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电影票房分析及预测
从20世纪初的西洋镜戏法到今天占据全球电影业总产值的三分之一强,资本的加入让好莱坞在过去百年的发展中变得越来越理智--比起商业片流水线缔造者,它更像一个数学家--它精于计算每一项决定对利润的贡献:《蝙蝠侠》续集是否要接受男演员片酬的狮子大开口以获得百分之几的忠实粉丝买票入场;是否要在动作片的第37分钟增加感情戏以争取女性观众;是否要为这部烂透了的原著聘请收费高昂的剧本医生;一个小金人编剧的名头到底值多少钱……这就是在电影开机之前最为重要的环节:票房预测。
华尔街不仅给好莱坞带来了密集的资金支持,也带来了理性的金融工程技术,后者好像一把衡量艺术的尺子。一位浸淫于电影行业的金融人士一语中的:"在这个行业里充斥着暧昧不清、晦暗不明,有真正的艺术家、也有忽悠的吹水者,但到底怎么判断是否能合作,项目是否有投资价值,全凭经验"。
如何预测
早在80年代,美国票房收入预测的先驱BarryLitman对美国80年代近700部电影进行分析推出票房收入预测模型。该系统对之后美国电影投资界产生了颠覆性的影响。电影票房预测系统能分析预测不同种类电影的票房价值,已经成为国际电影产业投融资的重要参考工具,对电影产品定价及衍生产品开发都具有较强的指导作用。
预测系统
电影票房量化分析及预测系统(Box Revenue Prediction)是在考察导演、主要演员、制片、发行及市场营销、电影生命周期、电影类型、发行地区等影响电影票房的诸多因素基础上,基于资产定价模型,综合采用金融工程和回归统计分析方法研发出的预测系统。它能分析预测不同种类电影的票房价值,成为电影产业投融资重要参考工具,对电影产品定价及衍生产品开发都具有较强的指导作用。
中国第一套BRP系统
2012年1月,中影集团联合艾亿新融资本推出了国内第一套基于电影票房预测的估值与定价分析系统--BRP系统。通过对过去4年中600多部影片的统计分析,该BRP系统发现了6条有趣的现象:
·低成本的影片一般会比大片更卖座
·无名小卒主演的影片要比明星主演的影片利润率更高
·类型的艺术特征跟利润之间不存在直接关联,但评论的多寡(无论好评或者劣评)跟利润之间有密切关系
·不含暴力、色情成分的家庭影片最容易赚钱
·大片的续集要比普通新片更容易赚钱
·明星在为影片带来更高票房的同时,也往往拉低了利润率,因为大部分收入进了明星的口袋
Ⅱ 用大数据预测电影票房靠谱吗
毫无疑问是豆瓣,怎么说豆瓣电影发展的时间也比猫眼多了好几年,靠这些时间的积累豆瓣也保留了大量观影素质高且稳定的用户,拥有较为客观的评分。猫眼和豆瓣两大平台对于电影作品的评分也挺极端的,今年的究极无敌烂片《纯洁心灵·逐梦演艺圈》在豆瓣评分2.1被称为烂片中的奇葩,猫眼上却评分6.8!。类似的影片在两家平台上的评分都比较极端,得出结论猫眼垃圾
豆瓣牛逼
Ⅲ 如何专业地预估票房
