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降临这个电影是在讲述什么
《降临》剧情介绍:地球的上空突然出现了十二架贝壳状的不明飞行物,悬浮在十二个不同的国家的上空,外星人向人类发出了讯号,但人类却并不能够解读。
美国军方找到了语言学家路易斯(艾米·亚当斯 Amy Adams 饰)和物理学家伊恩(杰瑞米·雷纳 Jeremy Renner 饰),希望两人能够合作破解外星人的语言之谜。
经过数次的接触,路易斯发现外星人使用了一种极为特殊的圆环状的文字,并逐渐了解了其中的奥妙。由于一直无法确定外星人来到地球的真正目的,中国、俄罗斯等四国决定对外星人发起进攻,美方亦决定放弃研究将全部人员撤离。
在这个节骨眼上,路易斯终于明白了外星人的意图,利用外星人赋予她的特殊的“武器”,路易斯以一人之力改变了未来。
(1)电影降临说的什么扩展阅读
《降临》角色介绍:
1,露易丝·班克
演员:艾米·亚当斯
语言学家,外星人降临地球后被政府征召与外星人交流获取外星人来地球的目的,在过程中学会了外星语言,获得了预见未来的能力,并且与同事伊恩·唐纳利相恋。
2,伊恩·唐纳利
演员:杰瑞米·雷纳
理论数学家,物理教授,他将与露易丝·班克一起为政府工作,带领他们的团队破译飞船中的生物所发出的噪音。研究它们制造噪音时是否正在说话,更重要的是外星飞船来到地球有何意图。
2. 电影《降临》 解析
电影《降临》题材是我喜欢的外星人题材?首先呢,故事情节就是外星人12个飞船降落在地球的不同地方,美国,俄罗斯,中国等,女主角是一个语言专家,就像很多美国电影一样,一旦出现什么危机灾难,总能在人群中找到专家,就如同这些人才和专家是为了危机而存在,总之就是有那么个人会在危机时刻出现。
主要内容是和外星人面对面对话,所谓对话,其实是在找到对话的方式,虽然看似很难,地球人和外星人,不同物种,可事实也是也很简单,全地球多少种语言,发音,语法和有不同,但是不还是彼此可以沟通,不然也不会有外语这个说法,就如同第一个中国人遇到美国人的情况一样,不还是现在彼此语言互通,这点倒是相似,所以,只是时间问题而已。
不过这部电影的一个点就是外星人语言,不像星球大战一类的电影里面,外星人也是靠发音和一定的语音来交流,这次的外星人用的是一种符号
3. 电影《降临》(arrival)里女主说的中文到底是什么
说的是南将军妻子的临终遗言:将军,我在美国营地,将军。你夫人曾经托梦说,他说你"应凭赤勇,很荣幸,来帮助拯救世界""战争,不成就英雄,只会遗存活寡妇"...就这样改变了南将军的心意。
地球的上空突然出现了十二架贝壳状的不明飞行物,悬浮在十二个不同的国家的上空,外星人向人类发出了讯号,但人类却并不能够解读。美国军方找到了语言学家露易丝·班克斯(艾米·亚当斯饰)和物理学家伊恩·唐纳利(杰瑞米·雷纳饰),希望两人能够合作破解外星人的语言之谜。
《降临》总体还是不错的,影像化的外星生物形象,在配乐和环境氛围的配合下,前期呈现出神秘恐怖,但随着剧情的发展,怪异的造型又有些让人心生亲近。
对露易丝和外星生物的接触也不感到排斥,这已然是一种成功了。外星飞行器的造型也很与众不同,全景时够震撼,有质感,内部运行的重力理论也很精妙,配上诡异的音效,效果奇佳。
4. 电影《降临》观后感
《降临》是由美国派拉蒙影业公司发行,由丹尼斯·维伦纽瓦执导,杰瑞米·雷纳、艾米·亚当斯等联合主演的科幻片。该片根据华裔科幻作家姜峯楠的原著小说《你一生的故事》改编,讲述了12个神秘的外星飞船降临在地球上时所发生的故事。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这部影片的观后感,欢迎大家阅读!
