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想调出电影级色调!先从色彩知识学起~
调色是摄影最热门的话题之一。每当看到优秀的大神作品,常常会问的第一句话:“这张片子是怎么调出来的?”。
一张优秀的摄影作品,除了视觉上的享受外,我们还能感受到一张照片中的情感表现,而这种情感的表现力多半是从一张照片中的色彩传递出来的。
如下图,金黄色作为照片的主色调,泛黄的银杏除了给我们秋天的感觉,还传递出积极、阳光、舒适的氛围。
要真正学习和掌握调色原理,少不了对色彩基础知识的学习,本节课我们就来揭秘隐藏在色彩里的秘密。
本期知识点:HSL、RGB、CMYK、Lab
| 基于人眼识别的色彩模型:HSL |
“蓝蓝的天空,鲜艳的红花,晒得发黑的皮肤。”这是人眼对色彩的直接感官,却无形的总结出色彩的三个属性:色相(Hue)、饱和度(Saturation)、亮度(Lightness),简称HSL。
色相,即色彩的相貌。因为色相不同,我们区分出“红橙黄绿青蓝紫”的色彩。同时,我们可以在一个圆环上表示出所有的色相,色相的单位为度。从色环图中可以看出, 黑白没有色相 。
饱和度,即色彩的纯度值。饱和度越高,色彩越纯、越浓郁;反之饱和度越低,色彩则越灰、越淡。条形渐变图可以看出 色彩只存在于灰度值中 。
亮度,即色彩的明暗程度。亮度越高,色彩越白;亮度越低,亮度越黑。
综合以上三个属性,我们可以用一个模型来诠释“HSL”这个色彩模型。模型中任意一点对应着一种颜色,圆形度数代表颜色的色相,离中轴的距离代表了颜色的饱和度,点的高度代表了颜色的亮度。
CameraRaw还专门提供了HSL调节色彩的版面 (蓝色框框) ,可以针对照片进行单个颜色调整。
| 光线中的色彩:加色模型RGB |
初中的时候,科学老师做过一个实验,光线透过三棱镜后折射出“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颜色,如果我们将七种颜色围起来,就是我们上面刚刚提到的色相环啦。
而在读书的时候,我们被灌输着一个结论:白光是一种复合光,是由“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颜色叠加而成的。
然而当我开始学习光线中色彩知识的时候,物理大门又打开了我的脑洞~
随后,伟大的科学家们对这七种颜色再一次分解后,发现了构成光线色彩的三原色,即红色(Red)、绿色(Green)、蓝色(Blue),简称RGB。(请认真记住这三种颜色,因为日后的调色都会跟它打交道。)
简单解释下“三原色”的概念:三原色就是不能再被分解的颜色,而三原色不断重复两两叠加能够得到所有的颜色。换句话说, RGB三种颜色是构成光线中色彩的最基本元素。
通过以上的学习,物理成绩一向不好的我把初中学的理论改了下:白光一种复合光,是由“红(R)、绿(G)、蓝(B)”三种颜色叠加而成的。
既然RGB三者叠加成了白光,那么两两叠加下又会产生什么样的颜色呢?我们通过下图,可以得到以下结论:
绿色+蓝色=青色(C)
红色+蓝色=品红色(M)
红色+绿色=黄色(Y)
我们把原色两两叠加得到的颜色称为二次色,因此青色、品红色、黄色是RGB模型里的 二次色 。
RGB色彩模型适用于所有会发光的物体上,如太阳、电视机、显示器、手电筒、白炽灯等等。
以早期的彩电为例,如果凑得足够近看电视机的屏幕,会发现显示器是一格一格的,而每格发光的晶体管,会发出RGB三种颜色的光线,RGB三种颜色相互叠加,就出现丰富的色彩体系。这也是为什么RGB被称为 加色模型 的原因。
黑白电视转变向彩色电视,得益于一小小块三棱镜的折射出来的七色光谱,物理学还是很有趣的,不是吗?
也许是为了致敬RGB色彩模型的发现,早期电视台台标都有个共性,下图中,你看出共性了吗?
因为每种色彩的明度色阶在0-255数值间(直方图X轴),即RGB每个颜色有256中明度变化,256*256*256=16777216种颜色,这是显示器能够显示出最多的颜色。
| 印刷中的色彩:减色模型CMYK |
关于初中学习的光线,我们还学习过这样的例子。
“我们之所以能够识别绿叶的形状,是因为绿叶反射太阳光线投影到视网膜上,形成绿叶的影像;绿叶之所以是绿色的,是因为绿叶吸收了可见光光谱中其他的颜色,反射了绿色。”
我希望物理不好的你还没有晕掉。以上的例子有一个关键词 “反射” ,其实绿叶也隐喻了一个重要的东西,即 “不发光的物体” 。
“不发光的物体”有着自身的一套色彩法则,因为吸收一部分光线,反射剩下的光线,从而显示出不同的色彩,因此这些被反射出来的颜色模型被称为 减色模型 “CMY”。
和RGB模型一样,CMY模型也有基本的三原色,但仔细观察下,这三种颜色有没有种似曾相识的感觉?
