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电影资讯 > 越剧祥林嫂全集老版电影

越剧祥林嫂全集老版电影

发布时间:2022-12-13 17:37:38

❶ 从小说到影视剧改编的最成功的是祥林嫂,阐述理由

小说《祝福》是鲁迅的代表作之一,将这篇小说搬上舞台非常不易,因为它所提供的戏剧性因素很少,既没有曲折的剧情,也没有鲜明的矛盾冲突,却在琐碎零散的事件中揭示出深刻的主题,若没有高明的舞台艺术手法就把握不了它的题材和内涵。而搬上越剧舞台,又多了重不易,越剧当时被认为专演才子佳人戏的地方剧种,观众主要是家庭妇女为主力的女性群体,《祝福》对她们来说似乎太过陌生与高深。然而1946年5月,年仅24岁的袁雪芬,带领着雪声剧团将《祝福》更名为《祥林嫂》,成功地搬上越剧舞台。该剧被誉为“新越剧”的里程碑,解放后在周恩来总理的亲自关心和过问下,该剧经过多次修改,剧目在思想性和艺术性两方面日臻完善,成为鲁迅作品搬上戏曲舞台最成功的剧目之一。
编剧:综合艺术的基础
1946年首演版《祥林嫂》的编剧是当时雪声剧团的剧务部主任南薇,他也是该剧的策划与导演。他在原著基础上提炼了祥林嫂的一生故事,以时序为轴分六幕及一序幕一尾声展现,当时为了照顾越剧观众的观看习惯,增加了未婚时的祥林嫂与鲁府少爷的爱情戏,还很有创造性地设计了一个绍兴地方风格的无业游民卫癞子的角色。南薇也是1948年电影版的编导。没有南薇这位有胆识、有眼光的编剧,就没有越剧《祥林嫂》。
1956年为纪念鲁迅逝世20周年,上海越剧院组成袁雪芬、吴琛、庄志和张桂凤的改编小组,对《祥林嫂》进行再次改编。主创人员以南薇初稿的框架为参考,采用分幕制,确立了抗卖出逃、鲁府帮佣、抢亲成婚、夫死子亡、二进鲁府、赎罪捐门槛、被逐身亡等情节,取消了首演版祥林嫂与鲁少爷的爱情戏,还原了原著面貌,取消了电影版祥林嫂劈门槛的情节,另外增加了高老夫子这一人物,用于表现以鲁四老爷为代表的封建卫道士的伪善性格。
1962年版本在形式结构上进行修改,围绕主题思想,结构确定为两单元,第一单元从出逃到丧子,着重描写夫权和族权对祥林嫂的迫害;第二单元从二进鲁府到被逐身亡,着重描写神权对她的摧残。1962年版还重点挖掘祥林嫂重大行为中的内心活动,特别创作了“厨房”一场戏,突出神权对祥林嫂的迫害。“文革”之后,《祥林嫂》在唱词细腻性和行动准确性等方面又进行了修改。
从小说《祝福》到越剧《祥林嫂》,编剧对主题和思想性的挖掘,对鲁迅作品思想性的表达,不是停留在概念化的层面,而是将其与典型的人物形象、鲜明的人物性格相结合,“主题通过作品中人物具体行动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因而艺术感染力强,有着较强的艺术生命力。”
导演:综合艺术的统帅
吴琛是1956版和1962年版的导演,他以深厚的导演功力带领主创队伍打造了《祥林嫂》这一越剧精品,特别是最后一场戏“问苍天”,是综合运用“编、导、演、音、美”来塑造人物的代表性范例,同时体现了越剧导演“无所不在却又了无痕迹”的特点以及吴琛导演蕴藉含蓄的个人风格。
这场戏演的是被逐出鲁府沦为乞丐的祥林嫂,除夕之夜倒毙雪地,被封建制度吞噬的一场戏。大幕在祥林嫂主题音乐中拉开,乐队模拟的风雪声环绕着变奏的祥林嫂主题音乐,预示了主人公在风雪中挣扎残喘走向末路。舞台出现冬日雪景下的鲁镇,远处是大雪覆盖的山野,近处是上书“节孝”的贞洁牌坊,中间是挂着两个灯笼的鲁府大门,风卷着雪花飘洒一地。天是压抑低沉的,牌坊是冰冷沉重的,鲁府的两扇黑漆大门,更是一个瞪着血红大眼的血盆大口,一副肃杀悲凉的场景。在幕后伴唱“年终家家祝大典,迎接福神赐吉祥”中,一年一度的除夕到了,鲁府大门的红灯笼亮了起来,伴奏欢快起来,导演设计的几组过场场景,管家老孔背着钱褡从外面收账回来,穿着大红衣裙的阿发婆婆带着小孙孙去守岁,两个戴面具的小孩手拿木刀术枪追逐嬉戏,烘托了绍兴地域色彩浓厚的年夜气氛。与此形成强烈对比的是,身穿蓝布破袄,手挽一个破竹篮,拄着一根破竹竿的祥林嫂,神情呆滞、颤颤巍巍地走上场,犹如风中残烛。“雪满地风满天”的唱段,祥林嫂回忆了一生的经历,雕塑般的造型,醇厚的唱腔,深沉的情感,营造出动人心魄的感染力。她最后用生命发出“灵魂到底有没有”的呐喊,却在“苍天不开言……人间也无言”的伴唱中倒毙在除夕之夜。接下来四句合唱“百无聊赖的祥林嫂,被人们弃在尘芥里。灵魂有无存疑问,地狱有无也不仔细”,再次画龙点睛地突出祥林嫂对神权的怀疑。尾声承续开头,采用对比手法,在热闹的新春爆竹声和恭贺新禧声中,在四老爷“可见是个谬种”和老孔“百无禁忌”声中,舞台灯光集中在鲁府大门的一副“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的大红对联上,同时在伴唱“百无禁忌贺新禧,一片升平笼大地”中大幕徐徐落下。曾经有观众来信说最后可以用伴唱点点题,导演没有采纳这个建议,这样看似平淡的结尾,既回味无穷,又洗练深刻,同时与鲁迅原著的风格保持一致。
