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模仿游戏》
电影《模仿游戏》分了三条主线来讲述图灵的故事。其一,是青年时代在学校读书;其二,是二战时期为英国政府破解德国纳粹的“英格玛”。其三,是图灵生命最后的时光。
在第一条主线,电影所展现的图灵是孤僻,被其他同学欺负的(为什么总感觉天才总是自带这些属性...)。而这个时候唯一向图灵伸出援手的是一位叫克里斯托弗的同学,也是图灵青年时代的挚友(很有可能是基友,真正的基友...),为了纪念他,甚至把自己制作的破译“英格玛”的机器取名为克里斯托弗。这里不得不吐槽一下,看电影的时候,我觉得扮演图灵的演员有点那啥...可是,当我在维基网络看到了图灵青年时代的照片,我只能说导演这个角色选的很尊重史实...
第二条主线是影片重点讲述的内容,以下是电影里我认为比较有意思的几个情节。
首先是图灵去面试的时候,面试官问图灵是否认为自己是天才。图灵说不是,面试官问为什么,图灵举了牛顿和爱因斯坦的例子,说他们在自己这个年龄取得的成就是自己无法超越的。额(⊙o⊙)…原来在图灵眼里,天才的定义是这样的。
然后是图灵申请购买机器的资金被以服从上级的命令为由拒绝时,图灵于是特意写了一封信给丘吉尔投诉,找上级的上级的上级投诉...这告诉了我们一个道理,有问题要找领导反映,不能解决的话就找领导的上级,然后直到问题解决。不过,要冒着得罪直接领导的风险,就像图灵这样,其结果是被直接领导记恨了,随时准备抓住把柄然后炒你鱿鱼,所以,不到万不得已千万别得罪领导啊(尤其是你的直属领导)。。。
图灵新招收的同事琼,在得知图灵与其他同事相处不愉快的时候(天才因为自以为比其他人都聪明,当然这也是事实,就容易目中无人,再加上天才的性格一般比较孤僻,自然也就难免和周围的人相处不好,图灵就是其中之一)。琼便鼓励图灵去同事们搞好关系,劝说的理由也很简单,因为你工作中难免不时的需要同事的帮助,如果关系不好,别人凭什么帮你呢?
要知道,图灵最开始的时候,同事邀请图灵一起去吃午餐,说了三四次,图灵一幅不懂人情世故的样子(也是真的就不懂...),无动于衷。把同事的热情一点点的消磨掉了。在被琼开导之后,图灵是这么和同事打破僵局的,给同事们一人发了一个苹果,然后讲了一个笑话。但是,居然傻乎乎的说这些,都是琼教他的...当然,同事们都知道图灵的性格,尽管图灵展现的是笨拙的套路,也再次接受了这个原本他们眼中的异类。
事实也证明了琼的判断是完全正确的,在图灵制作的译码器长时间没有起到效果的时候,怀恨在心的上级就迫不及待的要赶走图灵了,这个时候,正是图灵的同事们帮助图灵,争取到了一个月的时间,而这宝贵的时间也促成了最后的破译成功。
电影里也有一段关于图灵和琼的爱情故事,对于这种美女主动爱上主角的桥段,我也是见怪不怪了,可是我实在是难以想象,现实会有这么美好的事情发生,孤僻的天才总是让身边的美女爱上他,这难道就是霍金所说的: 智慧才是性感的新潮流 。这相同的爱情故事,也发生在了著名数学家纳什( 提出了博弈论里著名的“纳什均衡”,获得了1994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 )的身上( 参见电影《美丽心灵》 )。当然,这两位身为天才的同时,也是帅哥。(这个万恶的看脸的世界...)对于这样的爱情故事,我开始都是抱有怀疑的态度的,因为我觉得这应该是导演为了使电影更有吸引力而虚构的故事。(因为,,,想想看嘛,凭什么他们已经拥有了远超常人的智慧,又还能有如此幸福的爱情呢!对,这一定是电影虚构的。为了使电影更吸引人而虚构的!)然而,当我在搜索引擎上,搜索这两位天才的生平时,我明白了,这个世界果然是不公平的!!!尽管史实与电影有所出入,可是他们的确有着类似的经历,有着那样美好的爱情故事...(想想单身狗的自己,忽然就想起了那句著名的诗歌: 念天地 之悠悠, 独怆然而涕下。)
琼的确是深爱着图灵的,即使在得知图灵是同性恋之后,依旧没有动摇自己的爱;图灵又何尝不是呢,在为了让琼能远离危险,不惜让琼怨恨自己,可惜图灵那尴尬的身份,不能使有情人终成眷属实在是叫人惋惜和遗憾。( 咦,这个世界,,,还是公平的。【纯洁的微笑】 )
人们在没有触及自己的切身利益的时候,对于舍弃小我,顾全大我,总能很高尚的表示支持。然而,当牺牲的这个小我,是你自己或是你身边的亲友的时候,你还能如此淡然的面对吗?显然,答案是不能。在图灵等人机缘巧合之下,成功破译“英格玛”的时候,为了不向德国纳粹暴露这一点,图灵等人选择牺牲当天原本可以拯救的盟军士兵,可是,这其中就有同为破译员的约翰的哥哥。尽管,约翰苦苦哀求图灵等人,希望能救自己的哥哥,可是,众人为了把暴露的风险降到最低,拒绝了约翰,而这也使得约翰把害死自己哥哥的责任归咎于图灵。
无论是站在图灵等人,亦或是站在约翰的立场,谁又能说他们的选择是错的呢!
