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01年低票房的7部港片佳作:王晶的另类赌片最惨,仅几十万收场
2001年,香港电影已经历了四年的低潮期,全年累积票房仍呈颓势,而中低成本影片的生存空间也越发缩紧。这一年,星爷携特效动作片《少林足球》强势回归,最终问鼎票房榜榜首,而此时的银河映像已度过艰难的创业期,终于迎来了自己的春天,旗下巨星云集的《瘦身男女》、《钟无艳》和《全职杀手》均“杀进”票房榜前十。那么同年又有哪些票房不佳的“黑马之作”,一起来看看吧。
1.《买凶拍人》(票房:177万港元)
导演:彭浩翔
主演:葛民辉/张达明/詹瑞文/樋口明日嘉
本片是导演彭浩翔的首部剧情长片,其拍摄成本仅为50万美元,但最终呈现的黑色幽默效果却非常理想。故事围绕着一个被“经济危机”困扰的杀手和一个失意落魄的导演合作“拍电影”而展开,在他们“买凶拍人”的过程中,也让所有人都被卷入这场令人哭笑不得的风波中。尽管影片穿上了“犯罪片”的外衣,但它又与大多数犯罪类型片风格迥异,其一在于那些残酷的命案到了这里变成了让人啼笑皆非的闹剧,其二在于导演将现实生活中的情境在影片中进行了合理的夸张变形,让它们化作了一个个信手拈来的笑料,还顺道讽刺了港片萎靡的现状。彭浩翔过人的创作才华在本片中无疑被表现得淋漓尽致。
2.《一个烂赌的传说》(票房:59万港元)
导演:麦子善
主演:吴镇宇/关秀媚/李灿森/姜皓文
本片是王晶联手麦子善打造的一部“另类赌片”,讲述了情场和赌场失意的职业赌徒舒奇(吴镇宇饰),和生存状况窘迫的舞女“公主”(关秀媚饰)在一路“逃亡”过程中擦出了爱火花的故事。与王晶大多数赌片不同的地方在于,其主角不再是风光无限的“赌坛英雄”,而是置换成了两个为人生而“赌”的边缘人物;而它也不再强调千变万化的赌术效果,而是将“赌”字贯穿角色的每一段旅程,隐喻了人生无常和世事多变,具有强烈的荒诞及讽刺意味。然而到了后半段,风格却突然急转直下,以一个相爱却无法相守的悲剧收尾。“人生如赌博,输赢不由自己决定”的潜台词,相信能令每个观众心领神会。
3.《九龙冰室》(票房:531万港元)
导演:马楚成
主演:郑伊健/林雪/莫文蔚/李彩桦
江湖英雄片的拍摄风潮始于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后在《古惑仔》系列时达到了顶峰。然而随着时代和环境的改变,同类题材电影在创作走向上也产生了新的变化,特别1997年之后香港影坛涌现出了越来越多的“反江湖”电影,它们看待江湖的角度更趋向于平和理性,而《九龙冰室》就是其中一部。影片中的男一号同样是由郑伊健担纲,但他已从当年奋不顾身争夺话事人的陈浩南摇身一变为不想过问半分江湖事的九纹龙,这两个反差极大的角色由同一个演员扮演,“洗白”意味极其明显,而“一日江湖人,终身江湖人”的九纹龙最后也落得个无法抽身的悲情收场,则为“黑道英雄”们的结局提供了另一种假想。
4.《恐怖热线之大头怪婴》(票房:459万港元)
导演:郑保瑞
主演:吴镇宇/李灿森/周丽淇/潘绍聪
影片借助香港新城电台节目《恐怖热线》的热度,将坊间流传的“大头怪婴”之都市怪谈进行了二次加工和创作,为港产恐怖电影史书写了另类而又突出的一笔。本片最值得一提的地方,莫过于其中勾起观众强烈好奇心的主角“大头怪婴”从始至终并没有现出真身,而是仅以血画的面貌让人一睹大概,但在导演高超的场景控制和气氛营造之下,众人在探寻“大头怪婴”真相的过程仍能让人毛骨悚然。尽管有人评价该片是“噱头大于实际”,但其悬念感一直到结尾最后一刻也没有散掉,与多数港产恐怖片相比,实属难得。而本片也是香港首部引入“伪纪录片”拍摄手法的恐怖片,意义更是非同一般。
5.《野兽之瞳》(票房:129万港元)
导演:梁柏坚
主演:吴彦祖/古天乐/谭耀文/谷祖琳
影片由拍出过经典拳击片《浪漫风暴》的梁柏坚执导,本片在“拳击片”的外衣之下,仍有颗“文艺”的心。其情节主线并不复杂,讲述了异卵双生的弟弟贺冲(吴彦祖饰)为在黑市拳赛中战死的哥哥贺瞳(古天乐饰)复仇的故事。然而剖析开来,它又并不单单停留在“复仇”的层面,而是以“兄弟之情”和“亲情回归”作为总主题,而那些温柔脉脉的细节也与拳拳到肉的场面共同构成了一种独特的“暴力美学”,让人难以忘怀。此外电影的叙事模式也不再平铺直述,而是用多条时间线清楚地交代出了不同人物的不同性格,到了影片最后,它的拍摄目的也呼之欲出:“拳击”精神即暗喻了港人的顽强拼搏精神。
6.《知法犯法》(票房:440万港元)
导演:麦子善
主演:吴彦祖/曾志伟/关秀媚
长久以来,港式卧底警匪片已形成了一个既定套路:即卧底探员虽每天都挣扎在黑与白的边界,但他们时时刻刻都谨记职责,仍将锄暴安良当作第一要务,即使偶有“越界者”,到了最后都知道迷途知返。然而《知法犯法》这部卧底片却完全“反其道而行之”,将吴彦祖饰演的阿Mike塑造成了一个从头坏到脚的卧底警察,在利益、权力和女人的诱惑下,他从一个尚存一丝人性的警员最后堕落为残酷冷血,毫无道义的江湖中人,体现出了人性“最恶”的一面,如此“去理想化”的情节设计,也许最贴近于现实。吴彦祖在演绎阿Mike时多是通过内心戏来体现人物的阴沉和复杂,这种演技方法也奠定了他后来的戏路。
7.《游园惊梦》(票房:68万港元)
导演:杨凡
主演:王祖贤/吴彦祖/宫泽理惠
《游园惊梦》取材自昆曲《牡丹亭》,并以京剧名伶顾剑秋和吴继兰为原型,刻画了荣兰(王祖贤饰)和歌妓翠花(宫泽理惠饰)之间亦真亦幻的感情纠葛,而影片也“别有用意”地将叙事背景放在了上世纪三十年代,从而引出了更为深刻的时代主题。为了营造出视觉上的“极致美感”,导演杨凡在镜头调度、场景设计以及色彩运用上花了不少功夫,更不惜斥资百万为女主角打造戏服,最终达到了美轮美奂,绚丽精致的效果。而林青霞的旁白以及伦永亮的配乐都是影片的加分环节。尽管本片的票房表现不佳,但其艺术成就却无法被否定,同年的香港电影节,台湾电影节以及金鸡百花电影节都选定本片作为开幕影片。
B. 王晶: 港片没落始于周星驰《济公》大赔钱, 流失台湾市场导致崩盘
曾经的香港影坛被誉为是东方好莱坞,但94之后港片在传统票房市场就全线溃败了,到了97基本上只有香港那点票房了。一个市场不足以养活一部电影,这也是为什么当年很多电影从业人员失业的原因,如此恶性循环加剧了香港电影的没落。90年代中期成龙,周润发,李连杰等巨星远赴好莱坞发展寻求出路,后来电影业实在撑不下去了连向华强都退出影坛了。
巅峰时期的港片是能跟好莱坞大片抗衡的,如八九十年代李连杰成龙的电影在全亚洲各国地区市场就能辗压一大堆美国片,到90年代中期都还能与之对抗。王晶曾一针见血点出香港电影没落溃败的原因:“我个人很了解,基本就是台湾市场的崩溃,引致香港市场的没落,因为台湾市场的疯狂。
王晶继续说到:以至从90年开始,香港的电影已经吃得太肥腻了,大家接受了那种能够台湾给的成本已经够拍完一部戏,其他的市场都是赚的”所以每个人都在乱开一通。
