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刻在我心底的名字》电影讲了什么内容
该片讲述了两位高中生张家汉和王柏德之间互相产生了暧昧的情愫,但之后,两人的感情却因为保守的环境被打乱的故事。
20世纪90年代初,两位少年张家汉(陈昊森饰)和王柏德(曾敬骅饰)前往台北,那里的一切冲击着这两个少年的感官。
与此同时,两人的学校宿舍里发生了对同性恋的霸凌,尽管禁忌一一解放,学校也开始招收女生,但同性恋三个字仍如毒蛇猛兽人人唾弃。两个男孩之间原本暧昧的情愫,也因为一个名叫吴若非(邵奕玫饰)的女孩的介入,而就此被打乱 。
评价
《刻在你心底的名字》细腻地刻画了台湾同志在成长过程中面对的酸甜苦辣,是一部能触动观众内心中很多往事的影片,能够唤醒那些深埋在观众的脑海里最怀念的美好记忆,勾起观众刻在心底已久的那个名字。
在导演柳广辉、监制瞿友宁的合作下,该片背后虽有着丰富的时代背景,但所传达的讯息却是放诸全球都能被理解的爱情。摄影师姚宏易的镜头下呈现了浪漫又唯美的爱恋,拍摄出了青春的骚动雾气。
② 昆汀系列电影讲解 |《低俗小说》
《以西结书》二十五章十七节:“正义之路被暴虐自私之恶人包围,怀着慈悲与善意的人皆被庇佑。他们引领弱者通过黑暗之谷,念手足之情,怀慈父之爱。那些胆敢荼毒我兄弟姐妹之人,吾必将其除灭。到那时,他们便知吾为耶和华,吾必复吾仇。”
宗教信仰是贯穿于《低俗小说》整部电影的核心主题,而对生与死、罪恶与仁慈的探讨则是本片视听语言的主要展现方式。
相比于这部简简单单的多线故事来说,《低俗小说》里面所运用的环状结构和章节式分结构叙事两种形式才是故事真正精彩和杰出的地方。
而故事将整个叙述顺序打乱重组,从而形成了一种“插叙”+“倒叙”的手法,将影片复杂化了,但是也在很大的程度上使得影片的结构变的生动和活泼起来。
但是我们再看的时候还是很容易看不懂,不如就在此为大家把顺序重新整理一遍吧。
序幕:饭店抢劫
第一个故事:文森特和马沙的妻子
第二个故事:金表
第三个故事:邦尼的处境
尾声:饭店抢劫继续
这是影片所提供给我们的故事顺序,而如果按照我们平时习惯的顺序的话,故事应该这样排:
第一个故事:文森特和马沙的妻子
第三个故事:邦尼的处境
第二个故事:金表
序幕:饭店抢劫
尾声:饭店抢劫继续
但其实这样并不是严格的顺序,因为在故事的序幕尾声以及三个故事里,还额外掺杂着其他故事,所以,这里所提供的顺序,是建立在将故事大致分类的情况下来进行的。
比如在影片的序幕里,两个人来到了一间公寓,为老板马沙解决麻烦,这一段剧情,就是属于文森特和马沙妻子的那个故事的。
而存在于第一个故事:文森特与马沙的妻子中的关于马沙与拳击手布奇,其实是属于第二个故事:金表里面的。
所以,虽然影片是由三个简单的小故事组成的,但是这三个故事又共同组成了一条主线,虽然本片是三线并行的结构,但是其本身还是在讲一个关于杀人与被杀的故事——也就是说他的主题是一样的。
那上面所说的三条线是那三条线呢?
我们不妨来做一个简单的小解析。
在这部电影中,主要出现了以下几个主要人物:白人文森特和黑人朱尔斯,马沙和马沙的妻子蜜娅,以及拳击手布奇和南瓜白兔两个抢劫犯。
如果我们以人物来划分主线的话,可以有如下的划分法。
第一条线,就是关于文森特和朱尔斯的线,在这条叙事线里面,两人解决了马沙派下的任务,却不得已得处理自己的所造下的麻烦(一场汽车里的血案)。
而文森特这个人又衍生出了这一个整的故事的支线,就是和蜜娅的外出和遭遇。
在电影《杀死比尔》中,也是乌玛瑟曼扮演的女主角。
第二条线就是布奇和马沙之间的利益冲突的故事,也就是“金表”这个故事,故事中,布奇没有遵守约定输掉比赛,逃之夭夭,又因为自己的金表丢失在原住宅里面。
回去取完金表之后不幸与马沙撞了个照面。
之后各种奇遇各种SM...两人居然重归于好了。
难以置信!
