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请问这是哪部动画电影
《人生的另一天》是由Raúl de la Fuente与达米安·纽诺联合执导,Akie Kotabe等人配音的动画片,于2017年在波兰上映。
该片讲述了一名才华横溢的波兰记者,说服老板将其派往安哥拉内战区的故事。
剧情简介
故事围绕一名才华横溢的波兰记者展开,他说服老板将他派往安哥拉内战区,在那里他将体验到前所未有的无助。
(暴露年龄啦~)
为什么80后90后们对这个国家如此的熟悉?
因为在前些年的国际新闻上,它通常就是混乱、惨痛、难以解决的代名词。
这也间接影响到了很多人对非洲国家的基本印象。
然而,就是在这么一个战火连天,恐怖横行,童兵充斥,祸乱不止的国家,所有人都在急忙外逃寻求保命,有个人,却逆流而上。
这个义无反顾冲向死亡之地怀抱的人,是一名波兰记着:
雷沙德.坎普钦斯基。
雷沙德.坎普钦斯基主动请缨,来到了这个碎裂成一团锋利玻璃的国家。
在背后的阴影中,美国在背后支持着走资本主义路线的两个党派:
“安哥拉民主解放阵线”(团体名称,简称‘安解阵’)、“安哥拉全国联盟”(团体名称,简称‘安盟’)。
信仰社会主义的派系“安哥拉人民解放运动”(团体名称,简称‘安人运’)则得到了国际社会主义阵营的支援。
两方阵营各项实力均不对等。
资本主义方的“安盟”、钱多粮足火力猛,社会主义方的“安解运”则得到了安哥拉绝大多数民众的衷心支持。
而获得了更强力手段却没获得民心的“安盟”,将人民视为敌人,作风残忍暴烈。
雷沙德.坎普钦斯基要去往前线,去采访,去拍摄,尽到自己作为一个战地记者的责任,让全世界看到安哥拉最最真实的样子。
他从当地官员处,了解到安哥拉社会主义阵营的前线将领名叫法鲁斯科。
于是,“采访到法鲁斯科”成为了他的目标。
他通过各种方式,求助于安人运的各个实权人物。
但没有人愿意帮助他。
因为法鲁斯科所在的前线,是一座孤岛,是被敌人的阵线重重包围的据点。
那不仅是一个前线堡垒,更是只差一铲封口土的活坟墓。
而曾想护送他的游击队员,也不愿再冒险。
因为上一次试探性的护送,让他们最棒的战士全都牺牲了。
死者中,还有刚刚跟雷沙德.坎普钦斯基成为朋友,同时也在游击队中深得人心的女队员卡洛塔。
这个善良刚毅的19岁女孩,梦想着战争结束之后可以当个护士,可以生个自己的孩子。
但,都不存在了。
雷沙德.坎普钦斯基深受打击,丧失了理智般跟一个游击队员趁着夜色驱车狂飙,竟奇迹般地闯过了安盟的封锁线,来到了法鲁斯科的阵地。
法鲁斯科是个好的统领,是个有道德的硬汉。
他本来是一名葡萄牙伞兵,因不满部队征收童军参战,而叛出了资本主义阵营,加入了代表安哥拉民众阶层,信仰社会主义的安人运。
他对形势的判断很冷静,也很悲观。
他知道自己在这里干什么,也清晰地知道自己的结果是什么。
安哥拉的内战,不只是安哥拉人的内战。
更是世界上两大阵营的对决。
在美国的授意下,南非甚至出动了正规军,不合法地入侵了安哥拉,以“和平的名义,不和平的目的”干涉别国内政。
法鲁斯科对此早有预见,所以才如此悲观。
“安人运”游击队即使怀有再大的决心,与重火力武装的南非正规军碰撞,也只能遭受单方面的屠杀。
内忧外患,不过如此。
如果没有雷沙德.坎普钦斯基这样不顾自身安危的记者,安哥拉土地上发生的一切苦难,只能由可怜的安哥拉民众自行消化——以生活和生命为代价。
是这样一位舍身忘我的勇士,让全世界人看到了安哥拉的惨痛与它经历的不公,让真相大白于天下!
幸好,代表安哥拉民众的“安人运”最终赢得了政权,打碎了资本主义阵营横贯非洲的“种族主义种族隔离政策”意图。
我们的英雄,雷沙德.坎普钦斯基,在经历了几番现实与内心的追索,也终于能够坦然面对自己的身份与理想之间的关系,为和平,为人们的幸福做出正确的取舍。
在此后若干年直到2007年1月23日在华沙去世,雷沙德.坎普钦斯基一直活跃在各个战区,记录下那一个个事件。
他不再仅是一名记者,更成为了一位作家。
记者是为了揭示真相;
而作家,则是为了让那一个个曾经鲜活、拼搏的身影不会被遗忘!
以近代战争为背景的故事,通常是严肃苦闷的。
一战二战冷战波及全世界,整个星球的人类都难得喘息。
古代战争双方脸对脸兵戎相见,刀光剑影自有一番碰撞和浪漫。
而现代战争,随着武器的威力指数级别的暴增,生死一瞬通常在人类的反应速度之外。
没有时间思考,没有时间面对,没有对话,没有心理建设……
什么都没有。
但这部动画电影采用二维动画穿插现实采访、历史资料的表现形式,表现力极强,代入感极强。
它通过抽象的艺术手法,让观众感受到了情绪,却不会从单调的视觉上被战争本身恐吓到。
动画的制作极为精良,人物的神态,自然的景物,刻画极为细腻传神。
与实景拍摄的资料镜头无缝衔接,毫无违和感。
如果完全用真人来拍摄这部电影,所表达出的意向,肯定是完全无法与动画传达的思维相提并论的。
用动画解构的方式表达出的雷沙德.坎普钦斯基的思维、感受甚至幻觉,是这部片子最为震撼之处。
雷沙德.坎普钦斯基的每一次濒临绝境;
每一次受到心灵冲击;
他失去每一个朋友后的自我怀疑;
直到他的心,他的意志彻底被悲愤和无力感占据……
这所有的内心变化,都被清晰地传达给观众。
就像一幅油画,其中可以蕴含无限广袤的信息量。
精良的动画表述,要比真人加特效更让人身临其境,感同身受。
这是一个沉重的故事,但整个影片却并非一片低沉。
厚重磁性男声的开场背景解读。
美式漫画的画风,007风格的配乐。
配乐时常是轻松的哈瓦那曲风,背景也时而出现开阔的暖色调。
毕竟,战争虽然残酷,但人们不是为战争而活,是怀揣着对明天的希望而活!
2. 湮灭电影片尾结局真相介绍 湮灭结局是什么意思
细思极恐,悬疑影片《湮灭》结局是想向观众表达什么?这个问题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因为每个人的审美观不同,一千个读者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个人的想法不同,所以这样的问题也就有着很多种答案,笔者的说法也不会一定对,但是就这题给大家说说笔者自己的看法。
以上就是我个人对于这个问题的一点不成熟看法,不代表任何参考建议,如有不妥不周之处,希望批评指正哦。
3. 有谁知道这部电影的名字
眼前的生活
中文片名
眼前的生活
原片名
The Life Before Her Eyes
更多外文片名
In Bloom .....USA (pre-release title)
Brosta sta matia tis.....Greece
Davanti agli occhi.....Italy
Vie devant ses yeux, La.....France
影片类型
惊悚 / 剧情
片长
Canada:90 min (Toronto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
国家/地区
美国
对白语言
英语
色彩
彩色
幅面
35毫米胶片变形宽银幕
混音
DTS SDDS 杜比数码环绕声
评级
Rated R for violent and disturbing content, language and brief drug use.