台湾当时最疯狂的时候五条院线,所以香港也必须有五条院线来拍足够的片来供应台湾的五条院线,然后可是这种泡沫终于有一天会爆破的,直到王英祥用三千万卖周星驰的《济公》然后大赔钱之后,台湾的那些片商就终于醒觉到这是不行的。
周星驰《济公》当年台湾票房惨败,台北仅收到1548万新台币,全台按2倍推算也就3000多万。这个成绩片商分账到账可没多少钱,王英详用3000万新台币买该片亏惨了。95之前港片在台湾的票房成绩还不错,但那几位巨星的片子卖价很高,当影片票房一般的时候台湾片商就会亏钱,后来台湾片商集体向香港片商抵制要设定一个“天花板”。
王晶继续解读,然后大家就联合跟香港的所有片商说:“我们要设一个天花板”就是最多是多少钱,好像当时是想定在1750万,然后很多人过去了,因为他们算过,觉得台湾这些片商是纸老虎,他们的存货只能支持三个月,如果大家联手他们三个月后就没有片放了。
但是算错了,他们回来之后,那些台湾院商就联合起来,向新闻局要求开放美国片,以前的美国片在台湾每一部只能进八个拷贝,后来台湾新闻局就同意了,你就可以进来一百个拷贝都行,一下子就把整个港片的市场就冲破冲崩了。
而且当时以为呢,所有院商都觉得电影频道好赚,他们反正买了那么多片,自己都做电视台了,都在电影频道放自己的片就想赚两遍。可是呢就越来越恶性竞争,差不多那边片一下,那边就上了,甚至于你上了一个礼拜,第二周已经在它的电影频道上,慢慢就变成观众就不来看了。所以在两三年之内很多个台湾院商就倒下了,然后再加上香港的盗版,三件事加起来,整体地把香港的电影打垮了。
王晶这个解读一针见血,当时台湾是香港市场以外最大票房市场,对于很多港片来说就靠台湾市场收票房减轻票房压力。当年能做到全亚洲市场通吃的只有2人,一个是成龙,另外一个就是李连杰。周星驰周润发当年也很火,但这两位主要还是靠港台市场收票房,日韩,东南亚市场不入流。
香港片商太贪得无厌遭到台湾院商的抵制,完全开放美国片后港片份额一下子就被吃掉了。90年代中期以后只有成龙票房还维持在巅峰,其他港片票房几乎都片扑街了,失守台湾市场导致港片崩盘,这个观点很到位一针见血。当年要是有台湾市场做后盾港片也不至于那么快泡沫破灭,香港电影人低估了台湾片商,当然台湾片方商也是贪得无厌最后让美国人渔翁得利。
王晶揭秘:港片没落始于周星驰《济公》大赔钱后,遭到台湾院商的联合抵制,而香港片商不愿意让步,最后流失台湾市场导致香港电影崩盘。如今20多年过去了,港片复苏遥遥无期,错失台湾市场,日韩东南亚等市场又被淘汰出局,现在就看能不能抓住内地市场机遇了,这是港片崛起最后的机会。
C. 香港十大传奇电影公司,你知道几个,全认识的是资深港片迷
香港电影有着近百年的 历史 ,从最初的默片时代到30年代的有声电影,经历了“邵氏出品,必属佳品”称霸香江,也迎来了嘉禾、寰亚、新艺城等新派电影公司的共分天下,自此香港电影开启了黄金时代的大门,通过电影的记录见证了香港的不幸与辉煌,也映射了时代的变换和革新。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一众电影人借助新型电影工业将香港电影打造成誉满世界的品牌,在巅峰时期,被誉为“东方好莱坞”的香港电影年制作量超过200部,成为全球仅次于好莱坞电影出口地之一。
香港电影繁华的背后,少不了电影公司和电影人的努力,早年间香港仅有寥寥几家电影机构,但近百年后的今天,已经有超过3000家的电影机构。也许你对这些电影公司会感到陌生,但看到片头的Logo,你一定会想起它们曾陪伴着你的日日夜夜,那么今天就给大家介绍一下香港十大传奇电影公司。
邵氏电影公司
邵氏电影公司是由邵逸夫兄弟于1958年成立,此后近30年“邵氏出品,必属佳品”瓜分了超过半数的香港电影市场,麾下的李翰祥、张彻、楚原和胡金铨四大金牌导演培养出一众巨星,也让中国电影开始走向国际。70年代初期,邵氏兄弟踏足电视行业,此后又由于种种原因在80年代末宣布停止电影制作,全力发展TVB电视业。从投产至暂停制作,邵氏生产了超1000部电影。
嘉禾电影公司
1970年,邹文怀从邵氏出走,与何冠昌和梁风成立嘉禾电影公司,在此后的30余年间,制作了超600部电影,成为了香港电影黄金时代最具影响力的电影公司,也培养出了李小龙、成龙、许冠文、洪金宝、张曼玉等电影巨星,对香港电影的贡献功不可没。2007年,邹文怀将嘉禾转手出售,退出电影圈,这也预示着一个时代的结束。
新艺城影业
新艺城影业公司由麦嘉、黄百鸣和石天于1980年创办,背靠金公主 娱乐 这样的大财团,“新艺城七怪”群策群力,拍摄出诸多卖座又叫好的影片,《最佳拍档》系列更是连年拿下年度票房冠军,屡次刷新票房纪录。在新艺城鼎盛时期,引得邵氏和嘉禾两大老牌电影巨头联合对抗,在香港电影黄金十年谱写了一个传奇。
德宝电影公司
德宝电影公司由洪金宝和岑建勋在1984年成立,短时间内迅速站稳脚跟发展壮大,一度逼近风头正劲的新艺城。出品了《等待黎明》《癫佬正传》《秋天的童话》等卖座电影,《富贵逼人》系列更是连续三年进入年度票房前10。曾与嘉禾和新艺城并列80年代香港三大电影公司,于1992年结业。
银都机构
银都机构是由长城制片、凤凰影业、新联影业等香港老牌电影公司合并后的新企业,于1982年成立,也是中国电影在境外唯一的一家大型国有电影企业,董事长由北京方面指派,背景可谓强大。数十年来曾制作了近500部电影,也培养出了诸多知名导演和电影巨星。
中国 星
中国星的前身是永盛电影公司,由向华强和向华胜兄弟于1987年成立,在邵氏、嘉禾和新艺城等电影公司走向衰落之际,麾下金牌导演王晶凭借《赌神》和《逃学威龙》等高卖座电影让永盛跃居一线电影公司,也捧红了周星驰、张敏等艺人。1992年,中国星在港交所上市,延续了卖座好片的初衷,至今仍持续不断拍摄电影。
寰亚电影公司
寰亚电影公司由林建岳、庄澄等7位香港电影人士于1994年创立,公司成立后拍摄的首部影片《我和春天有个约会》便拿下了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剧本。此后制作的多部影片不仅收获极高的票房,也在各大电影节摘金夺银,《无间道》更是打破了香港电影史的获奖记录。
英皇电影公司
英皇电影公司是杨受成英皇集团旗下的子公司,拥有十分雄厚的财力和实力,也是香港极具规模和影响力的电影公司。多年来参与拍摄了诸如《证人》《红海行动》《无双》等诸多部叫好又叫座的影片,同时英皇电影也参演发行《熔炉》《惊天魔盗团》等亚洲及好莱坞的优质影片。
银河映像
银河映像是由杜琪峰、韦家辉和游达志于1996年创办,20余年虽然仅拍摄了20多部影片,但几乎每一部都是上乘之作,在杜琪峰及韦家辉的打造下,拥有《大事件》《黑 社会 》《PTU》《枪火》《暗战》《暗花》的银河映像已经成了一块屹立不倒的金字招牌,如果你不知道“银河映像”,那么久等于没有看过港片。
最佳拍档电影公司
