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电影资讯 > 潮剧电影全集

潮剧电影全集

发布时间:2024-10-03 06:30:45

⑴ 有没有朋友知道网上哪里有香港潮剧电影《二岁夫》曾珊凤、陈楚蕙主演的视频

现在《二岁夫》已由广东潮剧院一团当红演员林初发、刘小丽演绎。
老版的应该找不到。

⑵ 广东潮剧院的发展历程


40多年来,剧院先后创作、整理演出了《陈三五娘》、《续荔镜记》、《苏六娘》、《辞郎洲》、《杨令婆辩本》、《扫窗会》、《闹钗》、《柴房会》、《袁崇焕》、《张春郎削发》、《陈太爷选婿》、《终南魂》、《岳银瓶》、《边关情仇》、《老兵回乡》等一批优秀剧目。《火烧临江楼》、《苏六娘》、《告亲夫》、《荔镜记》、《闹开封》、《王茂生进酒》、《刘明珠》、《张春郎削发》、《烟花女与状元郎》等9个剧目拍摄成电影戏曲艺术片,另有一大批演出剧目录制成音像制品发行于海内外。
1957年开始,潮剧院先后到北京、上海、南京、杭州、厦门等地演出。特别是1957年和1959年两次晋京演出,均获好评,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建院以来,剧院先后近六十次组团到柬埔寨、泰国、新加坡、越南、澳大利亚、法国、美国和香港、台湾、澳门等国家和地区演出,使潮剧成为增进潮人乡情友谊和促进中外文化交流的“桥梁和纽带”。 40多年来,潮剧史论研究也取得丰硕成果。《潮剧花旦表演艺术》、《潮剧传统剧目》等编印成册;编辑印刷《潮剧艺术通讯》以及《声色艺》等刊物小报;《论潮剧艺术》、《潮剧闻见录》、《潮剧志》、《潮剧音乐志》、《潮剧剧目汇考》、《潮剧艺术欣赏》、《古树新花又一枝》(《张春郎削发》评论文章专集)、《李志浦剧作研讨会论文专集》、《郑一标潮剧导演艺术》、《99广东潮剧院丛书》(四册)、《艺海帆影——陈学希潮剧表演艺术专辑》等专著和书刊先后出版。 近年来,潮剧院还先后主办或承办了《潮剧声腔改革研讨会》、《李志浦剧作研讨会》、《93国际潮剧节》、《99国际潮剧节》、(《08国际潮剧节》)《陈学希潮剧艺术专场演出晚会》、以及《姚璇秋从艺50年纪念活动——“姚璇秋从艺50年专场演出”、“姚璇秋潮剧表演艺术研讨会”、出版〈姚璇秋舞台生活五十年纪念画册〉”、《广东省舞台美术学术研讨会——管善裕作品与潮舞台美术研究》、《潮剧的继承与发展学术研讨会》、《郑健英潮剧表演艺术四十年专场晚会》、《李廷波潮剧音乐作品欣赏会》等大型学术和艺术活动。在音像制品方面,院属各剧团的演出剧目,多数也制成了音像制品在海内外发行,对传播、普及潮剧艺术起了积极的作用。与同时,剧院还努力培养、扩大潮剧观众队伍,采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和现代科技手段,多方位拓展潮剧艺术市场,举办各种形式潮剧卡拉OK活动,并出版潮剧卡拉OK音像制品;1995年与汕头市教育部门合编了潮汕乡土音乐课本《多彩的乡音》(全套共六册),由广东省教育出版社出版,伴有教学参考书及音乐欣赏录音带,并成立教研小组,在市区实验小学、金砂小学、五福中小学开设潮剧潮乐实验课,院属一团、二团多次免费送戏到校演出。对培养青少年爱国爱乡感情、开拓潮剧市场作不懈的努力,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2000年,由广东省委宣传部、广东省文化厅牵头出版的《潮剧大典(VCD)》收辑了一百部潮剧经典作品,是潮剧艺术与音像媒介的一个阶段性总汇。 在汕头市委、市政府及有关部门的领导下,潮剧院全体同仁励精图治,艰苦拼搏,坚持“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强化经营管理,狠抓艺术建设,努力为弘扬潮汕优秀文化,发展潮剧艺术,振兴潮剧事业作出新的贡献。

