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30年前的顶流,可惜再也不火了
近半年来,华语恐怖片杀疯了。
前有《哭悲》。
资源一出,全网疯求。
后有《咒》。
资源还没出,豆瓣评分已经稳固在8.0分。
不过,鱼叔注意到,许多人都在叹息。
相比这些生猛的恐怖片,我们更怀念一段 「童年阴影」 —— 香港僵尸片 。
一蹦一跳的僵尸,身手不凡的道士。
氛围看似很吓人,主题却总是很温馨。
只是,这些形象似乎在二三十年前就定格了。
最近有个话题讨论热度极高:
香港僵尸片为什么不火了?
鱼叔就借此机会,和大伙回顾回顾,香港僵尸片的潮起潮落。
中国香港的「僵尸」,全世界独一份。
它不同于西方那些动不动突然暴走的丧尸。
也不似东南亚的灵媒,充满原始鬼魅,隐身于不可触碰的黑暗。
僵尸是实实在在的,就站在你跟前,逼得你不敢呼吸 。
它们大多穿着清朝官服。
皮肤惨败,眼圈发黑。
成群结队地向你蹦跳而来。
当然,我们也不乏对付它们的法子。
在脑门上贴上一张符印,它们就会立刻听话。
小小的生糯米,也可以防御僵尸。
而最让人安心的是,每当关键时刻,都会有一位身穿黄道袍、手持桃木剑的 茅山道士 。
他的出现总能化险为夷。
半碗清水照乾坤, 一张灵符命鬼神。
而这一切的缘起,都要从1985年说起。
那一年,灵幻功夫片《僵尸先生》横空出世。
它是香港僵尸片的开山之作。
在《僵尸先生》中,林正英饰演的九叔,是一名捉鬼的茅山道士。
他受有钱的乡绅任老爷之托,为其亡父迁坟。
可观察墓地后发现,任老太爷的尸身已经变成了凶猛无比的僵尸。
九叔还有两个徒弟,文才 (许冠英饰) 和秋生 (钱小豪饰) 。
这两人,与其说是帮手,不如说是 活宝 。
文才胆小,功夫不行还总爱偷懒。
被僵尸咬伤,差点也变成僵尸。
秋生贫嘴捣蛋,身手敏捷但年轻气盛。
总是被女鬼诱得五迷三道
九叔只好施展茅山道士的看家本领。
一边捉拿僵尸,一边还要救徒弟。
时隔37年再看,这部电影仍然非常新奇。
既营造出了恐怖片该有的骇人气氛,又不乏凌厉的打斗。
两个徒弟的插科打诨也逗得观众捧腹大笑。
正如它在豆瓣的标签,动作/喜剧。
本质上还是香港功夫片的衍生。
《僵尸先生》以低成本收获了2000多万港元的票房,位列当年票房榜前五。
令片商喜出望外,也掀起了香港电影圈的 「僵尸热」 。
随后几年,仅林正英一人,就执导或参演了超过20多部灵异题材的电影,开创了 「香港僵尸电影宇宙」。
街上的大小录像店里,摆满了僵尸片的影像带。
其实,《僵尸先生》 挺糙的 。
时隔三十多年再回头看这些电影,无论是服化道还是场景搭建,都相当简陋。
但,林正英的僵尸片之所以能如此吸引观众,关键在于他的 用心 。
电影中大部分的细节都有考究,并且表现生动。
比如,每当九叔需要召唤鬼差,他都会吃了一口泥。
这源于民间「鬼吃泥」的说法——
活人只有吃口泥,才能与鬼交流
符咒和手势也都有出处。
林正英花了大量时间钻研道教秘籍《万法归宗》,最后制定了标准的动作。
此外,片中驱鬼作法时用到的道具,林正英也力求尽善尽美。
《驱魔警察》里,林正英对付日本女法师时需要一块茅山玉佩。
一面是道教符咒敕令,另一面是斩妖除魔的阴阳太极。
其实,这样一个一闪而过的镜头,观众并不会在意来历。
但,英叔不愿糊弄。
他特意托人,从内地专业道教组织借来一块玉佩。
靠着对细节的严加把控,林正英的僵尸片征服了无数观众。
更难能可贵的是,这些片子的内涵是值得反复揣摩的。
「九叔」其实一直想告诉观众一个道理:
鬼并不可怕,可怕的还是人 。
九叔曾有句台词:
「人分好人坏人,尸分僵尸死尸。人变成坏人是因为他不争气,尸变成僵尸是因为他多了一口气。」