表演:综合艺术的中心
《祥林嫂》一剧的成功,与扮演祥林嫂的袁雪芬的出色表演分不开。以第一场为例来分析。暮色降临,在祥林嫂的主题音乐中,祥林嫂挑着柴担,带着小叔祥根,缓步上场。她穿着蓝底白花镶白边的大襟,系着紫边围裙,体型健美。在卫老二的招呼声中,祥林嫂担柴换肩,垫步停住,抬头一掠,露出忧戚沉郁的眼神,回应一声“卫大叔”,自然亮相,一个低眉顺目、处处不忘自己是童养媳妇出身的寡妇(袁雪芬语)出现在观众面前。回到家里,低声叫了声“娘”,把柴放到厨房后,马上又拿起吊水桶去提水,看到祥林娘闷声不语,知道婆婆有心事,劝慰地说了声“娘,吃饭了”,听到“我吃不下”的回答后,她心里一怔,在打击乐声中满怀忧虑下场,下场前一个停顿,回头看看婆婆,欲言又止。两句台词的一小段戏,表现了祥林嫂本分勤劳,又讷言隐忍的性格。因为挂念婆婆,对婆婆与祥根的谈话就很关切,谁知在窗口听到的居然是婆婆要卖掉她的噩耗。在强烈的配乐中,非常震惊的祥林嫂身体摇晃起来,手中的绳子也掉落在地,等她回过神来,拾起绳子茫然地回到屋里,低声回答婆婆“把门关关好”后,机械地把门关上的同时,她再也隐忍不住,伏在门框上轻轻跺足和小声饮泣起来,转过身来,看到祥林的灵牌,唯一能哭诉的地方,压抑不住的悲痛脱口而出“祥林……”话刚出口。马上用手捂嘴,屏息向婆婆房间的方向看去,这个动作把祥林嫂的童养媳身世和内心痛苦,一下子深刻表现出来。祥林嫂这样本分的妇女要做出逃走的重大决定,内心是矛盾的。她首先向亡故的丈夫低声哭诉,然后想在婆婆面前哀告,否定这个想法后欲自杀,可是想到“我好端端的为什么要去死呢?我不能逃吗”。决定出逃后,演员用了三个欲走不走的动作,表达惊惧、决绝和留恋的感情,完成出逃的过程,在戏剧过程中深入刻画了人物心地善良的性格。下场前的一组小动作,先是惶惶然地奔到上场门,环顾四周,不知逃往何处,最后从下场门匆匆而下,也与之前刻画的祥林嫂的身份、性格和仓皇出逃的情景相呼应。音乐:综合艺术的灵魂
《祥林嫂》一剧的音乐,是在作曲家、杰出的戏曲音乐家和理论家刘如曾整体统筹布局,演员和琴师共同努力下的结果。唱腔无疑是成功的,剧中唱段,“千悔恨万悔恨”、“我老六今年活了三十多”、“雪满地风满天”、“听他一番心酸话”、“青青柳叶蓝蓝天”等,在观众中广为传唱,深受欢迎。
刘如曾认为作为综合艺术一部分的音乐,要随着戏剧的发展而展开,音乐诸要素——音调、速度、节拍、力度、调高、调性、和声以及配器,要与戏剧动作的速度、节奏相协调,与表演相促进,不能脱离戏剧环境来谈音乐。“厨房”一场“千悔恨万悔恨”唱段,是祥林嫂听到柳妈“好心”之话后,内心非常痛苦的一场戏。唱段结合剧情,分为四个层次,初听“一锯两半分”的惊恐,自谴自责的悔恨,备受煎熬的恐惧,捐门槛的自慰。音乐也分四层次,女声伴唱“祥林嫂你实在笨”用弦下调嚣板唱出,音乐强烈,配合祥林嫂劈开木柴,似乎感觉到自己也被一劈两半的恐惧。接下来用六字调慢板,吸收宣卷调的一些素材,用下滑音、颤音等唱法,表现祥林嫂自怨自哀之情。第三个层次演的是祥林嫂又看了看《玉历宝钞》,仿佛置身阎罗殿,心理震悚惶恐,音乐用流水板,旋律高企,节奏急促,伴以局促的梆子声,表现祥林嫂被毒害而受煎熬的内心。最后在尺调慢板中清唱“不如捐条门槛吧”,表现深受神权压迫下的呻吟。
舞台美术:综合艺术的装饰
苏石风是《祥林嫂》的主要舞美设计者,他的设计风格是现实主义基础上的浪漫手法,意境悠远,回味隽永。他为表现剧中特有的年代、地域、民俗特点,用高大的石刻贞洁牌坊做舞台镜框,沉重压抑,点明当时的社会思想环境。最后一场“问苍天”的设计中,黑漆漆的鲁府大门上挂着两盏红灯笼,就像张开的血盆大口,这神来之笔令人叫绝。高明的舞台美术,不仅介绍环境,给表演提供一个具体场所,也不仅是布置一个赏心悦目的环境,它还要能表情达意,推动剧情发展,参与到人物塑造这一中心任务上来。第一场祥林家的场景,那是一间简陋的灰泥茅屋,台中是一张木桌,一张木条凳和一把竹椅放两边,台的右角是祥林的灵台,窗外是一丛毛竹,一派江南穷苦人家的场景。虽然家徒四壁,但看上去比较整洁有条理。可以想象主人是手脚勤快的。第七场贺老六家,那是一间由石头砌墙、木头搭成的房子,一个大红的喜字挂在供桌上方的墙上,旁边是个竹竿挑着白底蓝花蚊帐的木床,典型山里穷苦人家的场景。屋里陈设和祥林家相似的简陋,相似的整洁,暗示祥林嫂与贺老六同样的社会身份和相似的劳动者性格,预示了后面祥林嫂从寻死觅活到低头允婚的合理性。
《祥林嫂》一剧凝聚了雪声剧团和上海越剧院众多创作人员和演员们的智慧,该剧在题材、主题、演出形式、舞台风格等多方面扩大了越剧表现范围,并成功地充分调动了编、导、演、音、美各种艺术手段,以人物塑造为核心,在浓郁的生活与地域气息中演绎故事,表达发人深省的社会哲理,成为越剧综合艺术的典范剧目。

