场一样,会吸引好多好的东西,对于剧本的精益求精,让两位导演尝到了甜头,《寒战》成功的后续效应就是,两个人再也不必为影片的投资费心了。《赤道》总投资2亿人民币,是寒战的两倍。拍摄周期六十一天,比寒战多出百分之三十。相比较《寒战》而言《赤道》的剧本更加扎实、更富有野心、更抓人。就剧本的厚度而言完全是一季美剧的体量。但也正是由于剧情太过于庞大,观影时一直在担心影片无法收尾,看到最后也确实由于叙事空间有限而草草收尾,成为了这部影片唯一的遗憾。导演说如果票房好的话,电影还会有第二集、第三集。其实根本不用如果,没有续集才是一件奇怪的事情,因为故事根本就还没展开。简单的描述《赤道》的故事和剧情发展,就是一个借用《24小时》的基本框架,移植到香港的反恐故事。从剧情走向,人物设置、悬念铺陈到讲述故事的方法都借鉴了《24小时和同类谍战电影的模板。手提箱核弹、最不像反派的反派、用非常规手段对付恐怖分子的警察、被黑客攻击的反恐基地、每个人都有可能成为内奸和叛徒、各种势力相互暗战……连香港反恐特勤组基地的装修风格都和CTU总部一模一样。张家辉站在二楼的玻璃房子里,让人特别想念杰克·鲍尔。张家辉的角色就是按照鲍小强的模式设置的,比如他会用恐怖分子的家人做人质要挟恐怖分子,《24小时》第六季,鲍小强也这么干过。只可惜,由于这部电影中的角色太多,张家辉发挥空间有限,如果能够让其成为戏眼,完全暴走,这电影想必会更加热闹、好看。除了某国内大咖,梁乐民、陆剑青把剧中的每一位演员都调教的非常出色,就连几位配角都让人印象深刻。张震扮演的反派太过出彩,风头甚至盖过了几位正面人物,以至于当影片结尾处,好人都死的差不多了,坏人几乎毫发无损,让人觉得导演是故意拍了这样一部反派大获全胜的电影,也许导演是真舍不得让那么帅的反派在电影里死掉吧。除了几位老戏骨和张震,这部电影里让人尤为印象深刻的是崔始源同学,演技大爆发!能够看得出两位导演在剧本上的任性,影片到结尾处几乎处于失控状态,不得不草草收场,不得不说是一个遗憾。其次,由于故事过于庞大,人物众多,不得不权衡每个人的戏份,以至于没有一个主要人物能够引领全剧,缺少一个鲍小强那样的主心骨起到串联作用,各路人马各自为政,显得稍微有那么点儿散乱。虽然结尾有那么点遗憾,国内大咖演技有点儿违和,《赤道》是一部很有诚意的香港电影,梁乐民、陆剑青两位让人看到了港片残存的希望,特别期待两个人能够一直坚持自己对待电影的热诚态度,为未来的香港电影杀出一条血路!香港电影不死!!!
