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姜子牙最后成了什么神
关于姜子牙是什么神的说法有三种:一种是姜子牙本来是把玉皇大帝的位置给自己偷偷留下的,但是有一个叫做“张友仁”的人, 事先猜出了姜子牙的私心,就藏到姜子牙的封神台下。姜子牙封了这个神,那个神,独独没有封玉皇大帝,于是有神仙就问到,为什么还不封玉皇大帝?玉皇大帝到底该由谁来做?姜子牙支支吾吾说: “不用急,自然有人。”这时,藏在台下的那个“张友仁”一下跳出来,说:“谢谢丞相,友仁在此。”他讲的是‘有人 ’,不是‘友仁’,被张友仁钻了个空子。姜子牙没有办法,只好把玉皇大帝的位置封给“张友仁” ,姜子牙自己什么神位都没有了,最后只剩下一个门神的位子,他自己只好委屈自己,当了门神。第二种说法是张友仁骗走了玉皇大帝的封号后 ,封神已经结束,姜子牙自个没有了位置,只得爬上房顶,坐在上面喊:“姜太公在此,诸神回避”,他成为一个屋顶上的什么神。最后一种就是姜子牙根本就没有封神。姜太公封了诸神后,各神都很满意。唯独姜太公的老婆没有封到神,整日罗罗嗦嗦,闹着要封神,最后封她个扫把星。㈡ 姜子牙什么什么神最后
姜子牙最后没有封神,但是他怀有封神榜,手执打神鞭,他所到之处诸神都要让位!
㈢ 姜子牙电影最后杨戬是什么意思
1、《姜子牙》电影一共有三个彩蛋。在第一个片尾彩蛋中杨戬有出场。
2、此时姜子牙己跳出三界之外,成为自己的神。杨戬、雷震子、黄天化前往渡劫城,对姜子牙说了句:“师叔,我等奉师祖之命前来……”这也预示着,可能《封神三部曲》的第三部,《封神榜》的几个关键人物要齐聚了。
3、“二郎神”杨戬是中国最有名的神话人物之一,他是《封神演义》助周伐纣的关键人物。一次性介绍三位新角色不是没有野心,这三位英雄都可以拍独立电影,尤其是家喻户晓的角色二郎神杨戬。
㈣ 电影姜子牙最后说了什么 电影姜子牙最后结局剧情
1、《姜子牙》电影最后讲的是:姜子牙和九尾,都是天尊计划里的一环。九尾搅乱商朝,姜子牙下凡救世。计划成功后,天尊承诺会让狐族登仙,可是最后却只得到灭族的下场。说这句话的时候,九尾还相信师尊那个美好的承诺。她以为自己和姜子牙,是殊途同归的一路人。为师命你亲斩九尾,斩的不是恶,是善!
2、用小九一个人,换取天下,在天尊的眼中很正常。他发动封神大战,以为在自己的控制下,三界会更有秩序。天尊不可能不知道,九尾体内还有一个无辜的性命。只是他宁愿放弃一个人,也要让姜子牙杀掉九尾,还想让姜子牙也这么做。来世,你会有家,有朋友,有一个真正疼你的阿父。
3、这句话看似是姜子牙对小九的祝福,其实也是对世间的期望。这场大战牺牲了太多无辜的人,那么多怨魂停在世界无法归家。还好玄鸟的出场,又给大家重新带来希望。在电影的最后,那个坐在父亲肩膀上的小孩子,应该就是转世的小九吧。
4、姜子牙与九尾狐大战,却发现无力斩断宿命锁,只因宿命锁乃师尊所连。真相不在幽都山,而在静虚宫。姜子牙带小九逃出山,上天梯至静虚宫拜见师尊。但师尊死一人而救苍生的大善,姜子牙不能苟同。在他看来,一人为水,苍生为海,无滴水何来沧海。
5、宿命锁相连,今生无法可解,唯有转世可解脱。经师尊指点,姜子牙送小九入归墟转世。九尾狐觅踪而至,狂笑着砸碎归墟,成千上万怨魂破墟而出。原来,当年师尊允诺九尾狐封神登天界,代价就是让狐族与人类连上宿命锁,魅惑纣王,助他发动大战,一统天地人三界。
6、不想事成后,师尊欲掩盖真相,不仅诛杀九尾狐,还将狐族斩尽杀绝,埋于归墟,永世不得超生。九尾妖放出怨魂,就是要与狐子狐孙冲上九霄,与师尊理论,让世人知晓师尊的真面目。
7、天降巨斧,九尾狐终是无力回天。师尊再以姜子牙引妖狐现身有功,可重返静虚宫受封。但姜子牙看透一切,一夜之间须发尽白,用一己神力毁去天梯,愿世间再不受谎言愚弄。