⑶ 潮州戏潮剧是什么年代就有的

潮 剧 简 介

潮州戏。由南戏演变而来,新中国成立后正式命名为潮剧。潮剧是潮汕的地方戏,也是广东三大地方剧种之一,全国十大剧种之一,距今已有500多年历史。潮剧也被称之中国艺苑奇葩,获得海内外广泛的好评。其突出特点是 :优美抒情,潮汕味浓,有大批优秀剧目,独特表演艺术和著名演员,雅俗共赏,深受群众喜爱。

南戏,是南曲戏剧的泛称,除了宋元戏文,还包括元明以后衍生的传奇。

明代以“潮腔”、“潮调”冠名的潮剧,是在戏文、传奇共同作用下,融汇潮州的戏乐、民俗而后形成的地方剧种。潮剧不仅在艺术表现基本上脱胎于南戏,南戏的人文意蕴、思想内容、审美特质、运转流变的态势和取向,统称南戏精神,也一直为其吸收和传承。

有多部潮剧拍成电影传遍国内海外。潮剧团也多次赴国内各地和海外演出。尤其是丑戏的表演艺术更是脍炙人口。

南 戏 精 神 之 正 视 现 实,褒 贬 善 恶

南戏,从戏文到传奇,前后几百年,得以风靡国中,衍传南北,很重要的原因是它编演的剧目,多数取材于当时社会累不可收的人和事,表现的又多是关注百姓疾苦、惩恶扬善的主题,追求取向与人民大众的愿望和呼声保持一致。

南戏最早期剧目,许多通过表现“发迹变泰”、负心背义的寒门士子“富易交”、“贵易妻”,酿造人间悲剧,真实地反映当时的社会现实,揭露新进权贵衣冠禽兽的行径和本质,隐性地鞭挞封建统治集团势力,由于符合大众的要求,所以才在当时产生很大影响。

南戏戏文和传奇,许多剧目还从人伦关系的角度,表现佞臣酷吏弱肉强食、恶霸豪绅仗势横行和不断的战争给现实人生带来的苦难,揭示造就当时各种人间悲剧的真实缘由,对战争和社会黑暗进行无情揭露和谴责,同时通过表现婚姻家庭的悲欢离合,歌颂患难夫妻信守如一的高洁情操和传统美德,所以也才备受青睐而传承不辍。

南戏描写爱情的剧目,能够一代代活现于舞台,同样是因其内容对中国社会根深蒂固的封建礼教、封建道德、封建秩序具有反抗性、谴责性,对追求爱情自由、婚姻自主而抗逆浊世的青年男女的行为具有同情性、赞美性所使然。南戏这种精神,潮剧从最初移植上演戏文、传奇剧目开始,便逐步吸收,不断传承。潮剧剧目繁多,内容十分丰富,大凡男女恋情、国家兴亡、人间悲欢离合、历史沧桑变化,几乎都被涉及。

尽管受历史、社会诸因素的影响,有些存在内容混杂、格调不高的情况,但主流同样是以体现民族的传统和各时期的社会现实为特色,以“寓褒贬、别善恶、载治乱、知兴衰”和启示世人与时俱进、从善弃恶为主旨,所以受到观众普遍欢迎。

这对今后更好贯彻“百花齐放、推陈出新”方针和“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的精神,相信仍有很好的启发和帮助。

潮 剧 在 闽 南 之 传 入、流 行、发 展 概 况

南宋,闽南一带民问演戏已是蔚然成风。《云霄厅志》“朱子守漳实迹记”载,绍熙元年(1190)朱熹来守漳州,“末至之始,阖郡吏民得手所素,悚然望之如神明,俗之淫荡于优戏者,在悉屏□奔遁”。