这个项目我还真的做过,大概是在2011年中国电影票房开始爆发的时候。试来试去,最靠谱的算法仍然是多元线性回归,预测目标是官方公布的某部电影的最终票房值,当时的R2达到70%多。如果将进口电影排除,R2能够提高到80%以上。主要是进口电影非常容易出现黑天鹅,比如一个《阿凡达》就足以将模型刷爆。多元线性回归看起来很low是不是,但后来看到一篇Google关于预测电影票房的论文,也是说最好的票房预测模型仍然是多元线性回归。不过后来这个模型的价值就不大了,因为后来中国电影市场以超越想象的速度蓬勃发展,不断出现票房黑天鹅,而且还有各种严肃的刷票房行为,所以对于模型来说,实在是臣妾做不到。题主所说的在电影拍摄前就预测票房也超越了模型的能力,当初的设计是在电影首映前一个月开始预测,定期修正预测值。多元线性回归使用的各因素总结如下。用户的期待度。通过手机网络指数以及微博等媒体的提及次数来表示,搜索或者提及次数越多,证明用户越期待,越容易转化为票房。核心元素的影响力。核心元素包括导演、主演以及是否有前序剧情,比如:007系列或者冯小刚都是对票房的保证,而另一方面,有些演员又是票房毒药。主要是收集豆瓣上这些核心因素与电影评分和历史票房的关系,最后可以归结成对新影片票房的影响因子。竞争态势。主要通过同期上映的影片数量来评价,同期上映的影片越多,证明竞争越激烈,越难取得较高的票房。进一步的规划,是将同期上映影片的预测票房加入进来作为权重,以衡量竞争对手的实力,更准确地评价竞争态势。简单说,和《阿凡达》同期上映,比和《无极》同期上映,要悲壮很多。基本面。主要是就是当期电影市场的总体情况,可以使用该电影上映前T12M(Trailing 12 months)的总票房作为基本面。
Ⅳ 大数据:2018年,衡阳电影票房首次突破一亿
根据国家电影局数据,2018年全国电影总票房为609.76亿元,比上年559.11亿元增长9.06%,中国电影迈入600亿新时代。这说明人们的生活水平也越来越好, 娱乐 方式也变得多姿多彩起来,在闲暇时间电影院已经成为大众常去消费的地方之一。
在衡阳,也有不少爱看电影的“影迷”。猫眼专业版数据显示,2018年衡阳电影院贡献了1.28亿(含服务费,下同),比2017年0.9875亿元票房,同比增长了29.66%。观影人次达381.8万人次,比2017年的315.2万人次增长21.13%。票房总额和观影人次位居湖南省第三名,仅次于长沙(8.66亿)和株洲(1.46亿)。
去年衡阳票房突破1.2亿,人均花16元观影
去年衡阳票房首次突破了一亿,达到了12804.8万元,比2017年9875.6万,同比增长了29.66%。也就是说800万衡阳人去年平均每人花了16元看电影(去年这一数值为11.56元,同比增加38.4%)。
随着观影人次的增加,新电影院也如“雨后春笋”。2018年新开了6家影院,分别是纵横国际影城水岸新城店、融冠环球影城、耒阳横店电影院、星美国际影商城崇尚店、衡南诚丰影城、MC全景声影城金钟时代城店。全市影院目前已达到了34家。
从2018年市区新影院分布的情况来看,这些影院基本没有选择人口聚集的老城区,反多选择大型小区或新商业区附近,越来越“社区化”。这些影院一般规模不大,但观影环境较好,票价较为实惠,周边有停车场、餐饮店等完善设施,如融冠环球影城、纵横国际影城等。
还有不少新影院设于县市区,如今耒阳市、祁东县、常宁市、衡阳县、衡南县等县市区都有了自己的影院,居民在家门口就能观影,实在太棒了!
