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国内电影为什么一年出成百上千部,优质电影却寥寥无几
国产优质电影“寥寥无几”的时代越来越远了。
但是这个问题还是非常直白的,比如去年大科幻《上海堡垒》,动作穿越剧《冰封侠》,这两部剧可以说有投入,也有优秀的演员,天时地利人和却没打出个漂亮仗,为啥?
看过的朋友可能有体会,剧情不紧凑,说白了没有让人紧张刺激的点,更谈不上心灵的共鸣,只有个别片段博人眼球。影片不具备实质性内涵,大众看的不舒服,所以评分就低了。
然而,为什么说寥寥无几的时代越来越远了,因为看完让人拍手叫好意犹未尽的电影变多了,举个例子《无名之辈》这部又笑又爱又难过的电影,深得不少人的喜爱;《我不是药神》真是题材下的创作, 社会 隐喻性让很多人感动流泪;《唐人街探案》系列,直到第三部,期待热度有增无减。还有像动漫《白蛇》、《哪吒》以及近期的《姜子牙》等等,由于篇幅限制就不写太多了。
影视圈正在变化,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对于那些商业价值高于一切,片酬问题等等,已经在改变了,就像《流浪地球》、《战狼》系列,用行动证明了自己。
最后,未来的变化是明朗的,优秀的导演及演员能够纠正方向,产出更多好片,对于荧幕前的我们是幸福的,也是非常值得期待的!
国外同样有大量的垃圾电影,只是没出口而已。
在这个问题上没必要妄自菲薄。
应该在意的是,国内的优质电影,距离国外的优质电影,到底有多远。
国内优质电影凤毛麟角的状态,还会持续很长一段时间。曾几何时,我们的电影在世界舞台上也曾华丽绽放,数次获得国际重要电影节大奖,而如今却很难看到。尽管电影产量与日俱增,可是能称得上优质的确实寥寥无几。
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到,去年的电影行业拿出了很好的成绩,只是其中能拿的出手的、具有情怀的国产电影,也就是《少年的你》、《流浪地球》、《我和我的祖国》、《哪吒之魔童降世》等几部而已。
那么,是什么原因造成这种现象?
近些年,我们的电影市场虽然愈渐红火,可是跟美国、法国、日本、韩国等电影行业相对成熟的国家相比,还是有很大差距的。
尽管如此,电影制作这个看似光鲜的行业,还是吸引了大批的民间资本涌入,但这些资本的拥有者,并不是多年沉浸在电影行业中的人。
他们对这个行业的认识也相对肤浅,在选择剧本和筹拍的过程中,很多对电影本身并不重要的东西,成为了权衡的筹码,也就吸引了更多的资金。而这就造成了非常多的潜质剧本搁浅,甚至永无出头之日。
拿不到投资,得不到宣传支持,创作人的积极性被大大打击,由此造成了一个恶性循环。
是的,没有看错,现在我们的电影明星实在太少,能够称得上具有号召力的屈指可数,而偶像明星和流量明星却层出不穷。
我们常常把偶像明星和电影明星搞混,偶像明星当然也可以演电影,不过真正的专业演员需要更多的曝光和空间。
拿好莱坞来说,虽然频频冒出明星大腕,但是这些大腕最开始都是从小角色一点一滴做起来的。也很少看到他们会花时间去跨界,他们把主要的精力都放在电影表演上。
比如日本偶像“大神”木村拓哉,出道于偶像组合,走红于电视剧集,也拍过很多部电影,可是木村至今依然称自己是电影届的新人。
反观我们的偶像鲜肉们,攒足了流量就开始主演电影,结果是占据了资源却没能够拿的出像样的作品。
吴京在一次采访中,讲到了他参观曾创造《魔兽》、《阿凡达》等大片视觉特效的新西兰维塔工作室的经历,那里的工作人员,就是出于喜爱特技人偶,才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上面,从一而终,越做越好。
他被那些专注于做一件事情的电影人深深感动,认为国内电影从业人员的匠人精神很是匮乏。
浮躁的行业现状和让人艳羡的成功例子,总是让人迷失而选择新的工作种类。
这也造成了幕后专业人员的严重流失,专业人员的数量跟不上产能,比如本来年产500部电影,我们有500个美术执导,而突然间产量达到了1000部,只好临时用非专业人员来充当,影片质量自然不会得到保证。
电影行业要走的还有很长,现在远不是成熟的时候,作为观众来说,培养良好的观影习惯也会间接的帮助从业者提高作品质量,同时监管机构也应该进行主动的、有效的运转,而能总是等到出现了问题才出面解决,整个行业才会向着良性的方向继续发展。
优质电影却寥寥无几?
