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如何评价李安执导的电影《色·戒》
2007年色戒上映,让李安导演又捧得了威尼斯电影节金狮奖的奖杯,距今已经十几年,当年因为里面色情场景和影片被禁而被大众热议的电影,却依旧没有被遗忘,脱离开猎奇的眼光来看这部电影,会发现就像李安导演的其他电影一样,色戒也同样让人有发自内心的感动。
为什么电影中要有这些情色场景,是为了噱头吗?李安不仅是一个擅长讲故事的导演,他更擅长的是通过故事来让我们看到人的真情实感。如果我们把中间的情色场面,把它当成李安电影中普通的情节来看的话,色戒中易先生与王佳芝两人单独在一起的场景就可以看成断背山中杰克与恩尼斯的断背山,它与世界上其他的一切无关,即使王佳芝背后有共产党的组织,易先生也有投靠的日本人和时刻管控着他的张秘书,然而他们在一起的时候却放下了各种 社会 关系,两人看起来各有使命,却同是天涯沦落人,因此才能让观众看到他们在其中投射的真实的感情。人们的感情中少不了性,那么电影中也没有什么理由避免描述这些事情,因为这一切都是人物会发生的自然的反应。易先生和王佳芝因为性的吸引力而走到一起却在无意之间透露了自己的内心。
这部电影到底在说什么呢?我觉得说的是人内心隐秘而真实的 情感 。我们常常说一个人爱不爱自己,只有问自己的心才知道。而这部电影也同样表达了这样的主题,那就是表面上为人赞颂的 情感 有时候却敌不过处于阴暗处,出于人性而迸发出的真心和温情。
王佳芝为了这份爱付出了一切,我们可以解读成女人就是心软,可以说性是通往女人内心的唯一通道,然而这不是爱吗?感情有的时候就是这样混沌,自己都浑然不知,就冲动的做出了不一样的决定。又是这样的清晰,清晰到别人都不知道,只有自己心里明白,在自己内心说一句,原来这个人是爱我。就是导演李安想说的感情。
从电影画面上看,《色·戒》确实很精彩,动作流畅尺度大,看得人血脉喷张。
但是也是因为尺度大,突破传统的文化底线,所以被封杀了,连演员也被封杀了。
而且,尺度太大还有个坏处,那就是让人忽略了电影内容,至今为止我看那个片段不下十次,却没有看过整部电影,对影片内容的了解一直停留在“梁操唯”的水平上。
这就使得很多人把导演李安定性为三级片导演,损害他在观众心里的形象。
总而言之,《色·戒》这部电影的存在弊大于利。
一、展现了人性的复杂
《色·戒》从根本上来说,其实讲述了一个人性的故事。在双方敌对的情况下,佳芝利用美色引诱汉奸,这其实是一项危险而困难的任务,她在快要成功时却又对汉奸产生情愫,而且是真情。
演员梁朝伟和汤唯娴熟的表演让观众惊叹的同时,也表现出了两个人内心的纠结与自我斗争。电影剧情的走向也虽然符合电影角色的性格特征,但结局易先生“赶尽杀绝”的决定却还是令人惋惜震惊。这就是现实,这也是人性。
二、战争与 情感 的碰撞
易先生机警精明,等闲之辈难以接近,却对这位裹在旗袍里风情万种的佳芝小姐甚是深情。每次与对方的接触看似是假意迎合,却用一个深情的眼神,刻画出彼此不能放下的 情感 。即使是汉奸人的心总有真的一面,与其说是被色诱,还不如说是一种美好邂逅,是人与人之间那种微妙的心灵碰撞。
团员祁裕民在刺杀未果的情况下认为佳芝是缺乏男女经验,有碍色诱,佳芝不惜牺牲自己,与剧团中的团员做自己不想做的事情,却断送了祁裕民和佳芝之间那一份微妙的感情。
生在乱世, 情感 都是与战争和利益连绕在一起,不能自主,不能随了自己的心意。这就是影片所呈现出来的主题,给人心灵深深的撞击,每个人心中对于感情的美好追求只能随着战争的纷扰而灰飞烟灭。
三、演员的真情投入
在离离合合和一次次的刺杀未果中,易先生和佳芝的接触也一次次增多,这却推动了俩人之间的感情升温。在枪手已经埋伏好准备袭击易先生时,佳芝却被易先生的准备的钻戒深深感动,这时她也明白,自己早已假戏真做,爱上了易先生。
演员汤唯表情细腻,眼神到位。无奈,这场戏终须有一个结局,将影片推向高潮,我们所能期盼的那份美好却又不是。把一个老辣变态的汉奸表现的淋漓尽致。
四、打破了传统的艺术表现