❷ 推荐下好看的越剧或者黄梅戏电影和电视剧

1948年《祥林嫂》
启明公司
原著:鲁迅 改编、导演:南薇 摄影:董克毅、董绍泳
演员:袁雪芬 范瑞娟 徐天红 张桂凤 吴小楼 项彩莲 张云霞

1949年《越剧精华》
文华公司
导演:桑弧 摄影:黄绍芬
包括:
范瑞媚、傅全香的《楼台会》;
徐玉兰、王文娟的《贩马记》中的《写状》;
袁雪芬,徐玉兰、筱小招、吴小楼的 《双看相》;
竺水招、戚雅仙的《卖婆记》。

1949年《相思树》
中国电影实验工厂
导演:程述尧
编剧:钟 泯 邵慕水
袁雪芬 魏凤娟 金艳芳 陈金莲 高剑琳

1950年《石榴红》
中国电影实验工厂
导演:韩义
编剧:沈默
徐天红 戚雅仙 焦月娥 高剑琳

1953年《梁山伯与祝英台》
上海电影制片厂
编剧:徐进、桑弧 导演:桑弧、黄沙 摄影:黄绍芬
布景设计:胡倬云、张曦白
根据华东戏曲研究院舞台剧本改编
袁雪芬 范瑞娟 张桂凤

1958年《情探》
江南电影制片厂
编剧:田汉、安娥 导演:黄祖模 摄影:李生伟 美工:卢景光
演出:上海越剧院
傅全香、陆锦花

1959年 《西厢记》
香港文华电影公司
金宝花、张茵、高佩

1959年 《追鱼》
天马电影制片厂
改编:集体 导演:应云卫 摄影:马林发 美工:葛师承 副导演:丁然
演出:上海越剧院
徐玉兰、王文娟、郑忠梅、周宝奎

1960年《斗诗亭》
天马电影制片厂
编剧:胡小孩 导演:应云卫 摄影:马林发、任志新 美工:葛师承
演出:浙江越剧二团
根据浙江省越剧二团演出本改编

1961年《云中落绣鞋》
长春电影制片厂

1961年《王老虎抢亲》
香港长城影业公司 上海越剧院配合
导演:金庸
编剧:金庸
夏 梦 李 嫱 配 音 毕春芳 戚雅仙等

1962年《红楼梦》
海燕电影制片厂、香港金声影业公司联合摄制
编剧:徐进 艺术指导:朱石麟 导演:岑范 摄影:陈震祥美工:胡倬云、张曦白
演出:上海越剧二团
徐玉兰 王文娟 金采风 吕瑞英 周宝奎 徐天红 孟莉英

1962年《碧玉簪》
海燕电影制片厂、香港大鹏影业公司联合摄制
改编、导演:吴永刚 摄影:罗从周、彭恩礼 美工:张曦白 副导演:赵焕章 舞台导演:黄沙
演出:上海越剧二团
根据上海越剧院演出本改编
金采风 陈少春 周宝奎 姚水娟 钱妙花

1962年《三看御妹刘金定》
香港长城影业公司 上海越剧院配合
编剧:李萍倩
夏 梦 丁赛君 李 嫱 冯 琳 配 音 陈 琦 徐涵英

1962年《柳毅传书》
长春电影制片厂
改编:南京市越剧团创作组集体,计大为、叶至诚执笔
导演:蔡振亚 摄影:吴国疆 美工:崔永泉、陈德生
演出:南京市越剧团
竺水招、筱水招、商芳臣