观影人次达到381.8万人次,近半衡阳人走进过影院
去年衡阳影院观影人次达到了381.8万人次,比2018年的315.2万人次增长21.13%。从数据上可以看出雁城百姓越来越爱看电影了。
其中,万达影城(万达广场店)以2286.6万的票房,和55.5万观影人次,成为衡阳影院票房冠军;去年的榜首的金逸IMAX影城则以1018.5万票房,29万观影人次屈居第二;第三名是万达影城(万象城店),票房857.9万,观影人次24.5万。耒阳横店电影城和银星国际影城分居第四和第五。
衡阳影院观影人次前五名和票房前五名基本一致,从影院所在位置可以看出喜欢看电影的衡阳观众多集中,在蒸湘区、高新区、雁峰区、石鼓区和耒阳市。值得一提的是,万达影城(万达广场店)以平均每场24人次的上座率,高居上座率榜首,所以想在该影院选个好位置看一场电影的观众,一定要记得提前购票。
2018年,衡阳平均票价相比去年略有提升,一张电影票的价格在30元左右。全衡阳电影院里电影票均价最贵的是万达影城(万达广场店),去那看一场电影平均要花41.1元,比均价最低的MC全景声影城金钟时代城店(25.6元)足足贵了60.55%,但该影院凭着高大上的观影环境和完善的配套设施(停车场、餐饮店、儿童游乐设施、超市等)成为“最大赢家”,选择去该影院的观众络绎不绝。
衡阳票房前十影片七部国产,贺岁档独占前三甲
2018年大年三十到正月初六,仅6天时间,衡阳观影人就贡献了1495.2万元票房,观影人次也达35.86万人次,看贺岁电影成为衡阳人“新年俗”。
贺岁三部国产大片《唐人街探案2》、《红海行动》和《捉妖记2》大获全胜,2018年衡阳最爱的影片前三甲均来自贺岁档。其中,集悬疑、侦探、动作、喜剧、冒险元素于一身的《唐人街探案2》以1024.5万的票房成绩成为2018年衡阳人最爱看的电影。热血反恐大片《红海行动》票房豪取980.8万,成为“小王”。奇幻大作《捉妖记2》,则以679.2万票房抢占第三。
第四名是叫好叫座的《我不是药神》,票房621.9万;第五名是爆笑喜剧《西虹市首富》,票房474万;第六名是漫威出品《复仇者联盟3:无限战争》,票房434.4万;第七名是催泪喜剧《前任:再见前任》,票房385.5万;第八名是超级英雄《毒液:致命守护者》,票房363万;第九名是青春文艺片《后来的我们》,票房348.7万;第十名是DC的翻身之仗《海王》,票房332.6万。
2018年,衡阳影院上映了200多部电影,其中前十部影片票房的总额为5644.6万元,占总票房的44%(去年这一数值为38%)。
未来口碑或是影片“灵药”,环境决定影院发展
“从观众的年龄层来看,20至30岁的人群是衡阳市观影的‘主力军’,占观影总人数的70%以上。”纵横国际影城水岸新城店负责人唐戬介绍,随着衡阳经济的发展和人们消费观念的改变,现在观影人群越来越年轻化,他们对票片的质量和观影的环境有了越来越高的要求。
唐戬认为,从十大衡阳人最喜欢的影片来看,绝大多数影片都是大制作和广受好评的“口碑佳作”,这说明好评大作更符合衡阳人的口味,尤其是国产大片,因为文化、语言、价值观等更符合衡阳观众,备受影迷青睐。
纵观2018年电影有“爆款”,有“新星”,有“黑马”,当然也少不了烂片,但烂片在衡阳票房几乎没一个有“好下场”。因为现在社交网络已经融入年轻观众生活圈,微博、朋友圈、购票软件、豆瓣等对影片的评分和看法,都会影响观众的选择,使他们的审美提高。于是,口碑成了决定电影票房成败的重要因素之一。
另一方面,中国电影市场大体上还保持着蓬勃发展的势头,票房在逐年提高,影城也越来越多。随着影城增多,各家影城分到的蛋糕也越小。唐戬表示,以前影院主要靠优惠的票价吸引观众,但未来决定影院人气的关键因素或将是地理位置和配套设施。只要基础设施、设备跟得上,观影者定会青睐有加。而影院设计效果、专业标准的设备、专业的服务都是未来影院竞争力的体现。
