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巍巍昆仑指的是哪座山
巍巍昆仑,我认为是昆仑山。
《巍巍昆仑》网络网盘高清资源免费在线观看:
链接: https://pan..com/s/1DVmb78koa7RCmuynvyyaEQ
Ⅲ 谁知道所有国产战争片老电影的名字
1.上甘岭 2.英雄儿女 3.铁道卫士 4.三八线上 5.奇袭 6.飞虎 7.激战无名川 8.打击侵略者
9.碧海红波 10.长空比翼 11.长空雄鹰 12.不该凋谢的玫瑰 13.铁甲○○八一 14.高山下的花环
15.新兵马强 16.自豪吧母亲 17.蛇谷奇兵 18.闪电行动 19.陆军见习官 20.南征北战 21.地雷战
22.红色娘子军 23.林海雪原 24.地道战 25.狼牙山五壮士 26.铁道游击队 27.两个小八路
28.洪湖赤卫队 29.平原游击队 30.冰山上的来客 31.董存瑞 32.飞虎队 33.羊城暗哨
34.智取华山 35.野火春风斗古城 36.渡江侦察记 37.小兵张嘎 38.白毛女 39.闪闪的红星
40.51号兵站 41.北斗 42.冲破黎明的黑暗 43.大刀记 44.大地重光 45.霓虹灯下的哨兵
46.扑不灭的火焰 47.沙漠追匪记 48.六号门 49.七七事变 50.八千里路云和月 51.暴风中的雄鹰
52.碧海丹心 53.长虹号起义 54.翠岗红旗 55.长恨天 56.党的女儿 57.渡江探险 58.地下少先队
59.烽火少年 60.沸腾的群山 61.钢铁战士 62.黄桥决战 63.海鹰 64.红鹰展翅 65.巨澜
66.鸡毛信 67.昆仑铁骑 68.地下航线 69.冰山雪莲 70.红色的种子 71.烈火真金 72.突破乌江
73.留下他打老蒋吧 74.卫国保家 75.湘西剿匪记 76.怒潮 77.八百壮士 78.沙家浜
79.红色满洲里 80.许世友出拳 81.革命到底 82.为了和平 83.白马飞飞 84.红日 85.苦菜花
86.英雄坦克手 87.红珊瑚 88.甲午风云 89.不夜城 90.内蒙人民的胜利 91.七天七夜
92.白衣战士 93.梅花 94.大渡河 95.湖上的斗争 96.较量 97.永不消逝的电波 98.地下尖兵
99.战上海 100.归心似箭
终于打完了 呵呵 凑个整数100!
Ⅳ 电影巍巍昆仑中为什么说邓刘大军导演是谁
电影《巍巍昆仑》导 演 :景慕逵
为什么说邓刘大军?
1947年3月,国民党对我"全面进攻"失败后,又对我解放区实行了"重点进攻",党中央所在地延安成为敌人首先攻占的目标。毛泽东同志高瞻远瞩,决定中央机关撤出延安,在外线与敌人周旋,留在陕北的中央机关代号为"昆仑纵队",任弼时任司令。"昆仑纵队"在十分艰险的境遇中与敌人周旋,
刘邓大军到达大别山,其他战场也转入战略进攻,解放战争形势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昆仑纵队"的历史使命也告一段落
我军节节胜利,国民党不断溃败,使蒋介石十分不安。雪后的五台山上,毛泽东、周恩来、朱德、任弼时等登山眺望,感慨万千。毛泽东庄严地宣告:再有两年,也许用不了两年,我们就可以饮马长江,直捣南京,和蒋介石进行最后的决战了。一场更大规模的战略决战为期不远了.
