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清军入关电影 求这部图片电影名!!!
图片所显示的电影是中国大陆出品的明末清初爱情电影(柳如是)!万茜 秦汉 冯绍峰 铁政主演!
2. 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
(图片皆为电影《柳如是》剧照,饰演者:万茜)
她,区区一介风尘女子。
清代女作家林雪却赞她:“艳绝六朝,情深班蔡。”
国学大师王国维也题诗称颂:“莫怪女儿太唐突,蓟门朝士几须眉?”
又令“三百年一出”的大师陈寅恪“感泣不能自已”,生命最后十年目盲足膑仍不辞艰辛为她写下80万余字的别传。
她,就是柳如是。
崇祯八年。
中国北方天灾不断,饥民四起。又有长城之外,后金秣马厉兵,虎视眈眈。
此时的大明朝在内忧外患中飘摇,已经千疮百孔,摇摇欲坠。
而江南吴越之地的富商大贾、豪族名士,却抱着“我死后,哪管洪水滔天”的态度,对天下嚣嚣充耳不闻,迷醉在声色犬马、醉生梦死的温柔乡。
就在文人士子们流连在勾栏瓦肆之间时,却有人从烟花之地走出来,与铮铮铁骨的民族志士站到一起。
松江城南门外,阮家巷“南园”。
此时有四个年轻的士子正在指点江山,纵谈天下兴亡。
只见四人神采飘逸,情绪激昂,目光坚定。
其中较年长三人分别是:陈子龙、张溥、李待问。
陈子龙,崇祯十年进士,后人称“明诗殿军”、“明代第一词人”。
清兵陷南京后开展抗清运动,事败被捕,押往南京途中投水殉国。
张溥,崇祯四年进士,“复社”创建者。
领导复社与阉党斗争,曾一度遥执朝政,后被奸臣毒害。
李待问,崇祯十六年进士。
清兵下江南围松江,城中弹尽粮绝,
七月十四日是其诞辰,他将家中仅有的黄豆献出,磨成豆浆为军民充饥。
时至今日,松江民间仍有七月十四日喝豆浆的习俗。
城破日,守城的李待问从城头而下,
有一百户拉住他问:“您读烂四书,今天将怎样?”
待问:“为臣死忠,这是常事,不过我需回家与家人告别。”
百户说:“您能这样,我先断头以待。”当下拔刀自刎而死。
待问归家后,众人皆劝逃走。
待问笑道:“死,是我分内之事。且不死,将何以面对那位百户呢?”
说完便引绳自缢殉国。
且看第四位士子。
十五六岁模样,兰缎儒衫,青巾束发。
只听他朗声说:“三位兄台匡扶天下之志,小弟实在佩服。中原鼎沸,正需大英雄出而戡乱御侮,应如谢东山运筹却敌,不可如陶靖节亮节高风。”
说完又无不遗憾叹道:“如是若身为男子,必当救亡图存,以身报国!”
正是柳如是。
万历四十六年(1618),柳如是出生在一个普通的公务员家庭,其父柳养吾任太医博士,就是在太医署当教师。
1620年,明光宗嗑药升了天,其父受牵连下狱被折磨致死,其母杨氏不堪悲痛委屈,随之服毒身亡,
年仅三岁的柳如是被托付给吴江的舅舅。
十一岁时,舅舅又死于贫病交加,至此,柳如是在世间已是无亲无故,无所依靠,尔后沦落盛泽归家院,在乐籍挂了名。
盛泽归家院,行的是类同“养瘦马”之事。
即收养或购买贫苦人家面貌姣好的女孩,教她们弹琴吹箫,吟诗写字,画画围棋,长成后卖与富人作妾或入秦楼楚馆,以此从中牟利。
柳如是聪慧好学,归家院主人徐佛又请得松江名士陈眉公前来调教诸女儿,很快,柳如是便已经琴棋书画歌舞,样样精通。
十四岁,她被“吴江故相”周道登家买去当周老夫人的贴身丫头,后被周道登收为侍妾。
不到一年,群妾嫉妒之下诬陷她与下人偷情,于是又被卖回了归家院。
十五岁前的柳如是,可以说命运多舛,又如无根浮萍。
徐佛向来怜爱她丽质乖巧,不禁替她感伤。
柳如是反而宽慰她道:“青楼中无闺房之闭塞,无礼法之拘束,最是洒脱自由;且乐籍女子也不见得就没个好归宿,妈妈你饱读诗书,应当知道梁红玉韩世忠故事。”
她又说:“世人皆言我等如无根浮萍随波逐流,我日后便置一画舫,放浪湖山之间,遍识才子名士,教天下人知道风尘之中亦有傲岸拔脱之豪杰!”