级别
USA:R
制作成本
$8,000,000/estimated
拍摄日期
2006年9月24日
制作日期
2006年7月10日 - 2007年4月29日
[编辑本段]演职员表
导演 Director
瓦迪姆·佩尔曼 Vadim Perelman
编剧 Writer
Laura Kasischke .....novel "The Life Before Her Eyes"
Emil Stern .....screenplay
演员 Actor
乌玛·瑟曼 Uma Thurman .....Diana
埃文·蕾切尔·伍德 Evan Rachel Wood .....Young Diana
舍尔曼·阿帕特 Sherman Alpert .....Professor
Eva Amurri .....Maureen
J.T. Arbogast .....Male Reporter
Zachary Booth .....Boy Swimming
Emily Rose Branigan .....Girl Smoking in Locker Room
Gabrielle Brennan .....Emma
Jessica Carlson .....Girl at Shooting
Tom Carney .....Lecture attendee
Adam Chanler-Berat .....Ryan Haswhip
Tanner Cohen .....Nate
Heather Collis .....Waitress
彼得·康博伊 Peter Conboy .....Professor attending lecture
奥斯卡·伊撒克 Oscar Isaac
制作人 Proced by
Chase Bailey .....co-procer
Marc Butan .....procer
Mark Cuban .....executive procer
Anthony Katagas .....procer
Ian McGloin .....co-procer
瓦迪姆·佩尔曼 Vadim Perelman .....procer
Aimée Peyronnet .....procer
Couper Samuelson .....co-procer
Mike Upton .....co-procer
Todd Wagner .....executive procer
原创音乐 Original Music
詹姆斯·霍纳 James Horner
摄影 Cinematography
Pawel Edelman
剪辑 Film Editing
David Baxter
选角导演 Casting
Ann Goulder
艺术指导 Proction Designer
Maia Java
布景师 Set Decoration by
Carol Silverman
服装设计 Costume Design by
Hala Bahmet
视觉特效 Visual Effects Supervisor
Marjolaine Tremblay .....elementFX
副导演/助理导演 Assistant Director
Patrick Mangan .....second assistant director
Francisco Ortiz .....second second assistant director
F. Auguste Rahmberg .....assistant director
Doug Torres .....first assistant director
[编辑本段]制作发行
摄制格式
35 mm
洗印格式
35 mm
制作公司
2929 Proctions [美国]
发行公司
2929 International [美国]
Amero PT [印度尼西亚] ..... (2008) (Indonesia) (theatrical)
Desperado ..... (2008) (Japan) (theatrical)
Filmes Lusomundo [葡萄牙] ..... (2008) (Portugal) (theatrical)
Magnolia Pictures [美国] ..... (2007) (USA) (theatrical)
Manga Films S.L. [西班牙] ..... (2007) (Spain) (theatrical)
Mediafilm [意大利] ..... (2007) (Italy) (theatrical)
Metropolitan Filmexport [法国] ..... (2008) (France) (theatrical)
Odeon [希腊] ..... (2008) (Greece) (theatrical)
Paradiso Entertainment ..... (2008) (Netherlands) (theatrical)
Pinema [土耳其] ..... (2007) (Turkey) (all media)
TVA Films [加拿大] ..... (2008) (Canada) (theatrical)
United King Films [以色列] ..... (2008) (Israel) (theatrical)
特技制作公司
Element FX
其它公司
424 Post ..... sound post-proction
Dolby Laboratories [美国] ..... sound mix
Sylvia Fay/ Lee Genick & Associates Casting [美国] ..... extras casting
Lakeshore Records [美国] ..... soundtrack
上映日期
加拿大
Canada
2007年9月8日 ..... (Toronto Film Festival)
韩国
South Korea
2007年10月25日 ..... (Chungmuro Classic Film Festival)
美国
USA
2008年4月2日 ..... (AFI Dallas Film Festival)
美国
USA
2008年4月10日 ..... (Phoenix Film Festival)
美国
USA
2008年4月18日 ..... (limited)
[编辑本段]剧情介绍
谁都有过年少轻狂的时候,张扬着青春,还会对等待露出不耐烦的表情……就像黛安娜,一个身上永远都散发着熄不灭的热情的高中女孩,喜欢幻想,冲动加狂野,她已经等不及想要开始自由自在的成人生活了。在美妙的春天消磨着高中最后的一段时光,黛安娜不停地用性爱和毒品刺激着那已经被过度透支了的身体,完全不理会她那相对保守的好友莫琳无助却担心的目光。然而,黛安娜那种永不言败的激情,却因为一场发生在校园里的枪击暴力事件而被击的粉碎,两个好朋友的一生都在这一刻被迫改变。
15年后,已经步入而立之年的黛安娜仍然在尝试着忘记那个命中注定的日子里所发生的极具伤害性的可怕遭遇……表面上,成年后的黛安娜为自己营造了一幅美好的田园生活风景画:她仍然居住在康涅狄格州恬静的郊外--那个生她养她的地方,和当地大学的一位名叫保罗的教授结了婚,并共同孕育了一个美丽的小女儿艾玛。艾玛聪明且非常具有创新精神,那小模样像极了黛安娜小时候。看着女儿的小脸蛋,黛安娜总是忍不住陷入深沉的回忆而不自觉。
现实远没有表相那般美好,尤其是当她在少女时代所经历的那场惨剧的15周年纪念日一天天临近之时,黛安娜一直试图逃开的黑暗再次将她笼罩……她的丈夫保罗越来越不着家,艾玛又养成了喜欢对老师说谎的坏毛病--最最糟糕的是,黛安娜握在手中、自以为是的真相,也开始慢慢显出它本来的面目。
[编辑本段]相关评论
影片对暴力和悲恸的描述,过于做作、戏剧化,没有将原版小说中的文字力量,原封不动地传达到大银幕上。
——《文化吞噬者》
喜欢瓦迪姆·佩尔曼的导演处女作《尘雾家园》的影迷们可能要失望了,因为这部影片只能用三个字来概括,那就是“一团糟”。
——《纽约观测报》
虽然情节的安排上有些杂乱无章,却不能掩饰这部影片所奉献出的有想法的戏剧冲突。
——《胶片评论》
这是一部在思想上很容易激怒你的作品,即使在节奏步调上有点让人失望,仍然不失为一部有才气的好影片。
——comingsoon网站
你可能会为乌玛·瑟曼感到悲哀,因为她的表演不但夸张,而且过于装腔作势,反倒是埃文·蕾切尔·伍德,值得一片喝彩声。
——《纽约杂志》
[编辑本段]幕后制作
【一】
影片改编自劳拉·卡塞斯克(Laura Kasischke)创作的同名小说,是瓦迪姆·佩尔曼的第二部导演作品,他的处女作则是2003年的《尘雾家园》……凭借这部影片,佩尔曼已经在美国电影工业中将自己的形象树立成严肃、一针见血的的戏剧作品的代表人物。《眼前的生活》将主人公黛安娜生命中的两段时期以一种严丝合缝的方式结合到了一起,用一种独特视角挖掘了我们都需要面对的人生十字路口的抉择--往往一个简单的决定就有可能改变一切,那种感觉就好像一生的时间都被压缩到了那一刻中,佩尔曼说:“我喜欢这种结构化的故事,拥有着像小说一样的节奏韵律质感,拿《尘雾家园》做一个最简单的实例,它所体现出来的悲哀的情感就好像是一首悼念时使用的挽歌,属于她的故事,也是他的故事,他们总是走来走去,最终一起去迎接命中注定的那一刻。”
穿梭在票房大制作与独立电影之间,乌玛·瑟曼在获得了众多奖项的认可之后,还有一个奥斯卡提名入账,当然,如此巨大的成功背后也有零零星星的失败点缀其中……乌玛·瑟曼最成功的角色来自于《低俗小说》和《杀死比尔Ⅰ》、《杀死比尔2》,但是她却有意在躲避因为过于重复相同的角色而被定型的命运,所以才会像玩“跳房子”一样在各种电影类型当中游走,从《爱情叩应》到《复仇者》,还有最近的《制作人》和《我的超级前女友》。