1963年《毛子佩闯宫》
珠江电影制片厂、香港鸿图影业公司联合摄制
编剧:裘凤 导演:斯蒙 摄影:李生伟 美术:葛兴萼 副导演:黄丹彤
演出:武汉市越剧团
金雅楼、筱灵凤

1963年《金枝玉叶》
香港长城影业公司 上海越剧院配合
编剧:胡小峰
夏 梦 丁赛君 李 嫱 冯 琳 配 音 陈 琦 徐涵英

1965年《烽火姻缘》
香港长城影业公司拍摄 上海越剧院配合
编剧:李萍倩
夏 梦 丁赛君 配 音 陈 琦 徐涵英

1974年《半篮花生》
长春电影制片厂
编剧:《半篮花生》创作组 导演:朱文顺 摄影:常彦 美工:汪滔
演出:浙江越剧团

1978年《祥林嫂》
上海电影制片厂、香港凤凰影业公司联合摄制
改编:吴琛、庄志、袁雪芬、张桂凤 导演:岑范、罗君雄
摄影:蒋锡伟 美工:胡倬云、谢棨前
袁雪芬、金采凤

1982年《花烛泪》
浙江电影制片厂
编剧:胡小孩、谢枋、天方 导演:殷子、陈蝉
摄影顾问:石凤歧 摄影:龚国良蓖、周荣震 美工:骆德灏
演出:浙江越剧一团

1983年《莫愁女》
南京电影制片厂
编剧:张弦 导演:周予、吴秋芳 摄影:冯秉镛、单兴良 美术顾问:张曦白 美术:胡荣法
竺小招、林婷婷

1984年《五女拜寿》
长春电影制片厂 编剧:顾锡东 导演:陆建华、于中效
总摄影:王启民 摄影:李俊岩 美术:徐振鹍
演出:浙江省小百花越剧演出团
董柯娣、徐爱武

1985年《绣花女传奇》
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 改编:包朝赞 导演:石岚
摄影:瞿金楼 美工:叶明楠
演出:浙江省杭州市桐庐越剧团
根据江南民间故事改编

1986年《桐花泪》
上海电影制片厂
编剧:包朝赞 导演:沙洁 摄影:张珥 美术:秦柏松 副导演:史凤和
演出:杭州市越剧二团

1999《红丝错》
浙江省电影公司、浙江小百花越剧团联合摄制
编剧:顾颂恩 导演:徐伟杰 摄影:瞿家振、李荣圣

2001年《唐伯虎》
茅威涛、何赛飞

2002年《醉公主》
中影集团、北京今古影视策划有限公司联合摄制
编剧:王云根、钱勇 导演:森岛 摄影:王健

2007年越剧电影
经典版《红楼梦》
主演:郑国凤 王志萍
交响版《红楼梦》
主演:赵志刚 方亚芬
总导演:韦翔东
越剧电视剧红楼梦 越剧电视剧孟丽君 越剧电视剧竹叶青青 越剧电视剧何文秀 越剧电视剧梁祝 越剧电视剧珍珠塔 1,《天仙配》
1955年6月—12月,上海电影制片厂摄制,黑白片.
桑弧根据陆洪非1954年华东区戏曲观摩大会演出本改编;导演石挥,摄影罗从周,音乐顾问葛炎,作曲时白林,王文治;主演严凤英,王少舫.
电影剧本全片分为”鹊桥’,’路遇’,”织绢”,”分别”四场,将”卖身”,”上工”,”满工”三场以27个镜头,六句唱词分别纳入其他各场之中,因而将原唱词442句删改位178句.将”树上鸟儿成双对”男女声对唱由”路遇”之尾改置”分别”之首.将傅公子改为家院赵贵.
1956年3月,《天仙配》电影被文化部列为”新片展览周”影片之一.获”建国五周年”文化部优秀影片奖.
1956年6月起,先后在法国,意大利,南斯拉夫,捷克斯洛伐克,英国,埃及,瑞士等国的电影节上放映.至1959年底,正式输出蒙古,朝鲜,越南,印度尼西亚,新加坡,斐济,加拿大,圭亚那,新西兰等国家.