说完又挥毫泼墨,写就一诗:
“人生苦不乐,意气何难雄?
走猎邺城下,射虎当秋风。”
此后,柳如是果然购一画舫,浮家泛宅。
北起常熟,东至嘉兴,西到松江,南下杭州,悠然往来。
她是“相府下堂妾”,容貌绝世,才情过人,又不喜做女儿态,为众多文人士子所欣赏,知名度迅速提高,一时间王孙公子、商贾豪绅蜂拥而至,一掷千金只为美人一笑。
但柳如是素来仰慕抗金女英雄梁如玉,此时耳闻长岭狼烟腾空,眼见国家岌岌可危,自然对这类纸醉金迷之人唯恐避之不及,往往随意便打发了。
她最爱结交那些胸怀家国的有志之士,其中又与党社人士的交游最密,经常着男装以“弟”自居参加党社聚会,切磋文艺、谈论国事,党社中人也以“弟”视之。
党社之中不乏年轻才俊,柳如是也正当青春年华,在诗词唱和中难免暗生情愫,演出几段情事来。
最初是与陈子龙、李雯并称“云间三子”的宋征舆。
宋征舆与柳如是同岁,此时16岁。翩翩少年郎用情最痴,正是痴情打动了美人心。
好景不长,将画舫长期驻留在松江的柳如是收到了当地政府的“逐客令”,她于是请宋公子来商量,最好的办法当然是两人成亲,脱离了乐籍自然无“逐客令”一说了。
宋征舆不是果敢之人,哪里敢违抗父母之命将一风尘女子娶回家,
当下支支吾吾道:“依小生之见,不如……不如暂避锋芒……”
柳如是一阵晕眩,失望愤怒交加:“别人可如此说,与妾无关者自是不必关心妾之去留。公子却不该如此,也罢,长痛不如短痛,我与公子从此有如此琴!”
说完拔剑将琴拦腰劈断。
陈子龙当时为几社盟主,才气横溢,铁骨铮铮,与柳如是可以说是真正的志投意合。
他初读柳如是的诗便大呼痛快:“柳子遂一起青琐之中,不谋而与我辈之诗竞深有合者,是岂非难哉!”
两人相识后,更是一见倾心,互为知音,情爱甚笃。
可惜要明媒正娶一个风尘女子,在当时是“亵渎朝廷之名器,有伤士大夫之体统”的事情,柳如是又素有傲骨,不是甘做小为妾之人。
柳如是多次试探,知道陈公子无此决心,便决绝抽身而去。
情人易寻而知音难觅,却最终还是落得个劳燕分飞,
柳如是纵是再潇洒超脱也难免暗自神伤,她于是写道:
“人去也,人去梦偏多。忆昔见时多不语,而今愉悔更生疏,梦里自欢娱。
人何在?人在枕函边。只有被头无限泪,一时偷拭又须牵,好否要他怜。”
“拂断垂垂雨,伤心荡尽春风语。况是樱桃薇院也,堪悲。又有个人儿似你。
莫道无归处,点点香魂清梦里。做杀多情留不得,飞去。愿他少识相思路。”
好一个“好否要他怜”,好一个“愿他少识相思路”。
他们分开后,陈子龙还集资,为柳如是刊刻了她的诗集《戊寅草》,并为之作序。
经他题序的《戊寅草》,流传甚广。
多年后,陈子龙投水殉国,柳如是亦悲痛不已,赋诗纪念。
柳如是原名柳隐,经几段情事,不胜感慨,天下高才名流见识了不少,可又有谁能读懂她的傲骨和对独立自由人格的追求。
陈子龙可以算一个,但是也未能摆脱世俗名教。
这时再读稼轩先生的 “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
对其中寂寥感同身受,又独爱这份洒脱,遂改名如是。
又作词与稼轩先生唱和:
“待约个梅魂,黄昏月淡,与伊深怜低语。”
柳如是毕竟不是一般闺阁女子,情场的失落并没有让她停下广交天下名士的脚步。
这一日,她的画舫来到常熟,想到备受党社友人推崇的牧斋先生就住在这附近的半野堂,便换了男装前去拜访。
牧斋先生即当时东南文坛领袖钱谦益,其人虽然官运不顺,但学识可谓博大精深,又有晚明文人风流不羁的性格。
钱谦益一听说才女柳如是前来造访,也是倒屣相迎。
两人都是才学过人之辈,又都生性洒脱,一番交谈之下,只觉相见恨晚。
柳如是视钱之风流儒雅,仿佛“江左风流宰相”谢安一般人物,顿时心生爱慕。
钱谦益将柳视为寻觅了半世的知音,当即为之倾倒。