《色·戒》打破了传统的艺术表现手法,大胆而外扬。对“性”的描写恰当而不低。既大胆地展现了抗战年代里人与人之间那种无拘的狂野,却又在结尾让故事转了180度的弯,直接奔向了浪漫主义。
汤唯剧情中所需要的这种由恨生爱的大转变清楚地呈现给了每一个观众。此外,梁朝伟也颠覆了他曾经在许多作品中的固有形象,饰演了一个变态的汉奸,其对形象的演绎也是很到位,可以算是豁出去了。
五、李安是中国最好的导演之一
《色·戒》从未上映前就饱受期待,最后众望所归地成功获得了第44届台湾电影金马奖最佳影片奖和威尼斯影展金狮奖。《色·戒》令汤唯获得了广泛认可的同时,也使得她演艺事业节节高升。导演李安对电影拍摄要求十分苛刻,这也是李安作品完美的原因之一。
在影片中对所有的道具都追求真实质感,所有的剧情几乎都完美安排。甚至连那6克拉的钻戒,翡翠麻将,LV提包等等都是使用的真实道具,这一切的一切都让《色·戒》成为了一部近乎完美的经典之作。
色戒剧照
电影“色戒”火遍大江南北的那年,所有人都记住了王佳芝和易先生之间的爱恨纠葛,梁朝伟用精湛的演技和与生俱来的忧郁气质,迷倒了电影里的王佳芝,也收获了荧屏之外无数少女的芳心,然而电影终究只是电影,真实 历史 上的易先生与电影里的角色相差甚远,他与王佳芝之间的一切亦不缠绵悱恻。
丁默邨(左一)
易默成的原型是丁默邨,伪汪精卫的特务头子,也是令人闻之色变的杀人魔窟的特工总部主任,他的心机城府极深,平日里低头走路,沉默寡言,如果不了解他的真实身份,属于丢到人堆里毫不起眼的那类人。除此之外,他有着敏锐的直觉,超乎常人的洞察力,这让他常常在与自己的敌对人交锋时,对方还没有先出手,他就已经做好了一切防范。
丁默邨好色,即使患了严重的肺病,也流连花丛里,身体瘦弱的他甚至仰仗春药与漂亮女子厮混,所以当郑苹如——王佳芝的原型人物,出现在他面前的时候,那时年华正好,明眸皓齿的她一下子就吸走了丁默邨全部的目光,丁默邨将她留在了自己身边,让她做自己的秘书,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也是他的情人。
郑苹如,上海《良友》画报
郑苹如并不是一个简单的女子,她是去暗杀丁默邨的间谍,但同时她又是单纯的,因为她没有接受过任何间谍训练,换言之,就是一个没有经过系统训练的杀手,而她完成任务所凭借的,一是一腔热血,抗日战争爆发后,国难当头,她义不容辞;二是她美艳不可方物,年仅十九岁的时候就成为了上海《良友》画报的封面女郎,美色是她武器,而且能杀人于无形。
然而不幸的是,这样的郑苹如遇到的对手是丁默邨,一只老奸巨猾的狐狸,面对美色,他可以一边神魂颠倒,一边却又清醒理智。不过,我们有理由相信,在最开始的时候,他是没有觉察到郑苹如的不对劲的,并不是他不够精明,而仅仅是他对郑苹如是有信任的,而这信任来源于郑苹如曾经就读与民光中学,恰好丁默邨曾经又是民光中学的校长,所以他们算是能扯上一点师生关系。只是尽管如此,最终郑苹如还是露出了破绽。
色戒剧照
那是在他们交往了几个月后,丁默邨和郑苹如共进晚餐,用餐后,郑苹如对他撒娇:“圣诞节快到了,你送我什么呢?”,在得知郑苹如想要一件皮大衣后,丁默邨带她去了一家皮货店,可就在郑苹如挑选大衣的时候,他注意到在橱窗的玻璃外有两个人在打量他,几乎是一瞬间,他就嗅到了危险的气息,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马上从一扇门冲出去,扑上车,就在那一刻,果然,枪声响起。
作为一个平时睡觉都不在卧室睡的人,这次的刺杀马上让丁默邨意识到了点什么,很快,他就调查出了所有与这次行动有关系的人,而郑苹如的名字出现在这其中的时候,他是既意外又不意外的。
色戒剧照
对于这一切,郑苹如是不知道的,不仅仅她不知道,她的上级也都毫不知情,当丁默邨已经对她了如指掌,以上帝视角注视着这一切的时候,她还天真的以为,因为那天买大衣是自己提出来的,所以他不会怀疑到自己的身上,于是又给丁默邨打了电话,约好下一次见面的时间和地点。
12月25日,郑苹如带着一把手枪和必死的决心去赴会,太过年轻的她,此时此刻还没有意识到危险正悄然而至,她以为自己会和丁默邨玉石俱焚,又或者丁默邨已经是她瓮中捉鳖的那一只鳖,可事实上,那天最后等待她的是4辆车和20多个特务。