1996年香港电影市场逐渐步入低谷,王晶携手好友刘伟强和文隽创办了“BOB”最佳拍档电影公司。短短几年的时间,BOB制作出了《古惑仔》系列、《风云雄霸天下》《O记三合会档案》等卖座影片,在香港电影低迷之际成功完成逆袭。《决战紫禁之巅》是BOB三人组最后一次合作,此后分道扬镳各自为战。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香港电影机构众多,除了上述的十大传奇电影公司外,还有很多知名的电影公司,如洪金宝的 宝禾电影公司 ,元彪的 泰禾电影公司 ,成龙的 威禾电影制作公司 和李连杰的 正东电影公司 等,这些公司曾出品了众多经典影片,为香港电影的发展添砖加瓦。
D. 历年来香港电影冠军
27/11/1970 - 17/12/1970 年:《龙虎斗》 207万HK$
导演:王羽
主演:王羽、罗烈
老牌的武侠片大导演张彻的首席弟子王羽单飞后第一次自导自演,即荣登1970年香港华语电影票房总冠军,掀起港台拳脚功夫片的潮流。
影片讲述王羽扮演的中国武林高手以铁砂掌决战罗烈出演的日本武士的悲壮故事。
31/10/1971- 22/11/1971 年 :《唐山大兄》319万HK$
导演:罗维
主演:李小龙
如果说以前的武侠片代言人,游泳运动员出身的王羽是以玩票的性质进入功夫电影界,那么本年度真正的武林高手问世了,那就是李小龙。
原邵氏重臣邹文怀、何冠昌等人慧眼识英雄,大胆启用被邵逸夫拒之门外的海龟李小龙主演本片,结果该片成为嘉禾公司首部打破香港票房记录并永留影史的功夫片,抛离排名第二和第三的张彻御用的双子星狄龙和姜大卫连续主演的《拳击》和《新独臂刀》好远。
其实这部电影的故事简单,导演罗维的手法也陈旧和老套,但是该片的灵魂李小龙却以独特的气质和别的演员难以企及的武功称征服了所有的人。
30/12/1972- 24/01/1973 年:《猛龙过江》 530万HK$
导演:李小龙
主演:李小龙、苗可秀、罗礼士
李小龙在出演此片前,已经凭年初的另一部力作《精武门》以443万票房打破了香港影史的票房纪录,年底时再以自导自演的本片更上层楼。
虽是初次执导,但是李小龙的导演和调度功力明显胜于他的前两部作品的导演罗维。
值得注意的是本年度出现了一个重要的名字,那就是李翰祥导演的《大军阀》中的男主角 --- 许冠文。
22/09/1973- 22/10/1973 年 《七十二家房客》 562万HK$
导演:楚原
主演:岳华、胡锦、井莉、沈殿霞、何守信、郑少秋
内地导演王为一在60年代曾经拍过同名之作,出身电影世家的楚原借机将这一故事本地化,结果大获成功,不仅成为年度票房冠军,而且还创造了香港影史的新记录。
就连李小龙的力作《龙争虎斗》也只能屈居次席。 李翰祥的风月片在本年度也依然大受欢迎,和张彻的阳刚武侠片倒也相得益彰,其中由许冠文主演的《一乐也》名列票房榜第四位。
也是在这一年,天妒英才,李小龙与世长辞,留下了未完成的作品《死亡游戏》。
17/10/1974- 14/11/1974 年 《鬼马双星》 625万HK$
导演:许冠文
主演:许冠文、许冠杰、许冠英
李小龙的离世让嘉禾少了半壁江山,但是当时鸿运正当头的邹文怀很快又找到了另一票房灵丹 --- 许冠文。
巧合的是许冠文也和李小龙一样都因为提出的合作条件不被邵逸夫接受,而转投嘉禾。本片也是许氏三兄弟首部创造新票房记录的影片,从此香港影坛进入许氏喜剧电影的时代。 该年,许家三兄弟成立许氏兄弟电影公司。
除此之外,一手捧红许冠文的李翰祥的风月片仍未逞退势,他导演,许冠文主演的《声色犬马》排票房榜第三位,不过,该片也是他们的最后一次合作。
21/08/1975- 11/09/1975 年 《天才与白痴》 455万HK$
导演:许冠文
主演:许冠文、许冠杰 、乔宏
毫无玄念,又是许氏兄弟连庄,在当时和香港根本就无人能与其争锋。
本年度,当了多年武术指导刘家良首部导演的电影《神打》也取得不错的票房成绩,排名第7。
16/12/1976- 14/01/1977年 《半斤八两》 853万HK$
导演:许冠文
主演:许冠文、许冠杰、许冠英
许氏兄弟再度创造香港影史的票房新记录,直接跳过700万,成功跨越800万大关,在那时候,香港人已将每年进电影院看许氏兄弟的电影当成必做的事了。
该片在香港影史极具地位,堪称经典之作。多才多艺的许冠杰为影史创作的同名粤语歌曲至今依然传唱。
31/03/1977- 06/04/1977年 《俏探女娇娃》770万HK$
导演:鲍学礼
主演:丹娜、刘永
不知为何,许氏兄弟除了跨年上映的《半斤八俩》外,本年度并无作品上映,所以也成就了其它影人。但是冠军级人马却颇为意外,不知是什么来头,只知道是邵氏出品。
票行榜上排名第二位,收入505万多的《发钱寒》倒是大大的有名,因为它的导演是吴宇森,而主演是许氏兄弟中的许冠英。
值得注意的还有排名票行榜第六位的由洪金宝首部自导自演的《三德和尚与舂米六》。
03/08/1978- 23/08/1978 年 《卖身契》 782万 HK$
导演:许冠文
主演:许冠文、许冠杰、 许冠英
许氏兄弟卷土重来,当仁不让的坐上票房榜第一的宝座。
要说本年度最重要的影坛大事,那并非是许氏兄弟的又有新作问世,而是接连有两部电影问鼎票房榜的一个演员,虽然排名分别是第二和第八位,但是那位演员的名字叫成龙,那两部电影分别是《醉拳》和《蛇形刁手》。
17/02/1979- 07/03/1979 年 《笑拳怪招》 544万HK$
导演:成龙 、曾江
主演:成龙 、石天
成龙首部自导自演的电影,一上映即取得年度冠军,虽然票房比起许氏兄弟还有较大的差距,但也是相当的出色了。他的师兄弟洪金宝和元彪也是表现不俗,袁和平在用《醉拳》和《蛇形刁手》捧红成龙后,又和洪金宝合作的《林世荣》也取得好成绩,在票行榜上排名第五位。
许冠文在本年度又无新作问世。
09/02/1980- 06/03/1980年 《师弟出马》 1102万HK$
导演:成龙
主演:成龙、元彪、石坚
成龙自导自演的谐趣功夫片,技法明显比上一年的《笑拳怪招》圆熟很多,票房更是首次超越千万大关,谛造了香港影史新的卖座记录。
也是在这一年,在连创佳绩后,心高气傲的成龙在好来坞却遭遇挫折,拍摄了《杀手壕》等即不叫好也不叫座的烂片。
本年度还有一件足以引起影坛地震的大事发生了,那就是麦嘉、石天、黄百鸣在金公主公司的支持下,成立了一间新的电影公司,它的名字叫 --- 新艺城。
刚刚创业的新艺城势单力薄,缺少资源,却偷偷请来嘉禾的合约导演吴宇森化名吴尚飞拍摄了创业作《滑稽时代》并取得不错的票房。吴宇森分身乏术这际,向新艺城推荐了徐克加盟。
30/01/1981- 07/03/1981年 《摩登保镖》 1776万HK$
导演:许冠文
主演: 许冠文、许冠杰、许冠英
许氏兄弟风云再起,共创票房新记录。本片也是许冠文最后一部巅峰之作,并非是许氏英雄迟暮,而是风水轮流转,一个新的时代即将开始了。
本年度,新艺城出品的《追女仔》、《鬼马智多星》和《欢乐神仙窝》分别占据了票房榜的第二、第三位和第五位,已全面超过了邵氏,开始接近嘉禾。
在这一年里,还有件影坛瞩目的事发生,一个长期在电视台混吃骗喝的胖子也学他父亲进军电影界,拍了第一部电影就是黄、赌、毒中的赌片《千王斗千霸》,这个胖子的名字叫王晶。