第三条线就是南瓜白兔情侣抢劫犯的故事了,这也是我们最容易看懂的一条线。
这三条线几乎串起了影片中所有主要人物的故事,基本上可以说只要把这三条线理清楚了,看懂这个故事就不是难事了。
再说电影的意识形态。
电影采用小说的格式来创造了片段式的影片形式,这本身就是对电影这种媒介的一种新颖的尝试,要知道在过去的电影里,是很少有重组结构或者干脆打乱结构的电影出现的,人们普遍性的认为结构是骨架,一个故事的骨架如果被破坏了,整个故事也会被破坏。
这部电影的成功很大程度上说明了小说的格式和风格同样可以利用在影视这个媒介上面,只不过因为艺术的形式不同,其呈现的方式和风格也会略有差别。
整部片子蕴含了非常浓厚的宿命色彩,而这些宿命色彩如果归结为一句话的话,就是黑人朱尔斯所背诵的关于《圣经》的那段话:《以西结书》二十五章十七节:“正义之路被暴虐自私之恶人包围,怀着慈悲与善意的人皆被庇佑。他们引领弱者通过黑暗之谷,念手足之情,怀慈父之爱。那些胆敢荼毒我兄弟姐妹之人,吾必将其除灭。到那时,他们便知吾为耶和华,吾必复吾仇。”
这是一个关于好人和坏人的故事,但是好人和坏人绝对不是定性的,因为人是一种复杂的个体,人性本身就是多变的,所以也避免不了人物本身的复杂性。
我们所认为的坏人:朱尔斯,到最后决定放弃杀手这个职业,去追求自己心中的净土。
我们所认为的好人:布奇,杀了拳击手和文森特,携款潜逃。
正如影片最后朱尔斯所说的那句话:”这些年来,听我说这话的人(指圣经里的那段话),末日就到了,不过我没仔细想过其中的含义,我以为这是杀人前必须说的话,但是今天早上发生的一些事让我开始反省。现在我觉得,也许你是恶人,而我代表正义,我的枪引领着我通过黑暗之谷。也或许,你是正义之人,而我要引领你对抗这个暴虐自私的世界。听起来好像不错,但这是胡扯。事实上,我是暴虐的恶人,而你是弱者,但我很努力,很努力地想当引路人。赶紧滚蛋吧!
影片想表达的东西可能就是这样一个中立的观点,同时也利用复杂的结构拆借来营造大框架下的旧主题的新演绎。
故事虽然简单,但是其所蕴涵的道理却值得深思,有了这样一个微妙的主题和新颖的故事结构,获得戛纳奖的《低俗小说》,其实是实至名归了。
Pride only hurts, it never helps.