前几天去看了电影《降临》,我没有看过原著,纯粹是被这款全新设计的UFO而去看的。如果你是抱着看灾难片的预期去看,那可能会失望而归(里面除了一次不具规模的室内爆炸和一些零碎的枪声之外,其他都是文戏),因为我也是抱着这种预期去的,不过我并没有失望而归,反而让我对命运选择方面有更多深思。
《降临》这部电影虽然票房不咋地,在我写这篇文章的时候它在国内已经上映7天,票房并没有破亿,但是评论数和豆瓣评分已经远超同期科幻片《太空旅客》。
这部电影给我的感觉有点像用外星人作为引子,来包装一个不同种族之间沟通的故事。影片用很大篇幅来讲述与外星人沟通的细节,从声音开始,再到文字符号,一步一步迈入有效沟通为止(获知外星人的来意)。可能导演觉得这样发展下去会有点拖戏,所以直接就帮女主角开挂,让她有预知未来的超能力,让未来的她所有知道的信息,直接传送给现在的女主角,让女主角秒懂外星文来解决危机。为了让开挂更合理,所以在影片中不断穿插她在未来的生活和成就的片段。不过这些不是故事的重点,重点是想告诉你人类最大的问题源于误解。
信息的误解
整部戏最突出的部分是人类与外星人开始通过各自的文字来进行互相识别->理解->沟通的过程,毕竟是两种文明,传递信息中所表达的意思很容易会出现误解,例如片中外星人说的工具,可理解为技术,也可理解为武器。这究竟是想合作还是想开战,这个真不好说,根据众多科幻片的经验来说,大家第一反应当然是想开战,历史上擦枪走火导致战争的事确实不少。
片中特别突出了中国的态度,刻意让中国先发动战争,其实这也可以说明西方对中国也存在误解,这个年代战争并不能获得更多利益甚至亏损,美军在伊拉克战争上就是一个明显的例子,现在只有双赢才是致富之道,跟片中最后外星人表达的理念是一致的。
未来的选择
《降临》除了讲述与外星文明沟通之外,还有一个关于“选择”的插曲埋在剧情主线内,在女主角习得预知未来的能力后,她知道未来自己有一段不幸的家庭经历,但是她依然继续选择按照未来原来的路径来走,这确实让人有点费解,正常来说如果发现这并不是一个好结果,很自然会选择避免这个结果的出现。当然这不是重点,重点是让我开始重新深思“选择”这个的问题,一个已知未来不算太好的结果和一个尝试改变未来成为未知的结果,当然未知的结果可能会更坏也可能会更好,你会如何选择呢?
《降临》改编自小说《你一生的故事》,我没看过原著,但相比之下更喜欢小说的题目,觉得它更符合这个披上了科幻的外衣,谈论自我的故事。
当然,我也很喜欢片中的科幻部分,这次外星人降临地球时终于不再是凭着自己的高智商短时间学会的人类的语言,也不是更加神棍的用“心灵感应”粗暴的解决沟通难题。片中的外星人七肢怪的语言和文字与人类的体系完全不同,因此才需要女主角这样的语言专家来破译,在此过程中,作为观众和主角宜通从初次探索外星飞船,见到七肢怪,和首次通过文字与他们交流并破译,的确是一段奇异的经历。
片中提到学习一个新的语言可以改变一个人的思维,而七肢怪的语言则可以改变一个人对于时间的理解,变成一个看到未来就像回忆过去一样全知的人。但是一个人可以预见未来的话,就会陷入更大的疑问,如果未来已经确定的话,那我们是否真正的拥有自我意识呢。电影原作者特德姜在他的短篇小说《前路迢迢》中描写这这么一个机器:“它是个小小的装置,同开车门的遥控器差不多。外形上说,它只有一个按钮和一个硕大的绿色发光二级管。你揿按钮,绿灯就闪亮。唯一特出之处是灯会在你揿按钮前一秒钟亮起。”
小说中这个小小的装置,使很多人觉得自由意识只是一个幻觉,唯有欺骗自己,才能避免因为不断这样的怀疑而使自我陷入昏迷。与《前路迢迢》不同的是,片中在学会七肢怪的语言后,可以看到自己的未来与过去,不过并未提到预见的未来是绝对不可改变的,这也就产生了另一个问题,也是电影最后女主角问男主角的问题:如果你能看到自己一生中所有的经历,你会改变它么?