在丁默邨的安排下,郑苹如被捕,她最终被秘密处决于沪西中山路旁的一片荒地中,年仅22岁。
郑苹如
郑苹如和丁默邨之间的所有往事,说白了不过是一个爱国女子刺杀一个汉奸失败,在这段关系里,丁默邨好色,而郑苹如任务在身,丁默邨有没有对郑苹如真的动过心,我们没有确切的答案,但郑苹如对他,却是实实在在一分情都没有,在她的心里,一直有着一个喜欢却最终没有在一起的人,那就是一个叫王汉勋的空军军官,只可惜向来情深,奈何缘浅,最终他们还是错过了,郑苹如死后四年,王汉勋也因意外去世,这,又是另外一个故事了。
说起《色戒》,印象最深的还是多场以假乱真的激情戏。
(因为看的是一开始的无删减版)。
也许我只是一个不懂艺术的平凡俗人的原因吧。
不管影视界把《色戒》定义为什么片,
我个人是认为《色戒》是拍的最好的三级片。
因为故事情节紧扣人心,激情戏又能以假乱真,
看的让人目瞪口呆,心跳加速,遐想联翩。
在我看来,电影《色戒》之于李安是非常重要的一部作品。总之,这么多年过去,我还能记得这部电影如一股异常强大的冲击波,直接冲进我的内里,让我望见了人性中原本很难望见的幽暗之处。李安在这部电影里深刻地解析了一次人性。怎么都不能轻描淡写地略过她的。所以,再来聊聊李安导演的电影《色戒》吧。
首先要为李安超凡的想象力喝彩。
对于张爱玲的作品,我因为喜欢而特别地认真对待。但她的《色戒》,还真的没甚看懂。起码我没有看出李安在电影里表达的那些意思。看了N遍小说版《色戒》,觉得根本不如张爱玲的其它小说那样好看。因为根本没什么故事嘛。
可是李安的电影《色戒》我看懂了,而且不是一般的懂(自认为哈!)。那些小说中没能表达出的意思,李安都用他的电影语言表达出来了。故事编得合情合理,人物刻画入木三分。看来我还是水平低呀——小说本来就需要比理解电影更深的功夫。更别说是篇张爱玲想藏东埋藏西的小说了。好在还有李安版的电影《色戒》,让我可以通过其他的方式,曲线对一事物进行充分的认识。还好有李安这样想象力超凡的人,用电影诠释我看不懂的张爱玲。
为张爱玲无所畏惧的追求真实感叹
女人总是喜欢言不由衷、半遮半掩。搞得男人总结出一条经验之谈——女人的话要反着听。女人是不会勇敢表达自己最真实的想法的,特别是张爱玲写书的那个时代。可张爱玲通过她的小说《色戒》真实地书写了一个真实——对于女人来说,爱情超越一切!张爱玲无所畏惧地追求真实,还表现在她对于胡兰成的这段感情,爱就爱了,任凭他是谁。一直觉得她的《色戒》,是她向世人的一个道白——关于爱上胡兰成这个事。看过《色戒》,我想没有观众会恨王佳芝,没有观众会责怪王佳芝在被钻戒的光泽晃晕了头时,真实地面对了一次自己心目中的爱情。就如同没有人责怪爱过汉奸胡兰成的张爱玲一样。
为梁朝伟的易先生遗憾
都说梁朝伟的易先生演得好,我却觉得他演的易先生太好了,反而让我有些遗憾。要知道易先生是心狠手辣的特务头子。那样一个角儿,不是装几个奸诈的表情,说几句恶毒的话,摆几个阴狠动作就可以出得了彩的。梁朝伟太优秀了,怎么都难把他与易先生挂上钩。而如果不是特务头子易先生,王佳芝对易先生的爱情就失去了合理的根基。易先生因为职业的关系,对单纯的王佳芝有心理上的依赖。王佳芝是治疗易先生因杀人太多而引发无限恐惧的一剂良药。因为不可缺少,才有了那些在王佳芝眼里视为爱情的举动(一个男人花那样大的价钱,说明男人的在乎,而男人在乎一个女人,那就应该算得上是爱情的吧!),有了王佳芝无怨无悔对崇高使命的背叛。这部电影因为梁朝伟一贯的优秀,而少了些许穿透心壁的力量。据说,大陆版的《色戒》,对易先生的戏删了不少,那就不能怪梁朝伟了。
为汤唯略显稚嫩的表演一笑
难得这样的世界还有汤唯这样气质的人。气质好得如同与这个混沌的世界无关。她长得很中国,很中国民国那个时代。李安真是慧眼独具的。汤唯能经受这部大戏的考验,实属不易。现在为了事业豁出去的女人已不是什么稀奇。只是她这次的付出,一定是超过了她心理底线的,不然她不会常常在片场独自落泪。看着她不时流露出的稚嫩(不算她必须表演出的那一部份),我非常同情她。看得出,在电影里她真的太稚嫩了。毕竟她还没到张爱玲写《色戒》时那个年龄。没有经历,又怎能懂得。她是要费多大的劲才能达到李安的要求呀。好在已经交卷。这么多年过去,她为《色戒》所背负的,也都过去了。
