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小丑》的评分为什么那么高
《小丑》这部剧的评分高,其实最有魅力的便是他给予我们全新的力量去判断别人恶意。《小丑》这部电影我认为其实是对人们的一种批判。讲述的是一个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小丑为了生计,维持着一份微薄薪水的工作。
又因为一次意外工作的时候因为别人抢夺自己的工作牌,最终丢掉工作的事情。其实这部电影中,小丑的老板不分青红皂白就开除小丑,表现出人们的自私和无视。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这种事情一直都存在。
在2015年至2016年的大事件《达克赛德战争》的结局中,坐在莫比乌斯之椅上的蝙蝠侠被告知一共存在3个小丑。而这一事件将在《末日钟声》中继续被提及。
(1)伯乐说电影小丑全集扩展阅读:
角色评价
在Wizard杂志中小丑被作为最具代表性和最流行的媒体公认的恶棍之一,100位中名列第一。而在IGN的100名漫画恶棍中他也被列为第一名。帝国杂志在历史上最伟大的漫画人物中小丑名列第八。小丑在Wizard杂志的200最伟大的漫画人物最次被列在第五顺位。
同样也是排名最高的反面角色。在Fandomania.com的名单上的100个最伟大的虚构人物,他位列三十。而电视指南的塞萨尔·罗梅罗认定他是2013年六十位最讨厌的反派之一。一个典型的反社会疯子总是魅力满满。
② 如何评价电影《小丑》(张宏伟美诉案)
你好,《小丑》这部电影可以说是他的个人表演秀,没有大场面动作涉及,只有一个从小丑到“小丑”的演化过程。
这部电影的男主角杰昆菲尼克斯神了,演技超群,不出意外的话,可以说该片中的演技击败今年全球任何影院上映电影中的演员。
这是一部特殊的电影,一个里程碑的电影,两个字就是好看。
“其实在小丑的世界里,每次他跳舞都是有观众的,台下是一群信徒在狂欢,每次只有他自己能看到,观众是看不到的,这就是他对心理医生说的“你不会懂得”的第一层含义,他那些舞蹈都是表演给他的信徒的,这些狂欢只有他一个人懂。
电影《小丑》可以说给华纳挣足了面子,丝毫不逊色当年诺兰的《蝙蝠侠:黑暗骑士》为华纳带来的至高荣誉,曾经有一度《小丑》已经飙入IMDb前250榜的第九名,如今名次虽有下滑,仍旧位列第17名,紧跟《黑客帝国》之后,与上个世纪的科幻里程碑电影一起载入影史。
③ 4个最经典小丑电影
4个最经典小丑电影:《蝙蝠侠:黑暗骑士》、《小丑》、《小丑回魂》、《X特遣队:全员集结》。
1、《蝙蝠侠:黑暗骑士》
近些年,“小丑女”可以说火遍了全球。她是一个集美貌,疯癫,感性于一身的迷人反派,她原本是个心理学博士,结果无可救药地爱上小丑,为他跳化学池,为他穿越枪林弹雨,到头来还是被抛弃。在《X特遣队》中,有一段小丑女惊艳的solo表演,绝美!
④ 《小丑》上映一周年,这部电影究竟讲了什么
《小丑》上映一周年,记得当时关于这部影片分化两级的评论可谓嗨翻了天,一年多的时间过去,这部电影的很多内容依然值得人们反复回味与讨论。
由于哲学家齐泽克形容《小丑》讲述的是“对 社会 政治秩序与虚无主义僵局的绝望”的那篇文章,很多人都认为这部电影归根结底,就是一篇反 社会 无政府主义的战斗檄文。
右翼和左翼都拿“小丑和其面具”说事,称其为 社会 暴乱的根源和图腾,从而变成了一场“狂欢”。
另外一种争议是在影迷中进行的,觉得“小丑”这一角色失去了原著中代表着“混乱无序的邪恶”这一象征意义,而去寻根究底“小丑何其成为小丑的?”