于是两人又相约一起游山玩水,诗酒作伴,感情日渐深厚,成就了一段“青丝嫁白发”的佳话:
成亲时,钱谦益59岁,柳如是24岁。
论用情至深,钱谦益比不上宋征舆,
宋公子一生所做爱情诗词,无一不是以柳如是为因缘。
论志投意合,钱谦益比不上陈子龙,
陈公子的铮铮铁骨与柳如是的民族气节可谓相得益彰。
但钱谦益做了他们都不敢做的,无视世俗礼法,择一黄道吉日,张灯结彩,将沦落风尘的柳如是光明正大的迎娶进门。
成亲当日,迎亲的芙蓉舫到达常熟,两岸皆是破口大骂的乡绅,更有众人抛瓦片扔石头,钱谦益仰头大笑,柳如是怡然自得,并立船舷,“满船载瓦砾而归”。
更为难得的是钱谦益对柳如是爱而敬之。
每当有文人墨客来访,钱谦益总是叫上柳如是一起接待,并称她为“柳儒士”,有时就直接说“这是我兄弟”。
婚后柳如是也不改婚前作风,依旧狂放不羁,经常参加党社的聚会,斗诗斗酒。
又经常穿儒服,戴儒巾,招摇过市,见到相识者就抱拳施礼,称兄道弟。
种种都有违当时的礼法,钱谦益非但不反对,反而非常欣赏和支持。
其余各种婚后生活的文人之妙,更是不必多说。
可以说,柳如是在一个配不上她的时代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幸福。
1644年,李自成攻破北京,崇祯帝自缢身亡,明亡。
1645年5月,清兵南下,兵临南京城下。
柳如是劝钱谦益投水殉国:“天下人皆可不死,唯夫君不可不死。夫君你身受皇恩,又是东南文坛泰斗,身系天下文人之气节,如不死,将何以面对天下人?”
钱谦益默而不答,载酒入湖后,以手试水,说:“今晚水太冷,不如改日再来。”
柳如是心中又是悲凉又是愤怒,“奋身欲投池”,钱谦益死死拖住。
同年秋,明降臣上京候用。
钱谦益欲带柳如是一同进京,如是不肯随行。
降臣们出发当天,
柳如是穿着一身红装(隐喻朱明王朝),
屹立于城门口,神情冷峻,不发一言。
所过降臣皆羞于视之。
钱谦益羞愧难当,于北上途中写道:
“衣朱曳绮留都女,羞杀当年翟茀班。”
钱谦益到北京任官一年便称病告假,返回常熟。
柳如是留南京期间,早已与党社友人暗中联络抗清人士,奔走于抗清复国的活动当中。
钱谦益归来后,在柳如是劝说下开始与反清复明的势力联络。
至1655年,他们居住的红豆山庄已经成为反清义军的秘密据点,
密使往来,传达消息,招募志士,调达军粮。
又藏匿抗清义士,散家财以资助义军。
在此期间,钱谦益曾两度入狱,皆靠柳如是奔走营救、上下打点方得以免祸,
钱谦益出狱后老泪纵横:
“恸哭临江无孝子,从行赴难有贤妻”
1664年,钱谦益逝世。
丧事未毕,素与其不合的族人便上门欲瓜分财产,并口出污言秽语。
柳如是不堪其辱,自缢身亡,时年四十七岁。
邑官到,尽捕贼人,置之于法,钱谦益家产终得保全。
三百年后,陈寅恪先生于一个文化的特殊年代,完成《柳如是别传》,并说乃是“痛哭前人,留赠来者。”
陈寅恪先生又曾为投水自尽的大师王国维撰写碑文:
“惟此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历千万祀,与天壤而同久,共三光而永光。”
我想,那个全身红装、傲然屹立于南京城门口的身影,也必定历千秋万载,经久不散。
3. 两个男人在青楼打架的叫什么电影是一部明末抗清的电影
是不是电影《柳如是》
4. 柳如是完整版电影
柳如是.rmvb
5. 柳如是的影片评价
1.《柳如是》将一种浸透着纪录片精神的历史质感与濡染着文化人生命的独特情状结合在一起,凸显历史中的性与性别,流露出中国电影含蓄蕴藉的悲悯气质与不可多得的人文关怀。在影像处理方面表现出来的某种冷静和克制,也已符合女主人公的性别特质,并与大量外景中的亭台楼阁、迷蒙烟雨相互交织,使影片充溢着一种阴柔江南的文人气息。《柳如是》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中国电影的历史叙事方式,并通过沉静婉转、温暖宽容的电影叙事,为“新文人”电影带来了一种令人期待的可能性。(北京大学艺术学院教授李道新)
