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农村题材80年代老电影全部电影名称
1、《红高粱》是由西安电影制片厂出品的战争文艺片,由张艺谋执导,姜文、巩俐、滕汝骏等主演,于1987年在中国上映。影片改编自莫言的同名小说,以抗战时期的山东高密为背景,讲述了男女主人公历经曲折后一起经营一家高粱酒坊,但是在日军侵略战争中,女主人公和酒坊伙计均因参与抵抗运动而被日本军虐杀的故事
2、《稻草人》是由王童执导,张柏舟、卓胜利、吴炳南、文英、柯俊雄主演的剧情片,于1987年10月23日在中国台湾上映;1988年4月15日在中国香港上映。
3、《喜盈门》是上海电影制片厂1981年摄制的喜剧故事片,由赵焕章执导,王书勤、温玉娟、王玉梅、于绍康等主演,于1981年6月在中国大陆上映。
4、《黄河谣》由西安电影制片厂于1989年摄制,葛优和巍子主演,滕文骥担纲导演,芦苇和朱晓平担任编剧。1989年上映。
5、《野山》是西安电影制片厂出品的故事片,由颜学恕执导,杜源、岳红主演,于1986年9月11日上映。
6、《孩子王》是西安电影制片厂摄制的剧情片,由陈凯歌执导,谢园主演,于1987年在中国内地上映。
7、《黄土地》,是改编自柯蓝的小说《深谷回声》的一部文艺题材的电影。由陈凯歌执导,王学圻、薛白主演。1985年上映。
8、《生财有道》是1983年北京电影制片厂出品,由谢添执导,赵子岳、陈强等主演的一部喜剧电影。
9、《咱们的牛百岁》是由上海电影制片厂出品,赵焕章执导,梁庆刚,王馥荔,钱勇夫等人主演的剧情片,影片于1983年上映。
10、《快乐的单身汉》是宋崇执导的喜剧片,由龚雪主演,刘信义、郑星、马晓伟等人共同出演,于1983年上映。
㈡ 最经典的农村喜剧电影
经典的农村喜剧电影推荐如下:
01 《顽主》
这部上映于80年代末的荒诞体的轻喜剧改编自王朔的同名小说,获得过88年的金鸡奖的四项提名。片中的四大主演葛优、马晓晴、梁天、张国立因为此剧成名,也可以说这部片子是葛大爷的成名之作。
02 《赚他一千万》
这部电影是陈佩斯的作品。大家认识陈佩斯是从春节联欢晚会上陈佩斯和朱时茂表演的小品开始的,但是陈佩斯最开始却是一名电影演员,他从79年就开始演电影。
陈佩斯的父亲是著名电影艺术家陈强,陈佩斯的很多经典的电影作品都是与他的父亲一起合演,比如《瞧这一家子》、《二子开店》、《爷俩开歌厅》、《父子老爷车》等一系列的喜剧作品。在八九十年代陈强陈佩斯的喜剧那可是如日中天。这部作品是陈氏喜剧巅峰时期的作品,那个时候这对父子的喜剧电影风格已经打磨的非常成熟。
03 《男妇女主任》
影片讲的是本山大叔饰演的刘一本临时代理本村的妇女主任,带领小山村改变精神风貌的故事。这是一部带有浓郁乡土气息的农村电影,因为本山大叔和宋丹丹的演绎而显得看点和笑料十足。
04 《求求你,表扬我》
这部片子主要体现了理想和现实的悖离,剧中人物各自有自己的立场和信念,看起来每个人都没有错,但是放在一起却起了矛盾冲突,使其他人都受到了伤害。
05 《来的都是客》
本山大叔的早期电影作品,带有浓郁时代农村喜剧风格,拥有那个时代极强的社会风格:针砭时弊,歌颂时代和新生活。剧中讲述了林乡面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参观取经、检查工作、采访旅游的客人络绎不绝,这些客人到了林乡就不停的吃,为了吃闹出很多啼笑皆非的事情让人苦不堪言。
