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梁波罗真实身高
170cm!梁波罗[3],别名梁仁,1938年12月31日出生于陕西省西安市,原籍广东省中山市,中国内地演员、歌手,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表演系。
1959年参演个人首部电影《向海洋》。1961年主演谍战电影《51号兵站》。2017年获得第16届中国电影表演艺术学会金凤凰奖特别荣誉奖。代表作《沙漠驼铃》《东厂喋血》《都市刑警》《心曲》等。
基本信息
别名 梁仁
出生日期 1938年12月31日
国籍 中华人民共和国
性别
男
出生地
陕西省西安市
民族
汉族
中文名
梁波罗
2. 关于白求恩的电影有哪些
每当北美的枫叶之国在中加关系上刷存在感的时候,相信有些国人就会对这个国家产生有点迷茫的感觉,因为我们始终对这个国家抱有相当深厚的感情。
这份连枫叶国的很多人民都难以理解的感情,有小部分来自于那个说相声的大山,绝大部分则来自于一位牺牲在我国的国际主义战士,白求恩。
我们大多数人对白求恩的印象一部分来自于这张照片,这是著名战地摄影记者吴印咸1939年在晋察冀根据地拍摄的,照片发表前夕白求恩大夫不幸牺牲。
在25年后,吴印咸作为摄影师参加了电影《白求恩大夫》的拍摄,这部电影也是我们对白求恩印象的另一个主要来源。
本文就讲一讲《白求恩大夫》的故事。
一、强强联合群英荟
从1951年开始,关于拍摄白求恩事迹电影的提议就没断过,甚至国际友人伊文思也曾策划过但都不了了之,直到1962年上海电影制片厂和八一电影制片厂同时计划拍摄这个题材,在上海电影局局长张骏祥的主持下,两家电影厂建立了强强联合的摄制组共同拍摄《白求恩大夫》,因此该片几乎是群英荟萃,当时两个电影厂里的很多知名演员都出现在这部电影里,有些甚至就跑跑龙套。
河北本地人村里在片中饰演八路军方军医,他在电影中一度成为白求恩的“对立面”,白求恩因为方军医的技术不过关发了脾气。其实,这是导演组特意加入的戏份,因为白求恩一直在后方工作并不直接和日军战斗,因此电影里缺少矛盾和冲突,为了制造必要的对立面,方军医只好委屈了一下。
英达的父亲英若诚饰演白求恩的翻译童秘书,关键还是因为英老爷子的英语确实很棒,由于童秘书和白求恩始终在一起,因此英若诚的出镜率在配角里超高。
值得表扬的是,该片中英若诚的翻译几乎都是同步的,该翻的地方一定会翻,不像现在很多电影里的翻译就像摆设一样。
杨在葆在片中饰演受伤的战斗英雄徐连长,为了抢救他,白求恩大夫抽自己的血为徐连长输血,这个桥段来自于真实事迹。
据说当年在黄土岭战斗中,战士们知道白求恩到了前线纷纷高喊:冲啊,不要怕受伤,白求恩在后面呢。
“小白鸽”师伟饰演白求恩的助手,当时的师伟已经36岁,但演绎一位二十多岁的年轻护士也毫不吃力
田华也在片中出现过,她饰演一位在游击区坚持斗争的医生。
上影厂的老演员仲星火在片中饰演照顾白求恩的伙夫。
刚刚走红的梁波罗则在片中饰演年轻的医生,他也几乎是一位大龙套。
二、姜昆疑似出镜
说到梁波罗,近些年网络上流行着一个说法,据说梁波罗曾经回忆,当年他和李农在北京房山区寻找《白求恩大夫》里的小演员,偶然碰到一位虎头虎脑的小孩觉得不错,在征求家人的意见后将他带到了剧组出演了片中的儿童团员虎子。
二十年后,有一次梁波罗在演出时遇到了姜昆,姜昆特意感谢梁波罗当年选中自己出演了《白求恩大夫》,为此梁波罗还兴奋地告诉了李农。