没错了,青色(Cyan)、品红色(Magenta)、黄色(Yellow)不就是RGB模型两两叠加得到的二次色吗?
同时,我们还可以看到另外一个有趣的现象:
黄色+品红色=红色(R)
青色+黄色=绿色(G)
青色+品红色=蓝色(B)
经过三原色两两叠加后,得到了红色(R)、绿色(G)、蓝色(B)三种二次色。
在印刷中,青色、品红色、黄色三者混合而成的黑色不是纯黑色,而且这样做的成本太高,因此印刷机还有一种专门的 黑色“K”墨水 。CMYK颜色模式中最后的K,指的就是这个黑色。而为了区分蓝色(Blue),黑色(Black)用“K”来代替。
| 相邻色与互补色 |
用一个简单的例子来区别这两种色彩模型:
一间黑暗的屋子里怎么看到颜色呢?就是打开有颜色的光,RGB。
一张白纸里怎样才能看到颜色呢?就是往白纸上面涂颜料,CMYK。
以下这张图,不仅仅是RGB和CMYK的对比图,还隐藏着重要的色彩知识:相邻色与互补色。(PS:以下这张图十分重要,最好熟练的记住,这对后期调色有至关重要的帮助!!!)
1
· 相邻色 ·
学过设计童鞋应该知道, 我们把一种颜色相邻的两种颜色,称为它的相邻色。 如下图所示,红色的相邻色是黄色和品红色,青色的相邻色是绿色和蓝色。
相邻色还有一个名字叫做 “支持色” 。如青色的相邻色(支持色)是蓝色和绿色,如果我们同时混合蓝色和绿色,就可以得到青色。(小时候玩颜料也是这个原理~)
2
· 互补色 ·
一种颜色对面的颜色,称为它的“互补色”。 如红色的互补色是青色,蓝色的互补色是黄色。
互补色总是成对出现的,所以它还有另外一个名字 “对立色” 。互补色之间混合,会形成 灰色 ,换句话说,会 降低 两种颜色各自的纯度(饱和度越低会越灰)。
如果你记不住上面RGB、CMYK的色彩图,那么以下这张图必须好好记住。这是简化版的色彩关系图。
现在我们把互补色成对地写出来,会出现以下的组合:
以红色(R)为例,相邻色就是 橙色直线 的青色(C),互补色就是两根 紫色斜线 品红色(M)和黄色(Y)。
还有一个非常有意思的现象,互补色还有 抵消 的作用。例如:品红色和绿色是一组互补色,当我增加照片中品红色时,照片中的绿色会相应的减少。
但仔细观察下,这跟我们平常说的色温色调不是很像吗?
同样的道理,当我们把色温滑块右移加黄的过程,也是减蓝的过程;当我们把色调滑块左移加绿的过程,也是减品红的过程。
如果我们想让画面偏红或偏青呢?
以偏红为例:红色的相邻色是黄色和品红色,我们只需要把色温和色调同时往右移动就行了,加黄色和品红色就等于加红色,画面自然偏红了。
互补色相互抵消的作用在色调曲线上也是一个道理,只是曲线需要配合 直方图 调节才能发挥正确的作用。关于曲线调色,下次在单独讲哈~这里先了解下曲线的秘密。
以红色为例,往上拉曲线就是加红减青的过程。
好了,综合以上所有的色彩知识,得到一个结论: 增加一种颜色的办法,就是减少其互补色,增加其相邻色。
3
· 案例演示 ·
打开PS,点击“图像”-“调整”-“可选颜色”,可以得到如下图的工具。可选颜色就是针对画面中一种颜色进行调整,从颜色分布中我们可以看到:红色、黄色、绿色、青色、蓝色、洋红色(品红色)、白色、中性色、黑色。
其中,青色(C)、洋红(M)、黄色(Y)各自滑块是互补色相互抵消的作用。以青色滑块为例,往右拖动滑块是加青减红的过程,往左拖动滑块是加红减青的过程。
黑色(B)滑块是指所选颜色(如上图选择的是红色)的明度变化,往右拖动滑块是减少亮度的过程,往左拖动是增加亮度的过程。(注意亮度和滑块方向是反过来的~)
选择“相对”画面效果变化较小,选择“绝对”画面效果变化明显。
以开头的照片为例子,现在我想营造春天的感觉。
春天叶子是绿色的、青色的、少许黄色的,那么现在选中画面中的黄色。(不要记参数,按照实际调整过程的感觉来定~)
1.青色滑块,我们向右移动,增加画面的青色,减少画面中的红色;
2.洋红滑块,我们向左移动,减少画面中的洋红色,增加画面中的绿色;
3.黄色滑块,我们向右移动,增加画面中少许黄色;
4.黑色滑块,我们向左移动,增加树叶的亮度;
5.选择绝对值,画面变化明显。
同样的,我觉得银杏不够黄,秋天的味道不够,也可以进行这样的调整。(不要记参数,按照实际调整过程的感觉来定~)
这张图交给童鞋你去探讨下,怎么样营造出秋日的效果~