很多影迷认为这一心理变化的过程,暗示关键点在于小丑的血缘来历和伴随之家族“遗传”性的精神疾病,从而将角色身上的神秘性和不确定性剥夺干净,这是对原著的一种无知亵渎。
这些说法都有其合理之处,但关键有一点,“符号”和“站队”并不是本片创作团队立足的本意,他们其实最想刻画的是向一切说NO的个人存在主义危机。
也就是说,在往其贴标签之前,他们最想说的是其实是个人的精神危机和混乱状态,然后才是时代变革带给个人的的冲击和再塑。
如果本末倒置了这一点,那么这片就会粗暴地贴上“空洞无力”和各色各抒己见的政治标签。
在《小丑》开场的戏中,华金·菲利克斯饰演的小丑只是个无足轻重的“无名之辈”,他甚至有名有姓——亚瑟·弗莱克。
他和罹患精神疾病的母亲相依为命,冷眼旁观着哥谭市的 社会 运动暗流涌动,在这一刻时,他既没有想到将来会是这场运动的助燃剂和图腾,也没有丧失一个普通人的理想与追求。
在这个时刻,虽然他穷困潦倒,而且需要心理医生辅导,排遣自己内心的绝望与孤独,但总体来说,他并不是日后的“小丑”,他只是一个可怜的中年人。
转折点在于地铁站上发生的那起枪杀事件,注意这个事件的安排。
在这场戏之后,小丑才会真正关注“自己到底是谁”,“是什么样的人”,而在这场枪杀案之前,小丑并没有关心自己的由来和 社会 属性。
他只是卑微地想上档喜剧脱口秀夜间节目,以取悦他人为己任,甚至幻想和漂亮的女邻居谈个恋爱,也就是说对人生还抱有期望。
被施暴后的意外反抗,然后枪杀三人让亚瑟突然间看清楚了自己所处的黑暗深渊。
他是一个无人关怀的人,所寄予的梦想也被其偶像——脱口秀节目主持人莫瑞(罗伯特·德尼罗饰)随意践踏,连恋爱都只能在颅中幻想,一切都是假象,但杀戮让他体会到了另外一种人生,一种可能性。
否定今日的一切,成了小丑顿悟后的人生指南,而“否定”,也变成了本片的关键词。
这是一部为了“否定”而拍的否定电影。
它不仅否定了超英电影的剧作套路和类型属性,还否定了好莱坞 娱乐 至上的准则,是一部反好莱坞体制的电影。
进而,它还否定了主流 社会 秉持的道德观和意识形态,它还否定了理解和站队,否定了梦想与追求,它否定的是一切贴上的 社会 标签和意义属性。
它强调的是“否定”,它并不关心人权,自由,民主和其争锋相对的所有政治概念和秩序,所以它并不想提出什么政治纲领,更没有政治诉求,它连善恶都不想区分(电影中两次杀人在现实世界都是极端邪恶的。)
甚至连虚无本身也否定,亚瑟的阶梯之舞恰恰也是向虚无挑战,亚瑟找到了自己存在的意义,那就是变身成为“小丑”。
《小丑》从头到尾围绕的是一个人的精神苦难和存在主义的难题。
恰好在于,它在DC和华纳能够提供资源的框架之内,把DC宇宙漫改电影的概念抽离,它依然成立,这就是导演托德·菲利普斯和编剧斯科特·西尔弗的聪明之处,用“小丑”这一身份洞悉了庸碌大众面对世事变迁和自身困境之内心的疑惑。
这一漂亮招数,它跳过了福柯的“文明与疯癫”的二元指代,又直面了古斯塔夫·勒庞《乌合之众》和汉娜·阿伦特《平庸之恶》。
所以,把它视为无政府主义或者单纯的暴力运动的宣言,未免太过简单。
这也是它区别《出租车司机》和《喜剧之王》的地方。
它剥离了马丁·西科塞斯强行塞加其上的 社会 属性,它更接近保罗·施拉德(《出租车司机》编剧)想要阐述的“存在主义式的孤独和人生困境”,所以说,与其说它是在致敬《出租车司机》和《喜剧之王》,不如说它更抽离在 社会 运动和 历史 变迁之外。
所以它必须存在和依附在一个抽象的世界里,没有比哥谭市这一场合更合适了——从抽象出发,它抽象讨论了人的后现代主义困境。