2,《夫妻观灯》
1956年10月,中央新闻电影制片厂摄制.黑白纪录片.主演严凤英,王少舫.
3,《春香闹学》
1958年10月—11月,安徽电影制片厂摄制.黑白片.做为《安徽戏曲集锦》艺术片组成部分.
改编陆洪非,导演郭钧,乔志良;编曲时白林;主演潘璟琍,熊少云.
4,《女驸马》
1959年6月—10月,上海海燕电影制片厂摄制.黑白片.根据安徽省黄梅戏剧团同名舞台剧演出本改编.
改编陆洪非,导演刘琼,作曲时白林,主演严凤英,潘璟利,王少舫,张云风.
电影剧本将”绣楼”分为”绣楼”和”花园”两场,恢复原舞台剧本中删去的李兆廷被逼退婚,受赠,被诬等情节,增加冯素珍主仆离家出走途中及刘文举在”金殿’中的若干唱段.电影剧本共设334句唱词.
5, 《牛郎织女》
1963年6月—10月,上海海燕电影制片厂与香港大鹏影业公司联合摄制.彩色片.
编剧陆洪非,金芝,完艺舟,岑范;导演岑范,摄影陈震祥,作曲时白林,方绍墀,主演严凤英,王少舫,黄宗毅.
本片摄制完成后在香港澳门放映,粉碎”四人帮”之后才在全国公开放映.
6,《槐荫记》》
1963年6月—10月,上海天马电影制片厂与香港繁华营业公司联合摄制.彩色宽银幕片.剧本及音乐均按《天仙配》原稿拍摄,发行时改今名.
导演顾而已,主演董文霞,夏承平.
本片先在香港澳门放映,粉碎”四人帮”之后才在全国公开放映.
7,《红霞万朵》
1976年,珠江电影制片厂摄制.根据安庆市黄梅戏剧团舞台剧改编, 第一部黄梅戏现代影片,彩色片.”文革”中曾短期放映.
编剧刘云程等,时白林担任音乐顾问兼指挥,刘广慧,王少舫主演.
8,《小店春早》
1976年,上海电影制片厂摄制, 彩色片,根据安庆市黄梅戏剧团舞台剧改编,”文革”中曾短期放映.丁同主演
9,《龙女》
1983年10月—1984年3月,上海电影制片厂摄制,彩色遮幅式片.
根据安徽省黄梅戏剧团舞台剧《龙女情》改编,增加龙门祝寿场景,增加内廷诊病和金殿面试,鲤鱼精改名黑鲛.
改编丁式平,朱士轨,许成章;导演舒适,摄影陈震祥,作曲方绍墀,主演马兰,黄新德,吴亚玲,张辉,王少舫.
本片由文化部选定为”庆祝建国三十五周年新片展览”影片之一,1984年9月起全国公映.
10,《杜鹃女》
1984年,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摄制,根据安庆市黄梅戏二团舞台剧《慈母泪》改编,影片易名为《杜鹃女》。编剧:汪自毅 沙丹 ,导演:沙丹 主演: 郭霄珍,汪静,张小萍.
11,《孟姜女》
1986年2月—4月,中央新闻电影制片厂摄制,彩色遮幅式片.
根据安徽省黄梅戏剧团同名舞台剧演出本改编.
编剧王冠亚,导演沙丹,作曲时白林,配器时白林,徐楠;主演杨俊,张辉.
本片只有110句唱词,唱腔优美,韵味隽永,道白采用普通话,是另一种样式的探索.1987年被选为参加新加坡首届”中国电影节”十部影片之一.
12,《母老虎上轿》
1986年,根据黟县黄梅戏剧团舞台剧《母老虎上轿》改编,长春电影制片厂摄制.编剧余治淮,作曲徐志远,王毓琴,陈小芳主演.
13,《朱门玉碎》
1985年,北京电影制片厂摄制,根据安庆市黄梅戏剧团舞台剧《审婿招婿》改编,编剧汪自毅等,导演陈怀皑,影片易名为《朱门玉碎》.主演:丁同
14,《香魂》
1986年,安徽电影制片厂摄制, 主演:韩再芬,导演: 张鸿眉、王金声 编剧: 刘云程 摄影: 王文锡
15,《血泪恩仇录》
1990年,湖北第一部黄梅戏电影,长春电影制片厂和湖北电影制片厂联合摄制,导演杨世雄,
主演杨俊,张辉,作曲陈精根
16,《徽商情缘》
1995年,安徽省委宣传部、安徽电视台、安徽电影制片厂联合摄制。监制:陈发仁、王学平、吴钟谟;顾问:李准、沈培新;编剧:侯露;导演:王金夫;摄影:甘泉、张林;作曲:徐志远;指挥、配器:尚廷文;制片主任:陶其光;出品人:常小平;主演:韩再芬、李龙斌、黄新德。获中宣部第五届“五个一工程入选作品奖”、1996年度中国电影“华表奖”优秀戏曲片奖。
17,《生死擂》
2000年,省委宣传部,芜湖市委市政府,安徽电视台,安徽电影制片厂联合摄制.我国第一部彩色宽银幕立体声黄梅戏戏曲故事片,根据黄梅戏舞台剧《斛擂》改编,编剧金芝、草青,导演王好为,摄影李晨声、尹其武,作曲时白林、尚廷文;韩再芬,黄新德,董成,蒋建国,陈小成主演。
18,《山乡情悠悠》
2000年,根据安庆市黄梅戏一团舞台剧《柳暗花明》改编,赵媛媛,董家林主演,曾荣获2000年中国电影“华表奖”,安徽省电影发行放映总公司出品. 半把剪刀(电视剧:汪静)
春香闹学
打豆腐
打猪草
二月
桂小姐选郎(电视剧:韩再芬)
红楼梦(舞台剧:马兰、吴亚玲)
红丝错
皇帝告状
黄梅戏_孟姜女
黄梅戏《戏牡丹》--- 马兰
黄山情(电视剧:黄婉秋、黄新德)
家春秋
拉郎配(电视剧:李文)
梁山伯与祝英台(舞台剧:马兰、黄新德)
龙凤奇缘(电视剧:韩再芬、汪静)
龙女(电影:马兰、黄新德)
孟丽君(电视剧:韩再芬)
孟丽君(孙娟)
母老虎上轿
女驸马(电视剧:韩再芬 )
女驸马(电视剧:韩再芬)
女驸马(电影:严凤英)
女驸马(舞台剧:韩再芬)
女驸马(舞台剧:马兰 )
女驸马(舞台音配像:马兰配严凤英)
劈棺惊梦(电视剧:马兰、黄新德)
七仙女与董永(电视剧:汪静)
秦香莲(黄梅戏)
桃花女
桃花扇(电视剧:韩再芬)
啼笑姻缘
天仙配(韩再芬)
天仙配(严凤英、王少舫)
挑女婿
王熙凤与尤三姐
无事生非(舞台剧:马兰)
西厢记
戏牡丹,点大麦,补背褡
小辞店(电视剧:韩再芬、韩军)
严凤英(电视剧:马兰)
遥指杏花村(电视剧:马兰)
贞娘怨
郑小娇(电视剧:韩再芬)