㈢ 农村题材喜剧电影
·双簧(赵本山小品)
2·面子(赵本山小品)
3·老有少心(赵本山小品)
4·卖梨(赵本山小品)
5·送水工(赵本山、范伟、高秀敏)
6·1+1(赵本山小品)
7·三鞭子(赵本山、范伟)
8·我想有个家(赵本山小品)
9·卖拐(赵本山小品)
10·拜年(赵本山、范伟、高秀敏)
11·演员的烦恼牛大叔提干红高粱模特队拜年(赵本山小品)
12·卖车(赵本山、范伟、高秀敏)
13·心病(赵本山、范伟、高秀敏)
14·牛大叔提干(赵本山、范伟、张玉屏)
15·红高粱模特队(赵本山、范伟)
16·赵本山小品《卖车》
17·门神(赵本山、范伟)
18·昨天今天明天--赵本山,宋丹丹
19·如此竞争(赵本山、巩汉林)
20·小九老乐(赵本山、杨蕾)
21·老伴(赵本山、宋丹丹)
22·相亲(赵本山、黄晓娟)
23·城市打工妹(赵本山、范伟)
24·年前年后(赵本山、范伟)
25·小草(赵本山)
26·儿子大了(赵本山、范伟)
27·钟点工(赵本山、宋丹丹)
28·有钱了(赵本山小品)
29·生活就是这么怪---赵本山
30·赵《笑笑茶楼》 《正月里来是新春》
94年主演电影《绝境逢生》
95年主演电视连续剧《雨天有故事》
95年主演电影《三女休夫》
96年友情出演电影《荆轲刺秦王》
99年主演电影《明天我爱你》
2003年友情出演电影《举起手来》
2004年主演电视连续剧《正月里来是新春》
2004年主演120集情景喜剧《笑笑茶楼》
2005年主演电影《杨德财征婚》
2005年主演电视连续剧《别拿豆包不当干粮》本山小品——心病
㈣ 七八十年的国产喜剧片,农村题材的都有哪些
1,《月亮湾的笑声》,上映时间:1981年。
《月亮湾的笑声》是徐苏灵执导的喜剧片,张雁、仲星火等出演,于1981年在中国大陆上映。该片讲述了老实本分的农民江冒富在十年动乱时期几起几落的坎坷经历,以及拔乱反正后农村生活的新气象。
2,《甜蜜的事业》,上映时间:1979年。
《甜蜜的事业》是北京电影制片厂摄制、谢添执导的喜剧影片,由马琳、凌元、李秀明、李连生主演,于1979年上映。该片讲述了农村妇女唐二婶在田大妈的帮助下,摒弃落后的传统观念,树立计划生育、男女平等的社会主义新风尚的故事。
3,《小小得月楼》,上映时间:1983年。
《小小得月楼》是由上海电影制片厂出品,卢萍执导的一部苏州话的喜剧电影,是由毛永明,陆辰生,顾芗,叶霞珍等主演,于1983年上映。影片讲述的是改革开放初期,苏州的一群青年开办饭店“小小得月楼”的故事。
4,《瞧这一家子》,上映时间:1979年。
《瞧这一家子》是由北京电影制片厂出品,王好为执导,陈佩斯、陈强等主演的喜剧片,于1979年上映。影片讲述了毛纺厂车间主任老胡,女儿嘉英是车间的挡车工,与车间的修理工郁林相恋,儿子嘉奇是文工团演员,一次他和大阮,张岚逛公园时,奋不顾身去救根本没落水的孩子。
5,《二子开店》,上映时间:1987年。
《二子开店》是王秉林执导的喜剧电影,由陈强、陈佩斯主演,于1987年6月13日在中国上映。该片是喜剧系列片《天生我材必有用》的第二部,讲述了待业青年二子和朋友们自谋职业,开办个体旅店的故事。
㈤ 有农村题材的搞笑电影吗麻烦介绍几部!