这个"优质电影" 要看你怎么定义了,你没有发现电影大国美国一年也出很多电影,但“烂片”一样很多。
可能国内造成"优质电影"寥寥无几的原因有这些吧
国内电影题材太缺乏,而且还要过广电那一关。
演员,现在的演员有几个真正演员出身的,会唱个歌直接去演电影,那演技可想而知。试问这些演员,你们知道星爷华仔跑过多少龙套吗?
宣传,一部电影还没上演已经能吹上天,各种高分评价满天飞,这些评价有多少自己真实的感想,有多少是枪手写出来的。
圈钱,看看冰冰的事件,就知道了电影背后有着多少,老百姓根本不知道的内幕。
首先很高兴能回答这个问题,下面我说一下自己的一些观点。
说到优质电影,我们最先想到的应该是美国的科幻电影,它里面的内容、情节以及装备都是符合未来的发展趋势的。或许在未来的时间里,我们真的可以实现和科幻电影里面一样的场景的,行走在宇宙之间。
而纵观国内的电影市场,在这方面可以说是非常缺乏的,甚至像样的科幻电影一部都没有的,应该说是非常悲哀的,至今都拍不出好莱坞那样的科幻电影。出现这样的状况,这个是和我们国内的科幻市场有关的。
一、雄厚的资金作支持
说到这个相信有很多朋友就要吐槽了,国内明星动不动就几亿的演出费,钱应该是最不缺的了吧。但其实一部电影的拍摄到上映盈利就像是在买彩票一样,比如你好不容易拿到一亿的经费,首先得请几个明星吧,现在这个时代你不请明星谁会看你,其次你得打通各层关系吧,再就是剧组其余人员的工作,后期处理日常开支等等都是需要钱的,而且就算你拍出来了广电审核还不一样能过。所以要想拍好一部电影资金也很重要。
二、思想和观念
科幻电影顾名思义是科学的幻想,人类 社会 是一个庞杂的集合体,牵一发而动全身,如果没有高度的思想自由性,没有宽泛的创作空间,又如何科学的设想未来 社会 的种种?而目前严格的审核机制更是进一步挤压那么丁点的创作空间。此处省略很多字……种种原因,事实是我们的科幻电影受到思想观念上的严重束缚!
三、导演没经验
科幻大片不是谁都可以拍的,你可以弄个喜剧电影练练手,成本低,谁敢拿着科幻练手?也没人给你这机会,所以也就是国际知名的大导演有这机会,但人家不一定愿意,失败了就是砸招牌,就像李安的《绿巨人》、张艺谋的《长城》都是如此!
好了,这些就是我的一点愚见。
在这个毫无演技的鲜肉和各种流量明星横行时代,真正有演技的老戏骨却只能沦为他们的配角,能出来优质作品都怪了。
一部电影的总投资看似很多,但演员的片酬上千万乃至上亿为单位,最后能用来制作电影的资金能有多少?
好莱坞能出大片为什么?就是因为人家的资金大部分都用在电影制作上了。
很好的举例:流浪地球,这部电影大家都看过,为什么人家能打出国门,还不是因为人家的金钱精力都用在了电影制作上。
相比之下鲜肉主演的上海堡垒呢?除了主演的脑残粉们会说几句好话,其余的评价都是烂的一塌糊涂。
都在说五毛特效,投资五毛用在特效制作上,可不就是五毛特效呗,不可能五毛钱做出5元钱的特效。
我理解你所说的优质电影,应该不单单是有深度的电影吧,能够被人们所记住,并且通过口碑传播出去的电影,才应该是真正的优质电影。
我看到很多人说电影过于商业化,所以好的电影、好的导演都没有机会。
其实我觉得这是个伪命题,我们做什么都不是做公益,如果一部电影拍得很好,编剧、拍摄手法都很好,但它不卖座,也不能完全称之为一部好的作品。我们先要让自己活下去,才能把好的东西传达出去。