对此,我也曾感到过困惑,我们是按照自己的意志选择了生活,还是冥冥之中命运早已做好安排,而我们只是产生了一种做出选择的幻觉?虽然无法参透这个问题,但是如果面对那个问题,我想我的选择是不会改变。并不是我不愿去探索更多的可能,而是我觉得自己在一生中所经历的开心的时刻,悲伤地时刻,愤怒的时刻,绝望的时刻等等所有这些,才形成了现在的自我。这也就是“你一生的故事”。
如果你发现故事的结尾不怎么讨人喜欢而改变了它,那整个故事的主角,还是现在的你吗。就像《蝴蝶效应》中一样,改变一个微小的决定,也许自己就成为了另一个陌生人。当然一定会有很多人无法理解这种想法,我是一个患得患失的人,总是想维持一种安稳的现状,如果他们真的可以预见未来的话,相信一定会努力改变自己的命运吧。就像片中,男主角无法理解女主角明知道女儿的早逝却没有改变这一事实一样。她并未试图反抗命运,改变女儿一生的故事,而是坦然接受它,感受它融入自己生命的过程。
再说回电影,导演在处理穿插对女儿回忆的片段时,一开始刻意让观众以为这是女主角的回忆,在中途女主问道:“这个女孩是谁?”时,让观众对此产生怀疑,在结尾处男主才出现在回忆里,说明了这是女主预见的未来,这时候相信大家早已搞明了故事的脉络,不过还是会为这一反转暗暗称奇吧。在片中也看到了一些隐约和致敬成分,比如12个飞船让人很自然的联系到12使徒,七肢怪来地球的目的是教授人类语言,在基督教中语言则认为是由上帝创造的。原作者特德姜作为华裔也在其中融入了东方宗教元素,除了片尾结尾处“托梦”的情节外(不知道原著小说中有没有),七肢怪所使用的文字看起来很像禅宗中的“圆相”,这一符号含有真理及圆满之意,也预示了他们的语言背后蕴含的力量。七肢怪的样子还让我联想到了克苏鲁神话,尤其是主角看到它们san值狂掉的样子,甚至还有路人因此发疯,不过我相信作者本无此意吧。另外飞船的造型感觉很像2001漫游太空中的黑色石碑,黑色石碑将工具的理念授予人类,七肢怪的语言将时间的理念授予了人类,果然大家都喜欢库布里克。
还有一些与电影无关的吐槽,很高兴这部电影并没有将对于时间全知的外星人归为“高维度生物”,我一直觉得各种创作中对于维度的讨论实在简单粗暴,比如提到高纬度几乎无一例外的.都会关乎时间。人类就连对于一维和二维的理解也是从自身的角度出发的,如果按照现在理解有一个二维平面上的生物却能折叠时间的话,那他之于我们来说算是高维生物吗。
在本片中时间作为一个人类能感受到无法理解的存在,举一个不太贴切的例子就好像一个天生听不到声音的人,他无法理解声音的存在,也无法理解以声音的形式存在的表达事物的方式,但是声音一直都在,只是他无法理解,就像片中的人类无法理解时间一样。这世界上是否有很多就在我们身边却无法感受的东西呢?如果真的存在高维世界的话,我想那其中一定有我们这种低维生物无法理解的奥秘,否则的话岂不是太无聊了。
《降临》并不是一个传统的科幻电影,但是它神秘又迷人,我很喜欢,同时对原著小说也充满了兴趣,一定会在最近找来看看。
年前看了电影《降临》,讲述了一群学者与造访地球的外星人沟通的故事。女主角在接触、学习外星语言的过程中,渐渐获得预知未来的能力,陆陆续续看到自己的一生。自己将会与现在一位同事步入婚姻,生下女儿,被丈夫抛弃,女儿早夭……
电影的结尾,女主角对未来的老公,一个尚无预知能力的物理学家,问道:If you could see your whole life, from start to finish. Would you change thing?
