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高分求 一部 关于黑人音乐家的电影
是不是《灵魂歌王》啊
剧情简介:音乐传奇的传记
这是一部传记影片,介绍了黑人灵魂乐歌手雷·查尔斯(Ray Charles)传奇的一生,刻画了这位灵魂乐之父那常人难以想象的坚强意志和美丽心灵。
这部传记片真实地再现了这位著名音乐人的一生:雷·查尔斯出生在一个贫穷的美国乔治亚州的小镇上,但贫困并非他唯一的磨难,七岁时,他又因青光眼而导致双目失明。但雷继承了自己单身母亲的坚强,她鼓励自己的孩子坚持自己的信念。在佛罗里达州一家残疾人学校,聪明的查尔斯很快学会了用盲文“阅读”乐谱,并且依靠自己的勤奋和音乐上的天分开始了音乐创作。
仅仅在少年时期,查尔斯就熟练掌握了多种乐器的弹奏,尤其是在钢琴上,他的天赋带着他达到了许多视力正常人都无法达到的高度。在母亲去世之后,15岁的雷·查尔斯辍学来到西雅图,开始了在南方的巡回演唱,他的演出获得空前的成功,他也自此走上了耗尽自己一生的对音乐的不懈追求。
60年代,雷在音乐上获得突破。他成功地将乡村、爵士、管弦和教会音乐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创造出一种别人无法模仿的独特个人风格,这种优美音乐逐渐获得了世界音乐界的认可,他也被看作是一个音乐上的奇迹。他的唱片开始热销并且有多只单曲登上了排行榜,他获得邀请开始了第一次在欧洲的个人演唱会,并且将各种不同类型的音乐融合并将它们的魅力不断发扬光大。
除了在音乐上掀起了对既有的欣赏方式的革命,雷·查尔斯也是一位坚持反对种族隔离制度的斗士。他支持和提携年轻的黑人音乐家,捍卫自己和其他黑人的权利,他铿锵有力的话语击退了无数种族歧视者的眼光,他正直高大的身影也鼓舞着一大批青年艺术家奋勇先前。
Ⅱ 黑人弹钢琴遭歧视的电影叫什么
黑人弹钢琴遭歧视的电影叫《绿皮书》
《绿皮书》是一部由彼得·法拉利执导,尼克·瓦莱隆加担任编剧,维果·莫滕森、马赫沙拉·阿里和琳达·卡德里尼等主演的电影,[1]于2018年11月21在北美上映,2019年3月1日在中国内地上映。
影片改编自真人真事,讲述了保镖托尼被聘用为世界上优秀的爵士钢琴家唐开车。钢琴家将从纽约开始举办巡回演奏,俩人之间一段跨越种族、阶级的友谊的故事。
2019年,获第91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影片奖、最佳原创剧本奖,第76届金球奖电影类最佳音乐/喜剧片奖。
Ⅲ 有一部电影好像叫叫白皮书还是蓝皮书了,有关一名黑人钢琴家的,叫什么来的
《绿皮书》
《绿皮书》是由彼得·法拉利执导,维果·莫特森、马赫沙拉·阿里主演的剧情片,于2018年9月11日在多伦多国际电影节首映;2019年3月1日在中国内地上映。
该片改编自真人真事,讲述了意裔美国人保镖托尼,他被聘用为世界上优秀的爵士钢琴家唐开车。钢琴家将从纽约开始举办巡回演奏,俩人之间一段跨越种族、阶级的友谊的故事[3]。
Ⅳ 一部欧洲动画片讲黑人弹钢琴叫什么名字
感觉像某个游戏 deemo
Ⅳ 《心灵奇旅》获得最佳动画长片奖,这部动画主要讲述的是什么
由皮克斯动画制作的《心灵奇旅》获得了最佳动画长片奖,同时还获得了最佳原创配乐奖项;而这个动画电影讲述了一直想要成为爵士钢琴家的男主乔伊·高纳和厌世灵魂22相遇,然后两个人一起携手回到现实生活找寻生命的意义;故事无非就是将梦想跟生命的意义相结合,虽然这是很多动画都讲述的主题,但是皮克斯动画公司更加擅长讲梦想,从生活中最平凡的小事中体现,让观众们更能够体会,并且这不是第一次皮克斯制作关于音乐和梦想的动画电影,在之前的《寻梦环游记》也是关于音乐与梦想的动画电影。