Ⅱ 赤道电影想表达什么
电影毕竟是电影,但是这几年香港很多电影都有借鉴现实背景,编剧导演都想通过电影来影射一些社会现实,比如去年拍的的红VAN。今年这部赤道也是,片子里很多剧情其实是现实发生过的,都被借鉴到戏里了。表达什么其实不重要,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感悟,大方向可能是在表达当前的国际形势,还有大陆香港关系等等的
Ⅲ 赤道的影片评价
《赤道》拥有超大动作场面,超强悬念剧情,堪称国际反恐高科技战役(南国早报评) 。
《赤道》相比于《寒战》格局更大、野心更多,通过移形换位、三点透视的叙述技法,阐释了新国际格局下现代反恐的危局。即便本片瑕疵随着视野的同步增大也越发令人遗憾,《赤道》的正面意义也是远远超出绝大多数华语电影的不思进取,属于电影创作者高度发展中的瑕疵(京华时报评) 。
《赤道》延续了《寒战》正邪对立、内鬼、高层斗争等元素,打造出了一场格局与野心都更大的国际反恐高科技战役(新浪娱乐评) 。
《赤道》投资大、阵仗大、大咖多;火拼、肉搏、枪战、爆炸、飞车、碟中碟,多方势力各怀鬼胎,在阴谋的漩涡里展开决斗,大开杀戒,众人善恶难辨,正邪难分,没有人是最后的胜利者,每个人都透着谜一样的身份,让人联想翩翩(新华娱乐评) 。
《赤道》以核危机为题材,凸显亚洲意识,却似乎用力过猛,导致重心失衡。在角色安排上让人感觉凌乱,光是人物出场和介绍,就起码花了20多分钟。剧情交错展开,各处细节处理问题不仅给观影带来心理障碍,也伤害了视觉享受。该片虽有大片制作的野心,各路演员也很卖力,但紧张刺激的场面实在少得可怜,使用3D效果是一种浪费,最终只是一部有野心、有卖点却难以让人真心点赞的电影(京华时报魏英杰评) 。
《赤道》上演了一幕幕思维缜密、悬念迭起的烧脑动作大戏。影片有着强大的世界观,出场演员众多,多条线索齐头并进,场面恢弘。论场面和制作算是上乘之作,剧本扎实,富有野心、能吸引观众的目光。但是多线叙事,人物关系错中复杂,剧情发展太过庞大,导致故事情节地推进远没有观影时间走得快。而通篇更是虎头蛇尾、漏洞百出、有始无终,看出两位导演在剧本上的任性,故事还未展开之时,就宣告结束。影片到结尾处几乎处于失控状态,明显是要开启“下集”的节奏,这也使得“本集”草草收场的结果并不那么意外(红网评) 。
《赤道》是一部格局大,涉及历史和政治深的商业动作片,同时涉及到殖民地历史、特区外交、南北朝鲜、阿拉伯恐怖组织等等问题,是中国电影人对现代商业动作大片的一次学习尝试,虽然仍有点水土不服,但还是做出了贡献(腾讯娱乐评) 。
Ⅳ 如何评价电影《赤道》
野心之作!也能看得出是用心之作!
但是,没做完的菜不应该放上顾客的餐桌!!!
靠续集和观众的脑洞来补充故事还要你编剧干嘛?
这是作为出品人的基本素养!!!
纵观好莱坞这么多有名的系列:
《星球大战》《黑客帝国》《蝙蝠侠》《变形金刚》《魔戒》《霍比特人》《速度与激情》《漫威英雄系列》《哈利波特》等等等等,每一部都是可以独立出来讲一个故事的,哪怕是之前的《寒战》,也起码把凶手彭于晏抓到了。而这《赤道》算什么?与《太平轮上》也只有一步之遥的距离了。这不是一个做好电影的良好态度。
很多作品有很多暗线与不同的解读,但这些是靠观众从电影中已有的设定及细节中推敲出来的。而本作恰恰相反,就给个大框架,与若干事件,设定与细节要靠观众自己来……
我去……这是全新形式的互动电影吗?称为“脑洞电影”?
