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电影资讯 > 伊姐看电影是什么

伊姐看电影是什么

发布时间:2023-01-04 17:12:58

❶ 徐静蕾的安全感,到底哪儿来的

“看过世界,再做选择。别去假装平静,真实面对自己。”

伊姐原创的亲子&婚姻私房话

点击题目下方蓝字 关注 伊姐看电影

文 | 伊 姐

因为一部新电影的上映,徐静蕾又回到了大众视线。

被媒体提的最多的就是与80后作家蒋方舟的圆桌会议。

28岁、跟着流量红利被新生代追捧、长得不难看的蒋方舟说 “我是婚恋市场的被挑选方,女人长相太重要。”

40+、理论上已经不是当红炸子鸡的徐静蕾很不解 “为什么,你不要这么想,有几个人配得上你啊?”

徐静蕾说自己已经回答烦了,大众对她关心的只有两件事,什么时候结婚,什么时候生孩子。

《有一个地方只有我们知道》上映的时候,我代表《乐活LOHAS》采访过她,她当时很认真跟我解释:“我不是不婚主义,我是婚姻无所谓主义。一张纸,不能保证任何人活得很好,活在爱里。”

真正的安全感,从来不是叛逆、激励,而是松弛、平和。

徐静蕾清醒而不冷酷,知世故而不世故,洒脱却不叫嚣,这种看似平和实际强大无比的安全感,到底是怎么来的?

徐静蕾ins截图

1

在爱情里,她诚实地面对了“特别想结婚嫁人的25岁”那个坎,没有一开始就做出“看似安全”的选择。

徐静蕾不是一开始就成为今天的样子。

她在25岁的时候,是非常想结婚生子的。

但命运没给她马上结婚的机会,在那个当口,有人会选择找一个“合适”(有钱有才、年龄适中的范本,作为玉女她是有很多选择的)的对象,迅速走上大众意义上的人生巅峰。

她hold住了这种冲动,认真面对自己,好好经历了一个世俗意义里“ 混乱瞎闹 ”的青春期。

从1995年在电视剧《一场风花雪月的事》里的首次触电,到1997年、1998年前后,电影处女作《爱情麻辣烫》和青春偶像剧《将爱情进行到底》,再到2001年《我爱你》,7年,徐静蕾的名字始终与一个叫王朔的男人联系在一起。

王朔是谁?他的作品《看上去很美》、《动物凶猛》、《编辑部的故事》影响了一代人,在中国文化转型中完成浓墨重彩的一笔,一个让陈丹青、姜文、冯小刚都尊重的文化人。

不说远的,1989年年的《顽主》里3T公司,《甲方乙方》好梦一日游,帮人圆梦的公司;到2012年《非诚勿扰》超前追悼会、离婚仪式,都是今天看来还很超前的东西。

王朔是徐静蕾绕不过去的名字,贯穿她20-30岁整个女人的最重要时期,《有一个地方只有我们知道》宣传期,她承认每天跟王朔通话,黄立行也不吃醋,这种关系已经上升到亲人。

爱过一个饱经世事、充满起伏阅历的作家,对女人影响是很大的。

影响最明显是,她摆脱了“一定要结婚,事业只是一小部分的想法。”

在70年代,整个女性圈子不结婚是怪物的那年代,徐静蕾发现生活可以变得很大,很有趣。那时候,她就有终身学习的意识。

简单地说,当时徐静蕾和王朔的恋情没有通往婚姻,但是通往悟性升级,走上投资自我、主宰命运、获得终极安全感的正确之路。

最混乱的时候,一直在传她为三宝堕胎,以及跟张亚东和黄觉的四角恋。申明,这些都是坊间传闻。

徐静蕾&音乐人张亚东

但这说明什么?徐静蕾一直遵循自己内心的感受,不受约束,追求人生里新鲜、有启发和被不断更新的认知感悟。

她没有为了安全感,一开始做出看似安全的选择。她敢于在感情里冒险,不断试错,是在这个过程里,她了解自己,变得更加强大。

这些感情都 真诚而颠簸 ,但最后都是营养,带来徐静蕾内心的一次次升华,去看人性是怎么回事,最终对感情的事会真的通透。

黄立行,2007年 “全台湾女人最想上的男人”排行版TOP1,绯闻女友从个性咖杨乃文、到性感咖蔡诗芸……身材爆好、荷尔蒙爆棚的他,绝对是连90后辣妹都觉得很难HOLD住、有压力的那一款。