香港僵尸片,总会 打破我们对鬼怪的刻板印象 。
让我们看到它们的另一面,并非都十恶不赦,也是有感情的。
譬如《僵尸先生》中的女鬼小玉。
本是孤魂野鬼,专索男人性命。
只因为秋生给她上了香,她便爱上了秋生。
然而人鬼殊途,二人终无法圆满。
当林正英要除掉小玉的时候,秋生站了出来,求师傅放她一马。
林正英便让小玉以后不要再找秋生,小玉之后也再没有现身。
鬼魅焉无情 。
为了秋生的好,也只能放下自己的情欲。
离别时刻,配上插曲《鬼新娘》,实在让人意难平。
「她的眼光,她的眼光,好似好似星星发光」
多年后,这首歌又被用在了麦浚龙的《僵尸》片头。
步入中年的钱小豪伴着熟悉的曲子再度出场,让人唏嘘不已。
英叔的僵尸片之所以成为无数人的童年回忆,离不开他 对童心的呵护 。
在《僵尸家族》里面,小僵尸和小女孩的友情就十分动人。
大人们害怕僵尸,想要除掉僵尸。
但小女孩的想法却是单纯的。
她一直想用友爱带给小僵尸温暖。
而小僵尸和她在一起时,也全然没有僵尸的凶残。
那一刻,他也只是个懵懂的孩子。
他尚有 情感 留存。
当在电视上看到爸爸妈妈,会流泪痛哭。
再到后来大僵尸到来,小僵尸也竭力护着小女孩一家,甚至对着爸爸妈妈张牙舞爪。
初次见面,小女孩主动握了小僵尸的手。
影片结尾,小女孩毅然决然推开爸爸的阻拦,再次主动牵起了小僵尸的手
在《一眉道长》中,九叔也驯养了一个宠物小僵尸。
喂他吃西红柿,用毛笔给他治疗。温馨和谐,俏皮可爱。
1995年,林正英加盟香港亚洲电视,制作电视剧《僵尸道长》,也贯彻了同样的主题。
看似捉鬼,实则是拯救道义人心 。
可惜,这是林正英僵尸片最后高光时刻。
连他本人也没意识到,自己的生命却就此开始了 倒计时 。
1997年,英叔因为肝癌去世。
享年 45 岁。
与他一起走的,是香港僵尸片的辉煌时代。
回到开头的问题,为什么香港僵尸片不火了呢?
有人说,类型片总逃不过 盛极必衰 的定律。
就像港片辉煌一时的武侠片、黑帮片、警匪片。
观众看多了,自然就厌了。
也有人说,是观众的口味变了。
过去的香港人信神、拜鬼。
善恶有报 ,是印刻在那代人骨子里的观念。
即使经济腾飞后,祭祀仪式也从未中断。
鳞次栉比的大楼里仍流传各式灵异传说。
比如 ——
空置许久的房间,进屋前要先敲门。
乔迁入住前,要先烧香送走鬼神。
这些市井气息,共同构成了香港特有的鬼怪文化。
但,随着新一代的成长,现代化的生活已经 太过干净 。
干净到容不下牛鬼蛇神,干净到透明、抽离。
城市的霓虹灯依旧光怪陆离,却没有了敬畏 。
这想必也是僵尸片没落的重要原因
但鱼叔觉得,归根结底还是 质量下滑 。
1985年,《僵尸先生》大爆。
在之后短短五年间,港台两地就拍摄超过了 100部僵尸片 。
最热闹时,17部僵尸电影同期赶拍。
「荒郊野岭的片场,无数大小僵尸蹦来跳去」
但,拍的人很多,却没几个能做到林正英的用心。
为了赚钱, 场景粗制滥造,剧本敷衍刻意 。
情怀变成了生意,观众很难再买账。
其实早在1989年,香港传统的茅山僵尸片就有了烂大街的趋势。
林正英也曾 积极求变 。
香港一直是中西方文化交融的集中地,林正英也尝试从西方元素中获取灵感。
《一眉道人》中,他将西方吸血鬼和东方僵尸融合在一起。
道长与基督徒共处同一时空。
二者鸡同鸭讲,碰撞出无数笑点。
传统的茅山术与西方僵尸的缠斗,也让人耳目一新。
《一眉道人》最终又成功斩获千万票房。
林正英的不拘一格,为江河日下的僵尸片注入了最后的活力。
可惜,英叔之后,再无创新。
只剩下跟风模仿。
直至榨干观众最后的热情 。
更让人惋惜的,是 资本退场后的满地狼藉 。
中国志怪文化有着上千年的 历史 ,也对周边国家产生了深远影响。
日本的幽灵、妖怪的原型,大多都是出自于中国的古典文化。