《斗牛》
《斗牛》的故事背景是抗战时期,共产国际给中国的抗日根据地送来了一头荷兰奶牛,为受伤的战士提供营养。但因为鬼子要进村了,所以根据地的同志不得不转移,就把奶牛托付给了一位老乡照看,这位老乡就是黄渤,他起初不愿意接收这头牛,但是村长以把九儿(闫妮饰)嫁给他为条件,诱使他接下了这个任务。谁知道这头牛硬是逼得黄渤不得不和日本鬼子、土匪以及逃亡的江湖郎中斗智斗勇。
《花园农家》《花园农家》是一部喜剧性很强的农村题材电影,影片主要讲述社会主义新农村房屋改造问题,农房经过改造能为国家节约土地的故事,影片外景选在浙江省台州市黄岩区平田乡牛游溏村,这里虽然是农村,可看到的却是一片片的别墅式小楼,坐落在群山之中显得非常美丽,根本感觉不到是在农村。当地的领导说:“整个浙江的农村房屋都在陆续改造,让农民全部住上楼房,让农村实现现代化,跟城里一样;其中包括医疗和社保问题。”《举起手来》《举起手来》一队精锐的日本皇军恶狠狠的冲进一个小山村,关起全村人,要寻找一件无价之宝,而一转眼却只剩下一个傻鬼子摇摇晃晃的走出来。是什么使这群“太君”消失得无影无踪?那个傻鬼子为什么瞪着眼不停的唠叨“花姑娘”?一切都得从那场惊心动魄的火车与飞机的大战讲起…… 《花腰新娘》花腰彝族有一个古老的族规,新娘成婚,最少三年才能落居夫家,从小没了阿妈,是赶马帮的阿爸用马奶养大的凤美,有着花一样的美丽,山一样的野性,她嫁给闻名四乡的舞龙高手阿龙的那天晚上,却不顾族规,闹着要进洞房,将英俊憨厚的阿龙搞得乱了手脚。
省里要举行舞龙大赛了,阿龙心有不甘地当上了女子舞龙队的教练,而自己未过门的老婆凤美用尽各种花招往舞龙队里钻,弄得阿龙更是一筹莫展洋相百出。凤美强行当上了舞龙队的队员,不久又担当重任舞起了龙头,并且屡屡冲破阿龙陈旧的舞龙模,让姑娘们在个性纵情的宣泄中将龙舞得眼花缭乱。阿龙脸面扫尽与凤美闹翻。更让阿龙难以容忍的是,凤美的同寨同学,小镇上开酒吧的小老板阿聪,心中一直暗恋着凤美,他开着一辆红色的皮卡车,拉着凤美及舞龙队的女孩子们四处兜风,还当着阿龙的面与风美跳起了激情撩人的"烟盒舞";甚至,还背地里拉着凤美及12个姑娘去他的酒吧门前表演女子舞龙,为推销啤酒做广告。阿龙气急败坏地将终身定情物"花腰带"退还凤美,按风俗,退"花腰带"就是退婚,凤美大惊,绝望而去。
大赛就在眼前,阿龙后悔莫及,没有了心上人,也失去了姑娘们的尊重和信任,他感悟到了什么是人生最重要的东西。酒醉后的他回到寨子,为发泄心中的郁闷,他手持龙头跳上屋顶挨着屋顶的一片片土掌房,酒醉中的一连串眼花缭乱,惊心动魄的醉舞龙,让众人刮目相看,惊叹不已,也让凤美重新认识了阿龙的男人气概。
大赛开始了,凤美带领12个姑娘将一条彩色的龙舞得天旋地转,她们的青春迸发出耀眼的光茫......