16/01/1982- 18/02/1982 《最佳拍档》 2604万HK$
导演:曾志伟
主演:麦嘉、许冠杰、张艾嘉
在一连串的成功之后,新艺城动员全公司力量要拍一部大制作,但是缺少男主角,原先看好的周润发却选择了另外一部名为《血汗金钱》的电影。新艺城的奋斗7人组(麦嘉、石天、黄百鸣、徐克、曾志伟、泰迪罗宾、施南生)用排除法算到了许冠杰并以200万片酬和日本卖埠分红为条件成功让他从嘉禾和许氏过档。
于是,香港影史的新记录诞生了,票房突破2000万大关,若以上座率来计,更是达到了恐怖的200万人次,到今天仍然没有电影能打破这一记录,这一切都宣示了新艺城时代正式开始,也是香港电影进入全新和全盛时期的开始。
在新艺城的金装豪华喜剧电影的冲击下,其它的各类型的功夫片、刀剑武侠片、搞笑片统统失色,就连回归香港的成龙延续小子式谐趣动作片路线的《龙少爷》也只能屈居次席。
值得注意的是除成龙外,另一位功夫巨星李连杰出世,他和内地武术队的专业运动员们主演的《少林寺》在内地和海外都大受欢迎。
05/02/1983- 03/03/1983 《最佳拍档大显神通》2327万HK$
导演:曾志伟
主演:许冠杰、麦嘉、张艾嘉
《最佳拍档》取得空前的成功,新艺城当然趁热打铁,立马推出原班人马出战的续集,结果同样大放异彩,蝉连票房冠军宝座。
不过,老牌的嘉禾公司也开始了大反击,旗下皇牌尽出,其中以洪金宝、成龙、元彪三兄弟为核心,分别打出“五福星”和成龙作品的品牌,他们主演的《奇谋妙计五福星》和《A计划》也是极受欢迎,分列票房榜的第二和第三位,尤其是成龙自导自演的《A计划》更是一部划时代的动作片经典之作,也预示着成龙风格的正式开始。
这一时期,谭永麟、林子祥等歌星也成为电影卖座的保证。而电视台红小生周润发则因错过新艺城电影,还继续背负着票房毒药的恶名。
70年代的票房霸主许冠文却接连缺席,连续几年没有新作问世。
26/01/1984- 22/02/1984 《最佳拍档之女皇密令》 2928万HK$
导演:徐克
主演:许冠杰、麦嘉、张艾嘉
《最佳拍档》拍到了第三集,不但第三次称霸票房榜,而且再破票房记录。
这一年依然是新艺城年,除头把交椅外,还凭《圣诞快乐》、《全家福》霸占了第二和第五名的席位。居第三位的是李连杰在《少林寺》后的新作《少林小子》。嘉禾的重头戏,洪金宝、成龙、元彪三兄弟再度出战的《快餐车》也只能夺得第四名。
久休后复出的许冠文推出的《铁板烧》依然卖座,但是已全无当年一统天下的霸气了,他的时代已无可奈何的结束了。
这一年香港的电影市场异常火爆,接连有7部电影突破2000万大关。在电影公司方面,基本上是新艺城和嘉禾双雄并举,再加上德宝和一大批独立制作公司百花齐放,而曾经的巨头邵氏已基本停产。
10/02/1985- 08/03/1985 《福星高照》 3074万HK$
导演:洪金宝
主演:洪金宝、成龙、元彪
新艺城的《最佳拍档》系列创造了史无前例的成功,但是内部矛盾也因此而起,经过纷争,《最佳拍档》系列暂停,改由石天自导自演的《恭喜发财》挂帅出战贺岁片。
但是,嘉禾公司的推出的却是之前大受欢迎的“五福星”品牌,洪金宝、成龙、元彪师兄弟打造的《福星高照》的各种娱乐元素和动作设计比起上集是更上层楼,结果是毫无争议的登上冠军宝座并且创造了新的票房记录,成为香港首部突破3000万票房大关的电影。
这一年是嘉禾和洪金宝年,他们是全面出击,除了贺岁片大胜新艺城外,暑期的“五福星”系列的第三部《夏日福星》也再度称雄、秋季时则有洪金宝、成龙联袂主演的《龙的心》、圣诞推出的电影则是成龙自导自演的拼命之作《警察故事》。
在如此阵容下,本年度票房的前四名当然是洪金宝三兄弟的座下物,就算是《最佳拍档》再有第四集,也难以撼动“七小福”的拳霸天下。另外,值得关注的还有洪金宝推出的小本制作《僵尸先生》不仅狂收2000万,名列票房榜第五位,也正式开创了林正英为代表人物的“灵幻动作喜剧”类型片。
成龙在这一年再度进军好来坞,可惜仍是次灾难性的尝试,双方合作的《威龙猛探》不伦不类,在北美和本港都是既不叫好,也不叫座。
另外,许冠文和许冠杰也分别主演了《智勇三宝》和《打工皇帝》,不过,他们和新艺城一样,只能望洪胖的后背而叹为观止。在1985年,任谁也无法抵挡洪金宝和嘉禾的强大攻势。
02/08/1986- 01/10/1986年 《英雄本色》 3465万HK$
监制:徐 克
导演:吴宇森
主演:狄龙、张国荣、周润发
江山代有才人出,时光到了1986年,新一代票房霸主诞生。
经过1985年的惨败,新艺城痛定思痛,绝地反击,首先在贺岁档重出皇牌《最佳拍档》系列,推出第四集《最佳拍档千里救差婆》,在暑期则上映之前小兵立大功的《开心鬼》系列的新一集《开心鬼撞鬼》,然而所有的这一切都不及无心插柳的一部电影的荣光,那就是徐克召集发配台湾的吴宇森导演、邵氏弃将狄龙和票房毒药周润发主演的《英雄本色》。
该片不仅一举打破香港电影票房记录,更重要的是为新艺城击败了洪金宝和嘉禾,此前洪胖在贺岁档凭大堆头大制作的《富贵兵团》成功击退了新艺城的皇牌《最佳拍档》第四集,这也是该系列首次在贺岁档遭遇败绩。现在《英雄本色》以绝对优势将所有对手斩于马下,同时也向全亚洲宣告了又一位巨星的诞生,那就是周润发。
本年度除了《英雄本色》引爆的一系列英雄片狂潮和周润发旋风之外,就是新艺城和嘉禾两大公司的斗法了,令人惊讶的是,嘉禾的洪金宝居然成功挖到新艺城的主帅麦嘉伙拍集“福星”和“最佳”两大品牌的电影《最佳福星》,有这两个人坐镇,该片票房自然不俗,还有依然保持了一定的号召力的许冠文也拍了新作《神探朱古力》、久违了的李连杰也有新作《南北少林》问世,不过,在1986年,没有任何一部电影能和《英雄本色》相提并论。
这一年还有一件震撼性的新闻就是成龙在南斯拉夫拍摄《龙兄虎弟》时严重受伤,生命垂危,幸好抢救及时和遇到名医,没让香港再失去一个传奇。
21/01/1987- 19/02/1987年 《龙兄虎弟》 3546万HK$
导演:成龙
主演:成龙、谭咏麟、关之琳
成龙因拍本片身受重伤,伤愈后复拍,动作难度丝毫未减,以其拼命精神和出色制作再度创造票房新记录。除本片外,他自导自演的《A计划》续集也是大获成功,经典程度不让第一集。
1987年,除成龙外,就是周润发的天下,前20大卖座电影中,他一个人的作品就几乎占了一半,可惜仓促赶工的《英雄本色》续集却远远不如第一集成功,票房和口碑都一般,导演吴宇森后来甚至都不承认那是自己的作品,另外两部林岭东导演的《监狱风云》和《龙虎风云》却大受欢迎并且成功的谛造了监狱和卧底的类型片种,一时之间,跟风如潮。
也是在这一年,大哥大洪金宝退势明显,大堆头制作的《东方秃鹰》虽然仍保持水准,但是娱乐元素和动作设计却没有新的突破,票房也没能达到预期,彻底失去了和一成一周的竞争能力。
许冠杰主演的新艺城的大制作《卫斯理传奇》票房和反响都一般,他的时代和《最佳拍档》系列一样已是英雄迟暮了。反倒是德宝小本制作的喜剧片《富贵逼人》黑马般的杀出,取得了仅次于成龙和周润发电影的票房。
