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商洛花鼓的艺术特色
商洛花鼓也叫跳花鼓、舞花鼓,是一种在跳和舞中说唱的汉族民间艺术,因此,跳和舞便成为花鼓表演中一个最突出的特点,贯穿于一堂花鼓的人物表演始终。花鼓跳法多样,姿态刚健优美,有蹦跳、闪跳、弹跳、扭跳、踏跳;有兔子跳、麻雀跳、侧身跳、单腿跳、双蹬跳;有三角跳、十字跳、之字跳、拐线跳、双八字跳。跳的名目虽然很多,但表演起来却没有固定程式,由演员自由发挥,显得优美大方、 自然生动,耐人观赏。
商洛花鼓戏的音乐结构属于联曲体。它把一支支花鼓小调有机地联缀起来,或单独使用或用几首曲调来表现戏剧内容,构成具体的花鼓戏唱腔。其音乐形式,依据内容可分为大筒子、八岔子和花鼓子三种。花鼓子主要用民歌小调演出,也叫小调戏,多反映当地人民的劳动与爱情生活,代表性剧目有《打铁》、《打草鞋》、《哥接妹》、《瞎子摸妻》、《贾金莲回河南》等;八岔子用八岔调演出,也叫八岔戏,多反映公子、小姐的艳情故事,其曲调分阳八岔和阴八岔两种,阳八岔又称硬八岔或大八岔,阴八岔又叫软八岔或小八岔,代表性剧目有《坐西楼》、《送香茶》、《小东楼》、《小牙楼》等;大筒子以筒子胡琴伴奏,也叫筒子戏,属于花鼓中的大中型戏,多表现历史故事、民间故事和神话故事内容,代表性剧目有《蓝桥担水》、《刘海戏金蟾》、《血刀记》、《万寿图》、《山伯访友》、《四姐下凡》、《正德王访贤》等。商洛花鼓以演出三小戏为主,小生、小旦、小丑是其主要脚色,表演生动活泼,富于民间色彩。
⑵ 谁有花鼓戏十里亭戏词
自从盘古开天地,三皇五帝到如今。
多少皇帝都无道,多少无道帝王君。
前朝后汉表不尽,听我唱本《十里亭》。
南京有个马公子,每日学堂攻书文。
七岁上学到十五,满篇文章记在心。
十月初一放了学,闲暇无事放风筝。
谁知一下断了线,一气飞到半天云。
公子撵到要去拾,对直落在花园门。
公子想把花园进,听见里面脚步声。
把在墙头去观看,一位小姐好爱人。
身材好似一颗柳,走路赛过观世音。
面如荷花初出水,脸蛋好比桃花红。
眉毛弯弯樱桃口,如同凤凰藏花荫。
上穿红绫大花袄,下穿拖地水罗裙。
三寸金莲缓缓移,好似仙女下凡尘。
扇子遮面微微笑,小姐必定风流人。
公子悄悄摸进去,假装看花不做声。
小姐正在往前走,抬头看见一书生。
书生连忙陪笑脸,倒叫小姐吃一惊。
忙用长袖掩了面,紧移莲步上楼亭。
公子害怕机会错,忙上前去打问询。
你的爹爹姓什么?你的母亲哪里人?
你有姐妹人几个?你的排行第几名?
小姐听问怒气生:
管我爹娘名和姓?管我姐妹几个人?
我的花园由我走,何必叫你谈操心。
你是谁家浪荡子,私进花园为何情?
还不给我走出去,我要来关花园门。
书生一听话不好,闷闷不乐转回程。
茶不思来饭不想,行坐不安少精神。
这样过了三五日,心里暗把主意定。
长褂脱了换短衫,一把钢刀藏在身。
眼看红日朝西落,收拾打扮上姐门。
三步并做两步走,两步并作一步行。
三十五里桃花店,四十五里杏花村。
桃花店里出美酒,杏花村里出美人。
不觉来到姐门外,惊动黄狗叫声声。
村东喊叫贼来了,村西喊叫是谁人?
书生吓得心直跳,靠墙站着不答腔。
手扳窗子望里看,姐在房中绣麒麟。
一绣天上大明月,二绣天上月伴星,
三绣桃园三结义,四绣四姐闹东京,
五绣阳雀闹五更,六绣王母坐天宫,
七绣天上七仙女,八绣神仙吕洞宾,
九绣南海观世音,十绣花龙坐龙廷。
十样精致绣齐了,上床睡觉吹了灯。
书生心中暗思量:冒然岂不坏事情?
我今若是回家转,又要枉费一片心。
边思边把钢刀掏,轻轻拨开姐房门。
心惊胆颤往里走,差点碰翻桐油灯。
慢慢打开红罗帐,红罗帐内睡美人。
摸姐一把姐未醒,摸姐二把姐翻身。
摸姐三把姐醒了,连问三声是谁人?