徐静蕾没有一点被带着走的节奏,在经历了足够多尝试后,她放弃了感情里最大的天敌—— 控制。

到了今天,她的态度就是——

“我爱你,你不爱我,那我就祝你幸福,你需要我帮忙我会尽我的全力去帮你,不管是我现在还爱你,还是我曾经爱过你,我都会认为你就是我的一个亲人,因为毕竟我曾经对你有过这种情感。”

这是什么?大气、善良、超脱。

越接近中年,我越觉得青春混乱一点挺好的,一开始就压抑自我的政治正确,往往在人到中年时候会彻底翻盘,因为隐蔽的困惑和欲望都没有宣泄够。

在爱情里,徐静蕾用自己的轨迹,诚实地面对了“特别想结婚嫁人的25岁”那个坎,突破了这个局限,走到了自我实现(不止于物质,更重要的是精神)的杨康大道。

娱乐圈中“麻将哼哈二将”

2

原生家庭,给她的全部是正向的——“追求人的价值,而不是女人的”

有的的人也许会说,很多女孩子都在尝试,不断失败,为什么越爱越怕,并没有这种越来越清楚自己是谁的感觉?

徐静蕾全家福

因为初心不一样,很多女孩子不断找爱情,是匮乏;徐静蕾不断找爱情,是因为想了解自己。

这是原生家庭的价值观塑造了她。

徐静蕾的父亲重男轻女,得知徐静蕾是女儿,还在沙发上抽了一整天闷烟。

但北京人的好强,使得爸爸决定把她培养得很好,比男孩很好,至此,一个完美父亲诞生了。

一有空就去北京最老图书馆建,手抄当时不能外借的育儿绘本。

徐静蕾与父亲

阅读书籍严格把关,每天要背诗词、古文、写毛笔字,交流对事物的看法。

徐静蕾说“我爸爸甚至不要让我背宋词,他觉得那太多愁善感,会带坏一个女孩”。

徐静蕾爸爸从没有教给她“你是女性,你需要被呵护”,这个教育背后的逻辑是 “你是独立的,别追求女人的价值,去追求人的价值。”

所以,她会对蒋方舟说的 “为什么要让男人征服?我很少从男人的角度去看待问题。”

3

物质上的绝对自主,以及在事业上叛逆过,决定去负的责任。

徐静蕾的父亲之前从政,这条路没走通,就开了霓虹灯厂。徐静蕾自幼衣食无忧,没有过章子怡那种穿着洞洞毛衣报考中戏的经验。

徐静蕾的成名作是《一场风花雪月的故事》,那时候她21,但事实上,在那之前,她靠接广告一类,早就是整个北影93级表演系的富婆,是班上最早有车的女孩。

从童年到青春期,她都没有对金钱的紧张感,因此她也没有对物质的匮乏,她是个没有物质欲望的人,私底下但她一般都是牛仔裤T恤,很少看到她奢侈品加身。

《一场风花雪月的故事》剧照

物质感的保证,使得她更加追求自己的生活价值。

演员是一个非常被动的行业,片场无休止的等待、在市场被动选择、对导演的绝对服从,这些都让已经成名的徐静蕾渐渐感到不适。

第一次跟赵宝刚合作,别人都求之不得。赵宝刚例行训新人,你要努力啊小徐~徐静蕾反问,导演,你说演好了会怎样,演不好,最坏又会怎样?