自尊只会伤害你,绝不会帮助你。
来看我影评的人,留下的,我们有缘,离开的我们有缘再见,静静的听我讲完一个故事,看完一部电影,一辈子,就是一部影评那么长。
③ 《山楂树之恋》影片讲解
导演:张艺谋
主演:周冬雨、窦骁
电影类型:剧情、爱情
上映时间:2010年9月16日
影片内容:讲述了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初期,静秋是城市即将高中毕业的学生,她跟随教育革命实践小组到一个名叫西坪村的地方,采集革命故事编写教材。老三等着静秋毕业,等着静秋工作,等着静秋转正,等到静秋所有的心愿都成了真,他们再相约于山楂树下的故事。
2011年,该片获得第30届香港电影金像奖颁奖礼最佳亚洲电影提名。
2018年8月17日,被评为第一届中国双塔山爱情电影周改革开放40周年中国十大优秀爱情电影。
汽车:汽车是贯穿影片始终的意象,在影片中大约出现了五次。公共汽车的意象从功能性角度分析公共汽车是载客的交通工具,这种交通工具具有如下特征:按时按点发车、在相应哪兄的站点停车、在车上的乘客必须遵守共同的乘车规定,就是说只要上了车,到什么地方去,什么时间到,在什么地方停车所有这一切都不由乘客决定,都必须按照公共汽车的行车路线和时间执行。
寓意着影片所揭示的可能就是这样一种被来自于外界刻板定型的规范所禁锢生命力的压抑和泯灭的状态。随着剧情的展开我们的确看到这种来自于社会的刻板定型是怎样压抑了人们鲜活的个性,并最终导致主人公静秋和三哥的爱情悲剧的。这是编剧和导演想要告诉我们的一个残酷的现实(影片一开始介绍:这是一个发生在文革时期的真实的故事)。
山楂树:苏联在五十年代有一首流传很广的爱情歌曲《山楂树》,这首歌曲在当时的中国年轻人中也广为传唱,人们唱着它投入到如火如荼的生活和建设工作中,同时也经历着如开满白花的山楂树一样纯洁的爱情,它的旋律几乎代表了那个时代爱情和幸福的情愫。后来随着中苏关系紧张化,特别是到了文革期间所有的苏联歌曲都被禁止传唱,尤其表现爱情的歌曲更被列入靡靡之音的行列。
这时候山楂树便从“爱情树”变成了“英雄树“,从开白花变成了开红花。山楂树这个象征爱情的树,就在这样的说教中变成了“英雄树”、“革命树”,并且写进教材代代传承。当镜头从山楂树下拉远的时候,会发现:山楂树长在一个小山坡的旁边。就好像是一座坟墓!那么这个时候影片的主题也就显现出来了,这是一部描写爱情如何一步步走向死亡的影片,而且李陵袭这种死亡是教条说教的必然的结果。
电影反映的是静秋和三哥之间两个人的爱情故事,但是导演却在这里把关于三角恋的歌曲放在影片中呢?这一现象中是否隐含着某种必然性。
如果存在必然性,那么主人公静秋、又或者三哥到底是在和谁谈三角恋?或者说在静秋的内心是否存在着类似三角关系的冲突,而是否恰恰就是这种冲突才演绎了这场爱情的悲剧呢?
静秋内心两个山楂树版本的冲突
如果说山楂树象征静秋,公共汽车象征压抑生命力的汪孙刻板定型(以老师为代表),唱歌的三哥象征唤起静秋生命力的媒介。那么《山楂树之恋》这部影片就是主人公静秋潜意识编织的一个梦。
影片一开始大家来到山楂树下的时候,老师开始讲解着山楂树的故事:很多烈士都在这棵山楂树下牺牲……。此时,静秋的心也被染成了“革命的红色”。在这里给我们呈现的是各种模式化的知识一点点被植入到主人公的头脑中,并且变成了主人公自身一部分的。在山楂树下老师津津有味地讲着烈士和山楂树的故事。学生们怀着崇敬的心情聆听着、记录着,村长说:“都这么说哩”,静秋用敬仰的目光望着山楂树……,象征“正确”的“革命的山楂树”即革命的静秋被植入到她的内心,于是她跳“革命”舞蹈,做“革命”工作,伤自己的脚,看着妈妈被“革命”的人欺负只能偷偷流泪。她的情感被这种模式化的刻板定型压抑了下来。
后来当静秋听到帐篷里传来的《山楂树》的歌声的时候,她第一次听到了关于山楂树的另外一个版本——爱情版,也是在这个时候她的内心涌动的情感被激活了,那是一种来自内心深处的不可阻挡的生命的涌动。她不再像以前那样专心写文章,心已经被三哥所牵动。这是在青春期的女孩身上常见的悸动。
但同时两个版本在她内心的冲突也开始了。在山楂树的意象中,她就是山楂树,但关于山楂树的解读有两个版本:革命版和爱情版,这个时候也就产生了“两个”静秋,他有两套价值系统,她要在这两个版本中进行选择。作为“革命”的静秋,要摒弃各种缠绵的卿卿我我的“小资情调”,发挥敢于牺牲、不怕苦累的精神,不犯任何错误,才能不被开除;作为“爱情”的静秋,就要大胆地不顾各种阻力地去追求自己的爱情和幸福。这两个版本的冲突形成了静秋的内心三角恋的关系。
“……我到底该选哪一个?
