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红色经典电影观后感100字3篇
10月30日,我观看了电影《地道战》,它主要是讲:1942年到1944年那几年,日本侵略军在冀中平原上“大扫荡”实施了三大策略:“杀光、抢光、烧光”。冀中人发由于军力不足,不能对抗敌人,就创造了新的斗争方式----地道战。创建地道战以后,敌人就往里面攻击,想方设法地破坏。但是聪明的冀中人民又想到了很多妙法来防备,敌人没有得逞,他们既怕又恨,但又对我们没办法。在地道里作战时,民兵队长高传宝利用人群来传播消息,使队长的意思能传播给人群。人们有了地道战,敌人的“扫荡”粉碎了,冀中人民取得了胜利。
观看这部电影的同时,我一直在想,为什么古代的中国人民如此聪明,而现在的中国人却如此地脆弱无能,就拿诺贝乐奖这个事例来说吧,在外国已经有很多人得了诺贝乐奖,但我们中国却只有几个人获得了诺贝乐奖,真是天壤之别啊!这是什么原因呢?我们中国人并不比别人笨,为什么会这样?告诉你吧,因为我们中国人不懂得合作,只懂得为自己争权谋利。我们回想一下《地道战》吧,如果他们不合作,能修建成地道吗?如果他们不合作,能想出防毒方法吗?所以我呼吁大家不要再争取权谋利了,你倒不如把争取谋利的时间来为国家作奉献,这样也许对你会更好。
同时,我也希望我们小学生好好学习,不要玩世不恭,好好学习,不要辜负大家对你的期望,长大为国家做奉献。以史为鉴,珍爱和平!
二.《地道战》全片的剧情是1942年,抗日战争时期,日军对冀中抗日根据地发动大扫荡。日本鬼子从炮楼出来不断袭击邻村老百姓,进村后,他们烧杀抢夺,无恶不作,老百姓对他们咬牙切齿,恨之入骨。
高家庄群众在党支部书记高老忠、民兵队长高传宝的领导下,随机应变,因地制宜,把土洞、地窖改造成户户相通、村村相连的多口地道,而且一直挖到敌人的炮楼底下。某夜,小鬼子山田队长率日军在天黑之际偷袭高家庄,这事被老钟叔发现了,高老钟意识到鬼子进村将是老百姓的一场灾难。面对凶恶的日本鬼子,他一路小跑,毅然来到村中的老槐树下,解开绳索,拉响了那口报警的大钟,就在钟声回荡在高家庄的上空时,山田的枪声也响了,这位忠诚的老钟叔倒在了山田的枪口下……高家庄人民被激怒了,他们望着老钟叔的遗体,立下了铮铮誓言,他们要为老钟叔报仇!
鬼子一出炮楼就会被藏在地道里的民兵发现,他们连忙告诉村里的老百姓,赶快下地道,敌人进村后,什么也发现不了,可是,民兵连长高传宝和他的所有民兵早已做好战斗准备,一声令下,四面开火,敌明我暗,战术自如,打得鬼子措手不及,乱窜乱跳。敌人在逃往炮楼的途中,被我埋伏在田野外的民兵从地下向神兵一样杀出,打得鬼子溃不成军。最后,活捉了日本鬼子小队长。高传宝揪着小鬼子的衣领说:“你抬起头来看一看,这是什么?这是人民!只有人民才能创造出这样的奇迹,中国人民是不可战胜的!”
六十几年后的今天,回望六十几年前的峥嵘岁月里,高家庄的地道战中的地道是奇迹,而我说冀中平原的劳动人民们才是奇迹!他们发挥自己的智慧创造了地道,战胜了的困难,用自己的生命捍卫了自己的家园和祖国!他们在抗日战争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
三.自从看了电影《地道战》以后,我的心情一直不能平静,因为英雄的形象总是浮现在我的脑海里。
地道战发生在冀中平原上的故事,一次,日本鬼子要侵略冀中的人民,人民为了赶日本鬼子出中国,在每户人家里挖了一条通道,这做了陷井,经过了一场激烈的战争,冀中人民终于把日本鬼子赶出了中国,但是,高老忠为敲钟报警而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我觉得冀中人民很聪明,会用各种手段去对付他们,让他们死无葬身之地,冀中人发会想到挖地道,家家户户连在一起,逃得容易,打仗也容易。
那已成为历史,我们现在很少存在战争,因为人们不想打仗,他们想有一个温馨的家,过着平平常常的日子,而我们小学生,应该努力学习,将来为国家做出贡献,所以全世界的人民要以史为鉴,珍爱和平。
『贰』 豆瓣8.7,这国产冷门电影太催泪了吧!《我们天上见》
“姥爷,你怕死吗?”