每每说起与“母爱”有关的话题,乌玛·瑟曼就会变得模棱两可、闪烁其辞,因为这是她的一个底限,那就是在公众面前绝不谈论她的两个孩子。可是在这部影片中,乌玛·瑟曼却被迫需要将这种“母爱”拿到镜头前与每一个走进电影院的观众分享,因为她将会饰演一位因为15年前的校园枪击事件而一直备受折磨的母亲,只能用貌似平静的表相去掩盖累累的伤痕,不但使整个过程中充满了曲折,结局更是让人挠头,百思不得其解,好在这类在结局处留下“烟雾弹”的做法,本也是一部分影迷期望看到的。乌玛·瑟曼说:“我是在差不多两年前读到了《眼前的生活》的剧本,一下子就被里面的故事感动了。就结尾处的那个待解的谜团,确实有很多人追问我是否能给出一个比较‘官方’的答案。可我不明白为什么要这么做呢?要知道有的时候,幻想比实际更能勾起人的生存欲望。我觉得这样的影片,可能会让已经身为父母的人或兴奋或尖叫或愤怒,但具体有什么样的反应,还要依人而定……总之,读完了剧本之后,这个故事给我留下了极深刻的印象,我非常喜欢里面的写作风格,所以我决定接受它,才不会管它到底是主流还是独立呢。”
确实,《眼前的生活》就是那种你看完之后会不断想找人述说自己的“观后感”的影片,乌玛·瑟曼继续说:“虽然不知道看过影片的人,会不会真的急于找一个人讲述自己对这个故事的理解,但是我觉得它至少是那种让你难以忘怀的作品。我总是忍不住想,如果真有很多的青少年能够看到《眼前的生活》,那将会是一件多么棒的事情,从电影院走出来之后,我相信这些人将会是受到最大影响的群体,他们可能会因此改变自己的说话方式、改变和父母的相处模式,无论他们从中认识到哪一点,都会对他们日后的成长带来巨大的意义。”
【二】
乌玛·瑟曼在《眼前的生活》中的角色是成年后的黛安娜,她将会在孩子面前展示许多脆弱的行为,这么做到底是好还是坏,就连她本人也没有一个明确的评判标准,她表示:“在我看来,你可以努力,却没办法选择自己成为什么样的人。如果你一直对你的孩子或其他人说谎,他们是能够觉察出来的,继而就会引发许多不安全感和概念的混淆。人的内心都是脆弱的,尤其是在经历了像黛安娜那样的遭遇之后,使得她的生活变成了一个彻头彻尾的谎言,对于她来说,生命中再也没有值得期待的东西了。”
饰演这种对生活了无希望的角色,本来就是一件折磨灵魂的事情,乌玛·瑟曼继续说:“在这一行里待得久了,我已经能够寻找到一种疏通情感的方式,至少不再会把自己搞得非常混乱……也许每一个人对生活的接受程度都是不一样的,不过诠释这种让人无限挫败的角色,还是让我感觉到了少许疲惫和力竭。”
导演瓦迪姆·佩尔曼之所以会选择乌玛·瑟曼来饰演成年后的黛安娜,自然是看中了她身为人母的经历,肯定能够更好的传达出角色背后蕴含的所有信息,不过乌玛·瑟曼显然并不这么认为:“我相信,就算我没有小孩,也一样可以演好这个角色。我觉得大多数没生小孩的女性仍然可以深刻地体会到那种情感,源于一种强烈的保护欲和爱,从别人身上是找不到的。所以即使是那种没有小孩的女演员,也可以将这个角色刻画的很完美--我会被选中,本来就是一件很幸运的事情。”
影片中有一组非常有争议的镜头,乌玛·瑟曼的角色因为承受了巨大的压力不堪重负而大声诅骂,她的骂声引来了女儿的呼唤……乌玛·瑟曼说:“我不会在自己家里有相似的行为,有的时候,你的一些举动会对孩子的成长产生某些潜移默化的影响,这也是为什么我从不在公开场合谈论孩子和我的家庭生活的原因,因为这么做是在亵渎他们的成长空间,那可就罪过了。”
与乌玛·瑟曼之前的作品《我的超级前女友》相比较,《眼前的生活》对她的形象要求简直是来了一个180度的大转弯,也许在制作了一部喧闹劲十足的作品之后,就应该用这种稍显严肃的题材进行一下调剂,乌玛·瑟曼表示:“我喜欢这种戏剧冲突十足的影片,当然,也喜欢喜剧,但是我看中的可不是什么电影类型,而是里面的角色和故事的联系。”
如此看来,乌玛·瑟曼也算是在所有的电影流派中转了一大圈,她说:“我希望自己能够一直维持住这种激情,所以我总是会挑战一些没有做过的事情:挖掘新角色、新世界和新生活。”
对于饰演莫琳的伊娃·阿玛丽(Eva Amurri)来说,她大部分时间都是出现在黛安娜的少女时代里,而导演瓦迪姆·佩尔曼很容易就对这个角色做出了他的选择……阿玛丽解释说:“这样的剧本、这样的导演、这样的主演--任何一个单拿出来都能引起我的敬畏之情,当我听说之后,根本就已经没有了拒绝的力量。首先,这个故事的结构真的很严谨,讲故事的方式也是暧昧不清的,但是在影片剪辑的过程中,一切又开始清晰透彻。”目前为止,阿玛丽身为一个女演员,远没有做苏珊·萨兰登的女儿时名声大。
这部影片不仅仅拥有着一个令人惊讶的结尾,还会让你产生错失了许多细节线索的感觉,瓦迪姆·佩尔曼说:“这也是为什么我鼓励观众至少要看两遍以上的原因,它真的值得你多看几遍,因为每一遍你都能从中发现以前没有注意到的东西。”
事实上,瓦迪姆·佩尔曼还专门为影片拍摄了两个完全不一样的结局,然后他再从中挑选出比较喜欢的那个……即使如此,也并不是所有的演员都同意佩尔曼的选择,伊娃·阿玛丽就开玩笑说:“我个人更喜欢另一个版本,而且不只我一个人有这种感觉,饰演少女时代的黛安娜的埃文·蕾切尔·伍德和我想法一样,可是乌玛·瑟曼却和佩尔曼保持着一致。”
4. 电影《湮灭》如何评价有哪些细思极恐的细节
《湮灭》,这部《机械姬》导演的新作,在海外收到了不少好评。本片的原著是《遗落的南境》系列的第一部,曾经打败《三体》获得星云奖。
一个女性探险小队为了了解神秘区域“闪光”的情况而进入其中,却发现这是个充满折射的地区。一切事物都会进行逐步湮灭与融合,甚至包括人的身体与意识。大家的命运会走向何处呢?这是迄今为止唯一一部有关生物学的,并处于有机分子范畴的电影。
虽然电影在不少地方的处理上显得有点虚张声势,但基本还是完成了从《降临》飞到《潜行者》《异形》《索拉里斯》,最后叙诡的落位点则又是《机械姬》那套。
科幻概念、视觉呈现与剧作本身都不算尽善尽美,但能把湮灭与融合的创想很系统地美学化、意识化,同时又保持在了类型的框架下,这点相当迷人。
身兼编剧和导演的嘉兰在操作《湮灭》的故事线时,将原本的故事再度进行了重新诠释,让其不仅在类型方向上走的更远,并在科幻框架中呈现出了够量的视觉奇观和超脱于思维方式外的意识探讨。
这部充满遗憾的电影,的确是今年的一个重大惊喜。它不仅综合了科幻、奇幻、恐怖、冒险等类型元素,最可贵的还在于其能把神秘感和真·意识流形态叙事,从头撑到了尾。
一切事物都会被折射,都会遭遇湮灭与融合,连意识都无可避免,结尾的叙诡将电影抬高了一层。
5. 《超体》这个电影有什么深意
我认为超能力作为电影拍摄中经久不衰的题材。为大家带来了非常多精彩的作品,各位导演对于超能力的理解也越来越深刻,作为普通人,我们是否也有能力可以获得超能力呢?《超体》这部作品就给了大家一次最好的畅想空间。
《超体》这部作品。对于时间有了自己独特的理解,大家可以看到当女主脑用脑力开发到百分之百的时候。女主曾经穿越时间和母猿猴进行了一次简单的触摸。当女主的手指和母猿的手指相互接触,时间迅速流淌,仿佛在阐述着人类几千年几万年的进化历程。
你们觉得呢?欢迎留言!
6. 满意的一定会采纳的,从哲学角度分析一下电影《超体》,找几个切入点具体谈谈
1、生命起源:画面一开始展示的是细胞分裂,从单细胞到多个单细胞。
1分2
2分4
4分8......无限分裂,无限多个单细胞体诞生
这里有个值得思考的地方:即使是分裂出来的仍然是同样的单细胞,为什么之后会演变成各种不同的生物呢?
那是因为分裂出来的单细胞,吸收不同的物质、杂质(食物源),导致异变,异变的单细胞再和其它细胞重组,诞生新的物种。(杂交阶段)
细胞与细胞之间的距离太近了,没有规则的运动,也就是混沌期,杂交、重组,形成了之后各种不同的物种。
那为什么之后的物种没有杂交重组了呢?
这个问题很简单:因为之后的物种,有了各自族群(你可以看做是文明期,就如人类不会去找动物做伴侣,同样的道理。),有了领地,就不会再像细胞阶段那么的混乱了。
物种起源:通过分裂自己,不停的复制更多的自己,从个体演化出群体,扩大生命范围。
物种会发生进化,基因、表型的突变积累后会形成新的物种。
微生物是地球上最早的"居民"。假如把地球演化到今天的历史浓缩到一天,地球诞生是24小时中的零点,那么,地球的首批居民--厌氧性异养细菌在早晨7点钟降生;午后13点左右,出现了好氧性异养细菌;鱼和陆生植物产生于晚上22点;而人类要在这一天的最后一分钟才出现。
在大自然中,生活着一大类人的肉眼看不见的微小生命。无论是繁华的现代城市、富饶的广阔田野、还是人迹罕见的高山之巅、辽阔的海洋深处,到处都有它们的踪迹。这一大类微小的"居民"称为微生物,它们和动物、植物共同组成生物大军,使大自然显得生机勃勃。微生物王国是一个真正的"小人国",这里的"臣民"分属于细菌、放线菌、真菌、病毒、类病毒、立克次氏体、衣原体、支原体等几个代表性家族。
以细菌家族的成员来说,它们是靠自身分裂来繁衍后代的,只要条件适宜,通常20分钟就能分裂一次,一分为二,二变为四,四分成八,……就这样成倍成倍地分裂下去。如果按这个速度计算,一个细菌24小时内能产生2.2e43个后代,总重量为2.2e28克,相当于4个地球的重量 ! 虽然这种呈几何级数的繁衍,常常受环境、食物等条件的限制,实际上不可能实现,即使这样,也足以使动植物望尘莫及了。
物种定义的前提条件是与其它物种形成生殖隔离。
而在最底层的细胞,细菌,由于生存空间小,密度又高,很容易导致杂交混种。而体积越大的物种,就会形成生殖隔离,如陆地动物、人等。
2、人类起源:画面开始出现猿猴喝水,很简单的状态。
字幕:“数百万年前我们的地球,被赋予了生命。而我们能做些什么呢?”