这个问题非常有趣。我们每个人,对自己的未来,都有不同程度的预知。近如手头的工作任务啥时做完,晚饭几点吃,吃什么;远如自己和身边的人亲人将会经历老、病、死……只是不知道这些事情发生的确切时间点罢了。
正因为不知道,未来的每一天都是新鲜、刺激、有趣的,尽情地生命,体验新经历,品尝新食物,玩新游戏,看新书,发现新世界……
也正因为不知道,生命充满了随时会暴发的苦。口渴肚饥是轻微的苦,生病受伤是剧烈的苦。世事无常,欢聚会结束,美食会变质,衣物会褪色破烂,高楼会倒塌,富豪会变穷人,爱人会变心,亲人会衰老死亡,生命每时每刻都在不停地流失,也许下一刻灾难就降临到自己头上。
该以怎样的态度面对这些迟早会发生的意外?该以怎样的态度面对已经遭受的不幸?
去年看过不少抑郁症病人写的内心独白,不少人的想法是:我没做什么坏事,为什么是我!能成功走出抑郁症的人,无一例外都抛弃了这种消极的想法。过去已经无法改变,怨天尤人没有任何意义。把做坏事与生病联系出因果关系,更是愚昧无知的表现。
人做任何事,都是先有想法再有行为,有行为才有变化。这想法可能是潜意识,也可能是细微到很难察觉的心识。倘若思想打成了死结,放弃自立自救自强,人就只能随波逐流,看天吃饭。甚至情绪也取决于外部环境,尝到甜高兴,吃到苦悲伤,这与动物、植物、死物有什么分别?
人和它们最关键的区别在于有思想、会思考,能用理智超越欲望和情绪。这种灵性,即是儒家所谓的命。子曰: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不知礼,无以立也;不知言,无以知人也。如果没有意识到自己身上相对于禽兽有这么独特的优势,又如何能修身炼己、行义达道,成为一名君子呢?
但许多人放弃了这一优势,每天所思所想所作,无非是如何满足自己的各种感官和口腹之欲,不如意则难过、恼火、埋怨、慎恨。一生的情绪注定起起落落,得不到解脱。这样的心态,面对女主角的抉择,只会痛苦地过会后半生。
Despite knowing the journey and where it leads, I embrace it. And I welcome every moment of it.
女主角的自白瞬间升华了电影主题,深感共鸣。兜兜转转这么多年,直到前段时间才真正明白这既是生活应有的态度,也是修道当秉持的心法。根器愚钝,这么简单的道理,从「会说」到「明白」,花了近八年。也体会到老子「吾言甚易知,甚易行;天下莫能知,莫能行」诚非虚言。
电影中还有句台词,解开了我一个心结:Trust me, you can be very good at communication, but still end up single.
确实是这样。事后看影评得知还有原著小说:特德·姜《你一生的故事》,读来别有一番精彩。
5. 电影《降临》讲的什么
电影《降临》讲的什么
电影《降临》讲的什么?电影《降临》的剧情是怎么样的呢?电影《降临》正在热映,下面就跟着我一起了解下吧!