这部动画电影是通过音乐讲述人生,让我们知道即使自己不能够实现自己的梦想,但是我们可以无限接触我们的梦想,就像男主一样即使这么多年过得并不如意,但是他们朋友给了他一个机会就会立马握住,并且在他收到朋友邀请的时候,也面临职业转正的状态,但是他还是选择了梦想,所以说面对梦想我们一定要勇敢去尝试,还有就是一定不要中途放弃。
Ⅵ 海上钢琴师中黑人钢琴高手的扮演者是谁
劳伦斯·威廉姆斯【Clarence Williams】在《海埋迟含上旦悔钢琴师》中弯笑饰演了Jelly Roll Morton
Ⅶ 绿皮书的男主角会弹钢琴吗
绿皮书的男主角会弹钢琴,但是在剧中并不是他本人弹的。男主角马赫沙拉·阿里出演此片前学习了3个月的钢琴,但是在电影中听到钢琴演奏是由著名的钢琴家克里斯·鲍尔斯弹奏,通过现代科技合成的。
电影《绿皮书》的导演是彼得·法拉利,由马赫沙拉·阿轿姿里和维果·莫特森共同主演。首映的时间是2018年9月11日,在中国上映的时间是2019年3月1日。这部电影由真人真事改编而成,讲述了世界上最优秀的爵士钢琴家唐(维果·莫特森饰演)聘请保镖托尼(维果·莫特森饰演)做司机,从纽约开始举办巡回演奏
钢琴家唐是黑人,受过高等的教育,文化程度很高,钢琴水平造诣高,他表面上受到上流社会白人的欢迎,实际上却没有受到过平等的对待。托尼是一个种族歧视者严重的白人,生活所迫做了唐的司机,在种族隔离严重的南部地区,俩人经历了不少困难,最终成为了朋友。
绿皮书电影里面的钢琴演奏,得到了广大网友的好评,而男主马赫沙拉·阿里也的确为出演这个角色也特地学习过,但也不可能一下子就成为钢琴天才,偶尔用一下“替身”表演改帆谨核基也是为了让电影更加地完美。
我们在欣赏电影的同时也听到了非常好听的钢琴曲,这也是人生的一大享受。而且绿皮书这个影片在奥斯卡收割了最佳原创剧本、最佳影片、最佳男配3个奖项,真的非常值得一看。
Ⅷ 海上钢琴师中饰演斗琴的黑人演员名字
演员比樱友尔.纳恩Bill
Nunn
饰演
黑人兆脊爵士乐钢琴家族颂渗Jelly
Roll
Moton
Ⅸ 海上钢琴师
朋友夫妇旅游归来,约好了吃饭看电影,所大伍神以特意临下班前用思维导图简单做了一下当日影片攻略,准备吃饭时两家讨论一下看哪部电影?几点钟的适合?结果大家说既然你做了攻略,你选择我们执行就好了。
于是朋友请客吃饭后,一起去看了我选的这部意大利影片《海上钢琴师》,看过之后惊觉怎么与第二天要去开发区图书馆,分享马华兴老师的《思维破局》中提到的行动改变模型(扩张-跳跃模型)竟然如此的相似。
这个模型中的内容是利用心理学知识,将人们对于外界的认识分为舒适区、拉伸区(也称学习区)和恐慌区三个区域。
舒适区:我们对这个区域里的人和事非常熟悉,做起事来也得心应手,在这个区域里,我们感觉很舒适,但是能够学到的东西很少,进步很缓慢。
拉伸区(学习区):这是一个我们很少涉足的区域,里面充满新奇的事物,在这里我们可以充分地锻炼自我,挑战自我。
恐慌区:顾名思义,这是一个会让我们感到忧虑、恐慌的区域,在这个区域中的事物使我们不堪重负。
《海上钢琴师》中的这位天才钢琴师(黑人养父称他为1900),被父母生下后抛弃在一艘行驶在海上的游轮中,放在船舱里一架钢琴上的一个摇篮里,有可能他的父亲或母亲是一位杰出的钢琴师吧!