人类世界至今,越来越丰富,不再是像原始初期的猿猴那样只会简单的喝水,人类可以做更多的事。不同的人,不同的生活工作。
3、人情关系
女主角露西(以下用露西)同一个认识不久的男人的对话,男的想让露西去帮他送货。露西想起了和这个男人认识一起游玩的日子,觉得有些亏欠那男的。
4、报恩?好人?
男的说自己去了博物馆:“有一个女人,大家都知道她叫露西”。
画面切换:博物馆里的猿猴。
男的想告诉露西,做好人,帮助别人,大家会记住她,她的名字,并写进历史。
但露西的回答是:“你说我们是好人么?”
男的回答:“是啊”后又补充:“NO”
露西的意思是:不会因为之前你给过我好处,我就欠你恩情并报答你,帮你做事。
5、诱惑与陷阱
那男的继续说服露西,说:“用你美丽的笑容,把他的手提箱送去!”
画面切换到老鼠和捕鼠器(有食物),食物很有诱惑力,但有陷阱,有代价。
6、他人的强制手段
露西仍然拒绝,但是男的硬是塞给露西500美元,并用手拷拷住露西,命运被动展开。
7、利益追逐
电影上部分经常画面切换到动物,动物界的从林法则,弱肉强食,换到人类,同样是如此竞争,只是看上去没有像动物那么的野蛮。
豹追杀猎物羊。
而女主角这时就像是被追杀的猎物。
画面:豹成功猎杀羊
那男的被杀,露西被抓。与动物画面吻合。
8、恐惧阶段
由于是弱势,露西成了猎物,心理非常恐惧害怕。
恐惧心理是人类与生惧来的,除了人类,别的动物同样有恐惧。
恐惧的源头是未知,不知道接下来会发生什么对自己不利的事,导致恐惧害怕。
9、智慧物种:大脑使用率
大脑使用率越高,物种越聪明,越有智慧。因此人类站到了地球食物链的顶端。
人类从原始人开始懂得使用工具,取火,开始了文明的发展。
普通动物大脑使用率在5%以下,
人类大脑使用率在10%左右(之所以在10%左右,没有更高的提升,是因为人类过渡依赖工具。)
唯一的特例,大脑使用率超过人类的海豚,大脑使用率达到20%。
虽然海豚的大脑使用率比人类高,但并没有像人类那样发展出文明,主要原因是没有像人类那样有灵活的肢体,灵活的手指,脚。无法创造工具。
“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人类痴迷拥有现状...”
因此人类发展也是比较缓慢的。
10、节省时间
人类文明的发展,就是发明、使用更多的工具帮助人类做事,节省时间。
11、独立与发展
“如果它的栖息地处在不利的环境,细胞将选择自生,也就是说,自给自足...”(只顾自己)
“但是,如果栖息地处于有利的环境,这就是复制的选择”:繁殖下一代。
“而当他们死去后,这些细胞重要数据,将通过遗传的细胞,知识,专业知识是通过时间遗赠的。”(部分知识:即生存本能,遗传下来的基础的生存本能,与寻食物有关,也就是寻找食物的能力。)。
例如:
许多动物生下来就具备某些能力,比如蜘蛛不学习就会结网;蚊子不用学习就会吸血;蝴蝶从茧中出来就会飞;小鱼孵化出来就会游;小海龟从蛋里孵化出来就会爬,而且知道向海的方向爬;哺乳动物的幼仔生下来就会吃奶;小羊生下来很快就会站立,几天后就会跑,等等。
而人类:
人生下来会有一些是天生就会的,比如吃奶,也算是技能,木头总不会这个吧,也要大脑来支配的行为,或者很多行为习惯,比如喜欢闻东西,是个习惯,很多人都有,也是没人教的。
遗传基因除了遗传体貌特质以外,也遗传了一些知识和行为类的东西,只是比例很小而已。
12、变化
电影主题:用药成佛,大脑被开发超过10%以后,甚至100%以后会怎样?
人脑中有2千亿多个脑细胞、可储存1千亿条讯息,思想每小时游走三百多里、拥有超过1百兆的交错线路、平均每24小时产生4千种思想,是世界上最精密、最灵敏的器官。人的脑部构造分为大脑、小脑与脑干。大脑由大脑皮质(大脑新皮质)、大脑边缘叶(旧皮质)、脑干、脑梁所构成。大脑皮质从位置上可分为额叶、颞叶及枕叶三部分。
此外,脑又分为左、右两半部,右半球就是“右脑”,左半球就是“左脑”。而左右脑平分了脑部的所有构造。左脑与右脑形状相同,功能却大不一样。左脑管理语言,也就是用语言来处理讯息,把进入脑内看到、听到、触到、嗅到及品尝到(左脑五感)的讯息转换成语言来传达,相当费时;左脑是理性分析判断脑,主要控制着知识、判断、思考、推理等,和显意识有密切的关系。
如果让情商、联想、未知、感觉的右脑大量记忆,右脑会对这些讯息自动加工处理,并衍生出创造性的讯息。也就是说,右脑具有自主性,能够发挥独自的想像力、思考,把创意图像化,同时具有做为一个故事述说者的卓越功能。如果是左脑的话,无论是你如何的绞尽脑汁,都有它的极限。但是右脑的记忆力只要和思考力一结合,就能够和不靠语言的前语言性纯粹思考、图像思考相连结,而独创性的构想就会神奇般的被引发出来。
具体资料可参考网络:脑细胞、左脑、右脑
13、连接
“1亿人的神经元,只有15%在工作。还有人类的更多连接在银河星系。我们要有一个庞大的数据网络,但我们没有达到。”
(这段话为之后主角露西开发大脑后,看到人类身上有隐形的线条向上连接到天际,做铺垫。)
这种说法,想到了宇宙数据库,你可以把宇宙想像成一台超级量子计算机,它连接万物,所有万物产生的数据都会被上传到这个宇宙数据库中。
“下一步呢?可能是控制其他人。”(为此,我们至少要有40%的使用率)
电影要表达的思路就是:大脑开发度越高,控制范围越广,除了控制自己本身,还能看到其它人类、物种的资讯,并控制其它物种、人类。
14、浅恐惧、告别亲情
这时的露西还是有恐惧的(只是和之前相比,没有那么强烈了),就是对死亡的恐惧,不知自己接下来会怎样,会不会死。
恐惧是生物的本能反应,与生俱来。
露西给母亲打电话,诉说情感和自己现在的感受,就像是在说遗言。
15、关于用脑率和大脑使用率
有一段对话,露西说:“我现在的用脑率是100%”,这里并不是说大脑使用率已经达到100%,而是现有范围的大脑使用率的100%。
用脑率:可以用电脑上的CPU处理器来描述,百分比的利用率。
大脑使用率:大脑使用范围,还有未开发使用部分。可以用CPU的核心品质来描述,比如单核CPU、双核心CPU、4核CPU、8核CPU。越多核的CPU就能扩大越多的使用范围。
以5%作为核心数来推理,5%大脑使用率为单核,10%为双核,20%为4核,
40%为8核,80%为16核,100%为20核。
16、生命的本质、人生的目的
“起源于第一个细胞被一分为二,人生的目的是通过学习有崇高的目标。”
“如果你问我怎么做,我想说的是拥有这些知识。如同所有的基本细胞都在时间旅行(包括人)”
17、排斥无规则
社会排斥无规则、不守法律道德的人(从新闻那段可以看出,不管是出于什么原因,动机,只要犯错就会被吐嘈甚至追捕)
18、戴高乐
“我们的血统开始于巴黎戴高乐”
关于这段话,想来想去,有双重理解:
①露西所在位置是巴黎夏尔·戴高乐机场(它是以法国第一任总统夏尔·戴高乐的名字命名的。)
②夏尔·戴高乐的个人名言前两条:
1、伟人之所以伟大,是因为他们立意要成为伟人!