“不怕。”
“为什么呀?”
“活着跟你在一起,死了跟你舅舅他们在一起,两边都是我的亲人。”
这是蒋雯丽导演的处女作《我们天上见》,主要讲述文革时期,留守儿童与姥爷相依为命的故事,虽然故事发生的时代已有些久远,但那浓浓的亲情却跨过了时代的鸿沟,依旧打动着我们,所谓的经典,就是历经时间而不褪色。
故事发生在南方某个古朴的小镇,小女主蒋晓兰出生的时候正值文革,她的父母因为政治原因被下放边疆劳改,留下了年幼的她和89岁的姥爷相依为命。姥爷酷爱兰花,在孙女出生那年种下一盆兰花,于是给她取名叫小兰,兰花是“花中四君子”之一,老人家是希望孙女如同兰花一样健康成长,养成高洁典雅的性格。
可小兰的童年却并不幸福。当时最大的几个阶级敌人就是:美帝国主义、苏联修正主义、日本以及蒋介石,人民群众对这几个东西是深恶痛绝的,而小兰刚好是姓“蒋”,和阶级敌人是同姓,因此在学校里的她总是被同学欺负和排挤。于是经常逃课的她,有一天刚好撞见了邻居小翠姐姐,对方顺道带着她一起去了趟体育馆,后来又去了体操队。没想到这一看,小兰对体操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甚至幻想着自己跳体操的场景。好景不长,逃课的事情被姥爷发现了,虽然宠爱孙女,但是在教育孩子这件事情上,还是分毫不能怠懈的,姥爷命令孙女去拿卷尺过来打手板,即使孙女在他面前一直哭哭啼啼,姥爷依旧严惩不贷,告诫她:打她是因为她不仅撒谎还逃学了。
等待父母的日子是漫长且孤独的,小兰时常一个人坐在淮河边,幻想着自己能飞跃千山万水,去边疆和父母团聚。没过多久,小翠姐姐被选中上山下乡,邻里们聚在一起为她送行。小翠姐姐的男朋友身为武术老师,有一技之长,就不必下乡,于是两人不得不暂时分离。见此,姥爷决定送小兰去学体操,学一门技艺,以免将来也被送去下乡了。可小兰的身体素质并不优秀,教练本来摇头拒绝的,好在小翠姐姐的男朋友从旁求情,只好勉勉强强把小兰收下了。这也正是小兰的心愿,她在无意间得知当时的全国体操冠军叫蒋绍毅,也是姓蒋,想着自己成了体操冠军后,同学们就不会再嘲笑自己了。
可学体操是一项苦力活,第一天的压腿训练就把小兰疼得哭天喊地,姥爷看在眼里痛在心里,只好在一旁扮孙悟空逗孙女开心。可教练对小兰依然没有改观,认定她根本不是体操的料,于是从来没有认真教过她,甚至言行举止都充满着鄙夷和嫌弃,整个体操队也都多多少少有些排挤她,因此小兰的体操学得并不是很顺利。就这么一遍怀揣着体操冠军的梦想,功成名就之后与父母相见,一边在众人的嘲笑和挤兑之下,蒋小兰度过了自己孤独的童年。
一晃几年过去了,小兰长成了亭亭玉立的大姑娘。一天她正在自家院子里练体操,听到邻居的几个老大爷谈起朱德总司令,说是最近可能要经过这里的火车站,恰好朱总司令喜欢兰花,几个邻居就鼓动姥爷多养些兰花,到时候给车站摆满,兴许朱总司令一高兴停下来驻足观看,就能把小兰的父母从边疆放回来。说者无心,听者有意。小兰为了早点见到父母,每天夜里都偷偷地把姥爷给她准备的营养品麦乳精全浇到了兰花盆里,指望着这兰花补充营养长得更好。
在体操队里,小兰还是那个饱受排挤的对象,为了不让孙女受气,姥爷用圆木在家里,搭了个单杆给她练习,教练不发体操服,姥爷就买了件泳衣,用其他布料缝缝补补做了一件简易的体操服。虽然有姥爷的百般呵护,可教练的冷漠,同学们的嘲笑、恶意的捉弄却从来没有停止过,青春期女孩所独有的敏感终于令小兰不堪忍受,她委屈万分地在姥爷面前哭诉。姥爷虽然心疼,但也想不出什么话来安慰她。当天夜里,小兰做了个飞往边疆的梦,醒来之后越发地想念父母,趁姥爷熟睡之际,悄悄地溜到火车站,爬上一辆运煤车,然而第二天一大早,运煤车又把一身黑的小兰给带了回来。姥爷佝偻着身子找到孙女,明白她的心思,没有多说什么。小兰也知道自己做错了,回家之后十分自觉地捧上了戒尺,姥爷欣慰地笑了笑,没有惩罚,反倒是带着她真正地开了趟火车,让小兰暂时忘记了相思之情。