“近年来,国家大力倡导文化产业化,尤其是对电影产业化发展提供诸多政策支持。可以预见的是,随着市民文化程度和观影鉴赏能力的提升,今后衡阳影院的环境会越来越好,市民观影会越来越方便,电影票房成绩也会屡创新高。”唐戬说。
责编:魏臻臻
三审:李少华
Ⅳ 怎样预测票房
票房预测:需求与现实
从1896年西洋影戏传入上海徐园,到1905年中国拍摄首部国产电影《定军山》,再到2013年全国电影票房突破200亿
大关,(4)有着百余年历史的中国电影产业,在近几年呈现出飞跃式发展的态势,无论是影片质量、院线建设还是投资规模都有了长足的发展。与此同时,随着
“大数据”时代的到来,电影观影群体、观影偏好与心理、电影信息传播和获取方式也都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
毋庸置疑,多样化资本的加入是中国电影不可或缺的发展引擎,然而,电影行业以投资回报率难以预测著称,大投入未必有大产出,票房预测工具的缺失使得投资者
无法有效对冲投资风险,华人著名导演吴宇森的《风语者》就拖累了米高梅公司最终走向破产。因此制作与发行公司不得不考虑所有对票房有影响的因素:辣妈李小
璐对《私人订制》票房贡献几何;《风暴》票房为何远低于其金牌制片人江志强预期;被吐槽“烂片”的《富山春居图》和《小时代》缘何票房却一路走红;成龙大
叔的《警察故事2013》有无必要拍成3D;《泰囧》的“报复性”观影效应能否复现……这一切的一切其实都可以从“大数据”中找到答案。因为网络上的每一
次浏览、查询乃至点击所汇聚成的群体智慧都“蝴蝶效应”般地影响着电影的最终票房。
2013年Google在一份名为《Quantifying Movie Magic with Google Search》(5)
的白皮书中公布了其电影票房预测模型,该模型主要利用搜索、广告点击数据以及院线排片来预测票房,Google宣布其模型预测票房与真实票房的吻合程度达
到了94%,但并未见其公开对未上映电影的预测结果。
搜狗公司借助“深思”系统,建立了更为复杂的模型,用于预测国内电影票房,并在新浪微博上提前发布了2013年12月国内上映电影的首周票房预测结果。很高兴到目前为止预测结果与真实数据非常接近,同时,我们的模型还可以用于对影响票房的因素进行定量分析。
搜索查询量的奥秘
搜狗搜索每天都响应上亿次的搜索请求,查询词的分布和变化趋势能够很好的反映出中国网民的兴趣点和关注指向。与Google的研究类似,我们也发现,电影
上映前相关查询词的搜索次数与票房收入有着很强的关联性。这一点很好理解,用户的主动搜索行为体现了用户对这部电影的潜在兴趣。
我们选取了2013年1-11月国内上映的180部电影的票房和上映前的搜索量数据作为训练集,用于训练一个基础的线性回归模型。实验发现,单纯利用搜索
量训练得到的模型,预测得到的首周票房与真实票房的相关度R方值仅为68%,这与Google仅用搜索数据得到的结果70%很接近。(注:R方值取值为0
至1,值越大表示模型预测效果越好),这个结果也说明无论在中国还是美国,用户的搜索行为是很相似的。
用搜索量来进行预测票房是一个好的开始,但是准确度还远远不够。同时很多搜索词还存在歧义的情况,比如《生化危机》,既是电影也是游戏,混在一起会造成票
房预测值偏高。进一步研究发现,游戏意图的查询请求量较为平稳,但电影意图的查询请求在上映前则有一个高峰,也可以通过用户点击的URL来进一步确认用户
的搜索意图。因此模型需要再引入查询量的变化趋势和用户点击的分布情况。修正后的模型可以达到74%的准确度,这时模型已经可以对电影票房进行一个粗略的
估计。
社交媒体:用户的情感分析
社交媒体数据对票房预测也会有一定帮助。假设你是某个明星的粉丝,打算去看他主演的电影,那么你很可能会提前转发该电影的相关微博给你的朋友。国外已经有