2、到月亮上去不算太远;我们要走的最大距离还是在我们之间。
用这两条名言就可以很好的解释:“我们的血统开始于巴黎戴高乐”这句话。
①露西正在朝伟人的方向发展。
②露西与普通人的距离已经越来越远了,超过了普通人类的能力范围。
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不是物质上的,(只要有钱,谁都能得到的并不算什么,而这也会有失去的一天)而是对知识的运用,导致能力的不同。19、测量单位、社会制度
“我们所有已建立的社会制度是底层的1+1=2”
“但1+1,不是2。没有数量、没有符号象征”:即一切都是能量信号,信号可以进行编辑重组成不同的物质。
“它编纂距离,以减少人体秤,明白人体秤,帮助我们忘了这个世界是深不可测的。”
“如果人类不是计量单位,而世界不受数学规律...怎么统治这一切呢?”
露西答:“汽车无限加速行驶,然后汽车消失,如果证明它们的存在呢?原因就是时间,他自己的存在,是最终的措施。他属性,它存在的物质。没有时间了,我们是不存在的。”(无限加速,超光速,最后穿越时空?)
“时间是统一的”
时间是人类文明世界的统治者
你可以把人类文明看作是一部电影,这部电影是有时间的,你可以快进快退看到一切。
20、无知
“混沌是一种无知、不是知识”:相当于文盲、法盲之类。
部分人类滥用知识,不是因为掌握了更多知识,而是不懂合理运用知识,并且有的还是文盲、法盲等。
21、上帝之眼
在露西吸收所有的CPH4的过程中,图像显示CPH4在体内冲入一个三角形地带。那个地带是闭合的,CPH4强行闯入。(个人理解那里是大脑禁区,上帝区域)
22、暗物质世界
在宇宙学中,暗物质是指那些自身不发射电磁辐射,人类无法通过现有的任何观测工具来直接观测到它们,只能通过引力产生的效应得知宇宙中有大量暗物质的存在。
宇宙中所能观测到的所有恒星、行星和星系,加在一起的总质量还不到整个宇宙质量的4%。宇宙中96%的部分是由一些神秘的物质组成的,科学家们看不到,探测不到它们,甚至无法想象出它们的摸样。
宇宙:普通物质是4%,暗物质23%,暗能量73%。
暗物质与暗能量被认为是宇宙研究中最具挑战性的课题,它们代表了宇宙中90%以上的物质含量,而我们可以看到的物质只占宇宙总物质量的10%不到(约5%)。暗物质无法直接观测得到,但它却能干扰星体发出的光波或引力,其存在能被明显地感受到。
1932年,暗物质(dark matter)刚被提出来时仅仅是理论的产物,但是我们知道暗物质已经成为了宇宙的重要组成部分。暗物质的总质量是普通物质的6.3倍,在宇宙能量密度中占了1/4,同时更重要的是,暗物质主导了宇宙结构的形成。暗物质的本质还是个谜。
看来,恐惧是人类瓶颈。
具体网络:暗物质
7. 求美国恐怖电影《闪灵》深度剖析 本人悟性不高 有许多不明之处望高手指点迷津 ~~
1998年,第511期香港《电影双周刊》评出了1921年至1997年“50部必看好莱坞恐怖片”,《闪灵》排名第一。评语写道:“看恐怖片就像吃安眠药一样,看得多就越觉得不可怕。即使是恐怖片经典之作《驱魔人》,看得多了也会麻木,再也不会害怕。任何事情都有特殊例子或者例外,《闪灵》就是越看越令人感到可怕。《闪灵》给现代恐怖片一个新定义。”电影大师斯坦利.库布里克的恐怖名作《闪灵》,是一部让观众灵魂受到惊吓的电影。斯坦利.库布里克用一种好莱坞导演所罕有的沉稳和冷静为观众编织噩梦,使人相信,天地间确实存在一种不可名状的邪恶力量,随时随地会突显狰狞。
整部电影当中,无论是封闭的旅馆,漫山的大雪,神秘的迷宫或者是丹尼眼中可怕的幻觉和尼克尔森渐渐癫狂的眼神都似乎在暗示或者叙述一个幽闭环境中弑妻杀子的疯狂行径.然而,当我们仔细坐下来想时,"库布里克真的只是想讲述一个疯狂的杀戮故事吗?"我们当然不会相信.因为这绝对不是一部简单的恐怖电影,这是一部库布里克的恐怖电影.于是我们重新回到了电影当中,就好像遵从着库布里克的指点般,再次进入那座封闭的迷宫中.
于是疑点就如预期般的出现了.首先,儿子丹尼的"嘴里的朋友"东尼到底是什么?父亲杰克见到的宴会幽灵是为什么而出现的?当杰克丧心病狂地追杀骑妻子而被囚禁到冷藏库中时,是谁帮他打开的门?丹尼在墙上用口红涂上的反写的"谋杀"意在何处?儿子的"闪灵"为什么而存在?杰克是如何一步步走向毁灭的?
于是我们的任务就如预期般地出现了.为了解决这些疑点,我们只能先打乱影片的结构.首先我们要证实的是杰克眼中的宴会幽灵的真实性.导演没有在这点上同我们周旋太久,妻子温迪在影片中诚实地向我们证明了宴会幽灵绝对不是真实存在的.它们只存在于杰克的想象中.于是下一个问题紧接而来.既然宴会幽灵完全是虚幻的,那么当杰克被关押时,为他开门的是谁呢?我们不可能单纯地回答自己是"幽灵"开的门.这样毫无意义,原因仍旧是:这是库布里克的电影.于是,我们用最简单的推理得出的答案是:儿子丹尼放出了杰克.
有没有开始毛骨悚然呢?是的,库布里克让我们都落进了这个恐怖陷阱.但这只是个开始,更多的疑问还在后面.如果是丹尼开的门,放出了已经沦为杀人魔的父亲,而让自己和母亲重新又落入险境,这样的行动难道不反常吗?于是,我们又想到了酒店里除了父亲母亲和丹尼外的另一个人.嘴里的朋友东尼.
我们回到了第一个疑点上,依旧如同被指引着一般.东尼是什么?我们发现在片头母亲温迪同医生的谈话占了相当大的篇幅.这是导演的又一重要提醒.这段谈话由丹尼的昏迷引起,渐渐谈到了东尼.在温迪的口中,我们知道了东尼第一次在丹尼嘴里出现是在杰克一次对丹尼动粗导致丹尼受伤之后.这有什么意义吗?我们都一定想到了什么,先别说.我们继续顺着导演的指引走吧.东尼一直在丹尼的眼中制造恐怖的幻像.血潮汹涌扑来和死去的小女孩都是东尼制造的幻觉.而从黑人厨师的口中,我们得知了丹尼是拥有"闪灵"的人.我们也知道了"闪灵"可以让人看到常人看不到的东西.那么,东尼是不是就是丹尼的"闪灵"呢?我们抱着这个或许很有希望的疑问,继续往迷宫深处走.在黑人与丹尼对话的一段里,我们已经知道了"闪灵"最大的特点是能预见仍未发生的事情.关于这点,自称同样拥有"闪灵"的黑人厨师已经用生命证实过了.而在影片中段,也就是杰克逐渐走向疯狂的时候,发生了一件意外加剧了事态的恶化.首先是丹尼在静寂的过道里骑着小三轮车,再次见到了死去的姐妹和她们惨死的样子.同时,死去的姐妹第一次同丹尼说话了:".....过来和我们玩,丹尼.....永远,永远,永远....."如果不同后面的场景相联系,我们也许只会把这当做恐怖片中的一个普通恐怖桥段.但是,当已经开始有些失魂落魄的杰克怀抱着儿子,告诉儿子他很喜欢这个酒店,并且希望永远,永远,永远地生活在这里时,两个场景有了显而易见的联系了.毫无疑问,两句一模一样的话不会是毫无疑义地出现在上下紧密相连的两个场景中的.而在两个场景中都听到了这句话的人就是丹尼.为什么同样的一句话要在丹尼耳边出现两次呢?我们不能忘记,第一次丹尼听到的这句话是虚幻的,是由死去的姐妹口中说出来的---也就是说,是东尼让丹尼听见的.是东尼让丹尼在恐怖的场面下提前听见了父亲会说的话.而能让人提前看到未来的能力就是"闪灵."于是,也许,我们就这么认为吧:东尼就是丹尼的"闪灵".
我们又进步了.但离库布里克藏在迷宫出口的真相还很远呢.
继续看那两个场景.当杰克如东尼给丹尼预见的一样,说出"永远,永远,永远...."后,丹尼的第一反应是问杰克:"你不会伤害我和妈妈的,对吗?"杰克听到着句话的反应是奇怪的,甚至可以说是心虚的.为什么?我们首先可以排除杰克此时心中已有了杀念,因为电影明明白白地告诉了我们杰克是在什么时候开始彻底丧失人性的.那么为什么杰克会惊慌?我们自然而然地想到了片头处温迪同医生的谈话.从谈话中看,杰克那一次对丹尼施暴对他们全家的影响都是极大的,尤其是杰克本人.而儿子的问题恰恰揭了他的疮疤,可以说,是加速了杰克的自我毁灭.
