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谭道良演过多少部电影
上映年 作品名
1973 潮州怒汉 The Hero of The Waterfront /THE HERO FROM CHIU CHOW
1974 珠江大风暴 饰 阿唐
1975 贼公计 The conspiracy of thieves
1975 Silent Guest from Peking
1975 密宗圣手 饰 小许
1976 少林门Hand of death
1976 鬼吼断魂刀Knife of The Devil’s Roaring Soul Missing
1976 南拳北腿活阎王The hot, the cool and the vicious
1976 日落紫禁城Sunset in The Forbidden City / Fist to Kill
1976 传奇方世玉Young Hero of Shaolin
1976 火烧红莲寺Story in Temple Red Lily
1976 十三太保李存孝 General stone
1977 方世玉大破梅花桩 Secret of the shaolin poles
1977 太极八蛟Shaolin Deadly Kicks / Deadly Kicks/ Flash Legs
1977 神拳霸腿追魂手The Boxer’s Adventure
1977 决斗太阳塔 Duel with the devils
1977 千刀万里追 Super dragon/ Dynasty 空飞ぶ十字剣
1977 雍正命丧少林门The Shaolin invincibles
1978 鳄鱼头煞星 The tattoo connection
1978 龙拳蛇手斗蜘蛛 Challenge of death
1978旋风方世玉The prodigal boxer
1978 蛇鹤丹心震九洲Snake and Crane Secret
1978 四狼HORROR HOLIDAY
1978一代英豪Hero of the time
1978 胡惠乾血战西襌寺Show Down at The Cotton Mill
1978 天地双腿Dual flying kicks
1979 血肉磨坊 Blooded treasury fight
1979 冷刀染红英雄血 Revenge of the shaolin master
1979 Scorching Sun Fierce Wind Wild Fire
1979 金剑Revenger
1980 风流残剑血无痕 The mask of vengence
1980 南北腿王 The leg fighters/The invicible kung fu legs
1980 苦渔女神龙 Heroin Tribulation / Sea Dragon Goddess
1980 八绝 The eight escorts
1980 少林英雄HEROS/UNFORGIVEN OF SHAOLIN
1981 功夫皇帝The kung fu emperor
1982 血战大二胆
1982 小刀会 Godfathers of fury/ Little Knife Party
1982 最后一口气Last Breath
猛龙壁虎小拳王The Dragon, The Lizard, The Boxer
英雄出少年The Guy with Secret Kun Fu
⑵ 少林八绝正文1353
1跋陀2达摩3张三丰4文天祥5马可·波罗6罗贯中7李成桂8陈友谅9张士诚10朱元璋11朱