我对于梁朝伟的喜欢就是从这部《色戒》中开始的,甚至经常会回过头再看一遍。
对于这部片子,我想从几个不同的角度去看:
几个大学生试图想杀一个大汉奸。在暑假的时候策划了一场相遇,利用王佳芝来勾引易先生,暗杀不成,杀了一个走狗,平时租房子租车把钱花完了,生活归于平静后又把王佳芝叫来,继续勾引易先生,实行下一步计划,所有人都把她放在了一个极危险的位置,甚至据点的联系人都对她道德绑架,所有人都应该清楚,这本不是她自愿的。
邝裕民是个懦夫,他甚至连一个吻都不敢给王佳芝,王佳芝做的一切,都是因为邝裕民的志向,但是这个人根本不能给他安全感,邝裕民可能是一个好的战士,但他不是一个好的爱人。
易先生是汉奸,但是是唯一对她好的人,从开始的眉目传情、占有到后来肯为她买一颗大钻戒,一向谨慎的易先生仅仅是对她不设防线。但是到了最后,王佳芝和邝裕民他们的计划暴露,易先生不敢相信也不愿意相信,对着那个钻戒,极力撇清自己的说:“不是我的”。
王佳芝是可怜人,到死都没有人替她收尸,但是有些人活着,他们就像死了一样,易先生是,易太太也是。
麻将桌上的端倪能看出不少的故事,易先生和在座的几家太太都有点瓜葛,但是易太太仍然镇定自若,好像已经习惯了,明知道易先生对王佳芝有了好感,仍要装作没看见。
没有王佳芝的易先生选择了自保,甚至不亲自审问,看着那间空荡荡的屋子,眼里浸了泪水,没有王佳芝可惜、遗憾、伤感,但不是不能活。
最后还是想说,梁朝伟演技真的很棒很棒。
风语者也来谈谈电影《色戒》吧。毕竟华人导演里个人最为崇拜李安。
如何解读《色戒》这样一部颇受争议的作品,在下内心还是没有把握的。原作同名小说《色戒》是才女张爱玲的一篇文字并不多的小说,内容是一个使用美人计对付汉奸的故事,且有故事原型。
李安导演的《色戒》其实有意在两字之间加了一个点--《色.戒》。可别小看这个差别,李安导演是有深意传达的,待在下慢慢道来。
著名导演谢飞在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上课时,问大家看过小说《色戒》没有,李安导演准备拍了,你们学导演的都来做做作业吧,如让尔等导演,看各自会怎么样来拍?
事后当大家看到李安的惊世之作《色.戒》后,纷纷表示大跌眼镜,几乎可以用惊世骇俗来形容! 片中的大尺度激情床戏引起大量观众难以接受,国内还删除了整整六分钟才得以与观众见面。论票房当年仅落后美国大片《变形金刚》,但争议不断,有叫骂美化汉奸的,有叫骂流氓导演的,有言称封杀的……由于国内还没有影片分级制度,该片被普通观众认为儿童不宜观看,李安也哭笑不得。
当年许多大陆和台湾的观众甚至借 旅游 之际,专门到香港看全版的《色戒》,可见吸引力多大。
这是一部色情片?谍战片?还是爱情片?的确不好归类,这些元素都有。
当你看过了李安的《冰风暴》和《断背山》之后,再看《色戒》,就会不由自主地佩服李安的电影了,《冰风暴》表现了西方人的性自由,《断背山》描写了一个类似天堂之爱的故事,《色戒》居然也是一部爱情故事,不同的地方是描写的完全是地狱之爱。如果让在下归类,个人觉得应该归类为人性题材作品,属于文艺片类型。
故事讲的是一群初出茅庐的学生党,同奸诈的特务做斗争,演技太烂,早就被人家察觉,暗杀变成了荒诞滑稽的举动,女主牺牲贞操最后被迫假戏真做,动之以情来俘获汉奸的心,本身就是一个悲剧,再看看暗杀背后的一党人物,几乎全都是很猥琐“业余”的,如何能成功?所以注定无法达到目的。由于实施美人计,女主成为关键,为引诱目标进入圈套,靠演戏是无法俘获人心的,所以只有假戏真做,去当汉奸的情人,才能不被发现。但到后来,用情太深的结果是连本人也无法分辨自己在干什么了,与敌同眠,与狼共舞,最后完全失去了自我……