| 数据化的色彩模型:Lab |
相比RGB和CMYK的色彩模型,Lab色彩模型相对陌生些,但Lab色彩模型在后期进行无损锐化、降噪以及艺术化的色彩调节上是非常实用的。Lab有三个特点:
1.基于人眼的色域;
2.高效而无损的转换;
3.分黑白和色彩通道。
1
· 基于人眼的色域 ·
我们用一张图来对比下Lab、RGB、CMYK的色域大小。
其中RGB是以显示器为基础的色彩模型,CMYK是以油墨为基础的色彩模型,Lab是通过数学推出来的,不依据任何设备,基于人眼能够看到的所有色彩推导出的色彩模型。
2
· 高效且无损的转换 ·
无论是RGB还是CMYK转换成Lab,这个过程都是 无损 的,因此可以通过转换Lab单独通过L通道对照片明度进行锐化和降噪处理,排除锐化和降噪对色彩的影响。(关于锐化和降噪我们单独用一节课讲,这里暂不做叙述~)
无损的Lab转换
但,RGB转换成Lab在转换成CMYK这个过程是有损失的过程,这是因为RGB和CMYK的色域空间不同。
3
· 分黑白和色彩通道 ·
Lab色彩模型分为亮度和色彩通道,其中L是亮度通道、a和b是色彩通道。a通道代表品红色到绿色的色彩变化,b通道代表黄色到蓝色的色彩变化。
但这张图片是不是又有种似曾相识的感觉呢?这不是我们CameraRaw里面的色温、色调和曝光度吗?
现在想想Lab好像也没有这么复杂呀~
4
· 艺术化的调色 ·
想跳出现有的调色手段,做一些艺术化的调色效果,如梵高鲜艳的色彩碰撞作品。
或如“野兽派”代表马蒂斯的绘画作品,画面充满浓郁色彩的碰撞,赤裸裸地表现情感主义。
通过Lab能够轻松的实现这种效果,常用 “反相” 、 “色调均化” 这两个选项。
打开一张照片,PS里面选择“图像”-“模式”-“Lab颜色”,将照片色彩空间切换成Lab颜色模式,右下角 (蓝色框框) 会出现Lab的专属通道。
选择明度通道(L亮度通道),选择“图像”-“调整”-“色调均化”,此时照片已经附上一层色调。
点击Lab通道(非常重要!!!),切换成图层板块,最后切换成RGB颜色模式就得到新色调的图了。
以此类推,我们能够得到以下七种变化。然而,这是什么鬼~
别急,我们把得到的七种变化,通过 “图层混合+蒙版” 的形式,就可以得到一些不一样的调色效果。
如下,我使用图层间不同的混合模式,配合不同的透明度,最后得到浓烈色彩碰撞的作品。
Lab艺术化调色内容参考《李涛说后期》第十期Lab,相关内容可以观看视频: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av7005344/?p=10
- END -
⑵ 原来老电影胶片放映的颜色怎么都是红色的
电影胶片 (FILM)
1。电影胶片 制作影片用的感光材料总称。 2。电影 一般影片的通称,与“MOVIE”和“CINEMA”同义。
电影胶片是将感光乳剂涂布在透明柔韧的片基上制成的感光材料,包括电影摄影用的负片、印拷贝用的正片、复制用的中间片和录音用的声带片等。这些胶片的结构大体相同,都由能感光的卤化银明胶乳剂层和支持它的片基层两大部分组成。
电影问世初期的片基是用硝酸纤维酯制造的,其成分与火药棉近似,极易燃烧。1923年研究成功了醋酸安全片基,之后便逐渐取代了硝酸片基。醋酸片基在成分上几经改进,其中的三醋酸片基性能较好。50年代以后,硝酸片基完全停止了生产。
感光乳剂的主要成分为悬浮于明胶中的卤化银。因明胶不但可使卤化银悬浮、不沉淀,而且本身含有敏化物质,能增加乳剂对光的敏感性,使胶片有较高的感光度以满足拍摄电影的要求。卤化银本身只对400~500毫微米波长的蓝紫光线敏感,拍摄出的影像与人眼所见各种颜色的明亮程度不大相同,被称为色盲片。1873年德国人H.W.沃格尔发现染料可以扩展卤化银的感光范围,于是生产出了既能感蓝紫光也能感绿光的正色片。1906年以后,各类菁染料相继出现,使胶片的感光范围愈来愈向长波方向发展,研制出了对可见光全都敏感的全色片。此外,随着感光范围向红外区的发展,红外片也随之诞生。红外片主要用于航空摄影和特技、特殊摄影。拍摄电影用的黑白片一般均为全色片,用于印制黑白电影拷贝的一般均为色盲片。