当然,这部电影不仅仅是为了纪念图灵在二战时期的伟大贡献,也同时在说同性恋,这个问题。一位如此杰出的科学家,计算机之父,却因为同性恋而被迫害致死。实在是人类历史上的悲剧啊。幸而,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同性恋不再被视为是一种罪恶,同性恋也逐渐的得到了平等的对待。希望,人类历史上这样的悲剧能不再次重演啊!
PS:图灵最后是吃了含有氰化物的苹果自杀身亡的,于是就有了下面这种流传甚广的说法:
苹果公司 的商标有时会被误认为是源于图灵自杀时咬下的半个苹果 [16] ,但该图案的设计师 [17] 和苹果公司都否认了这一说法 [18] 。而公司创办人 史蒂夫·乔布斯 在接受 史蒂芬·弗莱 问到此事时说:“上帝啊,我们希望它(LOGO向图灵致敬)是真的。但它只是巧合。”("God we wish it were. It's just a coincidence.")——摘自维基网络
『贰』 一部讲述计算机创始人的电影!!大概是去年或是前年上映的,主角好像是同性恋
模仿游戏 The Imitation Game (2014)
导演: 莫滕·泰杜姆
编剧: 格拉汉姆·摩尔 / 安德鲁·霍奇斯
主演: 本尼迪克特·康伯巴奇 / 凯拉·奈特莉 / 马修·古迪 / 罗里·金奈尔 / 艾伦·里奇 /
剧情简介 · · · · · ·
二战期间,盟军苦于德国的秘密系统”英格玛“无法破译,政府召集了一批民间数学家、逻辑学家进行秘密破解工作,图灵(本尼迪克特·康伯巴奇 Benedict Cumberbatch 饰)就是其中之一。计划刚开始图灵遭到了以休(马修·古迪 Matthew Goode)为首的组员和领导的排斥,幸好军情处部长孟席斯(马克·斯特朗 Mark Strong 饰)帮助他立项研究破译密码的机器,而图灵则变成了负责人,招收了新的成员琼(凯拉·奈特莉 Keira Knightley)开始了艰难的工作。琼很快就迷上了图灵,由于她的帮助所有组员空前的团结,并于两年后成功破解德军的密码。图灵一度与琼订婚,但实际上他隐瞒了一个秘密,因为这个秘密他也遭受了非人的待遇……
本片改编自安德鲁·霍奇斯编著的《艾伦·图灵传》,上映后获得了第87届奥斯卡最佳改编剧本奖。
『叁』 有一部美国电影,女主是一个人造机器人,这电影叫什么名字
这电影的名字叫《机械姬》。
剧情简介
一名神秘的亿万富翁内森(奥斯卡·伊萨克饰演),邀请他公司的一名赢得公司一项幸运大奖的程序员迦勒(多姆纳尔·格利森饰演)到老板的别墅共度一周。
这栋别墅隐匿于林间,它其实是一座高科技的研究所。在那里,格里森被介绍给名为“艾娃”的人工智能机器人(艾丽西卡·维坎德饰演),原来他被邀请到这里的真正目的是进行针对伊娃的“图灵测试”。
(3)图灵电影叫什么扩展阅读:
《机械姬》(ExMachina)是由亚力克斯·嘉兰编剧兼任导演,多姆纳尔·格里森、艾丽西卡·维坎德、奥斯卡·伊萨克主演的科幻惊悚片。该片讲述了老板邀请员工到别墅对智能机器人进行“图灵测试”的故事。
《机械姬》是一部由亚力克斯·嘉兰导演的科幻惊悚片。该片主要讲了伊萨克(一名程序员)被老板邀请到自己别墅给一个叫艾娃的机器人进行图灵测试,在测试过程中,伊萨克和艾娃都对彼此产生了爱慕之情,这也造成了故事最后的悲剧。
影片最具特色的是其中的场景设计,简洁·大方,老板住的房屋很大部分为玻璃,而且特别具有构成感。该片虽然人物只出现了4个,但却能够将故事演绎的十分真实,只靠4个人,故事的跌宕起伏便展现了出来。
『肆』 模仿游戏结局什么意思
模仿游戏结局意思是男主图灵自杀了。