很多预测项目都是在针对Twitter数据做研究,这里我们主要采用国内部分微博网站的数据来进行预测。通过自然语言理解技术,分析出用户对未上映影片的
情感倾向,从而转换为用户的观影需求。进一步可以考虑的因素包括微博转发深度、评论活跃程度,以及相关微博数量随电影上映日期临近的变化趋势,这些数据都
可以被有效的提炼为特征并加入到模型中。
微博数据的加入使得准确率超过了80%。
结语
预测专家纳特·西尔弗在《信号与噪声:大数据时代预测的科学与艺术》一书中提到,大数据时代的预测更容易失败,大部分失败的预测都源于一种盲目的自信,用精确的预测来冒充准确的预测。
对此我们有着清醒的认识,目前的票房预测模型还有若干需要改进的方向。首先,目前模型的主要思想是通过电影上映前的用户关注度来推算首周票房,这实际上没
有考虑电影上映后的口碑对票房的影响;其次,模型较为依赖历史数据,可能难以识别一些上映后脱颖而出的小成本“黑马”电影;再次,目前的技术只能提前10
天预报出首周票房,还可以更加超前。
总体而言,“深思”系统代表了搜狗公司在社会化预测方面一些新的尝试。我们试着从繁杂的海量数据中筛选出真正的信号,努力穿越不确定性的迷雾,区分出未来
图景的哪些部分可以预测,哪些不可预测。通向这个未来的道路还在探索之中,但目前工作已经取得了一些不错的进展,并给予了我们更大的信心。
Ⅵ 票房预测数据来源
中国电影票房数据分析
2016年中国电影票房分析
据不完全统计,截止到12月29日下午6时,2016年内地电影票房已达450.76亿,已超过去年票房总成绩440亿。其实,从2003年至2015年中国电影一直保持平均35%的市场增长率,2015年我国电影票房市场已经达到441亿,过去6年复合增速38.6%。但根据目前的整体票房走势来看,2016年的票房增速约3%,这也是17年来,我国电影票房增长最慢的一年。票房增长率13年来首次低于25%截至12月23日,2016年内地电影票房突破441亿,用时358天才艰难超过了去年440.69亿元的全年总票房,与2015年仅用时9个多月就超过2014年电影票房的速率相差甚远,今年全年票房增长率13年来将首次低于25%。数据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从均观影次数来看,近年来我国平均观影人次逐年攀升,2015年中国人均观影次数已经达到1.6次;预计2016年中国电影观影人次将达1.7人次,但距发达国家人均3-4次的观影次数仍有较大差距。数据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仅九部电影票房超10亿另外,2016年《美人鱼》、《疯狂动物城》和《魔兽》分别以33.9亿、15.3亿、14.7亿元的成绩成为今年内地电影票房冠、亚、季军。《美国队长3:英雄内战》、《西游记之孙悟空三打白骨精》、《湄公河行动》、《澳门风云3》、《盗墓笔记》和《功夫熊猫》刘部国产片跻身10亿元俱乐部,领衔今年华语片票房排行榜。截至目前,今年共有84部在内地公映的中外电影票房过亿,其中华语片共有41部过亿。不过《摆渡人》、《铁道飞虎》12月23日刚刚首映,无论口碑如何,相信两部电影票房过亿都毫无悬念。2016年度国内电影票房前十排行榜数据来源:艺恩 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截止2016年12月30日)未来预期目前,中国电影进入繁荣发展的黄金机遇期。中国电影产量位居全球第三,今年中国电影产量不减,预计年底将突破700部。今年电影市场增长速度减缓,但依然在增长。预计,2016年电影市场或将达到454亿,增速3%,增长速度略缓。