尽管用全色片摄影时能使各种颜色的层次分明,给艺术创作带来很多便利,但黑白电影表现出来的影调,只能是深浅不同的灰色,远远不能满足人们表现绚丽多彩的大自然的要求。于是,许多物理学家、化学家以及摄影科技工作者,纷纷对彩色摄影方法进行研究。
摄影史中出现的彩色摄影方法多达数百种,但从原理上讲不外以下两大类:一类是由不同比例的红、绿、蓝三原色光相加,得到各种颜色以至白色,所以叫做加色法。另一类是从白光中减去不同比例的红、绿、蓝三原色而得到各种深浅不同的色彩以至黑色,故称为减色法。它们都是建立在1861年J.C.麦克斯韦提出的视觉三原色理论的基础上的。该理论认为人的视觉器官只分别对红绿蓝三原色光敏感。红绿两敏感单元同时受到刺激时,产生黄色感觉;蓝、绿同时受到刺激时,产生青色感觉;红、蓝同时受到刺激时,产生品红色感觉。因此,红绿蓝被称为三原色,而黄、品红、青分别为蓝、绿、红的补色,称为三补色,也称减原色。
彩色电影的摄制采用的是减色法彩色胶片。最早成功的减色法彩色电影要推1927年问世的特艺色,由于拷贝的制作采用染料转印法,故又称染印法,发明人为H.T.卡尔马斯博士。按照这种方法,用一台比较复杂的分光束摄影机同时拍摄成 3条分别感受红、绿、蓝光的底片,然后从这些底片印制出 3条浮雕模片,分别染以青、品红、黄三补色染料,再迭印在一条空白片上,即成为放映用的彩色拷贝(见染印法)。
80年代世界各国普遍采用的彩色电影胶片都是减色法多层片。这种胶片将分别感受红、绿、蓝三原色光的三层乳剂迭涂在同一片基上,经摄影曝光、冲洗后即可得到彩色影像(见内偶法多层彩色胶片)。
电影胶片的构造 由片基和感光乳剂两个主要部分组成。此外,还有涂在乳剂层表面、防止外力致伤的保护层,涂在乳剂与片基之间促使两者黏合的底层以及涂在背面起防光晕、防静电和防卷曲的背面层。
希望能帮到你~!!!
⑶ 光学三原色是指 光学三原色是指什么
1、歼皮物三原色是指色彩中不能再分解的三种基本颜握辩色,我们通常说的三原色,其实指的是色彩三原色以及光学三原色,光学三原色指的是红、绿、蓝,三者同时相加为白。
2、光学三原色采用的是加色法原理,可以用这三种颜色组成显示屏显示颜色,我们日常生活中的电视、监视器以及电影设备等等都是由它构成的,可以说世界上的一切显示色彩都因为光学三原色而散发光彩。
3、光学三原色的加法混合也非常有意思,我们只氏液要将两种以上的光混合在一起,光亮度就会提高,混合色的光总量度等于想混各色光亮度之和,例如朱光红和翠绿光混合就会产生更为明亮黄色光。
⑷ new balance创业过程
NB于1906年在美国成立,受小布什、奥巴马、乔布斯、比尔盖茨等政要和商界精英的青睐,又被誉为“总统慢跑鞋/精英鞋”。同时你也会发现多位岁纯明星(金秀贤、李孝利、余文乐、杨幂等)对NB“情有独钟”,甚至会在《来自星星的你》、《春娇与志明》等影视剧中露出。身边穿NB的年轻朋友也越来越多。对此现象,曾有一些媒体用引爆流行的黄金三法则来解释NB的成长和火爆。但是NewBalance中国区市场总监江畅却有些不一样的解读,他认为“潮流源自人群的主观喜好,是变化的、偶然的,也是可创造、可延续的。NB能够存续百年依靠的是一些超越潮流的东西。所以NB首先会坚守自己,同时既在潮流中顺势而为、充分借力,也会创造需求,创造潮流。”
追溯NB的发展历史及其在中国的轨迹,似乎可以理解NB流行的“前因”。上世纪90年代,NB进入中国,后因渠道之乱而无奈退出;2003年NB尝试用“跑步鞋”概念重回中国,但未快速引爆市场;直到2012年开始,NB才开始进入高增长期。而这时,NB在全球范围内(尤其是美国、日本、韩国、中国香港、中国台湾等地)的升温,也或多或少地影响到了中国内地消费者的选择;着装趋势的变化(阔腿裤、直筒裤向打底裤、小脚裤、九分裤演进)使得NB这种易于搭配的樱察鞋型变得更为流行。根据FashionMag.com中文网的数据显示,NB增速最快的恰是这几年:NewBalance全球三年来实现快速增长(2011年增长14.6%、2012年增长12.2%、2013年增长14.2%),2013年营业额已达26亿美元。2012年~2014年,NB在中国的店铺从573家扩张到1000余家,增幅达75%,且深入到二三线城市。
江畅坦言,NB不是不知不觉就火了,而是因为近几年NB全球制定了清晰和聚焦的战略目标——向全球第三大运动品牌的目标迈进,并在策略规划、资源投入、产品创新、品牌建设、供应链管理等方面推进,团队也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具体落实到中国市场:
发力点1——前车之鉴,整治渠道
此前曾有多家媒体报道过NB上个世纪在中国的故事:上世纪90年代,NB的中文名为纽巴伦,然而NB广东阳江的代理商私自扩大产量,降价销售,并抢注了纽巴伦的中文商标,给NB的品牌形象造成了毁灭性的打击,NB不得不退出中国市场。2003年NB重返中国后弃用原中文名,并从2009年乎颂咐开始直接运作中国业务。并建设自己专属的经销商体系,采取准直营模式。打造统一的店面形象,塑造一体的品牌消费体验,加强库存管理。
发力点2——简化品牌信息,减法策略
为了清晰地传递品牌信息,NB实行产品线减法策略,提出“3+1”的产品布局:将慢跑鞋、复古休闲鞋、英产美产以及童鞋作为主打商品;聚焦于支柱产品,加大宣传、沟通力度;强化形象和定位,向消费者沟通各自的卖点,打出知名度和喜好度。
发力点3——门店调性统一,留住消费者
过去几年,NB在门店零售、培训、运营等层面努力提升,NB中国的门店对不同产品线的包装和店内宣传生动化进行了升级,同时让产品的陈列方式更符合消费者购物的习惯。并和线上沟通进行紧密结合,形成完整的品牌体验。比如围绕《三原色》线上微电影的剧情,在门店做进行和微电影主题和内容一致的陈列。通过向消费者传达更完整的故事,创造互动体验。
发力点4——把握KOL,引导潮流
虽然NB没有什么政治背景,也没有围绕总统鞋大力宣传,但NB非常注重对潮流趋势的引导:会把鞋款推荐给形象气质契合的意见领袖,在全球与多位设计师、潮流意见领袖和多家潮牌合作推出联名款,通过视频、软文、穿搭图册等推广NB的穿搭风格。使得精英、明星、时尚达人成为NB最好的代言人,带动普通消费者,即使不做广告也能保有一定的曝光度。
发力点5——品牌要发声,保持曝光度
几年前很少听到NB的品牌信息,但近两年NB中国加强了品牌营销的投入力度,在资源、创意、传播渠道等层面进行突破。江畅认为这些也是支撑品牌得以流行、健康发展的内因之一:“NB全球总部在各个国家都有年度品牌指标的定量调研,调研显示近两年NB中国的品牌知名度、喜好度、消费者购买意愿都有显著增长。”
“NB的这些努力最终呈现给消费者的只是冰山一角,策略调整、扎实的工作、有利的市场因素和消费者趋势一起贡献了NB的增长。”江畅说道。但是也有人将NB的快速发展归结为“处于扩张期,业绩的增长依靠多铺渠道、多开店”,甚至认为“从精英、明星的小众鞋,到大众的百姓鞋,NB慢慢会失去小众红利。”对此,江畅回应“开店一定会贡献一部分销量,但NB绝不是单纯的开店驱动模式。我们的同店同比也连续两年保持高增长,每开一家店都有着严格的计划。同时,还远未到‘toobigtobecool’的阶段,而且即使很多人购买某一个品牌,该品牌也未必就一定不酷或者丧失吸引力。NB会保持警觉性,持续在品牌价值和消费者体验上下工夫。”
年轻人沟通,要接地气
NewBalance全球CEORobMartini曾表示要通过三个阶段实现在中国的发展:教育和培养消费者;继续赢得消费者;结合本土设计,掌握中国消费者的口味。NB中国市场的营销预算约占营业额的5%~10%,如何用好这笔预算、做好本土化运作,江畅认为一要透彻地了解本地消费者,二要因地制宜。针对慢跑习惯有待培养的中国消费者,NB采用了软性沟通策略。
策略一:投其所好,“文火慢炖”
NB在全球的慢跑沟通主题是“thisisrunnovation”,倡导慢跑是可以不断创新的、有更多乐趣和意义的。runnovation在中国的本土化落地,则是针对慢跑者“文火慢炖”。
1、倡导慢跑这种运动习惯和生活态度,强调享受每一步,跑对每一步。
2、尊重并充分了解本土跑步者的需求,在产品细节上下功夫。例如NB会和专业的跑者合作,开发适合他们训练和竞赛的跑步鞋款。
3、打造不同的沟通互动活动/平台,把积累的知识、专业技能提供给跑步者。例如NB打造的慢跑课堂、NB冠军门徒训练营、6公里公益跑。
4、在慢跑平台和活动的选择上,选择更多都市初跑者喜闻乐见、乐于参与的活动平台,如彩色跑。
5、注重通过与跑步达人和意见领袖去影响更多跑者。例如请世界跑步冠军辛普森、中国明星赵又廷拍摄广告。
策略二:在专业内核外面,包裹能足够引起消费者兴趣的内容或平台