另一个剧情关键点“与蝙蝠侠的血缘关系”,解读丰富的人总视为《黑暗骑士》一个硬币两面的寓意,从而为光明和黑暗的斗争铺下垫脚,但个人并不同意这种浅显的解读。
托马斯·韦恩是否是亚瑟之父为何要模糊处理,我觉得托德·菲利普斯和编剧斯科特·西尔弗的真实用意恰恰是摒弃蝙蝠侠和小丑在血缘上的联想,但又能让漫画原著粉丝有找到彩蛋的乐趣。
其实《小丑》里更强调的是斩断 社会 属性的纽带,因为人类 社会 里最强的纽带恰恰是血缘,从血缘上否定父母,乃至杀害“父母”(间接杀害托马斯·韦恩),否定血缘带来的羁绊就是亚瑟转变成“小丑”的终极象征。
所以,所有持有派系斗争观念,为之辩护或者反对的人都可休矣。《小丑》这部电影最可贵的地方就在于它的质疑和反抗性,从而各色派系都能找到与之千丝万缕的内在联系。
它不仅对弗朗西斯·福山所称的“民主的终结”发出质疑,也对宗教信仰和媒体及资本的操纵提出了质疑。
你既可以在其中找到极端原教旨主义崛起的原因,也能找到唱衰“自由主义市场经济”的声音。
你既能找到巴格达迪能成为ISIS的头目的原因,也能找到特朗普成为美国总统的深层动因。
它就像一枚照妖镜,高明折射了现实中 社会 普遍性的各种痼疾,但它并不打算揭示 社会 动荡成因,也不提供 社会 困境的解决方法。
因为所有的主义,无非是人的选择,是人选择了主义和道路,而不是主义和道路选择了人,最终的落脚处还是在于个人的愤怒和怀疑。
这在《小丑》的结尾就可以发现,小丑并不在乎街头暴动和游行示威,他完成了自己的诉求,摈弃了自己的一切,从血缘、亲情和爱情,乃至理想,他独自一人躺在街头的熊熊大火之中。
哪怕其他的人视他为挑战秩序的英雄,但他的孤独还是无从排遣,他也不在乎,从嘴角牵动的是一抹标志性的小丑的微笑。
“我笑是因为我没有什么可以失去的,我只是无名之辈。”在亚瑟摒弃了其 社会 属性时,他反倒成了富有象征意义的图腾,仅仅代表着反抗和混乱之神。
小丑的笑是《黑暗骑士》里邪恶与恐惧的化身,但《小丑》的笑其实是一种对自身乃至对 社会 对客体彻底的否定,从讨他人欢喜的“笑”转变成“我笑故我在”。
如果仅论其内涵,《小丑》的“笑”无疑比《黑暗骑士》丰富得多。
而“笑”也是小丑和导演托德·菲利普斯共同的武器,屎屁尿喜剧起家的托德·菲利普斯,曾用层出不穷的笑料让自己变成了R级喜剧之王,但他这次的华丽转身,让“笑”附加了层悲怆的深意,让人深深体会到小丑语录中那句——
“我曾以为我的生活是一出悲剧,但我现在意识到,它是一出喜剧”的反意同样成立,最伟大的喜剧都是笑中带泪的。
华金·菲利克斯的表演深得上世纪七十年代那些最伟大演员的精髓,罗伯特·德尼罗、阿尔·帕西诺、达斯汀·霍夫曼,他无疑从这些电影里得到了很多表演的灵感——《教父》、《冲突》、《热天午后》、《列尼传》、《喜剧之王》、《出租车司机》。
但让他区别于那些方法派演员唯一一点就是,对“笑”的阐释。
从最开始的略带哭腔的笑声到歇斯底里的笑,再到无不嘲讽意味的笑,最终归结到嘴角牵起的恐怖的笑,因为具有丰富层次的笑的表演,从而使得华金·菲利克斯同样和方法派拉开了距离,就像本片和 社会 写实派拉开了距离。
因为“笑”,使其表演附加了一层抽象的味道,从而让本片真正成为了“被侮辱和被损害的人”的自画像,等待世界新一轮变革的到来。
也因为这层表演上的新意,奥斯卡影帝,实至名归。
⑤ 《小丑》这部电影为什么评分那么高
我觉得《小丑》这部电影评分高莫过于这部电影好看白。