李安导演用心良苦做足了一个女人的情爱戏份,这也是原作者努力想表现的重点,小说里有句发人深省的话,“要得到男人的心,得通过他的胃,要得到女人的心,得通过她的阴道”,几乎是名言。影片里三场床戏完全是剧情需要,层次递进推动情节发展的,显得格外重要,绝非单纯为吸引人,引诱人。故事到最后关头,女主情关难过,一句“快走”放过了汉奸,自己下意识做了革命的叛徒,但成就了一个女人的人性,这里太佩服李安的处理了,女主在一场看似壮烈的锄奸任务中,其实是一再被牺牲,要不断出卖自己的肉体和灵魂,如同在地狱一般,生死对她而言早已经麻木,反而在汉奸身上看到了一分真爱,于是如此这般……难怪李安在拍片过程多次失声痛哭,无法自已,几近崩溃。
从这一点上看,王佳芝反倒是极为可怜的,因为在一系列的故事线索里,女主作为一个学生,从一开始就是不断地被身边的人一再“出卖”,如自己心仪的男朋友在关键时刻的退缩,同伴闺蜜无疑暗恋了自己的男友,出主意让一个猥琐男来为女主破身,再后来即使到重庆派出的特务也是拿她当枪使,一再利用其姿色,出卖肉体和灵魂……如此冷酷无情的人和事,最后都让这个天真的女子坠入绝望,残存的一点情和爱,居然也是断送自己和组织的苦果,饮鸩止渴式的反叛,地狱里的挣扎,当你真正看到这些的时候,你的内心和良知还能无动于衷吗?
李安对汉奸的处理没有标签化,是作为一个人来表现的,有恶的一面,同时又有人性的一面,如果简单地认为是在美化汉奸,那就太低估李安想要表达的东西了,毕竟人性是十分复杂的,过去我们习惯了非奸即忠的标签,这里对人性的解剖,尤其对女性内心的挖掘,绝非简单粗暴可以涵盖,我们能看到的还有无法看到的东西不是一个层面上的,对人性题材的把握,风语者最佩服的一是史提芬斯皮尔伯格,一部《辛德勒的名单》让导演们望尘莫及,还有就是李安,几乎每部作品都是人性题材力作!尤其后来的《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完全是寓言式的对人性进行拷问……《色戒》真正能被人们看懂,是存在一定障碍的,因为艺术性太另类了,也太容易被误解了。
色可戒,情难舍!这就是李安导演想要告戒世人的东西。
该片改编自张爱玲同名小说,以20世纪40年代抗日战争时期的上海为背景,讲述女大学生王佳芝利用美色接近汉奸易先生意图行刺,佳芝成功勾引易先生并准备下手时,却发现自己下不了手,于是通风报信让易先生逃过一劫,易先生却决定将他们包括王佳芝统统枪毙的故事。
张爱玲的爱情小说总是带着悲剧色彩,女主角在爱情里都很卑微,而她自己的爱情,也是卑微到了尘埃里。 张爱玲在给胡兰成的信里写道:在你面前我变得很低很低,低到尘埃里。但我的心里是喜欢的,从尘埃里开出花来。
《色戒》这部电影把原著里又矮又丑的易先生换成了我们帅帅的大众情人梁朝伟,汤唯演的王佳芝因性而爱,把国家大义,战友之情全部抛在一边,最后付出了生命的代价,让人看的很不舒服。王佳芝的同伴邝裕民提出计划,却要王佳芝来实行,王佳芝放走了易先生,易先生却要她的命。同伴不值得她一心一意卖命,爱情也生长在地狱里。计划失败了小说内外,电影内外的人都指则她。
男人在这部影片中看到了色情,女人在这部影片中看到了对女性的压迫和伤害。
作为一个资深的吃瓜群众,我来回答这个问题。
首先,大导演李安还是很有名的,多次获得国际性大奖。64届威尼斯电影节最佳影片“金狮奖”,可以说在国际上还是很成功的。张艺谋是力挺李安的,可以说两个人是惺惺相惜的。
看过《色戒》后,我觉得拍的还是相当不错的。故事是以真实的事件改变,几个满腔热血的大学生,为了杀汪精卫派系的汉奸而一直在奋斗,他们也只不过是刚刚长大的孩子,脸上还有稚嫩,杀汉奸虽然是一件正义的事,但是毕竟要流血牺牲,这就让人十分胆怯了!剧中的梁朝伟,可以说是非常帅气的,沉默寡言总是让人觉得阴森可怕,而汤唯饰演的王佳芝从一个单纯的女青年,变成一个刺杀汉奸的女特务,这心路历程也不是一般人能经历的!总的来看,整体上电影给人感觉还是很流畅的。而大尺度的演员,也让大家忽略了电影剧情的本身。演员为了这部戏,感觉还是付出了很多的!梁朝伟让大家大饱了眼福,汤唯更是站到了舆论的风口浪尖。
在这里,还是有几点要和大家探讨的,觉得在处理上还是有些不妥的。
1、作为爱国的女特务王佳芝,在最后关头,居然放走了汉奸,这一点就有一点摸不到头脑了!只能推断王佳芝是爱上了易先生,他的钻石以及他的身体,我觉得这有一点抹黑王佳芝了!