徐克和他组建的电影工作室继续保持高产、高水准、高票房的三高势头,这一年,除《英雄本色》系列外,他还制作了荡气回肠的《倩女幽魂》。
11/02/1988- 30/03/1988年 《八星报喜》 3709万HK$
导演:杜琪峰
主演: 周润发、郑裕玲、黄百鸣、冯宝宝、张学友
新艺城贺岁电影找到新卖点,那就是周润发,这也是黄百鸣独立主导的喜剧电影首度排上贺岁档,结果该片创造了香港电影票房的新记录。
贺岁档往往是各大电影公司必争之期,嘉禾的当然是皇牌洪金宝、成龙、元彪的作品,这次他们拿出来的是《飞龙猛将》,德宝则继续推出上一年度立大功的“富贵”系列的第二集《富贵再逼人》。可惜,在如日中天的周润发面前,所有人都得让路。
在这一年,成龙的《警察故事续集》仍然保持极高的水准,取得年度第二的好成绩。许氏三兄弟再聚首的《鸡同鸭讲》也是叫好叫座,只是这个时代已经不属于他们了。
14/12/1989- 17/01/1990年 《赌神》 3629万HK$
导演:王晶
主演:周润发、刘德华、王祖贤、向华强
正所谓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时光到了1989年,曾经光芒万仗的新艺城开始走向衰落,距分崩离析也只有一步之遥了,三巨头之一的黄百鸣虽在88年的贺岁档大获成功,却失去了89年的话语权,他负气之下,效仿麦嘉当年出走,伙同许冠文、高志森拍摄了《合家欢》和新艺城的大制作,重拾《最佳拍档》系列皇牌的《新最佳拍档》打对台,结果大胜。也是在这一年,成龙费尽心机,苦心拍摄的《奇迹》也获得巨大成功。
然而,这一切在一个巨大的背影面前,都黯然失色。出身香港第一大帮会新义安的向华盛、向华强兄弟组建的永盛电影公司外借周润发拍了这部《赌神》,一经推出,立即称霸江湖,无片能敌。从此,香港的电影市场上多了一家公司的名字 --- 永盛,而那个背影就是周润发塑造的从不正面拍照的赌神的形象。他在本年度还和吴宇森合作了一部重要作品《喋血双雄》。
这一年的10大卖座片里有4部是周润发主演,而成龙只能屈居第二。曾经的大哥大洪金宝已过巅峰期,早已不能再左右电影市场了
1991:《逃学威龙》
导演:陈嘉上
主演:周星驰、张敏
没什么说的,还是周星驰的独角戏。
稍感不平的是这部粗制滥造的影片的票房比同一年度里港片中的精品《飞鹰计划》、《纵横四海》、《跛豪》、《黄飞鸿》高出很多。
香港电影正式进入二周一成的时代。
1992:《审死官》
导演:杜琪峰
主演:周星驰、梅艳芳
再破票房最高记录(近5000万),也是周星驰最鼎盛的一年,十大卖座电影中有
一半是他的作品,更凭《家有喜事》和《审死官》连破两次票房记录。
许冠文在本年度拍了他最后一部卖座片《神算》。
1993:《唐伯虎点秋香》
导演:李力持
主演:周星驰、巩俐
周星驰星爷时代的延续,不过已显退势,票房已不如前。
1994:《赌神2》
导演:王晶
主演:周润发、梁家辉、张敏
周润发再起风云,票房突破5000万大关,周星驰时代开始后首次遇挫。
实在纳闷,王晶这部烂到顶点的电影怎么会这么卖座?
1995:《红番区》
导演:唐季礼
主演:成龙、梅艳芳
沉默多年的成龙再创高峰之作,票房高达5600多万。
成龙大制作贺岁片时代开始,更凭此片敲开了好来坞的大门。
周星驰再度败北,这一年他的贺岁片《大话西游》既不叫好又不叫座,只是由于题材深度较难理解。
周润发也在这一年拍了票房一般的《和平饭店》后,告别香港影坛,远赴好来坞。
1996:《警察故事4之简单任务》
导演:唐季礼
主演:成龙、吴辰君
再破票房最高记录(5700多万),成龙锦上添花之作。
周星驰虽凭《食神》和《大内密探零零发》挣回一点声势,但已难以企及成龙的高度了。
1997:《一个好人》
导演:洪金宝
主演:成龙
成龙惭入低谷,本片虽然仍是该年度票房第一,但是票房已大不如前。
周星驰也是极其一般,《97家有喜事》难复当年之勇。
没有周润发的王晶拼凑的《赌神3》实在是辱没了片名。
整体上来看,港片更是每况愈下,一年不如一年。
1998:《风云之雄霸天下》
导演:刘伟强
主演:郑伊健、郭富城
本片是10多年来第一部非双周一成的电影问鼎票房冠军。
成龙疲态尽露的《我是谁》再遭滑铁泸,不过东方不亮西方亮,他的西片《尖峰时刻》在美国大受欢迎。
周星驰的应景之作《行运一条龙》更是不值一提。
1999:《喜剧之王》
导演:李力持、周星驰
主演:周星驰、张柏芝
周星驰终于再度领跑,虽然该片票房极其一般(2900多万)。
成龙试图转型的《玻璃樽》让人跌破眼镜,不由得让人发出感叹:"龙哥老矣,尚能爱否?"。
刘伟强妄图延续《风云》荣光的《中华英雄》未能再上层楼。
这一年港片更是惨不忍睹。
2000:《孤男寡女》
导演:杜琪峰
主演:刘德华、郑秀文
刘、郑无敌组合初现江湖。
成龙力图光复香港市场的野心之作《特务迷城》也只是夕阳无限好了。
2001:《少林足球》
导演:周星驰、李力持
主演:周星驰、赵薇、吴孟达
周星驰凤凰涅磐,票房再创最高记录(6000多万)。
香港电影却未能如人们预料的也如星爷般的重生。
这一年,成龙虽然在香港市场上无所作为,但是他的《尖峰时刻2》在美国的票房记录却远超《珍珠港》、《侏罗记公园3》等大片,极受欢迎。
2002:《无间道》
导演:刘伟强、麦兆辉
主演:刘德华、梁朝伟、黄秋生及曾志伟四大影帝合演
众星闪耀,明星云集的经典之作。
本片票房大收五千五百万港元,美国华纳电影公司更是以破天荒的一千三百六十五万港元购入版权重拍好莱坞版,并由布拉德-皮特担任监制,他很大机会饰演戏中刘德华的角色。
2003:《大块头有大智慧》
导演:杜琪峰、韦家辉
主演:刘德华、张柏芝
独特的阐述佛教思想,另类的说道电影。
2004年:《鬼马狂想曲》
导演:韦家辉
主演:刘青云、吴镇宇、张柏芝、古天乐等
搞笑版《鬼马狂想曲》蓝本取自香港七六年经典喜剧《半斤八两》,夸张的造型和剧情争议很多,喜欢和诋毁的观众各半。
2005年:《功夫》
导演:周星弛
主演:周星弛、元华、元秋等
周星驰依然创造着周氏疯狂,票房再创最高记录(6400万)。但香港电影却仍未能如人们预料的那样重生。
E. 为什么1992年被称为“周星驰年”
因为1992年周星驰主演电影票房震惊了香港电影界。可以说是空前绝后,之前没有人做到过,之后也没有人做到过,一年主演7部电影全部进入年度票房榜,包揽了前5名。
废话少说,先上图。大家看这是1992年香港电影票房榜前十。
其中票房榜前5名,统统都是周星驰主演。这个壮举也是空前绝后,之前没有人做到过,之后没有人做到过。
《审死官》、《武状元苏乞儿》和2部《鹿鼎记》都是周星驰经典无厘头喜剧片就不多说了。票房榜第2《家有喜事》也是主打周星驰。
那么之前一个人主演多部电影都进入年度票房榜前十的是谁呢?就是成龙,1985年成龙参演或者主演的电影包揽了年度票房前4名,所以1985年也被称为成龙年。
但毕竟比起后来周星驰包揽前5名,并且前10名占7部的伟绩还是差了一点。
而且票房榜冠军《福星高照》成龙不是主演。这个电影导演是洪金宝,主演也是洪金宝、曾志伟等人,成龙在里面出镜不是太多。
