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电影《集结号》观后感
当品味完一部作品后,这次观看让你有什么体会呢?不能光会看哦,写一篇观后感吧。那么我们如何去写观后感呢?以下是我帮大家整理的电影《集结号》观后感,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今天下午,全校师生汇集一堂,在阶梯教室观看战争电影《集结号》。很多同学都没看过,感觉耳目一新。我目不转睛凝神观看,生怕疏漏了一个情节,这部电影真是精彩。
故事发生在解放战争时期,当时的中国与国民派反动派做殊死的较量。谷子地连长率领着他的九连,起初有一百多人,与敌人交战一场后牺牲了一大半,只有47人活着。人手少,危险多,谷子地连长率领着47人投入了更加残酷的坚守战中,他们用大炮,手榴弹轰炸敌人的战斗坦克,炮声震撼着大地,处处浓烟滚滚,地上躺满了牺牲者,场面十分惨烈,土地、河水都被鲜血染红。那,是先烈的血!
战士们一个接一个的牺牲,整个连队以集结号为命令,没听到号声绝不后退,可是号声始终没有响,连里的47位战士都十分守纪,一切命令听指挥,就像天空中的大雁,飞行中不管怎样变换队型,都会排列得整齐有序,这就是纪律。
最终全连47人除了连长谷子地以外全部牺牲,谷子地带领的九连用47位战士的鲜血换来了整个战争的胜利,为中国解放战争立下了不朽的功勋。
看玩电影我十分感动,那些烈士是那么的勇敢,面对侵略者的炮火毫不畏惧,一切听从指挥,斗志如钢。是啊!人的生命确实来之不易,我们应该让有限的生命变得有价值,那些战士宁可舍去生命,把自己的青春,自己的热血毫无保留地献给了祖国,牺牲自己,却把幸福安定的生活献给了人们,这就是有价值的。人不能自私,只顾自己,在我们生活中也是这样,有什么好东西要和大家分享,当别人需要时,就应该给予帮助。
我们应该学习烈士们勇敢无畏的革命精神。平时上课发言,有许多人不敢举手,不敢挑战难题,这些都是一些微乎其微的事,但我们都缺乏胆量,更何况烈士们面对的是极具杀伤力,足以夺命的炮火呢!其艰难程度是无法衡量的。
《集结号》这部战争电影在我心中播撒了勇敢智慧的种子,陶冶了我的情操,革命烈士们,我向你致敬!
幕幕炮火连天、尸横遍野、血流成河、血腥撕杀的场面令人惊心动魄;一场场战友惨死、尸骨无存、背负“失踪”名份的情节使人撕心裂肺、悔恨哀怨;一个个舍生取义、视死如归、锲而不舍的英雄壮士让人无限敬仰、难以忘怀。整个影片让人震撼、让人心碎、让人感动、让人长叹。当人们期待以久的集结号终于在片尾中吹响的时候,我禁不住热泪盈眶,感慨万千。这就是我观看了电影《集结号》后的切身感受。
有许多人都说电影《集结号》是一部战争片,但我却感到她更像一部伦理教育片。本片导演冯小刚说《集结号》是表达诚意的作品,我认为还是很有道理的。战争的残酷场面只不过是为这部片子的主题思想铺垫一个前提,其真正的思想主题是在弘扬“忠诚”。
《集结号》吹响的是一曲以忠诚为主旋律的壮丽诗篇。四十七个壮士血洒疆场是忠诚、为的是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为的是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焦排长在重伤弥留之际说听到了集结号吹响了是忠诚,为的是余下的战友的生命;刘营长不让吹集结号也是忠诚,为的是大部队的安全撤退和《太极旗飘扬》+《拯救大兵》+《兄弟连》+《激情燃烧的岁月》+《艺术人生》。也有人早就宣传称这是一部中国的“拯救大兵瑞恩”。无论人家说什么,自己眼见为实——在战场戏那部分的确有点“美国味”。