8、要推翻自己的信仰,是一件需要很大勇气的事情。当小九问出那一句:神仙不骗人吧?姜子牙强调了一个我字。这时候他心中已经下定论决心,要自己去寻找真相。自己一直信任的昆仑,也并非完美无瑕,至少天尊从头到尾一直在骗人。神仙会骗人,可是姜子牙没有骗小九。
㈤ 封神榜中姜子牙最后是什么神啊,怎么封了半天没他自己啊
姜子牙最后没有修成正果,也未能封神,按照原著,其实是印证了天意二字(切勿受电视剧影响),且听我细细道来: 道教最高修行的境界是大罗金仙,道教有三清四御,其中三清玉清元始天尊、太上老君(太清道德天尊)、通天教主(上清灵宝天尊)和四御中的中央无极玉皇大帝都是混元无极大罗金仙。
像太乙救苦天尊、南极仙翁、真武大帝以及封神榜中三清的很多修为高深的弟子也都属大罗金仙级别。大罗金仙之后就是天神(也可称为天仙),虽享受世人供奉,却要受命于天庭。像托塔李天王、哪吒三太子以及封神榜上有名之士都属其类。
姜子牙掌握封神榜,其中榜内有365个神位,而姜子牙预留的最后一个席位是地位最高的东岳大帝是给他自己的。 但是在封神的过程中,姜子牙的妻子的灵魂突然拦到了封神台苦苦哀求姜子牙给他一个神位,
由于心软,姜子牙就封了他一个扫把星君,但是他忘了这个名额是有限的,现在只剩最后一个名额了,而黄飞虎还没有得到到任何的神位,很显然,黄飞虎是故意等到最后一个的,但由于黄飞虎其生前立下汗马功劳,因此姜子牙也不做计较了,所以他的神位被黄飞虎所抢夺了。
㈥ 姜子牙最后成了什么神
姜子牙是武王克纣的首席谋主、最高军事统帅与西周的开国元勋,齐文化的创始人,亦是中国古代的一位影响久远的杰出的韬略家、军事家与政治家,被尊为“百家宗师”。下面我给大家带来有关姜子牙的一些资料,欢迎前来阅读!
姜子牙最后成了什么神?
关于姜子牙成了什么神的说法有三种:
一种是姜子牙本来是把玉皇大帝的位置给自己偷偷留下的,但是有一个叫做“张友仁”的人, 事先猜出了姜子牙的私心,就藏到姜子牙的封神台下。
姜子牙封了这个神,那个神,独独没有封玉皇大帝,于是有神仙就问到,为什么还不封玉皇大帝?玉皇大帝到底该由谁来做?姜子牙支支吾吾说: “不用急,自然有人。”
这时,藏在台下的那个“张友仁”一下跳出来,说:“谢谢丞相,友仁在此。”
他讲的是‘有人 ’,不是‘友仁’,被张友仁钻了个空子。
姜子牙没有办法,只好把玉皇大帝的位置封给“张友仁” ,姜子牙自己什么神位都没有了,最后只剩下一个门神的位子,他自己只好委屈自己,当了门神。
第二种说法是张友仁骗走了玉皇大帝的封号后 ,封神已经结束,姜子牙自个没有了位置,只得爬上房顶,坐在上面喊:“姜太公在此,诸神回避”,他成为一个屋顶上的什么神。
最后一种就是姜子牙根本就没有封神。
姜太公封了诸神后,各神都很满意。
唯独姜太公的老婆没有封到神,整日罗罗嗦嗦,闹着要封神,最后封她个扫把星。
姜子牙生平简介
姜子牙,亦作姜尚。
是东海边之人。
其先祖曾做四岳之官,辅佐夏禹治理水土有大功。
舜、禹时被封在吕,有的被封在申,姓姜。
夏、商两代,申、吕有的封给旁支子孙,也有的后代沦为平民,吕尚就是其远代后裔。
吕尚本姓姜,因为以其封地之名为姓,所以叫作吕尚。
吕尚曾经穷困,年老时,借钓鱼的机会求见周西伯。
西伯在出外狩猎之前,占卜一卦,卦辞说:“所得猎物非龙非螭,非虎非熊;所得乃是成就霸王之业的辅臣。
”西伯于是出猎,果然在渭河北岸遇到太公,与太公谈论后西伯大喜,说:“自从我国先君太公就说:‘定有圣人来周,周会因此兴旺。
’说的就是您吧?我们太公盼望您已经很久了。
”因此称吕尚为“太公望”,二人一同乘车而归,尊为太师。
有人说,太公博学多闻,曾为商纣做事。
商纣无道,太公就离开了。
四处 游说列国诸侯,未得知遇之君,最终西行归依周西伯。
有人说,吕尚乃一处士,隐居海滨。
周西伯被囚禁在羑里时,西伯之臣散宜生、闳夭久闻吕尚之名而召请他。
吕尚也认为“听说西伯贤德,又一贯尊重关心老年人,何不前往?”此三人为了营救西伯,寻找美女奇宝,献给纣王,以赎取西伯。