票房榜第二名《夏日福星》其实也差不多,导演主演也是洪金宝,成龙戏份也不是最多。
所以严格说起来,只有《警察故事》和《龙的心》才是成龙主打,扛票房。
因此1985年成龙取得的票房成绩,比起1992年周星驰的票房成绩,还是差得有点远啊。
在1985年以后,成龙和周润发都曾经做到一年内主演的多部电影进入票房榜前10,但是基本上都是他们俩平分秋色。
比如1987年成龙的《龙兄虎弟》冠军、《A计划续集》第3;周润发《监狱风云》亚军,《秋天的童话》和《英雄本色续集》第5、6名。
1989年周润发《赌神》冠军,《阿郎的故事》第4,《英雄本色3》第7、《喋血双雄》第8,有4部电影进入年度票房榜前10。成龙《奇迹》亚军。
这些票房成绩已经很不错的了。但是比起周星驰1992年的夸张成绩,真的没法比。
其实除了1992年,周星驰在整个90年代前几年,尤其是香港电影最辉煌的90-93年,实现了票房冠军四连冠。
这种表现, 历史 上也只有许冠杰、成龙和周润发做到过。成龙1979-1980年主演的《笑拳怪招》和《师弟出马》票房冠军连庄。
然后从1981年开始,许冠文开拍了《最佳拍档》系列,实现了票房冠军4连冠,非常厉害。当然比起后来周星驰的4连冠成色还是略有不如。
1985年-1989年,许冠文创作高峰期过去了,成龙和周润发包揽了票房冠军。其中成龙1985和1987年是票房冠军,1986年周润发《英雄本色》横空出世,1988-1989周润发又拍出了《赌神》实现2连冠。
但这些都比不上周星驰的4连冠。
而4连冠中,最了不起的就是1992年。所以1992年真的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周星驰实在是太牛了。
因为在那一年香港票房前五的电影都是周星驰主演的,这个成绩可以说是空前绝后。
90年代是香港电影的黄金时代,在91年周星驰主演的电影《逃学威龙》就破了香港年度票房冠军,他和周润发,成龙都成了票房的保证,于是当时就有了“二周一成”的说法。
在1992年,周星驰有七部作品,其中五部包揽了票房前五,同时排名第一的《审死官》和第二的《家有喜事》双破香港电影票房记录,周星驰也凭借《审死官》拿到了亚太电影节最佳男主角。
92年可以说是群星荟萃,那时的周润发还没远走好莱坞,成龙和李连杰都还未老去,还有着梁朝伟,梁家辉的虎视眈眈,而现在的星爷在当时只是星仔。
在那一年除了周星驰的七部电影,还有成龙的《双龙会》和《警察故事3超级警察》,李连杰的《笑傲江湖2东方不败》和《黄飞鸿2男儿当自强》,这些电影无一不是经典。
那一年由梁朝伟主演,杜琪峰导演的电影《踢到宝》票房成绩仅18万,值得一提的是《审死官》导演也是杜琪峰,即使如此,这部剧在豆瓣评分也有6.3分,说这些是为了告诉大家那一年与周星驰竞争的对手有多么强大,从侧面反映出获得这个票房成绩有多么不易。
当年的五部电影票房第一的《审死官》也是由杜琪峰执导,星爷和梅艳芳一起出演,第二的《家有喜事》集结了众多大咖,让人难以想象的是这部经典之作的拍摄仅用了13天,却通过他们的演技把故事,人物呈现的流畅清楚。
第三和第五是《鹿鼎记》两部曲,还记得那句话嘛,我对你的敬仰犹如滔滔江水连绵不绝,又如黄河泛滥一发而不可收拾。排名第四的《武状元苏乞儿》是周星驰第一次尝试的悲喜剧。
在这一年奠定了周星驰无可代替的喜剧之王的地位,可即使如此,香港金像奖和台湾金马奖却不承认周星驰的表演方式。在96年周星驰自导自演的《大内密探零零发》结尾处有一个模仿奥斯卡颁奖的片段,剧中周星驰认为奖项会颁给自己,但实际上却颁给了自己的老婆,这时有人解释道:用我们专家的话讲,你搞搞无厘头还行,有个P演技啊!这句话无疑是自嘲所谓的影评人对他演技的否定。
直到2002年金像奖才想起了这个屡破票房记录的周星驰,这一年周星驰和他的《少林足球》获得了14个提名,7个奖项,其中包含最有分量的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男主角三个奖项,不过这距离周星驰年已经有十年了。
周星驰在1992年所创的奇迹以前没有人能做到,以后应该也不会有人可以做到,92年被称为“周星驰年”当之无愧。
1992年为什么被称为“周星驰年”?首先在1992年,周星驰有七部作品名列票房销量榜:1、审死官 2、家有喜事 3、鹿鼎记 4、武状元苏乞儿 5、鹿鼎记2神龙教 11、逃学威龙2 13、漫画威龙;从这个业绩不难看出,一年七部作品上映,五部包揽前五名,这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成就啊!这个成绩放眼全中国无人能及。
其次,在70年代、80年代 ,诸如许冠杰、成龙、周润发等也创造过辉煌,成龙在1985年也曾包揽前四名,但是仍然不能和周星驰的在1992创下的记录相比。除了周星驰作品的数量有压倒性优势,还有在90年代电影行业发展突飞猛进的,成龙、李连杰、周润发、张国荣已经红透半边天,“四大天王”刘德华、张学友、黎明、郭富城相继崛起,更有梁朝伟、梁家辉、吕良伟、任达华、梅艳芳、林青霞、张曼玉、杨紫琼、王祖贤、关之琳等一线明星虎视耽耽,在群星荟萃的年代,周星驰一骑绝尘领跑92年,实至名归-“周星驰年”。
因为92年周星驰共参演了《审死官》《武状元苏乞儿》《鹿鼎记》《家有喜事》等7部电影,共为香港影坛贡献了8320票房冠军,因此在当年香港电影十大最卖座电影中,星爷的这7部电影便全部上榜,且前5名也被他独占,而《审死官》更是获得了亚太影展影帝,这也是他连续三年占领整个香港电影市场。最后就是:这一年他的无厘头喜剧风格也正式形成并逐渐走向高峰。所以在当年的金像奖颁奖典礼上,为表彰周星驰对香港影坛票房的贡献,特将这一年定位“周星驰年”,当然也有不是金像奖封的,而是香港影坛为他“自封”这一说。而也正从这一年起,“双周一成(另一周为周润发、一成就是成龙大哥了)”的说法便开始慢慢流传开来。
92周星驰年不仅仅指香港票房牛逼,而是整个亚洲都卖的很好好,光92年审死官1200万美元,家有喜事1000万美元,鹿鼎记1400万美元,武状元苏乞儿1600万美元,鹿鼎记2,1500万美元。逃学威龙2, 1000万美元,漫画威龙500万美元, 92年总计8200万美元,折合人民币刚好超过5亿,其中香港票房2.6亿,亚洲票房超过5亿。92年的5亿票房,有多牛逼!
周星驰,至今无法超越的喜剧巨星,为自己的电影事业奉献了青春,留给观众的印象挥之不去。香港电影鼎盛时期诞生过“双周一成”,其中就有周星驰,1992年周星驰可以说是独树一帜占据了整个香港电影票房,票房前五的电影都是周星驰领衔主演,那一年的周星驰达到了人生巅峰。
“星爷”二字是 娱乐 圈以及观众对于周星驰的尊称,已经50多岁的周星驰至今未婚,在一次采访时,撒贝宁问道周星驰为何不结婚,星爷的回答有些心酸,可能是性格原因吧在 娱乐 圈星爷一直都有“独行侠”的称号。在接受采访时,星爷对于被问感情问题并不回避,只是表达如果时间可以重来,不会在电影事业上耗费太多经历,感情一万年太久要只争朝夕,这段话确实感人至深!