莫是房中出妖怪,莫是房中鬼迷人。
莫是爹妈来看我,莫是哥嫂起歹心。
莫是挖墙偷牛贼,莫是妹妹小妖精。
是人是鬼早答应,奴家是个胆小人。
书生这里忙开口,尊声小姐听分明:
一不是房中出妖怪,二不是房中鬼迷人。
三不是爹妈来看我,四不是哥嫂起歹心。
五不是挖墙偷牛贼,六不是妹妹小妖精。
我是大户人家子:
姓马名叫马迎春,父亲有名马员外。
只因学堂放了学,闲暇无事放风筝。
风筝落在姐花园,看见小姐动了心。
今夜不为别的事,想向小姐来求婚。
小姐听说开言道:骂声书生不是人。
你今读书知礼仪,为何还要行不正?
年轻就把光阴误,到了老年悔不赢。
调戏民女要犯法,送到衙门受大型。
奴家是个正经女,望你早些收了心。
奴的哥哥人前走,奴的爹爹有名声。
今晚事情传出去,奴家一命要归阴。
赶快给我回家转,奴家好关绣房门。
说的公子心有愧,痴眉瓜脸不做声。
左思右想为了难,硬是不想来死心。
前朝也有贪花事,说与小姐仔细听。
彭祖八百淫正死,阁老二万犯奸情。
洞宾三戏牡丹女,三国吕布戏貂蝉。
玉皇也有七个女,姊妹四个下凡尘。
大姐配的杨天佑,二姐配的常遇春。
四姐配的催文瑞,七姐下凡配董永。
嫦娥也有思凡意,牛郎还配织女星。
罗汉伸手摸观音,哪个认得假和真?
仙家都有贪花意,何况凡间我二人。
小姐忙把公子叫,少在这儿教训人。
前朝多少贞节事,万古流芳传美名。
难道一点不知道,却叫妖魔迷了心。
我哥是个巧木匠,二哥是个巧匠人。
做得房门又好看,做得门儿又紧成。
右边开门鹦鹉叫,左边开门凤凰鸣。
若要哥哥知道了,跳到黄河洗不清。
书生一听开言道:
叫声小姐你是听,身上随带半斤油。
一个门墩倒四两,两个门墩倒半斤。
这样鹦哥岂能叫,根本不会凤凰鸣。
小姐听说又开言,叫声书生你是听:
我是山中花斑虎,看得见来难拢身。
我是天上鹰和鹞,看得见来难拢身。
我是南墙一朵花,看得见来难拢身。
你是山中花斑虎,我是山中大猎人。
你是天上鹰和鹞,玉童差我下凡尘。
你是南墙一朵花,我是蜜蜂采花心。
只要小姐你愿意,一切风险我担承。
你若要我依从你,没有礼品万不能。
天上明月要一个,月中娑罗要一根。
倒挂银圈要一对,黄龙背上四根筋。
天上红云要四两,天上白云要半斤。
海底龙角要一对,蜈蚣毛儿要一捆。
书生听说微微笑,这事容易你且听:
天上明月梳妆镜,月中娑罗簪一根。
倒挂银圈是耳环,黄龙筋儿是头绳。
天上红云是胭脂,天上白云是水粉。
海底龙角梳和篦,蜈蚣毛儿绣花针。
小姐心中暗思量,这个书生还聪明。
嘴巧不说学问深,死人说得还了魂。
干鱼说得直眨眼,冷水说得点燃灯。
哑巴说得开了口,驼子说得把腰伸。
书生心里也在想,为啥多时不做声?
莫是嫌我容貌丑,莫是嫌我无学问?
莫是爱的金和银,莫是心上有别人?