“国内的慢跑市场还不成熟,慢跑文化和慢跑习惯还在培育中。所以需要一些趣味性强、参与门槛低的慢跑平台,去引导刚刚开始对慢跑感兴趣的人群参与到这项运动中来。ColorRun的高参与性和高趣味性,适合都市初跑者,所以NB选择了赞助ColorRun,”江畅说道。更为重要的是,ColorRun是新闻价值和社会化程度很高的平台,几万人参加却能辐射十万甚至上百万,有助于NB的品牌信息传播。
因此,NewBalance中国区市场部围绕这个活动加强了与消费者的互动沟通:
1、通过广告投放、社交媒体持续沟通、现场品牌露出和互动游戏等传播组合,强化NB品牌与ColorRun活动的连接;
2、通过多项体验设计,让消费者亲身感受并建立“NewBalance慢跑专家”的认知,例如为消费者进行专业的步态分析,并针对其脚型和慢跑习惯推荐适合的跑鞋款式,提供关于慢跑动作的一些指导和纠正,为赛事提供专业的教练帮助跑者建立正确的跑步习惯;
3、将科技卖点视觉化、体验化,再配合慢跑动态下的产品试穿,从而提升产品的认知和渗透。
策略三:借助本土明星制造话题性和关注度
慢跑领域缺乏能够引起广泛关注和热情的“超级明星/英雄”,要求品牌更加重视意见领袖、慢跑社区和社团,挖掘跑者的洞察和需求,和慢跑达人合作,透过这些意见领袖去影响更多跑者。
但同时,如何利用创意去扩大辐射力,也是一个营销重点。今年,NB用创意将本土明星和跑步世界冠军结合起来,制造话题和新闻价值,搭建了“冠军门徒”慢跑沟通平台。在“冠军门徒”发布会现场及广告片中,赵又廷作为都市跑者与世界冠军辛普森双城对话,把品牌慢跑的专业性用更本土化的故事诠释出来。“希望赵又廷这样的明星人物为NB带来知名度和关注度的同时,更能展现出赵又廷作为城市初跑者对于慢跑的兴趣、渴望、热情,希望每一个初跑者都能从赵又廷身上看到自己影子,从而对品牌的讯息产生亲近感和认同感,”江畅说道。
数字营销,“内容、创意”先行
NB中国区的市场营销团队大约有二十几个人,其中品牌组共有7个人,团队整体比较年轻化,最年轻的是92年。而NB在进行一定的硬广投放的同时,更注重数字化营销,重视自媒体的建设,并在内容和创意上下工夫。
最近比较火的一支微电影《致匠心》是NB英产、美产系列产品携手著名音乐人李宗盛打造的,讲述NB工匠制作NB990、李宗盛制作木吉他的“工匠故事”。江畅透露“当初之所以能打动李宗盛拍此微电影,是因为NB不是在找明星合作,而是用心选择一个和品牌精神契合的意见领袖”。《致匠心》的旁白实际是李宗盛自己写的,这段旁白简单、直白但又浓缩了他多年的沉淀和思索。在李宗盛平和、舒缓的语音里,观众也会重新体悟对于“专注”、“放慢”这些可能和快速的生活节奏和世态不相容的价值的意义。“观众心中对工匠精神的价值认同被唤醒了,对产品喜好的增加也就水到渠成了”,江畅说道。
而NB的“青春永不退色,正如574三原色系列微电影”之求婚篇、Surprise篇也获得了大家的关注,其中求婚篇在微信的观看量超过了千万。为了打响针对年轻族群的常青款“574三原色”系列,并赋予其情感附加价值,让目标消费者觉得NB是一双陪伴他们青春岁月的鞋子,NB推出了“青春永不退色,正如574三原色”系列微电影,展现年轻人友情、爱情故事的同时,巧妙地利用剧情去展示各种鞋款和服装的丰富搭配和美好形象。同时NB尝试将微电影中的创意元素抽离出来再制作,与消费者再互动,并和零售门店体验相结合。
在慢跑活动冠军门徒的推广中,NB也尝试做一些传播和体验上的创新。消费者邀请好友扫描二维码,两部手机同步分别播放冠军版和门徒版,拼在一起即可观看完整故事,在播放过程中摇一摇手机就可双屏互换。通过这样的双屏互动,使得“跑对每一步”这件略显枯燥的事得以鲜活起来。
这几支微电影/视频短片可以说是今年上半年NB在数字营销的代表作,总结其中的经验,江畅对记者说道:
1、不同类型、特点的消费者其触动点不同,所以首先要想清楚“打动他的点是什么”。比如三原色系列主打年轻消费群体就要以情动之,而英产美产更侧重于阅历丰富、理性的成熟人群,那李宗盛的话则更有“震撼力”。
2、坚持内容为王,内容有可传播性,才能引发消费者的口碑和自发传播,尤其是在微信等相对封闭的强关系圈。所以在创意构思过程中,我们会反复自问“如果是我们自己在朋友圈里看到了这个故事,会因为觉得好而主动转吗?”