Ⅳ 巍巍昆仑的电影
演员表如下: 1947年3月,国民党对我全面进攻失败后,又对我解放区实行了重点进攻,党中央所在地延安成为敌人首先攻占的目标。毛泽东同志高瞻远瞩,决定中央机关撤出延安,在外线与敌人周旋。中央书记处暂时分成两部分:毛泽东、周恩来、任弼时留在陕北;刘少奇、朱德到黄河迤东。留在陕北的中央机关代号为昆仑纵队,任弼时任司令。昆仑纵队在十分艰险的境遇中与敌人周旋,同时与全国各战场保持着不间断的联系。
胡宗南进占延安后,其主力即被我军牵向黄河边。夺取蟠龙的战斗打响后,彭德怀亲临指挥,王震身先士卒,战士们奋勇杀敌,全歼蟠龙守敌,生擒旅长李昆岗,缴获大批军用物资。此时,国民党发动内战引起了全国人民的反抗。国统区学生运动日益高涨。毛泽东审时度势,认为山东战场歼敌时机已成熟,命陈毅、粟裕向敌人发起进攻。陈、粟大军果断地将敌人74师包围并歼灭于孟良崮,击毙了骄横的张灵甫。陈毅打电报向党中央报捷。74师被歼,蒋介石痛心疾首,学生又包围了美国大使馆,蒋介石怒不可遏,命令立即镇压。我党中央及时抓住这一时机,有力地揭露了蒋介石独裁政权的真面目。遵照蒋介石的命令,胡宗南一直在寻找我党中央的踪迹,借助美国的无线电测向仪,测出了我中央所在地,并派部队连夜向驻地扑来。毛泽东神机妙算,率我军迅速转移,敌人扑了空。
随着战局的变化,党中央在陕北召开了重要的小河会议,重新高速了兵力,提出三军配合,两翼牵制的黄河战略。担任追击我总部任务的刘戡部队一直被昆仑纵队牵着鼻子走。为给彭德怀制造战机,毛泽东要人在绥德大桥上立下了毛泽东由此向东的木牌,继续牵制敌人。彭德怀抓住战机,在沙家店消灭了胡宗南第36师。刘戡觉察上当,失败已无可挽回。我西北野战军开始反击。刘邓大军到达大别山,其他战场也转入战略进攻,解放战争形势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昆仑纵队的历史使命也告一段落。我军节节胜利,国民党不断溃败,使蒋介石十分不安。雪后的五台山上,毛泽东、周恩来、朱德、任弼时等登山眺望,感慨万千。毛泽东庄严地宣告:再有两年,也许用不了两年,我们就可以饮马长江,直捣南京,和蒋介石进行最后的决战了。一场更大规模的战略决战为期不远了。 这场战争是国共两党两军最高统帅部的较量,毛泽东与蒋介石自然成了正反两面的主要人物、影片以他俩的视点来看待这场战争以人纪史,以史传人,这个视点就是焦点。两个焦点像两个光球,各自向着周围部属进行辐射谱为两片不同色彩的光海,把敌我阵地区别得十分鲜明这种辐射是连续性的,没有间歇却有强弱,影片符力描绘了三次对应性的强辐射,表现了两种命运的相互逆转第一次是两种战争观念一边是毛泽东对斯特朗乐观的战争预言,一边是蒋介言石在司徒雷登面前狂妄的战争叫嚣。第二次是两种战略思想。一个是蒋介石对山东、陕北同时伸出两个拳头,伺机在河南花园口决堤放水的‘“黄河战略” 一个是毛泽东关于“ 三军配合,两翼牵制,逐鹿中原”的“ 黄河战略” 第三次是两种战争结局、先是蒋介石在无梁殿门祭奠阵“将士凄凄然如丧考批后是毛泽东仆几五台上,发出二决战” 号令,欣欣然如释重负这三次强辐射分列于片泞、片中和片尾,是这场战争发展的三个阶段。一则由强到弱,由胜到败一则由弱到强,由败到胜,形成对比强烈的审美差。三次强辐射宛如全片之纲,纲举则目张。两个聚焦点决非两个衡位的辐射源,它们自始至终不是处于静止状态,而是流动状态。流动的生活依据,就是人物和事件的自然流向,随着毛泽东和蒋介石各自的战略部署和军事行动,两个光点即聚焦点的驱动好似黑夜秉烛,划出了无数个光环。这光环及其射线的相互交叉,便织出了一辐辐蔚为壮观的战争画面。青化贬、羊马河、蟠龙镇、沙家店等战役,就是这种光环及其射线的编织物。编导者苦心追求的气势磅礴的银幕效果,也就由此而来。
影片的镜头,大量的或者说主要的是对准昆仑纵队以毛泽东为首的几个领袖人物飞几次战役,几度行军看似蒋介石的重点进攻在逼着他们被动转移,实则他们却是在牵着蒋介石的鼻子走,运筹于帷幄之间。玩敌于股掌之中。海德大桥桥头石碑“ 毛泽东由此向东“ 把个骄横的刘勘像尾巴一样拖住老甩不掉。便是一个力证、从这层意义匕说,毛泽东之于蒋介石,有如光之一于镜,后者要受前者的观照,两个聚焦点有主有次,决非平分秋色。