书生这儿正纳闷,小姐那儿把话明:
你若真要把我爱,明媒正娶才的行。
劝你好生把书读,名成之后成婚姻。
既然这样有成心,奴家早晚你的人。
劝君认真想一想,因小失大悔不赢。
书生一听红了脸,恨不插翅飞出门。
小姐见他回心转,喜上眉梢笑在心。
忙把酒菜端上桌,亲自动手陪郎君。
这就算是定亲酒,郎喝几杯好回程。
我今劝郎一杯酒,有句话儿要记稳。
功成名就莫忘我,今夜我俩订终身。
我今劝郎二杯酒,还望郎君记在心。
燕子衔泥口要紧,纸糊灯笼肚里明。
奴今劝郎三杯酒,喝完三杯转回程。
有缘千里来相会,无缘对面难相认。
书生三杯酒进肚,起身拱手要辞行。
小姐起身来相送,轻轻打开绣房门。
郎在前边慢慢走,奴在后面紧紧跟。
送郎送到一里亭,心里话儿对你明。
劝君莫在长街走,寒窗苦读求学问。
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早逢春。
敬父如同敬天地,敬母如同敬观音。
姊妹兄弟要和气,学堂兄长更要尊。
莫把银钱乱花散,积少成多过光阴。
借人东西不长久,石板栽花不长根。
送郎送到二里亭,手挽手儿说事情。
劝君不要贪玩耍,要报父母养育恩。
十月怀胎娘辛苦,犹如枷锁戴上身。
茶不思来饭不想,面黄皮瘦变五形。
上坡下坡身无力,脚汃手软路难行。
一朝分娩生下地,十七十八才成人。
养育之恩报不尽,不孝父母枉为人。
送郎送到三里亭,手挽手儿说事情。
兄弟可打不可骂,不看父亲看母亲。
兄弟本是前世修,千朵桃花一树生。
打虎要靠亲兄弟,上阵还需父子兵。
送郎送到四里亭,手挽手儿说事情。
不是奴嘴爱啰嗦,反复教你要孝顺。
一至三岁吃娘奶,三至四岁离娘身。
五至六岁身长大,七至八岁攻书文。
把你送到学堂去,望子成龙求功名。
若是读书不发狠,苦了二老一片心。
送郎送到五里亭,手挽手儿说事情。
莫做风流浪荡子,父母可是有名人。
多读诗书知礼仪,写呀画的不求人。
坐得稳来行得正,到老自己不悔恨。
送郎送到六里亭,手挽手儿说事情。
读书要学孔夫子,遍游天下传书文。
上传三千学徒弟,下传七十二贤人。
杨虎见了起歹心,围攻父子蔡邦城,内无粮草外无兵。
忠心感动天和地,神派五子出救兵。
不是王子来得快,差点断了《四书》根。
真是书内有黄金,万古流传到如今。
送郎送到七里亭,手挽手儿说事情。
你是堂堂男子汉,莫做无名少性人。
张三来了张三好,李四来了李四亲。
你我夫妻前世定,紫藤缠树万年青。
送郎送到八里亭,手挽手儿说事情。
非是奴家不仁义,奴的贞节贵如金。
爹爹他在人前走,哥哥也是有名人。
世上只说奴家巧,你比奴家巧十分。
把你当做撑天柱,莫做朽木柴一根。
出门看见人家女,把奴丢在九霄云。
送郎送到九里亭,手挽手儿说事情。
你今回到南学去,多读书来多习文。
三朋四友莫乱说,亲戚朋友也莫论。
我俩事情我俩晓,别让人家嚼舌根。
等到来年佳期到,水到渠成动婚姻。
送郎送到十里亭,知心话儿说不尽。
眼看送了十里路,十里路满姐回程。
天上洒下无情雨,奴与哥哥两离分。
郎叫姐来请慢走,姐叫郎来慢慢行。
郎叫姐来心干肉,姐叫郎来肉干心。
郎的心似刀剜肉,姐的心似箭穿心。
郎说永远不忘你,姐说永远不变心。
十里亭上分了手,各自东西转回程。
俩人洒下相思泪,只盼大地早回春。
洞房花烛诉衷肠,夫妻恩爱白发生。
⑶ 花鼓戏的介绍
《花鼓戏》是2013年上映的中国大陆剧情电影,由甘征文编剧。《花鼓戏》讲述了美丽的洞庭湖边某村在招商引资的过程中,是怎样通过引进一个号称“破烂王”(及收废品大王)投资创办循环经济工业园故事,宣传了党和国家关于“发展生态文明,创办循环经济”政策精神。
⑷ 摘抄:求关于花鼓戏文化知识的文章,600字以上。差不多就可以了。跪求。没有其它的什么要求。
盛行于商县、丹凤、商南、山阳、镇安、柞水、洛南,流行于安康、汉中和关中东部地区。