3、数字媒体是动态、快速发展的,要有不满足的好奇心,且时刻督促自己、有紧迫感,才能跟地上新趋势,进一步创新。
4、每次的尝试和探索,都要及时总结成功或失败的经验。早在两三年前NB就已经开始尝试数字营销,但当时处于摸索的阶段,虽然一些片子很小清新、唯美但却因故事性不强、与品牌调性相关性差等原因,点击量并不高。慢慢NB意识到数字营销既要为消费者提供某种价值(娱乐/情感/信息),又要与品牌调性相契合,同时又不让大家觉得是广告而反感。
其实,2014年上半年NB每条微电影的投入约为100万,“这么小的投入所带来的收获,对我们来说是个惊喜。”江畅感叹道。NB中国区会看两个KPI指标:销量、品牌,除此对于一些具体项目则不会设KPI,而是给予其发挥的空间。在江畅看来,数字时代的主动权完全掌控在消费者手中,在心里可以对KPI有个预期,但如果过分强调数字层面的KPI指标,就会让初衷变形,不要为了数字而数字,而是把关注点放在消费者体验层面。
“流行”是由诸多因素共同造就的,外部因素虽左右不了,但至少要做好内功:“专注做点东西,至少,对得起光阴岁月。其他的,就留给时间去说吧。”
中创盟
⑸ 请教。电影的三原色是什么
电影的三原色就是光的三原色
⑹ 什么颜色和什么颜色会变成紫色
红色和蓝色。
紫色是由温暖的红色和冷静的蓝色叠加而成,是极佳的刺激色。 在中国传统里,紫色是尊贵的颜色,如北京故宫又称为“紫禁城”,亦有所谓“紫气东来”。
受此影响,如今日本王室没桥仍尊崇紫色。这源于中国古代对北极星的崇拜。但是在明代黄成所著《髹饰录》中则将紫色解释为茶色、雀头等色。所以在古代漆器中,紫色漆器一般指偏为棕色的漆器。另有同名电影、书籍等。
组成紫色的红色和蓝色是三原色
色彩三原色(CMYK):品红、枯羡猛黄、青(是青不是蓝,蓝是品红和青混合的颜色)、黑。色彩三原色可以混合出派饥所有颜料的颜色,同时相加为黑色,黑白灰属于无色系。
光学三原色(RGB):红、绿、蓝。光学三原色组成显示屏显示颜色,三原色同时相加为白,黑白灰同属无色系。
色光三原色是指红、绿、蓝三色,各自对应的波长分别为700nm,546.1nm,435.8nm,光的三原色和物体的三原色是不同的。
光的三原色,按一定比例混合可以呈现各种光色。根据托马斯·杨和赫尔姆豪兹的研究结果,这三种原色确定为红、绿、蓝(相当于颜料中的大红、中绿、群青(紫蓝)的色彩感觉)。彩色电视屏幕就是由这红、绿、蓝三种发光的颜色小点组成的。
由这三原色按照不同比例和强弱混合.可以产生自然界的各种色彩变化。颜料和其他不发光物体的三原色是品红(相当于玫瑰红、桃红)、品青(相当于较深的天蓝、湖蓝)、浅黄(相当于柠檬黄)。
⑺ 后期调色的核心原理 :三原色 / 相邻色 / 互补色,颜色的基本知识
后期调色的核心原理 :三原色 / 相邻色 / 互补色,颜色的基本知识
-------------------------------------------------------------------------------------------
色混三原色是红、黄、蓝;光混的三原色是 红、绿、蓝。
1. 光混色相环主要讲解软件,并不能讲解色彩。
2. 色混是光线投射到物体上,由物体反射到我们眼睛里的颜色,也就是说色混是我们现实看到的颜色,所有的色彩理论也都是以色混为标准。
上面是讲解色彩正确的色环,看到很多教程的色环都是错的,如下图
上面这些图主要用于讲解Photoshop 软件用的,跟调色没有关系,为什么这么多人跟风,甚至一些名气很大的老师都弄错呢?因为大部分老师都是整合了网络的教程,很多花了一万多学后期的朋友,学了一堆网络教程。我真不是危言耸听,也不是为了营销、广告,可以问问你身边学过的朋友,他学的东西是不是网络都有。
前几天分享了一篇非常代表性的错误教程,我在教程里做了批注,教程如下
很多所谓的“老师” 都这样讲,甚至有adobe认证的老师也这样讲,误导了很多人。
1、色相环
色相:就是我们用来区别不同色彩的标准,比如我们说的红、黄、蓝、绿等颜色就是指的色相。
色相环,就是把色彩按照光谱在自然中出现的顺序来进行排列。按细分程度可以分为十二色相环,二十色相环等等等
这个色相环是光信禅雹混的色相环,很多老师拿着讲色彩,讲的的头头是道、自圆其说,看上去非常有道理、非常专业,就像讲灰层柔袭扰光修图的,拿着柔光的计算公式佐证灰层柔光修图,不懂柔光计算公式的可能觉得非常专业,懂得人就知道这只是靠整合网络教程卖钱的。
1. 光混色相环主要用于讲解软件,并不能用于讲解色彩。
2. 色混是光线投射到物体上,由物体反射到我们眼睛里的颜色,也就是说色混是我们现实看到的颜色,所有的色彩理论也都是以色混为标准。
如果色环弄错了,用色环讲解色彩的理论也就错了。
2、邻近色、对比色、互补色
邻近色:色相彼此近似,冷暖性质一致,色调统一和谐、感情特性一致。
对比色:两种可以明显区分的色彩,放在一起给人排斥感,叫对比色。
所谓的邻近色、对比色是按照色混的色环来为依据作为标准的,上面的图错了,那这些互补色、对比色就全错了,作者还讲的看上去非常专业。就怕这种文章么,本来是错了,不懂的看了还以为非常专业。
◆邻近色在色相环上表现为相距0-60?的色彩。
◆对比色在色相环上是相距120?-180?的色彩。
◆*强的对比色称为互补色,在色相环上表现为距离180?的颜色就互为互补色。
故分析一张照片中的色彩关系时,若对色彩运用不熟练,可以对照色相环来判断。
色环用错了,除了邻近色没有错,其他知识已经全错了!