其实姥爷曾经是以为老跌路司机,当年津浦铁路刚通车,第一辆火车就是他开的。姥爷还给李宗仁将军开过专列,由于驾驶技术出色,李将军还赏给了他三十块大洋,后来日本入侵,他誓死也不给鬼子开车,直到建国后才重操旧业,后来年纪大了,升了做总管,也就没再跑车了。
这几年间,父母每隔几个月就会给小兰寄信。这次他们来信叮嘱小兰要好好听姥爷的话,不要乱跑,等他们回来,只要表现的好,就奖励她两个哈密瓜。没多久,哈密瓜果然就送过来了。在交通不便的年代,这还是个稀罕的东西。热心的姥爷把哈密瓜切好分给了左邻右舍尝鲜,连那个教练也都送了,这下小兰就不乐意了。这些年来教练一直都把自己当作拖油瓶一样看待,没认真教过体操,干嘛要给她送瓜?可毕竟是姥爷的意思,还是把瓜送过去了。到了巷子里问个路,恰好撞上了教练家的孩子,张口就说她是业余的,小兰立马拉下了脸,转头就走,找了个没人的地方,把瓜给吃得干净,从此以后,再也没去过操房。
几天后,邻居过来拍照,爷孙俩穿戴得整整齐齐,把这些年细心打理的兰花,也摆在了镜头前。之所以这么重视这次拍照,主要是打算把相片寄给朱总司令看,还是期待着能得到对方的帮助。
这天小兰在巷子里给邻居表演单手翻,姥爷看出了异样,一把将其拉了回家,原来她竟第一次来了月经。姥爷立马请了隔壁的老嫂子给孙女做了卫生棉,又认真仔细地在生理卫生书上标出关于月经的知识。晚上,趁着蒋小兰熟睡之际,轻轻地放到她枕边,希望她好好地看一看。
又过了些日子,邻居家里传来噩耗,小翠姐姐在乡下遭遇到山洪暴发不幸去世,小兰去参加葬礼目睹了小翠的尸体被投入焚尸炉里,一条年轻鲜活的生命就这么化为灰烬,这是她有生以来第一次直面死亡,深受震撼。夜里,小兰从噩梦中醒来,悄无声息地走到客厅,伸手探了探姥爷的鼻息,她忽然开始害怕姥爷哪天也会离自己而去。隔天清晨,爷孙俩一起去捞鱼,小兰趁机问起了姥爷怕不怕死,于是出现了开头的几句对白。姥爷饱经风霜,年轻的时候意气风发,事业有成,只是后来一场突如其来的流行性肺结核带走了他膝下的两女一子,绝望之下,他也想过自杀,只是抛下不了小兰的母亲,也就坚强地活了下来。这才有了和孙女相依为命的十几年。小兰又接着问:人死了会去哪里?姥爷答:好人会在天上,坏人在地底。这也是姥爷一生的信条。
一天傍晚,小兰在邻居叔叔家里找到了失魂落魄的姥爷,收音机里传来沉重的讣告:朱德总司令离世。这意味着他不可能再见到小兰姥爷种的兰花,小兰父母回来的日子也是遥遥无期。从那天起姥爷像是失去一直以来支撑着他信念一样,一天天的衰老下去,就连院子里的兰花也一并干枯凋零。医生说他太老了,所有的器官都接近衰竭,只有心脏还顽强地坚持着。或许只是因为小兰的父母外出未归,他始终不放心留下孙女孤零零一个人。
小兰开始学着料理家务,肩负起照顾姥爷的重任。她像是以前姥爷照顾她的样子,每天清早把饼子煎好,水烧好,挤好牙膏,将袄子烤得暖烘烘的,等照顾完姥爷洗漱用餐后,就搀扶着他出门。同样的两个人,不过彼时是你养我小,现如今却是我养你老。