㈥ 农村喜剧电影(红极一时的农村电影)
当下的影视作品很少聚焦农村题材,动辄霸道总裁、亿万家庭之类的,慢慢往“失真”发展。
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内地出现过不少优秀农村题材的作品,诸如田成仁老爷子的《篱笆·女人和狗》,电影上面也有《牧马人》、《过年》、《孝子贤孙伺候着》、《喜盈门》等。
0一条涤纶绸裤子的纷争
在影片的开始,二哥仁武新婚大喜,娶新嫂子水莲进门,亲朋好友都来了,精明能干的大嫂招呼地头头是道。
大家争前恐后地向新人敬酒,仁武和水莲是喝也不行,不喝也不是,还是豪爽的大嫂替他们挡了几杯,才免去了尴尬。
故事的第一场冲突起因,是一条涤纶绸布料。那个年代几乎没有买成衣的,全是买布做衣服,换到现在应该叫高端手工定制。
而涤纶绸的布料在当时的地位,不亚于一只高档的包包。这种布料俗称的确良,就和这个名字一样,的确是“良”,在物质匮乏的时代,既满足了人们基本的穿衣需求,又最大限度地满足了时尚追求。
这天,小姑子仁芳兴冲冲地拿着涤纶绸布料去找大嫂,想求她做一条裤子,大嫂立马柠檬酸了。
这么稀罕的布料,她一直想要,丈夫仁文虽然在兽医站工作,领着工资,可是一大家子一起生活,当大哥的钱也不是自己可以随意支配的。
好不容易老二娶了亲,涤纶绸的裤子总算提到了下月的日程。想不到没出嫁的小姑子,刚在大队里挣几个工分,倒先自己一步穿上了。
大嫂强英没想到布料是会计龙钢送给仁芳的,一再追问,仁芳想到心上人龙钢脸一红,笑而不语。
这一下强英便认定,仁芳不好意思说,因为布料是婆婆买的,明摆着偏心小女儿,不拿媳妇当回事儿。
她不依不饶,找水莲和自己联合去找婆婆挑事儿,“做媳妇也不是该死的”,听听这狠话,就为了一块布料,可想强英在家里是蛮横霸道的角色。
还好水莲是明白事理的,并没有听她的挑唆,可是老实的婆婆为了息事宁人,只好借钱给她买了一块布料,想要换取和睦。
可惜穿上了新布料,大嫂仍然不满意。既然婆婆偏心,二媳妇进了门,又孝顺又体贴,自己倒显得里外不是人了,干脆分家,各过各的。
大嫂在院子里指桑骂槐,吵着要分家,软弱的婆婆只会忍气吞声,息事宁人。爷爷虽然是家中的长辈,可毕竟隔着辈分,“有话慢慢说,有理坐下来讲嘛”。
这不痛不痒的一句话,根本震慑不到嫂子的嚣张气焰。仁武看爷爷说话不好使,便出头制止大嫂。
长嫂如母,这些年他一直受大嫂的照顾,强英几句话就说得他不好回嘴了,没了气势,只能拿燕子窝撒气。
父亲去世得早,长兄如父,仁文就是家里的顶梁柱,他有文化有体面的工作,可是性格懦弱,有点妻管严。
轮到他表态的时候,虽然他本意是“最好不分”,可是拧不过媳妇,“这个家不分也难啊。”
既然要分家,房子、家畜等样样都要分明白,要平均,就连两位老人也要分一分。
大嫂的算盘打得噼啪作响,养婆婆,虽然身子弱,但可以帮着带孩子。可惜,婆婆急火攻心住进了医院,于是爷爷由他们赡养了。
这件事上大嫂没能如愿,分家后也不善待爷爷。包了肉丸的饺子却不等爷爷回来一起吃,仁文也不动筷子,只是抽闷烟,其实他心里明白,不等爷爷就是不给爷爷吃。
果然,听到爷爷的敲门声,饺子就都收了起来,拿出了事先准备好的窝头。仁文敢怒不敢言,连忙收起了桌上的蒜,躲进了里屋。
小孙女天真无邪,听爷爷说喜欢吃饺子,便端出了一大碗,气得爷爷冒雨搬出了家门,住到了队里的仓库。
仁文也被大雨浇醒了,一耳光打在强英的脸上。两口子因此打架,大闹兽医站,搅得四邻不安。
0性格转变下的喜剧效果
影片为了突出主题,推动剧情发展,大嫂的转变是一条主线。促成大嫂转变的,既不是怕耽误了队里的加工活,不是孩子摔掉的门牙,更不是水莲大老远跑来苦口婆心的劝说,而是大哥的转变。