那么,丹尼又为什么会问父亲这么一句可怕的话呢?也是因为杰克同样的原因吗?显然不是.是因为丹尼第一次听到这句话时,眼前是两个死去的姐妹倒在血泊中的恐怖画面,于是再次听到这句话时第一反应就是恐惧.是谁让丹尼看到那么恐怖的画面?东尼.为什么东尼会让丹尼看到这么可怕的画面?它想让丹尼对这句话印象深刻.那么当杰克说出"永远永远永远"时,丹尼的反应也是东尼预计好的吗?是的.
我们又毛骨悚然了.是的,这都是东尼预计好的.但绝对不仅这些.让我们再来看神秘的237房间.
237房间里有什么邪恶的东西.这是黑人厨师提醒丹尼的.当然,东尼也知道.当然,我们也知道.但是杰克和温迪不知道.我们现在换一种方式来看:杰克最后完全发疯,是受了宴会幽灵的启发而开始成为魔鬼的;杰克发现宴会幽灵和第一次同幽灵酒保交谈的背景,都与237房间有关.第一次,杰克做着自己残杀妻儿的恶梦时,儿子丹尼带着伤痕出现---受伤前丹尼进入过237房间.妻子指控杰克伤害丹尼.杰克受了刺激,第一次见到幽灵酒保.第二次,丹尼(其实那时候已经是东尼了)告诉他们237房间里有人并且伤害了他.杰克进入房间,遭遇恐怖的女僵尸.杰克从此性情大变.并且进入了宴会幽灵的世界.因此,237房间的出现目的就是为了进一步毁灭杰克.更深地毁灭杰克.这似乎又是个巧妙而恐怖的计划,环环相扣.那么是谁在控制这一计划呢?我们可以看到,又是东尼.我们假定丹尼脖子上的伤痕是自己造成的,其目的是造成温迪对杰克的怀疑,而再次刺激杰克,使杰克进一步剧变.而东尼又借丹尼的口告诉温迪237房间有陌生人,造成杰克孤身一人进入237房间的机会,并且用恐怖的僵尸彻底将杰克逼疯.因此在影片渐渐深入的时候,东尼元凶的嘴脸就越来越清晰了.甚至到了影片后段,东尼已经完全抛开丹尼的躯体不再遮遮掩掩了.
有人识破了东尼的阴谋了吗?有人.丹尼识破了.在237房间中,东尼让丹尼自己伤害了自己,其实已经向丹尼摊了牌.因为此时东尼已经不再需要丹尼的掩护来达到毁灭杰克的目的了.从此以后,东尼一直光明正大地以东尼的身份出现,而可怜的温迪只能想到儿子可能受了太大的刺激.当杰克进入237房间时,镜头闪现了房间中丹尼痛苦的表情,这其实是他同东尼在斗争着啊.
为了证明这一点,库布里克特地在迷宫内给我们留下了一条线索.就是丹尼一直努力着写下的反写的单词"谋杀","MURDER ".但是仔细观察后我们发现,虽然MURDER这个单词是反写的,但其中有两个字母没有被反写.一个是正反写都一样的字母M.还有一个就是字母E.这有什么特殊的意义吗?我们发现,M和E放在一起就是单词ME,既"我."这不是巧合,这正是丹尼在同东尼剧烈斗争后写下来提醒母亲温迪的:造成这场谋杀的人,正是我啊!
影片到这里,几乎真相大白了.在幕后一直操控着这一切的人,就是东尼.还记得东尼是什么时候出现的吗?是杰克对丹尼动粗后出现的.东尼是靠什么两次刺激并催化了杰克的演变和毁灭?那次动粗.于是,那次动粗成了整部影片的线索.
现在我们回头,发现几乎已经解决了我们前面提出的所有问题.迷宫也渐渐走到了尽头.我们发现乍看上去是一个大团圆的结局其实告诉我们真正的凶手胜利了.他最终毁灭了杰克.我们也明白了这不是一个杀人狂杀人的故事,而是一个借助杀人狂杀人而杀死杀人狂的复杂故事.我们明白了闪灵是邪恶的能力而非可以轻易驾驭的能力.
当然,这是库布里克的电影.库布里克怎么会让你开开心心地解决他设下的谜团回家呢?在影片最后,1921年的旧照片是最后一块堵住出口的石头.必定有很多人试着想去解释这张照片.这种无法解释的现象是最电影化的,比如在《西北偏北》中,飞机俯冲,最后坠毁的情节和电影主线并不存在联系,把没有关系的内容用震撼的影像表现出来,会是观众产生一种迷惑,观众就会去推敲、分析,这时,导演就在一旁哈哈大笑了,因为吸引观众的目的已经达到。同样,《闪灵》中的旧照片使观众会去思考,会去回顾前面的内容,检查自己是否有不注意或者遗漏的地方,甚至会再看一遍电影。其实这只是即兴的发挥,在影片中耍了非常巧妙的一个小花招而已。
正是由于这幅照片的出现,使影片在时间轴上完全失去了逻辑性,时间不再是无限延伸的,而变成一种循环的方式。宿命的?轮回的?这在我们已知的世界中显然是无理的。如果我们换一种思路,是不是可以认为,影片关于旅馆中的全部内容都是杰克写的一部小说?或者说是杰克做的一场恶梦?但是,无论怎样解释,似乎都可以成立,也都不尽合理。所以,得了吧,毕竟,这是库布里克的电影.
8. 电影湮灭讲的什么意思
这部电影说的是主人公莉娜(娜塔莉·波特曼饰)除了工作就是整天想着自己的丈夫凯恩(奥斯卡·伊萨克饰),因为凯恩在执行任务中已失踪了一年。
没有想到凯恩一年后从一个高度机密的军事任务中回来后,莉娜高兴坏了,不过她很快发现,丈夫连简单的问题都不能回答了,生命也出现了危险,在去医院的路上,她们被一个军事小组拦下。
当莉娜醒来之后,发现和文崔斯博士(詹妮弗·杰森·李饰)在一起,文崔斯告诉她,一种神秘的能量从黑水国家公园里传出,被称为微光。
三年前一次无法解释的光脉冲导致了微光,并且它正在缓慢扩散。但是关于微光起源的更广阔的真相和本质是什么,仍不得而知。
莉娜志愿和其他三名专家队员——乔西(泰莎·汤普森饰)、安雅(吉娜·罗德里格兹饰)、卡斯·谢泼德(图娃·诺沃妮饰)一起,跟随文崔斯博士的脚步,去往那个被限禁的区域,搞明白之前消失的队员都遭遇了什么,以及微光对于人类来说意味着什么。
(8)一个无限分裂的小球是什么电影扩展阅读:
该片改编自同名小说《湮灭》,其原著是“新怪谭”文学领军人物杰夫·范德米尔所著的《遗落的南境》三部曲中的第一部,曾荣获2014年“星云奖”最佳长篇小说。
此次发布的预告片,以奥斯卡影后娜塔莉·波特曼饰演的女主角随南境科考团步入神秘禁区南境“闪晃”开始,预告了一段奇美又惊险的旅程。
在这片充满诡异的区域,无论是时间的计算,还是物种的生长规则,都在悄然发生改变。队员们相继遭遇长着鲨鱼牙齿的鳄鱼、面部扭曲的异形熊、按照人体结构生长的植株等超自然现象。
同时曝光的海报延续了预告片的神秘感,有别于以往“硬科幻”影片海报的时空感和科技冷感,转而凸显一种“克苏鲁”神话式的未知与神秘。海报中,娜塔莉·波特曼率领科考团穿梭在南境氤氲密布的丛林之中,被奇异之光包围,更显危机四伏。未知的奇异区域会遭遇什么,引人遐想。
《湮灭》采取了非线性叙事结构,以科考小队南境探险为主线,穿插娜塔莉·波特曼所饰演的女主角记忆闪回,开放式结局更是创造了无限回味。
该片与以往的科幻片不同,在科幻的基础上加入了惊悚和心理恐惧的元素,引发观众随科考小队一同面对未知境遇。这一切是变异,还是进化;是灾难降临,还是重获新生,一连串悬念令人期待(2018年03月23日 天津日报刘茵评)。
9. 五一期间院线有哪些好片可以推荐
“五一”假期即将来临,到目前已经有19部新片定档该档期。影片类型丰富、题材多样,囊括动作、悬疑、爱情、喜剧、动画等类型,既有受众广泛的剧情动作片《长空之王》、喜剧片《人生路不熟》、灾难片《惊天救援》,也有年轻女性观众占比突出的爱情片《这么多年》《倒数说爱你》,还有亲子动画《新猪猪侠大电影:超级赛车》《宇宙护卫队:风暴力量》等
《长空之王》上映时间:4月28日
