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现在35mm电影胶片多少钱一卷,一卷能拍多长的电影(请问电影胶片和照相机胶卷有什么区别)
一般是122米和305米两种, 122米的,像Kodak Vision3 250D 之类的,见过 1100元--1500元一盘的。
35mm底片1分钟需要27米多的的底片,一盘大约是4.4分钟。
电影胶片 多数是负片 极少数是正片, 一般为了应付高速的过片,背面涂有炭黑层用于防止静电。
所以冲洗的时候不用传统C41工艺,而是用ECN-2工艺,基本就是多了一步除炭黑层,使用小喷头,喷高压水流洗掉炭黑层。
通常电影胶片为了适应各种场景,拥有远超一般底片和数码相机的宽容度,比如柯达的 Vision3 250D,有-6到+8的15档宽容度(要算上0EV所以是15不是14)。而一般以宽容度著称的顶级民用黑白底片 也就是-3到+4的8档宽容度.
当然也有一些例外,比如柯达有5222(Double-X)黑白电影胶片,是无炭黑层的。 柯达100D 电影胶片 ,也没有炭黑层,冲洗使用E-6 ,就跟普通反转片一样,只是宽容度稍高些而已。
⑵ 电影胶卷的原理
郭沫若曾说过,能自行制造胶片,犹如制造火箭。如今很多国家的火箭都上了天,而彩色胶卷却只有美国的柯达、日本的富士和柯尼卡、德国的阿克发、中国的乐凯。也就是说全世界只有4个国家能制造彩色胶卷。
自然界的万物,五光十色,姹紫嫣红,色彩极其丰富。这些颜色其实都是由红、绿、蓝三原色光,不同程度的叠加混合而成的。如:红与绿相加形成黄色,绿与蓝相加形成青色,蓝与红相加形成晶红色,红、绿、蓝三原色相加则为白色。
彩色胶卷的制造,要涉及到光学、化学、表面物理学、力学等领域。它的精细度和难度堪称精细化工中之最。一个彩色胶卷的制造,从头到尾要经过上百道工序,要涉及到80多种主要化工原材料。
彩色胶卷是由透明的三醋酸纤维素酯片基和感红、感绿、感蓝三个感光乳剂层组成,它的总厚度为145微米,而乳剂层的厚度只有15至20微米,这比一根头发丝的直径还要小。但这薄薄的不足发丝厚的乳剂层,其涂层数多达14-17层,每层的平均厚度只有1微米,也就是约千分之一毫米厚。
彩色胶卷经曝光、显影后,就形成了与原景物颜色互为补色的黄、青、品红的影像,再印放到相纸上,即可获得与原景物颜色相一致的照片。
影像的形成过程,其实是很复杂的,它的化学反应并非独立存在的,而是相互间有着密切的有机联系。只有精确地、恰如其分地控制好各层间的化学平衡,才能达到各层间的照相平衡和彩色平衡。最终才能获得理想的彩色照片。
一张彩色还原正确、生动感人的艺术作品,固然要靠熟练的摄影技术,靠性能优良的彩色胶卷,还要有后期洗印的保障。有人说,一张成功的彩色照片,摄影占30%,胶卷性能占30%,后期洗印占40%,由此看来,后期洗印也是至关重要的。
感光材料是一个广阔的领域,除彩色胶卷外,还可用于科研、医疗、航空和航天等领域。如今感光材料已成为现代社会不可缺少的信息载体。
⑶ c41胶卷和电影胶卷哪个像素最好看
电影胶卷抗炫光性能更好,电影胶片抗炫光用的不是涂层,而是碳,这是胶片的终极抗炫光解决方案,同时兼顾润滑的作用。 拍电影电影卷好,拍照片c41胶卷好
⑷ 怎样彻底清除电影胶片上的炭黑层
用强碱去除。
炭黑,是一种无定形碳。轻、松而极细的黑色粉末,表面积非常大,范围从10-3000m2/g,是含碳物质在空气不足的条件下经不完全燃烧或受热分解而得的产物。炭黑的结构性是以炭黑粒子间聚成链状或葡萄状的程度来表示的。由凝聚体的尺寸、形态和每一凝聚体中的粒子数量构成的凝聚体组成的炭黑称为高结构炭黑。常用吸油值表示结构性,吸油值越大,炭黑结构性越高,容易形成空间网络通道,而且不易破坏。
⑸ 普通胶卷和电影卷的区别
电影卷与常用卷的不同
A. 分装方式不同
▲ 柯达5222电影卷盘片
我们常用的135、120胶卷一般按卷售卖,而电影胶卷则是按尺论价的,市面上能买到的电影卷大部分经由店家自行将盘片进行分装,再按每卷36张装入暗盒内,方便拍摄者使用。