另外,相关数据显示,今年有84部影片过亿,相比去年的81部有所提高。观影人数约在13亿,比去年12亿也有所增长。而12月下旬,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发布最新数据,中国电影银幕已超过4万块,跃居世界第一。2016年,中国电影银幕以每天增加26块的速度递增,超过了2015年每天增加22块的速度。值得关注的是:近期,阿里巴巴影业联合上戏、复星探索影视人才培养新模式。苹果收购已破产流媒体音乐公司,吸收技术和人才;Instagram也将推出直播功能。这些都反映我国影视传媒行业市场前景可期。中商产业研究院简介中商产业研究院是深圳中商情大数据股份有限公司下辖的研究机构,研究范围涵盖智能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新金融、新消费、大健康、“互联网+”等新兴领域。公司致力于为国内外企业、上市公司、投融资机构、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等提供各类数据服务、研究报告及高价值的咨询服务。中商行业研究服务内容行业研究是中商开展一切咨询业务的基石,我们通过对特定行业长期跟踪监测,分析行业需求、供给、经营特性、盈利能力、产业链和商业模式等多方面的内容,整合行业、市场、企业、用户等多层面数据和信息资源,为客户提供深度的行业市场研究报告,全面客观的剖析当前行业发展的总体市场容量、竞争格局、进出口情况和市场需求特征等,对行业重点企业进行产销运营分析,并根据各行业的发展轨迹及实践经验,对各产业未来的发展趋势做出准确分析与预测。中商行业研究报告是企业了解各行业当前最新发展动向、把握市场机会、做出正确投资和明确企业发展方向不可多得的精品资料。中商行业研究方法中商拥有10多年的行业研究经验,利用中商Askci数据库立了多种数据分析模型,在产业研究咨询领域利用行业生命周期理论、SCP分析模型、PEST分析模型、波特五力竞争分析模型、SWOT分析模型、波士顿矩阵、国际竞争力钻石模型等、形成了自身独特的研究方法和产业评估体系。在市场预测分析方面,模型涵盖对新产品需求预测、快速消费品销售预测、市场份额预测等多种指标,实现针对性的进行市场预测分析。
中商研究报告数据及资料来源中商利用多种一手及二手资料来源核实所收集的数据或资料。一手资料来源于中商对行业内重点企业访谈获取的一手信息数据;中商通过行业访谈、电话访问等调研获取一手数据时,调研人员会将多名受访者的资料及意见、多种来源的数据或资料进行比对核查,公司内部也会预先探讨该数据源的合法性,以确保数据的可靠性及合法合规。二手资料主要包括国家统计局、国家发改委、商务部、工信部、农业部、中国海关、金融机构、行业协会、社会组织等发布的各类数据、年度报告、行业年鉴等资料信息。
数据来源 数据种类
金融机构 金融机构公开发布的各类年度数据、季度数据、月度数据等
政府部门 宏观经济数据、行业经济数据、产量数据、进出口贸易数据等
行业协会 年度报告数据、公报数据、行业运行数据、会员企业数据等
社会组织 国际性组织、社会团体公布的各类数据等
行业年鉴 农业、林业、医疗、卫生、教育、环境、装备、房产、建筑等各类行业数据
公司公告 资本市场各类公司发布的定期年报、半年报、公司公告等
期刊杂志 在开期刊杂志中获取的仅限于允许公开引用、转载的部分
中商调研 研究人员、调研人员通过实地调查、行业访谈、获取的一手数据
中商的产业研究服务优势
产业研究优势 优势体现
丰富的数据资源、强大数据挖掘能力 中商是中国首家自建数据库系统的产业研究咨询机构,公司自主研发的Askci数据库和CISource中商情报通对各类数据建立中商企业数据库、全球数据库、宏观经济数据库、行业数据库、区域数据库、调研数据库等专业数据库,覆盖近5000多个细分产业数据。
知名的研究团队,优质的研究咨询服务 中商拥有具备专业背景知识和熟悉产业运营的复合型人才, 产业分析师、行业专家及咨询顾问共计300余名,在宏观经济、区域经济、细分行业及政策法规研究方面具备很强的实力。公司研究团队为客户提供专业的产业研究咨询服务及个性化的专项咨询服务。