总之他天生就有弹钢琴的天赋,而且无师自通。他生在海上,长在海上,到了20多岁也从没踏上过陆地一步。在海上、在轮船上,他为住在上等舱位的贵族们弹奏热情激昂的舞曲,甚至常常调皮地在弹奏中,突然随意地变调,最终把整个乐队的合奏曲演变成了自己的钢琴独奏会,让整个乐队就此歇菜,无论是乐队的成员还是贵族们都为他那有灵性的钢琴演奏所折服,没有人去制止他这个不合常规的举动。
他甚至还会为中等舱位和下等舱位的游客弹奏那些给人以希望和温暖的乐曲。而且这些优美的钢琴曲都是即兴发挥的曲目,没有一首是看乐谱弹出来的。他是整个游轮和海上的有趣生动的活泼精灵。
正如他自己所说:他能掌控整只游轮,从船头到船尾,包括每趟游轮中的2千名乘客,选择在海上生活就是他的舒适圈,听着大海的声音,任创意的思绪四处飞舞,随心弹奏着大家从未听过的曲目,88个黑白键盘在他手中划出最美的旋律,他很享受这样可以任他所调配的生活。
忽然有一天这种可掌控的生活似乎被打破了,当他透过船舱的窗户,看到了窗棂上映衬着One girl的那双棕色眼睛,看见她似笑非笑的面容和似启非启的双唇从窗上划过时,时间仿佛在刹那间停止了,因为他的爱情降临了。
他眼中流淌出爱慕的光芒,不断地追随着窗外那个美丽的身影,手橘段下的琴声也变得悠扬舒展、轻柔缓慢、声声传情、情意绵绵。为此他走出极少离开的船舱,冒着大雨来到甲板上,想把自己人生中第一次录制的唯一一个钢琴曲的唱片作为礼物送给This girl,为突破自己的内向性格,甚至对镜练习搭讪泡妞的技巧,深夜还来到女寝船舱,挨个床铺寻找那位心仪中的One girl,偷偷为睡梦中的她献上自己的初吻。
这些人生中的第一次尝试都表明了钢琴师1900想突破自己的舒适区进入到学习区里,然而所有的这些尝试无非还是在他所熟悉的环境里。因为船靠岸了,One girl要下船了,如果想继续追逐自己心中所爱,就要像美人鱼一样果断地离开自己所熟悉的大海,到陆滚亏地上去,到自己爱人所在的区域,去拥抱更多的不确定性和体验更多的不适。
自女孩下船走后,他沉默了数日,想了又想之后,终于有一天宣布要离开游轮和大海,到陆地上去追寻所爱。于是在大家的祝福和支持下,他第一次走下了甲板,当走到连接着船与地面的半空悬梯中央时,他驻足眺望着眼前高耸入云的成片楼房,无边无际,喧嚣繁华,街上车水马龙,人来人往,让他顿生敬畏,不愿再迈出一步。
于是他转头又回到了他所熟悉的、舒适的游轮上,又回归到以往与钢琴共鸣共舞的日子。直至最后破船要被炸毁,朋友劝他下船一起去过新的生活,但他依然毅然地选择与破船共亡的命运。
我为这位天才的钢琴师惋惜不已的同时,也很想告诉他没必要一下子从舒适区(海上)走到恐慌区(陆地),可以尝试着先下船到陆地上走走,看看,找到那位女孩,与她约个会(毕竟女孩临下船时还主动亲了他),哪怕一起呆上1小时,2小时,1天~~~看看陆地是否真如他所想象的那么恐怖和不适,看看爱情的力量是否能帮他战胜一切困难?如果仍如他所顾虑的那样,那时再返回船上也不晚啊!为什么要拒绝进入学习区(下船体验)呢!甚至最终付出生命的代价,这样沉重的抉择太轻率了也太不值得了。
然而我所理解的钢琴师1900不下船的这个抉择真的不好吗?真的不值吗?按照马华兴老师所说的决策方法:用故事引出内心的想法。