棣12朱允炆13朱祁镇14朱祈钰15于谦16根敦朱巴17也许18王振
1跋陀
跋陀,又名佛陀,天竺(印度)人。北魏孝文帝时来中国传播佛教,深得敬重。北魏迁都洛阳,孝文帝在洛阳为他建造寺院。跋陀性喜幽静,孝文帝又在嵩岳少室山下为他建造寺院。
这座寺院即现在的少林寺,跋陀是为少林寺的创立者和第一位住持。
他在寺内翻经台翻译了《华严》、《涅轿仿消盘》、《维摩》、《十地》等经,并度化了慧光、僧稠等人。年老后跋陀迁居少林寺外,直到圆寂。
2达摩
菩提达摩(?~528)
Bodhidharma
中国南北朝时来华印度僧人。略称达摩,意译道法。南天竺人,婆罗门(一说刹帝利)种姓,香至王第三子。南朝宋末航海至广州、往北魏,于洛阳、嵩山等地游历并传禅学,遇慧可收为弟子,传《楞伽经》4卷。复至广州,梁武帝迎至建康(今江苏南京),至北魏入嵩山少林寺“面壁而坐,终日默然”达9年。
传说他以二入四行教人,重视坐禅和教理,要求通过壁观,识自本有真性(理入)。在实际上达到无爱憎、无得失、无悲喜、无是非、超脱一切的精神境界(行入)。被称为西天(天竺)禅宗第28祖和东土(中国)禅宗初祖。唐代宗赐谥圆觉禅师。
3张三丰
张三丰,元明道士。生卒年不祥。名通,又名全一,字君宝,又字君宝,号三丰,丰又作峰。较为可考的说法,张三丰
约活动于元延佑(公元13141320)到明永乐十五年(公元1417)间。为辽东懿州(今辽宁)人,后人以他为隐仙派。
或说张三丰是宋或元甚至金时人,其籍贯,亦有“平阳”、“猗氏”、“宝鸡”说。(或言三丰金时人,元初与刘秉忠
同师。刘秉忠(1216-1274),祖籍辽国瑞州,今绥中县前卫镇。元朝初年人,原名侃,字仲晦。曾为僧,法名子聪。元世祖忽必烈对他言无不听,宠任益隆,曾经位至三公,官居太保。)
4文天祥
文天祥(1236~1283)中国南宋末大臣,民族英雄。小名云孙,字天祥,后以字为名,改字履善,后又改字宋瑞,号文山。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人。
祥兴元年(1278),驻在崖山(今广东新会南海中)的宋政府封文天祥为少保、信国公。十二月,元军从海陆大举进攻,文天祥撤出潮阳,转移海丰。行至海丰以北的五坡岭,被元军追及,文天祥被俘。
次年正月,被移上海船,……
经珠江口零丁洋时,赋《过零丁洋》诗云:“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以明不屈之志。
南宋灭亡,文天祥被押北上,于至元十六年(1279)十月初一到大都(今北京)。前宋丞相留梦炎、受封为瀛国公的宋恭帝,先后奉命劝降,都被拒绝。
他身在狱中,而诗句墨迹传遍京城,被视同珍宝。至元十九年十二月九日(1283年1月9日),在柴市(今北京东四北大街府学胡同;一说在宣武门外菜市口)就义。
文天祥遗著有《文山先生全集》。他前期的诗文多酬应之作,比较好的诗也只表现了隐逸的志趣,或带有感伤哀愁的情绪。赣州起兵以后,风格为闭知之一变,诗词散文都悲壮刚劲,感人至深。
文天祥把国家、人民和自己的遭遇,用诗词逐事记录,并且把从镇江逃出元营后的记事诗,编成《指南录》;又将被俘以后所作,编为《指南后录》;在狱中又集杜甫诗句,成《集杜诗》200首,历述“颠沛以来”的“世变人事”,抒发自己的亡国之痛。
他的《正气歌》,历数史书所传各代不畏*、不惜牺牲的人物,表示自己准备随时献出生命的决心,尤为数百年来传诵不绝之作。
5马可·波罗
马可·波罗(1254~1324)MarcoPolo