据花鼓艺人刘全兴、赵老二等人口述,清光绪三年(1877)湖北郧阳遭水灾,大批灾民从丹凤竹林关和山阳漫川关进入商洛地区,遂将郧阳地区流行的花鼓戏带入商洛。最初由移民演唱,后来当地人也学唱起来,并采用了当地的方言和语音,吸收了许多商洛的民歌小调,形成了商洛花鼓戏。其班社演出活动,最早可追溯到丹凤竹林关冯善亮的职业花鼓班,先后传了六辈艺人,祖传师傅为刘三女。演出剧目多为小生、小旦、小丑为主的三小戏,主要剧目有《送香茶》、《回河南》、《接干妹》、《劝姑》、《白扇记》、《回妹》、《王小拜年》、《媳妇娃看家》、《山里娃》、《挑女婿》、《老两口赶庙会》等。清代末年至中华民国二十年左右,花鼓戏出现了昌盛局面,班社四处涌现,艺人成批增加,其班社有:丹凤县的竹林关班,商县的东乡班、西乡班、板桥班、三十里铺班,镇安的太白庙三圣班、云盖寺安乐班、云镇峰岩艾老四班,柞水县的沙沟班、大石沟班,山阳县的杨老四班等。艺人有:冯善亮、刘兴全、毕占成、雷玉琴、杨三来、冀三娃、能喜娃、王飞厚、朱朝安、谭云铎、胡京武、李吉庆等。剧目亦不断丰富,创造出了“吃面”等表演绝技。因其流行地域和语音不同,还逐渐形成了商丹(商县、丹凤)路和镇柞(镇安、柞水)路的差别。商丹路花鼓,以关中语系为主,杂以当地土语,曲调流畅、优美、柔和、婉转,又被称为北路花鼓;镇柞路花鼓,以鄂西北语系(称下河语)为主,掺用本地土语,曲调高亢、宏亮、欢快,被称为南路花鼓。
商洛花鼓由三种曲调,三种剧目构成:(一)花鼓子,用民歌小调演出,也叫“小调戏”,多反映当地人民的劳动与爱情生活。代表剧目有《打铁》、《打草鞋》、《哥接妹》、《瞎子摸妻》、《贾金莲回河南》等,(二)八岔子,用八岔调演出,也叫“八岔戏”,多反映公子、小姐的艳情故事。其曲调分阳八岔和阴八岔两种,阳八岔又称硬八岔或大八岔;阴八岔又叫软八岔或小八岔。代表剧目有《坐西楼》、《送香茶》、《小东楼》、《小牙楼》等;(三)大筒子,以筒子胡琴伴奏,也叫“筒子戏”,属于花鼓中的大、中型戏,多反映历史故事、民间故事和神话故事内容。代表剧目有《蓝桥担水》、《刘海戏金蝉》、《血刀记》、《万寿图》、《山伯访友》、《四姐下凡》、《正德王访贤》等。
商洛花鼓有“小花鼓”与“大花鼓”之分。小花鼓,多为一男一女对唱对跳,或以说“干嘴”为主,由男角逗引、提问,女角用唱、白答对;或二人边跳边唱,相互问答,表演一段小故事下场,称之为“一堂”。大花鼓,脚色较多,跳法复杂,唱调多为“筒子调”,以筒子胡琴伴奏,配以马锣、铙钹和鼓板。所唱曲调,因脚色而异,主要有[老生调]、[小生调]、[板半]、[半板]、[阴调]等。
商洛花鼓演出极为方便、简易,院落、堂屋铺上一张苇席,即可开演,场头、地头亦可以随地跳唱。无布景、无桌椅,全靠演员虚拟动作表演。有的化妆演出,也有不化妆演出的,即使化妆也都十分简单,一般男角头戴草圈帽,腰系围带,脸上涂块白豆腐干,手拿长杆烟锅或折扇;女角头上包一花色帕子,插一朵绸或纸花,穿上时兴服装,围上印花裙子,手拿一把花折扇、一条花手帕或一顶小伞,即可登场演出。表演身段以跳扭为主,其名目有蹦跳、闪跳、弹跳、扭跳、踏跳、麻雀跳、双蹬跳、倒身跳、单腿跳、三角跳、十字跳、之字跳、拐线跳、双八字(“88”)跳等。跳法虽然很多,但跳扭表演起来却没有固定程式,由演员随剧情和人物情绪自由发挥。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专业文艺工作者与艺人合作,在挖掘抢救遗产的基础上,进行了多方面的艺术革新,使商洛花鼓跃入陕西大剧种行列,改变了以往“淫词俗调”、“不登大雅之堂”的局面。1953年,商洛专区剧团首次改革排演出传统剧目《夫妻观灯》,并于1956年参加了陕西省第一届戏剧观摩大会演出,获剧本改编和演出一等奖。后又相继整理演出了花鼓传统戏《回河南》、《西楼会》、《桑园会》等。1958年商洛专区剧团创作演出了《种核桃》、《龙风山》等现代剧。1964年以来,镇安县剧团亦先后创作排演出新戏《换猪》、《凤凰飞进光棍堂》、《牧童与小姐》等。商洛地区剧团改编演出了大型剧目《屠夫状元》,创作演出了现代戏《六斤县长》,引起了全国戏剧界的关注。同时,培养出了一批艺术骨干,演员有王贞、陈清林、费庆民、冀福记、田井制、王帮印、陈叔敏、胡小琴、陶文霞、卢军丹、张肖等;导演有刘福堂、徐小强、傅天民等;音乐设计有辛庆善、刘浩智、刘文华、冯宁等;舞美设计有李志贤、李小兵、全俊文等。