日本专门成立了鬼怪研究、妖怪学等,他们还有专门的妖怪文学创作,作品的内容大胆且多样。
反观国内,有的只是翻来覆去的炒冷饭,缺乏创新。
回想起来,香港僵尸片上一次重回大众视野,还是2013年。
由麦浚龙导演,钱小豪、陈友主演的《僵尸》。
片中,钱小豪饰演一位过气的僵尸片演员。
他的身影,曾经出现在无数经典僵尸片中。
如今,他的师父(林正英)和师弟(许冠英)都已经去世多年。
郁郁不得志,一度想要上吊自杀。
这是 源自现实的无奈 。
而救下钱小豪的,是一位道长 (陈友饰) 。
随着茅山道术的没落,他家中的八卦钟、咒符都无用武之地。
但明知无用,他仍摆在家中,小心地珍藏。
这是 执念 。
而随着摇动的镜头,我们也能看到对港片辉煌时代满满的回忆。
导演麦浚龙作为新生代香港人,这是他 生不逢时的叹息 。
时代的浪潮终将褪去,无可避免。
重返辉煌,也大可不必。
只是,希望在说起时,能在记忆中为它留一个美好的角落
『贰』 《送你一朵小红花》票房破13亿,票房如此之高只是因为顶流小花出演吗
由易烊千玺和刘浩存担任主演的电影《送你一朵小红花》于2020年12月31日上映,上映后,这部电影收到很多好评,很多人都说这部电影的亲情线是真的太好哭了。现在,从电影上映到现在,票房已经破了13亿。这个票房是一个非常不错的成绩。这部电影票房在商业片中算是非常高。也有一些网友们说,这部电影能取得这么好的成绩只是因为这部片子是由流量明星主演的,粉丝基础大。但是,小编认为一部电影的票房不只是取决于演员的粉丝基础,而是众多原因综合在一起的。
这部电影能够突破13亿的票房,绝对不只是因为请的演员是流量明星,而是亲情这条线太感人,制作上也不差,所以能够得到很多人的喜欢。当然了,主演的粉丝基础强大,给电影了也增添了许多支持。
『叁』 暑期档票房破75亿,有你一票吗你最喜欢哪部
当然也有我的一票。我最喜欢的是《独行月球》。
其次,我们再看整个电影产业,其实电影产业当前出现的问题更多是消费的中止键对于不少人来说大家不是不想去电影院消费,而是说在电影院消费碰到了众多的疫情防控的限制,所以只要疫情防控能够得到一定的缓和,电影消费的恢复只是时间问题。当前超预期的电影票房成绩,实际上就在向市场证明一个点整个中国的电影消费的整体活力依然是非常强的,市场发展的空间依然非常大,所以只要电影产业能够有不错的发展市场的整体表现,依然是值得期待的,这就是当前整个电影业所面临的情况。
第三,从长期市场发展的角度来看,当前的电影产业实际上还有着众多政府的刺激,我们看到不少地方都推出了消费券,而且消费券的重要逻辑,就是刺激电影产业的发展,所以我们有充分的理由相信电影产业未来的发展依然是非常值得期待的,我们依然可以在市场发展的过程之中找到更多电影产业的发展的空间。
在多重政策的利好之下,只要疫情能够得到有效的控制,电影产业的未来是值得我们进一步看好的,整个中国电影业特别是文化娱乐消费市场,将会有更好的发展前景。
『肆』 近两月电影票房低迷,影院对国庆档寄予厚望,哪些剧备受期待
《长津湖》和《我和我的父辈》。这两部作品备受期待,同时也获得了很多人们的认可,然后票房也特别的高。
『伍』 中国票房最高的女星都有谁
或许是因为电影多以男性为题材和视角的原因,大家在讨论票房的时候,也倾向于把目光落在男演员身上。按照猫眼的官方数据统计,吴京、黄渤、沈腾、邓超、王宝强、徐峥等十位男演员主演的电影累计票房都已经超过了100亿。
而在女演员方面,虽然目前还未出现百亿得主,但也有不少票房成绩非常可观的女艺人。