假如说钢琴师1900面临着两项选择,A项:留在海上生活;B项:到陆地上生活。其中B项选择能给他带来的最好情节是:钢琴师1900来到了陆地,作为钢琴手依然被大家所追捧和喜爱,录制了很多的钢琴曲唱片,给他带来了诸多的金钱和无上的荣誉,就像特意来船上跟他挑战对决的那位爵士乐发明家、著名的黑人钢琴手一样,趾高气昂地手持雪茄,戴着金项链、钻石戒指,镶着金牙,众人前呼后拥着,媒体荧光灯无时无刻不聚焦在他的身上,虽然钢琴“表演”得不错,完全符合世俗的口味,但似乎缺少了些空灵清澈的神韵,自然流动的天然韵味。钢琴表演所得,可以让他买上大房子,甚至买上别墅,娶了那位心仪女孩为妻,拥有5个天真可爱的孩子,当朋友来访时,他的妻子可以奉上她自己亲手制作的美食,获取朋友们的赞赏之语和欣慕之情~~~~
然而这一切真的是钢琴师1900所追寻的天命吗?物资生活富足了,而钢琴声变得空洞了,缺少了灵气,他的爱情几年之后在平凡世俗的生活中仍然会一直保鲜吗?就如《牧羊少年奇幻之旅》中,通晓世界之声的炼金术士对牧羊少年所说的那样:第一年你和少女很幸福地生活着;第二年征兆提醒你要去追寻自己的天命,你无视这一切,依然沉浸于这样平凡的生活中;第三年你会开始整日整夜地徘徊着,似乎感觉生活中缺少些什么,而少女将成为世上最忧伤的女人,因为她知道是她中断了你前进的路,你们虽然仍然相爱着,但你的心已不在安定了;第四年预兆终将放弃你,因为你始终不理会它,于是你就像无魂的幽灵一样在凡俗中游荡着,焦虑着,恐慌着,因为你明白自己没有完成天命,但那时再想去做,已经为时晚矣。最后炼金术士对牧羊少年说:爱情从来不会阻止一个男人去追寻天命,如果阻止,一定因为那不是真正的爱情,不是用宇宙语言表达的爱情。
而A项选择毫无疑问,不论何时都完全是遵循钢琴师1900他自己的内心,与丰盈的灵魂一起产生共鸣。正如他跟来破船上劝他下去的朋友所说那样:即便被炸药炸掉了左手,即便上帝给他配备了别人的右手,他依然能奏出心中最美最新的曲目:因为给他灵感的游轮碎片和咆哮着的大海,都是他赖以生存的熟悉环境,在令他安心的人生主场中,在自己热爱的领域中,展示着自己擅长的技能,留给世人最美的旋律,在他的人生中没有比这更幸福更有价值感与成就感的事了。
所以钢琴师1900选择与船共亡绝不是我这样的凡夫俗子所能理解的,因为他知道当心中有爱的时候,就能化成天地万物中的任何一种。而且每种物质只发挥其作为唯一物的独特作用,万物也因此合成一曲和谐美妙的交响乐。
为此我唯有在心中默默地祝福他:在天国中仍然能弹奏着上帝之音,荡人肺腑,撼人心魄,漫向天际,经久不衰。
Ⅹ 海上钢琴师
看完《海上钢琴师》,我脑子中回荡着如下几个词:被遗弃、孤独、安全感、依恋。那就权当是此文的关键词,顺着它们一一道来吧:
1、被遗弃
首先说说Danny Boodman T.D. Lemon 1900的名字由来吧,看过电影的朋友应该都知道,Danny Boodman是收养小男孩的黑人的名字,T.D. Lemon是小男孩被遗弃的时候放在了一个盒子里,盒子上写的T.D. Lemon,而实际上,仔细看看就会发现,那盒子就是一个装柠檬的盒子(这在之后小孩子念报纸的时候也被提到了),可见,被遗弃的时候,他的父母是多么匆忙,多么不珍惜。而1900是孩子的出生年(也是被遗弃的时间,当然也是被收养的时间)。
这中间有什么和心理学有关呢?