说到战争片,让我恶心的就是中国战争片,连长顶着炸药包对手下喊“兄弟们你们撤!那里有我顶着!”……(吐了)好假!在这部冯氏战争片里,虽然许多地方采取西风东借,可还是看得到一些低能的中国风格,如吕宽沟和姜茂财去为连长拿手表,宽沟找到手表后竟然高兴地跪了起来(上半身垂直于水平面)!这不是自告奋勇地当活靶子嘛!!但是从中也许还能看出一点,那些士兵不是天生的职业军人,他们都是普通人,都是种田的老实人,因此一高兴,忘了自己置身战场也是人性流露的表现。这时我就觉得这个傻军人很可爱——可如果我是连长我肯定能被他气得吐血,这绝对属于非战斗性减员。
可见《集结号》并不是传统的,教条的,宣扬解放战争怎样怎样的影片。他“我但是是把一个人的经历给拍下来。”哪来什么教条?哪来什么英雄主义?有的只是一个活生生的有血有肉的有人性的人呀!“炸碎了,就捏不起来了。”
“呜——,集结号吹响了,这个号声不仅仅是代表着撤退,还带表满腔的热血和一份沉重的责任。
这部电影,让我懂得生命其实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兄弟的情谊,在我看来命其实是不能拿来和兄弟的情谊相比的,就算自己宁愿用性命来交换也是不可能的换得到的,就像这部电影一般。
战争,是一场血腥的盛宴,一旦踏进去就要做好随时献出生命的准备,但对于电影中的谷子地其实还有比生命更重要的,那就他们九连属于四十七个弟兄的荣耀和属于他们的情谊。
1948年淮海战争打响,他们的战斗空前的激烈,谷子地接收任务去阻击敌人,掩护大家撤退,约定撤退后吹响集结谷子地才能撤退,没有集结号,就算打到只剩一个人最后一颗子弹都必须打下去。
之后,他带着九连躲进一个旧窑厂,迎接了敌人一波又一波的进攻,每次敌人的进攻,都被他们奋力挡下去,经过一次次的厮杀,47个弟兄也变得越来越少,当日本人派出坦克时,有,他们做出奋力一搏好些兄弟都在这次反坦克战中身亡,就连谷子地的耳朵也被炸聋了,最后只剩几个弟兄了,但集结号还是没有吹响,后来晚上敌袭,所有兄弟都阵亡了,就只剩下谷子地一个人逃了出来。看完他们在窑厂里打阻击战后,我感慨万千,这样的兄弟情谊,大无畏的精神,也只有在那种时候才能见到吧。谷子地是那么的讲信用,没听到集结号就算死不走。
后来他到了一个休养院里面,养好身体后就去找那些兄弟的尸体,可是怎么找也找不到,他看见抗美援朝又加入到里面,刚开始别人炮兵的团长十分轻视他,觉得他就是一个老兵油子,后来谷子地救了那个团长一命,团长去指挥炮兵去了,就从此再也没见着。几年后,谷子地又遇到一个他兄弟的媳妇
,看她孤家寡人又带到那个炮兵团长那结良缘,团而且长本来就对那次的恩情十分感激,后来也一直再帮谷子地找,终于找到了他们团长的坟墓。
最后他找到了那个就窑厂,可是没有人想信那你面还埋着几十俱战士的尸体,他就不停的挖,别人都以为他是疯子,可是他不计较外人的语言,一直挖,最后终于挖到了那几俱尸体,找回了属于他们九连的荣誉。
当我看完这个电影后,也是热泪盈眶,真的,这部电影让我已经无法用语言来形容我心中的感慨,这部电影完美的诠释了身先士卒和鞠躬尽瘁这两个词,还有谷子地的重情重意,令死也要找回兄弟们的荣耀,证明九连个个盖定个,都是烈士! 我一定要学习他们的九连的那种大无畏的精神和对战友的尊敬!