赵宝刚后来回想这个细节,说,一句话就交底了,一个有文化底蕴厚的人,看问题也透的人。

到了今天,遇到不高兴的问题,说话也挺冲。

《将爱》剧照

2011年《将爱》电影宣传,记者拐着弯打听她的恋情,问:你是不是很羡慕李亚鹏,现在结婚了,和王菲那么幸福?

她说,我羡慕李亚鹏干嘛?我又不想娶王菲。

她是片场里总在问“为什么还不吃饭”的那个人。她痛恨候场,片场候场大家互相聊八卦,让她觉得自己是个胡同口的大妈。

后面的事大家都知道了,她写博客,出电子杂志,当导演,现在还会做手工品。

放弃一个安全的形象,去挑战自己的人设,对女演员来说,本身就是最大的冒险。

但徐静蕾有资本不在乎。

她是第一个迈入亿元票房俱乐部。其实直到今天,她的导演才华并不是非常被认可,大家更多的评价是—— “想法有,内涵对,但导出的东西不是那么回事。”

其实无所谓,第一徐静蕾挣到钱了,这是一种商业路径的成功;第二,她做着自己“三分钟热度”的快乐的事儿。

她整个的人生,不止于感情,全部的事情,都不会为了安全感,去选更加“稳定”和“保险”,她要尝试,她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并且能够为之付出代价。

终极的安全感是怎么来的?

不要追求表面安全的假象,敢于面对自己,让自己物质变得强大只是一部分,最终是精神变得独立,最重要。

徐静蕾是独特的,事实所有人生赢家,都是小众的。

也许你要问我,我没有一个非常好的爸爸,没有特别强大的物质支持,没有贵人点化我,我还可能有徐静蕾式的安全感吗?

我觉得每个人要跟自己比,去变得更好,最简单的方法就是—— 看过世界,再做选择。别去假装平静,真实面对自己。

朋友十二写了一篇文章,讲述普通家庭的女孩攒钱去念书、旅行、做自己想做的事儿,结果文末一堆留言说,谁不想这么过,但是这么过到30岁,不就耽误结婚了吗。

十二在朋友圈说到这件事,她很感慨:那些真正看过世界的女孩,没有一个最终嫁不出去、被耽误的;我倒是看到啥也没干成就结了个婚又离婚的。

不要害怕折腾,害怕世俗的定义,不要怕按照自己内心真实的感受去活。

我很喜欢张艾嘉《念念》里说,这是电影的结束,但不是人生的结束,故事还长,这一刻刚刚开始。

安全感不是永远做对的事儿,安全感是, 别怕选错,因为就算错了,也不会毁掉一生。

只要没死,故事就没完;人生很长,未来峰回路转。

一起努力,变得更加勇敢。

往期推荐 点击题目即可跳转

关于婚姻

关于亲子

关于文艺

伊姐看电影

伊姐

14岁出版小说集

18岁新概念作文大赛获奖

30岁出版畅销书

专注明星专访十余年

分享光影中的感悟

关于爱

长按识别下面的二维码即可关注

❷ 作为张艺谋的第23部长片,张艺谋为何把自己置身《悬崖之上》

作为张艺谋的第23部长片,张艺谋把自己置身《悬崖之上》的原因:

1、突出影片的主题;

2、更加吸引观众的眼球。

《悬崖之上》是72岁导演张艺谋的第23部长片,2021年4月18日首映就收获了很高的评分,获得猫眼评分9.2分,淘票票9.1分的高分。有很多网友都说这部电影是张艺谋导演拍过的作品中品相较好,完成度较高的作品。无论是在服装造型美术等方面都下了功夫,而且剧情也是很精彩,可以用“跌宕起伏”来形容。演员的表现也是很出彩的一方面,整体效果都很不错。