中世纪意大利旅行家。[阅读文字大则版,请上]威尼斯商人尼柯罗·波罗之子。尼柯罗与其弟马菲奥约于1265年抵上都见忽必烈,并被派出使罗马教廷。1271年夏,尼柯罗兄弟携马可同来元廷复命。他们取道伊利汗国境,沿着古代丝绸之路东来,于1275年到达上都。此后侨居中国17年。
约1291年初与其父、叔从泉州启程走海路回国。1293年到达忽里模子(今伊朗阿巴斯港东)。1295年返抵威尼斯。1296年马可在战争中被俘,在狱中讲述其东方见闻,同狱小说家鲁思梯切诺笔录成书,于1298年完成,通常称为《马可·波罗行记》。
6罗贯中
(1)中国元末明初作家,戏曲家。生卒年不详。名本,字贯中,号湖海散人。生于杭州,祖籍太原。贯中生当元末社会动乱之时,有自己的政治理想,不苟同于流俗,曾参加反元的起义斗争。明朝建立之后,专心致力于文学创作。
(2)罗贯中,名本,原籍东原�今山东东平,寄寓浙江。元末曾作《龙虎风云会》杂剧,并有志图王,以不遇真主,乃退而写历史小说,为死于元亡前一年的宋宗室后裔赵偕字子永�人称宝峰先生的门人之一。所作七十回本《水浒传》在《三国志通俗演义》之前,均成书于明初。其生卒年约1330-1400。
(3)罗贯中(约13……
30—约1400),名本,钱塘人(明郎瑛《七修类稿》、田汝成《西湖游览志》、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元遗民贾仲明(《续录鬼簿》云:“罗贯中,太原人,别号海湖散人,与人寡合,乐府隐语,极为清新。与余为忘年交,遭时多故,天各一方。至正甲辰(至正二十四年,1364)复会。别来又六十余年,竟不知其所终”。用王圻《埤史汇编》说罗贯中是“有志图王者”。清徐渭仁、徐锅绘《水浒一百单八将图题跋》说他与元末农民起义领袖张士诚有关系。清顾苓也说罗贯中曾“客霸府张士诚所”(《塔影图集》)。相传是施耐庵的得意门生,才华出众。
7李成桂
朝鲜太祖(1335年—1408年)在位时间1392年—1398年(1398年—1408年为太上王)
7世纪中期,朝鲜半岛上高句丽、百济、新罗三国鼎立局面结束,新罗统一半岛并由奴隶社会过渡到封建社会。新罗分裂后,10世纪前期王建再次统一半岛,改国号为高丽。
1388年,高丽将领李成桂发动兵变,经几度废立,自掌大权,并于1392年9月28日登上王位,改国号为朝鲜。
李成桂即朝鲜王朝创建者,庙号太祖。太祖在位时,推行科田法,奖励农业,广设学校,交好中国明朝。
李成桂于1398年逊位于儿子,1408年去世。
8陈友谅(1320年—1363年)
年轻时曾为县吏。元末农民战争爆发后,参加徐寿辉、邹普胜、倪文俊等人领导的天完红巾军,初为簿书掾,后以功升元帅。
元至正十七年(1357)九月,倪文俊谋害徐寿辉未成,逃奔黄州,陈友谅乘机袭杀倪文俊,并其部众,自称宣慰使,随后改称平章,掌握天完实权。
至正十九年九月,陈友谅杀害了在反元战争中功劳卓著的天完将领赵普胜。同年十二月,杀徐寿辉左右侍臣,挟持徐寿辉,自称汉王。次年闰五月,杀徐寿辉于采石,自立为帝。
大汉政权建立后,一面继续进行反元战争,一面把军事重心放在对邻境朱元璋部的战争上。
陈朱之间的战争是封建统一战争,前后进行了三年多,历龙湾(至正二十年闰五月)、江州(二十一年八月)、鄱阳湖(二十三年夏)几次重大战役。大汉将士多数是天完旧属,对陈友谅的篡权夺位深为不满,在战争中相继倒戈降朱,使陈友谅接连败北。
二十三年八月,陈友谅在鄱阳湖中流矢身亡。
9张士诚(1321~1367)
中国元末割据江浙一带的武装首领。小名九四。泰州白驹场今江苏大丰西南白驹)人。出身盐户,以操舟运盐为业。至正十……