日子一天天过去,姥爷身子一日不如一日,就像屋外彻底枯萎衰败的兰花。夜里小兰望着曾经精神干练的姥爷,如今气息奄奄,朝不保夕,忍不住背过身子,无助地哭泣起来。姥爷已衰老的无法言语,只好轻轻地拍着她的背,枯瘦的脸上挂着干瘪的笑容,就像当初一样哄她开心,颤抖着手又扮起了孙悟空。隔天,小兰又收到了父母的来信,可当她打开信时才惊讶的发现:这竟是父母10年来克服重重困难所寄来的第一封信,如今他们的政治问题,已经得到解决,不久后就能回来了。小兰打开木匣,翻出之前十年来的来信,才恍然大悟:原来那里的每一封信都是姥爷模仿父母的笔迹所写的,只是为了小兰不间断收到父母的信息,让她始终相信,父母还有回来的一天。这场持续了十年的谎言,守护了小兰心中微茫的希望,让她在孤独的成长之中,偶尔还能感受到来自远方父母的关怀。那一颗颗哈密瓜也都是姥爷托人从边疆买来的,为的只是让这个谎言更加圆满。
午后,阳光明媚,微风和畅,父母将来回来的消息,仿佛温情的春风,卷走了姥爷对尘世最后的眷恋,小兰骑在院子里的单杆上,扮着动物逗姥爷开心,当看到她双臂展开,宛如腾空而起的青鸟时,姥爷再无遗憾,安详地垂下脑袋,去了天上。
几天后,邻居们用板车帮小兰把姥爷的遗体运到山上。天空飘着冷雨,小兰孤独地坐在一旁,翻出装满姥爷一生荣誉的勋章,细心地将勋章一枚枚的别在姥爷的身上,细数着自己犯下的小错误,院子里的兰花是她用麦乳精浇死的,送给教练的哈密瓜也被自己偷偷地吃掉,体操后来也没去练了,她始终记得姥爷当年的话,只要做好事,不撒谎,那就是好人,好人死后都在天上,一生正直的姥爷终于去了天上与亲人团聚,而爷孙俩今日一别,多年之后,只能天上再见。
小兰在山上等了很久,始终没有看到送棺材的人来,来到山脚下,可棺材车却与她擦肩而过,消失在雨幕之中。很久之后,她才明白,或许是姥爷冥冥之中不愿让她看到自己下葬的样子吧。故事到这里就结束了。
《我们天上见》是蒋雯丽自编自导的一部半自传作品,蒋小兰的原型就是蒋雯丽本人。影片着眼于那个动荡时代,祖孙之间那种相依为命的平凡生活,没有凸显爷孙俩真挚的感情,但种种细节又十分清晰地传达着这份情感。有两处细节非常好:小时候挤牙膏、烧开水、煎饼子的都是硬朗的姥爷,多年以后,角色互换,当年受人照顾的丫头成了照顾姥爷的人,这是一种十分自然的轮回,脑海中不自觉地浮现出出《陈情表》中的描述:“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同样是祖孙之情,同样朴素而真挚。还有个地方就是:姥爷健朗的时候学着扮孙悟空逗小兰开心,油尽灯枯,连话也说不出来时,还是学着当年的样子逗孙女开心,祖孙之间浓烈真挚的感情在这一块喷薄而出,宣泄得淋漓尽致,赚尽了观众的眼泪。
电影的别名又叫《伞》或者《兰草》,片中运用了大量象征手法,如果仔细看的话,不难发现,影片之中绝大多数场景都是雨雪天气,尤其是在外景,小兰几乎时时刻刻都在撑着一把伞,可当姥爷去世之后,下葬当天也是阴雨绵绵,小兰去没有打伞,因为这把伞就是姥爷的象征,为她遮挡成长过程中的风雪雨露。另一个重要的象征就是兰花,它不仅代表着姥爷高洁坚毅的性格,同时也与他的生命密切相连,兰花蓬勃灿烂的时候,姥爷精神抖擞,一旦兰花枯萎凋败,姥爷也就行将就木。总的来说,本片是一个值得你在闲暇的时候,细细品味的作品,真的很建议大家去观看。
『叁』 电影《可可西里》大概是说什么的
剧情简介:
北京来的秘密警察尕玉以记者身份做掩护,来到传闻中神奇的可可西里。美丽寂寥的可可西里正安睡在宁静中,但突然出现的枪声打破了这片宁静。
藏羚羊保护站上的巡山队员被盗猎者残杀。巡山队长日泰带领巡山队连夜紧急出发,誓要抓到盗猎者。但是盗猎者如同鬼影般忽然消失,留下的只是成百上千具剥去皮毛的藏羚羊尸骨。
巡山队员在遍布危险的茫茫大戈壁上奋力追踪,终于,抓到一部分盗猎分子。经过殊死搏斗,盗猎分子束手就擒,藏羚羊的皮毛被找回,但狡猾的盗猎头子再次漏网。