据庆元三年(1197)陈淳《上传寺丞论淫戏书》所载,当时的戏剧活动已发展到“群不逞少年,遂结集浮浪无赖数十辈,共相倡率,号曰戏头……优人互凑诸乡保作淫戏……筑棚于居民丛萃之地,四通八达之郊,以广会观者……市廛近地,四门之外,亦争为之不顾忌”的炽热程度。

伴随宋室南渡,南外宗正司移置泉州而流入闽南的早期南戏--温州杂剧,及其在长期流行中形成的用闽南语化官话演唱的正字戏,在闽南更是源长流远,直至七十年前还有云霄县中柱“老三胜”和陈岱“万利”二个正字戏职业班社。

《广东省戏曲和曲艺》说,“正字戏……在闽南活动了多年,播下了种子,到了元末明初,才由闽南流入粤东”。曾受聘为潮州修志馆编纂的逍遥天,在《潮音戏的起源与沿革》一文中也认为,“正字戏乃接东山,诏安诸县而至。”

温州杂剧、正字戏在闽南的长期流行中,与民间土戏广泛结合,产生了闽南语系的泉、潮两大地方声腔和其他方言演唱的地方戏曲,诸如云霄的“七角戏”。“七角戏”,考其名称,当与早期南戏七种角色行当有密切相关。在本世纪四十年代的抗日战争前后,云霄犹有大坑的“可吉班”和马铺的“石鼓班”二个七角戏班社。

在正字戏孕育、影响下而产生的潮音戏,据1956年梅兰芳、欧阳予倩从日本拍回的《荔镜记》的书照,说明在明嘉靖丙寅年(1566)以前业已形成。按清吴颖《潮州府志》载,当时的潮音戏是“声歌轻婉,闽广参半”“皆习南音而操土风”。

因此,逍遥天《潮音戏的起源与沿革》认为“初期潮音戏的孕育环境,须包括福建南部在内,因此潮州的文化和闽南是同一范畴的东西”。可见从漳州以下的云霄、东山、诏安、平和至粤东潮州一带,同是潮剧的发源地

修于明嘉靖九年的《漳浦县志》(时云霄、东山皆属漳浦县)已有“中秋日各坊里祀土神,盖古秋报遗意。城市凡后土祠皆演传奇以娱神”。清乾隆十三年刊印的《官音汇解析义》对当时闽南的戏曲剧种,记载更为明确:“做正字唱官腔,做白字唱泉腔,做潮调唱潮腔……”。

清末至本世纪之三十年代闽南潮剧戏曲活动曾一度呈现非常兴盛之态势,当时,仅云霄县就有30多个班社,诏安也有10多个,比较著名的有云霄之锦秀春、怡正兴、诏安之永乐香、东山之赛天香、平和之三正芳,南靖之一枝花等。

四十年代,国民党政治日益腐败,日寇入侵,厦门、潮汕相继沦陷;抗战刚结束,内战又起。闽南一带水深火热,民不聊生,潮剧班社纷纷垮台,至1949年解放前夕,漳州地区仅存的潮剧班社不足10个。

解放后,潮剧获得了新生。漳属各县纷纷成立了戏曲改革筹备委员会,以原有的潮剧班社为基础,组建了云霄县潮剧团、诏安县潮剧团、东山县潮剧团、平和县潮剧团等县级专业剧团(诏安潮剧团曾一度更名为海燕潮剧团升格为地区级剧团),而全区城乡业余潮剧团则发展到近200个。

1966年至1976年的“文革”十年浩劫中,各县潮剧团被撤销,业余潮剧团被禁办,闽南潮剧濒临灭绝境地。 1976年粉碎“四人帮”后,闽南潮剧又一次获得新生。1979年各县相继恢复县潮剧团建制。业余潮剧团大部份恢复。闽南潮剧进入了新的恢复发展时期。