到现在我们三人还徘徊在山楂树旁……”
这种关系可以看做是一边是没有情感连接的“社会刻板定型的父亲”(老师代表)一边是有情感连接的男人(象征她心目中的亲生父亲),静秋内心真实的需要是选择“爱情”,被植入的模式化刻板定型选择“革命”,内心的两种力量要进行抉择。
静秋的父亲在影片中一直作为一个没有出镜的重要角色存在着。他虽然没有出镜,但他的影响无处不在。他的作用是通过静秋的妈妈和社会规范的代表——老师来实现的。妈妈因为“被情感冲昏了头脑”而选择了爸爸,从而留下了“深深的痛”。俗话说“男怕入错行,女怕嫁错郎”,这两项被爸爸妈妈占全了。爸爸年轻时被打成右派,政治和事业的生涯丧失殆尽,妈妈也因此受到牵连。所以妈妈痛心地说:“一步错步步错”。
影片中父亲缺位的原因被归结为社会的原因,但从心理动力学角度分析,是一个强势的母亲赶走了父亲,这相当于一个强势的单亲母亲抚养长大了自己的女儿。母亲对父亲的不认可会让女儿失去与父亲建立连接的可能性,以至于后来会影响女儿对恋爱对象的选择,影响女儿的婚姻生活。在强势母亲的控制下女儿会把母亲对父亲以及对自己的看法内化为自身的一部分,并和自我一极相对立而存在,从而形成两价人格:一极是母亲的要求,一极是自我的需要。在这种两价人格的冲突中母亲极往往起着支配作用,占据着统治地位。
母亲为了不让女儿错下去,她便对女儿严加控制,在工作上决不能让女儿犯父亲一样的错误,在情感上决不能让女儿犯自己那样的错误,这种控制压制了静秋的鲜活的生命力。
在母亲的控制下“两个不能”被深深植入到静秋的内心,并在她选择的关键时刻起作用。譬如她和三哥偷偷的展开一段秘密恋情后,他们始终“没有抱过、没有亲过”
这“两个不能”意味着什么呢?
不能像父亲一样,意味着对父亲的否定,不能和父亲建立深层的连接。这给女儿带来的深深的心理困惑是:我该找一个什么样的父亲呢?我该去爱一个什么样的男人呢?没有答案。
不能像妈妈这样被情感冲昏头脑,意味着不能有情感,不能感情用事。
如果说父爱是理性的源泉,母爱是情感的源泉,那么这“两个不能”实际上是剥夺了女儿做人的权利。这一点在影片中都有体现:老师说山楂树开红花,静秋就信以为真,甚至都没有强烈去验证的想法(理智剥夺);和三哥交往中的退缩(情感压制)。那么就只能做一个机器,每天做着自己都不清楚的事。父亲的缺位导致的结局就是被另一个过渡客体所替代,这个客体就是社会规范,在影片中以老师为代表。老师很关注静秋的思想变化,告诉她要经得住考验,要和父母划清界限,在革命的大熔炉里锻炼自己,于是静秋便主动要求利用假期参加操场建设,以致脚被石灰烧伤。静秋的父亲以一种不在的方式存在着,以一种变形的方式存在着。
三哥的出现开启了静秋另一个内心世界,即情感的世界。其实三哥在潜意识里是她亲生父亲的代表,在那里有一套与老师代表的社会规范“格格不入”的价值系统,三哥可以唱被禁止的歌曲,可以大胆地追求爱情,可以和静秋穿着泳装游泳,可以让静秋坐在自行车前面带着她狂奔,可以当着静秋妈妈的面给她洗脚,这一切都是静秋内心向往但又从未体验过的。
但是,静秋内心被内化的妈妈的“两个不能”和山楂树的“革命版本”的双重力量太强大了,三哥患白血病去世了,“爱情版本”的山楂树夭折了,静秋的梦也做完了。
梦醒之后,静秋又来到了山楂树下,茂密的山楂树却白花开满枝头
三哥说:不管它开白花还是开红花,
它的果实是红色的!
那么我们已经知道了谁是最勇敢最可爱的那一个!