国师张艺谋千挑万选出来的女演员搭配精心制作的电影,处女作《山楂树之恋》就让年仅18岁的周冬雨一举成名,1.4亿的票房在2010年已经是很值得吹了。清新可人的冬雨也参演了类似《同桌的你》《宫锁沉香》里的初恋女神角色,在需要奖项来逆转口碑的时候,《七月与安生》及时到来,金马影后加身、金鸡和金像等一系列女主提名加持,冬雨妹子随即开启了大银幕绽放之路。而这部杀青前都不太被看好甚至不太为人知晓的电影也收获了1.7亿的票房成绩。自此开始,周冬雨每年都交出了一部票房可观、表演备受认可的作品,《喜欢你》2.1亿、《后来的我们》13.6亿、《少年的你》15.6亿,从金鸡、金像提名到得奖、两届导协最佳女演员,最终收获了三金大满贯。
『陆』 今年十一档最大赢家:《万里归途》票房破13亿,是什么成就了这部影片
截止到目前为止,《万里归途》已经成功拿到了13.38亿元的票房成绩了,而《万里归途》能够获得票房方面的成功,其实是因为以下三方面原因:1、演员十分给力;2、质量跟得上;3、国庆假期。
最后,《万里归途》能够获得十三亿票房,其实跟国庆档期是分不开的,如果放在平时上映的话,恐怕《万里归途》的票房成绩会缩水一般,但是在春节档、国庆档这样的节假日上映,票房就能够有很好的表现,这也是我国一直存在的市场规律。
『柒』 投资13亿净赚82亿,票房之王吴京拿下冠军,《水门桥》为何能大获成功
《水门桥》作为《长津湖》的续集,各方面的表现依旧亮眼,作为一部大制作,该影片不管是剧情、场景、音效,还是演员的演技,几乎让人挑不出毛病。《长津湖》和《水门桥》的成功是有目共睹的,除了本身的题材优秀和制作精良,更重要的是,它拍了一部大众都能看懂的“大片”。 《长津湖之水门桥》相比上一部,电影整体完成度又高了很多。能够拿下票房冠军,是必然的原因。
《水门桥》这部影片,它的魅力就在于,每个人都能看得懂,每个人都能有所感悟。它就是一部能够让大众,甚至是小孩子和老人家,都能看懂的电影。他的叙述方式,就像一个老人家,在跟你讲述一个真实的故事,而你则是听得津津有味。
『捌』 成龙《尖峰时刻2》北美票房如何
尖峰时刻2北美票房2.2亿美元,很多人觉得,这算什么大片?《泰坦尼克号》《阿凡达》《加勒比海盗》《变形金刚》《盗梦空间》等等,这才叫美国大片呢。就算是战狼,也60亿呢。
尖峰时刻算什么?
那好,今天就让大家见识见识,单单一部尖峰时刻2的北美票房,干掉了多少我们熟知的美国大片,除了《黑客帝国》《金刚》《木乃伊1》《功夫熊猫》还有很多。
文章图片2
首先说一个基本常识,美国3亿人口,票房潜力远没有中国大。其次,这里讲的是美国,所以只算北美票房,为了是得出尖峰时刻IP,在美国人心中的地位。
经过统计,1970年~2019年年度票房前10名,共500部影片,得出这样结果:
文章图片3
文章图片4
那么,北美电影票房,在3亿以下的,共有407部。换句话说,50年以来,超过3亿北美票房的电影,只有93部,超过2.5亿的,只有129部。
从这些数据看,2000年后,2~3亿是好莱坞大片的正常北美票房范围,别忘了这点,这些片子都是北美年度前10。
那么问题来了,《尖峰时刻2》在美国50年的年度前10的票房排名中,能排到第几?经过统计,《尖2》2.2亿北美票房,在50年500部片子中,票房数据超过339部电影。因此,尖峰时刻2在美国50年票房排名中,能排到162位。
因为统计的是年度前10,那么这个排名也可以换成,半个世纪以来,在所有的美国电影中,《尖峰时刻2》能排到162位。
文章图片5
即使只算2000年之后数据,尖峰时刻2,也能排到146位。
这是一个什么样子的可怕数据?20年来,美国所有电影加起来,比一比年度票房,尖峰时刻2仍旧能排到146位。而且尖峰时刻2,是2001年拍的,越到后面,通货膨胀越严重。
那么,尖峰时刻2的北美票房2.2亿,到底打败了哪些我们耳熟能详的美国大片呢?