敬爱的党组织:
日前,怀着对革命先辈的敬仰之情和追求精神洗礼的强烈渴望,刚放假的我用家中电脑观看了国产战争大片《集结号》,为影片所深深触动,特此写下了这一篇观后感,以记录自己的思想轨迹。
暂时卸下了沉重的书包,我点下了影音播放器的播放键,全身心投入地观看。120分钟的电影给了我120分的震撼和感动。首先,它定义了真实的英雄——所有的人在战场上都是怯懦的,“正义”这个词变得具体了,许多视死如归的英雄形象给我们很多误区。其次,它的故事感人至深——这部电影可以分成两部分,一个是连长谷子地带领九连抗战的戏,一个就是他为那47条伟大的生命找说法的事。
抛开逼真的、令人热血沸腾的战争场面,我更看重它的精神内涵,我想一部电影背后的故事必然比电影本身更精彩,因为它包括了整个电影的知识结构,情感表达,构思技巧等等。第一部分,影片在塑造解放军的形象时抛弃了以往“高大全”的不实,炮火中躯体脆弱但仍英勇作战的战士们真正诠释了牺牲的意义,让我在感受到战争残酷的同时对战士们的战斗精神肃然起敬,这对我迎接接踵而来高考的考验不能不说是一针强心剂;而最坚毅的班长焦大鹏在弥留之际为保住连队的血脉谎称听见了撤退的集结号,又令我感到了影片人物塑造的真实性,感到革命英雄和普通人实际上是互为表里的关系,更能激起观众心湖中投身伟大事业的壮阔波澜。到了第二部分,影片节奏开始缓慢,温和的同时又能感受到主人公谷子地为47条生命找说法的坚持,让我真正体验到了坚持的可贵。
网上有的影迷说套路就像是回归了《离开雷锋的`日子》,但是导演冯小刚的冯式幽默在主人公谷子地的话语里还是表现得淋漓尽致。其中最能说明问题,也是整个影片的情感核心的就是他在团长的碑前感性的那段,看到这段,不能不说反映出很多侧面。弃车保帅的战略思想也表现了出来,在国内以往的战争片中几乎看不到,这也是中国战争片的先河,也是《集结号》的魅力所在。这让我们能真正通过国产战争片体会到战争的无情和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而不是像旧日的某些片子单纯只能刺激观众的肾上腺,凸显了进步的人本思想。最后,历经了10年的探寻,47名烈士终于得以平反。就像海报中的那句话:“每个牺牲都是永垂不朽的”。只要努力实现自己的价值,活得有意义,即使命运无法眷顾我们,那我们存在过的痕迹就无从磨灭了。为革命战争中每位牺牲的无名英雄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集结号》是部以战争背景为题材电影,电影场面逼真、朴实,人物的写照不乏细腻,视觉效果很棒。那是其次,一部电影的灵魂无非是它给人们带来什么,视角感受只是一种艺术形式要求,或从功利的角度而言是市场竞争的需要,是门票的压力所必然考虑。但仅有这些并不足以让人们喜爱。《集结号》这部电影用艺术展现了一段我们不应该忘记、应该去认识的历史,也折射出了我们应该去思考的社会问题。
谷子地,一个非常个性的名字,影片最后解说是因为这个主人翁是在田地里发现被遗弃,并被人收养的,姓氏何名不知道,拾养人也就是他善良的养父母给他起了个非常的姓名——谷子地。我想,他们的养父母要么是有点诗情的浪漫,要么是一时即兴思维的巧合,因为这个名字真的太富有想象的空间和命运的预示了。我并没有去考究影片是否真的是个真实的故事改编,但我相信那段历史没有谷子地也会有别的什么地的。