三、剧情的紧凑

剧情是很让观众揪心的,很多血腥的场面真实的还原了当时那个年代的残酷人心,动用的各种变态酷刑,双耳、胸前、都上金属夹,皮鞭的抽打,预告片里的酷刑只不过是正片里的九牛一毛,这样残酷的剧情在电影院里观看一定为让观众更加深刻。张艺谋这部电影几乎是他第一次拍的真实的格斗类型,全程高燃,十分振奋人心。这部电影表达的是小人物与小人物之间的殊死决斗,表现对现实的无奈,不怕牺牲的伟大精神。

四、结语

张艺谋这部电影的封面就是有自己和其他演员在一起站在悬崖之上,名字与剧情很贴切,是一群为了战斗将自己置身悬崖之上的人物,这部电影会迎来谍战片的新高潮,很多网友都很喜欢这类的影片,看完这部影片走出影院,会让观众们有不一样的感悟,抬头看这光明,才意识到这黎明来之不易,是多少先辈付出鲜血换来的。

❸ 致陪睡妈妈:焦虑无罪,底线可贵——什么才是对孩子真正的爱

昨天看了两篇文,一是周桂伊的 《为了孩子上幼儿园陪睡校长?!家长心态已经魔幻到这个程度了吗?》 ,另一篇是公号“腰线”发布的 《京城上东区名媛妈妈群:铂金包和牛娃我全都要!》

看完,感触颇多。

这两篇文,描写的都是当下家长的焦虑状态。只不过,前者是没有相应的能力,却想让孩子接受“精英教育”,家长为此不惜牺牲自己的尊严;后者,是描述“京城最积极上进最爱奋斗的高端女性群体”如何在“站在人生的巅峰,你还是能感觉到她那种扑面而来,无法遏制的焦虑”状态下培养自己的孩子。
更简洁一点概括就是: 育儿焦虑普遍存在,但有人为了孩子能跨越阶层疯狂到丧心病狂的地步,而有人有能力为孩子提供更多的机会(虽然也未必算得上理性)。

看完两篇文章,我最大的感触就是: 就培养孩子来说,钱,未必能缓解焦虑。 如同《京城上东区名媛妈妈群:铂金包和牛娃我全都要!》一文的作者所言 ,“社会地位越高,拥有的选择就越多,但更多的选择,也往往是焦虑的源泉,因为‘作为母亲的你要为孩子作出最好的决策。’ ”

陪睡校长一事,目前真假未知。但我想,即使此事为假,类似的事件在别处也是一定存在的。毕竟,资源有限,而人的底线是无(下)限的。

对未知的事情,我们会感到恐惧。面对期待而不确定能否获取到的事物,我们会感到焦虑。
焦虑是一种情绪,是人都会有。区别在于,面对焦虑,有人在自己能力范围内做出努力(比如顺义妈妈们),而有人则试图“投机取巧”以难看的姿态换取那微弱的可能性(比如陪睡妈妈)。

也许有人会说,从个体意志的角度来看,这两种妈妈都没错啊。从结果导向上来看,他们都在为达成目标而努力着。
持这种观点的人,我只想说,too naive。
照这种观点,那么我想有钱,抢劫银行、杀人放火也是ok的???
别忘了,人是社会性动物,社会普适性价值观对社会稳定、良性发展 有着重要的意义。
更何况,作为家长,我们的价值观以及相应的言行举止对孩子有着深刻的影响。

应对焦虑的正确之道,应该是“多大的脚穿多大的鞋”,而非“削足适履”。
在能力范围内找方法,而非为了欲望不惜一切代价。

该理念放在孩子教育话题上,我觉得,连岳先生“教育也是一种投资”的观点是最好的注解—— “教育是消费的一种,自己承受不起的高消费不应去做。教育也是投资的一种,投入产出比太低的事,不应去做。”
自己没有能力却要追求目之所及的“最好”,结果可能是“伤己误娃”,得不偿失。

两种妈妈,目的都是要培养出牛娃,希望孩子足够优秀以获得更好的人生。
但,优秀和意义、幸福,一定划等号吗?这是一个问题。

伊姐在文中提出的“但问题是,为什么一定要顶级?为什么一定要第一?失去了“顶级”和“冠军”的人生,已经到了如此不值得一过的地步了吗?”其实也是我常常思考的问题。
每当自己面对各种牛娃以及社会竞争之激烈的信息开始焦虑时, 就会通过这个问题来提醒自己:我希望孩子有一个什么样的人生?