⑸ 夫妻观灯的商洛花鼓
商洛花鼓是我国特有的一种艺术表现形式,该词条对商洛花鼓的历史渊源、当代发展及艺术特色进行了详细介绍,该艺术形式历史久远,在戏曲音乐发展演变历史的研究中具有活化石的作用,目前已纳入非物质文化遗产。 商洛花鼓也叫跳花鼓、舞花鼓,是一种在跳和舞中说唱的民间艺术,因此,跳和舞便成为花鼓表演中一个最突出的特点,贯穿于一堂花鼓的人物表演始终。花鼓跳法多样,姿态刚健优美,有蹦跳、闪跳、弹跳、扭跳、踏跳;有兔子跳、麻雀跳、侧身跳、单腿跳、双蹬跳;有三角跳、十字跳、之字跳、拐线跳、双八字跳。跳的名目虽然很多,但表演起来却没有固定程式,由演员自由发挥,显得优美大方、 自然生动,耐人观赏。
商洛花鼓戏的音乐结构属于联曲体。它把一支支花鼓小调有机地联缀起来,或单独使用或用几首曲调来表现戏剧内容,构成具体的花鼓戏唱腔。其音乐形式,依据内容可分为大筒子、八岔子和花鼓子三种。花鼓子主要用民歌小调演出,也叫小调戏,多反映当地人民的劳动与爱情生活,代表性剧目有《打铁》、《打草鞋》、《哥接妹》、《瞎子摸妻》、《贾金莲回河南》等;八岔子用八岔调演出,也叫八岔戏,多反映公子、小姐的艳情故事,其曲调分阳八岔和阴八岔两种,阳八岔又称硬八岔或大八岔,阴八岔又叫软八岔或小八岔,代表性剧目有《坐西楼》、《送香茶》、《小东楼》、《小牙楼》等;大筒子以筒子胡琴伴奏,也叫筒子戏,属于花鼓中的大中型戏,多表现历史故事、民间故事和神话故事内容,代表性剧目有《蓝桥担水》、《刘海戏金蟾》、《血刀记》、《万寿图》、《山伯访友》、《四姐下凡》、《正德王访贤》等。商洛花鼓以演出三小戏为主,小生、小旦、小丑是其主要脚色,表演生动活泼,富于民间色彩。 大筒子
(又名二棚子、筒子戏):这是花鼓戏较高级的一种,具有文武场面,近于戏曲形式。因为棚子是它的舞台,其舞台次于演大戏的舞台,大于演小戏的台子,所以叫二棚子。又因文场所用的乐器叫筒子胡,其形似二胡,琴头较粗大,音色清脆、明亮、粗犷、浑厚。曲调有:小生调、老生调、老配少调、半板、板半、阴调、放哀子等七种。
八岔子
分阳八岔与阴八岔两种(阳八岔又称硬八岔,大八岔;阴八岔又叫软八岔或七岔子)。因为主要曲调为八岔调,所以民间称它为《八岔戏》。阳八岔其特点是一人开唱,众人帮腔。伴奏形式为演员清唱,锣鼓配节,即演员清唱,在腔句之间穿插固定的锣鼓点伴奏,不用弦索,句末由台后帮腔,成为一人唱而众人合之的形式。它的声腔结构是分腔、合腔、诉板相结合;阴八岔曲调开朗、豪爽而又抒情。节奏别致。属五声征调式。一般用于剧目开头或行路时唱。在运用中并可加其他小调来演唱。每个小戏中间只要有这两个调的都可叫做阴八岔戏。
花鼓子
(又名小调戏):因戏中的曲调是由民歌小调所构成,所以也叫小调戏,它的特点是:保持了一般民歌的原貌,戏剧化的程度较少;曲调多,旋律节奏、调式变化较丰富。有的剧目以一曲多变形式演唱到终,有的以多种曲调联用变化。曲式结构既有对偶句结构,又有启承转合形态。宫、商、角、征、羽各类调式都有。以商、征、羽调式居多,特别是商调特性较明显突出(如石榴娃烧火调),唱腔丰富多彩;由戏名起曲名,曲调短小,节奏明快,旋律流畅。它的伴奏仅用锣鼓按演唱的需要加在每一曲调的某一乐段或曲终处,词格也无严格的局限,五、七、十字句皆有,还有不正规的穿句形式。据不完全统计,曲调有二百五十多支。
由于传播地域的不同,可分为商丹路与镇柞路两种。商丹路在音乐风格和语言音调上,多用关中语系和当地土语(部分也用下河语),曲调流畅、优美、柔和、婉转。镇柞路在音乐风格和语言音调上一般采用当地音(即鄂西北语系,当地称下河语),曲调多高亢、明亮、欢快。 时间:2006年