谷子地,影片刻画了他这么一位代表性的优秀中国军人——别看他似乎不识什么字,也揭示了一段心酸的故事。谷子地和他所带领的团队在战争中展现的是一种为某种理想无愄牺牲的精神,和许许多多的感人故事没有什么例外。如果仅是这样的话,这部电影似乎没有自已的东西了。看过这一部电影的人,我想他们不得不为这影片所感动——除非看的人没有感动的能力。
四十七条性命在为完成大队伍转移狙击战中,打退了装备和人力都数倍于自己的敌军的三次进击,成功掩护了大队伍的转移。四十七条生命沉睡在一块了。谁不想活着?但是那个意味生存机会的‘集结号’始终没有响过。指挥官谷子地有幸存活,却要面对历史的愚弄,成了解放军的“俘虏”,但这并没有消磨他心中的信念。
解放了,明明是用生命出色完成战斗计划的四十七名英雄,最后被定性为失终。我想观众们能不打报不平?于是故事的下半段为“公平”而描述。
如果谷子地没有这样的生命经历;
如果谷子地没有一定的关系;
如果谷子地不是这么执着;
如果谷子地不是这么性情;
如果谷子地没有那种个性;
那么,四十七个英雄真的就是失踪了。
这样的历史现象和逻辑有谁愿意说仅是“历史”,答案是肯定的话,我想《集结号》并没有什么与众不同的地方,因为答案是否定的,所以,这就是《集结号》耐人寻味的地方。回到自己所面对现实的法制,有时候也在面临着这种潜规则的考验。希望这不是种职业偏见。
1937年7月7日抗日战争拉开了序幕,中华儿女浴血奋战,挥洒着鲜血,用坚强的意志筑起堡垒,宁死不屈,坚强勇敢,用血肉之躯筑起了今天的新中国!
回首历史,看完了《集结号》这部电影,它将我的思绪拉回到了那个为了幸福生活而斗争的战争年代,九连连长谷子地带领全连47名兄弟奉团长的命令坚守狙击阵地,以集结号为令撤退。然而团长为战争的全局考虑没有吹响集结号,九连战士奋勇抵抗,除了谷子地全部壮烈牺牲了,可是他们却都按照失踪人员处理。为了给九连的战士寻回应有的荣誉,谷子地开始执着寻找,终于在掩埋着烈士的战场吹响了至死也没听见的集结号。
故事情节虽简单却又蕴含着复杂的感情,简单的故事里屹立着的那是人民英雄。或许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已淡忘了了他们。可是没有他们,哪来现在幸福美好的生活?没有人天生就是英雄,可是他们为了整个中华民族,为了新的光明的中华人民的未来抛头颅洒热血也在所不惜!
集结号,集结号的吹响便意味着任务的结束,也意味着生还的希望,但它却始终没有吹响。没有集结号的吹响不能撤退,战士们便一直坚持到最后。为了战斗的胜利,他们不怕一切,甚至付出自己的生命,生命固然可贵,但是他们为了心中的信仰,为了实现自己的追求,他们不惜一切去抗争。这让我不禁想到了我们自己,贪图安逸,不求上进,懒惰娇弱。不必说什么大事,老师布置的作业也不乐意完成甚至不完成,我们是否该静下来好好反思一下了。我们生活在一个没有硝烟,没有战火的幸福年代里面,却不好好珍惜,不好好读书。我们是否都应该把心思用在学习上面呢,是否应该好好完成学习任务,将来为国家做一份贡献呢?
影片中的连长谷子地,总把集体放在第一位,却没有为自己着想。我们是否也该反思一下自己了?独立的个体总是离不开集体的,帮助集体不也是帮助自己吗?我们总是要和他人交往的,总是要互相扶持的。所以,作为新一代的学生我们更要增强集体观念,将来为集体,社会,国家尽自己的一份力量。
在最后,谷子地吹响了那嘹亮的集结号,那是一首悲壮的战歌。你听,它还在响着,在耳边环绕。它是在提醒我们这新一代的年轻人,历史不能忘记,不能忘记那屈辱而布满血腥味道的日子,不能忘记那些浴血奋战的勇士,不能忘记那些为了革命事业前赴后继、为民族解放事业而捐躯的革命烈士,他们是真正的勇士!他们永生在我们的心间!