2.《柳如是》是一部清凉如薄荷糖的电影,很好地把握住了柳如是的精神内蕴和离乱之泪。这是一部久违的有着慢、散、雅、静气质的电影。扮演柳如是的万茜身材纤细,气质淡雅,虽然是新人,扬眉和拂袖间却有难得的头巾气。秦汉演钱谦益也是驾轻就熟。陈子龙是声名日盛的冯绍峰饰演的,经过多年等待,内地终于有了一个文武不挡的出色小生。本片心态平和地作传,没有为冲突而冲突,甚至有意抹杀冲突。全片如泣如诉,不疾不徐,书香满怀,深情款款。(李星文)
3.当中国式大片完全败坏了历史片的本来面目,我们看到了一部有地方政府投资背景的古装小片:《柳如是》。即便很多地方受制于投资预算,略显拮据,然而在气韵、节奏和人物塑造上,《柳如是》居然有一种久违的优美感,有闲情更有雅趣。它回到了难得一见的明末清初时代,讲述了知识分子在乱世中的痛苦抉择,同时还有性别的对照。这本该是华语电影的固有类型,结果,它就这么悄无声息地消失了,不被重视。(凤凰网)
4.新文人电影《柳如是》自上映以来,女主角演万茜突破以往港版“柳如是”的咋呼、肤浅,将柳如是演绎成为婉约、恬静、有抱负、有理想、有才华的忠贞才女,精彩演绎也因此受到圈内不少影评人的称赞。(网易娱乐) 《柳如是》剧情整体较为平淡,台词过于“现代”。(时光网)
《柳如是》网络网盘高清资源免费在线观看:
链接: https://pan..com/s/18wUfwh5_K9ZPwtOnTYgd8g
7. 河东君是什么电影
《柳如是》根据国学大师陈寅恪的《柳如是别传》改编,由中央新闻记录电影制片厂与常熟市政府联合出品,是中国最后一批胶片电影,吴琦执导,万茜、秦汉、冯绍峰主演。
剧情介绍
柳如人,字如是,又称河东君,青楼的头牌,琴棋书画样样精通,她主张男女平等,关心家国大事。而在政治风波中历尽尔虞我诈的钱谦益(秦汉饰),身心疲惫,纵情诗酒却又心怀社稷。
机缘凑巧,他们以诗为媒,惺惺相惜,因为互相欣赏走到了 一起。然而,山雨欲来风满楼,巨大的变故随之而来。
当时北有鞑子兵(满洲八旗军),南有李自成,大明汉家江山摇摇欲坠,钱谦益为保全城百姓开城降清,柳如是劝其自尽以保名节。
钱谦益则考虑到华夏文明还需传承而拒死,后剃发易服北上做官,于是两人的感情出现裂痕,一个远去北京做了清廷的官员,一个南下去追寻抗清的南明军队。繁华过尽,他们又破镜重圆,在红豆山庄过着普通平淡的田园生活。
剧情鉴赏
河东君,不要,这些东西不用你来收拾,我娶你来不是要你来做家务事的,你就坐着呆着,不想写诗不想读书不想操琴,那你就听风看云晒太阳。
这段最美情话出自古装电影《柳如是》。影片以有36岁年龄差的柳如是和钱谦益的爱情为主线展开,全片画面唯美,如花美眷、似水流年、迷蒙烟雨相互交织,如泣如诉,不疾不徐,书香满怀,深情款款。
以明末清初时代知识分子在乱世中的痛苦抉择,国家命运的沉浮为背景,讲述了钱谦益、柳如是(河东君)乱世中美好、坚定的爱情。
钱谦益是不惧流言与前程的爱情斗士,是学富五车、心怀苍生社稷的有志书生;柳如是是秦淮河畔的桃花美人,一步一挪,尽是风情,亦是琴棋书画样样皆通,有抱负、有理想的忠贞才女。
虽有36岁的年龄差,但亦可以跨越时间的沟渠来拥抱彼此,倾杯对饮,畅谈诗词歌赋,四目相对时,像是要将彼此纳入生命里。灵魂伴侣的终极含义,在影片里有最好的答案。
8. 柳如是完整版电影
链接:https://pan..com/s/1QDIa-LGQ6xVnw0wsMTOQVQ