老实人仁文终于忍无可忍,提出要离婚,即便是丈母娘在庭院里抱着他的腿哭闹,也没能改变他的心意。
强英从来没见过仁文这样强硬过,害怕真的离了婚,也惦记着家里的孩子和农活,梦见自己变成个小矮子,被一家人踢下了深渊。她半夜冒雨跑回了家。
丈母娘本来还要阻止,丈人也看不下去了,“早该回去了,都怪你”,丈母娘惊讶的表情,不仅仅是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更多的是不能接受丈夫突然的指责,这恐怕也是这位丈夫少有的违拗。
可见没有哪一方是真正强势的,关键是讲道理,讲担当。终于,一家人又围坐在一张桌前,大嫂端上了热气腾腾的饺子,和和美美的大团圆结局。
0贴近生活的主旋律
这部1981年上映的主旋律作品,以喜剧的形式,主线清晰,立意鲜明,严肃活泼,团结紧张。
影片的一大特点就是角色设定对称,对比强烈。有文弱的哥哥仁文,就有耿直的弟弟仁武,有软弱的婆婆,就有刁蛮的亲家母,有是非多的大嫂,就有明事理的二嫂。
不过在剧本的强烈对比中,略显生硬。剧本审核的时候,就有人提出水莲形象过分拔高,强英的转变过于突然。
于是编剧辛显令和导演赵焕章进行了修改。分家时,水莲虽然让出了大衣柜,但心里是有怨气的,于是和仁武吵架,后悔嫁入老陈家。
去掉了原剧本中强英偷仁芳钱的情节,而在强英噩梦惊醒连夜跑回陈家时,一进门先奔了猪圈。看着自家的猪还好好地吃着食,水莲连夜为自己赶制加工活儿,婆婆在屋里哄着两个孩子。
家里一切安好,都是一家人不计前嫌的帮衬。这既表现出强英性格的复杂性,也使得大嫂这个人物转变更加立体、真实。
影片只不过是描写了一些琐碎的家务事,却写透了人与人之间的情与理,倡导了婚姻自由、敬老孝亲、女性独立、家庭责任等社会伦理的新风貌。
这份人与人之间促狭与真挚的情感,也大大越出了家庭的范围,突破了农村题材的背景,超出了时代,在今天依然有普遍的认识和警醒意义。(撰文:人间九月牛)
㈦ 有哪些农村题材的喜剧电影或电视剧啊(东北地区的)
·双簧(赵本山小品)
2·面子(赵本山小品)
3·老有少心(赵本山小品)
4·卖梨(赵本山小品)
5·送水工(赵本山、范伟、高秀敏)
6·1+1(赵本山小品)
7·三鞭子(赵本山、范伟)
8·我想有个家(赵本山小品)
9·卖拐(赵本山小品)
10·拜年(赵本山、范伟、高秀敏)
11·演员的烦恼牛大叔提干红高粱模特队拜年(赵本山小品)
12·卖车(赵本山、范伟、高秀敏)
13·心病(赵本山、范伟、高秀敏)
14·牛大叔提干(赵本山、范伟、张玉屏)
15·红高粱模特队(赵本山、范伟)
16·赵本山小品《卖车》
17·门神(赵本山、范伟)
18·昨天今天明天--赵本山,宋丹丹
19·如此竞争(赵本山、巩汉林)
20·小九老乐(赵本山、杨蕾)
21·老伴(赵本山、宋丹丹)
22·相亲(赵本山、黄晓娟)
23·城市打工妹(赵本山、范伟)
24·年前年后(赵本山、范伟)
25·小草(赵本山)
26·儿子大了(赵本山、范伟)
27·钟点工(赵本山、宋丹丹)
28·有钱了(赵本山小品)
29·生活就是这么怪---赵本山
30·赵《笑笑茶楼》 《正月里来是新春》
94年主演电影《绝境逢生》
95年主演电视连续剧《雨天有故事》
95年主演电影《三女休夫》
96年友情出演电影《荆轲刺秦王》
99年主演电影《明天我爱你》
2003年友情出演电影《举起手来》
2004年主演电视连续剧《正月里来是新春》
2004年主演120集情景喜剧《笑笑茶楼》
2005年主演电影《杨德财征婚》