巡山队员冒着风雪继续追赶盗猎分子,但此时,环境越来越恶劣,车辆抛锚、汽油耗尽、食品短缺、大雪封山,巡山队员一个又一个的牺牲,日泰队长迫于无奈,将藏羚羊的皮毛买出以换取必须的生存用品。
终于,尕玉和日泰队长追上了凶残的盗猎者,日泰拒绝了盗猎头目的收买,倒在了盗猎分子的枪下,尕玉死里逃生,带回了已经冰冷了的日泰队长的遗体 。
电影名:可可西里
导演:陆川
编剧:陆川
主演:多布杰,张磊,奇道
《可可西里》是华谊兄弟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出品的一部剧情片,由陆川执导,多布杰、张磊、奇道等主演。2004年10月1日,该片在中国内地上映。
影片讲述了记者尕玉和巡山队员为了保护可可西里的藏羚羊和生态环境,与藏羚羊盗猎分子顽强抗争甚至不惜牺牲生命的故事。2004年该片获得了第17届东京国际电影节评委会大奖、第41届台湾金马电影奖最佳影片等奖项。
创作背景:
影片根据真实故事改编而成。1985年以前,可可西里生活着大约100万只高原动物藏羚羊,不过随着藏羚羊绒的价格暴涨,可可西里爆发了对藏羚羊的血腥屠杀。从1993年起,可可西里周边地区的藏族人和汉族人在队长索南达杰的领导下,组成了一支名为野牦牛队的巡山保护队,志愿进入可可西里进行反盗猎行动。在前后5年多的时间中,两任野牦牛队的队长索南达杰和扎巴多杰先后牺牲 。
陆川看到民间巡山保护队的故事后,他觉得这个线索非常适合拍成一部电影 。陆川不仅是《可可西里》的导演,还亲自负责剧本的创作,这期间他多次跟随可可西里当地的巡山队员进入无人区巡逻,和巡山队生活过一段时间后,再看自己的剧本,陆川忽然觉得剧本和现实生活相差得那么远,而陆川最迫切要表达的就是真实,所以陆川对剧本改了又改,到第8遍时,终于觉得可以拍了 。
拍摄过程:
2003年8月,影片正式开拍。导演陆川为完成此片,率领100多人进入可可西里无人区,将屠杀和保护藏羚羊的情节以纪录片的形式记录下来。《可可西里》拍摄过程全部都在海拔3800米以上,其中有30%的戏是在无人区拍的。
为了追求真实效果,剧组还在可可西里高原最高峰布格达尔峰6200米处取景拍摄。在布格达尔峰,剧组遇到了电影里巡山队经常碰到的事:在风雪中露宿,极度缺氧,头痛、头晕、呕吐、高原反应强烈,有人肺部感染、心脏病发作。一些后勤人员纷纷开小差逃离剧组,一位主创钱也没要就跑回了北京。电影拍到最后,剧组从一百多人变成了最后只剩下六十多人。电影的拍摄也进行得异常缓慢,原计划3个月,结果超期一个多月。
影片评价:
《可可西里》被称之为“一部关于信仰和生命的电影”,该片不仅在国内国际获奖,而且也感动了不少观众。《可可西里》的震撼在于它揭示了民族精神的核心,把一个理想主义者由生到死的过程鲜活地展现出来(《竞报》评)。
这部电影带着一种绝对的淳朴和阳刚,以及被无限放大的生存和死亡的自然法则。影片并没有用慷慨激昂的宣传台词向观众喊话,也没有用常见的宣传语气说“杀死藏羚羊剥皮的行为是无耻的”,而是通过一个个真实到令人窒息的画面和巡山队员朴实的话语,让观众自己感受到那种震撼的力量(《人民公安》评)。
陆川的《可可西里》展示了一种国产片中从未有过的极度洗练、残酷的纪实美学风格,虽然这种风格在世界影坛并非罕见,比如在《可可西里》中经常出现突如其来的暴力和没有铺垫的死亡,这些在美国导演昆汀·塔伦蒂诺和日本导演北野武的电影中亦属常见,但与他们不同的是,《可可西里》的暴力彻底剔除黑色幽默成分,剩下的完全是冰冷和决绝。
在可可西里严酷的生存环境里,这种描述方法表达了对生命的最大尊重(《京华时报》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