影片根据星云奖以及雨果奖得主、华裔科幻作家特德·姜的短篇小说《你一生的故事》改编,讲述了外星人飞船来到地球,艾米·亚当斯饰演的语言学家受雇于政府,来与外星人沟通了解它们此行的目的。然而当用外星语言“七肢桶”与这些来客交流时, 她眼前突然浮现了她从出生到死亡、已知或未知的完整一生。杰瑞米·雷纳将饰演一名物理学教授,他与亚当斯饰演的语言学家一同受雇于政府。
导演: 丹尼斯·维伦纽瓦
编剧: 埃里克·海瑟尔 / 姜峯楠
主演: 艾米·亚当斯 / 杰瑞米·雷纳 / 福里斯特·惠特克 / 迈克尔·斯图巴 / 马志 / 马克·奥布莱恩 /乔·柯布登 / 派特·凯利 / 娜塔莉·希波蒂 / 袁罗素/ 克里斯蒂安· 杰达 / 朱利安·凯西
类型: 剧情 / 科幻
制片国家/地区: 美国
语言: 英语
片长: 116分钟
第73届威尼斯电影节 (2016)
主竞赛单元 金狮奖 (提名)
第74届金球奖 (2017)
电影类 剧情片最佳女主角(提名) 艾米·亚当斯
电影类 最佳原创配乐(提名)
第70届英国电影学院奖 (2017)
电影奖 最佳影片(提名)
电影奖 最佳导演(提名) 丹尼斯·维伦纽瓦
电影奖 最佳女主角(提名) 艾米·亚当斯
电影奖 最佳改编剧本(提名)
电影奖 最佳摄影(提名)
电影奖 最佳剪辑(提名)
电影奖 最佳原创音乐(提名)
电影奖 最佳音效(提名)
电影奖 最佳特殊视觉效果(提名)
第69届美国导演工会奖 (2017)
最佳电影导演(提名) 丹尼斯·维伦纽瓦
第23届美国演员工会奖 (2017)
电影奖 最佳女主角(提名) 艾米·亚当斯
第69届美国编剧工会奖 (2017)
电影奖 最佳改编剧本(提名)
第28届美国制片人工会奖 (2017)
最佳电影制片人奖(提名)
第31届美国摄影协会奖 (2017)
电影长片最佳摄影(提名) Bradford Young
第67届美国剪辑工会奖 (2017)
剧情片最佳剪辑(提名)
第21届美国艺术指导工会奖 (2017)
电影奖 最佳幻想电影艺术指导(提名)
第88届美国国家评论协会奖 (2016)
最佳女主角 艾米·亚当斯
年度佳片(提名)
第22届美国评论家选择电影奖 (2016)
最佳影片(提名)
最佳导演(提名) 丹尼斯·维伦纽瓦
最佳女主角(提名) 艾米·亚当斯
最佳改编剧本 埃里克·海瑟尔
最佳摄影(提名)
最佳剪辑(提名)
最佳美术指导(提名)
最佳配乐(提名)
最佳音效(提名)
最佳视觉效果(提名)
最佳科幻/恐怖片
第41届美国电影学会奖 (2016)
年度佳片
第15届华盛顿影评人协会奖 (2016)
最佳影片(提名)
最佳导演(提名) 丹尼斯·维伦纽瓦
最佳女主角(提名) 艾米·亚当斯
最佳改编剧本 埃里克·海瑟尔
最佳摄影(提名)
最佳剪辑(提名) Joe Walker
最佳原创配乐(提名)
最佳艺术指导(提名)
最近几年每到深秋,一部现象级科幻影片总会准时出现:2013 年的《地心引力》,2014 年的《星际穿越》,再到去年的《火星救援》,都是无论从影片质量、票房成绩、还有颁奖季表现十分出色的作品。而今年这个接力棒交到了丹尼斯·维纶纽瓦(曾导演过《焦土之城》、《边境杀手》)的手上,他为《银翼杀手2》拍摄做准备用来练手的科幻片《降临》在 9 月 2 日在威尼斯首映,至今已经过去两个多月的时间。经过一段时间的口碑发酵,该片烂番茄新鲜度仍为 100%,Metacritic 的评分也有 81 分之高。