剧情:雷宇(王一博 饰)等优秀飞行员经过严苛选拔,正式成为了我国新一代试飞员——一款战斗机的正式列装,背后不仅有无数科研人员的努力,也需要试飞员们一次次对飞机的安全边界和极限状态进行测试。他们将在队长张挺(胡军 饰)的带领下,参与到最新式、最尖端战斗机的试飞工作,在不断挑战战机和自我极限的过程中,一个个危机接踵而来……本片看点:
1、《长空之王》聚焦新时代中国军事变革与航空武器装备发展,电影中包括歼-20、歼-16、歼-10C在内的我国最顶尖的让岁战机悉数亮相,并且在空中多次做出大角度爬升急转大仰角穿云等高难度动作。也正因为“真机”在电影里的曝光和多支物料中所呈现出的细节,引发了观众期待。
2、电影聚焦试飞员这一特殊群体,影片中,新一代试飞员雷宇与战友们,继承了前辈驾钢铁雄鹰搏击苍穹的强国壮志,经历了一次又一次严苛选拔,在队长张挺的带领下,一起挑战自我,冲破重重困难,参与最新型战机试飞工作,护航大国重器的诞生。
3、为了电影《长空之王》隐伍的剧情更接近试飞员的真实状态,拍摄期间,长空剧组组织了多场航空及试飞讲座,并邀请退役试飞员全程在拍摄现场指导,规范演员动作和用语用词。
《检察风云》
上映时间:4月29日
剧情:大学教授夏薇(王丽坤饰)涉嫌故意杀人,舆论发酵失控,多方压力涌来。随着检察官李睿(黄景瑜饰)和同事张有成(王千源饰)对该案进行审查,发现作恶多端的富商陈鑫(包贝尔饰)与此案密切相关,一桩深埋多年的旧案被牵出……故意杀人案、强奸案、官商勾结环环相扣,所有人都被迫卷进这场命运的漩涡。李睿与夏薇辩护律师童雨辰(白百何饰)在法庭上激烈交锋,夏薇究竟为何沉默不语?她的丈夫洪俊山(冯绍峰饰)又隐藏了什么秘密?正邪敌我难辨,无法预料的危机等待着众人……
本片看点:
1、影片和2023年灶滑或开年播出的电视剧《狂飙》属于同一题材,剧情跌宕起伏,讲述一桩深埋多年的旧案牵出多起案件。本片也是黄景瑜和白百何首度银幕合作,作为案件的控辩双方,两人将在电影中为真相和正义展开火花四射的交锋,观感相当过瘾。
2、近年来,聚焦公职人员题材的佳作不断涌现,但却鲜少有人涉猎检察官视角的罪案公诉题材影片。该片填补此类型影片的市场空白,为观众揭秘检察官审查案件的详细历程,高能反转的剧情设置令影片极具悬疑感。
3、导演麦兆辉此前执导的多部犯罪类型影片都深入人心,《无间道》《窃听风云》系列均为口碑与票房双丰收之作。电影《检察风云》作为他的全新力作,让很多影迷充满期待。
10. 用心理学的分析电影《黑天鹅》
《黑天鹅》观感:成长的蜕变
自幼便深受母亲艺术熏陶的妮娜,在出落成美貌动人的大姑娘时,也已然成为纽约一个著名的芭蕾舞团的当家演员之一。而母亲的固执与特立独行似乎也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年轻女儿的成长。眼下,年轻上劲的妮娜正迎来自己事业上的第一个机会,就是参演并竞争著名的芭蕾舞剧《天鹅湖》中的女一号。导演托马斯也早已看出妮娜的潜质,并对她进行了适时的提点。然而,托马斯所要求的这个女一号不但要求拥有舞剧中白天鹅的高尚、纯洁与善良,还要兼具黑天鹅的邪恶、狡诈、激情与淫荡。在竞争中,妮娜不出意外地展现出了她天赋异禀的白天鹅的美貌与品质,而她有力的竞争对手莉莉也在对黑天鹅的演绎中精彩迭出,双双赢得了导演与同行的赞叹。结果是,妮娜与莉莉的竞争不可避免,甚至从艺术表现的层次一步步上升到了精神扭曲攻击与纠缠的局面。钩心斗角、自残甚至同性恋接连上演。妮娜也步步踏上了自我毁灭的道路。
巨大的精神压力和激烈的竞争,妮娜出现了幻觉,患上了精神分裂症,在幻觉中杀死了竞争对手,其实伤害的是自己,为了完美像白天鹅一样葬送了自己的生命。
撇开艺术欣赏,从心理分析的角度去看,影片中无处不存在精神分析的味道:
女主角妮娜有一个强权、控制欲望极强、期望值极高的母亲。丈夫的缺失、事业的失利,母亲把女儿视为精神支柱,视为实现自己愿望的工具。“为了生下你,我牺牲了自己的事业” 像一句咒语 ,禁锢着妮娜,只能做一个“贴心的女儿”,任凭妈妈控制着,包括从被迫小弹钢琴、吃多少蛋糕、穿衣服、脱衣服、剪指甲,用爱控制着女儿,干涉着女儿的隐私。从小被迫去学芭蕾舞(剧中母亲说:“如果不是我跟着你学芭蕾,你早就放弃了”),长大后成为纽约一个著名的芭蕾舞团的当家演员之一。母亲的愿望、价值观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妮娜,并且内化成自己追求的目标。妮娜和母亲的关系便是母亲用压力和期许来引导或者是纠正妮娜的前行方向,不能走岔路,不能反抗,不能有自己的看法和情绪,否则,便会如同在妮娜得到领舞的资格后她让妮娜吃蛋糕一样坚持执拗。粉红色的睡衣、外套、床单、满屋子的毛绒玩具都喻示着妮娜这个28岁的小女孩。
随着内在的潜意识里自我意识的觉醒以及外在环境的影响:导演,假想敌lily的启发,妮娜对控制、束缚的代表妈妈发出怒吼:滚 ,并告诉她:“你的乖女儿死了”。 当母亲发觉“黑天鹅”这个角色吞噬了女儿,为时已晚,母亲的价值观人生观已深深的植入女儿内心,对成功的向往、好胜心、追求完美比自己更胜一筹。成长的过程不只有快乐,更多的是痛苦、迷茫、恐惧,就像蛇的蜕变,自己找一块砺石硬生生的剥掉一层皮,很痛;还有有很多的欲望、诱惑,该何去何从,该怎样去寻找自我——嗑药,去酒吧放纵,交同性恋朋友,很迷茫;恐惧自己内心一些不被妈妈认可和被自己压抑的欲望。所有这些方面都形成妮娜内心的冲突。
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影片中的人物都可看作是妮娜的不同人格类型:1)母亲,象征着被内化了的超道德感、权威;2)导演,又是权威、又是内心的智慧老人,引导着妮娜的成长,“战胜自己才能凤凰涅槃,化茧成蝶。”“自己才是自己表演的羁绊”;3)假想敌lily,是妮娜压抑了的本能愿望:性、自由。
为了将妮娜内心的成长视觉化,电影里用了大量的隐喻性镜头:
1. 母亲作画——是在画自己希望成为的女儿,在现实生活中,母亲也是在按照自己的愿望雕刻自己的女儿。
2.一次次被自己抓破的脊背,指头流血——成长的觉醒,隐喻着妮娜决心破壳而出的自我,需要付出代价;
3.一次次被妈妈剪掉指甲——隐喻着妈妈再次失去的恐惧心理(失去了丈夫和事业),阻挠妮娜自我的发展成长;
4.粉红色的睡衣、外套、床单、满屋子的毛绒玩具都喻示着28岁的妮娜被妈妈当小女孩一样教养;
5.撕掉手指的皮肤——妮娜尝试着去蜕变,但是很痛,就浅尝辄止了,但是自主、自由的欲望不时的冲撞着自己(抓破脊背,破茧而出);
6.黑天鹅的翅膀——象征着超越,从压抑情形中解放出来。
7.手指流血——意味着内心的冲突,对母亲背叛的罪恶感。
8.和莉莉的同性爱——人格的整合愿望:单纯、可爱 、脆弱 、顺从 无主见的“白天鹅”与反抗、自主、桀骜不羁 、敢爱敢恨的“黑天鹅”的整合。黑白天鹅的互换与成长正贴合妮娜由压抑控制中的人格,向开放自由的个性的转变。它代表的是欲望、挣扎、不懦弱,和不掩饰、不压抑一切渴求。
9.妮娜的自杀死亡——喻示着有着追求完美人格特质的最终结果,是要付出代价的。
这部影片的剧情中有心理学的背景,特别是一些潜意识的东西,是比其他类型的电影更高一个境界、更受人们欢迎的缘故吧,虽然故事让人们心情很沉重,但是留给人们无尽的思考,特别是对那些做了父母亲的人们。
感觉导演达伦•阿罗诺夫斯基,不只是一个导演,还是一个精神分析大师,否则不会拍出这么专业的心理电影。很欣赏他!