文章图片6
有趣的是,碟中谍一共6部,全被《尖峰2》K.O。1996年刚拿小金人的尼古拉斯凯奇,与肖恩·康纳利拍的顶流商业动作片《勇闯夺命岛》,成本高达7000万美元,可北美票房还是输给了《尖峰2》,全球票房也比《尖2》低1000万。
然而,单论剧情类的,《尖峰2》也能刚一刚奥斯卡影帝尼古拉斯凯奇的《勇闯夺命岛》《国家宝藏》《国家宝藏2》,而尼古拉斯凯奇,也就这3部能进入当年的年度前10。然而,成龙也有两部:尖峰1年度第7,尖峰2年度第5。
文章图片7
即便是风靡全世界的
『玖』 个个票房惨败,个个都是经典,有的因巨亏1.5亿,导演郁郁而终
很长一段时间,衡量一部电影的品质,常常以票房的高低为标准。
“票房决定论”导致了不少电影只顾跟风和营销,反而拍出一大批烂片。
像《西游记之大闹天宫》、《捉妖记2》、《澳门风云》、《小时代》,上映时赚得盆满钵满,但最终失了人心。
在皮哥看来,一部电影好不好,不在于票房有多高,而是能不能经得起时间的考验。
在影史就有这么10部电影,上映时票房惨败,如今却被观众视为经典。
这十部电影的票房失利,也是影史上十个刻骨铭心的“悲剧”,十位导演中,有人甚至因此郁郁而终。
—10—
《投名状》
2007丨豆瓣7.5
《投名状》是陈可辛“北上”后执导的第二部电影,也是陈可辛第一次导演古装戏。
影片改编自清末四大奇案之一的“刺马案”,讲述了三个结拜兄弟从生死同心到后来自相残杀的恩怨纠葛。
2007年,古装大片的热潮还没有散去,陈可辛也瞅准这一时机,希望借助这样一部大制作树立起自己的金字招牌。
在演员上,陈可辛找来李连杰、刘德华、金城武三位实力派“顶流”饰演三兄弟,仅李连杰的片酬就高达1亿,还是友情价,更别说所有主演加在一起。
此外,影片从场景布置到服装配饰都是重金打造,战争戏都是强调实景拍摄和“人海战术”的运用,拍出了波澜壮阔的史诗感。
尤其是片中的“舒城之战”,为了拍出短短的十几分钟整个剧组花了二十多天时间,连每个群演的位置都经过了精心安排,最终呈现出一个足以载入战争片史册的经典段落。
导演拍得用心,演员演得也很卖力,主演之一的李连杰更是凭借本片第一次拿到了金像奖的影帝。
但影片上映后不仅评价不高,票房表现也不给力,2.02亿的票房与3亿的投资相比无疑是巨大的亏损。
如今再看,《投名状》绝对是一部佳作,《投名状》的故事也不再是简单的黑白分明,不仅讲兄弟情,更是讲人性复杂和政治阴谋。
尤其在当下古装片“泛滥”的背景下,能做到故事性和深刻性的兼顾,实在难得。
—9—
《风语者》
2002丨豆瓣7.6
1993年,吴宇森到好莱坞发展,接连导演的《断箭》、《变脸》等片连创佳绩,也让他在好莱坞逐渐站稳了脚跟。
尤其是2000年执导的《碟中谍2》以5.46亿夺得当年的全球票房冠军,让吴宇森跻身好莱坞一线导演的行列。
可处于事业巅峰期的吴宇森,却因为这部《风语者》扭转了他在好莱坞的大好前途。
影片是一部以二战为背景的战争片,尼古拉斯·凯奇饰演的军官安德斯奉命保护印第安族译电员亚兹,同时他也肩负另一个使命:一旦译电员被俘虏,必须要杀掉他以防密码被泄露······
第一次拍战争片,吴宇森大胆地把警匪片的手法运用到其中,用擅长的暴力美学风格将战争的惨烈展现得淋漓尽致,安德斯和亚兹的兄弟情也非常动人。
从阵容来看,有奥斯卡影帝尼古拉斯·凯奇坐镇,再加上吴宇森之前几部作品都得到了口碑和票房的双赢,因此出品方米高梅公司底气很足,给足了影片预算。
《风语者》制作费用超过1.2亿美元,制片方不仅借用了大量二战期间美军的坦克装备,还专门租下了一个面积4000多平米的私人牧场拍摄战争戏。