『贰』 如何评价电影《集结号》
此片更适合定义为商业类型片。
1、战争片基本要求说一下为何而战,明线暗线都可以。主旋律就不说了,更会有一些说教语言和直描敌人恶劣的。造成宣称片气息过大和观众抵触。但是本片把解放战争为了自由而战,抗美援朝为了和平而战省略的一干二净。是一个不好找补的硬伤。把战争题材电影最大的着力点给干掉了。
2、降维基础上,很多为了凑的剧情就有点尴尬了。开始忽悠国军投降,喊话貌似亲近。这特么那是战场啊。就是黑社会谈地盘的即视感。大家都是出来混的,何必你死我活,商量好如何如何。一下把战场气氛低俗下来了。结果刚吹完牛还被打残了,结果对方还投降了。太跳戏了。
在战争主题被降维以后,只能拿好莱坞式的模式来渲染了,怕死是人性,太正常如何如何,于是乎,最怕死的教员可以当指导员,还是连长指定的。这就是大兵瑞恩的套路么。可惜人家角色设定是翻译,算文职吧,没上过一线。我们是战斗堡垒之称的党支部书记,就这么被硬点了。熟悉共军的历史的影迷估计要一口老血吐在荧幕上。
还有命令靠忽悠,战争反人性,牺牲好残酷这些路数去刺激观众的不适感来打动人心。第一感觉是刺激。回过神的感觉就是好酒和劣酒的差别。都是辛辣,好酒的感觉是回味绵长,劣酒的回味是头疼。
作为商业类型片呢,还是有点看点
1、道具控
2、军装控,特别是亮眼的55式军装,不多见
3、特效控,爆炸血肉模糊
4、强行催泪
『叁』 急求!集结号超清电影资源,上课给学生放的
链接: https://pan..com/s/1Q_9swBFd_UA8ICnZkX517A
《集结号》是由冯小刚执导,刘恒编剧,张涵予、邓超、袁文康、汤嬿、廖凡、王宝强等主演,胡军、任泉特别出演的战争片。该片于2007年12月20日在中国大陆上映。该片改编自杨金远的小说《官司》,讲述了解放战争期间,九连连长谷子地接受了一项阻击战的任务,他与团长约定以集结号作为撤退的号令。当战友一个个阵亡,谷子地对号声是否响起心存疑问,他发誓要找到真相的故事。
『肆』 集结号电影
《集结号》网络网盘高清资源免费在线观看
链接: https://pan..com/s/1EB0RSS9nbYzTZSjULlIkZA
《集结号》是由冯小刚执导,刘恒编剧,张涵予、邓超、袁文康、汤嬿、廖凡、王宝强等主演,胡军、任泉特别出演的战争片。该片于2007年12月20日在中国大陆上映。
该片改编自杨金远的小说《官司》,讲述了解放战争期间,九连连长谷子地接受了一项阻击战的任务,他与团长约定以集结号作为撤退的号令。当战友一个个阵亡,谷子地对号声是否响起心存疑问,他发誓要找到真相的故事。
如果资源不正确,或者版本不正确,欢迎追问
『伍』 电影《集结号》观后感及影评
电影《集结号》观后感
星期四老师播放了集结号这部电影,我是坐在那从头看到尾的。这部电影的开头应该来说是相当的俗套,一群人为了中国革命的伟大胜利,为了自己心中的信念,抛头颅洒热血,坚决执行命令。最终,在敌人的铁蹄下,寡不敌众,全军覆没。
应该来说电影的情节如此的俗套,只能让我感到他们很惨烈,确确实实是能够体会到他们真的有一颗爱国的心,但绝不会达到感动我的地步,毕竟这样的电影看了不少。故事的焦点应该是在谷子地这个人,这个“怎么都死不了的人”。谷子地真可谓是命大,一个人面对如此多的敌人都可以侥幸逃生,抗美援朝时帮团长挨了一次地雷也可以大难不死。