跨越阶层,是所有人都会有的梦想。自己没能实现的,希望借助下一代来完成,就繁衍和家族传承的角度来讲,其实也无可厚非。

但这里面有个重要的前提:家长自己,是否具备帮助孩子承担完成这一使命的能力。 如果欲望大大地超过能力,就会做出很多荒诞又得不偿失的决定。伊姐在文中提到的纪录片《含泪活着》和电影《大象席地而坐》中的家庭教育理念,是我很难理解的。如果说,后代的成才是以家长牺牲自己的全部人生,以及牺牲家庭正常的生活方式为代价,就算孩子最后真的成功了,恐怕这也算是一笔亏本的投资——“说到底,这到底是父母潜意识的等价交换,还是以孩子意愿和幸福为前提的呵护呢?” 更何况, “教育投资永远不能预测结果,太多时候都是钱砸进去了,‘看不出什么特别大的成果’。”

父母以牺牲自己来成全孩子,其实只是借孩子之名来实现自己的欲望。这时,孩子不再是个体,而是工具。
因为,“这种紧张焦虑和过度牺牲感,本身就会毁了孩子。”
换个角度讲,怀着这种态度的父母,自己又何尝不是一种工具呢?
当人开始自我物化,又何来幸福之言?即使有,也是虚无缥缈的。因为, 借助于外在的评价体系而获得的成就感并不真实,也绝不可能持久。

对孩子的教育投资,伊姐的观点深得我心:

人生的意义,绝不仅仅在于世俗意义上的优秀或者成功。
相对于优秀和成功,人生幸福的前提更应该是“是否有感受生命、感受快乐、感受爱的能力”。
拥有这种能力的孩子,会有足够的内在能量力量,去主动追逐并享受追逐的过程。而这,才是奠定人生之重量的基础。

愿我们都能对自己,对孩子,都多一些接纳。

在“松弛、乐观,做能力范围内的努力,怀着敬畏感并坚守底线”的状态中,尽情享受生命之美吧。

❹ 人为什么要旅行

人为什么要旅行?

.............

“因为,人眼的像素有5.76亿,永不跑焦,再好的镜头,也抵不过亲眼所见的美好。”

头顶闪烁的星辰,轻拂而过的微风,还有远处潮起潮落的海浪声...... 也许这时,刚好有一颗流星划破了寂静的夜空;这些真实的体验,通过一张定格的图片怎么能感受的到?

北极圈的冬夜,漆黑、静谧;欧若拉女神舞动着绚丽的身姿,时而宛如神秘的幽冥世界,时而像雨过天晴后一条条扭动的彩虹。

行程亮点

穹顶玻璃屋,360度无死角观赏最美北极光

入住冰雪森林360度玻璃穹顶酒店,躺在被窝里也可以看到美腻的极光。

穹顶酒店提供“极光叫醒”服务;飞行上万公里,跨越了好几个时区,熬了好几个通宵,黑眼圈已经扩散到嘴角;日思夜想的北极光终于出现时,你敢保证自己不会睡着?

世界上最痛苦的事是什么?明明在离极光最近的地方,却因为闭上眼睛的一瞬间,欧若拉女神与你擦肩而过,一去不复还...

捕捞和品尝世界最大蟹类——帝王蟹

亲自动手凿开 1.5至 2 米的冰层,捕捞重达 15 公斤的帝王蟹。体验烹饪帝王蟹,享用饕餮至极的帝王蟹大餐,和帝王蟹来一场舌尖上的邂逅。

一边啃着帝王蟹,一边欣赏着北极光,是什么样的体验?