2、几个大学生为什么去杀汉奸,也要穿上学校的校服,这点让人匪夷所思。
3、在香港的租的公寓里,即便易没有进到公寓,几个大学生有手枪也完全有能力射杀,可是为什么没有冲出去,虽然是新手,但是也太坑了!
4、梁朝伟饰演的易不像和汉奸,反倒是有点给人感觉很酷的感觉了!
⑵ 电影《魔戒》(又名《指环王》)和《霍比特人》有什么联系这是同一个系列吗
可说是霍比特人是指环王的前传!只同一个背景故事世界
⑶ 魔戒的电影都有什么,书都有什么
一:护戒使者(The Felloship of The Ring)
二:双塔奇兵(The Two Towers)
三:王者归来(The Return of The King) 托尔金所著关于中土世界的作品列表如下:
The Hobbit 《哈比人历险记》(译林版作《霍比特人》)
The Lord of the Rings (The Fellowship of the Ring ·The Two Towers ·The Return of the King)《魔戒》三部曲
The Adventures of Tom Bombadil《汤姆邦巴迪尔历险记》(收录在译文出版社《罗佛兰登——托尔金奇幻小说集》之中)
The Road Goes Ever On《前路无止境》(唱片,依据托尔金所作诗歌谱曲)
The Silmarillion《精灵宝钻》
Unfinished Tales《未完成的故事》
The Letters of J. R. R. Tolkien《托尔金信件集》
The History of Middle-earth (12 volumes) 《中土历史》十二卷
Bilbo's Last Song《比尔博最后的歌》
The Children of Húrin《胡林的儿女》
The History of The Hobbit《哈比人历史》
其中《哈比人历险记》《魔戒》《精灵宝钻》《胡林的儿女》《汤姆邦巴迪尔历险记》国内已有中文版问世,但只有前三本有电子书(联经版)。
《托尔金信件集》《中土历史》《未完成的故事》有英文版电子书。
其余著作一未有中文版,二未有电子书。
⑷ 有个美国的电影叫什么戒 好像是三个字
《戒情人》
⑸ 李安的电影《色·戒》讲的是什么
片名:《色,戒》
英文片名:Lust, Caution
导演:李安
原著:张爱玲(走过中国现代文学史,张爱玲是你要流连驻足的一块里程碑;走过女性书写的流域,张爱玲不是大河,是彼岸;走过中国最黑暗的年代,张爱玲在黑暗中点灯,从沦陷区里发声。她生于上海,十里洋场孕育了她的独特才华;她隐逝美国,客死异张,尘归大海;她的故事仍未完。)
编剧:王蕙玲
James Schamus
主演:梁朝伟
汤唯
王力宏
陈冲
内地上映日期:2007.11.01
出品:银都机构上影集团
海上影业易先生电影制作公司
《色·戒》究竟讲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
关键词:暗杀、特务
小说描写了一场未遂的暗杀事件的全过程。易先生回家———王佳芝在和太太们打牌———两人都离开了———暗杀始末———易先生晚上回到家中,就是这么半天左右的事儿。这是小说本身的故事。往前可以延伸为一个长得多的过程:在香港,王佳芝所在的小组,就打算接近易先生,但没能得手。我想要拍电影,光是现在的故事还不够,李安一定会向前推到这个地方为止,其实这是张爱玲早就安排好了的。
张爱玲在《羊毛出在羊身上》中提示了两点,非常重要。第一,王佳芝并非职业特工,只是“玩票”。王佳芝凭一时爱国心的冲动,和几个志同道合的同学,就干起特工来了。小说里只有一个职业特工,就是组织王佳芝暗杀易先生的人。相比之下,王佳芝就太不专业,所以才会感情用事,导致行动失败,自己也送了命。
第二,张爱玲强调,王佳芝在香港“第一次企图行刺不成,赔了夫人又折兵,不过是为了乔装已婚妇女,失身于同伙的一个同学。对于她失去童贞的事,这些同学的态度相当恶劣———至少予她的印象是这样———连她比较最有好感的邝裕民都未能免俗,让她受了很大的刺激。不然也不至于在首饰店里一时动心,铸成大错。”王佳芝大概有生以来头一次有真正被人爱的感觉。有这样的背景,人物的心理变化才合理。
《色·戒》中究竟有多少张爱玲本人的情感?