《小丑》这部电影我认为其实是对人们的一种批判。讲述的是一个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小丑,为了生计,维持着一份微薄薪水的工作,又因为一次意外,工作的时候因为别人抢夺自己的工作牌,最终丢掉工作的事情。
有句话说“听歌的时候会流泪”但是你越听会越喜欢,其实没有说什么真正的喜欢,只不过是听这首歌让你感同身受;电影也是一样,看过那么多的电影,不管是喜剧或者悲剧,有时候并没有什么感觉,而让你有感觉,无非就是这部电影符合了你的心境。
⑥ 电影小丑有哪些值得关注的细节
电影小丑当中有以下这些值得关注且深思的细节:
一,贯穿全片的狂笑症2019上映的小丑这部电影当中,主角亚瑟并不像歌坛是当中的杰罗姆以及杰罗麦,也不像蝙蝠侠黑暗骑士当中的由希斯莱杰所扮演的小丑。在小丑这部电影当中令观众们印象深刻的莫过于主角亚瑟的狂笑症。因为主角亚瑟有这样的狂笑症导致他无法控制自己在任何时候任何场合进行大笑,而如果不是因为狂笑症主角也不会被人瞧不起,也不会因为狂笑正在地铁当中与他人发生冲突,可以说狂笑症是贯穿全片的“罪魁祸首”。
综上所述,不知道大家对于小丑这部电影还有什么不同的看法以及知道哪些更深层次的细节?欢迎补充讨论,欢迎关注提问!
⑦ 电影小丑主要讲述了哪些故事
我们知道,电影《小丑》这部电影是一部非常出名的电影,在这部电影上映之后得到了很多的反响。这个电影也获得了非常多的奖项,比如说最佳男主角、最佳摄影、最佳影片、最佳配乐、最佳剪辑等等,可以说也是一部非常经典的电影了。
一、这部电影的主角是一个小丑,而且他本身也有精神病。这部电影的主角是一个小丑,他在社交的方面是非常内向的,而且他本身也有精神病。他时常会成为很多人的笑柄,当人们嘲笑他的时候,他的疾病就越发的厉害。
综上,我们可以发现,电影《小丑》是一部非常好看的电影,也是一部能够成为经典的电影。对此,你有什么其他的看法?可以在评论区里说一下,大家一起来讨论一下。
⑧ 7个小丑分别代表着什么
1、初代小丑
小丑第一次出场于1966年的《蝙蝠侠:大电影》,由凯撒·罗摩洛扮演。这一版的电影说实话没什么特色。由于片子的整体风格偏向于喜剧搞笑,所以在这一版的小丑身上,没有丝毫暗黑邪恶的魅力存在。再加上存在四个反派,小丑被企鹅人指挥,进一步削弱了他的个性和迷人的气质。
2、尼科尔森演绎的“杀人艺术家”
让小丑被人所记忆应该始于1989年杰克·尼科尔森的《蝙蝠侠》。尼科尔森塑造了众多经典的角色,包括但不限于《飞越疯人院》的主角,《闪灵》里的反派等。而在1989版的小丑中,尼科尔森真正把小丑演成了漫画中的样子,以一个恐怖、邪恶、神经质的形象给众多80后90后留下了童年阴影。
3、机关怪人
尼科尔森之后,小丑再次以第一反派登场的是1993年动画电影《蝙蝠侠大战幻影人》。这部动画被认为是一部超越真人电影的典范,曾在百部动画佳片中位列62。影片具有明显的DC电影风格,黑暗、沉重、悬疑、阴暗的哥谭市,秘密开会的黑帮,神出鬼没的街头杀手。
4、乐高版小丑
2017年《乐高蝙蝠侠》同样是一部动漫电影,时间线接在《黑暗骑士》之后,但小丑完全是两个小丑。
这部电影属于合家欢的爆米花喜剧电影,影片节奏飞快,反派不仅聚集了DC宇宙的众多反派,甚至中土宇宙的索隆、哥斯拉宇宙的金刚等都来客串,可谓是众星云集,令人眼花缭乱,而小丑,则是这些反派的首领,带着他们与蝙蝠侠相爱相杀。
5、深情儿郎
我们把希斯·莱杰和杰昆·菲尼克斯放在最后比较,先来讨论一下《自杀小队》杰瑞德·莱托版小丑。应该说,当时顶着尼科尔森和希斯·莱杰的经典形象出演小丑,还是需要很大的勇气的,但是限于影片的要求与设计,很难说这一版的小丑有什么出彩的地方。