而对于看过两遍原著小说且爱不释手的笔者,《降临》的改编难称成功,将近两小时的影片看下来,维纶纽瓦在原著小说的基础上进行了非常大的剧情变动与填充,尤其影片后 50 分钟(将近影片一半的长度),几乎原创的情节将影片推向了一个非常神棍且难以服众的结局。但即便这样,《降临》在视觉的奇观性上,仍差之前 3 年的 3 部作品一大截。
《降临》改编自著名华裔科幻作家姜峯楠(Ted Chiang,特德·姜)曾获得星云奖的科幻短篇《你一生的故事》。但凡看过原著的人都知道,《你一生的故事》虽是一个以外星人降临地球为背景的故事,但小说主题全部都是身为语言学教授的主角露易丝·班克斯试图理解、破译、学习形似章鱼的外星人「七肢桶」的语言和文字的过程,甚至直到最后,都没有大多电影观众所期待的飞船发射、太空战争、乃至穿越黑洞的奇观场面。
《你一生的故事》之所以精彩,是因为它直面了一个大多数科幻小说及电影都避而不谈的问题——人类如何与外星人交流。在大部分的科幻作品(包括硬科幻作品)中,外星人带或不带「语言翻译器」,都理所应当地说着英语,这是一个非常狡猾且不负责任的设定。而在《你一生的故事中》,姜峯楠将语言学的魅力发挥到了极致,有理有据地一步步论证,完整地将露易丝学习「七肢桶」语言的过程展现在读者眼前。
受限于表现形式,电影无法将小说中严谨的语言学以及物理学论证搬上银幕,即使可以强行塞入电影中,也不符合《降临》主流科幻电影的定位。所以在电影中,露易丝学习外星语言(以下简称「七语」)的过程被一再简化,导演维伦纽瓦将绝大部分学习七语的篇幅都换成了展现视觉奇观的部分。例如形同《2001 太空漫游》黑石碑一样的「半颗花生形」宇宙飞船,再例如一行科学家进入宇宙飞船时重力方向的变化,都占据了很大部分的时长。而这些在小说中几乎一笔带过,小说中主角与七肢桶的对话也只是在一个普普通通的房间,并没有像电影剧本那样进入宇宙飞船内部。
七肢桶的飞船出现在世界各地。
这样的重心偏移导致影片对于破译七语的过程极为简略,简略到甚至只用了一段 5 分钟左右的蒙太奇就敷衍了事,基本丧失了原著中的精髓。
而在原著中对于外星人七肢桶的描写也极为详细,不同于一般科幻作品中对于外星人笨手笨脚、野蛮、只会侵略地球的形象。它们「有七只长肢,轴心处挂着一个圆筒,七肢中每一肢都可以当做腿,也都可以当做手臂,稳稳当当,像艘气垫船。」而它们在写字的时候,是「弄来一个圆圆的屏幕,安在一个小底座上,一堆糊涂乱画便会出现在屏幕上」,并不像电影中形似章鱼,就连写字的方式也是伸出一只长肢,从中喷射出墨水一般的黑色物体,在半空中形成圆形的如同中国书法一般的文字。
诚然这样在视觉上会更加美观,但在电影中的七肢桶更像是动物园里被关在笼子中的某种野兽,没有文明,也没有相互交流。完全不像是已经掌握了星际飞行的高级文明生物。
在小说中,最激动人心的部分莫过于破译七语的突破口的出现,这个突破口并非主角露易丝所为,而是在同时进行的物理学家和七肢桶的交流中所得。物理学家为七肢桶演示了「费尔马最少时间律」的实验,七肢桶将实验重复了一次。而在这个过程中,人类发现了七肢桶的基本认知以及物理、数学定理的因果关系与人类正好相反,对人类复杂的定理对七肢桶是最基础的,而对人类来说最基础的定理例如速度在七肢桶的认知体系下却复杂无比。这个发现令露易丝破译学习七语的速度迅速加快。而在这个过程中,露易丝发现七语是一种行为理论,也就是说两个七肢桶的交流只是做做样子,它们要说什么,双方都早已知道。