(1)若照片本身色彩分布较为单一,我们采用统一色调法:
找到一个主色调,把相近的颜色向主色调上偏移,直到偏移到主色调的邻近色范围。若相距太远的颜色,降低其饱和度。
(2)若照片本身色彩差异就比较大,我们采用增强对比法:
有对比的时候增强对比。找到两个对比的主色调,其他颜色往两个主色调上靠。
1、统一色调法
若照片本身色彩分布较为单一,统一照片的色调,能够使得整体色彩不杂乱,主题突出,给人视觉舒服感。
a、举例说明
观察以上两张电影截滑帆图,就属于统一色调的案例,色彩画面非常舒服,很好的烘托出想要表达的情绪。
这种教程非常多,看上去似乎也非常有道理,但是整体颜色是因为光源的原因,并不是因为色彩搭配,或者色调统一。
一幅画面的色彩要考虑:光源、光影、固有色、环境色,而不是去考虑这些色彩基础,对比色、互补色、邻近色,这些色彩知识只是帮助学生训练的一种道具,并不是拿着这些东西去创作。
如何操作呢?①选定主色调;②通过PS或者LR中的HSL调整面板,将照片中其他色彩向主色调进行色彩偏移;③与主色调差异较大的颜色要做降低饱和度的处理。
b、特殊情况:黑白处理
摄影圈有一句话叫“逼格不够,黑白来凑”。在颜色有些杂乱且难以找到主色调的照片,经过转黑白后往往能增加照片艺术感。
以上图为例,将照片黑白处理过后,去除掉了照片中杂乱的颜色,照片透了起来,画面质感也得到了增强。
黑白不是为了艺术感!是因为黑白照片耐看。大部分人喜欢黑白照片,是因为黑白在视觉里面属于休息区,眼睛看黑白不会那么累。
处理成黑白也不是去掉了杂乱的颜色,是因为眼睛是画面的视觉中心点,点也是视觉比较聚焦的地方。
2、增强对比法
若照片本身色彩分布对比就比较大,通常的处理是将对比效果处理得更强烈,往往能增加照片的表现力和张力。
a、举例说明
以冷暖对比为例说明。冷暖对比是摄影中*常用*经典的一种对比手法,常规来说:
◇冷色包括:蓝色、青色、绿色、紫色等;
◇暖色包括:红色、黄色、橙色、洋红等为暖色。
冷暖对比色有一个常用的方式,就是在阳光能照射的地方也就是亮部添加暖色,阳光不能照射到的阴影区域添加冷色。
如上图,山峰及右下方草地都是被夕阳照射到的地方,被阳光照射成金黄色;其余区域属于没有光照的阴影区域,泛着淡淡的蓝青色。
通过一冷一暖的对比,两种颜色的饱和度在视觉上得到了增强,加大了画面的张力和立体感。
这一段虽然结果是可以的,但是不是这么理解的,是因为光源的原因,不是为了画面的张力、立体感,这是冷暖关系。
b、增强对比的操作
以两色对比为例,找到两个主对比色调,将除这两种颜色以外的其他色彩向这二者靠拢。三色对比、四色对比同理。
如上图为洋红和蓝色的对比,就可将其他亮部向洋红色靠拢,暗部向蓝色靠拢,且降低中间部分色彩的饱和度。这样会使对比更清晰,主题更突出。
注意:
⑴对比色搭配时注意适当运用无彩色(黑、白、灰)或主色的同类色来进行调和搭配。
⑵互补色的对比非常强烈,如非表达需要,谨慎使用。
色环的色彩对不上了!这时候对比色、互补色都是错了的,怎么利用色彩搭配?原理跟操作对不上,结果会对么?对比色是这么用么?互补色用的时候可以通过、面积、纯度、来调和,为什么要谨慎使用,不知道怎么调和?
色环是错的,对比色、互补色是错的,调色思路也是错的。
调色需要考虑的是:根据时间、地点、人物、背景、事件,讲述一个故事,这个故事的气质是什么,根据画面的表达用色彩烘托出画面。
详细教程视频: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X541167C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