我看是《寒战》拿奖太多把两主创人员惯坏了吧~
Ⅳ 赤道结局什么意思 赤道结局是什么
结局:中、韩、港三方面表面目标一致,却各怀目的。崔民浩既要追捕“赤道”,夺回武器,并且要确保国家机密不能泄露。宋鞍以中国立场,解决香港当前危机,以国力遏止任何境内的恐怖活动。李彦明跟肇志仁面对两国压力,并要处理反恐部队成立以来最大挑战,形势愈形紧张。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随着“信差”被捕,武器落入香港警队之手,中韩为拥武器权谁属起争议。另一方面,“赤道”现身澳门,他开始帮助韩国人,部署夺回武器及报复行动。
阴谋真相逐步嚗光,所有人防不胜防,谁都没有想到这个肇志仁,香港大学物理学教授其实才是真正的赤道,而李彦明最终查到赤道真正身份后被张怡君勒死,后来肇志仁和宋鞍二人为了躲避抓捕行动,逃到了京都,故事到这里也就结束了。
(5)电影赤道什么意思扩展阅读:
剧情简介——
“赤盗”(张震饰)是南韩头号通缉犯,与头号副手(文咏珊饰)成功在生产浓缩铀原料的工厂夺走一批铀原料球。情报显示,他们会把铀原料球变成超级武器,并在香港与恐怖组织交易。来自中国内地的宋鞍(王学圻饰)跟助手袁晓文(冯文娟饰);
联同香港警察李彦明(张家辉饰)、范家明(余文乐饰)及香港大学物理系客座教授肇志仁(张学友饰),加上南韩武器专家崔民浩(池珍熙饰)、朴宇哲(崔始源饰)等人,一同追缉赤盗,拯救亚洲史上最威慑武器危机事件。
Ⅵ 求一份完整的赤道评价,剧情解析。
作为港产片中硕果仅存的类型片,犯罪题材电影的“风口”一直是由香港电影人实际把控,从当初的《古惑仔》引得年轻人激情振奋,到后来格局越来越大的《无间道》和逼格越来越高的《黑社会》,将港产犯罪题材电影,推高到一个高处不胜寒的境地。
一部格局很大、剧情坑更大的《寒战》过后,香港年青一代犯罪题材“接棒人”梁乐民和陆剑清,似乎还想借着《无间道》的最后一点热乎气,再接再厉一把,在“麦庄组合”之后开创新的“梁陆时代”。
于是,2015年上映的电影《赤道》不满足于《寒战》中香港警界、政界内部的尔虞我诈,将格局一步到位的升级到国际问题——围绕着一件高科技便携式核武器,在香港、韩国、大陆与某超级大国之间,揭开了一场诡异莫测的博弈迷局。
Ⅶ 电影《赤道》到底讲的什么故事
一、剧情简介
张震在影片中饰演的是南韩头号通缉犯“赤道”,他与助手在一家生产浓缩铀原料的工厂盗走了一批铀原料球,刑警队里传来他们要将偷来的原材料锻炼成超级武器,并且得到消息,他们将在香港与恐怖组织交易,于是,他们立刻采取了相关的应对措施。
宋鞍来自中国内地,他和助手袁晓文联系到香港警察李彦明、范家明,还有专门在香港大学物理系客座教授肇志仁等,各路奇能异士都来一同相助追击“赤道”,首次拯救最大危机案件。
二 、创作背景
影片故事起源来自于两位导演整理资料时的真实信息。在拍摄《寒战》的过程中,两位导演搜集了大量有关香港警察系统的资料,其中,一个在2008年成立的新部门引起了他们的注意。
这个部门就是片中张家辉饰演的角色所在的反恐特勤组,主要职责是收集情报。导演还发现,香港不仅是全亚洲最安全的城市,也承担着远东情报中心的职责。于是,故事就慢慢成型了。
(7)电影赤道什么意思扩展阅读:
评析:
这个电影的开头片段,是一个短小精炼简单有效的传统的警匪行动,最终结果也很不错。但是中央并不让这个武器运回韩国,原因很复杂,充满这中韩英美各国家紧密的外交角斗和斡旋。
从这个角度说,这部电影有着一套政治隐喻,仿佛在说明香港已卷入了中国政府程序化体系中。这部电影体现了在这种中国政府程序化体系下,香港警察的一种缩手缩脚。其实这也是香港警察的问题,在国际形势变化的今天,香港警察并没有改变自己原先做事的作风。
除了剧情的反转和动作戏之外,众多中韩新老男神的联袂出演也是此片的最大看点之一。他们在片中的先后亮相不仅令此片男色颜值爆表。其中张学友的儒雅、张家辉的搏命、余文乐的耿直、池珍熙的善良、王学圻的强势等皆给人留下深刻印象,而张震的冷峻与崔始源的热血更是出彩。