【审死官】
【审死官】是杜琪峰导演,周星驰、梅艳芳、吴孟达领衔主演,1992年以接近5000万的票房成绩拿下当年香港票房冠军,刷新香港票房 历史 新高,港片票房进入5000万时代。1992年周星驰也凭借此片获得了第37届亚太电影节最佳男主角,当年看笑,如今看笑。这部电影以40年代粤剧【审死官】为原型拍摄,此片几乎没有星爷夸张无厘头表演的成分,并非一部纯粹的喜剧电影而是一部很现实的电影,既有大人物被正法的凭借也有小人物被侮辱的情节。
【家有喜事】
【家有喜事】是高志森导演,周星驰、张国荣、黄百鸣、张曼玉领衔主演,1992年以接近4900万的票房成绩仅排当年香港电影票房第二位。【家有喜事】实际拍摄只用了13天,从故事情节到人物塑造一点也不含糊,演员的演技更是实力派无可挑剔,这部香港高票房电影至今仍是无可复制的经典喜剧。
【鹿鼎记】
【鹿鼎记】是王晶导演,周星驰、林青霞、吴孟达、温兆伦、林嘉欣、邱淑贞领衔主演,1992年以接近4100万的票房成绩排在当年香港电影票房第三位。这部电影是我个人非常喜欢的,典型的周式无厘头电影,影片讲述了韦小宝从市井小民一步步成为皇帝身边红人的故事,紧张曲折的剧情中夹杂着喜剧的色彩。“我对你的敬仰之情如滔滔江水连绵不绝,有如黄河泛滥一发而不可收”。这句台词应该是鹿鼎记给观众留下印象最深的吧!
【武状元苏乞儿】
【武状元苏乞儿】是陈嘉上导演,周星驰、张敏、吴孟达、徐少强领衔主演,1992年以接近3800万的票房成绩排在当年香港电影票房第四位。周星驰饰演的“苏灿”,从最初考取武状元被人设计陷害被抄家沦为乞丐到机缘巧合成为丐帮帮主对抗天理教救出皇上,人生大起大落演绎的淋漓尽致,“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就是这个道理吧,享尽荣华富贵最终大彻大悟。正如林子祥演唱的插曲“长路漫漫任我闯”一般,长城之上潇洒走一回。
【鹿鼎记2神龙教】
【鹿鼎记2神龙教】是王晶导演,周星驰、林嘉欣、林青霞领衔主演,1992年以接近3700万票房的成绩排在当年香港电影票房的第五位。两部鹿鼎记同年上映,主要讲述了韦小宝同神龙教的故事,陈百祥饰演的多隆显然不如吴孟达饰演的海公公同周星驰配合默契,吴孟达和周星驰不愧是“黄金搭档”,整部影片完全是靠星爷夸张的无厘头表演在支撑。
这一年周星驰以胜利者的姿态享受着属于他的荣耀,可这份荣耀的背后却是孤独的,高产能的背后是对市场需求的定位是对人生的思考。一年上映七部影片,的确很是罕见和惊艳,且取得的成绩也是不错的。人生就是一场电影,再华丽的开场也有谢幕的一刻,周星驰是当之无愧的喜剧巨星,为自己的演艺事业奉献了一生,这是高标准的职业操守这是演员同观众最真实的流露和表达。说1992年是“周星驰年”,一点也不夸张。
因为传奇在创作一个又一个巅峰
这一年周星驰高产了七部影片,全部进入香港电影排行榜前15名,其中《审死官》《家有喜事》、《鹿鼎记》《武状元苏乞儿》和《鹿鼎记2神龙教》这五部影片包揽排行榜前五名,剩余两部“威龙”系列也分别占据了第11名和13名的好名次,这样出彩的成绩至今都被人所津津乐道。
1962年出生的周星驰,从小就特别喜欢表演,小时候跟妈妈一起出门,看见别人总会害羞的用手遮住脸,这样一个腼腆的男孩子,怎么会想要在那么多人面前表演呢?这是妈妈发出的疑问,也是很多人想问的,只是周星驰从未放弃过自己的理想。
记得他在一次《鲁豫有约》中提到过,自己从十几岁开始跑龙套,整整十年的时间都在靠妈妈养活他,因为跑龙套没有钱,没有固定时间,也没有会告诉他什么时候会轮到他,所以大多数时间他都在家里睡觉,而他的妈妈则在外面工作养家,他的妈妈也曾经劝他放弃,有时候生气的时候也会大骂他不争气,但想到自己一心都扑在演戏上,并没有一技之长,只能这样走下去。
83年拍摄《神雕侠侣》时,他饰演一个被梅超风杀死的路人甲,没有台词、镜头也是一闪而过,当时周星驰像导演提出要适当的挡一下再死,但是导演却责骂他在浪费大家的时间,听到这些的周星驰心里不免有些沮丧,只能在私下里琢磨各种“死法”,当镜头对准他时他能够以最好的状态面对观众,哪怕只是一秒钟。
终于在26岁时他得到了一次出演配角的机会,《霹雳先锋》这部电影是李修贤导演找到周星驰的,用李修贤的话说周星驰是个不可多得的演员,他天生就是为表演而生,现在的磨练都是为以后铺的路,果然,李修贤导演没看错,这次的电影让周星驰获得了最佳男配角奖,从这时候开始,周星驰也展开了小人物的大能量。
90年代初期是周星驰电影的爆发期,90年周星驰一年上映了11部电影,91年9部,92年7部,由此看来周星驰对于表演已经到了痴迷的程度。
说到这里或许会有人想起当时风靡一时的“双周一成”的票房保障,周润发和成龙在当时也是大有作为,属于鼎盛时期的香港电影有着源源不断的新人辈出,有才华、有特点,成为他们生存的唯一指南,曾经的周润发被称为票房“毒药”,直到遇到《英雄本色》之后,他的戏路才有了飞跃式发展,也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警匪片成为周润发的代名词。
80年代后期被称为“周润发年”,只是成绩远远不如周星驰来的耀眼夺目。
85年又被称为“成龙年”,当时他的《警察故事》系列占据了排行榜的冠亚军,并且凭借《警察故事3》还获得香港金像奖最佳男主角。
即使如此,周星驰影片排行占据前五的名次,也是他们所望尘莫及的,因为在当时的强烈对比下,92年的“周星驰年”实力碾压了“成龙年”和“周润发年”,虽然说艺术不是拿来对比的,但是实力如此,想低调点也不允许啊。
周星驰的电影总能给人予深刻得印象,以独特的思维方式,融入自己的电影中,以笑中带泪的方式,深深映入观众的脑海。
大多数人在小时候看星爷的片子时,会一笑而过,现在再拿来重温,总会眼含热泪,因为从中看到最初的自己,那个实实在在的小人物。
因为这一年,周星驰主宰了整个香港大荧幕,在年度票房榜上,排名前五的全是他主演的作品。 排名第一的是他和梅艳芳领衔主演的古装喜剧《审死官》,讲述了状王宋世杰为寡妇杨秀珍翻案的故事,周星驰扮演了足智多谋、幽默正直的宋世杰。
影片一经推出就大受欢迎,狂收票房近5000万(在当时这是一个相当惊人的数字),周星驰还凭此片获得了第37届亚太电影节最佳男主角。 紧随其后的是贺岁喜剧《家有喜事》,影片描述了常氏大家族热闹、有趣的家庭生活,周星驰扮演了博爱花心的老三,尽显无厘头本色。
位居第三的是改编自金庸名著的《鹿鼎记》,周星驰担任韦小宝一角。他将一个浑身机灵、左右逢源又不失正义的小人物,刻画的活灵活现,也正是他的出色表现,让此片成为了观众普遍认可的一部金庸改编作。许多经典台词至今都为人津津乐道,比如“我对你的敬仰之情如滔滔江水连绵不绝”。
动作喜剧《武状元苏乞儿》则排在了第四名,周星驰扮演了受人陷害沦落为乞丐的苏灿,这也是他首次塑造具有悲情色彩的人物。
第五名则是《鹿鼎记》的续集《鹿鼎记2:神龙教》,虽然和第一部同年上映,依然热度不减,收获了3千6百多万的高票房。
20世纪八九十年代香港影坛的三位天王级人物周润发、周星驰、成龙被称为“两周一成”。他们创造了香港电影票房的奇迹。但在1992年的时候,周星驰绝对独树一帜,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当年香港票房前五全部被周星驰主演的电影所占据,这在香港电影史上仅有一次,恐怕也后无来者了。
周星驰1992年出演并进入当年香港电影市场票房的前五名的电影分别是《审死官》、《家有喜事》、《武状元苏乞儿》、《鹿鼎记》、《鹿鼎记Ⅱ:神龙教》。
周星驰在1992年一共有七部参演电影在香港电影市场公开上映,并且全部进入当年香港电影票房前十名,当年香港电影市场票房的前五名更是被周星驰一人全部包揽了,星爷还凭借当年的票房冠军影片《审死官》获得亚太影展影帝大奖。由于那一年周星驰创造了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神奇记录,因而1992年就被称为香港影坛“周星驰年”。
周星驰在电影界的影响力不容置疑,他不仅仅在于1992年取得的成就,周星驰以无厘头电影著名,最大的成就无疑就是把香港喜剧推向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周星驰已经息影,转成导演,已然不会出现在电影的画面里,但是无论如何星爷已经成为一个时代的符号,深深烙印在几代人身上。
你觉得1992年被称为“周星驰年”合适吗?欢迎评论!