三年(1353),在红巾军起义影响下,与其弟士义、士德、士信及李伯升等18人,杀富户,招集盐丁,起兵反元,攻克泰州,连克兴化、高邮,拥众万余。十四年正月,据高邮,称诚王,建国大周,改元天佑。九月,元中书右丞相脱脱统大军攻高邮。由于临阵易将,元军大乱,张士诚乘机出击,大获全胜。高邮战役是元末农民战争的重要转折。后张士诚渡江南下,与朱元璋开战,张士诚败,投降元廷,封为太尉。此后继续与朱元璋争夺地盘。他乘北方红巾军失败、朱元璋与陈友谅大战之机,扩展地盘,势力南抵绍兴,北逾徐州,达于济宁,西达汝、颍、濠(在今安徽凤阳东北)、泗(在今江苏盱眙北),东至海,拥兵数十万。
二十三年九月,张士诚自称吴王,以张士信为江浙行省左丞相,不再输粮至大都。二十五年十月,朱元璋灭陈友谅汉政权后,开始全面进攻张士诚。二十七年九月,平江(今江苏苏州)城破,张士诚被俘至应天(今江苏南京),自缢死。
10朱元璋
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
(1328~1398)
明太祖朱元璋,汉族,明王朝的开国皇帝。原名重八,后取名兴宗。濠州(今安徽凤阳县东)钟离太平乡人,少时穷苦,一度入皇觉寺当和尚。25岁时参加郭子兴领导的红巾军,郭死后统率郭部,任小明王韩林儿的左副元帅。接着以战功连续升迁,龙凤七年(1361)受封吴国公,十年自称吴王。
元至正二十八年(1368),在基本击破各路农民起义军和扫平元的残余势力后,于南京称帝,国号大明,年号洪武,建立了全国统一的封建政权。
11朱棣
明成祖朱棣(1360~1424)。明朝第三代皇帝。明太祖朱元璋第四子,生于应天(今江苏南京)。洪武三年(1370),受封燕王。曾居凤阳,对民情颇有所知。十三年就藩北平(今北京),多次受命参预北方军事活动,两次率师北征,加强了他在北方军队中的影响。
朱元璋晚年,太子朱标、秦王朱樉、晋王朱樉先后死去,朱棣不仅在军事实力上,而且在家族尊序上都成为诸王之首,
朱元璋去世后,继位的建文帝朱允炆实行削藩,朱棣遂于建文元年(1399)七月发动靖难之役,四年六月攻入南京,夺取了皇位。次年改元永乐(1403~1424)。
12朱允炆
明惠帝朱允炆(1377~1402)史籍称为建文帝。性寡断。
洪武三十一年(1398)明太祖朱元璋死,由皇太孙朱允炆继位因深感籓王坐大,决定削籓。
建文元年,燕王朱棣(后来的明成祖)藉此起兵反抗,其……
实是不满明太祖传孙不传子。是长期以来皇室内部争权夺利斗争的总爆发。
惠帝原来是一个想有所作为的皇帝,感到太组时过于严猛,因此想在削籓集权的同时,施行「仁政」。但他却「仁柔少断」。他倚重黄子澄,齐太和方孝孺三个迂儒,导致失败。
失败后在宫中**而死,年二十六岁。
一说他「由地道出亡」,改装为僧,自后浪迹于滇,黔,巴,蜀间。
13朱祁镇
明英宗(1427~1464)
中国明代皇帝。即朱祁镇。1436~1449年,1457~1464年在位。年号正统、天顺。
明宣宗长子。9岁即位。初大事权归皇太后张氏,以累朝元老杨士奇、杨荣、杨溥主持政务,继续推行仁宣朝的各项政策,社会经济也有所发展。
正统元年(1436),遣侍郎何文渊、王佐,副都御史朱兴言督两淮、长芦、浙江盐课,钦差巡盐自此始。张氏死后,三杨去位,宠信太监王振,振遂广植私党,启明代宦官专权之端。
十四年(1449),瓦剌入犯,听从王振之言亲征,抵土木堡兵败被俘。
景泰二年(1451)被释回京,软禁于南宫。
八年,武清侯石亨等乘景帝病重发动兵变,迎英宗复位,改年号天顺。杀抗击瓦剌的功臣于谦等,重用石亨、宦官曹吉祥等人,政治更加**。他在位期间,土地兼并严重,内有叶宗留、邓茂七农民起义,外有异族侵扰,英宗未有任何建树。