人类正在和七肢桶进行初步交流。
这也就是原著中最有魅力的地方:掌握了七语,就可以预见自己的未来。姜峯楠在小说一开始就利用第一人称第二人称相结合,两条时间线相交叉的叙事方式,将露易丝破译学习七语的过程,和露易丝口述自己女儿的成长故事一并讲述。这是理性与感性的结合,牙牙学语、蹒跚学步的婴儿成长为少女再到因意外死去的过程令人温暖、也令人悲伤;破译七语的过程令人激动、也令人深思。姜峯楠的文字如同诗句一般娓娓道来:当你知道自己的女儿会在 25 岁那年因意外死去,而自己却无能为力的时候,你会怎么做?这样一个令人心碎的故事让《你一生的故事》超脱了冰冷的理论推导层面,升华为一部真正有人文情怀,足够温暖也足够悲伤的经典之作。
而在电影中,这两条故事线的主次太过明显,露易丝女儿的故事线明显少于主线剧情,甚至五分之一都不到,而且交叉剪辑之间的联系也极为疏离。使得观众对于女儿的角色并无带入,也缺乏了小说中对于宿命的叹息。这可能也是影片最后定名为《降临》,而不是用原标题《你一生的故事》的原因吧。
如果以上还只能算是细节或者侧重点上的更改,无伤大雅。那么影片后 50 分钟对于原著大刀阔斧的改编就让影片走向了和小说几乎完全相反的'道路。将《你一生的故事》这个表面故事体量只有小品级别的短篇科幻小说,改成具有强行戏剧冲突的狗血战争剧,愚蠢的人类和科幻片中不可或缺的中国再次上线,带领着其他几个国家(俄罗斯、古巴等)一起对七肢桶发动了军事袭击,既不合情也不合理。更别提露易丝饰演者艾米·亚当斯用比七语还要难懂的普通话与中国将军打的那一通的卫星电话,令人完全摸不到头脑,像极了编不下去的狗尾续貂。
和七肢桶的「亲密接触」。
但这恰恰就是《降临》在北美影评人中口碑依然爆棚的主要原因,美国再一次充当了拯救宇宙的世界警察,不一样的是这次他们不靠托尼·斯塔克和他的小伙伴们,而是靠一名大学语言教授的一通跨国电话。这对于没有看过原著的普通观众都已经足够神棍且不可信服,更何况原著粉呢?
而众所周知的是,丹尼斯·维纶纽瓦已经被定为《银翼杀手 2》的导演人选。如何延续这一科幻经典的辉煌,是他目前肩负的最大重任。《降临》也在某种程度上被看做是维纶纽瓦为了即将筹备开拍的《银翼杀手 2》的练手之作。虽然《降临》在很多层面上都不尽如人意,但是导演从《囚徒》和《边境杀手》以来一向擅长的氛围营造还是非常到位。
除去让他名声大噪的作品《焦土之城》,维纶纽瓦其他长片作品均不是由他自己来编剧。可以看出,编剧并不是他的擅长所在,如何将故事用视觉化的手段呈现才是他最拿手的。这样一来,剧本的好坏基本就决定了他导演作品的最终质量。《降临》的剧作绝不算高明,甚至有些失败,但还是能看出维纶纽瓦在拍摄科幻大场面的一些想法。可以说做足了范儿,却丢了魂儿。
和原著《你一生的故事》在科幻小说界的神作级别相比,《降临》绝对算是一部平庸的作品,国内观众还是降低要求,谨慎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