专门的客服团队,满足客户个性化咨询服务 公司建立了专门的客服团队,能够更为准确的了解客户的需求并满足,并且能够对客户的需求进行快速的处理,深入为客户提供多样化、个性化产品解决方案。通过加强员工培训与业务创新,开创了民营银行筹建、保险公司筹建等新型咨询服务业务。
产业大数据平台成就最具影响力行业门户 公司旗下中商情报网是是国内专业的商业大数据发布和查询平台,经过多年的发展吸引培养了一批忠实用户,已成为中国财经领域“最具影响力行业门户”,为国内外企业、金融从业人员、创业人员、科研院所工作者等提供客观、时效、高价值的商业资讯。
中商的影响力国家政府部门及权威媒体广泛报道与引用中商产业研究院专业研究结论国内外主流财经媒体及国家政府部门大量引用中商数据及研究结论,如央视财经、凤凰财经新浪财经、中国经济信息网、国家商务部、发改委、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国研网)等。
¥
5
网络文库VIP限时优惠现在开通,立享6亿+VIP内容
立即获取
中国电影票房数据分析
2016年中国电影票房分析
第 1 页
据不完全统计,截止到12月29日下午6时,2016年内地电影票房已达450.76亿,已超过去年票房总成绩440亿。其实,从2003年至2015年中国电影一直保持平均35%的市场增长率,2015年我国电影票房市场已经达到441亿,过去6年复合增速38.6%。但根据目前的整体票房走势来看,2016年的票房增速约3%,这也是17年来,我国电影票房增长最慢的一年。
票房增长率13年来首次低于25%
截至12月23日,2016年内地电影票房突破441亿,用时358天才艰难超过了去年440.69亿元的全年总票房,与2015年仅用时9个多月就超过2014年电影票房的速率相差甚远,今年全年票房增长率13年来将首次低于25%。
第 2 页
数据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从均观影次数来看,近年来我国平均观影人次逐年攀升,2015年中国人均观影次数已经达到1.6次;预计2016年中国电影观影人次将达1.7人次,但距发达国家人均3-4次的观影次数仍有较大差距。
第 3 页
数据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仅九部电影票房超10亿
另外,2016年《美人鱼》、《疯狂动物城》和《魔兽》分别以33.9亿、15.3亿、14.7亿元的成绩成为今年内地电影票房冠、亚、季军。《美国队长3:英雄内战》、《西游记之孙悟空三打白骨精》、《湄公河行动》、《澳门风云3》、《盗墓笔记》和《功夫熊猫》刘部国产片跻身10亿元俱乐部,领衔今年华语片票房排行榜。
截至目前,今年共有84部在内地公映的中外电影票房过亿,其中华语片共有41部过亿。不过《摆渡人》、《铁道飞虎》12月23日刚刚首映,无论口碑如何,相信两部电影票房过亿都毫无悬念。
Ⅶ 2022年电影票房排名
2022年电影票房排名如下:
1、《长津湖之水门桥》
是由陈凯歌,徐克,林超贤监制,徐克执导,吴京易烊千玺领衔主演,段奕宏特别主演,张涵予友情主演,朱亚文李晨韩东君杜淳耿乐主演的电影。
2、《这个杀手不太冷静》
是由新丽传媒集团有限公司出品,邢文雄执导,马丽魏翔陈明昊等主演的喜剧电影。
3、《哥,你好》
2022年内地电影张栾导演,马丽常远魏翔贾冰黄允桐韩彦博张一鸣参与演出,本剧讲述了小伍的父亲老伍因为身患阿尔兹海默症晚期,他脑海中仅存的回忆就只剩下与小伍去世多年的母亲大六的相处瞬间。
4、《中国乒乓》
是邓超俞白眉指导的电影,该片故事背景选在1992年-1995年,蔡振华从国外回来担任主帅决心有一番作为,丁松马文革王涛刘国梁孔令辉五名运动员在蔡振华的带领下,在天津世锦赛绝地反击。