《巍巍昆仑》对国共两军辖下各部属及其行动,则采取散点透视的手法,直接关涉三次强辐射的人和事,付诸实写,使之具有相对独立的品格。其他一概虚写确保重点突出。无论实写还是虚写,都是两个焦点辐射的接受点,是它们的对应物。两个辐射点,多股交叉线,有如蛛网般错综复杂而又构筑续密聚焦辐射与散点透视结合,一经一纬,纵横裨阖,有点有面,虚实相济。如果说这种结构是《巍巍昆仑》赖以支撑的骨架那么生动的细节则是它获得活力的血肉厂毛泽东那回头向人自马传口令的齐态走出从林给春天施礼的逗趣,‘伙房找酒喝的豪兴在马背上哼小调的乐劲,以及他看到房东老大娘忍饥挨饿用种粮为自己做面条而清然泪下的动情⋯ ⋯这些细节都是服从影片的总休结构为塑造人物形象服务的。可谓一串串细节,一朵朵火花,倘若影片的骨架撑不起来再好的细节也只能是一盘散珠,甚至成为赘优。
正如丁兆梅所言:“影片中的一系列的细节无不投入者中国共产党以人为本的思想,比如毛泽东对房东老大娘的潸然泪下……”。 1988年度广电部“优秀影片奖”
1990年获第十三届《大众电影》“百花奖”最佳故事片奖
1989年崔登高、牛晓林获第九届“金鸡奖”最佳美术提名
1989年史平一获第九届“金鸡奖”最佳录音提名
Ⅵ 《巍巍昆仑》完整版在线播放
网络网盘免费在线播放:
链接: https://pan..com/s/1kNRuGGSK_wUF3-Om34J3pQ
Ⅶ 巍巍昆仑主要讲的什么事情(简要一点)
主要讲述了中共中央最后一次在国民党追击下安全转战并在运动中歼敌直至敌我力量发生根本性改变,我由战略防御转为战略进攻前的一段艰苦时期的故事。
全片叙事连贯,气势恢宏,点面俱到,剧情时而轻松,时而紧张,全景式地展现了国共争霸中段国民党在全国各战场由优势转为劣势的过程。而中共在力量不足时通过大范围转移避免了战略决战,保存了有生力量,最终得以在时机成熟时发动了三大战役,取得了全国战场的最后胜利。
历史有时惊人的相似,项羽与刘邦,陈友谅与朱元璋,国民党与共产党,当优势一方没有能够制定好适合的策略将优势转化成胜势时,最终就成了失败者。
就我个人而言,比较喜欢这种具有厚重历史感的影片,可以说影片非常接近那个时期的本真,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革命电影,比现在拍的革命历史题材的电影电视剧要好得多。
Ⅷ 老版红楼梦中演史湘云的演员是谁
网络上的 郭霄珍 安庆黄梅戏剧院演员,在央视87版电视连续剧《红楼梦》中出演重要角色——史湘云,其出色的演出得到众多红迷的喜爱。后曾两度报考中央戏剧学院未果,被迫返回黄梅戏舞台。现与丈夫、女儿居于安徽省安庆市。曾参与演出的主要影视作品:1984 电视剧《末代皇帝》1、2(饰演祥贵人谭玉龄)1984 黄梅戏电影《杜鹃女》(饰演杜鹃)1988 电影《避难》(饰演教会唱诗班的中国少女婷婷)1988 电影《巍巍昆仑》(饰演新华社播音员)1990 黄梅戏电影《黄山情》1993 电影《私奔》1、2(饰演莫大姐)1993《半把剪刀》1、2(饰演梁惠梅)1997 电视剧《孙子》1、2、3(饰演孙武妾 婴妫)1999 电视剧《刑警本色》(饰演女警官)郭霄珍,开始是宝钗的候选人之一,最后演了湘云。 她的父母都是残疾人,从小挑着全家生活的担子,却难得的是并没有变得消沉颓废,努力成就自己,上完戏校,演了一出《杜鹃女》,拍了挂历,被导演看中,进了《红楼梦》剧组。拍完戏后她想继续在演艺圈发展,又不愿意做“北漂”,想考艺术院校,两次应考,都因为文化课而落选。本来也可以选择自费旁听的,但她的家还要她支撑,只好回到安庆老家,把在剧组3年里写的日记全烧了,结婚生子,又两次和丈夫出来闯荡,在海南歌厅唱歌,在北京找戏拍,也曾得到过一些角色,比如陈道明版的电视剧《末代皇帝》中的谭玉龄,但最后还是回了故乡安庆。 当年,是因为一本挂历,郭霄珍入了导演的“法眼”。当时她刚从戏校毕业,拍了一部《杜鹃女》,片中淳朴活泼的小村姑形象上了当年的挂历,王扶林偶然间瞥到这本挂历,一眼相中了她。拍完《红楼梦》之后的几年里,郭霄珍经历了一段曲折。1988年、1989年她连续两年报考中戏,都因文化课成绩不够而落榜。13岁进戏校的她毕业以后忙于拍戏,被忽略的文化课成了她迈不过的一道坎。不愿意做“北漂”的她选择回到老家安庆,拾起“老本行” 黄梅戏。在小城安庆,郭霄珍找到了生活中的另一半,十几年过着平静的生活。爽朗的她告诉记者,先生是医生,她陪母亲看病时邂逅了他,当时小伙子还是她的“影迷”,一度在安庆打听过她的下落。如今他们的女儿已经10岁,郭霄珍笑说她和女儿已经在荧屏上“合作”过一把。但她并不打算让女儿频繁上镜:“小时候还是好好读书吧,我就是教训,不能让她重蹈覆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