心理惊悚片《黑天鹅》:潜藏在心中的黑天鹅
影片《2012》等一系列灾难片在讲述人类或地球灭亡的背后,反应的是人类对于死亡的恐惧;而心理惊悚片《黑天鹅》讲述了一位舞蹈演员为追求一个角色,不堪承受过重压力,精神崩溃乃至死亡的故事,其背后反应的则是人类对于虚无的恐惧。
2010年,导演阿伦诺夫斯基的新作《黑天鹅》,作为第67届威尼斯影节的首映影片,并入围该届电影节金狮奖。这是一部关于芭蕾舞歌剧《天鹅湖》的心理惊悚片,影片展现了女主人公妮娜出演歌剧中白天鹅与黑天鹅两个角色,前前后后其内心出现的种种恐怖幻象。
原来,在歌剧《天鹅湖》中有两个重要的角色——白天鹅和和黑天鹅。白天鹅善良、美丽;黑天鹅却邪恶,极具诱惑力。白天鹅本是一位美丽的公主,因中了魔王的咒语,被变成了一只天鹅,只有在午夜之后她才能恢复人形。有一天,白天鹅在湖边偶遇打猎的王子,她向王子倾诉了自己的身世,王子深深的怜惜转变为爱情,他决定要救出天鹅公主。白天鹅告诉他,只有一个真心爱她愿意为她死的人,才能解除咒语。于是,王子准备举办晚宴,请白天鹅赴宴,并真诚地向她求婚。但是,魔王让自己的女儿扮演成了天鹅公主的样子,只不过穿了黑色的衣服,去参加宴会,诱惑王子。王子以为这只黑天鹅就是天鹅公主,于是跟她双双起舞,并宣布订婚。白天鹅在窗外一声绝望的悲鸣,振翅飞去……影片《黑天鹅》讲述的不是《天鹅湖》中的神话故事,而是关于芭蕾舞演员妮娜的故事。妮娜是纽约剧团中一名出色的芭蕾舞演员,她自幼练习芭蕾舞,技艺出众,并且乖巧、漂亮,很讨人喜欢。这很大程度上应该得益于她严厉而冷酷的母亲,在母亲的管教下,妮娜从小就是个特别听话、刻苦的乖女儿。但是也正因此,妮娜的身上少了一种奔放的激情,青春及性的活力在她身上得不到体现。妮娜更多是以小心翼翼地跳好每一步来追求完美,自我压抑而缺少情感的释放。因此,在剧团要重拍歌剧《天鹅湖》时,妮娜是担任白天鹅角色的不二人选;但是黑天鹅的角色,其带有邪恶、诱惑的特征,妮娜一时无法完成角色的转换。
而歌剧总监托马斯要求新演员能够同时饰演黑白天鹅两个角色。众所周知,在《天鹅湖》中,黑白天鹅是极其重要的角色,出演该角色的演员不但会事业会更上一个台阶,而且还可能会一举成名。妮娜心中极度渴望饰演这两个角色。于是,妮娜一个人找到歌剧总监托马斯,向她表明自己希望争取到这个机会。托马斯最终答应了让她来演这两个角色,但要求妮娜要学会释放情感、展现诱惑,并在这方面一直诱导她。而剧团中还有位舞蹈演员莉莉,天性大胆活泼,充满活力,她所表演的黑天鹅不但获得众人的赞赏,也得到了托马斯的认可。虽然,莉莉是作为黑天鹅的替补人选,但这也给妮娜带来了巨大的心理压力。
妮娜一方面刻苦练习,一方面却始终心存恐惧,怕有人与她争夺这个角色。整天拼命的练习,精神的高度紧张,使妮娜感到身心俱疲。一开始她练习黑天鹅的舞段时,就不小心扭伤了脚;后来因长期的练习,她的脚趾也因鞋子绑得过紧,脚趾都都快粘到一起了。更恐怖的是,妮娜的背部不断地出现伤痕,应该是压力过大时自己用手抓挠的;她还在洗手或洗澡时,看到自己的指甲里不停地渗出鲜血——当然这是妮娜出现的幻觉。后来妮娜不断出现幻觉,有一天晚上莉莉拉她出去玩,回来后妮娜感觉自己愉快地和莉莉在一起偷换——但是莉莉那晚并没有跟她回家;还有一次她独自练习的时候,听到响动,跑过去却看到了总监托马斯正在和莉莉做爱——其实也没有这回事。这个时候,妮娜身上已经出现了黑白天鹅并存的双重人格。
在最后的演出中,妮娜一开始不小心动作失误,使得托马斯大为光火。后来妮娜来到化妆间,又发现莉莉在化妆间里,并讽刺地说不如把黑天鹅的角色让给她,于是两人激烈地争吵起来,妮娜失手用玻璃碎片刺死了莉莉——当然,这个莉莉也是妮娜自己。妮娜把莉莉的“尸体”拖进了洗手间,当她再次进入化妆间,鲜血从门缝下流出来,妮娜用毛巾堵住了门缝。就在这时,莉莉却敲门前来向妮娜祝贺,称赞她演得很好。妮娜惊讶得一句话也说不出,当她再去检查毛巾时,下面根本没有鲜血,洗手间里也根本没有尸体。这时她发现她刺的是自己,玻璃还留在自己的腹中。妮娜悲伤地留下了眼泪……
就在妮娜悲伤地流泪的同时,我的心头也在不停震颤——一个人就这样杀死了自己,而她不过是追求饰演一个角色而已,值得吗?再细细思考,妮娜的这种举动,反应的恐怕是人类对于虚无的恐惧——死亡有什么可怕——正如北欧神话关于奥丁的传说写道:“富人会死,亲人会死,而且你也会死,但我知道一样东西不会死,那就是每个人对死去的人的评价。”不朽的名声成了每个人追求的目标。在现实生活中为追求成名而“杀死自己”的不在少数,影片不过是以夸张的艺术手法展现了这一现象而已。看看,我们人多少人一天在电脑前坐十几个小时,辛勤工作;又有多少人在深夜喝咖啡提神、抽烟刺激神经,加班加点。现代社会慢性疲劳和过劳死的人数正在不断增加,他们不过是无法抵抗生命中的那点虚无。
生命固然需要工作和努力,不然生活会空洞,没有意义。但是,生命的本质却不是工作,更不是通过工作获取成功或者成名。生命是一种自然的历程,是活完自己的命,其他的都是辅助。我们可以追求成功,也可以有目标,也可以挑战自己,但是要记住,这些都是为了使生命更有意义,而不是抹杀生命,获取声名。正如《庄子·养生主》中所说:“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矣。已而为知者,殆而已矣!……”理解庄子的这一段话千万不能截取前两句,庄子的真正观点是,用有限的生命去追求无限的知识,危险啊!知道了还这样,真是危险极了!
看来,庄子的对生命的了解还是最透彻的。庄子认为,生命是人生的大事,对此人们要有理性的思考。在思考生命的问题时,人类要把思维的方向转向自身,不要将生命的过程当成是社会目标的附属物,不要汲汲去追求世俗的东西,要保守生命本身的需求。庄子那段话的后半部分是,“为善无近名,为恶无近刑。缘督以为经,可以保身,可以全生,可以养亲,可以尽年。”这就是庄子的生存哲学,所谓“保身”是指社会生活中让自己不受社会非理性的伤害;“全生”是指以生命本身为生命活动的目标,人生存就应该要维护一个完整的生命;“养亲”是指对自己身体健康的关注和照顾;“尽年”是指“全寿而归”。这才是对生命本质的理解——并不是所有的白天鹅都要能饰演黑天鹅才行,做好自己的白天鹅也很好!
一旦我们理解了生命是自然的,我们便不会再那么恐惧虚无。因为人生本来就是虚无的。话说庄子妻死,他鼓盆而歌,就是领悟了这个道理。庄子说:“然察其始而本无生;非徒无生也,而本无形;非徒无形也,而本无气。杂乎芒芴之间,变而有气,气变而有形,形变而有生。今又变而之死。是相与为春秋冬夏四时行也。……”庄子的妻子死时,一开始他也伤心至极,但后来想想,人本来是没有生命的,不仅没有生命,连形体、最原始的气也没有,一切都是从混沌中开始,最后才有了生命。人的生死,就跟春夏秋冬的更替一样。因此,人死了并没有什么好悲伤的,虚无也没什么好恐惧的。因为我们都是从虚无里来,并且最好都要到虚无里去。
希望妮娜的死是走进了虚无,也是走出了虚无;希望人类都能够进出虚无而毫无畏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