作品相关简介:电影《柳如是》根据国学大师陈寅恪的《柳如是别传》改编,由中央新闻记录电影制片厂与常熟市政府联合出品,是中国最后一批胶片电影,吴琦执导,万茜、秦汉、冯绍峰主演。
9. 跪求电影《诗人》,【在线观看】免费百度云资源
链接: https://pan..com/s/1AMK4nN446xoQVI2C8L2Vxg
10. 看柳如是的观后感
当观看完一部影视作品后,对人生或者事物一定产生了许多感想吧,让我们好好写份观后感,把你的收获感想写下来吧。但是观后感有什么要求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收集的看柳如是的观后感,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看了两遍,电影《柳如是》观后感。第一遍比较断续,第二遍连贯起来。
柳如是,奇女子。虽出自风尘,却是才貌双全,有自己独立人格的女子。这样的女子,在明末清初的那个时代,其人生际遇真是令人慨叹。柳如是一生中最重要的两个男人,陈子龙和钱谦益,成就了柳的才名。但柳作为奇女子之名,却是自己成就的。
刚在豆瓣看一介绍《柳如是》之文字,很清晰,可参考。电影是做了修改的,与陈寅恪的《柳如是别传》有差异,但主线差不多。
电影里的人物,对于爱情深度的刻划不够,对于故事的.讲述还算清晰,在你了解这段历史、这段故事之后再观看,就不会执迷于电影的好坏,而是会关注那些表现那个时代的文人士大夫的生活细节。特别我还喜欢看汉服,明末的汉服。寇白门、董小宛、柳如是等,那些以才艺冠绝一时的秦淮名妓,穿著打扮得都并非庸脂俗粉,每个人都是如清水芙蓉,明丽可人。在诗文昆曲中,在古琴琵琶声中,唱曲也好,吟诗也罢,都是如此地不凡。汉服都是这样的淡雅,唯一可惜的是:电影拍得匆忙吗?怎么柳如是一个江南名妓,在出行时,会连衣领都没有整理好?而且,同一套服装的镜头居然有出现在三、四个地方之多!有些服装觉得不是丝绸的,而是化纤纺织品,而且,没有明代的马面裙。这真是败笔。可能是跟制片费用的投入有关?事实上,我总觉得,如果是拍历史片,真的需要好好对那个时代的各个方面都有深入的了解,才能拍出比较符合那个时代的好片,观后感《电影《柳如是》观后感》。否则,这样一部片子,又没有描绘好爱情,又没有仔细地纠结细节,要我们看什么呢?单纯的历史脉络,我知道啊,不用说了。好影片总要表现一点更深深度,让我们观看时,有感动或者感悟,或者欣喜或者悲哀,你总得表现点什么出来吧。不仅仅只是叙事。柳如是跳水之前,要钱谦益在她背上画上九里香,这场景倒是非常地香艳但也绝无邪念。不过,我似乎没有见过明清小说中有这样的描写。所谓人体彩绘是现代的创新。当然,杜撰这样一段,同样我也不觉得有什么不好。"九里香"似乎是贯穿了整个电影,只是我不知道"九里香"到底有什么样的寓意,是柳如是名垂后世的意思吗?没懂。因为中国传统中,就很少有描绘"九里香"的诗句。
让我欣赏的,是电影最后柳如是的旁白:"此去柳花如梦里,向来烟月是愁端。自从赤条条被抛入红尘,经历了那么多人,那么多事,那么多岔路口,那么多无奈,我才明白,我们永远都无法理解,发生在我们生命中的所有事。原来,我用尽一生的时间,只为擦尽六根所沾染的尘灰,只为心无挂碍,重返宁静。"
对于每个有人生经历、最终成就有独立人格的人,都是贴切的一段话。有点纠结是否看电子版《柳如是别传》,竖排繁体,很影响我的阅读速度。先放一放,等哪天想看再看。感谢大耳帮助下载。
今天又读完唐辛子《日本女人的爱情武士道》,其书中讲述的五位日本女人,与柳如是都有一共性,即与电影最后的旁白同样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