F. 李小龙至今所有电影的票房总值多少
在香港电影史上,绝大部分时期,电影是供观众娱乐消遣的文艺作品。在这样的定位下,在邵逸夫、邹文怀等为代表的电影投资人的推动下,票房在香港影坛成为衡量一部电影是否成功的基础数据。所以在香港电影史上,任何一位巨星的诞生,必定伴随着他们在票房上的号召力,如连续红了三十年,长盛不衰的刘德华,如九十年代的“双周一成”,如以全国武术套路冠军身份闯荡香港的功夫巨星李连杰。这些人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在于他们在票房上的绝对号召力。
现在的很多观众认为一代传奇李小龙的成功是因为他的功夫宗师的身份,其实不然。在主演电影《唐山大兄》之前,李小龙一直混迹在美国的好莱坞,当时他虽然已经有了武术家的身份,并且在美国公开收徒,而且很多好莱坞名人都是李小龙的徒弟。但是这个时候李小龙在华人世界还不具备广泛的认知度,用比较惨点的形容,当年李小龙在好莱坞,基本是游走在配角和跑龙套的范畴。
以至于李小龙在1970年前后返回香港和邵氏电影的老板邵逸夫谈合作时,邵逸夫还因为李小龙开出的1.5万美元的片酬过高,而拒绝了李小龙的合作请求。邵逸夫拒绝和李小龙的合作,也基本拒绝了邵氏电影的下一个时代。由于和邵逸夫谈判未果,所以李小龙转投当年刚刚从邵氏影业出走,另立门户成立了嘉禾影业的邹文怀。在1971年,由李小龙主演,并参与编剧的电影《唐山大兄》以319万港元的票房,打破了香港影史票房纪录。
《唐山大兄》在商业上的成功,使得李小龙一夜之间成为了华人影坛的巨星。李小龙之所以能够取得如此轰动的效应,很大程度上在于李小龙一改香港武侠电影中的传统动作风格。和此前武侠电影中大量借鉴了我国传统戏剧中的动作设计不同,李小龙的在影片中的打斗场面更接近于实战,而他这种拳拳到肉,干净利索的打斗风格,让当年的观众耳目一新。
李小龙的成功,将香港电影从武侠类型片成功转移到功夫类型片。这两种类型电影虽然在风格上非常接近,但是显然后者更容易挑起观众的观影热情。《唐山大兄》在票房上取得空前成功后,让当年刚刚创立嘉禾影业的邹文怀看到了希望,于是他和李小龙又趁热打铁,迅速推出了同样由李小龙主演的功夫片《精武门》、《猛龙过江》两部作品。而这两部投资预算持续加大的作品,也果然不负厚望,继《唐山大兄》之后,连续两次打破了香港电影史票房冠军,并在1972年香港地区本土电影票房年度排行榜上占据冠、亚军的位置。
李小龙的异军突起,将香港港产电影的票房纪录从二百多万港元,在两年不到的时间里,迅速拉到了五百多万港元。这个票房数据,大大超出了当年由大师级导演李翰祥执导,许冠文主演的影片《大军阀》的三百万港元的票房。此时很多人可能认为李小龙的票房纪录在短时间内很难超越,至少李小龙的热潮要保持一段时间。
然而让许多影迷遗憾的是,李小龙不仅没有保持住他的票房纪录,甚至他传奇而绚烂的一生也在1973年7月20日终结。在李小龙去世后的第六天,由他主演的最后一部完整的电影《龙争虎斗》在香港上映。而这部在全世界豪取了2.3亿票房的电影,在香港市场却表现不佳,仅仅取得了最终330万港元的票房。这部由李小龙主演的最后一部完整电影,在香港市场不仅没有延续李小龙之前的强劲势头,甚至这部影片还让李小龙失去了保持了两年的年度票房冠军的宝座,并且由他保持的票房纪录也被另外一部现象级港片打破。
这部打破了李小龙保持票房纪录的电影,是由导演楚原执导,由岳华、井莉、胡锦、何守信、沈殿霞联袂主演的,反映香港小人物市井生活的影片《七十二家房客》。这部地道的港片,汇集了大量的影星,这是一部典型的群星作品。这部影片除了主演阵容强大外,还请来了郑少秋、李修贤、许冠英等一众大咖跑龙套。而这部影片的导演楚原也大有来头。
楚原是和李翰祥、胡金铨、张彻齐名的邵氏四大导演之一,他留给观众最深刻的印象,则是他执导了大量由狄龙主演,根据古龙武侠小说改编的武侠电影。和胡金铨与张彻执导的原创武侠电影不同,楚原执导的武侠电影,大部分改编自古龙的同名武侠小说。楚原特别善于把握古龙小说中的原著人物风格和江湖意境,在楚原之后,很少有人再能够像他一样,可以把古龙的江湖,在大银幕上呈现的如此符合原著中的意境。
而李小龙主演的电影《龙争虎斗》之所以在香港市场没有取得预期的效果,很大程度上和《龙争虎斗》这部影片去“民族化”有关。在这部影片之前,李小龙主演的电影《唐山大兄》、《精武门》、《猛龙过江》三部影片中,均不同程度的展现了中华民族的民族情结,特别是李小龙在《精武门》中饰演的虚构民族英雄陈真,当他在大银幕上打烂“东亚病夫”的牌匾,踢碎“华人与狗不得进入”的牌子,华人的形象被李小龙通过大银幕重新展现给了世界观众。
而当时,由于国际形势的变化,中国人急需一位华人形象的代言人,以在世界舞台上,重塑华人形象。而李小龙武术家的身份,兼具他健硕的体魄,以及他在大银幕上所展现的民族英雄的形象,使得他很快成为了全世界华人的偶像。因为李小龙的成功,使得世界上的观众认为凡是中国人都会功夫。从此中国人彻底摆脱了“东亚病夫”的称谓,因此李小龙也成为了世界华人的精神图腾。
但是在他最后的影片《龙争虎斗》中,这种民族精神,明显被削弱。之所以有这样的变化,是因为这部影片是嘉禾影业和美国好莱坞电影公司华纳兄弟合作的一部影片。而这部电影当年锁定的是全球市场,为了匹配这部影片的市场定位,所以在这部影片中,电影的主创们放弃了之前李小龙主打的“民族英雄”的形象。这个变化,也使得影片在香港市场表现不佳,而且在这个阶段李小龙刚刚去世,而他去世的时候其实还伴随着一个“绯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