6、希斯莱杰
希斯·莱杰版本的小丑是一个拥有超高智商、难以捉摸、神秘疯狂的实践哲学家。他带着坚定的“人性恶”的理念,把整个哥谭市作为自己的试验场,誓要向蝙蝠侠证明他的观念和拯救哥谭的方法是绝对错误的;
为此,他不惜以自己的生命作为赌注,和蝙蝠侠正面交锋,而蝙蝠侠却对眼前这个肉体凡胎的普通人无可奈何。从这个意义上讲,小丑就是一个愿意为信念献身的理想主义者。
7、杰昆·菲尼克斯
将希斯·莱杰小丑和杰昆·菲尼克斯小丑进行对比我们就能发现,这两版的小丑根本不是同一个,纠结于蝙蝠侠是不是和自己的兄弟自相残杀毫无意义。
因为《小丑2019》本就是一个独立的故事,只不过借了DC的外壳,讲了一个边缘人物的故事,如果非要将这部电影纳入到DC故事线里,只能说亚瑟带起来的小丑暴动影响到了《黑暗骑士》中的人性哲学家。
介绍
《小丑2019》给出了另外一个小丑起源,这不是一部故事向的电影,而是以主角为绝对中心,深入挖掘的个人影片。
这里的小丑没有高智商,没有周密的行事计划,没有什么武力值,他杀人全凭冲动,做事毫无章法。他没有远大的理想,只希望被人尊重,当个谐星给人带来欢笑,却屡被打压欺负,失去一切,希望破灭,最终在压抑绝望的氛围中爆发。
他是社会的弱者,底层边缘人物,带着病态扭曲的笑声出现在人们的视线里。这样一个小丑是令人印象深刻的,菲尼·克斯用他精湛的演技诠释了小丑的另一种可能性。
但是这样一个小丑却很难引起粉丝的狂热追捧甚至崇拜,因为他实在太弱了。不过这并不影响影片的质量,如果在这部影片中把小丑拍成了高智商、高武力的疯癫怪客,那也不过是重复拍了一部《V字仇杀队》而已。
⑨ 《小丑》观后感:2019年最好的电影,没有之一
JOKER
《小丑》
小丑
他,强颜欢笑
他把自己的嘴掰开
想让自己看上去高兴一点
然而虚伪的笑脸之下
是一颗悲伤的泪
-THE FIRST-
《小丑》讲述了一位在社会底层挣扎的喜剧演员逐渐扭曲变态成为疯狂凶残“小丑”的过程。
这部影片在豆瓣影片中和《教父》,《海上钢琴师》评分同为9点2。
看过预告片的一些人说无法形容这种震撼,有人看预告片就看了几十遍。
它在第76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上获得最佳影片金狮奖,上映两周为全球票房之冠。
但有批评者指责该片有美化和同情暴力,反社会之嫌,争议之大,让人在思考这部电影到底有什么吸引人之处?
还有人说没有传说的那么神,甚至以各种方式来反驳它的好。
影片里面有句话说:
这个世界什么好笑什么不好笑,都是你们来定义的。
一部电影好与不好,每个人评判的标准不同。
我认同从专业的角度来点评,但我以自己的感性与主观来评价,为什么有人就认为一定是不对的呢?
看过一网友这样的评论:
基因装上子弹,性格瞄准目标,环境扣下扳机!本电影三个方面都清楚交代了。
这部2小时2分钟的电影看下来,除了泪湿满衣外,我感悟最深的就是对人性的思考。
赞同那句: 在雪崩之前,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
毫无疑问菲尼克斯的演技是毋庸质疑的,他为了拍这部影片减肥47斤,就是为了表现出营养不良的状态。
为了练习小丑的笑,疯狂笑到差点窒息。
但当大部分人在谈演技时,有多少人关心电影中那个小丑!那个小丑是这样的:
他,被人毫无理由地打骂,取笑,鄙视!
他,被自己母亲(养母)虐待, 养母亲眼看他被养母男友绑起来殴打也置之不理!