5、《无名》
梁朝伟和王一博主演,中国胜利三部曲最后一部。《无名》是由博纳影业出品,程耳编剧并执导,梁朝伟周迅王一博王传君等主演的谍战电影。
Ⅷ 糯米票房榜单是什么
糯米票房榜单是一款专业电影票房分析应用。
作为一款专业的电影票房分析软件,糯米票房”专业版不仅可以分析大数据准确预测电影票房,还提供实时票房、排片分析、影院票房、榜单日历、影片指数等多项数据。用户可便捷查询每日影片实时票房、全国大盘及票仓城市票房明细、电影行业历史榜单、待映影片热度排名和影院票房排行等信息。
(8)大数据预测电影票房扩展阅读:
经过几年发展,网络糯米已经发展成为国内领先的本地生活服务平台,服务覆盖包括美食、电影、酒店、旅游、火车票、机票、充值、外卖、婚庆、鲜花、房产、招聘、本地购物、到家等360行,合作本地商户超过200万家。
利用网络人工智能、大数据等优势,网络糯米针对360行中、小、微商户提供覆盖3-5公里本地商圈的移动互联网营销服务及智能营销解决方案,推动商户精准获客、高效运营老客户,完成了从传统团购平台到线上线下场景和流量的本地商户营销平台的成功转型。
Ⅸ 猫眼的票房是怎么预测出来的
猫眼有比较专业的数据分析平台。通过数据分析预测出来的。
票房预测主要看以下几点:电影定位及受众群;平台购票人群年龄层及喜好;电影上座率;观影后观众反馈、口碑及评分;影院排片空间等等。
猫眼电影是美团旗下的一家集媒体内容、在线购票、用户互动社交、电影衍生品销售等服务的一站式电影互联网平台。2015年6月,猫眼电影覆盖影院超过4000家,这些影院的票房贡献占比超过90%。
基本信息
2016年5月27日,北京光线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发布公告,光线传媒与美团点评交叉持股,光线传媒通过旗下上海光线投资控股有限公司入股猫眼电影。
2016年11月,猫眼电影荣登2016中国泛娱乐指数盛典中国文娱创新企业榜TOP30。猫眼电影原名美团电影,由美团网于2012年2月推出。2013年1月更名为猫眼电影。2015年7月猫眼电影独立为美团网旗下全资子公司猫眼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Ⅹ 预估51.8亿!《你好,李焕英》或创票房新纪录,贾玲能分多少钱
春节假期刚刚结束,这个假期大家都去哪里玩了呢?除了旅游、走亲戚以外,相信大部分人应该都去电影院看电影了吧。
根据国家电影局公布的数据显示,自2021年2月11日春节档开启,到2月17日正月初六,我国电影票房已经高达78.22亿元,观影人数超过了1.6亿人次,这一数据创造了我国春节档电影票房的又一新高度。
包括《唐人街探案3》、《刺杀小说家》、《你好,李焕英》等影片都十分受广大观影者欢迎,而作为今年春节档票房第一的《你好,李焕英》更是拿下了口碑、票房“双丰收”。目前,这部影片在豆瓣的评分已经达到了8.2的高分。
不过按照顺序排列,大碗娱乐在出品方中占第6位,投资比例应该不大,所以收益可能并不会太高,根据2021年2月19日华谊发布的公告显示,截至2月17日,其公司因投资《你好,李焕英》获得的收入约为860万元至1031万元。
而投资比例比该公司略高的大碗娱乐可能也仅仅获得了几千万的收入。同时,导演的贾玲本人也并没有投资,所以说可能拿到的只有该影片的片酬。
所以说真正赚钱的其实是出品方,而创作出这个作品的贾玲反而无法获得太高的收益,不过这个影片创造了我国影史上的数个记录,让贾玲也收获到了高度的评价,这也算得上是另外一种形式的收益吧。
今年春节档大家都看电影了吗?你们都看了什么影片呢?欢迎留言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