西伯因此得以被释,返回周国。
虽然吕尚归周的传说各异,但大旨都认为他是文王武王之师。
周西伯昌从羑里脱身归国后,暗中和太公策划如何推行德政以推翻商纣政权,其中很多是用兵的权谋和奇计,所以后代谈论用兵之道和周朝的隐秘权术的都尊法太公的'基本策略。
周西伯为正清平,尤其在明断虞、芮二国的国土争讼后,被诗人称道为膺受天命的文王。
西伯又讨伐了崇国、密须和犬夷,大规模建设丰邑。
天下三分之二的诸侯都归心向周,多半是太公谋划筹策的结果。
文王死后,武王即位。
九年,武王想继续完成文王的大业,东征商纣察看诸侯是否云集响应。
军队出师之际,被尊称为“师尚父”的吕尚左手拄持黄钺,右手握秉白旄誓师,说:“苍兕苍兕,统领众兵,集结船只,迟者斩首。
”于是兵至盟津。
各国诸侯不召自来有八百之多。
诸侯都说:“可以征伐商纣了。
”武王说:“还不行。
”班师而还,与太公同写了《太誓》。
又过二年,商纣杀死王子比干,囚禁了箕子。
武王又将征伐商纣,占卜一卦,龟兆显示不吉利,风雨突至。
群臣恐惧,只有太公强劝武王进军,武王于是出兵。
十一年正月甲子日,在牧野誓师,进伐商纣。
商纣军队彻底崩溃。
商纣回身逃跑,登上鹿台,于是被追杀。
第二天,武王立于社坛之上,群臣手捧明水,卫康叔封铺好彩席,师尚父牵来祭祀之牲,史佚按照策书祈祷,向神祇禀告讨伐罪恶商纣之事。
散发商纣积聚在鹿台的钱币,发放商纣屯积在钜桥的粮食,用以赈济贫民。
培筑加高比干之墓,释放被囚禁的箕子。
把象征天下最高权力的九鼎迁往周国,修治周朝政务,与天下之人共同开始创造新时代。
上述诸事多半是采用师尚父的谋议。
此时武王已平定商纣,成为天下之王,就把齐国营丘封赏给师尚父。
师尚父东去自己的封国,边行边住,速度很慢。
客舍中的人说他:“我听说时机难得而易失。
这位客人睡得这样安逸,恐怕不是去封国就任的吧。
”太公听了此言,连夜穿衣上路,黎明就到达齐国。
正遇莱侯带兵来攻,想与太公争夺营丘。
营丘毗邻莱国。
莱人是夷族,趁商纣之乱而周朝刚刚安定,无力平定远方,因此和太公争夺国土。
太公死时一百余岁,其子丁公吕伋继位。
对姜子牙的人物评价
孔子:“许由,独善其身者也;太公,兼利天下者也。”
司马迁:“太公至国,脩政,因其俗,简其礼,通商工之业,便鱼盐之利,而人民多归齐,齐为大国。”
李商隐:“武故时非无臣也,然其卒佐武,有牧野之誓,白旗之悬,果何人哉?非太公望不可也。”
杜牧:“周有齐太公,秦有王翦,两汉有韩信、赵充国、耿恭、虞诩、段颎,魏有司马懿,吴有周瑜,蜀有诸葛武侯,晋有羊祜、杜公元凯,梁有韦睿,元魏有崔浩,周有韦孝宽,隋有杨素,国朝有李靖、李勣、裴行俭、郭元振。
如此人者,当此一时,其所出计画,皆考古校今,奇秘长远,策先定於内,功后成於外。”
郝经:“沨沨乎大哉,齐之风乎!表东海者,其太公乎?显与西土,而国之东乎。
不显惟德,祗称其功乎。
敬胜乎怠,神道之充乎。
心存不忘,尧、舜之中乎。
乃武乃文,圣德之同乎。
于乎不能忘,三代之隆乎。”
胡布:“子牙猎渭水,叶梦为帝师。
望重名益崇,太公俟子来。
殷授太阿柄,兴王阐鸿基。
一怒天下安,熊罴实佐之。
如何上古书,《誓命》无一辞?圣道薄武功,用变当天时。
穷兵非得已,凶术尚谁咨。
黄帝革不享,扬威树旄旗。
尧民服四罪,干戈寖已隳。
孔圣鄙军旅,尚力德已衰。
修德保宗社,教民战无违。
熙熙安耕凿,此道宁可期。”
陈志岁:“兵权与奇计,何妨出屠酤。
白发感知遇,壮心翻胜初。
西伯得所望,君臣比水鱼。
人世重功业,贵谋民康如。
得道伐失道,顺势但一呼。”
(《江南靖士诗稿·姜子牙》)
黄道周:“太公尚父,霸王之辅。
渔猎以归,修德用武。
学擅阴阳,韬分龙虎。
黄钺白旄,挥之如麈。
伐取商残,开笃周祜。
后世谈兵,宗之为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