Ⅷ 电影赤道结局是什么意思啊莫名其妙就结束了!真是加长版预告片,幕后凶手是张学友吗但是又没抓他。我
《赤道》应该不会拍续了,所谓的战争刚刚开始,只是正义方不想承认失败的借口罢了。故事的结局,宋鞍以为抓到了赤道的两个信差,也就是故事中一直出现的两个反叛角色,但其实宋身边的小袁是第三个信差,这也就呼应了之前片中小袁没有被直接枪杀镜头(一开始我还以为当时是为了威胁宋,但最后告诉我不是这样的)。证据就是赤道说了之前宋跟小袁说的那句话“善攻者不知其所守,善守者不知其所攻”,这段句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当时车里只有小袁,宋鞍以及司机甲。所以只能是小袁是间谍。以上是背景,下面我来回顾一下故事结局。
宋说,买家已经被找到了,赤道的两个信差已经被抓。赤道说,他的信差偷了原料球,原料球在香港,自己被抓,原料球就会被引爆。宋说,根本没有原料球(因为两个信差都被抓了,所以根本没有信差去偷原料球,而原料球在买家手里,买家也被抓了,所以宋肯定他没有原料球)。然后赤道说了军机的事情和“善攻者”这段话。这段话上面已经分析了,而军机的事情,小袁是直接参与者,其目的也是为了表明小袁是第三个信差。所以宋鞍对于没有原料球的判断是不准确的,他根本不确定到底小袁有没有偷原料球。所以故事的最后,列车到站,宋鞍为了安全起见,肯定不会抓赤道。结局也就是赤道再一次逃脱。故事的最后的原料球的红字,是宋平衡利弊放走赤道的理由。当然,也有可能是宋最后找到了原料球,对其伤害进行评估。不论哪一种,原料球被偷的事情应该是真的,毕竟赤道连原料球的个数位置都很清楚外加一个小袁,不可能是临时伪造的。
所以故事的结局是赤道逃脱,宋鞍无功而返。如果仅就这一件事情来看,好人并没有打败坏人。坏人依旧逍遥法外。所谓的战争刚刚开始,只是正义方不想承认失败的借口罢了。所谓开始,也仅仅是在下一次赤道进行武器交易的时候抓住赤道。
Ⅸ 如何评价电影《赤道》
首先我们看到故事的开始是一场暴力的杀人场景,影片在一开始,就告诉我们,这是一部18岁以下儿童不适合观看的暴力血腥的影片。但是它的影片的动作场面觉得让你能够找回香港电影里曾经的影子。
爆破戏、飞车戏、摩托追车戏、狙击手等等,都向我们展现了人物里的动作戏都是以冷武器表现,而格斗在影片里则甚少涉及,即使有所涉及,也让我们感叹到警察的格斗技巧实在不及一个女悍匪。这也正是张家辉扮演的李警官最致命的毛病,太过自负,才会导致自己的命也赔了进去。
在人物上对角色的设定,可以看出导演邀请的阵容强大,也在力图让每个大牌都得到应有的戏分,所以就需要用故事剪辑的手法来巧妙的衔接每一个场景。但是在剪辑上,有些故事没有交代清楚,就转到了下一个场景,刚刚还在为前一个场景大开脑动的观众们,不情愿的跟随着下一个镜头继续重新打开脑洞去思考。悬疑作品就是这样,需要你加快自己大脑思维模式,否则你会认为“靠,又一部烂片”。
Ⅹ 电影《赤道》到底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剧情:“赤盗”是南韩头号通缉犯,与头号副手(文咏珊饰)成功在生产浓缩铀原料的工厂夺走一批铀原料球。情报显示,他们会把铀原料球变成超级武器,并在香港与恐怖组织交易。
来自中国内地的宋鞍(王学圻饰)跟助手袁晓文(冯文娟饰),联同香港警察李彦明(张家辉饰)、范家明(余文乐饰)及香港大学物理系客座教授肇志仁(张学友饰),加上南韩武器专家崔民浩(池珍熙饰)、朴宇哲(崔始源饰)等人,一同追缉赤盗,拯救亚洲史上最威慑武器危机事件。
影片评价:
《赤道》以核危机为题材,凸显亚洲意识,却似乎用力过猛,导致重心失衡。在角色安排上让人感觉凌乱,光是人物出场和介绍,就起码花了20多分钟。剧情交错展开,各处细节处理问题不仅给观影带来心理障碍,也伤害了视觉享受。
该片虽有大片制作的野心,各路演员也很卖力,但紧张刺激的场面实在少得可怜,使用3D效果是一种浪费,最终只是一部有野心、有卖点却难以让人真心点赞的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