我记得《夏洛特烦恼》上映的时候,大家只是知道是开心麻花团队,但对于从未接触大电影的喜剧团队,人们并没有太多的期待。反倒是去电影院刷到这部电影的,觉得确实是一部很好的片子,才以口碑营销传播出去。
我们再说说《战狼》《红海行动》说实话,如果不是那个时代背景,这些电影应该不会有现在的成绩,所以为什么现在几乎看不到类似影片,正是因为各种因素混合在一起,才有了这样的结果。但尤其是《战狼》商业化和个人英雄主义的成分还是很重的,但这依然不会影响他成为一部被人们所记住的好影片。
所以,我个人认为一部真正好的电影,一定是能把导演想表达的内容表达出来,同时还很卖座,而且还要贴近人们的生活。纵观各类影片,这类优质电影寥寥无几。
有的人拍得很商业,但电影没有思想,就像没有灵魂的身体,单是外表光鲜,引入明星,极其奢华,都不会被人所记住。
同样的,一部电影如果只有灵魂,其实是件虚无缥缈的事情,感觉总是离我们很远很远,无法与观众达到共鸣。
我也只是动动嘴皮子,说出我自己的观点,让我去操刀,一定更差劲。
不过我也认为,每一部电影都有他想表达的东西在里面,我们不妨自己去找一找,发现一些别人没有发现的东西,岂不是更好。
我认为原因有以下几点
除去那些大IP制作,投入了大量的成本。还有很多小资电影,不说他是滥竽充数,但很多也抱着赌博的心态,万一播出火了呢。成功的也有,不成功的却是占大多数。
比如《哪吒之魔童降世》,成本7000万左右,对于大IP制作不算花费多的,但是一经播出,迅速火遍全国。看过的都说好,却是做得非常好。《哪吒》的制作周期将近3年,有1400多个特效镜头,超过一百家公司和1600人参与了项目的制作。肯定是用心了的。
在对比《云南虫谷》,宣传说钱用来做特效,不请大牌明星,就要用新人。结果大家也看到了,也就是个一般般的网剧。特效咋样我也不多说,剧情也不咋的,我觉得毁我原著。
就和《寻龙诀》一比,高下立见吧!
大制作还是太少,最求快速低成本太多。为了票房,导演就要把本来非常优秀的作品改来改去,想用奇特的怪异的惊悚的画面吸引观众,这样就把很好的剧本改成一个四不像。再有就是主要演员的高片酬。钱都给了这些演员了,那技术制作背景道具等等就必须偷工减料,结果就是影片粗制滥造漏洞百出。还有就是投资者的任性,想让谁当女一或者男一,不管会不会演,导演硬着头皮也要让这些后门演员上,这也是现在电影市场不景气的原因之一。中国电影的钱太好赚了。好赚到随便拍个垃圾电影,亏本的可能性都不大,赚多赚少的事,只要有流量明星撑着,别管演技怎么样,总不会亏钱。这种情况,与中国电影刚起步的时候大相径庭,所以,电影的质量显得越来越低。王晶导演说过,他一年最多拍25部电影,你想想一部电影才花多少时间。
以前科班出来的导演,慢慢的是演得好也可以做导演,现在是演的好不好有钱也能做导演。导演们急功近利,靠流量明星撑撑场面,别管电影好不好,先混出个名头,这是普遍导演和演员的情况。
以上就是我的观点,欢迎留言讨论。
因为中国会拍,会看电影的人寥寥无几,你要指责哪部国产电影哪里哪里不行,立马有人质问你会什么不喷国外电影?!貌似只要外国片有缺陷国产电影也有,那就不能喷国产电影,否则就是不爱锅~于是,在众多“粉”和“水军”如此“保护”甚至“怂恿”的状态下,哪怕是烂片也能从容赚的盆满钵满,众多电影人一看~哟呵,这种片子也能弄到钱?忒容易啊,于是乎一拥而上,烂片如云也就不足为奇了。至于影片质量口碑乃至中国电影的未来关他鸟事,捞/蒙/骗到钱才是王道!
话不好听吧?但事实,就是如此!!
『贰』 中国为啥拍不出好的经典电影
中国为什么拍不出好的经典电影?