但影片上映后的结果却让人大跌眼镜:加上北美地区,影片全球票房仅有7000多万美元,赔得米高梅公司血本无归,股价一度大跌,公司高层也因此引咎辞职。
吴宇森也自此走向下坡,之后导演的科幻片《记忆裂痕》票房表现也只是中规中矩,彻底宣告了吴宇森在好莱坞发展的结束。
但多年过去后,这部影片还是凭借品质重新赢得了大众的认同,也在世界战争片序列中占据了难以撼动的地位。
—8—
《埃及艳后》
1963丨豆瓣7.8
上世纪60年代的好莱坞,正面临着一场前所未有的危机。
当时的电影业正受到电视产业的猛烈冲击,相比于到电影院看电影,很多人更喜欢躺在沙发上舒舒服服地看电视,电影不再是人们 娱乐 休闲的必需品。
为了挽回观众的大量流失,好莱坞的大佬们想出各种招数,比如斥巨资拍摄各种史诗巨制,用大场面、大明星吸引观众回到电影院。
1963年由福克斯公司出品, 约瑟夫·L·曼凯维奇导演的 《埃及艳后》,正是诞生在这样的背景下,影片因为投资巨大也被称为福克斯公司的“倾家荡产之作”。
当时好莱坞的顶级制作基本都是1000多万美元的投资,但《埃及艳后》花了整整4400万,换算到今天差不多就是4亿美元。
天文数字般的费用换来了视觉上的极致震撼:影片的场景华丽奢靡,比如恢弘大气的罗马城和埃及宫殿,都是斥巨资实景搭建。
其中饰演埃及艳后的好莱坞女明星伊丽莎白·泰勒,在片中一共换了65套服饰装扮,其中有一套衣服是用24克拉的黄金布料制作而成,光是这些服装费就接近20万美元。
原本指望影片能创造当年史诗片《宾虚》的辉煌,却不想影片上映后只收获2000多万美元,一度让福克斯公司徘徊在破产边缘。
《埃及艳后》是一部恢弘的史诗之作,它带来的不仅是视觉上的沉浸,更让人对埃及艳后这一传奇女性有了更深的了解。
从这一角度看,如今的《芈月传》、《甄嬛传》等宫廷“大女主戏”,其实就是《埃及艳后》的翻版。
—7—
《黑金》
1997丨豆瓣7.8
投资高达6000万港元的《黑金》,算得上香港警匪片的一部大制作。
影片的导演和编剧,是被称为香港影视圈“一代枭雄”的麦当雄、麦当杰兄弟俩,他们说服了永盛 娱乐 公司给他们投资,又找来刘德华、梁家辉主演,看得出兄弟俩对本片很有信心。
但影片上映后却只拿到了1000多万港元的票房,因为其对于中国台湾当地政治事件的影射,还被台湾方面列为“禁片”,也损失了不少票房。
平心而论本片的票房和质量并不成正比,它大胆揭露了台湾的不少政治丑闻,片中的黑帮仇杀、的士暴动、权色交易等在台湾当地都有迹可循。
此外,梁家辉在本片中的表演也是一大亮点,他饰演的周朝先将黑帮大佬的霸气与狠辣,以及那份老练和沉稳都塑造得入木三分,铸就了黑帮片的一个经典角色。
尤其是那句“谁赞成,谁反对”,隔着屏幕都让人感受到强烈的震慑。
当然,影片票房惨败还与档期选择有关,正好还碰上了火遍全世界的《泰坦尼克号》,无异于飞蛾扑火。
《黑金》票房惨败后,导演麦当雄一时间心灰意冷,退出影坛来到内地经商,取得了不小辉煌。
—6—
《荆轲刺秦王》
1998丨豆瓣8.1
很多人都知道张艺谋的《英雄》开启了中国电影的“大片时代”,其实早在1998年,陈凯歌已经在古装大片上做出了尝试。
对陈凯歌来说,《荆轲刺秦王》是他最有野心的作品,拍完《霸王别姬》后他就在筹备,一直到1998年才正式上映。
影片算得上是国内第一部真正的商业大片:陈凯歌不仅重建了秦王宫,还找来巩俐、张丰毅、李雪健、王志文等一众明星出演。
但影片在上映后观众却根本不买账,1000多万的票房亏得一塌糊涂,影片一度也被雪藏。