类别:传统戏剧
地区:陕西
编号:Ⅳ—61
申报地区或单位:陕西省商洛市
国家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2006年5月20日,商洛花鼓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⑹ 谁有花鼓戏十里亭戏词
自从盘古开天地,三皇五帝到如今。 多少皇帝都无道,多少无道帝王君。 前朝后汉表不尽,听我唱本《十里亭》。 南京有个马公子,每日学堂攻书文。 七岁上学到十五,满篇文章记在心。 十月初一放了学,闲暇无事放风筝。 谁知一下断了线,一气飞到半天云。 公子撵到要去拾,对直落在花园门。 公子想把花园进,听见里面脚步声。 把在墙头去观看,一位小姐好爱人。 身材好似一颗柳,走路赛过观世音。 面如荷花初出水,脸蛋好比桃花红。 眉毛弯弯樱桃口,如同凤凰藏花荫。 上穿红绫大花袄,下穿拖地水罗裙。 三寸金莲缓缓移,好似仙女下凡尘。 扇子遮面微微笑,小姐必定风流人。 公子悄悄摸进去,假装看花不做声。 小姐正在往前走,抬头看见一书生。 书生连忙陪笑脸,倒叫小姐吃一惊。 忙用长袖掩了面,紧移莲步上楼亭。 公子害怕机会错,忙上前去打问询。 你的爹爹姓什么?你的母亲哪里人? 你有姐妹人几个?你的排行第几名? 小姐听问怒气生: 管我爹娘名和姓?管我姐妹几个人? 我的花园由我走,何必叫你谈操心。 你是谁家浪荡子,私进花园为何情? 还不给我走出去,我要来关花园门。 书生一听话不好,闷闷不乐转回程。 茶不思来饭不想,行坐不安少精神。 这样过了三五日,心里暗把主意定。 长褂脱了换短衫,一把钢刀藏在身。 眼看红日朝西落,收拾打扮上姐门。 三步并做两步走,两步并作一步行。 三十五里桃花店,四十五里杏花村。 桃花店里出美酒,杏花村里出美人。 不觉来到姐门外,惊动黄狗叫声声。 村东喊叫贼来了,村西喊叫是谁人? 书生吓得心直跳,靠墙站着不答腔。 手扳窗子望里看,姐在房中绣麒麟。 一绣天上大明月,二绣天上月伴星, 三绣桃园三结义,四绣四姐闹东京, 五绣阳雀闹五更,六绣王母坐天宫, 七绣天上七仙女,八绣神仙吕洞宾, 九绣南海观世音,十绣花龙坐龙廷。 十样精致绣齐了,上床睡觉吹了灯。 书生心中暗思量:冒然岂不坏事情? 我今若是回家转,又要枉费一片心。 边思边把钢刀掏,轻轻拨开姐房门。 心惊胆颤往里走,差点碰翻桐油灯。 慢慢打开红罗帐,红罗帐内睡美人。 摸姐一把姐未醒,摸姐二把姐翻身。 摸姐三把姐醒了,连问三声是谁人? 莫是房中出妖怪,莫是房中鬼迷人。 莫是爹妈来看我,莫是哥嫂起歹心。 莫是挖墙偷牛贼,莫是妹妹小妖精。 是人是鬼早答应,奴家是个胆小人。 书生这里忙开口,尊声小姐听分明: 一不是房中出妖怪,二不是房中鬼迷人。 三不是爹妈来看我,四不是哥嫂起歹心。 五不是挖墙偷牛贼,六不是妹妹小妖精。 我是大户人家子: 姓马名叫马迎春,父亲有名马员外。 只因学堂放了学,闲暇无事放风筝。 风筝落在姐花园,看见小姐动了心。 今夜不为别的事,想向小姐来求婚。 小姐听说开言道:骂声书生不是人。 你今读书知礼仪,为何还要行不正? 年轻就把光阴误,到了老年悔不赢。 调戏民女要犯法,送到衙门受大型。 奴家是个正经女,望你早些收了心。 奴的哥哥人前走,奴的爹爹有名声。 今晚事情传出去,奴家一命要归阴。 赶快给我回家转,奴家好关绣房门。 说的公子心有愧,痴眉瓜脸不做声。 左思右想为了难,硬是不想来死心。 前朝也有贪花事,说与小姐仔细听。 彭祖八百淫正死,阁老二万犯奸情。 洞宾三戏牡丹女,三国吕布戏貂蝉。 玉皇也有七个女,姊妹四个下凡尘。 大姐配的杨天佑,二姐配的常遇春。 四姐配的催文瑞,七姐下凡配董永。 嫦娥也有思凡意,牛郎还配织女星。 罗汉伸手摸观音,哪个认得假和真? 仙家都有贪花意,何况凡间我二人。 小姐忙把公子叫,少在这儿教训人。 前朝多少贞节事,万古流芳传美名。 