首先说好的和经典的。没有什么直接关系。换句话说,好的就是大家认为不错的,有好评的电影。这就好了。
但是经典的。就相当于十倍好的,而且还需要大家从中能够体会一些社会问题。能够让人闷。引起共鸣,反思等等。同时又能够让人们。反反复复的观看。甚至传为佳话,这才是经典电影。
这就相当于。一个人做了一次好事。只能说他这个人还不错。但不能说他。是绝对的好人,或者完美的人,一个道理。
其次,中国的电影主要以盈利为目的。所以电影的内容。或者说剧本安排故事发展人物形象等等都需要。特定安排。已达到能够让我观众买票的目的。
因此,就会忽略那些能够称为经典的部分。正因是为了赚钱。所以一切内容都以赚钱为中心。自然也就拍不出经典的电影了。
这就好像一个贪财的人。他的全部精力,都放在怎样能赚到更多,而非去努力完成理想。那么这样的人往往都是以各种手段,去赚更多,而非替社会替其他人的需求而着想。
所以说,目的不纯的电影又怎么会是经典电影呢?它无非就是骗几个月的票房而已。
况且中国电影的体制规定下,很多类型或者说题材的电影都是不准拍的。那么在局限范围内的电影本身就很少了,那么就会形成一种。大多数电影都非常相似的现象。因此。相互之间的拉扯关系。就形成了谁都成不了经典的局面。
再一个问题。中国的电影主要以喜剧和爱情题材为主。而这样的电影基本上很难成为经典。因为他们只适合看一次,而已。
所以说中国的电影市场如果不改变现况的话,那么永远都出不了经典电影。也就是说永远都是在以票房盈利为目的而已。
『叁』 近年来国内像《霸王别姬》这样的好电影越来越少,是为何呢
近年来国内像《霸王别姬》这样的好电影越来越少,是为何呢?近年来国内像《霸王别姬》这样的好电影越来越少,可能不好拍。没有好的导演了。段小楼认为是时候结婚了,就嫁给了著名的妓女菊仙(巩俐),这让程蝶仪相信菊仙是个可耻的第三者,而段小楼则是个叛徒。此后,围绕着《霸王别姬》的三人爱恨之战随着时代的变迁开始升级,最终酿成悲剧。电影中的程蝶仪无法区分生活和表演。他在电影中有同性恋倾向的主要原因是他不能在歌剧院留下自己的身份。她扮演着自己的角色。他把自己所有的生命和情感都献给了剧中的人物于吉。
情节流畅。文艺片最大的问题是情节神秘或混乱。《霸王别姬》故事口若悬河,情节合理、流畅,节奏控制到位;1993年上映的电影《霸王别姬》打破了中国大陆文艺片在美国的票房纪录。这也是中国电影史上部获得戛纳国际电影节金棕榈奖的电影。带着这样的荣誉,我不得不去看真正的电影。
『肆』 到底是怎么了,为什么好的电影和电视剧越来越少了
我觉得,拍片子的人都太年轻,而且都是影视、戏剧这一类的专业毕业的,因而他们很少有时间去体验 社会 、体验生活,其实这些演员的 社会 阅历都很肤浅,并且职场经历更是简单。这能拍出什么好片子呢?
他们生活在他们的生活里,观众的生活,他们却没有经历过,他们怎么去拍出让观众觉得很深刻的片子?
近年来优秀国产剧少,首先是因为英美剧、日韩漫的大量涌入,你的审美情趣与阅片量在不断提升,过去看起来还行的国产剧相比之下就很一般了。
最后,是资本快速涌入影视剧市场造成的乱象,流量至上导致整个行业的浮躁。但是今年的《上海堡垒》已经表明观众在用脚投票了,Ip、小鲜肉、粉丝经济只是一时的,退潮时总能看到谁在裸泳。
近些年的可以称为优质的影视作品屈指可数,我认为离不开以下几个原因:
第一、大部分人变得浮躁了,很多导演都是为了金钱。
真正喜爱的人、愿意拍好作品的人变少了,不愿意动脑去拍新作品,动不动就翻拍,但也难胜经典。
第二、脑残粉变多了,明星不好好拍戏,也有很多钱赚,不背台词说数字的、不去现场拍戏PS扣图的。
有些人宁愿多花时间想着怎么卖萌耍帅,也不想着去提升自己的演技。
第三、流量为王,为了流量无下限,宣传新作品不靠质量,靠绯闻炒作。
有些人没有作品也可以打扮的花枝招展的去蹭红毯。
那是林子大了,选择多了,观众欣赏水平提高了,烂片多了的原因
感觉电影创作者们被限定的尺度,根本装不下人性原本具有的广度和深度。
创作者们在有限的题材内闭门造车,还要左右腾挪避开所有可能不过审的雷点——一来二去也就避开了那些能打动观众的点。
就那些表面化的笑点,就那些程式化的煽情,被换汤不换药地使用了那么多年,还怎么让观众买账,它们甚至无法匹配从互联网时代成长起来的这批观众的智商。
创作无自由,则艺术无意义。
我觉得最主要的原因是人心太浮躁。
两方面的人心:
现如今狂热粉丝的群体一般在初、高中的年纪。他们有时间、有金钱去追星。这个年纪主要是被颜值和唱跳吸引,这也是最近几年选秀和女团火爆的原因。
这些观众想看的是偶像参加综艺、参演电视。他们不管演技有多烂,剧情有多烂,只有有爱豆出现,就绝不容许别人说不。
既然观众无论如何会买单,那还有什么好说的,挣钱就对了!