当时人们对影片最大的争议,是认为陈凯歌“胡编乱造”,随意篡改 历史 。
但如今来看,陈凯歌并不是毫无根据地改编,而是基于“人性”的角度,去呈现这场 历史 上最著名的“刺杀案”。
比如李雪健饰演的秦王,人们知道他的伟大,他的残暴,但对于他作为“人”的一面却无法得知。
而《荆轲刺秦王》其实就是在挖掘这些 历史 人物真实的人性,让观众看的 历史 背后的诸多可能性。
时至今日,影片得到了人们公正的评价,日渐高涨的评分就是最好的证明。
—5—
《银翼杀手》
1982丨豆瓣8.5
《银翼杀手》的导演雷德利·斯科特,是和斯皮尔伯格、马丁·斯科塞斯等齐名的好莱坞大导演。
1979年,他导演的科幻片《异形》大获成功,因此得到机会导演了这部根据菲利普·狄克的科幻小说改编的商业巨制。
影片的背景被设置在几十年后的“近未来”,讲述了银翼杀手瑞克奉命追杀和人类几乎一模一样的“复制人”,在这一过程中和复制人瑞秋相识并产生情愫的故事。
特效上,影片延续了《异形》的精良质感,无论是泰勒公司金字塔式的玻璃大楼还是飞行器经过的巨大广告牌,都是满满的 科技 感。
影片最终花费了接近3000万美元完成制作,但上映后的票房也只有3000万出头,不少人更是视其为烂片。
但随着 科技 的进步和发展,尤其是人工智能、赛博朋克等名词的火热,《银翼杀手》重新得到了人们的评估。
片中对于人类 社会 未来的畅想,对仿生人追求生命的思考,都让整部影片不再是一部平庸的商业片,而是一个反乌托邦式的科幻寓言。
这其实正是以《银翼杀手》为代表的一些商业片的无奈:想让故事变得深刻,意味着要付出票房的代价。
—4—
《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
2016丨豆瓣8.3
2016年,李安用120帧+4K+3D的技术拍摄了一部反战题材的故事,却成为李安最惨的一次票房“滑铁卢”。
其实在此之前,李安用《少年派的奇幻漂流》证明了3D技术的视觉魅力,技术与故事的完美结合也为李安带来极高的声誉。
但当李安把更先进的技术用于拍摄一个情节平淡的现实故事时,技术的噱头显然就大过了故事。
尤其是影片受制于120帧的技术要求,导致影片不仅票价昂贵,而且能够满足这一要求的影院也不多,所以很大程度限制了影片的票房。
影片在北美上映后票房只有惨不忍睹的100多万美元,还是中国的观众更给李安面子,1.5亿元的票房占了全球票房的95%,但4000多万美元的亏损也着实触目惊心。
虽然票房如此之差,但影片仍有着8.3的高分。
其实抛开技术,片中对战争的反思,对于人性异化的思考,以及李安一贯对人细腻的心理描写,也证明这其实还是一部水准之上的好电影。
—3—
《党同伐异》
1916丨豆瓣8.7
上映于1916年的《党同伐异》,是好莱坞最早的史诗大片。
如今影片早已被列入影史经典的行列,只要谈到电影的 历史 ,就绕不开《党同伐异》。
影片投资250多万美元,今天看来这个数字不多,但放在100多年前,这无疑是堪比《泰坦尼克号》的顶级大制作了。
影片的导演格里菲斯作为好莱坞大片的开创者,他的前作《一个国家的诞生》被视为好莱坞大片的起点。
因此拍《党同伐异》,格里菲斯信心十足,他先是花巨款搭建了古巴比伦城,然后又开创性地把四个不同时空的故事交叉剪辑在一起,最后影片上映时片长足有200多分钟。
但影片上映后,很多观众对影片的表现手法都看不明白,再加上影片时间实在太长,《党同伐异》最终以20万美元的票房成绩惨淡收场。
《党同伐异》的失败不仅赔光了格里菲斯所有的家底,还额外欠下100多万美元的债务,导致格里菲斯后半辈子都在还债。