这部电影真正让我感动的地方在于为祖国奉献付出了这么多的人在刚开始并未受到相应的待遇。虽然说做好事不留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纵然是功名利禄皆为过眼云烟。但做出了如此大的贡献却不能被人们所认可,甚至完全就没有被记住,一切的一切不说浓墨重彩的一笔,似乎在这个世界上用石头刻下“XXX到此一游”的机会都被无情的抹杀掉。尤其是连长谷子地还被人当做精神病人看待的不公平,就好像我拯救了世界,拯救了人类,甚至不惜付出了生命,却仍然被人们所唾弃一样;一腔赤胆忠心却被人踩在了脚下。
我想这部电影存在争议也在这里。一直以来为人们宣扬的付出而不求回报与人们自身所存在的私心相冲突。这里选用了如此直
接而刻骨的例子,将这个矛盾无限的放大化,以至于即使是一个无比爱国,无比真善美的心去观看这部电影也会被那种有力使不上,有理讲不清的屈辱与不甘所包围。
军人最看重的是荣誉,在我看来,为自己的名誉而做出的努力使一个军人的应该具备的。无论是为了得到荣誉的奋斗,还是奋斗过后,为了获得认可而努力都是值得肯定的行为。
影片中主角谷子地不断的`要求寻找自己的部队,原来的建制。不断影片中有一个小片段非常的耐人寻味,烈士700斤小米,失踪200斤小米。有一个老乡问谷子地这不公平的时候,谷子地只是很淡的回答道:“不公平,再不公平,你的刚刚也没了。”在这里可以看出,谷子地真正在乎的并不是物质,他需要的也许连烈士称号都不是,他甚至仅仅希望国家能认可自己战友曾经的存在,认可他们曾经为了国家做出的巨大贡献。我想他的“争名夺利”是值得崇敬的,这于他自己来说不仅仅是对于公不公平的愤懑不甘,也包含着对自己没有让战友及时撤退的忏悔,当他听到根本没有吹集结号的时候,他心中可能真正的卸下了那份担子,也或许真正被战友们能够和他一起守卫自己的信念而受到感动。
影片的最后,当国家真正认可了这48名为了祖国英勇无畏的真正的勇士,当集结号真正响起,鸣枪三声,我想观看影片的人心中都有一种莫名的动容,在这里导演把握住了这一种微妙的感情。
好的电影都是能带你体会夹杂着泪水的喜悦之情,没有大悲,
没有大喜,仅仅让你的感情激荡就够了。当集结号真正响起,当战士的英灵得以抚慰,我们又怎能不为之动容!
第二篇:集结号影评2 1800字
没大弄清楚是不是20日首映这片子,反正出差中抽空查了一下所在地影院的排片表,看到《集结号》上映了,就跑去凑了个热闹——说实话,看之前我对选《集结号》还是《投名状》其实是无所谓的,选了《集结号》只是因为偶觉得,与其看实在已经审美疲劳的古装,还不如看看战争,即使失望也算体验了一把“新类型”的失望。 整场看下来,实际观感倒是大大地好于预期。按这几年国产大片的经验,我估摸着这片公映后,网上可能也会有“挺冯派”和“打冯派”出来的……别人怎么想偶不知道,反正偶觉得这次还是应该“挺”一下老冯了。 “挺”的理由之一,是老冯自己说的那句——原来有人说他拍夜宴媚外,现在他媚内一把,赌一下国内票房能不能收回成本。国产大投资电影,一向注重海外票房甚于国内票房,想想也不能全怪那些挨骂的大腕们,谁拍片子不想赚钱啊,没海外票房谁敢相信能收回几个亿的投资啊。老冯能回归到面向国内观 众的路子上来,敢于赌上一赌,就值得表扬。《集结号》这片子,我不清楚资金来源怎么样,但我想操作模式应该和以前那些个大不一样,因为如果是海外资金为主,很难想像哪个老外会投资这样子以国共战争为背景、几乎没有明星演员、海外票房缺少惯常卖点的电影。