心理动力学派认为,孩子从在母亲肚子里的时候就是有感知觉的,能与母亲有一种连接,而这种连接也会影响着孩子以后的“客体关系”。同时,在儿童期就有被遗弃的经验,这对孩子的“客体关系”影响极大,直接影响着之后的“安全感”和“依恋关系”。也就是说,这种被抛弃的感觉婴儿是能感受到的。
虽然,非常幸运的,被一个好心的黑人工人收养,并悉心照顾(在他能力范围内),并教育他。这对孩子的“依恋关系”的形成起到了一个很好的补充作用。也让他感觉到了,这世界还是有点安全的。
但,不幸很快又降临了,黑人工人因工伤去世了,当时“1900”才8岁,对于孩子来说,无法理解“死亡”这个概念,所以,在内心中又会遇到“被抛弃”的感觉,而这感觉看似是很熟悉的。
再拉到后面一些,“1900”很习惯在船上,而从一个外人的角度来看,在船上就不可避免地要经常经历“被抛弃”,因为乘客来了一定就会走,其中有一个镜头,是“1900”正在弹琴弹到兴头上,突然一个人喊了一句“America”,立刻所有人抛下他,拿着行李下船了。这看似痛苦的“被抛弃”,为何会让“1900”如此不能割舍呢(之后不舍得下船)?其中一个原因,我们可能会想到“强迫性重复”,在动力学里面认为,人之所以会“强迫地”“重复”之前收到的“伤害模式”,是因为,他们想在再一次受伤的过程中,修复之前的伤害。也就是说,“1900”希望在再次被抛弃的时候,体验到最早被父母抛弃时候的痛苦,同时修复这种痛苦,但,不幸的是,这种痛苦很难被修复,尤其是他自己修复。所以,这潜意识的“重复”,宴滑敬就造成了这个死循环。
在生活中,也许我们有时候也会经历这个过程。例如:明明觉得父亲酗酒(酗烟、打母亲)是不可容忍的,也不可被原谅的,但女孩却偏偏找到的一个老公也是这样的,这就属于“强迫性重复”。
以后心理课堂中会再次提起,不能理解的朋友,不用太过着急,慢慢揣摩,有些心理学的内容,是需要长时间的体悟和观察的。
2、孤独
被抛弃后的孤独感,非常容易理解。而“1900”的孤独还不止于此。
在8岁,他经历了再次的“被抛弃”,按照埃里克森的人格阶段理论来看,这个年龄是一个“勤奋对自卑的冲突”的阶段,小男孩在所有方面(没有身份、没有名字、没上过陆地、没人知道他、没有家人)都是自卑的,而只有在音乐方面是可以通过勤奋获得成就的。犹如天祝般的,他在音乐方面是个天才,所以这方面对自卑有了一定的平衡。使得他没沉迷、自卑下去。
而从一开始,他每一次弹奏钢琴,就会被围观,但围观过后,又会被更加深的孤独所笼罩。正如“当那繁华散尽”,剩下的孤独却更加孤独。
也许我们每个人都有过那种体验,开了个很大的生日party,开完之后,剩下你一个人的时候,那种落寞与孤寂,一定不太好受。
3、安全感
朋友们一让宽定很疑惑,在说了被抛弃,孤独后,怎么随后就是安全感呢?