关键词:无情、无奈
这篇小说充分体现了作家的世界观、人生观,以及爱情观。“无情”是张爱玲对世界的总的看法;但是她又强调无情的背景下人物些许的情感体现,将这视为人生的必要支撑。这个特点,在《色·戒》里面表现得非常明显。王佳芝在首饰店,看见给她买首饰的易先生脸上“是一种温柔怜惜的神气”,她突然想,“这个人是真爱我的。”王佳芝死了之后,易先生回想起来,“她还是真爱他的,是他生平第一个红粉知己。”两个人的想法完全一样,就像张爱玲说的“如出一辙”。
张爱玲的小说,第一个特点是心理刻画深刻,过去的《金锁记》、《茉莉香片》,整个故事情节,是由人物的心理活动来推动的,心理变化,导致了人物关系的变化,《色·戒》在这一点上很明显。第二个特点是结构严密,情节发展环环相扣,滴水不漏,《色·戒》尤其如此。还有一点不一样,这以后的小说更多强调人物面对命运的无奈,而之前,无论曹七巧,还是白流苏,都是敢做敢为,多少还有“英雄”的影子。《色·戒》写的正是人物面对命运的无奈。
《色·戒》改编成电影可能遇到的问题?
关键词:心理活动
小说中有两段重要的心理活动。故事的转折点是易先生突然提出要给王佳芝买个钻戒,作为纪念。看了好几款,都不满意,后来看中一个六克拉的,他很爽快地讲好价钱,而就在这时,王佳芝忽然感到,“这个人是真爱我的”,于是说出“快走”。暗杀行动就这样失败了。
小说最后一段,易先生的心理活动,跟这一段如出一辙。晚上回到家里,他想:“得一知己,死而无憾。他觉得她的影子会永远依傍他,安慰他……他们是原始的猎人与猎物的关系,虎与伥的关系,最终极的占有。她这才生是他的人,死是他的鬼。”这也很难表现出来。但是假如没有这两段心理活动,这个故事就不成立了。《色·戒》最精彩的就是人物的心理变化,全是内心戏。在这点上,要超过《断臂山》。那电影结尾,两个人的衣服套在一起,把人物的关系揭示无遗。李安要拍《色·戒》,也得找到类似这样的东西。
在张爱玲笔下有两副眼光,其一是人的眼光,比如王佳芝怎么想,易先生怎么想,这都是人的眼光;同时,还有另外一种眼光,就是俯视人类的,可以说是上帝的眼光,这也体现于《色·戒》之中。王佳芝是女主人公,在小说前半部,都是她的视点。但是小说写到她从首饰店出来,坐上人力车,遇到封锁,就不再写下去了。之后视点移到易先生那儿,说:“他一脱险马上一个电话打去,把那一带都封锁起来,一网打尽,不到晚上十点钟统统枪毙了。”王佳芝就在这“统统枪毙”之中,简直微不足道,被一笔勾销了。这就是用上帝的眼光去看,可以形容为“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我不知道这怎么在电影中表现出来,而这一笔,实在是太厉害,太精彩了。
《色·戒》的背景
《色·戒》写于上世纪50年代,到80年代才发表。张爱玲的《传奇》以后的作品,大家都关注得不够,而对《倾城之恋》、《金锁记》这些前期作品关注过多。其实此后她还有很长一段创作历程,往往被忽视了。而《色·戒》恰恰是这个阶段张爱玲最重要的作品。
虽然《色·戒》在社会上不大被关注,张迷还是很看重这个作品的,张爱玲自己还写过一篇关于《色·戒》的文章。张爱玲很少写文章为自己的作品辩护,为了《色·戒》,她专门写了一篇《羊毛出在羊身上》。她的小说发表之后,有人批评,她不同意,就写文章加以反驳。我觉得,因为这是她的得意之作,所以才不愿意受到误解。
《色·戒》的原型
《色·戒》是有原型的,比起张爱玲的其他小说,这里的原型更加切实。易先生的原型是丁默村,汪伪政权特务头子;王佳芝的原型是郑苹如,抗战前《良友画报》就登过她的照片,后来成为中统特工,参与刺杀丁默村,未获成功,反而被害。抗战后审判汉奸,丁默村被判处死刑,罪状之一就是杀害了郑苹如。这都是有记录可查的。郑苹如的后人现在也还在。
关于《色·戒》的素材,张爱玲本人说:“这个故事的来历说来话长,有些材料不在手边,以后再谈。”我觉得我们也只能说到这儿为止。王佳芝不等于郑苹如,丁默村也不等于易先生,二人的关系更不等于当年历史人物之间的关系。否则的话,怎么还叫小说,岂不成了报告文学。