现在网络上也有资料认定姜昆曾出演了《白求恩大夫》里的小虎,但笔者认为这个事情可能有点儿出入,因为姜昆在1964年时已经是14岁的少年,而饰演虎子的这位小演员怎么看也是一位儿童。
因此,笔者推测,姜昆可能确实出演了《白求恩大夫》,但并不是这个戏份较多的虎子,可能是另外一个角色,只是后来在影片剪辑中被删掉了戏份。
三、美军上尉饰演白求恩
电影的主角白求恩是一个难点,但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美国人谭宁邦主动请缨出演这个角色。
谭宁邦是美国人,曾在美军中担任上尉,他在1946年随军来到中国,之后投入福利基金会的工作,曾以美军上尉的身份押送大批药品送往延安,沿途一路畅通无人敢挡,换句话说,谭宁邦的事迹本身和白求恩的事迹在性质上也是有共同之处的。
出演该片时谭宁邦48岁,和刚来到中国的白求恩同岁,此外谭宁邦还拥有非常丰富的从影经验,曾在《停战以后》和《林则徐》等电影里出演外国人,他和上影厂很多演员都是老相识老搭档。
电影开拍前,谭宁邦和剧组一起前往部队和河北农村体验生活,他和同事们一起学习医疗技术,到体验生活结束后包括谭宁邦在内的几位主演几乎都可以在手术室里给真正的医生帮忙了。
和电影里的白求恩一样,剧组也给谭宁邦单独设立了不错的待遇,每天的补助比较高,宿舍也是单人的,但谭宁邦和他饰演的白求恩一样也迅速和大家打成一片。
当然,谭宁邦毕竟还是属于业余演员,因此在很多细节上达不到总导演张骏祥的要求,张局长就毫不客气地用英语骂他:你怎么这么笨。
每当这时候,谭宁邦总是自嘲地点点头然后再来一遍,剧组里其他人都不懂张局长骂的是什么纷纷向英若诚打听。
为什么谭宁邦挨骂也不生气呢,一方面他比较敬业,另一方面毕业于美国西北大学的谭宁邦也确实不敢跟毕业于耶鲁大学戏剧学院的张骏祥掰扯。
四、电影之外的白求恩
电影《白求恩大夫》本来有五个单元,其中第一单元讲的是白求恩来中国之前的经历,但在拍摄影片时将这段略去了,因此我们长期以来了解到的白求恩就是一位救死扶伤的国际主义战士。
其实白求恩的身世也很传奇,他祖籍苏格兰,家境优渥,是一个标准的富二代,据说年轻时也喜欢流连风月甚至飞叶子,娶了一位苏格兰贵族小姐当妻子,后来因为他患上了当时的绝症肺结核主动要求离婚。
肺结核病愈后的白求恩开始人生开挂,他在医学上取得了一系列令人瞩目的成就,发明了很多医疗器械,也获得了医学界的认可成为著名胸外科专家。
1936年白求恩赶赴西班牙反法西斯前线,1937年又带领医疗队来到中国,他亲手在根据地建立了卫生学校和卫生所,建立了整套的野战医疗救护体系,因陋就简发明了著名的野战医院装置“卢沟桥”。
电影《白求恩大夫》将白求恩在中国的大部分事迹都拍了出来,唯一的遗憾是没有拍出白求恩曾连续48小时做71台手术的壮举。
白求恩去世后,他的事迹在上世纪七十年代随着中加建交也传到了他的故乡,在中国和加拿大都有以白求恩名字命名的医学院、学校和纪念馆,也都有他的雕像。
本文最后附上白求恩临终前写的最后一封信,虽然看起来絮絮叨叨却催人泪下,笔者相信你看完之后也会为之感动:
亲爱的聂司令员:
我今天感觉身体非常不好,也许就要和你们永别了。
请你给(加共书记)蒂姆·布克写一封信,地址是加拿大多伦多城威灵顿街十号。同时抄送国际援华委员会和加拿大民主联盟会。告诉他们,我在这里十分快乐,我唯一的希望是能多做贡献。