14朱祈钰
明代宗(1428~1457)
中国明代皇帝。即朱祁钰。1450~1456年在位。年号景泰。
明宣宗次子。明英宗弟。英宗即位后,封王。
正统十四年(1449),英宗在土木堡被瓦剌俘获。九月兵部尚书于谦、吏部尚书王文等主持防务,立朱祁钰为帝(即明景帝),遥尊英宗为太上皇帝,立英宗之子朱见深为皇太子。
景泰二年(1451)英宗被释回京,被代宗软禁于南宫。次年,废太子见深,立己子见济为皇太子。
在位期间,任用于谦等人,安定社稷,励精图治。派人分行天下,考察官吏。重视农业生产,诏天下镇守、巡抚督课农桑,减赋息民。多次击败瓦剌,后瓦剌入贡,边境得安。
八年,代宗病重,武清侯石亨、副都御史徐有贞等迎英宗复位,发动夺门之变。废为王。以亲王礼葬金山。
15于谦
于谦(1398~1457)
中国明代将领,明保卫京师之战的军事统帅。字廷益。钱塘(今杭州)人。永乐十九年(1421)进士。宣德元年(1426)任御史。宣德五年升兵部右侍郎,巡抚山西、河南,整顿军备。
……
正统十三年(1448),升兵部左侍郎。
次年秋,明京军主力在土木堡之战中溃败,英宗被俘,蒙古瓦剌军乘胜进攻京师(今北京)。
在此关头,于谦反对迁都,力主抗战,升任兵部尚书,率军击败瓦剌军,取得京师保卫战的胜利。战后,他首创团营军制,加强边戍,委任名将镇守。主张以战求和,多次击败瓦剌军的进攻,迫使其首领也先释放英宗回朝。
景泰八年(1457)正月中旬,英宗借夺门之变重登帝位。二十二日,于谦遭诬陷被害。后沉冤昭雪,赠太傅,谥肃愍,又改谥忠肃。遗有《于忠肃集》。
16根敦朱巴(格敦朱巴)
一世**喇嘛
格敦朱巴(1391-1474),意为“僧成”,是藏传佛教格鲁派创始人宗喀巴大师的大弟子之一,后藏扎什伦布寺的创建者。后来被追认为第一世**喇嘛。
17也许
也先(1407—1454),又译额森、厄僧等。明代蒙古瓦剌部首领。出身于准噶尔部,姓绰罗斯氏,顺宁王马哈木孙,脱懽子。祖孙世掌瓦剌之政。
正统四年(1439)脱懽死,也先嗣位,称太师淮王,常与明朝有贡使往还。可汗脱脱不花仅以元裔之名为君,不相临制。
正统十四年(1449)大举侵明,在土木之变中俘虏明英宗,并胁裹英宗包围北京城,后被于谦击却,议和,送还英宗,恢复贡市。
此后,他杀脱脱不花,自立为大元田盛(天盛)大可汗,建号添元,设左右丞相及行省,又采取一系列统治措施。但也先的统治为时很短。先是女真诸部起而为乱;后兀良哈因不堪其征敛与骚扰,也起而反叛;内部又因其合兵南侵,利多归于己,而弊则均受,引起部下不满。也先荒于酒色,恃强益骄,致其众日益离心,走散大半。景泰五年(1454)为部下阿剌知院等所杀,瓦剌势衰。据《蒙古源流》载,也先在败逃途中为布库·索尔逊之子巴郭所杀。
18王振
王振(?~1449)中国明代宦官。山西蔚州(治今河北蔚县)人。英宗为太子时,侍于东宫。英宗即位后,掌司礼监,以防备大臣罔上为由,劝皇帝以重典治理。
正统七年(1442),太皇太后死,王振勾结内外官僚,擅作威福。在京城东造豪华府第,大兴土木;逐杀正直官员,陷害忠良。英宗称他为先生,公卿大臣呼他翁父,争相攀附。
十四年,也先进贡良马,王振故意压价,使者含怒而去,致使瓦剌大举入侵。王振挟帝亲征,又邀英宗幸其蔚州宅第,以致耽误行程,行至土木堡(今河北怀来东),被瓦剌兵追至,全军覆没,英宗被俘,王振被乱军所杀。
注明:以上内容,皆来自网上。
最好的手打文字阅读站,提供chm、txt、jar、umd等多种格式电子书下载,欢迎注册会员。
《少林八绝》资料,一些资料(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