晚年的格里菲斯生活十分凄凉,最后几年都在病床上度过,最终在1948年因为脑溢血去世。
《党同伐异》毁了格里菲斯的导演生涯,但却为电影史留下一部伟大的作品,其超前的表现手法也启迪了无数后来的电影。
—2—
《美国往事》
1984丨豆瓣9.2
和格里菲斯一样,来自意大利的导演赛尔乔·莱昂内也是被票房毁了职业生涯。
到好莱坞拍《美国往事》之前,莱昂内早已凭借西部片“镖客三部曲”震惊国际影坛,好莱坞因此力邀莱昂内到美国发展。
其实早在60年代,莱昂内就想拍这部黑帮题材的《美国往事》,这次有了好莱坞充足的资金支持,莱昂内终于可以实现心愿。
不夸张地说,从筹备到影片上映,莱昂内酝酿了十几年。
但影片在制作完成后,制作公司却因为影片“时间太长”对其进行蛮横的删减。
原本229分钟,完全可以分成上下部上映的影片,硬生生被砍成139分钟,整个故事都支离破碎。
这版残缺的《美国往事》上映后,不出意外招来一片恶评,最终票房也只有532万美元,对照3000万成本,亏损了近2500万,按照当时汇率,折合人民币高达1.5亿。
要知道那时候已经是1984年,那一年全球票房最高的影片是《捉鬼敢死队》,狂收4.34亿美金,相比之下,《美国往事》的票房几乎拿不出手。
莱昂内因此大受打击,此后再也没有拍片,几年后郁郁而终,只留给了世界7部长片作品。
但好在多年后,《美国往事》的完整版在戛纳电影节公映,赢得清一色的好评,也算是抚慰了一代电影大师的在天之灵。
—1—
《大话西游》
1995丨豆瓣均分9.1
《大话西游》的经典程度,想必已经不需要皮哥多言。
但影片在当年上映时,几乎是清一色的恶评,被认为是“恶搞”经典的烂片,尤其在内地,上映后票房仅收获40万,成为周星驰票房最惨的作品。
《大话西游》的失利着实让星爷郁闷不已,他的彩星公司因此倒闭,导演刘镇伟也暂时退出影坛前往加拿大。
但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以及后现代主义思潮的影响,《大话西游》在网络上广泛流传,一时间成为大学生们热议的焦点。
很多人开始用后现代主义解读《大话西游》,曾经的恶搞低俗成为无厘头的典型标志,周星驰也就此封神。
而至尊宝和紫霞仙子无疾而终的爱情,成了让无数人哭的稀里哗啦的经典爱情文本。
这10部电影在上映时都遭受了恶评,因为票房不佳而被埋没,但好在时间为它们“翻案”,让它们重新得到观众的赏识。
让皮哥欣慰的是,如今的观众不再盲目追随票房,一部电影的口碑成了观众评判优劣的重要指标。
当衡量一部好电影不再单纯以票房定论,中国电影才会有更美好的未来。
文/皮皮电影编辑部:阿志
未经授权请勿进行任何形式的转载
『拾』 中国影视票房前五,吴京占三部,他为何能成为电影票房的保障
《长津湖》票房超越《战狼2》,成为了中国影史票房第一名,而在排名前五的作品里,吴京参演了三部。网友们看到这一情景,纷纷表示“能打败吴京的只有吴京”。其实他能走到今天的地步,不是没有原因的,像是对市场的观察、对演艺事业的热爱、对自身的定位,吴京要好过大多数演员和导演。如果当年《攀登者》导演能听从吴京的建议,最终票房肯定不止10亿。
吴京在接受采访的时候曾说过一句话,他希望向成龙一样,打造出自己的风格。当时的吴京只有一部代表电影,那就是《战狼2》。后来又陆续拍摄了一些作品,像是《攀登者》、《我和我的祖国》、《长津湖》,成功与主旋律挂钩。现在人们提到这类作品,都会想到吴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