2005年主演电视连续剧《别拿豆包不当干粮》本山小品——心病
㈧ 七八十年代的农村老电影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反映农村生活的老影片许多。像《青松岭》《喜盈门》《春苗》《金光大道》《月亮湾的笑声》《许茂和他的女儿》等。
这此当今农村故事的喜剧片大多数反映七八十年代农业学大寨精神实质,反映新时期农户为早日改进社会主义社会乡村新风貌,勇于同一天斗、同地斗、同阶级敌人斗的红色精神。
70时代乡村老电影大全有《侦察兵》,《闪闪的红星》,《黑三角》,《渡江侦察记》,《小花》,《火红的年代》,《创业》等。
80时代农村老电影有《人生》,《大桥下面》,《城南旧事》,《人到中年》,《红高梁》,《芙蓉镇刁,《牧马人》,《骆驼祥子》,《知音》,《喜临门》,《月亮湾的笑声》,《天云山传奇》,《庐山恋》,《第二次握手》,《戴手铐的旅客》,《城南旧事》等。
㈨ 80年代农村喜剧电影
1、喜盈门
《喜盈门》是上海电影制片厂1981年摄制的喜剧故事片,通过对家庭伦理道德主题的揭示,歌颂了我国人民的传统美德和社会主义风尚,具有群众所喜闻乐见的民族风格。
这部电影讲述了我国北方一个农村家庭里发生的故事,这样的故事既令人捧腹又让人深思,影片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鲜活生动的人物形象,尤其是接地气的题材和故事,对道德价值观进行了评断,呼应了时代观众的内心诉求。
㈩ 介绍一些80年代的国产喜剧老电影,越全越好。
1.1980《庐山恋》
1980《庐山恋》 豆瓣评分:7.5
中国第一部吻戏,是“文革”后国内首部体现爱情主题的电影,女主角张瑜片中的服装换了43套,远远超越《花样年华》里张曼玉的23套旗袍;当年的新人张瑜也凭这部电影成为上世纪八十年代观众心中的“梦中情人”,并中选第一届金鸡奖和同年百花奖的“双料影后”。如今在庐山上,有一座非常闻名的庐山恋电影院,每天从早到晚只放映《庐山恋》一部影片。看《庐山恋》已成为庐山的一个固定旅行项目。
2.1981《三个和尚》
1981《三个和尚》 豆瓣评分: 8.6
这部影片是依据中国民间谚语改编而成,是70后的宝贵幼年回想。凭借着高明的艺术水准,这部电影在国内外取得多项大奖,包含1981年第一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美术片奖、第四届丹麦世界儿童和青年电影节银质奖1982年第三十二届德国柏林世界电影节银熊奖。
3.1982《茶馆》
1982《茶馆》 豆瓣评分: 9.2
这是一部由原著改编而来的威望电影。影片中“北京人艺”绚烂群星的扮演非常超卓,影片充分发挥电影艺术手法的优势,影片根本保留了原舞台表演的魅力和民族化的风格,将电影化的处理与原作风格有机交融,使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愈加杰出。该片获1983年第3届中国电影金鸡奖特别奖,文化部1982年优异影片奖特别奖。
4.1982《少林寺》
1982《少林寺》 豆瓣评分: 7.9
由张鑫炎执导,李连杰主演。是一部在武打电影史上具有划年代含义的作品,影片一反旧式武打片中那种纯扮演的花架与镜头技巧的做作,经过李连杰和他的一班功夫队员们朴素真实的功夫让观众真正赏识到了中国功夫。《少林寺》的颤动,使光头和尚觉远的形象成为一个年代的印记。
5.1983《城南旧事》
1983《城南旧事》 豆瓣评分: 8.7