❸ 求越剧祥林嫂、花烛泪全集,视频

正在发送,请查收采纳。衷心祝愿听戏愉快,天天开心,事事如意!
直接将我115网盘戏曲60G资料的分享权发到你邮箱(包括大平调、京剧、越剧、黄梅戏、豫剧、评剧、评书、曲剧、河南坠子、河北梆子、庐剧、采茶戏、滑稽越剧、山东梆子、湖北大鼓、大鼓书、绍剧、绍兴莲花落、淮剧、扬剧、越调、老调、沪剧、楚剧、锡剧、琴书、扬琴戏、柳琴戏、泗州戏、二人转、吕剧、花鼓戏、秦腔、88首适合老人听的歌曲等),你会收到网盘号30068136或者28340495发来的名为115点com的邮件,打开邮件,就可以接收我网盘上的戏曲
请大家不要通过加网盘好友的方式来找我,我的好友都2000人了,超过了1150人的上限。但通过上面的方法,照样可以让你接收我的戏曲资料
前提是你自己要有115网盘,才能接收,如果没有,上网搜索如何免费注册115网盘,一分钟搞定,这种事情是可以无师自通的。成功后,一分钟就能把我发给你的存到你的网盘上,永远成为你的东西了

邮箱附件戏曲和115网盘戏曲分享权已发到你邮箱。如果没有收到,请检查邮箱名是否错误,检查邮箱名后缀,检查邮箱垃圾箱,检查订阅邮箱。

如觉得好,请及时下载,及时采纳为满意答案,进你的知道,进你的提问,一步一步做就行了,一分钟搞定。谢谢

给you xia ng,如一234爱特扣扣点卡木

❹ 祥林嫂的越剧1

近代剧。根据鲁迅小说《祝福》改编。最早演出本由南薇于1946年编剧。 祥林嫂年轻守寡,婆婆在重债逼迫和卫老二的怂恿下,将她卖给山里猎户贺老六为妻。祥林嫂不愿再婚,逃至鲁四老爷家帮工,数月后被卫老二发现,抢至山中与贺老六成亲,婚后生子阿毛。
不久,贺贫病而亡,孩子又被狼叼走,祥林嫂只得重回鲁家帮工。但因她两次守寡,被认为是不祥之物,深为主人所厌恶。
祥林嫂畏惧死后受罪,遂将积蓄两年的工钱,到土地庙捐了门槛,以赎“罪孽”。然仍被鲁家撵出,沦为乞丐,终于在一个除夕之夜,倒毙在风雪之中。 该剧在1946年由雪声剧团演出,南薇编导,袁雪芬领衔主演,被誉为20世纪40年代越剧改革的里程碑。1948年被摄成电影。醒狮唱片公司灌制了袁雪芬、张桂凤演唱的该剧唱片1面。为纪念鲁迅逝世20周年,上海越剧院一团于1956年10月19日演于大众剧场。剧本由吴琛、庄志、袁雪芬、张桂凤集体改编,吴琛导演,项管森、晓舟编曲,苏石凤、顾大良舞美设计,陈绍周造型设计,吴报章灯光设计。袁雪芬饰祥林嫂,范瑞娟饰贺老六,张桂凤饰卫老二, 吴小楼饰鲁四老爷,金艳芳饰鲁四太太。该剧较好地体现了鲁迅原著精神,成功地塑造了祥林嫂这一典型的艺术形象,全剧具有鲜明的时代风貌和浓郁的乡土气息,但在艺术处理上尚欠“戏曲化”,内容与形式还不够完美协调。
1962年,该剧又作了一次较大的艺术加工,结构上改分幕制为分场制,音乐改由刘如曾编曲,进一步运用戏曲唱、念、做的功能,加深体现原著精神。如把原著中“她当时并不回答什么话,但大约非常苦闷了,第二天早上起来的时候,两眼便都围着大黑圈”这句话,发展成“厨房”一场戏,把祥林嫂被神权折磨所受的内心痛苦,生动形象地体现出来。演员的形体动作,在生活化的基础上吸收融化传统的表演身段,达到了生活真实和艺术真实的和谐统一,使戏的思想性和艺术性都达到了较高的水平。研究鲁迅小说的专家魏金枝在《上海戏剧》1962年第6期上评论说:“越剧《祥林嫂》的改编,因为它有机会吸取电影《祝福》的长处,更重要的是利用戏曲这一表现形式的特点,从最近这次演出效果看,确乎已经比电影《祝福》更深地体现了原著的主题思想。”
1977年,上海越剧院又再度修改加工,以男女合演的形式进行排演,由袁雪芬、金采凤轮流饰演祥林嫂,史济华饰贺老六,秦光耀饰卫老二,徐瑞发饰鲁四老爷,金艳芳饰鲁四太太。该剧为上海越剧院优秀保留剧目,袁雪芬代表作之一,受到观众的欢迎和文艺界的好评,有剧种代表作之称。戏剧家沈西蒙、漠雁观后,在1978年《上海文艺》第3期上,以“赞越剧《祥林嫂》”为题,联合发表1万余言的长篇评论,盛赞该剧“在艺术上,她也是不可多得的一出好戏。她剧本好、导演好、表演好、音乐好、舞美好。整个演出象一部和谐的乐章,给人的艺术感受是强烈的、深远的。”
全国兄弟剧种剧团到上海越剧院学习移植该剧的达70多家。
1978年,该剧由上海电影制片厂和香港凤凰影业公司摄制成彩色宽银幕戏曲艺术片在全国放映。
1959年,剧本被收入《中国地方戏曲集成·上海卷》。
上海文艺出版社在1960年出版了该剧的单行本。1978年再版发行。该剧主要唱段由中国唱片社和音像出版单位制成唱片和音带,发行国内外。