我始终相信,一个人活着,一定有原因的,正如“1900”,他遭受了那么多的痛苦经历,但他依然活着,是因为,他获得了足够他活下去的安全感。这安全感就来自于“88个琴键”以及“那艘船”。
在音乐中,他能获得成就感,也能获得安全感。而除了音乐,他无从找到他自己,正如他自己说的,“在错综复晌慎杂的城市中,太多的不确定、没有尽头”。而不确定的东西,对人来说就是不安全的。在音乐中,他能找到确定的东西,而灵感是他自己的,他可以随意去创作,但那都是他能掌控的。
船,也是一样,他几十年没下过船,这船的每一个角落,他都熟悉,甚至在海上每一段路他也都能掌控。在弹琴的时候,他可以不用“固定脚”,让钢琴随着海浪滑动,这就是他的掌控,这就是他的世界。在他的世界中,他是安全的。
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不也是这样么?我们不愿意走出自己的“框框”(甚至这框框其实都不是自己的,而是别人给的,安排的),因为在这“框框”中,我们是安全的,出去了,太多的不确定性,让我们痛苦、让我们害怕。我们在“框框”中平衡态地生活着,我们才不愿意去冒风险打破这个平衡态,去建立以个新的、更创造性的平衡态呢,从这一点出发,也许我们和“1900”是一样的。
4、依恋关系
什么叫依恋关系呢?说通俗一点,就是我们与“父母”(也许是养育着)的关系,影响着我们未来的各种人际关系。(这一点会在以后的心理角中出现,有兴趣的朋友可以自行查阅相关的知识)
Bowlby是最早研究依恋关系的心理学家,他将依恋分为4种类型,其中最好的叫做“安全型依恋”,这种孩子会在和父母在一起的时候,和父母亲近,而如果父母不在身边,他们也会和别人相处很好,同时,他们在内心中,有一个“安全基地”,也就是说,他们认为他们有个强大的靠山,所以他们可以去“探索未知”,一旦在未知中受伤害了,他们知道回到“安全基地”,会有人抚慰他们受伤的心灵和身体。
而另外3中类型的依恋,都多少和这种类型有点区别。
从这个理论中,我们可以看到“1900”,他之所以不离开这艘船,是因为,这艘船是他唯一的靠山,而这靠山是非常不稳定的,因为这靠山抛弃过他很多次。他无法以船(或者船所象征的父母、养育者)为靠山,去探索未知,这种不安全的依恋,让他寸步难行。
最终,以悲剧结尾。
想想现实中的我们呢?
我们何尝不是在一艘“船”上?我们很心安理得、很自鸣得意地在船上,因为这船是我们自己的,但真的是我们自己的么?也许只是被塑造出来的,不是么?
5、全剧以船爆炸结尾
有同学问我,为何不讲讲“1900”的爱情和友情呢?毕竟这两部分在剧中也被大提特提了呢。
(1)、这两部分,我没太想明白如何说。
(2)、一个如此不安全的人,讨论他的爱情和友情,似乎尚早。作为一个“婴儿”来说,你会去过问他的爱情和友情么?在我看来,“1900”可能心理还处于婴儿期呢,甚至还未出生就死了也不一定。
6、最后,有个意象跟大家分享
船是否就是一个子宫?“1900”是否就是一个胎儿?1900不能离开船,1900在船里面很安全。就像胎儿在子宫里很安全,出来会很不安全。最后,船炸了,1900也死了。子宫(孕妇)死了,胎儿也死了……
这是一个很心理学化的“意象”,也算是一个想象,提供大家去理解这个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