改编自林海音1960年出书的同名中篇小说,由吴贻弓执导,沈洁、郑振瑶、张丰毅等主演。1983年该片在中国内地上映。经过孩子的目光审视近代中国的变迁,对文革之后的中国电影来说弥足珍贵。
6.1985《黄土地》
1985《黄土地》 豆瓣评分: 7.9
根据珂兰《深谷回声》改编。本片可以说是陈凯歌作为第五代导演的开山之作,张艺谋担任摄影,这也是当今国内最顶尖的两位大导演在25年前的初次协作。贾樟柯曾说自己当年在街头散步,溜进一个录像厅,在放黄土地,其时就被震慑了,从此立志拍电影。
7.1986《芙蓉镇》
1986《芙蓉镇》 豆瓣评分: 8.8
上海电影制片厂摄制于1986年,闻名导演谢晋执导,刘晓庆、姜文主演;这是一部反映建国以来屡次政治运动中小人物悲欢离合的电影。影片经过芙蓉镇上的女摊贩胡玉音、右派分子秦书田等人在“四清”到“文化大革命”的一系列运动中的遭遇,对我国50年代后期到70年代后期近20年的前史做了严厉的回忆和深入的反思。
8.1987《红高粱》
1987《红高粱》 豆瓣评分: 8.1
张艺谋导演,巩俐姜文主演的电影《红高粱》以浓烈的色彩、豪放的风格而为人所称道。影片塑造了“我奶奶”、“我爷爷”、罗汉大叔等一批中国普通老百姓群像,最大的特色是拍出了中国人豪迈爽快的一面,跟中国内地电影一贯的哀伤沉重的传统风格大相径庭。摄影师顾长卫在取景和色彩的运用上有出色表现,男女主角在高粱地野合的一段有中国电影罕见的“景人合一”之美。1988年该片获得了第38届柏林国际电影节金熊奖,成为首部获得此奖的中国电影。
9.1987《老井》
1987《老井》 豆瓣评分: 7.7
一部富有深刻哲理性的影片,它以现实主义的手法表现了当代农村青年的献身精神,并由此歌颂了中华民族的顽强毅力。在上映后引起较大反响。吕丽萍、张艺谋主演,获得过第11届电影百花奖最佳故事片和最佳男演员奖,1987年美国第7届夏威夷国际电影节评审团特别奖;第11届沙尔索国际电影节一等奖。
10.1987《末代皇帝》
1987《末代皇帝》 豆瓣评分: 8.6
这是贝纳尔多·贝托鲁奇执导的一部传记电影。尽管这不是一部国产电影,但是它的选题与时代背景都是与中国密不可分的,从某种意义上说它是那个时代外国人眼中的中国传统社会缩影。影片诠释了溥仪一个作为皇帝的人的故事,并没有洋洋洒洒的去讲溥仪的故事与中国的历史,而是选择了一个独特的视角来看待末代皇帝的人生。值得一提的是,本片荣获了第六十届(1987年)奥斯卡最佳影片。
拓展资料:
电影,是由活动照相术和幻灯放映术结合发展起来的一种连续的影像画面,是一门视觉和听觉的现代艺术,也是一门可以容纳戏剧、摄影、绘画、音乐、舞蹈、文字、雕塑、建筑等多种艺术的现代科技与艺术的综合体。
但它又具有独自的特征,电影在艺术表现力上不但具有其它各种艺术的特征,又因可以运用蒙太奇(法语:Montage)这种艺术性突跃的电影组接技巧,具有超越其它一切艺术的表现手段,而且影片可以大量复制放映,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电影已深入到人类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是人们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国务院法制办于2018年2月2日—22日就《电影行政处罚裁量办法(征求意见稿)》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