❺ 找祥林嫂的电影

使用网络网盘免费分享给你,

提取码:kfxv

主要讲述善良、勤劳、朴实的农妇祥林嫂,丈夫早亡,与婆婆相依为命。因受生活和重债逼迫及为小叔成亲,在卫老二的怂恿策划下,婆婆准备将祥林嫂卖给山里贺老六为妻。祥林嫂得知,悲痛欲绝,连夜逃走。祥林嫂来到鲁镇,经人介绍,到地主鲁四老爷家做帮工。

❻ 祥林嫂的越剧2

近代剧。胡汝慧根据鲁迅同名小说改编。
导演胡汝慧、宋顺发,作曲樊润河、陈小华。周云娟饰祥林嫂、邵龙饰贺老六,李海明饰鲁四老爷。全剧约50分钟。

❼ 鲁迅的《祥林嫂》在网上被改编过哪些版本

最早知道祥林嫂,是看的越剧电影版的《祥林嫂》,当年的露天电影,剧中袁雪芬老师演老年版的祥林嫂,金采凤老师演的青年版的祥林嫂。第一次看的时候我好象还没有上小学,似懂非懂。后来又陆续看了几回,记得很清楚的是我老爸带我看过电影后经常说到剧中的台词,“我真傻,真的!”“我单知道下雪的时候野兽在山坳里没有食吃,会到村里来;我不知道春天也会有狼出来。”就记住了那个可怜的被狼叼走了的阿毛,和那个失去了人生所有希望的祥林嫂。还有寡妇祥林嫂被迫跟贺老六成亲时一心求死撞在桌子角上撞破的头。

❽ 建国后我国拍摄的越剧电影都有哪些

1948年《祥林嫂》
启明公司
原著:鲁迅 改编、导演:南薇 摄影:董克毅、董绍泳
演员:袁雪芬 范瑞娟 徐天红 张桂凤 吴小楼 项彩莲 张云霞

1949年《越剧精华》
文华公司
导演:桑弧 摄影:黄绍芬
包括:
范瑞媚、傅全香的《楼台会》;
徐玉兰、王文娟的《贩马记》中的《写状》;
袁雪芬,徐玉兰、筱小招、吴小楼的 《双看相》;
竺水招、戚雅仙的《卖婆记》。

1949年《相思树》
中国电影实验工厂
导演:程述尧
编剧:钟 泯 邵慕水
袁雪芬 魏凤娟 金艳芳 陈金莲 高剑琳

1950年《石榴红》
中国电影实验工厂
导演:韩义
编剧:沈默
徐天红 戚雅仙 焦月娥 高剑琳

1953年《梁山伯与祝英台》
上海电影制片厂
编剧:徐进、桑弧 导演:桑弧、黄沙 摄影:黄绍芬
布景设计:胡倬云、张曦白
根据华东戏曲研究院舞台剧本改编
袁雪芬 范瑞娟 张桂凤

1958年《情探》
江南电影制片厂
编剧:田汉、安娥 导演:黄祖模 摄影:李生伟 美工:卢景光
演出:上海越剧院
傅全香、陆锦花

1959年 《西厢记》
香港文华电影公司
金宝花、张茵、高佩

1959年 《追鱼》
天马电影制片厂
改编:集体 导演:应云卫 摄影:马林发 美工:葛师承 副导演:丁然
演出:上海越剧院
徐玉兰、王文娟、郑忠梅、周宝奎

1960年《斗诗亭》
天马电影制片厂
编剧:胡小孩 导演:应云卫 摄影:马林发、任志新 美工:葛师承
演出:浙江越剧二团
根据浙江省越剧二团演出本改编

1961年《云中落绣鞋》
长春电影制片厂

1961年《王老虎抢亲》
香港长城影业公司 上海越剧院配合
导演:金庸
编剧:金庸
夏 梦 李 嫱 配 音 毕春芳 戚雅仙等

1962年《红楼梦》
海燕电影制片厂、香港金声影业公司联合摄制
编剧:徐进 艺术指导:朱石麟 导演:岑范 摄影:陈震祥美工:胡倬云、张曦白
演出:上海越剧二团
徐玉兰 王文娟 金采风 吕瑞英 周宝奎 徐天红 孟莉英