难道一点不知道,却叫妖魔迷了心。 我哥是个巧木匠,二哥是个巧匠人。 做得房门又好看,做得门儿又紧成。 右边开门鹦鹉叫,左边开门凤凰鸣。 若要哥哥知道了,跳到黄河洗不清。 书生一听开言道: 叫声小姐你是听,身上随带半斤油。 一个门墩倒四两,两个门墩倒半斤。 这样鹦哥岂能叫,根本不会凤凰鸣。 小姐听说又开言,叫声书生你是听: 我是山中花斑虎,看得见来难拢身。 我是天上鹰和鹞,看得见来难拢身。 我是南墙一朵花,看得见来难拢身。 你是山中花斑虎,我是山中大猎人。 你是天上鹰和鹞,玉童差我下凡尘。 你是南墙一朵花,我是蜜蜂采花心。 只要小姐你愿意,一切风险我担承。 你若要我依从你,没有礼品万不能。 天上明月要一个,月中娑罗要一根。 倒挂银圈要一对,黄龙背上四根筋。 天上红云要四两,天上白云要半斤。 海底龙角要一对,蜈蚣毛儿要一捆。 书生听说微微笑,这事容易你且听: 天上明月梳妆镜,月中娑罗簪一根。 倒挂银圈是耳环,黄龙筋儿是头绳。 天上红云是胭脂,天上白云是水粉。 海底龙角梳和篦,蜈蚣毛儿绣花针。 小姐心中暗思量,这个书生还聪明。 嘴巧不说学问深,死人说得还了魂。 干鱼说得直眨眼,冷水说得点燃灯。 哑巴说得开了口,驼子说得把腰伸。 书生心里也在想,为啥多时不做声? 莫是嫌我容貌丑,莫是嫌我无学问? 莫是爱的金和银,莫是心上有别人? 书生这儿正纳闷,小姐那儿把话明: 你若真要把我爱,明媒正娶才的行。 劝你好生把书读,名成之后成婚姻。 既然这样有成心,奴家早晚你的人。 劝君认真想一想,因小失大悔不赢。 书生一听红了脸,恨不插翅飞出门。 小姐见他回心转,喜上眉梢笑在心。 忙把酒菜端上桌,亲自动手陪郎君。 这就算是定亲酒,郎喝几杯好回程。 我今劝郎一杯酒,有句话儿要记稳。 功成名就莫忘我,今夜我俩订终身。 我今劝郎二杯酒,还望郎君记在心。 燕子衔泥口要紧,纸糊灯笼肚里明。 奴今劝郎三杯酒,喝完三杯转回程。 有缘千里来相会,无缘对面难相认。 书生三杯酒进肚,起身拱手要辞行。 小姐起身来相送,轻轻打开绣房门。 郎在前边慢慢走,奴在后面紧紧跟。 送郎送到一里亭,心里话儿对你明。 劝君莫在长街走,寒窗苦读求学问。 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早逢春。 敬父如同敬天地,敬母如同敬观音。 姊妹兄弟要和气,学堂兄长更要尊。 莫把银钱乱花散,积少成多过光阴。 借人东西不长久,石板栽花不长根。 送郎送到二里亭,手挽手儿说事情。 劝君不要贪玩耍,要报父母养育恩。 十月怀胎娘辛苦,犹如枷锁戴上身。 茶不思来饭不想,面黄皮瘦变五形。 上坡下坡身无力,脚汃手软路难行。 一朝分娩生下地,十七十八才成人。 养育之恩报不尽,不孝父母枉为人。 送郎送到三里亭,手挽手儿说事情。 兄弟可打不可骂,不看父亲看母亲。 兄弟本是前世修,千朵桃花一树生。 打虎要靠亲兄弟,上阵还需父子兵。 送郎送到四里亭,手挽手儿说事情。 不是奴嘴爱啰嗦,反复教你要孝顺。 一至三岁吃娘奶,三至四岁离娘身。 五至六岁身长大,七至八岁攻书文。 把你送到学堂去,望子成龙求功名。 若是读书不发狠,苦了二老一片心。 送郎送到五里亭,手挽手儿说事情。 莫做风流浪荡子,父母可是有名人。 多读诗书知礼仪,写呀画的不求人。 坐得稳来行得正,到老自己不悔恨。 送郎送到六里亭,手挽手儿说事情。 读书要学孔夫子,遍游天下传书文。 上传三千学徒弟,下传七十二贤人。 杨虎见了起歹心,围攻父子蔡邦城,内无粮草外无兵。 忠心感动天和地,神派五子出救兵。 不是王子来得快,差点断了《四书》根。 真是书内有黄金,万古流传到如今。 送郎送到七里亭,手挽手儿说事情。 你是堂堂男子汉,莫做无名少性人。 张三来了张三好,李四来了李四亲。 你我夫妻前世定,紫藤缠树万年青。 送郎送到八里亭,手挽手儿说事情。 非是奴家不仁义,奴的贞节贵如金。 爹爹他在人前走,哥哥也是有名人。 世上只说奴家巧,你比奴家巧十分。 