电影开头图灵在克里斯托弗那间房里扫着地上的氰化物,对警官说这是剧毒的,结尾图灵关灯走进房间,吃了沾有氰化物的苹果自杀。图灵因为同性恋问题被强制治疗,所以选择了自杀这条路。
结巴、不合群、特立独行却又饱受周围人的欺凌,这便是《模仿游戏》中的图灵,似乎所有的天才都患有一个通病,那就是高智商、低情商。不过,这样的人物性格设定让看过安德鲁霍奇斯编著的《艾伦图灵传》的人们无法接受,很多网友表示真正的图灵说话虽有些迟钝,但却是个容易让人喜欢的天才。
暂且不管图灵的真实性格如何,但天才的思维和视角总归和普通人不一样,这也是让图灵和他的“初恋”克里斯托弗相识,相熟的根本原因。而当克里斯托弗将图灵从昏暗的木板中拉出来的那一刻,似乎关于图灵的一切就已注定,包括结局。
『伍』 《模仿游戏》:计算机科学之父图灵的传奇一生
《模仿游戏》(The Imitation Game),是由莫腾·泰杜姆执导,本尼迪克特·康伯巴奇、凯拉·奈特莉等主演的传记电影,影片主要讲述了“计算机科学之父”艾伦·图灵破译德国密码系统Enigma,从而扭转二战战局的经历。
艾伦·麦席森·图灵(1912—1954)是英国数学家、逻辑学家,被称为计算机科学之父,人工智能之父。图灵提出的著名的图灵机模型为现代计算机的逻辑工作方式奠定了基础,图灵对于人工智能的发展也有诸多贡献,提出了一种用于判定机器是否具有智能的试验方法。
图灵的一生简述如下:1931年图灵进入剑桥大学国王学院,毕业后到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攻读博士学位,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回到剑桥,协助军方破解德国的著名密码系统,帮助盟军取得了二战的胜利。 1952年,英国政府对图灵的同性恋取向定罪,随后图灵接受化学阉割(雌激素注射)。1954年6月7日,图灵吃下含有氰化物的苹果中毒身亡,享年41岁。2013年12月24日,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向图灵颁发了皇家赦免。《模仿游戏》于2014年上映。
《模仿游戏》作为传记电影,和《美丽心灵》(2001)有许多类似的地方 ,可以说是英国版的《美丽心灵》。相同的地方有:男主都是数学天才,都取得了伟大的成就;男主都不善言辞和处理人际关系,被同学、同事嘲笑、抵制和欺负;男主都被认为有病,被强制药物治疗;男主时刻都在想着破解难题,灵感都来自于酒吧的闲聊,图灵想到了破解英格玛的关键,即利用重复出现的词语来减少运算量,而纳什(《美丽心灵》男主)想到了博弈论。
图灵和纳什都有一个漂亮的女主的陪伴,不同的是纳什和女主结婚生子,一起度过了漫长的一生;而图灵没有和女主在一起,即便女主不介意图灵是同性恋,她觉得他们的相互理解和精神交流,已经好过了大部分婚姻,可是图灵还是选择了放弃,为了让女主可以拥有普通人的生活和爱情,这种放弃也是爱吧。
某种程度上可以说,德国是输给了一段同性爱情。图灵命名自己创造的破解英格玛的机器为克里斯托弗,正是这台倾注了爱的机器,成功破解了德国的密码系统。爱情没有性别的差异,同性之间也存在爱情,就如图灵和克里斯托弗(图灵的中学男同学)之间,可悲的是时代不允许,最终导致了图灵英年早逝。由于研究结果在二战后还保密了五十年,他的档案是空的, 所以图灵是在默默无闻中死去的,死的时候还背负着同性恋的污名,忍受着化学阉割的痛苦,实在太惨了 。
由于与众不同,天才其实非常孤独和痛苦,因此天才也需要鼓励和支持。整部电影多次重现的名句是: 有时候,被世人遗弃的人,才能成就别人想像不到的大事(Sometimes its the very people who no one imagines anything of who do the things no one can imagine) 。