只要炒好人设,就有观众买单。这无论对偶像还是对经济公司都是好事。这意味着变现块,上升速度快。
所以他们不会去管演员是否演技合格,剧本如此,先把偶像退出去,树立成多栖偶像就成了。反正,演技混着混着就有个差不多了。
对于导演和编剧来说,偶像赚钱快,还没有演技,烂俗的言情剧、甜剧、轻喜剧就成了首选。
这类剧不需要花费太多心思,不需要田铎演技,只要编剧设计的够甜、够暧昧就足够了。
有一句话叫“劣币驱逐良币”。既然劣币能够达到良币应有的效果,甚至还能超越大部分良币,谁不想去做良币?
如果言情剧能获得成功,谁愿意耗资无数去拍帝国剧?如果轻喜剧容易获得成功,谁愿意花时间去构思悬疑剧?
加上国产剧的“河蟹大神”,很多好的设定和剧情都会被剪辑,让导演和编剧只能在框框内活动,思维已经被禁锢。
除去自身原因,外部原因也很重要。
如果没有看过精彩的、什么都敢说的韩剧、美剧、日剧,你肯定不会觉得国产剧怎么样。毕竟还有泰剧、港剧、越南剧。
但现在网络方便,很多人已经养成了韩剧、美剧等节奏快、叙事顺利、题材大胆的模式,在来看还处在圈钱阶段的国产剧,自然难以下咽!
而且美剧、韩剧在剧集模式上仍是边播边拍边剪的形式,无论是导演还是编剧都能最大程度把握观众的需求,适时修改,当然效果很好。
而且作为电视剧灵魂的编剧,收入也会参与到电视剧的收视率上,跟自己的钱包有关,自然格外上心。
总之,国产剧已经迷路了,满满看吧!
现如今中国的影视剧行业处于高速发展的阶段,一年能量产几百部影视剧,但是这几百部之中能被称为良心好剧的屈指可数。为什么好的电影和电视剧越来越少了?我认为主要的原因是编剧乱改剧情、资金运用不合理、部分演员没有职业道德、资本运作。
第一,编剧乱改剧情。
现在许多电视剧都是根据热门网络小说改编的,但根据已经发生的状况来看,不能称之为改编了,完全就是编剧的糊编,借着原著粉的激情,把原著粉当傻子一样糊弄。
2015年夏天,有三部令人期待的电视剧播出,分别是《花千骨》、《盗墓笔记》、《琅琊榜》。其中宣传声势最为浩大的《盗墓笔记》看得我是一脸懵逼,再其次就是《花千骨》,说起来就是一个忧伤的事情。
在同学的推荐下看完了《花千骨》的原著小说,被里面的剧 情感 动得一塌糊涂,为小骨悲惨遭遇而愤愤不平之时,传出要拍电视剧了,那叫一个期待,结果电视剧《花千骨》刚一播出,我就气得吐血啊,动作指导不知道找的谁,道具也就不说了。
关键是从第一集就开始改剧情,一直改到大结局,什么生死劫,十大神器被改得面目全非,更要命的是主角花千骨的终极身份世上最后一个神——妖神,硬生生的改成了什么女娲后人,跟霍建华谈恋爱演电视剧就非得是女娲后人才行呗?
改剧情可以改,为了减小拍摄难度可以理解,但没有让你重新创作一部呀,有这功夫还花那版权的冤枉钱干嘛呢?你看看比你后播出的《琅琊榜》人家也改剧情了呀,但是人家没有改动故事主线,还原了原著小说百分之九十的内容,受到观众的一致好评。
忍痛看完《花千骨》之后我就有种不详的预感,果不其然,之后根据小说改编的电视剧大部分都是编剧的自娱自乐,糊弄书粉。就拿令人更加痛心的《诛仙》来说,电视剧刚一出来就被书粉无情吐槽,没想到后面弄了个电影版的,好家伙!真的是气死人不偿命啊!
