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动画相对于真人电影的优势劣势有哪些
优势,一 很多特技可以表现出来。因为动画本身就是虚拟,但是在虚拟中运用虚拟,大家就会觉得很正常。而真人电影,即使特技做的在华丽,也会给人觉得很假,除非是好莱坞的巨制。
二 动画里的人物,被渲染成具有某些特色,可以用很多夸张的手法表现出来,大家看了,会有共鸣,很得到公认。即使有少数偏见,也只会有建议,比如我觉得怎样怎样做会更好。 而真人,很难有特别符合剧情需要的,即使用了道具和特效,比如渲染一个人物很美丽,但是有些人会认为很漂亮,有的人就不喜欢觉得丑,就会说,唉,电视嘛,都这样。就会失去变现的意义。
劣势 因为动画本身处于一个虚拟的环境,虽然很具体的表现,但是也会让人联想不出有些情感或者现象在社会中的原型。而用真人电影,就能传播这个剧本想要变现的情感或者想反映的社会问题,或者作者对人生的见解,化抽象为具体的某个人件事某个特定的场合。
个人认为,二者不要比较,只要发展的自己具有的特点就好,因为不是所有的剧本或者原型都可以用动漫和电影同时表现的。要考虑观看的人的范围和一些想要突出的主题以及想达到的效果。扬长避短,互相推动是最好的。
希望能是个最佳答案吧~~~嘻嘻~~~
B. 真人电影与动画电影的区别
有时候站在桥上,远处几缕云漂浮游荡,偶尔余光瞥向街头老房子墙角窜出的嫩草,会自然而然地想起某部电影的镜头曾唤起的浮掠时光的老旧感觉,于是电影对我来说,并不只是一个象征的故事,还是在现实生活和客观时间里展开的独特的事物。后来我觉知到电影完成了两种独特的事实:它摄入了现实——我们在电影里看到的所有事物都曾经在某段时间某个空间中存在并被记录。它是被剪辑的事实的呈现——导演根据某种逻辑和意图进行叙事表达。
正如本雅明在《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中写道:
在此书的另一处,本雅明谈到与古希腊人透过诸如雕塑等一次性艺术追求永恒的价值不同,电影作为机械复制时代的大众艺术的原因在于其根本的可修正性。这种修正性,在于对电影内容的布置以及表现意图的剪辑。
而动画电影的修正性,比真人电影更强,因为动画电影是在脚本的框架下被专业动画师“画出来的”,其中没有任何现实的要素。作画导演和美术导演将看不见的剧本内容通过类似“描摹现实的方式”转化成看得见的画面,最终全部的配音、原画被执行导演统合制作成完整的动画电影。也正因为如此,很多人一直将动画当做一种具有幻想的轻质风格的电影,例如《秒速5厘米》、《风之谷》。谈到动画电影和真人电影的区别,经常强调的是动画电影的幻想性。
但我以为,动画电影和真人电影的区别在于:视角。
在此,我们将真人电影还原到它之所以现实的层次,是因为摄影机的存在——摄影机拍摄现实。大部分人不大会感受到摄像机镜头的存在,是因为从一开始,大众所能感受到的电影的独特魅力在于其所呈现的内容(想象历史上第一部电影让人们惊诧甚至恐慌地发现了梦幻般的第二现实)——用本雅明的话来说就是“机械装置产生的非机械性的意味”,在现代的娱乐消费时代,电影的浸入感和参与性更加凸显了(3D与弹幕电影)。摄影机的镜头隐匿般地在幕景之后,按照导演的意图框住了布景与现实,另一方面它也被画面所限定(限定可以由导演的布景获得最大程度的自由)。所以实际上,在真人电影有一个融合了导演的主观意图和摄影机摄入的客观现实形成的视角,而对于动画电影,我们完全感受不到所谓的摄影机的镜头,因为它本身的内容是由动画师对剧本、分镜等理解之后描摹现实般地呈现出来,同时情节和人物在追逐某个主题时形成了视角。
因而我们就发现这两种视角的不同之处,它们的分叉点在于其最初形成的现实与非现实。
但是有些动画电影通过极其逼真、精细的画面和情感氛围唤起了一种现实的情感,确切地说法是让人体验到某种现实性,例如新海诚的画风以及动画《虫师》的森林氛围。说到动画的现实性,必须要提到我最爱的日本的天才动画导演今敏。今敏的动画作品总是令人感到惊叹:啊!这家伙是按照真人电影的思维来制作动画的吧!太不可思议了!
以《未麻的部屋》和《千年女优》为例。
《未麻的部屋》讲述偶像歌星未麻转型去演电视连续剧,凭借自己的努力逐渐进入了角色,但期间剧组继接到恐吓,相关人物先后被谋杀,未麻也遭到骚扰,日常活动细节被公布在网络上以致觉得出现了另外一个自己。因题材内容和情节的缘故,需要一个上帝视角或者说隐藏的偷窥视角,所以一种观察的视角逐渐被强化,在悬疑的叙事中逐渐唤起强烈的现实感。
而我最初感受到真人电影和动画电影区别的这种现实与非现实的镜头视角视则是因为《千年女优》。影片开头,摄像组去采访曾经风靡一时却已隐匿三十年的著名女演员。在演员的家中,摄影师将摄像机直接对准女演员的画面让我特别震撼,让我意识到了一种非常独特的隐喻,那就是——真实的视角。我当时发现一个真人电影的关键要素侵入了动画电影,并且产生了一种“真人摄像机视角”的在场现实感。
因为在动画电影的画面里,摄影机是几乎不会直接出现的道具。但在《千年女优》,摄像师和导演跟随着女优穿越了不同的历史,并且参与到了女演员曾经主演电影的回忆,唯一不变的是,摄像师的摄影机镜头对准女演员。也就是,一种稳定的视角(我们正赖于观看的视角)一直跟随着女优。正如《未麻的部屋》一样,叙事上的需要将这种原本不直接现实的视角强化和显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