天才其实非常羡慕普通人的幸福。图灵摸着女主手上的钻石戒指,无限羡慕,这时女主已经结婚,过上了普通人的生活,而孤身一人的图灵因为药物治疗,连笔都抓不稳。图灵的成就归全人类,他自己得到的并不多,付出的代价却是实实在在的。这就是天才伟大之处,图灵值得我们永远尊重和怀念。
正如周国平所说,我没有尼采的天才,也没有尼采的痛苦。 我们无法选择自己是天才还是平庸,但 上帝的分配很公平,天才有高贵的痛苦,凡人有平庸的幸福, 因此我们无需抱怨,珍惜现在的一切,尽力而为就行。
『陆』 一部有关一个英国人解开密码的电影,男主角叫什么灵
电影的名字叫《模仿游戏》,主角叫图灵,奥斯卡最佳改编剧本,很不错。。
『柒』 刚看完了 电影《模仿游戏》 很震惊 是真实故事吗 如果是真的 那么就意味着第二次世界
是真实的,讲的就是计算机科学之父图灵的事迹。
第二次世界大战时,他应召到英国外交部通信处从事军事工作,主要是破译敌方密码的工作。由于破译工作的需要,他参与了世界上最早的电子计算机的研制工作。
后曾协助军方破解德国的著名密码系统Enigma,帮助盟军取得了二战的胜利。
电影中的主要事件都是真实发生过的,但也有一些夸张处理。片中,图灵将他研发的机器命名为“Christopher(图灵初恋情人的名字)”。
而现实中,那台机器的名字是Bombe,编剧虚构了这个桥段。因为原著作者安德鲁·霍奇斯及许多历史学家认为,图灵对计算机和人工智能的热爱与他和Morcom之间的感情密不可分。
加入这段情节,是为了充分表现图灵这份真实存在的绵长痴迷而做的艺术夸张。
创作背景:
影片编剧格拉汉姆·摩尔是艾伦·图灵的狂热粉丝,在他青少年时期参加的美国太空营和计算机编程夏令营里,这位数学家的影响无处不在。
意识到图灵对自己的巨大启发后,摩尔就一直在寻找将图灵搬上银幕的机会。当《艾伦·图灵传》的版权被制作人Nora Grossman和Ido Ostrowsky拿下后,摩尔马上签了剧本合约,而且一分钱酬劳都不要。
创作时,“还原一个真实的图灵”成为了他创作的动力。但准确并不容易,图灵的大量工作记录都在二战中被销毁,仅存的残片也成为了高度机密。
摩尔只好从外部寻找细节以及这些组织对他造成的影响。结果令人颇为吃惊的是,关于图灵在破解密码后与军情六局间的工作,能找到的最有力的资料来源于《007》作者伊安·弗兰明的日记。
『捌』 阅读与推荐12|影评·《模仿游戏》
《模仿游戏》(The Imitation Game),莫腾·泰杜姆执导,本尼迪克特·康伯巴奇、凯拉·奈特莉主演的传记电影。
影片改编于安德鲁·霍奇斯编著的传记《艾伦·图灵传》,是“计算机科学之父”艾伦·图灵的传奇人生。
电影的故事主要聚焦于图灵协助盟军破译德国密码系统“英格玛”,从而扭转二战战局的经历。
该片是第87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改编剧本奖,以及包括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男主角、最佳女配角在内的7项提名。
我同是卷福和Keira 的粉丝,但这部电影居然没看过,可能是片名让我误解了是其他类电影。
我迫不及待找片源。昨天,看了两遍。
后来,图灵因为自己的同性恋行为而遭到迫害,这摧毁了他的职业生涯。他被控以“明显的猥亵和性颠倒行为”,即同性恋罪。在著名的公审后,他被给予了两个选择:坐牢失去他的克里斯托弗计算机或女性荷尔蒙(雌激素)注射的化学阉割。他选了保留“爱人”。注射激素!