第二,资金运用不合理。
高亚麟曾经在采访中讲过,中国影视演员的片酬已经傲然全球,拿得比国际影星都高。这是不争的事实,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中国影视演员们的高片酬就一直成为人们讨论的热点,而且是越来越高,就没有下降的趋势,最终有关部门忍不了了,出台了一些措施才把势头止住了。
演员的片酬高,自然用于拍摄的资金就少了,一部剧男主和女主就拿走了拍摄总投资的三分之二,剩下的三分之一还要用于拍摄、其余演员的片酬、后期制作等显然是不够的,自然在其它地方导演就会能省则省,就会弄出一些令人啼笑皆非的道具出来和连五毛钱不都值的低级特效,例如《斗破苍穹》中的一系列道具和垃圾特效。
演员的高片酬,导致了资金的运用不合理,拍摄制造粗糙,自然就会成为烂片了,特别是玄幻剧中需要大量的特效,没有足够的资金怎么能够拍好。当然也有拍得好的,例如17年的《香蜜沉沉烬如霜》就是一部良心好剧,不说多了,至少估计百分之八十的资金用于拍摄上了,特效炸裂。
第三,部分演员没有职业道德。
现在许多的演员拿着高片酬,却没有一点职业道德,有点名气就在片场耍大牌,要求导演准备这准备那的,到了片场天气太热不拍,天气太冷不拍,一个镜头拍完之后就要休息半个小时。
背台词是一个演员的基本素养,不止一位演员曾在采访中提到,有的演员在对台词时数数字,就像机器人一样,你指望这样的演员能带给你什么好的表现?想都不要想了,其演技也不要多说什么了。
演员拍戏是很辛苦,但你就是干这一行的,就应该有吃这个苦的觉悟,像某些演员上个厕所都要专门开车送她到几公里外的五星级酒店里面去上,趁早离开这一行吧!
第四,资本运作。
毒叔曾在采访中讲过,有的公司明知道拍电视剧不赚钱,却还是要拍,就是因为有资本运作在里面,他们不指望电视剧赚钱,而是想方设法的将股民手中的钱圈走,就这你还指望他们能给你用心拍好电视剧。
一个明星刚刚注册一个工作室,注册资金几千万,第二天就被公司以几个亿的价格收购了,你能想象吗?资本运作的水真的是太深了,难怪优酷上有那么多不堪入目的垃圾电影。
中国影视行业近几年拍出了无数的烂片,最最主要的原因有两个:编剧魔改剧情,资金运用不合理。当然也希望导演们多长点心,多拍一些良心好剧和电影,不要再辣我们的眼睛了。
为什么好看的电视剧和电影越来越少,我个人分4点进行分析。
1、剧本
好的剧本越来越少。这种现象又不只出现在剧圈,动画圈也一样,就是因为好剧本太多了观众口味都被养叼了。好的剧本是需要优秀的监督和选角烘托的,而且还要符合当下时势,重拍一遍花美男不代表会有当下青年的审美
2、导演
导演的能力大不如前。我们常常说,导演要具备两个能力:一是要具备导演的创作能力;二要有判断能力,特别是叙事和造型表达的能力;我们可以笼统的称之为艺术感受力和直觉。而现在市面上二流的“导演”也很多,他们可能只是为了博得导演的头衔圈钱,拍摄了某部不成情节的烂片、短片就自诩为“知名导演”。在很多拍摄现场,你很容易认出他们来。他是现场最白痴的一个,一屁股坐在监视器前从开工到收工,通常不懂摄影,不懂分镜头,不懂表演,叫声"cut"和"ok"就是他的全部工作。
3、演员
以前的演戏门槛比现在的高。以前的演员有一身耐打的演技,专业素质过硬,有着对自身职业的高度热爱,懂得苦心研究不断融入自己的角色,赋予角色生命力,让角色更加立体,也更得人心,自然难以出现演技尴尬的时候。
演员责任感降低。在很多明星看来,演戏只不过是提高知名度的一种方式,不过是赚钱的一种手段罢了,接戏不在乎剧本的好坏,不在乎自我的定位,只要片酬够高,烂戏也要接,既没有较高的专业水平,也没有正确的职业精神。
4、出品方
出品方要有高标准和高要求,才能保证一部作品成为好作品,经典作品。对演员要精挑细选,才能慢工出细活,电视人敬业的精神,对作品具有高度的责任心,自然不可容忍有演技不好演员充斥其中,破坏自己的作品,正是这种对作品的高度责任感,让他们创作出了一部部精品。
老一辈电影人真的是对胶片尊重,对来影院的每一位观众生命中的120分钟都极尽负责。为什么好电影越来越少,因为压根就不把它当做电影来爱,而是生命。