梦幻冰酒吧,来一场零下5℃的狂欢

冰雕酒吧,冰桌子、冰凳子、冰的酒杯,这是一场前所未有的 北极圈冰雕盛宴 !

天然冰镇饮料

酒吧里的温度常年维持在5℃左右,冰屋里的设施不会融化。进入酒吧时,会有工作人员提供防寒衣。

虽然冰酒吧内温度很低,但是在这里的人们脸上都洋溢着欣喜和好奇,各种各样的冰雕作品,让人目不暇接。

乘坐海达路德游轮 — 追逐海上极光魅影

乘坐海达路德游轮追逐极光。 在游轮上欣赏海上极光奇景;看绚丽的极光倒映在海平面上,形成一个海天相接、光彩夺目的魔幻世界。

行程 5天皆在北极圈内,邂逅极光机率更高

从挪威到芬兰,旅途中有5天都是在北极圈内, 邂逅欧若拉女神的机率更高。

你可以在游轮上观看绚丽的极光飘向海平面的尽头;也可以躺在玻璃穹顶酒店的床上,看欧若拉女神在夜空里展现曼妙的舞姿...

在欧洲大陆最北角,漫步世界最北端的渔村

北角,是欧洲的最北端。 北角高原海拔达307米,悬崖一直延伸入海中,大西洋和北冰洋冰冷的海水在此处汇合。

北角附近坐落着各具特色且布局紧凑的渔村, Skarsvåg是世界最北的渔村。

在Gjesvær则可以欣赏Gjesværstappan群岛美丽景致,崖上栖息着成千上万的海鹦、鲣鸟和鸬鹚。

神秘的圣诞老人村,一睹圣诞老人的风采

北欧是个充满童话故事的地方,而圣诞老人村,就是那个故事的起源。

圣诞老人村的邮局是世界上纬度最高的邮局。每一封从这里寄出的信件都会加盖北极圈邮戳,确保每一份送往世界各地的祝福都是独一无二的。

跨越北极圈也是圣诞老人村另一特点,一条醒目的白线穿越了整个村子。没错,这正是北纬66°34’,北极圈的分界线。

你可以一只脚踩在北极圈内,一只脚踩在北极圈外。除此之外,还可以得到一张跨越北极圈证书,或者在护照上盖一枚北极圈邮戳,每次翻到时都回忆满满。

驯鹿雪橇、哈士奇雪橇,开启一场冰雪之旅

在童话故事中,圣诞老人总是乘坐着他的驯鹿雪橇车到世界各地去派发圣诞礼物。

在白雪皑皑的树林里,乘坐着 驯鹿雪橇 ,穿梭在森林里,一路银装素裹的极地美景,美不胜收。

狗拉雪橇 相对于驯鹿雪橇更多几分刺激,速度也更快,如果你想体验一回冰雪激情赛跑,这些雪橇犬一定不会让你失望!

这些拉雪橇的狗狗们,都经过十分专业的训练。对于长途的旅程耐力是必须的,一日的距离可能5到80英里(8到130公里)甚至更多。

赶路的雪橇犬可以达到平均每小时20英里 (30km/h) 的速度,在恶劣的拖曳状况下雪橇犬仍能维持平均每小时6或7英里(10或11km/h)。

极地火车,开启12小时的追光之旅

在罗瓦涅米乘坐世界十大观光火车之首——极地火车,前往赫尔辛基。开启12小时的极地火车观光之旅。

极地火车的高级包厢,洗浴设施一应俱全。 如果运气好,可以透过火车的玻璃窗看见沿途天空的极光美景。只一瞬间,却已足够回忆许多年。

和最燃、最有趣有料的旅伴一同出发

极光探秘之旅同伴,皆来自 史上最燃社群——“引力星河”家族。

每一位同行的旅伴,都要经过专业导师极为苛刻的审核,认领好各自在旅程中的角色,再一同出发。

“引力家族” 约定, 19年 的时间,寻找全世界最美的 99个地方 ,陪伴 99999颗引力星 ,共同成长,携手流浪地球。

这些年和我们一起出行的朋友有:吴晓波、张德芬、芬尼克兹CEO宗毅、小王子创始人曾德钧、伊姐看电影伊姐、十点读书林少、灵魂有香气的女子李筱懿、微博红人敢姑娘等。

每一次旅行都值得被认真对待,做有趣的事,成为有故事的人。

❺ 《认知差:你比人生赢家差在哪》epub下载在线阅读,求百度网盘云资源

《认知差:你比人生赢家差在哪?》(周桂伊)电子书网盘下载免费在线阅读

资源链接:

链接:https://pan..com/s/1h25Jx9AzaNX-R4WosY99Iw

提取码:9hbm

书名:认知差:你比人生赢家差在哪?

作者:周桂伊

豆瓣评分:5.8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出版年份:2017-12

页数:222

内容简介:

认知升级,是时下热门的话题之一。而在这个主题下,这本书是一本由女性作家撰写的,鲜有的柔软又锋利,开创不同以往的跨界认知的先锋作品,是读者们通往认知新世界的口令。

美国军方有个非常经典的概念叫VUCA:Volatility(易变性)、Uncertainty(不确定性)、 Complexity(复杂性)、Ambiguity(模糊性),用来形容人生,再贴切不过。人生就像战场一样无常,我们每一个人,都不得不随时面对这四种状态。在无常面前,你可以选择闭上眼睛,随波逐流,把人生的掌控权交给命运;也可以勇敢睁开双眼,探索世界真相,做自己命运的领航员。真正的赢家只有一种,就是在不断变迁的时代中,率先迭代自我,升级认知模式,逃离可怕的舒适区,拥有活在未来的格局。

这本书将为你呈现如何重新认识自我、财富、时间、知识、亲密关系、亲子关系,以及日新月异的社会。你将发现:

每一个问题,再往前走一步,也许就有一个相反的答案;

每一种鸡汤,只有去伪存真,才能成为幸福的加速器。

作者简介:

周桂伊,80后作家。14岁,她出版人生第一部中篇小说《风中的影子》,被收录在1999年作家出版社“炫女生系列丛书”。17岁,在第五届新概念作文大赛获得二等奖。18岁开始,她几乎每周都与各类明星、企业家、艺术家面对面,长期供稿于《ELLE》《时尚COSMO》《乐活LOHAS》《瑞丽》等杂志。胡歌、刘雯、高圆圆、杨澜……你一定在各类杂志上读过她的人物采访而不自知,而她只是将文字作为魔法和玩具,既写红尘痴男怨女、励志鸡汤感悟,也为苹果公司APP做电影音乐解读,为上市公司做企业背书,用写作这个方式,记录自己的生活。30岁,她出版畅销书《心若宁静,便是幸福》。2015年11月,她创办了公众号“伊姐看电影”,半年用户达到三十万,分享光影中的亲子、婚姻和爱,目前公众号粉丝已达百万。

阅读全文

与伊姐看电影是什么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神秘世界历险记大电影1 浏览:676
4k资源电影 浏览:132
二战电影战争与回想 浏览:388
电影五鼠闹东京在哪里拍摄 浏览:964
北京电影学院进修班真实经历 浏览:686
免费看永无止境电影 浏览:462
两把半圆刀是什么电影 浏览:537
两个哥斯拉的电影天堂 浏览:924
电影鬼胎手机免费看 浏览:744
爱情来的时候微电影 浏览:541
电影2020下架的在哪里看 浏览:876
播放动作战争电影在线观看 浏览:947
记得我电影完整版观看西瓜 浏览:676
做个电影网站APP 浏览:827
ck手机电影网伦理 浏览:292
功课没做完不能去看电影改为反问句怎么写 浏览:405
世界公认十大感人励志电影 浏览:534
关于怪兽的一系列恐怖电影 浏览:939
手机拍摄电影特效软件 浏览:119
黑街主题歌的电影 浏览:9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