⑺ "色戒“这部电影里主要讲的是什么故事
《色戒》的故事讲述的是岭南大学的女学生王佳芝和几个男女同学有志报国,自发组织起来,做业余特工,任务是又王佳芝去接近汪精卫身边的红人、易先生的太太,然后诱惑易先生,再伺机把他除掉。
而实际上片中女主角王佳芝的原型就是23岁的伤害名媛郑苹如,男主角的原型则是日伪特务头子丁默邨。
(7)什么戒的一个电影扩展阅读:
电影背景
郑苹如生于1918年,中日混血,父亲是早年追随孙中山的国民党元老,母亲则是父亲留学日结识到的日本名门闺秀。当年上海第一大画报《良友》画报还将郑苹如作为封面女郎。
伤害沦陷后,郑苹如秘密加入了中统,利用其得天独厚的条件,混迹于日本人员当中,获取情报。她利用自己的身份,进入到了侵华日军中上层交际圈,1938年8月和12月初,郑苹如两次获得了近日将有异动的情报,成为预报汪精卫叛国的第一人。
《色戒》被拍摄成为电影之后,因更着力于二人的情感纠葛而遭人诟病,而在历史上,丁默邨和郑苹如的相识相交则更具有戏剧性。
1939年,由于郑苹如准确预报汪精卫的投递叛国而受到重用并奉命诱杀丁默邨。然而这并不是一个简单的任务,丁默邨早年就加入了共产党,后叛变加入国民党,最后又以军统处长的身份投靠了汪精卫,成为汪特务组织的一把手。
⑻ 《色戒》是什么类型的电影
《色戒》,表面上是谍战片,实际上是情爱片,最后才发现还是一部极致隐藏的悬疑片。
李安导演在色戒电影里,如同张爱玲在小说里,藏了很多很多东西,而且有的藏得很深,需要多次让观众掏钱走进影院,看到更清晰的影像,才能释然,使得观众,特别是让一些喜欢破案的“福尔摩斯”式的观众,去研究那些隐藏的细节,去解迷索隐。
默成又是丁默邨和胡兰成两个原型的合成。躬行不言默而成事,又是易的个性和后面我要揭露的"默而成事"的谜底。我想,仅仅从这个名字,王蕙玲和李安真是绝了,神了,我被他们的才华吓住了。
悬疑片:或者侦探破案片等等。因为男女纠缠的主题不能被其他希区柯克式的主题干扰,否则乱套了,没人看的懂了,也对不起张爱玲。李安巧妙得把它藏起来,藏的很深。
⑼ 钟镇涛演的色戒叫什么电影
电影《色·戒》由著名导演李安执导;梁朝伟和汤唯倾情演出,改编自著名作家张爱玲同名短篇小说。影片以上世纪40年代抗日战争时期的上海为背景,讲述女大学生王佳芝(汤唯饰)利用美色接近汉奸易先生(梁朝伟饰)意图行刺的故事;佳芝成功勾引易先生并准备下手时,却发现自己已动真情,于是通风报信让易先生逃过一劫,易先生却决定赶尽杀绝。《色·戒》夺得第44届台湾电影金马奖最佳影片奖、威尼斯影展金狮奖,这是李安继《断背山》之后,第二次获得威尼斯国际电影节的最高奖项。
好像和钟镇涛没有任何关系啊。
⑽ 电影<魔戒>里好像还有几个戒子还是说其中有分啥戒啥戒
原著之中所提到的二十枚伟力之戒(Ring of Power)在电影之中均有出场。此外尚有没有魔力的巴拉汉之戒和摄政宰相的戒指。
这二十枚伟力之戒分别是
the One Ring 至尊魔戒
Three Rings of the Elves 精灵三戒
精灵三戒的名字分别是 纳雅(火之戒)Narya、南雅(水之戒)Nenya、维雅(气之戒)Vilya
Seven Rings of the Dwarves 矮人七戒
Nine Rings of Men 人类九戒
以上二十枚魔戒合称伟力之戒(Ring of Power),因为它们均蕴含有强大的魔力。这些戒指集体在电影第一部开场中亮相,其后出场最多的就是至尊魔戒和精灵三戒中的水之戒。
而此外还有亚拉冈所在家族的家传宝物——巴拉汉之戒Ring of Barahir ,这枚戒指在电影第二部葛力马与萨鲁曼的对话中有介绍。
摄政宰相的戒指。这枚戒指在原著中的描写极其简略,而在电影中同样也是一代而过。电影第三部皮聘宣誓效忠迪耐瑟的场景中,可以看到这枚戒指。
想了解更多这些魔戒的消息,可到这个帖子里查阅有关词条
http://tieba..com/f?kz=7954010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