而如今,在演员方面,流量明星当道,整容脸、阿呆脸充斥屏幕镜头,很多艺人没有经过专业的表演学习就被当做摇钱树硬上,制片方觉得票房有保证了哪管什么演技质量。《演员的诞生》这个节目上很多好演员说过,因为知名度不高、生孩子等等原因,导致自己要不停地装嫩,尤其是女演员,很多人年过30就已经接不到剧本了。大家可以回忆一下,上一次像章子怡这样的演员出现在大屏幕上得追溯到几年前。。。
剧本方面,为了拉到更多的广告收入,编剧们也是费尽心思硬插广告,玩剧情植入玩到飞起,却使得影片本身剧情充满鸡肋。看开头就能猜到的结局,男女主角永远相爱又错过爱爱爱不完的桥段,总觉得换个阵容就是一部新的一样。
但是这并不意味这说好电影将很难寻觅。徐峥说过,好演员的春天就要到了。电影圈一直都有这样一批不只追求商业大片的电影人一直在各自的岗位上坚守。我也希望好演员的春天尽早到来,多一点像《我不是药神》这样的好片出现,满足观众挑剔的味蕾。
以下是我的个人观点:
『伍』 国内电影市场这么好,为何没有优秀的片子
近几年在国内电影市场确实没有很多影片爆火,或者让人称赞。我想也是有一定的原因的!首先就是从电影制作拍摄的角度来看,没有优秀的影片。
首要问题就是缺乏好的导演,这个是需要自身去努力的!当然,我相信对于我们中国来说,还是有想过很多优秀导演的!但是现在的中国市场也让很多导演局限了!可能很多人会去制作一些商业电影,被利益和票房去左右,从而丧失了自己的想法。还有许多导演可能他只会去关注观众,让观众的品味去决定自己的拍摄想法。其实这些都是阻碍一个优秀导演的绊脚石。很多优秀的影片都是要让自己的作品中充满自己的想法,当然,这并不意味着全部都是,因为影片是给观众去欣赏的!但要适度去思考,我想这也是很多导演所缺少或者被桎梏的!
『陆』 20部国产高分电影将重映,为什么国内好电影越来越少了
从7月1日起,即将有20部国产的高分电影重映,而这几个月的国内的电影档可以说是非常的惨,撤档的撤档,重映的重映,而7月份也都是重印的电影在上映,电影院当中都几乎都没有什么新的电影上映,这个也是让我们感觉到非常遗憾的一点,那么为什么国内的好电影越来越少了呢?是因为现在那种能够沉得下心来去拍摄好电影的导演和演员是比较少的,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因为在整个娱乐圈当中,或者说在整个电影市场当中,竞争其实不算是那么的激烈,导致大家都有一种惰性,不需要去拍出一种质量特别高的电影,就能够获得一个比较不错的票房成绩。同样也能够挣到一定的钱,所以也就没有那么多人去推敲电影的质量了。
『柒』 为什么近几年没有经典的电影出现了
近年来,国内的电影,电视剧行业的发展趋势说成异军突起也好,还是迅猛发展也罢,都是当今社会经济大发展的一个缩影。资本规模在影视行业的扩军给了中国影视行业最充分的机会,如虎添翼,近年来国内大大小小的电视剧,电影作品多如牛毛,表现了当代娱乐文化的多样性,丰富性;同时,新科技和新的表现手法在影视行业充分利用,开阔了影视剧的视野,也给大众越来越丰富的感受;
不过,笔者想表达的意思却是,在影视剧发展如此迅猛的今天,却很难挑出让人记忆犹新,能够千锤百炼成为经典的作品,反而不如上个世纪最后一二十年代,无论是资金也好,技术也罢,抑或演员水平都不及的时代所出来的作品;当然,最近几年,翻拍之风倒是盛行,无论是文学作品,还是其他故事,之前的经典作品几乎都被翻拍殆尽,当然,群众的眼光越来越挑剔,经典的东西一直是经典,却没有超越前代,让当今人引以为豪的作品出来,实属遗憾。
好在笔者并不是懂这行的人,只是站在观众的角度审视评判一番,否则可能列举出更为苛刻的理由证明我的结论。其实,就直观的感受而言,当今的电视剧,电影无论在场景也好,还是演员知名度也罢,抑或特效,道具等方面都是强项,能够制作出各种非常优越的场面和特效出来;然而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或者这也许成了负面因素,制约了当今影视行业发展的一个因素。