潮 剧 南 戏 精 神 之 构 造 特 色,扎 根 民 间

地方性、民间性都是南戏的根本特征。地方性首先指语言,宋元戏文发端于温州,初用温州方言演唱,故称“温州杂剧”。后流行至临安(今杭州)及浙闽一带,适应观众要求,改用“官话”演唱,但名曰“官话”,实仍保留温州土音,为“温浙戏文之调”。

至明初,南戏流行南方各地,由戏班用“官话”夹杂当地方言演唱,“音随地改”,又育化出用各地方言演唱的新剧种。

南戏各地方剧种在形成过程,还溶化不同地方的历史、地理、风尚,使内容取向、形式定势、审美构架等方面,既保留南曲戏剧的共同特征,又凸现与相应地域观众群体相皈依的个性风范,这些都组成剧种的地方特色。

民间性也是南戏的显著特点。早期,南戏在温州产生,温州民间的风情习俗、文化心理和通俗化艺术,都给它以滋养和影响。南戏演出,也一直与民间风俗胶着在一起,成为民间承古俗而风行的酬神祭祀演出的载体。

后南戏衍生的流派,分道扬镳,形成昆山腔和弋阳诸腔的对峙状态,昆山腔一度因追求雅而脱离大众,导致“曲高和寡”,逐步走向衰落,弋阳腔则继续“沿土俗”,走平民化路子,结果因其俗而受广大群众欢迎,获得蓬勃发展。

昆山腔和弋阳腔的不同取向和效果,更说明民间性是地方戏曲的生命根系。这些情形,潮剧亦然。最初南戏戏文、传奇在潮州传演,同样是采用“官话”,但“入乡随俗”,演唱过程也被渗进本地方言,渐渐出现“土风声调”。及至“潮腔”、“潮调”产生,更是大大推进语言、声腔的地方化,最终形成潮剧。

潮剧内容取向、表现形式也多溶入与潮州民系文化直接相关的历史、地理、人文,以及潮人世代相袭的注重生命、注重事功、注重现世生活的人生态度和兼收并蓄的开放精神、乐人为尚的审美趣味,从而形成清峭柔远、平易抒情的独特神韵。

潮剧的民间性特点同样十分突出,它一直以农村市井的庶民为主要服务对象。剧目除相当部分移植、改编自戏文和传奇外,自编的戏出许多都取材于当地民间传说和故事,或地方人物事迹,而且始终把普通大众的喜闻乐见放在心上。

潮剧的演出班社、演出活动也都呈民间特点。潮剧广场戏,从明代中叶开始就在潮州渐次繁兴,今天仍然成为城乡广场文化的重要载体。潮剧的地方性、民间性同样受南戏精神的直接影响,它承载的内涵和积累的经验,都将继续对潮剧今后的生存发展产生重要作用。

⑷ 以前的一部电影,潮剧的

这一部潮剧好像在这里,都是比较老的戏曲了,相信你看过后就明了啦。

阅读全文

与潮剧电影全集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中国电影都有哪些将军 浏览:437
202012月哪些好电影 浏览:871
茅山电影在线观看免费 浏览:962
黑白电影完整版国语 浏览:356
上海虹口百联电影院排片表查询 浏览:135
芭比之世界大电影 浏览:653
最近好看的偏古风电影有哪些 浏览:385
狼人杀动画电影全集 浏览:680
中国大陆电影票房 浏览:495
西瓜视频云南方言小电影到底生还是不生 浏览:617
哪个电影有金刚 浏览:532
在电影院买的零食怎么取 浏览:315
看电影的播放软件哪个好 浏览:863
游戏世界杀人电影 浏览:630
一年又一年微电影 浏览:500
日本侵略中国的战争电影 浏览:541
少数民族的战争电影 浏览:565
摔跤吧爸爸在线电影高清 浏览:555
那个软件可以看蜡笔小新最新电影 浏览:849
末日危途电影资源 浏览:5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