他,被自己最信任的好友出卖!
他,被自己崇拜的偶像耻笑!
他,被自认为父亲的人拒绝和殴打!
他,严重受着精神疾病的困扰却得不到正确的帮助和治疗!
这些丝毫没有人在意,而所谓亲人,朋友,作为旁观者对这欺凌置若罔闻,痛和恨让他变成“小丑”。
在他眼中是世界变得越来越疯狂,而不是他自己。
他,最后杀了他的养母,所谓的好友,地铁里殴打他的三个人,还有自己最崇拜的人!
于法律而言,他触犯了法律,他必须被定罪,他的行为不可原谅。
于道德而言,模糊了正邪对立,他是情有可原,甚至思想和行为是可以被原谅的。
-THE SECOND-
有人说反社会倾向的落魄人都很崇拜小丑。
我是不太赞同这种特别主观的错误说法。
就我个人而言,我丝毫不崇拜他,更多的是深感:
上帝只负责关门,真正开窗的人,永远是自己。但周围的人却把这扇窗钉死了。
他不是一个反派。
他甚至不是一个疯子,他只是把痛展现给这个世界,而这痛只是以毁灭自己的方式。
他以为在绝望的废墟中找到星光,可那只不过是点燃心中怒火,并走向黑暗的光!
在他内心之处,善良一直未被泯灭,也曾想好好过生活。
他,努力过:
他认真工作,却被人暴打。
他有疾病,他按时吃药,按时去医生那里报道,保持微笑,随身携带“ 我有病,对不起打扰你们了 ”的卡片。
他在公交车上逗小朋友开心,却被认为骚扰。甚至他拿出自己证明有疾病的卡片,却还是无事无补。
他照顾有精神疾病的养母,却被她始终欺骗。
他信奉着偶像的逻辑,梦想是把欢笑带给世界,可这个世界不需要他的欢笑。
人们只在乎他在地铁上杀了三个人,没有人在乎这三个人在地铁上对一位妇女骚扰,而他此时狂笑症发作,那三个人转而过来谩骂,侮辱,打骂,他才拿出他朋友给他的那把枪。
他在杀死朋友(所谓的朋友给了他一把枪,让他随身带着。他去给小朋友演出时,枪不慎掉出。他朋友却在背后出卖他,他被老板解雇),而谓的好看他时,丝毫没有关心之意,还在虚伪地说着假话。
但他却没有对另一个人下手。
那个人是一位侏儒症患者,也经常被人欺负。
小丑还是把心底里的善给了和他一样的人。
他在笔记本中写:“the worst part of having a mental illness is people expect you to behave as if you dont”
( 精神疾病最糟糕的一点就是人们希望你表现得像没病一样 )
这个世界真的是善有善报吗?对于有些人,不是。
-THE THIRD-
希斯莱杰
有人一直认为无人可超希斯莱杰,特别是在他在离世后。
虽然两者不能比较, 希斯莱杰 在我心中也是无人可替代,但我想此小丑也是在向希斯莱杰致敬。
有人说看完这部电影,除了神作和伟大外,想不出其它词了。
也有人说,没有那么神,就是一部精神病患者被世界抛弃,阴暗的,揭示真实人性的电影。
中国影片《药神》为什么能被称为好片,因为它表现了人性的善,同时也揭发了人性的恶。
《小丑》也是如此。只不过在这部影片中想表现的恶大于想表现的善。
还有一句话让我印象深刻的是:
我希望我的死比活着更有价值。
多么绝望的文字,让我心痛到极点的文字。突然想中岛美嘉一首歌《曾经我也想一了百了》!
人生不易,有多少人被精神的病痛折磨,人们不去关心,而是扒开伤口注入盐。
不问原因,而是将之隔离,用谩骂,用耻笑,用鄙视,让之更加疯狂。
有时甚至连美也要摧毁。
比如《西西里的美丽传说》,就因为女主长得漂亮,影片中的一些人对她万般鄙视与折磨。
悲剧是什么,鲁迅说:
悲剧将人生的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喜剧将那无价值的撕破给人看。
文中的小丑笑着说:
我以为我的人生是一场悲剧,到头来是一场喜剧!