电视剧,电影如同小说历史发展一样,都是以讲述故事,表现人物,突出主题为目的的,不过较之小说,是更为感官化的东西。那么强调故事本身,塑造人物形象,增强表现力给予观众思考空间仍然是影视的第一要素,否则,不能称其为“作品”。那么这里,我可以概括一下,作为观众的视角,当今大部分作品不能称其为经典的绝大部分原因。
经典的电影,或许并没有太过追求演员,场景,道具,特效方面,首先在于简介,可追溯,清晰明了的故事线索,引导观众进入剧情深处,又能容易给予观众启示。这恐怕是作为影视作品,类似于小说构筑手法的第一要素。散乱,矛盾的故事线索绝对是影视剧失败的硬伤,这正是当今许多作品为人诟病的原因。
场景的精选并不是说场景本身恢弘壮阔或者精致华丽,高大上的场景并不是表现故事内容的一个方面,反而是针对故事本身情节所选用的能起到烘托效果的场景才是最有用,87版红楼梦,或者李亚鹏版的笑傲江湖都成了经典,这方面其实是深有考据的。以前的那些经典的美国片,比如美国时代,都让人津津乐道。
如今的电视剧,电影最喜欢找偶像派,人气高,形象好的人来冲演, 当然博人眼球非常重要,演员的素质恐怕最根本的还在于演技的精湛吧,对于剧本,文学作品的把握能不能出神入化,恐怕是当今大部分演员所缺乏的,想当年红楼梦,演员为了演好这部经典作品是下足了功夫去研读,这种精神恐怕是当今少壮派的演员们所没有的吧;张国荣哥哥为了演好虞姬,吃过的苦头恐怕容易理解他成为大众心中最完美角色的原因吧。老一辈的演员的精神实在是当下演员所匮乏的。
而过于追求特效,这是不是导致人们想象懒散的一个原因就不知道了,特效是为了弥补演技和场景的不足,过于虚幻缥缈的特效除了让人眼花缭乱,在很多作品里面并不能为影视作品增分添彩,观念稍稍成熟一点儿的观众很容易对此产生疑惑。并且,过于追求特效会让特效本身的拙劣暴露出来,反而降低了作品的档次,这是制作方最不想看到的。
回到作品的意义上来,塑造一个经典的形象需要花费很大的功夫。因为一部作品有很多人物出现,不同的作品,有成千上万的人物形象。如何让大众记忆犹新?那么只有在塑造这个人物上遵从作品本身的精神,不要违背作者的原意,揣摩任务性格,形象,神态,思想等方方面面,方能塑造一个与众不同的人物出来。人物是故事的骨骼,骨骼不健全,故事能“健康”么?
或许是因为社会发展太快,物质条件过于充裕的情况下,让人懒散,推出一部作品在历史和空间的对比情况下,在作品深入构思,仔细斟酌,精准制作上面欠缺,推不出经典作品也在所难免了。
『捌』 国内为什么好电影越来越少,电影艺术真的没落了吗
国内的好电影越来越少这也是因为现在很多资本意识到电影所带来的暴力有多大,所以当资本进入到电影行业当中,也让电影艺术越来越没落。本身电影是应该搞创作的,但是现在很多电影人并不想要去创作更多好的作品,还是希望自己创造出来的电影能够获得很好的利益,所以就会选择拥有着粉丝基底的明星艺人来保障自己的票房,所以这些投资方包括导演都是为了赚钱,根本不是考虑让电影艺术怎样进行有效发展。所以如果任由这样的情况发展下去的话,也许在未来的某一天电影艺术会逐渐的没落下去。
最后小编也希望整个电影行业能够沉淀一下,来在未来也能够让大家看到更好的影视作品。
『玖』 现在有很多人说中国电影感觉越来越没以前好看了,这是为什么
因为现在的电影没有以前那么纯粹了,在意流量演员,在意票房,没有对剧情和电影本质做出努力。
『拾』 为何现在经典的电影越来越少了
一部经典的电影是离不开实力派演员和编导的,是离不开一个好剧本的,以前我们国家还是有很多比较经典的电影,比如说有张国荣主演的《霸王别姬》、巩俐主演的《活着》等,这些电影都是比较经典的,而它们也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都是由非常优秀的演员出演,而且在剧情上以及画风上都很不错,剧本也是真实的反映了一个时代。
在剧情上一点都不走心,越来越的电影当中出现很多狗血的剧情,而且电影的种类也非常的相似,恶搞十分严重,比如说《唐人街探案》里面就出现了很多粗俗的情节以及一些比较粗俗的话,如果一部电影题材火了之后,紧接着就会有一系列这种电影题材的电影出现,这些都导致国产电影的质量越来越低,也是我国经典电影越来越少的重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