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电影票房收入中,电影院和制作方如何分成
可分账票房如果一部电影的原始票房是108.3元,那么制片方首先得要从这108.3元中缴纳3.3元的特别营业税和中影数字代理费,并同时扣除5元的电影专项基金。剩下的100元,被称为可分账票房。另外,中影数字代理费视票房而收。如果一部电影的票房在6亿以上,那么你那6亿以下的部分继续收取该费用,6亿以上的部分则不需要收取。这个比例大概在1-3元。2.制片方到手票房到了这一步,影院院线与制片方的分账就开始进行。目前比较普遍的分发是43%归制片方,57%归影院院线,这也是常年的老规矩。所以,制片方到手票房为43元,电影院到手的票房为57元。11年《金陵十三钗》的制片人张伟平硬是要将这一比例抬高到45%,闹出了“八大院线联合抵制”的事情,后边电影局出面调解,最后定下来《金陵十三钗》票房5亿前的部分按45-55(制片方-影院院线)的方法分账,5亿部分后按41-59(同上)分。
2. 现在中国电影的票房到底怎么分成 中国大制作电影的实际成本是多少
1994年,为改变电影市场的萧条局面,时任中影公司总经理的吴孟辰向电影局提议以国际通行的票房分账形式,进口最新的一流外国影片,以发行的收入扶持老、少、边、穷地区电影事业。1994年底,广电部电影局批准了这个建议,提出每年可以进口10部“基本反映世界优秀文明成果和表现当代电影成就”的影片。于是有人将这10部影片称为“10部大片”,大片的名称也因此而流传开来。参照国际通行的票房分账形式,进口大片各方收入分成的比例是制片方35%,发行方17%,放映方48%。为了迅速占领中国市场,进口大片的制片方还承担了宣传的费用。尽管这样的分账比例似乎对制片方较为不利,但后来的事实证明,国外尤其是美国制片方依旧从中国的市场获得了丰厚的利润。
中影公司知情人士透露,中国虽然进口影片的数量有限,但在进口速度上绝不落后。据介绍,无论哪一国家生产的最新影片,我们的购片人员都可以在影片尚未公映之前看到,选定后立刻以快件送回国内。据说,中影公司负责海外选片的6个人每年至少要看1050多部片子,然后从中精选100多部送审,最后确定进口10部分帐大片。
由于进口大片的巨额利润,国内一直有打破大片垄断的呼声。对此,国家电影局有关负责人指出,中影独家拥有进口外国影片的权利,这是国家赋予的,是体现国家利益的,这方面不会有松动的余地。
中国大片成本:
一,大制作。处在金字塔尖的每年只有3~5部的所谓“国产大片”,投资亿元以上。如《神话》《七剑》《情癫大圣》《夜宴》均投资超过一亿,而《无极》、《满城尽待黄金甲》更是号称投资3亿以上。这些影片在特征上与贾斯廷•怀亚特提出的好莱坞的“高概念”电影基本相同:大明星,大导演,大投入,大制作。这一阵营的影片数量虽少,但国产片的票房中却可接近一半的份额。而它们也是中国电影海外销售的主力。
二,中制作。中等制作的影片投资大约在1000万~5000万之间,每年在这个区间的影片通常不到10部。
三,小制作。小制作还可以分为两个层次,第一层次为制作成本在1000以下,400万以上的影片,票房目标为100~1000万,数量在20部左右。第二层次的影片制作成本则在150万~300万左右,占电影总量的85%左右。这些影片只是小部分进入了院线放映,票房产出微薄,有的影片进入院线短暂排档完全是为了获得较高的音像版权销售价格,还有的影片则是小规模,分区域上映。而相当部分影片的主要市场是电视播映和音像产品。少数获奖的艺术片通过出售海外部分地区版权,能够获得一定补偿。其中相当部分影片则根本没有进入流通渠道。
因此,在此种形势之下,探讨低成本电影对于了解和改善中国电影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我们没有理由忽视占总产量比重如此之高的低成本电影,以及背后的那些创作者。
3. 补报电影票房还要处罚吗
电影票房是可以补报的,正规的补报是不会受处罚。
有的电影票房因节假日或者其他因素影响,票房不能及时统计,是可以进行补报的。是不会有处罚的。但是虚报票房是绝对不可以的,电影票房虚报瞒报是要受到行政处罚的。
4. 电影票房补录什么意思
其实并不是注水,而是在补水,因为电影局在对国庆档进行数据比对时候发现,依旧有部分影院偷瞒截流票款,这也使得几部国庆档影片实际票房要比统计票房更高,于是局里立马展开会议处理(如图一),并且随后发现不只是国庆,其他时段也有类似情况,因此不光是国庆档影片,今年全年上映的影片都将会有一轮票房补录(无数卡九者的福音)。。。
5. 电影票房一般算多少天
票房统计方法:
现在影院都实行的电脑售票,这些售票系统是和国家电影局电影专项基金管理中心联网的,每天的固定时间都会自动向专基中心发送票房数据。
分成统计和票房统计是一个体系内的东西,不能分为两个体系,分成肯定要依靠影院票房的数据,跟票房没有关系的单位随便去统计,能设计到分成的也就是院线和发行公司,统计也是院线发给发行公司首先,普遍意义上的电影票房指的就是电影的门票收入,比如你说的卖了10亿人民币。同时也统计观影人次。
只要电影还没有下映,收入都算入票房。一般都是以周为单位计算。
分利润:
这里只说国内的情况,国外的不了解。首先票房要上缴5%到国家电影发展专项资金,其次要拿出3.3%交营业税,剩下91.7%的钱由电影发行(制片)方和院线方对分,具体如何分要看双方在上映前的具体协议。
目前国内的分账比例是发行方拿43%,院线方拿57%。当然随着中国电影产业的发展逐步要与好莱坞接轨,个别大片已经开始阶梯分账了,具体分账方式不尽相同。
6. 电影票房的票补是什么意思
票补是在线下渠道作为唯一售票渠道时,制片方拿出一部分预算来做促销,目的是在影院上线的前几天内拉动票房增长 。相当于美团等外卖网站里的红包,观众按折扣价买的,但是票房按原价计入,里面的差价由网站和商家补齐,其实就是在一个电影上映初期的促销手段。
2018年9月,网传文化部和电影局已下文,将于10月1日开始实行新规,将停止一切线上票补,包括第三方和影院自有渠道,但不含影院线下售票
(6)电影局补票房扩展阅读:
2018年9月12日,有消息流出,关于电影发行将有几项新政策推出,其中包括不再允许有“票补”,网上售票平台的手续费限价、没拿到龙标的电影无法预售、售票平台结算周期缩短。
1、 发行方、制片方、院线方不允许进行网络售票平台补贴投放,销售价不能高于结算价,也不能低于最低票价。
2、第三方线上售票手续费不高于2元(原来通常是2-5元不等),其中系统服务商收取1元,网络售票平台收取1元,院线/影投不得参与分配。
3、未获得公映许可证的影片将无法开展预售。
4、线上售票商对影院的结算周期从2018年10月1日开始变成8日内结算,明年十一起要求即时结算。
7. 电影团购票计入票房吗
从国家电影局和各院线的管理上来说是计入票房的,影院的售票系统每天都会向电影局传送数据,除非产生退票,否则都计入票房。所有的影票必须电脑出票,要电脑出票就必须有对应的票价,最低售票价8块(一线城市:北京、天津、上海、广州、深圳、重庆)的都有,更别说18了。
如果影院不规范,那就没法说了,这就是所谓的“偷票房”,有可能全偷了,那就是不计入;也有可能偷一部分,还有可能就是一点都不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