这三个镜头的组合展现出两人思想斗争的过程,最终丢弃了木棍而手牵手。
④ 过年这部电影主要讲了什么故事
《过年》影片中,忙或镇活了大半年的父亲(李保田·饰)除夕夜前回到北方老家,母亲(赵丽蓉·饰)出门迎接,一番互慰,老两口准备好了晚饭,拥有5个孩子的老两口,这个时候只能在暗戳戳的灯光下,形影相吊的依存。
外面的炮竹声四起,老爷子看着老太太心情不好,从裤腰里拿出了半年的劳动成果10000块,交给老伴。虽然这么多钱,让老伴脸上有了一阵笑颜和感动,但是老太太话还是说出了一些问题,老太太哽咽着:“程子,我没白疼你”。
可见老爷子不在家的时候,老太太一直是自己在家一个人,照顾着自己,后来老爷子给老太太拔火罐,问他不在时候怎么办,老太太说了一句挺着呗,也反映了这个问题。
老爷子闷愤地抽着烟对孩子没有回来的事情怒指:“不回来就不回来,就咱儿两个,也能过个热闹年!”这个除夕夜,两个老人挽手在大街上,看着别人家团团圆圆的放炮庆祝,老爷子也买了几个。
第二天大年初一,这一年出奇的团圆,五个孩子都带着自己的家庭回来了,其中二姐当年和二姐夫私奔出走,几年未回来,今年也回来了。这些人回来都各自怀着自己的目的和隐情。
二儿子(胡亚捷·饰)在京读研,这次回来还带回了自己的女朋友,年轻、漂亮、时尚,家世还好。他回来的还有一个目的:为了明年的调研行动,向父母要一笔赞助。老爷子是一个传统、保守、甚至有些顽固的人,二亩乎儿子带女朋友回家这个举动让他很不高兴。
大儿子(六小龄童·饰)是一个老实、内向的教师,懦弱的性格,让他非常惧内,而他的媳妇王梅(丁嘉丽·饰)则是一个泼辣,又势力的商场售货员。去年的年节,王梅就在饭局上闹了一个翻脸,掀了桌子,以至于这一年都没有再回来过。这一次回来也是听信而来,公公挣了钱,又盯上了老太太戴了40年的金戒指。
大姐(王丽云·饰)和大姐夫(葛优·饰),两人感情不好,大姐夫常年拈花惹草,全家都以为是大姐怀不上孩子,其实是大姐夫逼着大姐把孩子打掉。大姐夫在吃团圆饭的时候,因为致情人怀孕,情人的家里找上了门。他们回来的目的也是为了向家里要钱。
小儿子最没有出息,没工作,没挣钱,除夕夜带着女朋友去城里看了一夜的电影,白天匆匆而归,还打着的士回来的。回来的第一时间就是补觉,保守的老爷子坚持不让他们睡觉一个屋里,即使他们初三就要结婚。
他要钱是最明显的,搞了一个捐助箱,之所以如此无所顾忌,是因为他认为当初是他把机会让给二哥,才让他沦落今天这步田地。
最后回来的是当初和大川私奔的二姐,本以为大川是个不着调的人,老爷子又听了大姑爷的闲言碎语,这种印象更深,可是回来之后,发现不是那么回事。
大川这个人踏实敢干,有能力,有责任,闯出了一片天地,目前是这个家里的最有实力的人。可是这也让这个老父亲觉得自己的地位权威受到了伤害。
当最后这顿饭进行的时候,自己的孙子拜年的时候,向二姨夫要带四个人头的大票,大嫂势力地向着老二女婿敬酒,二儿子向老爸提出借1000块,小儿子不断的想搜刮钱,大川提出自己一力承担了。老爷子便去给他们准备了这一道硬菜,那辛苦挣回来的10000块钱,赫然出现在餐桌上。
不多时大姑爷被情人家的人叫了出去,小儿子看到事情始末,又听见女朋友说大姐夫曾对她动手动脚,便在冰天雪地里撕扯起来。
老大憋屈了半辈子,这一回终于借着酒劲,冲着媳妇发泄出来,而王梅又把去年迅团悉的一幕上演,砸了镜子,掀了桌子。这一次团圆彻底变成了闹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