那些宫庭剧中女主角的黑化,也是一个例子。
在那个世界,有些人就想安安静静地过完此生,可是别人不这么想。
她认为你存在就是一种威胁,就必须要置你于死地。
不妥协的唯一道路就是抗争。
那些自己认为绝不会做的恶事,此时成了抚慰精神创伤的最佳药。
谁才是生活中躲在面具后面的人
在你成功时,一些人关注你的成功外,可还有一些人是否定你的成功。
总认为你之所以成功,是因为有靠山,用巴结用卑劣的手段让自己往上爬。
他们没看到你的努力,就连你吃过的那些苦,他们也丝毫没有同情。
如果你认为这仅仅是一部阴暗,压抑,反抗命运和社会的电影,那你还是没有看到它真正想表达的。
影片中他所认为的那个心理社工,去母亲曾经待过的精神医院,那个他喜欢的女孩去看他的秀,和在医院陪伴她,被崇拜的夸赞,都可能是他自己的幻想。
这让我想到本我和物我上来,就如读今年诺贝尔文学奖的候选人残雪老师的作品。
现实与梦境之中,到底我是我,他是他,还是我不是我,他不是他?!
也如电影中小丑所说的: 也许这才是真正的我,也许我本来就是这样。
如果非得说为什么我对这部电影情有独钟,我只能说每个人并非天生就是邪恶之人,他曾经是一个跟我们一样的人,一个孤独无助、走投无路的善良人。
那些让他遍体鳞伤的人,才让他变得铁石心肠。
拿真心和善良对待他人,得到的却是拒绝和怀疑。
理想被人践踏后的绝望和失望。
这和现实是多么的吻合。
就是在此时,有多少人还是只为了否定我而否定这篇文章,甚至连影片都没有观看,就先说不好,只因为我说了好。
可笑吗?一点不可笑,这就是所谓人性。
你认为我在写一篇发泄之文?谴责之文?我只想说木心先生的话是对的,读者是会找作者的,是我的读者,一定会找到我,懂我。
而且千万不要小瞧我真正的读者,他们比我更加明白我写的。
电影结束,在流下最后一滴泪中,我听到了小丑的笑......
注:不建议所谓性格开朗,生活幸福感高的人观看。
一是 有可能你们不能真正感同身受,反而会成为促成别人成为“小丑”的人。 二是 “这个世界什么好笑什么不好笑,都是你们来定义的。
三是 像youtube大聪看电影中所说:什么是推崇的价值观或意识形态,如果《小丑》用极其负面的价值观挑战现今社会,那么文明社会该有多脆弱。
我是为那些不被理解,那些健康有问题身边的人不去关心反而去践踏的,为那些生活中被鄙视被无端欺负的,为那些内心真正善良任可先毁灭自己也不伤害无辜的人的,为那些生活在边缘的,为那些不是小丑却被人当为小丑的人...... 而写,而呐喊!
而我知道这呐喊又起不到什么作用!就把这呐喊都放进文字中吧。
⑩ 电影《小丑》主要想表达什么意思(张宏伟美诉案)
主要是从一个极端的恶劣环境下用反派的角度展现现代人的内心世界。
总的来说,就是“我们的压力从何而来?”
你有没有幻想的朋友和伴侣?
你有没有想过一些可怕的想法?
你有没有恨一个人恨之入骨?
你有没有觉得别人对你冷漠?
你有没有觉得坏人比好人轻松?
——这些,小丑都有。那么,你是小丑还是个坏人?可能都不是。
比起讲述小丑这个角色和哥谭市的意义,这部电影更像是一部情感宣泄片。
小丑是个坏人,所以他该做坏事,所以对某些人来说小丑可以帮他们发泄一些东西。
比如说,遭遇性骚扰和恶作剧的不良少年不是抓他们起来,而是直接开枪射击。
比如自己的朋友和爱人不理解自己,所以他们该被惩罚。
比如有钱有势的人高高在上目空一切,所以该被干掉。
这样的想法不该出现,但这就跟网络上的喷子一样,他们认为有小丑的存在,这些邪恶的想法可以合理的宣泄出来。
从某种意义上说,这部电影跟暴力游戏一样可以发泄人的不良情绪。但是对于一些不懂世事的人来说,可能会造成误导。