最后,图灵还是不堪灵魂屈辱吃下有氰化物的苹果,自杀,那一年,距他42岁还剩几天。
计算机、人工智能、复杂系统……图灵为人类开创了一系列全新的科学方向。
在他离世60年后的今天,这些方向仍是人类最先锋、最前沿的研究领域。
而且,他真的是个帅哥。
苹果之父乔布斯,是阿兰图灵的死忠党。为了纪念他,苹果公司使用了咬掉一口苹果的标志。
我第一只苹果手机是iPhone3。
这部电影让我知道:
1、战争残酷,分分秒秒是死亡。
2、Sometimes it ’s the very people who no one imagines anything of who do the things that no one can imagine.
3、任何纯粹的情感都是应该被尊崇的,因为纯粹!
另外,凭借 《丹麦女孩》和《布达佩斯大饭店》、《戴珍珠耳环的少女》获得最佳配乐奖的法国配乐大师,亚历山大·德斯普拉(Alexandre Desplat)煽情的学院派配乐,使电影更加文艺。
【伯乐推荐语】:
我承认,在我拿到稿件,看到是图灵,迫不及待读起时,满心是激动!如同当年拿到手机苹果3,看到那被咬了一口的苹果。
致敬艾伦·图灵!
很惭愧,我同是卷福和Keira 的粉丝,但这部电影居然没看过,我迫不及待找片源。
影片改编自安德鲁·霍奇斯的传记《艾伦·图灵传》,讲述了计算机的“祖师爷”,人工智能之父,艾伦·图灵的传奇人生。
电影故事聚焦在图灵协助盟军破译德国著名密码系统Enigma期间,成功扭转战局,使盟军取得二战胜利的主动权。
作者通过对三个场景的认知,阐述影片人物主、副线呈现的内涵。语言饱富情感,文笔细腻,精准,观点独到。
显然,作者非常熟知图灵、更是对他的情感认同与理解,指出“他的最终目的,是借助外力,用机器的方式,重塑克里斯托弗,让他的爱人重生。”
多年以后,他拥有了一台叫做克里斯托弗的计算机,却在悲凉中结束一生 。
这篇影评也告诉我们,这世界应该包容不一样的烟火,愿每一种爱都不被伤害。
潜藏在电影华丽的叙事体下的,是关乎爱的神圣肉身。
游戏可以模仿,但生活不可以。
2013年,英国女王向图灵颁发了“严重猥亵”罪名的皇家赦免。此时,他已离世49年。
第87届奥斯卡金像奖,《模仿游戏》获7项提名,并获得最佳改编剧本奖。卷福又上了一个台阶。
『玖』 求阿兰·图灵的简介
阿兰·图灵也就是艾伦·麦席森·图灵。
艾伦·麦席森·图灵(Alan Mathison Turing,1912年6月23日-1954年6月7日),英国数学家、逻辑学家,被称为计算机科学之父,人工智能之父。
1931年图灵进入剑桥大学国王学院,毕业后到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攻读博士学位,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回到剑桥,后曾协助军方破解德国的著名密码系统Enigma,帮助盟军取得了二战的胜利。
2013年12月24日,在英国司法大臣克里斯·格雷灵(Chris Grayling)的要求下,英国女王向图灵颁发了皇家赦免。
英国司法大臣宣布,“图灵的晚年生活因为其同性取向(同性恋)而被迫蒙上了一层阴影,我们认为当时的判决是不公的,这种歧视现象现在也已经遭到了废除。为此,女王决定为这位伟人送上赦免,以此向其致敬。”
图灵对于人工智能的发展有诸多贡献,提出了一种用于判定机器是否具有智能的试验方法,即图灵试验,至今,每年都有试验的比赛。此外,图灵提出的著名的图灵机模型为现代计算机的逻辑工作方式奠定了基础。
(9)图灵电影叫什么扩展阅读:
一、相关作品
1、文学作品
《艾伦·图灵传》是英国作家安德鲁·霍奇斯编写的,已由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于2012年12月出版,是公认的最权威的图灵传记。作者安德鲁·霍奇斯是牛津大学的数学家,也是一位同性恋者,他收集了大量史料,写成这本图灵传。
2、影视作品
2014根据安德鲁·霍奇斯所写的传记《艾伦·图灵传》改编而成电影《模仿游戏》并获得2015年第87届奥斯卡最佳改编剧本奖,主演为本尼迪克特·康伯巴奇。
二、主要荣誉
1926年,图灵考入英国著名的谢伯恩公学,在中学时就获得了国王爱德华六世数学金盾奖章。
1932年,荣获英国著名的史密斯数学奖。
1946年,由于他在二战中为破译德军密码做出的巨大贡献,获得“不列颠帝国勋章”,这是英国皇室授予为国家和人民做出巨大贡献者的最高荣誉勋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