所以冲着冯小刚这句话,我是衷心期望《集结号》的票房能全面飘红。因为国产电影既 需要小成本的《疯狂的石头》,也需要大投资的商业大片,这是无庸置疑的。冯小刚能够在《集结号》里克服掉《夜宴》及以往的国产大片们集体患上的大部分毛病,比起老谋子都三部了还没转过劲来,已经要强得多,也算是为国产大片的转向开了个好头。诸如引进韩国特效、不用一线明星、抛弃古装武打、寻找国内战争电影新切入点的种种尝试,也很有值得其他电影人借鉴和思考的地方。 “挺”的理由之二,是老冯的敢于创新。一方面,这部电影较之我熟悉的冯小刚作品,确实有太多的变化,比如从逗人笑到逗人哭,比如从紧跟老百姓熟悉的生 活小事到放眼战争历史,比如从抓着葛优不放到下决心启用张涵予,还有语言风格的转变、摄影风格的转变,等等——我并不是说这片子里就看不到冯小刚习惯了的东西,也不是说《集结号》就多么完美,而是说,作为一个导演的求变转型之作,《集结号》已经很让我满意了;另一方面,这部电影的选题算是给了偶一个惊喜, 能在现行政策允许的情况下找到内战的这个切入点,偶还是很佩服的。看了一下主创访谈,编剧刘恒真是个人才,他的几句话说的经典,呵呵,有兴趣的可以看
看这儿。 “挺”的理由之三,是电影本身素质确有值得肯定的地方。比如表演,算是近几年大片里难得的一见的精彩演技,无论是张涵予还是九连其他官兵的扮演者,都 很称职。特别是张涵予,尽管从某种意义上讲并不是整个故事的真正主角(应该是那些牺牲而又受了委屈的战士),但却是整个故事的承载者,其极佳的表现大大增加了电影的感染力。说他“演活了”谷子地可能会有人觉得过奖,但说他对全剧的成功煽情功不可没,我想应该不会有太多人反对。当兵的就得像当兵的,好些片子 里的解放军和八路军都白白胖胖的,咋看咋不象。多亏了没找香港明星来演,要不也是咋看咋不象啊,又出现N个笑场也未可知。人物塑造上显然也找回了冯氏作品的一贯优点,谷子地这个角色绝对中国、绝对红色、绝对不会和其他电影里的角色混淆……再比如故事,尽管我知道这是小说改编,尽管他没标着“基于真实事件改 编”,但我还是相信类似的故事一定会存在,只是结局可能没有这么光明,经过可能也没有这么曲折,甚至有些时候我明知道是老冯又在玩煽情,也忍不住眼睛发酸 ——能让观众入戏和触动,怎么说也该算是成功的电影了。 当然,《集结号》也并不是一部完美的电影,甚至很难给予它一个非常高的评价。前半部分的战争年代和后半部分的和平年代,脱节的比较厉害,靠几个回闪镜头生拉硬拽效果也不好;努力学习《拯救大兵瑞恩》的战争真实感,但晃动的镜头和单调的残肢、弹雨,仍然缺少斯皮尔伯格的张驰有度,场面热闹的有点乱,显而易见驾驭大场景的控制力仍需提高,而且对战争小高 潮的刻画有些重复,比如男主角先后两次用小山炮干掉敌军坦克简直如出一辙,反冲锋和冲锋战也同样有这个问题;后半部的煽情虽然成功,但过于直白,看第一次的时候很奏效,但难以吸引人再看第二次,与那种每看一次都能同样被打动或者又发现新东西的好片子还有差距。 其他的不说了,留点精力完成本月的其他任务。总之呢,这部片子算是让我对国产大片看到了一线光明,也重新又有了一些期盼。对冯小刚这等猛人,如果真下定决心接受观众的意见,还是值得等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