把你当做撑天柱,莫做朽木柴一根。 出门看见人家女,把奴丢在九霄云。 送郎送到九里亭,手挽手儿说事情。 你今回到南学去,多读书来多习文。 三朋四友莫乱说,亲戚朋友也莫论。 我俩事情我俩晓,别让人家嚼舌根。 等到来年佳期到,水到渠成动婚姻。 送郎送到十里亭,知心话儿说不尽。 眼看送了十里路,十里路满姐回程。 天上洒下无情雨,奴与哥哥两离分。 郎叫姐来请慢走,姐叫郎来慢慢行。 郎叫姐来心干肉,姐叫郎来肉干心。 郎的心似刀剜肉,姐的心似箭穿心。 郎说永远不忘你,姐说永远不变心。 十里亭上分了手,各自东西转回程。 俩人洒下相思泪,只盼大地早回春。 洞房花烛诉衷肠,夫妻恩爱白发生。 追问: 你好,这是完整的吗? 回答: 这个是完整的 追问: 您好: 是不是还有其他版本的,如果有也发给我吧,我是想学习这个戏词,所以想麻烦你,我在给分!…^o^ 回答: 你这个人真奇怪,我告诉你的就是你要的答案。这个是最完整的,谁说还有其他版本就让他说出来不要听那些不懂得人瞎掰胡
⑺ 花鼓子歌词十里亭完整版谁有
李秀英(秀英):芳龄二十似观音,聪明乖巧更多情,生得不高又不短,白罗裙子色色新。
马瑞(马公子):年方十八一公子,眉清目秀赛潘安,一袭青衫读书人,两眼轻瞟风流郎。
马白:早春三月,青草绿叶,家无产业,心中不悦。本家姓马,年过十八,家道中落,父母早亡。且看,桃花红来梨花白,不如出门行开怀,无心读书成大器,做个风流穷秀才。
马唱:早春三月好风景,桃红柳绿闹盈盈,眼前光景看不尽,只欠今生男女情。
马白:不知不觉来到李家花园,但见一袭罗裙飘过,原来是李家小姐采花,待我上前仔细瞧个分明。
马唱:小姐采花绿叶中,好比仙女美娇容,头上牡丹插一朵,万绿丛中一点红。口似樱桃红一点,脚下金莲红绣鞋,白罗裙子色色新,好比观音到眼前。
秀白:奴家李秀英,待字闺中二十年,今日出门来采花,好生欢喜。看前面来了个书生,待我前去瞧个分明。
秀唱:风流倜傥一公子,眉清目秀文书生,青衣难遮聪明气,目显灵光非凡人。马公子向秀英拱手,秀英向马公子回礼。
马白:小生这厢有礼了。
秀白:小女子秀英有礼了。
马唱:人在牡丹花下死,就是做鬼也多情,若与秀英同罗帐,死在黄泉也甘心。
马白:我看今日朗朗乾坤,定是个好日子,就在此地坐等红日下山吧!
马白:转眼已是月明星稀,鸟鸣蛙唱,待我前去叫声秀英姐。
马叫:秀英、秀英……
马唱:秀英房门早关起,不如抽身回家去,
马叫:秀英姐、秀英姐……
马白:我随身携带了金耳钗,拨开秀英姐房门,叫声姐姐依不依。
马唱:盗开房门走进去,叫声姐姐乱情迷,但见姐姐在高床,不知姐姐依不依。掀开罗帐见红妆,伸出手掌摸衣裳,摸到姐姐心头处,叫声贼子莫轻狂。
秀白:朗朗乾坤,大胆贼子,敢入闺房,将你扭送官府,王法不容。劝你快出房去,免受官刑。
马白:姐姐,在下马公子是也,请听我言。
马唱:不是盗贼不是鬼,而是十八年少人,白日见姐心欢喜,夜里入房来共枕。姐今不把情来做,宁死房中不出门,只求姐姐怜小弟,戏水鸳鸯共天伦。
秀唱:我父本是官家身,岂容你这下等人,我若今日依了你,二人同罪一路人。
马唱:月里嫦娥也成婚,七仙也配董永身,哪个房前无烟出,哪个少年不怀春。小生本是有情汉,记姐恩情心头上,姐今若把情来做,死在黄泉也心甘。
秀唱:听郎说得千般好,秀英芳心也动了,今日有缘来共枕,切莫再寻花和草。燕子衔泥要口紧,年少行事藏在心,人前莫说秀英姐,一人独记姐芳名。
合唱:郎有心来姐有情,那怕山高深水行,郎脱袜来姐脱裙,鸳鸯戏水好调情。姐做狮子先倒下,郎做绣球抛上身,姐拿锦被盖郎身,少年遇着有情人。
拓展资料:
十里亭,一般是指乡间古道供行人避风雨,纳凉御寒及歇息的凉亭。
这里特指江南民间戏曲《十里亭》,这是晚清时期民间流传的一本言情八股小说唱段,叙述了一段爱情故事:马公子夜行入室,与李秀英小姐一段风趣的对话之后,终成眷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