也要写信给(美共书记)白劳德,并寄上一把缴获的战刀。这些信可以用中文写成,寄到那边去翻译。随信把我的照片、日记、文件寄过去,由蒂姆·布克处置。所有这些东西都装在一个箱子里,用林赛先生送给我的那18美金作寄费。这个箱子必须很坚固,用皮带捆住锁好,外加三条绳子。
将我永世不变的友爱送给蒂姆· 布克以及所有我的加拿大和美国的同志们。
请求国际援华委员会给我的离婚妻子拨一笔生活款子,或是分期给也可以。在那里我(对她)所负的责任很重,决不能因为没钱而把她遗弃了。向她说明,我是十分抱歉的。但同时告诉她,我曾经是很快乐的。
两张行军床,你和聂夫人留下吧,两双英国皮鞋也给你穿了。
马靴和马裤给冀中区的吕司令,贺将军,也要给他一些纪念品。
两个箱子,给叶部长;18种器械,给游副部长;15种器械,给杜医生;
卫生学校的江校长,让他任意挑选两种物品作纪念。
打字机和绷带给郎同志, 手表和蚊帐给潘同志。
一箱子食品和文学书籍送给董同志,算我给他和他的夫人、孩子们的新年礼物。
医学书籍和小闹钟给卫生学校,给我的小鬼和马夫每人一床毯子,并另送小鬼一双皮鞋。
照相机给沙飞,贮水池等留给摄影队。
每年要买二百五十磅奎宁和三百磅铁剂,专为治疗疟疾和极大多数贫血的患者。千万不要再往保定、天津一带购买药品,因那边的价钱要比沪、港贵两倍。
请转告加拿大和美国(人民),我十分快乐。最近两年是我生平最愉快、最有意义的时日。
我不能再写下去了,让我把千百倍的谢忱送给你和其余千百万亲爱的同志们。
3. 电影《51号兵站》故事,老戏骨捧红小鲜肉,小老大原型更传奇,还有谁
在江湖行当里比如相声,我们经常会听到顶门大弟子、入室弟子和关门弟子等称呼,同样都是徒弟,之所以给这几位弟子冠名,就是因为他们的身份特殊。
比如关门弟子,曾经侯宝林收徒师胜杰时特意强调这是我的关门弟子,其中有两个意思,一个是我要关山门了,以后不收徒弟了。另一个则是师胜杰足够优秀,优秀到有了他我就不想再收其他徒弟了。
四、小花絮
影片最后,小老大带着军用物资乘船远去,他在船上意气风发的镜头是该片的宣传片封面。
观众有所不知的是,当时的梁波罗事实上非常“狼狈”,拍这个镜头时本来帆船旁边是有一艘巡逻艇作为动力辅助的,由于故障巡逻艇被迫退出,帆船失去动力就跟着水流漂走了。
此刻的船上只有梁波罗一名演员,其他九个人中除了一位船老大剩下八位全是劳改犯。一艘失去动力漂走的船,十个船员八名在押劳改犯,可想而知梁波罗当时的心情,估计比小老大在盘海底时都紧张。
幸亏没发生任何意外,天黑以后帆船漂回了码头,剧组和梁波罗都松了口气。
在该片中有一场重头戏,也就是地下党提钢管那场,本来按照剧本是应该由小老大乔装打扮一番后亲自去提的,毕竟他是主演,而这场戏又是该片两大高潮段落之一。
但等梁波罗贴上胡子戴上眼镜之后,导演觉得他还是显得太稚嫩不像特派员,就算他能演但恐怕观众不能接受,毕竟一眼看去他都是个小开而不像颐指气使又老谋深算的特派大员。
因此导演决定修改剧本,让高博饰演的地下党假扮成特派员去提货,等于把两场重头戏的其中一场安排给了配角,主角此刻反而在码头上闲着。
为此,导演还曾专门找梁波罗谈话,告诉他不是不信任他的演技,主要还是为了观众的感受考虑。
对此,笔者不得不想到现在有些所谓谍战剧悬疑剧的套路,观众一眼都看出来那是女扮男装或者男扮女装,片中所有人愣是看不出来,等到女人把头发一甩就立刻惊呼原来你是假扮的。
这就是拿观众当上帝和拿观众当傻瓜的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