1962年《碧玉簪》
海燕电影制片厂、香港大鹏影业公司联合摄制
改编、导演:吴永刚 摄影:罗从周、彭恩礼 美工:张曦白 副导演:赵焕章 舞台导演:黄沙
演出:上海越剧二团
根据上海越剧院演出本改编
金采风 陈少春 周宝奎 姚水娟 钱妙花

1962年《三看御妹刘金定》
香港长城影业公司 上海越剧院配合
编剧:李萍倩
夏 梦 丁赛君 李 嫱 冯 琳 配 音 陈 琦 徐涵英

1962年《柳毅传书》
长春电影制片厂
改编:南京市越剧团创作组集体,计大为、叶至诚执笔
导演:蔡振亚 摄影:吴国疆 美工:崔永泉、陈德生
演出:南京市越剧团
竺水招、筱水招、商芳臣

1963年《毛子佩闯宫》
珠江电影制片厂、香港鸿图影业公司联合摄制
编剧:裘凤 导演:斯蒙 摄影:李生伟 美术:葛兴萼 副导演:黄丹彤
演出:武汉市越剧团
金雅楼、筱灵凤

1963年《金枝玉叶》
香港长城影业公司 上海越剧院配合
编剧:胡小峰
夏 梦 丁赛君 李 嫱 冯 琳 配 音 陈 琦 徐涵英

1965年《烽火姻缘》
香港长城影业公司拍摄 上海越剧院配合
编剧:李萍倩
夏 梦 丁赛君 配 音 陈 琦 徐涵英

1974年《半篮花生》
长春电影制片厂
编剧:《半篮花生》创作组 导演:朱文顺 摄影:常彦 美工:汪滔
演出:浙江越剧团

1978年《祥林嫂》
上海电影制片厂、香港凤凰影业公司联合摄制
改编:吴琛、庄志、袁雪芬、张桂凤 导演:岑范、罗君雄
摄影:蒋锡伟 美工:胡倬云、谢棨前
袁雪芬、金采凤

1982年《花烛泪》
浙江电影制片厂
编剧:胡小孩、谢枋、天方 导演:殷子、陈蝉
摄影顾问:石凤歧 摄影:龚国良蓖、周荣震 美工:骆德灏
演出:浙江越剧一团

1983年《莫愁女》
南京电影制片厂
编剧:张弦 导演:周予、吴秋芳 摄影:冯秉镛、单兴良 美术顾问:张曦白 美术:胡荣法
竺小招、林婷婷

1984年《五女拜寿》
长春电影制片厂 编剧:顾锡东 导演:陆建华、于中效
总摄影:王启民 摄影:李俊岩 美术:徐振鹍
演出:浙江省小百花越剧演出团
董柯娣、徐爱武

1985年《绣花女传奇》
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 改编:包朝赞 导演:石岚
摄影:瞿金楼 美工:叶明楠
演出:浙江省杭州市桐庐越剧团
根据江南民间故事改编

1986年《桐花泪》
上海电影制片厂
编剧:包朝赞 导演:沙洁 摄影:张珥 美术:秦柏松 副导演:史凤和
演出:杭州市越剧二团

1999《红丝错》
浙江省电影公司、浙江小百花越剧团联合摄制
编剧:顾颂恩 导演:徐伟杰 摄影:瞿家振、李荣圣

2001年《唐伯虎》
茅威涛、何赛飞

2002年《醉公主》
中影集团、北京今古影视策划有限公司联合摄制
编剧:王云根、钱勇 导演:森岛 摄影:王健

2007年越剧电影
经典版《红楼梦》
主演:郑国凤 王志萍
交响版《红楼梦》
主演:赵志刚 方亚芬
总导演:韦翔东

正要拍摄的电影
《西厢记》《梁祝》
主演:茅威涛 颜佳

阅读全文

与越剧祥林嫂全集老版电影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阜阳商城时代广场电影 浏览:321
德国纳粹电影哪个好看 浏览:313
走过你的世界电影 浏览:214
晚娘晚娘2泰国电影完整 浏览:822
张柏芝惊艳的电影迅雷下载 浏览:907
枕边童话是哪个电影 浏览:272
新八哥电影天堂 浏览:631
vr能不能看小电影 浏览:606
爱情公寓电影完整版在线观看免费 浏览:369
新木优子小电影 浏览:22
电影美国黑帮迅雷下载 浏览:367
夏了夏天微电影 浏览:77
苹果钱包里的猫眼电影怎么用 浏览:483
主题为规则的电影影评 浏览:602
柏林电影节线上怎么看 浏览:885
戏说乾隆电影图片 浏览:718
小电影资源在哪里看 浏览:377
手机怎么样看小电影 浏览:560
战妻电影手机在线播放 浏览:491
经典的邂逅电影迅雷下载 浏览: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