B. 构成不同
相比普通彩负卷,电影卷多了一层炭黑层,炭黑层的作用一是用来防止光晕,二是电影机高速旋转防止静电电弧产生火花导致底片曝光。
C. 冲洗工艺不同
▲柯达D-76显影粉
普通的彩色负片一般采用C-41工艺、黑白负片一般采用D-76工艺、彩色反转片一般采用E-6工艺。
而电影卷的彩色负片则采用ECN-2工艺冲洗,使用C-41冲洗时需多一步前浴、水洗的步骤,否则会污染显影液。黑白、反转电影卷则可按常用卷的冲洗工艺。
#不同胶卷之间的特性,受所用器材、前期拍摄环境(色温/光源/曝光等)、中期冲洗工艺、后期扫描输出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需亲自摸索调试方能了解一二,在此不做累述。
⑹ 除碳胶卷是什么意思
除碳胶卷的意思是用于防止炫光和防止电影机高速旋转时静电电弧产生火花导致底片曝光。电影卷的冲洗中需要有除碳的步骤,工艺名称是ECN-2,可将胶片中的碳层去除,从而在冲洗过程中可以使用普通负片的C-41冲洗工艺,减少底片曝光的可能性。
⑺ c41胶卷和电影胶卷有什么区别
c41胶卷和电影胶卷的区别:
冲洗工艺不同:电影卷冲洗工艺比c41复杂,c41胶卷一般采用C-41工艺,而电影卷的彩色负片则采用ECN-2工艺冲洗,使用C-41冲洗时需多一步前浴、水洗的步骤,否则会污染显影液。黑白、反转电影卷则可按常用卷的冲洗工艺。
颜色还原度不同:如果是颜色还原度,大多数C41冲洗的彩色负片是强于电影胶片的,而且C41工艺无需除碳,相对简单,但是电影胶片的宽容度强于彩色负片,可以呈现更多的细节。
相比c41胶卷,电影卷多了一层炭黑层,炭黑层的作用一是用来防止光晕,二是电影机高速旋转防止静电电弧产生火花导致底片曝光。
电影胶卷按色彩还原分,有黑白片,彩色片,X射线片等等。其中黑白片按其感色范围分可分为全色片、分色片、色盲片等,全色片是对所有颜色都感光(现在21世纪我们用的黑白片都是这种类型)。
分色片指可感受蓝紫色光和黄、绿色光,但对红色光不可感受。色盲片指对蓝紫色光敏感,而对绿、红色光很不敏感,一般用于文件与黑白底片拷贝等。
⑻ 电影卷啥意思
《中国电影卷》是1993年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图书。
⑼ 胶卷除碳和未除碳的区别
区别在于:
胶卷没有除碳的能够防光晕,但后续要去洗掉。胶卷除碳的会出现漏光,拍出来的照片会泛红光。
在国内,彩色电影胶片(特指135毫米采用"负正法"生产工艺的电影拍摄用负片)与照相胶卷(特指135负片)的最主要区别在于碳黑涂层。
为防止或减弱片基产生的光晕现象,我国电影工业要求彩色电影胶片要在片基背面涂抹碳黑涂层,但有些国家并不普遍使用,所以同一种型号的伊斯曼胶片分为带涂层和不带涂层两种,当时在国内出售的都是带涂层的,北京的常见购买渠道为北影厂院里的中影胶片销售部,洗印厂销售部,以及后来的在洗印厂地下室的世纪菲林公司。
而照相胶卷则没有碳黑涂层。带涂层的胶片如果直接用普通工艺冲洗,比如照相常用的C-41,会污染药液。
⑽ 电影胶卷的涂层
1.保护膜,它的用处是,保护。因为胶卷的感光乳剂很软,容易划伤,所以在它上面涂一层保护膜以使它不致受伤。保护膜是透明且很硬的。
2.最重要的是感光乳剂其主要成份为卤化银和照相明胶。卤化银便是胶卷的感光材料,照相明胶是卤化银的载体,卤化银受光的照射后形成潜影,(这时是看不到影像的,所以叫潜影)既卤化银中出现了银原子的颗粒。后期经显影,就成为我们一般看到的胶片了(就是将形成银颗粒的点放大)。其实将胶片长时间曝光也有这样的效果,胶卷头的颜色就是长时间曝光形成的(没有经过显影过程)。
电影胶卷
3.防光晕层,拍摄的一个路灯会大的像太阳一样,这就是光晕,强光使胶卷上一个很大的面积感光。
4.片基,它的用处就是一个架子,所以对它的要求是透明度好,平整韧性好和机械强度高,要能撑起感光乳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